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扶阳论坛

扶阳论坛

扶阳论坛
扶阳论坛

扶阳论坛

抗心血管疾病的功能性食物

名中医心血管科绝技良方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名老中医心血管疾病治疗经验集

李可临证要旨1 - 孙其新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

李可学术经验学步实录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

卢火神医集系列一:扶阳讲记

扶阳论坛2

扶阳论坛(3)

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

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

扶阳?补阴心法

民间中医绝学专号

郑钦安医书阐释

圆运动古中医临证应用

走近中医:对生命和疾病的全新探索

民间中医绝学

中医人沙龙:民间中医绝学专号1

针灸甲乙经

步入中医之门4:火神派热潮之冷思考

针灸大成

— 1 —

惟物论的系统医学

— 2 —

卢崇汉老师讲稿 2

卢崇汉老师第四届扶阳论坛暨首届国际扶阳论坛讲稿 2 从卢氏来讲,我从事中医几十年,虽然从郑钦安到我祖父,到我大伯父。卢铸之,卢永定,他们没有明确提出桂枝法,四逆法。但是七十年代初,通过整理家里的病案,就发现了,在临床对疾病的处理,可以说无论什么疾病,到我们手上都是采取这样的方法治疗。 首先看起来用了桂枝汤的加减,但又不完全是。最后,看起来用了四逆汤的加减,但又不完全是。1973年,我在南京做一个学术讲座,我将这个扶阳的思想在江南的应用。当时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一些问题。那时我接近三十岁了。所以到后来,我一步步地认识到,我提出了卢氏的桂枝法。桂枝汤有: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桂枝法呢,我开了一千条桂枝法的方子,都有哪些?有桂枝,有苍术,或者白术,有陈皮,法半夏,茯苓,生姜,炙甘草,在一千个方子里面都是这样,并且涉及的病种相当多,不但是外感病,也有不是外感病。当然,在这些方子里面,还有其他的一些药物,这样根据临证处方。 在中医药大学的时候,我就讲,一个中医,你现在是中医学生,以后要当中医大夫,如果你能够把张仲景的桂枝汤用活了,你就能够解决临床遇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同学们不太相信,确实是,如果,你能够理解好桂枝汤,桂枝汤的机理,各家说法太多了。桂枝汤变成桂枝法就更加灵活了。 我就是在研究了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桂枝汤的变化的基础上,

用桂枝汤的变化,仲景不外乎就是20多个方。那么用桂枝的,包括肉桂,仲景三百多个方子里面有70多个,但是还不是很广泛,如果你用桂枝汤,你可以演变出几千个方出来。我打比方,就像买彩票,虽然只有20多个,30多个号码,但是,可以有好多的排列。桂枝法中,如果有些药物不该选用,你选了,就是败了。桂枝法,这个有一定的难度,当然,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很好的境界,对桂枝法的应用,例子很难举,因为变化太灵活了,它可以是为某一个人定做的,别人就绝对不能吃。但就这几味药物,你大胆的用了,会比你没有使用它之前效果好得多。 我们谈四逆法,这个四逆法是我们天天在用的一个法,它可以是一,附片,炙甘草,生姜,可以是,二,附片,白术,砂仁,生姜,炙甘草,可以是,三,附片,苍术,益智仁,仙灵脾,砂仁,炙甘草,姜,它都有,附片,姜,炙甘草,对于四逆法有这样的认识。 七十年代初,我积累了三年的病例,通过三年的病例,一个方,一个方地找,附片,炙甘草,生姜,后头百分之九十以上就这些药物,这就有了共性了,所以我当时提出,当时大伯父卢永定也在,卢氏有很多法,但实际上都是四逆法的基础上得来的,如果没有这三个,就没有四逆法的存在。当时大伯父认可我的说法,我们看了那么多的病,我们具备了几十年的治疗经验,从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病例已经很齐全了。都是这样治疗的,虽然除了姜桂附,还有其他的药物。 六七年前,我讲过,我把1992年看病的资料做分析,总共用了多少桂枝,多少附片,多少姜。我对四逆法有很多研究,还在中医

