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百舸争流千帆进直挂云帆济沧海

百舸争流千帆进直挂云帆济沧海

百舸争流千帆进直挂云帆济沧海
--2008年重庆电影业发展报告
杨燕 邓志雄

核心导读: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电影的制作与放映源于科技运用,并一直与高新技术同步发展,是最具活力和魅力的大银幕展示行业。进入21世纪以后,现代电影产业演变成以电影的制片、发行、放映三个行业为主,同时包括电影的后产品开发(如音像制品、相关图书及玩具等等)以及与电影相关的演艺经纪、广告、电影频道等相关产业,成为全球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全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国电影业发展势态迅猛,重庆电影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2007年以来,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多厅电影城,全新的经营理念冲破了旧有的发行模式,电影市场十分活跃,电影票房收入连年大幅上升,既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的电影消费需求,又为重庆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2007-2008年:电影业新高度
(一)电影制片和生产--新的突破
由于历史的原因,重庆市一直无电影制片机构。随着我国促进电影产业发展各项政策的落实,社会投资拍摄电影在我市逐步兴起。2008年,共有两部影片由我市投资拍成,一是由重庆广电集团拍摄的《党员吴显才》,系国内首部关注农村老人生存状况及养老问题的主旋律电影;二是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农村工作办、石柱县政府和四川吴天影视公司联合摄制的《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部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材的主旋律影片。这是继2001年我市九重影视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与中国电影家协会共同拍摄《芬芳誓言》后,重庆电影制片和生产再次迈出大胆尝试的步伐。
随着重庆城市影响力的扩大和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重庆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人文环境以及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吸引了众多的制片人和导演,重庆电影拍摄"片场"正在形成。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以来,到重庆拍摄外景的电影有《疯狂的石头》《门》《好奇害死猫》《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峡好人》《落叶归根》《茄子》《双食记》《秘岸》等。其中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电影曾一度领先全国国产故事大片的票房。
(二)院线发行放映--主导地位
2008年全市有3家省级电影发行机构:重庆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重庆保利万和电影院线公司、重庆市惠民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外地跨省院线公司

4家:广东中影南方新干线电影院线、北京星美电影院线、北京中影新影联电影院线、广州珠江电影院线。2007年城市院线发行电影拷贝155部(数字节目占45部),其中国产影片109部,进口片46部。二级市场仅发行影片50部。2008年1-10月发行电影拷贝147部(数字节目占67部),其中国产影片95部,进口片52部。二级市场仅发行影片51部。
2007年底我市成立了重庆市惠民农村数字电影院线,负责农村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和农村中小学生观看电影"惠民"工程的数字影片的发行。2007年已发行118部(数字拷贝占57部)。2008年1-10月发行数字电影拷贝247部(数字拷贝占57部)。
目前我市共有城市电影院50家,银幕154张,座位数34147个。按所有制结构分:国有及国有控股41家,民营5家,境外资本投资4家;按区域分:主城区22家,有17家加入了电影院线(其中2家停映),远郊区县28家,仅4家影院加入了电影院线。2007年,我市新建影院2家,共增加8张银幕,1260个坐席;2008年,新增影院2家,共增加银幕11张,坐席1742个,均系高档电影院。
全市票房收入99%以上由5条院线的21家影院创造,院线影院的票房收入主要由近10年来行业外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新建的现代多厅影院构成,占院线影院票房收入的85%左右。
(三)电影票房跨越式--大幅增长
2007年,我市电影票房收入实现6757万元,排全国城市院线电影票房第9位。较2006年增长15%,已经连续6年大幅增长,是2001年的3.37倍。其中,城市院线影院电影票房6705万元,较2006年的5803万元增长16%。影院平均票价27.36元。2008年,全市城市电影观众354.73万人次,比2007年增38%;票房收入达到10127万元,比2007年增49.9%,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二、2007-2008年:电影业新亮点
(一)城市电影院线模式引领"市场"
2002年,按照广电总局、文化部《印发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的通知》(〔2001〕1519号)精神,我市组建了当时唯一一条电影院线--重庆万和电影院线。2005年随电影发行准入制度进一步开放,为深化电影院线的改革,又引进国资委直属大型企业中国保利集团资金控股重庆万和影业公司,重新整合万和电影院线,组建了重庆保利万和电影院线,并在贵州、西安、郑州等地发展院线影院,成为了全国性的跨省院线。目前保利万和院线旗下加盟有19家影院(2家在建),86张银幕;其中14家影院,59张银幕在重庆本地。2007年,保利万和院线实现票房收入3450万元,较2006年增长11%。2008年完成5042万元,较2007年增长46%;其中在市外的3家影院将贡献逾1500万元,已成为该

