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夏季达沃斯亮点天津城乡统筹篇:设施农业引领都市型农业发展

2012夏季达沃斯亮点天津城乡统筹篇:设施农业引领都市型农业发展

为打造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建设稳定的城市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天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并取得显著成果。自2008年开始,天津启动实施了设施农业“4412”工程,到2011年底,仅用4年时间就达到了过去30年的发展规模,累计建设高标准设施农业45万亩。截至2012年上半年,天津设施农业累计总面积已达到60万亩,确保了蔬菜设施化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其年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占蔬菜总产值的85%以上,直接带动40多万农民增收。

在农村人均耕地只有1.5亩的情况下,天津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保障民生的大事。为调动农民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积极性,天津制定了鼓励和扶持政策。仅2011年,市财政就安排了4.5亿元,用于设施蔬菜日光温室项目建设。在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过程中,天津致力于集中连片的规模化发展,已初步形成了津蓟高速(蓟县段)两侧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带、桑梓设施西瓜产业带、环湖万亩设施食用菌产业带、武清区北部七镇10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带、静海县西部林下经济产业带、宁河县蓟运河东部四镇设施蔬菜产业带等规模化设施农业产业带,使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程度均得到很大提高。

天津设施农业建设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一是规划水平高。在规划设计上,很多区县都聘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顶尖的规划设计单位负责总体规划的设计,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使国内外最新最优的设计理念与当地资源优势有机结合。二是建设水平高。设施农业建设坚持了“六有”标准,即设施有配套、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识、检测有设备、服务有组织、销售有渠道。三是科技含量高。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上,各区县突出创意农业的理念,建成各具特色的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示范园,同时在示范推广先进技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开展节约循环利用资源以及拓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功能等方面做文章,努力将农业园区建设成展示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典范和标志。在蔬菜设施农业迅猛发展的带动下,天津蔬菜产量大幅增长,品种日益丰富,并涌现出“天津市傲绿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黑马工贸有限公司”、“天津市清水源种养殖有限公司”等一批蔬菜产销龙头企业及合作组织,为天津蔬菜市场货源稳定、供应充足提供了可靠保障,平衡了供需矛盾,控制了市场波动,提高了应急供给能力。另外,天津在蔬菜安全生产方面还投入了巨大财力和物力,促使蔬菜等种植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全市蔬菜基地基本实现无公害化生产。从2012年开始,天津在完成设施农业“4412”工程基础上,全面启动了“放心菜基地”工程建设,计划利用4年时间,以现有蔬菜示范小区和蔬菜标准园为基础,建设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化、监管信息化的“放心菜基地”40万亩,2012年要完成10万亩。

天津的设施农业引领着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已成为当前全市农业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天津视窗12月6日电:日前,滨海新区今年新建的10944亩设施种植业,通过了市设施建设领导小组的验收。相较去年,今年新建设施种植业面积实现翻倍增长,为新区农业向设施化、集约化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据了解,在新增面积中,包括1508亩的6个农业综合开发设施蔬菜项目。按建设种类划分,包括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3787亩、普通温室65亩、钢(复合)骨架大棚6962亩、普通塑料大棚130亩。在总量上,相较2010年的4004亩增长173%,同时,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和钢(复合)骨架大棚占到新增总量的95%以上,高标准设施农业建设对整体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

截至目前,新区设施农业面积已经达到2.3万亩,按照规划,到2015年,新区设施农业面积将达到5万亩,加上露天种植蔬菜,可以保证年产30多万吨的生产规模。(记者刘长海)(本文来源:人民网)新华网天津频道2月27日电(记者曾健)在天津宝坻区规模最大的现代设施农业和有机蔬菜直销基地"滨海雲杉镇社区有机农场",13万平方米的玻

璃温室和蔬菜大棚中,种满了17个种类的有机蔬菜。这是天津近年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多元化经营放心菜种植基地的一个亮点。

记者从天津市农委了解到,2008年至2011年,天津全市用于设施农业的建设资金近200亿元,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通过大力实施设施农业工程,天津市四年累计建成45万亩、总面积达到60万亩的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155个现代养殖业示范园区。记者日前走进滨海雲杉镇社区有机农场,这个恒温恒湿的大棚里,黄瓜、彩椒、茄子、甘蓝,还有北方难得一见的球茎茴香、水果苤,已经成熟并准备装箱走向市场。

经营这家基地的天津滨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东介绍,种植基地采取了多元化的经营方式,除了供给高端餐饮市场,基地还面向市民开展采摘体验活动,效益良好。而公司开展的"送菜上门"营销模式已经准备就绪,即将试行推广。

天津市农委表示,2012年天津将重点实施20万亩设施农业提升工程。建成10万亩放心菜基地。推广10项先进适用技术和10大优良品种,示范推广面积350万亩。(完)(本文来源:新华网)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张妍刘徳义报道近日,位于天津津汉公路两侧、占地2126.7亩的华明示范镇宅基地复垦农业园区正式投入生产,与此同时,设施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也随之入驻。该自动观测站由东丽区气象局建设完成,主要用于开展温室内温度、湿度等小气候调控气象监测以及大棚育苗的播种期、移栽期等指导性服务。据了解,华明示范镇宅基地复垦农业园是天津市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宅基地复垦的示范样板,也是滨海新区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重点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集中体现了精品生产、示范推广、生态保护、就业增收、休闲观光和统筹城乡发展等六大功能,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此次设施农业自动观测站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东丽区气象局服务设施农业发展的手段,提高了区气象局设施农业预报、预警应急气象服务能力。