院线近两年票房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保利万和电影院线作为行业外国有资本成功控股原由省级电影公司建立的电影院线的唯一案例,在我国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改革中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全市加入院线的影院21家,银幕数102张,坐席数17451个。2004年后外地院线进入重庆占领电影市场,除广州珠江院线的金逸电影城落户长寿区外,其他均占据主城优良商业繁华口岸,以租赁商场设计修建的高档多厅式影城和高起点的现代经营理念,异军突起,成为我市电影票房大户,客观上繁荣了我市电影市场。特别是中影南方新干线院线,在重庆市场仅有2家影城,其中1家还是今年4月底开业经营,但其票房收入已接近全市的半壁河山。
(二)现代多厅影城霸电影"票房"
随着扩大开放的政策引导,城市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市呈现出国有、民营和境外资本踊跃投资建设影院和经营电影放映的喜人态势,一大批现代多厅影城的建成营运,以UME(重庆)国际影城为代表,走高端路线,瞄准白领消费,建成后就一直占据影院票房的榜首,在此带动下国有传统影院也不断改造,面向中低层观众,寻求市场空间,实现票房收入逐年增长。此外,院线影院开始从主城中心区、二线城区向主城区边缘和三线城区辐射发展,2007年有两家院线影院分别在大渡口区和长寿区开业。特别是位于长寿区的金逸电影院2008年实现票房收入115万元,为今后县级影院的建设树立了样板和提供经验。重庆市五大现代多厅影城的地位:
1.UME(重庆)国际影城(江北区)
由香港UME国际影院集团投资,建成于2004年12月,签约中影南方新干线院线,银幕数10张,坐席数1039个,2007年票房收入2492万元,开业次年起连续3年夺得全市影院票房冠军。其主要原因在于立足一流的高品质影院,坚持优良的服务质量和放映技术质量,以丰富多彩的促销手段占领市场,树立起了较高的品牌优势。今年国庆黄金周开始,两家影城各开辟一个厅放映3D特种影片,2008年单片票房达到500万元。
2.重庆环艺电影院(渝中区)
由香港立基国际娱乐有限公司投资,建成于1998年12月,签约重庆保利万和院线,银幕数5张,坐席数1250个。2007年票房收入1174万元;2008年为1510万元,同比增28.6%。是我市最早一家票房收入上千万元的影院。
3.重庆中影今典电影院(九龙坡区)
原为华纳兄弟国际影院公司出资的华纳深国投影城,建成于2006年1月,后由中影集团和今典集团共同接手。签约北京新影联院线,银幕数8张,坐席数2060个,2007年票房收入853万元;2008年1036万元。
4.沙坪坝电影

院(沙坪坝区)
属国有影院,签约重庆保利万和院线,2007年经过再次改造,有5张银幕,720个座位。2007年票房收入429万元;2008年793万元。
5.重庆保利国际影城(渝中区)
由中国保利集团下属东方神龙影业公司投资,建成于2005年11月,签约重庆保利万和院线,银幕数9张,坐席数820个。2007年票房收入623万元;2008年票房收入725万元。
(三)农村电影惠民工程普照"阳光"
在国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的政策扶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针对全市9986个行政村和357万名农村中小学生看电影难的问题,重庆市政府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出资3300万元,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重庆市农村电影放映惠民工程工作,得到国家电影总局的高度评价。
为深入贯彻2007年5月在延安召开的全国农村电影工作会议精神,按国办发〔2007〕38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广电总局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电影工作的通知》的要求,2007年12月重庆市惠民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是由重庆市电影公司和各区县电影发行放映、民营个体电影单位共33家组成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群众受益"的新思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数字化放映为龙头,整合全市的农村电影放映资源,向651个农村电影放映队购买农村电影放映服务,实现了农村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全覆盖和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即惠民工程为目标。
两年来,国家和市财政总共为我市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设农村数字电影地面卫星接收站一个,配置流动数字电影放映设备293套、35毫米放映设备23套、16毫米放映设备59套,购买35毫米电影拷贝100个、16毫米电影拷贝906个、用于复制数字电影节目的移动硬盘60个。
2007年,全市农村电影放映14.96万场,人次3822万。其中农村中小学放映4.13万场,观众357万人次;村镇放映10.83万场,观众3465万人次。2008年,全市农村电影放映179353场,观众5015.48万人次。其中农村中小学放映49008场,观众1501.65万人次;村镇放映127165场,观众3360.34万人次;社区放映3180场,观众1534.92万人次;场次及观众人次分别比2007年增19.88%、3122%。
(四)国产商业影片业绩大展"雄风"
在党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为了发挥主旋律国产电影片的市场引导作用,我市电影行业积极运用电影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党和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服务,举办了庆祝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庆祝重庆直辖10周年、优秀国产影片金秋展映月、迎奥运电影展映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既有效地

培养国产电影观众,又推进了整个国产影片的放映业绩。
由于国产商业大片投资模式实现了无抵押项目贷款的突破,加大对国产影片的宣传攻势和放映力度,加之国产电影制作生产水平与国际基本接轨,继《英雄》国产商业大片发行放映后,国产电影在市场份额占有率逐年提高,打破了进口大片一统电影市场的格局。《集结号》《投名状》《赤壁》《画皮》等不断创下单片放映最高票房,2006年我市电影观众人数观看国产影片就超过了进口片,今年国产影片票房收入5811.86万元,前3名全部为国产影片。
(五)多元化市场主体共筑繁荣"格局"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影行业机制改革以来,我市一直以宽阔的胸襟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的资金投资经营电影放映业。1997年,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突破当时政策的限制,国内首家正式注册的中外合资并由外资控股的鑫乐向阳电影城正式开业。1998年,外商独资的环艺电影城开业。党的十六大之后,我市进一步放宽电影业准入尺度,香港UME国际影院集团、美国华纳兄弟国际影院公司等相继在我市建设经营3家影城。国内民营和行业外国有资本也积极介入电影放映设施建设和经营。重庆直辖以来,先后引进境外资本建设并经营的影院共5家(其中1家停业),大型民营企业投资经营影院4家,行业外国有资本投资经营影院1家。境外资金、民营资金投资影院建设和经营,不仅改变了我市传统国有影院自有资金不足造成设施设备较为落后的状况,使一批现代的高档影城出现在重庆,为重庆电影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吸引不同层次观众走进电影院,还带来了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理念,促进全市电影放映业服务和技术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面对不同所有制形式资金投资电影所形成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促使传统国有影院想办法筹集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和观影环境的改造,进一步繁荣了全市电影市场。2007年,境外资本和民营资本投资影院占全市电影票房3/4。

三、2007-2008年:电影业发展的难题
长期以来,我国对电影的教化作用强调较多,对其产业和商品属性认识不够,造成影片的题材单一,电影市场封闭,产业化程度极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影商品的娱乐功能不断强化、人们对电影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为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加之重庆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直辖市影响力不断提升,一大批社会资本投资重庆兴建的现代影城,抢占电影市场,给我市电影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我市在电影业发展中仍面临着下列主要问题:
(一)市