(责任编辑:赖敏)(本文来源:中国气象局网站)从农业主管部门获悉:今春以来,本市高效设施农业继续全面提速,有关区县积极鼓励农民开展兴建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特别是抓住当前有关原材料降价的大好时机,多建温室大棚,加快发展高效现代农业,仅静海县就已落实2009年农业设施建设面积15000亩。围绕“4412”发展目标,本市2009年将在2008年基础上再兴建10万亩高效设施农业。为全面发展设施农业,本市农业主管部门将抓住设施农业建设、生产、营销三大环节全力做好服务。首先在建设上:一是加大设施投入。多渠道组织建设资金,积极吸引大型企业等社会资本投建设施。二是完善落实政策。市级补贴政策和区县配套政策将足额落实到位,要更加尊重农民意愿,大力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农民受益大的设施模式类型。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充分利用银政合作平台与区县配套政策,做好12个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规范土地流转。在生产上:一是搞好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组建“三员”队伍,即:农技推广员、质量监管员及产品经销员,实现每个重点建设村都有“三员”。二是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搞好区县展示基地和育苗中心建设,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特别是特色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保证农民有样板可学,并为农民提供优质种苗。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对新建棚室生产经营人员普遍培训一遍。在营销上:一是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新建200个合作组织,达到700个。二是加强产销龙头企业建设。三是规划建设产地市场体系,完善功能,规范交易。四是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专销网点建设。五是实施品牌带动工程。(本文来源:北方网)潮宗桥村去年设施农业还是零,现在设施农业面积已占到新区新增设施农业面积的1/8 记者贾磊摄

人民网·天津视窗7月12日电:集体集资,家家有棚。这种成本分摊,利益共享的设施农业发展创新方式正在滨海新区实践。从去年(2010年)设施农业面积为零,到现在设施农业面积占到天津滨海新区新增设施农业面积的1/8,在大港中塘镇潮宗桥村设施农业突飞猛进的增长背后,体现出“普惠重农”思路的支撑。该村460余户居民都将在今年(2011

年)告别露天耕作,并分配到至少一个设施大棚,农产品从种到收的整个流程也都将在农业合作社的统一指导下完成。户户集资平均分棚

“我们家之前的8亩玉米地,年利润在6000元左右,现在我们一家四口分到了一个冷棚,预计每年可以净挣2万元。”去年,潮宗桥村村民王俊礼一家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玉米地。“我们村里大多数人都是种玉米,也有种黄豆和高粱的,历来都是自家地自家种,等到庄稼熟了经销商就会上门来收,价格合适我们就成交。”王俊礼告诉记者,村民们以往都没有接触过设施农业,“我的田地我做主”让每个环节都需要农户亲自参与,而每户的“各自为战”也让同品种的粮食作物难以形成规模进入销售环节。

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和王俊礼一样,全村460多户农民都在期盼着村里快速发展的设施农业能让自己的钱袋子鼓起来,也能在从种到销的各个环节少操点心。这也正是“从零开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潮宗桥村想要解决的问题,村委会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户户集资建棚,按人头平均分棚,最后再多退少补建设资金的方式。建设期间全村460余户村民分冷棚和温室分别集资,其中约400户家庭每户出资5000元建设冷棚450栋,约60户家庭每户出资2万元建设二代日光节能温室55栋,除村民集资外的剩余建设资金则依靠财政支持、设施农业补贴和融资完成建设。在分配时可以保证每户平均且至少拥有一个冷棚或是温室。按照4人/棚取整,多于4口人的家庭可以与不足4口人的家庭凑足8人分到两个棚,等待分配全部完成后,再根据每户的人口数补收建设资金或返还多缴集资。后来居上高标准建设

有别于新区大多设施农业村镇“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潮宗桥村从年初确定发力设施农业到目前基本完成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尚不足半年,而其硬件标准却直接瞄向了十年寿命甚至更久。按照目前本市设施农业补贴办法,如果建造补贴目录内传统的钢骨架大棚,每棚可获得7500元补贴,这样建设成本基本可以抵消。而潮宗桥村此次专门选择了高标准材料建设大棚。“每个冷棚的造价在4万元以上,相当于大约6个传统冷棚的造价,而温室造价则达到11万元。”据潮宗桥村村委会主任刘云华介绍,冷棚覆膜由韩国进口,每棚覆膜的成本在2000元左右,整个冷棚骨架则由电镀的热度国标钢管搭建,使整棚的使用寿命有效延长。据介绍,潮宗桥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全村约2000亩的种植面积原来年产值150万元。在确定设施农业主导的发展思路后,今年将先期完成610亩的设施农业建设,包括冷棚450栋、温室55栋,将以种植越夏蔬菜为主,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700-2000万元。规划种植统一营销目前,大港农业服务中心正在组织专家开展农产品种植品种的统一规划论证,同时组建农业合作社,对农产品的种植、收获以及销售进行统一管理。预计全村村民将于本月内开展设施农业生产培训,8月可正式开始生产,今年11月首批蔬菜即可出棚。按照计划,年内潮宗桥村还将展开1000亩的二期建设。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新区新增设施农业面积近5000亩,使新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约2万亩,主要为钢骨架大棚区和普通温室,蔬菜、花卉、食用菌、水果为主要种植品种,预计到“十二五”末期,新区设施农业面积将达到5万亩。(记者程瀚报道)(本文来源:人民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