场差距大--拉升难
首先是电影生产制作的差距。2008年全国共生产电影545部,其中故事片406部,科教、纪录、动画、特种、电影电视等其他影片139部。重庆才刚刚起步,仅2部故事片。
其次是影院设施建设的差距。2008年全国现有34个城市首轮电影院线公司,其中跨省院线19条,省内院线15条,院线内影院1427家,银幕3527张。其中:广东省院线影院150家,银幕数371张;上海市院线影院100余家,银幕数500张;北京市院线影院70家,银幕数305张;近邻的四川省院线影院50家,银幕数380张。而我市院线影院仅21家,银幕数102张。
再次是年电影票房收入的差距。2008年全国电影市场综合收入达84.33亿元,其中国内电影票房43.41亿元,全国电影频道播放电影收入15.64亿元,海外电影收入25.28亿元。在国内电影票房中:北京市5.25亿元/年,上海市4.5亿元/年,成都市1.9亿元/年,武汉市1.9亿元/年,而重庆仅为1.03亿元/年。
电影观众量也明显不足。2008年北京市1459万人次,上海市1500万人次,成都700万人次,武汉650万人次,重庆市仅354.73万人次。
(二)城乡反差强--改观难
电影放映的院线制改革,给城市电影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变化。城市中心区的影院数量和票房收入都得到较快增长,但重庆主城九区以外的区县级33家影院的建设和经营却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还有7个区县没有影院。由于区县影院95%以上是单体陈旧建筑,又缺乏影院改造资金,硬件条件达不到基本要求,部分影院还存在安全隐患,除长寿金逸电影院、江津人民电影院、万州三峡影都、涪陵太极影城五家进入城市电影院线外,其他影院都因影片得不到正常供应,电影放映极不正常,无力扭转亏损局面,大多处于停止或半停止状态。广大农村观众观看电影全部依靠"农村电影惠民工程",而县城居民看电影的基本需求却不能满足,尤其是观看国产、进口档期大片的需求成为新的消费空挡,造成城乡文化消费权益的不公平,也不利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统筹协调发展。
(三)产业链受阻--排解难
由于历史的原因,重庆市无电影制片机构,只有电影发行和放映,不能形成从电影生产到流通、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不利于电影产业的做大做强。2008年虽有本地2部影片摄制完成,但缺乏一级发行的营销经验,至今未能进入国内城市院线影院放映,甚至在本地亦未能在主流影院正式排映。
(四)人才资源少--弥补难
2008年,一大批现代影城迅速建成并成为市场主力军,但相应的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却未跟上,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不适应当前电影业的发展。往往一家新影

城的出现导致其他影城业务、技术骨干的流失。

四、2009年:电影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纵观国际电影发展动态:电影作为受众面宽、影响力大、交流形式广的综合艺术形式,虽然受到电视、互联网等新的传媒形式的巨大冲击,但由于电影自身技术的不断进步,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单声道到模拟到数字立体声,直至全数字电影,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观众。2007年美国电影业全球票房总收入267亿美元,保持持续增长,电影业与计算机、航空、石油工业一起成为本国的四大经济支柱;2007年度北美地区的票房总收入为96.2亿美元,打破了历年纪录。全北美市场共有影院6277家,银幕数40077张,大约1万人拥有1张银幕。其中约5000家电影院配备有数字放映机。影院大厅多厅化和数字化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2007年日本影院数为306家,银幕数3221张;共放映电影810部,其中本国生产407部,外国片403部;年度总票房收入1984亿日元,约合140亿人民币。而我国仅600万人口香港地区2007年有电影院152家,隶属13条院线,年度票房达11亿元港币。但2008下半年里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虚拟经济波及实体经济,各大强国都出现了经济衰退征兆,可能延续时间将超过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为此全球电影业也避免不了裂变与震荡,但电影业仍然是美国国民经济的支柱的地位不会动摇。
回顾国内电影,党的十七大以来,发展文化产业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电影准入制度全面放开,境外资金、民营资金和文化行业外国有资金纷纷进入电影业,制作-发行-放映三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有效运转,推动国内电影业产值快速增长,全国电影票房收入,2005年约20亿元人民币,2006年26亿元,2007年33亿元。直线上升,年年飘红。2008年初全国电影工作会上赵实局长强调:必须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电影发展道路,即电影发展必须始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一致,与时代要求相适应,与国际趋势相顺应,加快改革、创新、发展,走科学化、民族化、大众化、产业化、现代化的电影强国之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经济多年持续两位数的增长,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电影业发展提供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重庆市的电影业也将随着全国电影市场一道快速发展。
从影院总量上分析:大中城市影院建设,按城镇人口计算:上海已达到13.7

万人一家影院,2.7万人一张银幕;北京已达到22万人一家影院,6万人一张银幕;武汉已达到33万人一家影院,5.3万人一张银幕,成都已达到43万人一家影院,4.5万人一张银幕。而重庆27万人一家影院,9万人一张银幕。重庆影院建设明显滞后于市场。
从票房收入与人均GDP的关系分析:上海2007年人均GDP为8.7万元人民币,北京为5.6万元,我市按常住人口计算仅为1.46万元,相差悬殊;但我市农村人口比例太大,城市人口人均GDP参考城市化率最高的渝中区计,应为3.5万元人民币左右,分别为上海的40%,北京的63%。再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重庆为1.3万元,分别为上海的56%,北京的60%。据此参照上海2007年2.7亿元票房收入,北京2.5亿元票房收入,我市年电影消费需求将超过1.4亿元人民币。
从电影消费上分析:上海、北京等地城市人口每年每人用于电影的消费支出分别为20元和15元,每人年平均看电影0.7和0.6场。而重庆城市人口全年每人用于电影消费的支出仅为5元,每人年平均看电影不到0.2场。观众电影消费仍需要继续引导。
这些数据说明了我市电影业发展存在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虽然重庆也会受到金融"海啸"蝴蝶效应的冲击,但国务院批准重庆为全国城乡统筹试验区,并支撑起相应政策,最大程度地确保了重庆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重庆电影业在稳定的经济形态中,仍然会持续增长。根据目前市场状况,2009年将有万达、金源两家国内企业在我市南坪、江北建设影院,2010年市电影公司、金逸集团也将分别在沙坪坝、南坪建成影院。因此,预测3年内全市电影票房收入有可能突破1.5亿元。
2008年11月国家电影总局局长赵实主持召开电影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电影大发展大繁荣"专题调研座谈会。指出:"目前电影发展主要面临着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三个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就是加快发展,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一是加快发展制片业,始终把提高质量摆在特殊重要的位置,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永恒的主题,深入研究制片模式,切实解决人才、资金投入等问题。总之要通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人次降低票价,切实提高电影的社会影响力。二要扩大放映业的基础,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要重点研究数字电影发展经营模式和全国化战略及影院改造问题。三要落实理顺全国电影管理体制工作,重点研究各类政策的调整,投入产出的机制和政策,研究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企事业单位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问题。" 为了促进电影业的发展,进一步满足城乡人民观

看电影的需求,各级政府应抓住机遇,研究发展对策,推出发展举措。结合重庆电影发展的实际,我们建议:
(一)强化规划布局先行意识,加快影剧院建设步伐
各级政府要把电影设施建设作为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和人口聚集增长密度布局影剧院,有条件的区县应鼓励发展现代多功能影城,采取国有、民营、外资等多渠道、多元化筹资方式建设,地方政府可在土地出让、财税扶持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二)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一方面要争取财税优惠政策,借助资本市场推动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另一方面对重点产业项目、产业基地、院线建设、优秀作品,包括公益放映影片,要继续加大政府资助力度,完善政府采购等扶持机制,建立电影经营、管理、技术人才成长与发展平台,有力打击盗版,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三)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电影业,提高重庆电影市场占有率
一是影片的有效覆盖,二是影片的社会效益,三是现代化影院的数量规模。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应当涵盖城市主流院线市场、中小城市二级影院和社区市场、农村市场、电视、网络、音像等家庭市场和海外市场以及各种细分市场,提高国内外电影市场竞争力。
(四)优化电影资源的配置,巩固、发展和壮大电影院线
一是进一步放宽电影市场准入,继续鼓励更多的院线公司落户重庆发展影城;二是支持现有院线公司采取连锁经营等模式,在市区特别是远郊区县发展电影连锁企业,提高电影院线资本运作能力和整体营销能力。
(五)充分利用重庆自然和人文条件优势,建设西南乃至全国的影视拍摄基地
市有关部门要积极出台专门的电影产业政策,吸引国内制片机构到重庆落户,吸引大编剧、名导演为重庆生产制作、拍摄电影,同时鼓励各类社会资金投资拍摄影片。
(六)在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的同时,顾及城市低收入人群看电影难问题
建议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构建合理演出市场体系、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协作机制各部门任务与分工方案的意见》规定,鼓励电影放映面向中低收入人群,建立城市电影公益性放映机制,对城市低保人员、下岗职工、残疾人士等办理专门的电影优惠卡,由各级财政按月考核对优惠电影观众的减、免金额给予足额补贴,使城市低收入群体享受电影文化的权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