倪海厦X年扶阳论坛演讲

倪海厦X年扶阳论坛演讲 前言:经方的运用与阴阳辨症法的关系 何谓阴阳辨症法? 阳是热,阴是冷。阳是神、是力。阴是形、是体。神形无病,则阳可畅流无阻。 阴实的诊断法则,阳不入阴 一:连续又与日剧增的痛。 二:上热下寒的症状。 三:肿瘤部位有局部的热感。 第二节:十二时辰气血流注的诊断 肺----寅膀胱----申 大肠—--卯肾----酉 胃----辰心包----戌 脾----巳三焦----亥 心----午胆----子 小肠----未肝----丑 第三节:寸口脉的阴阳诊断法 寸为阳,尺为阴。 常态女子之左(阳)脉应大于右(阴)脉;常态男子之右(阳)脉应大于左(阴)脉;此因女子以血为主,男子以气为主。 以附骨之脉为阴实之真脏脉。 以一息七至以上为阴实之真脏脉。

阴实的失眠与盗汗。 阴阳决离但坐不得卧的危症。 阳气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是常态。 第二章:阴实如何形成? 病情的演变由阴虚--阳虚--阴实; 扶阳能够预防癌症的发生; 运动与中药能够扶阳,因为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清阳发肌理、浊阴走五脏; 虚胜于实的观念,不足与太过,都会造成阴虚。 第三章:如何去区分经方中阴阳药物? 酸苦涌泻为阴、辛甘发散为阳;淡味渗泄为阳、咸味涌泄为阴;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 第二节:以颜色区分 色白为阳、色黑为阴。 桂枝与麻黄之去表实:辛甘发散之药,能去气分之实症,因为清阳发肌表,实四肢。 大黄与芒硝之去里实:是味厚之药,能去肠胃中之实症,因为浊阴走

五脏。 寒无浮、热无沉:石膏色白为阳、性寒为沉,附子色白为阳、性热不沉。 如何选择去实与攻坚的药物之二 咸味与阳性药的互动:能够软坚、排除肿瘤,如生附、牡蛎、石硫磺。阳气足则无阴实与积水之患。 能入血脏之活血化瘀药物:可去血中实症,如茜草、炙鳖甲等。活血能够去五脏积聚。 气为阳血为阴:气实血清为正常。 第五章:如何做出正确的经方药物组合? 第二:以躯体之恶寒、恶热为主; 第三:以喜冷饮、喜热饮为主症; 第五:以有汗、无汗做判定; 半夜十二点

我的学医历程——梁浩老师

我的学医历程——梁浩老师 父亲四十几岁时母亲才生了我。我八岁便加入了地方的游泳队,常年泡在水里,一游便是数年。每次训练结束,父母说我辛苦,叫我补维生素、多吃水果,我最爱吃香蕉,但每次吃了它都会拉肚子,却不明原因,让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几年。上了高中,我逐渐出现了怕冷、腰酸、腰痛、尿频的症状,夜晚睡觉不能平躺。不久就检查出了双肾结石。 我到解放军303医院做了体外碎石术,手术颇为痛苦,还吃了诸多排石药。时日不长,右下腹又感觉隐隐的针刺一样的疼痛,做了胃镜,又遭一劫---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自此开始吃了胃药。第二年结石复发,且越来越大,我跑了很多医院,每次医生都问我先治疗结石还是胃病。得过肾结石的人都知道,结石发作时剧痛异常,极难忍受。因此我总回答先打结石,于是医生就会开很多苦寒的排石中药,他们都说我内热,甚至教我可以尝试多喝啤酒,做跳跃运动,结果是结石未去,身体则每况日下,一塌糊涂! 那时的我彷徨而悲观,觉得前途一片迷茫。 2004年10月份,刘力红博士邀请李可老到广西坐诊,我幸运地挂上了他在广西的最后一个诊号,当

时刘博已声名雀起,但他还在身旁虚心地给这位长者抄方,我心想这位必定是一位中医界的耆宿。只见李可老一头银发,淡淡的眼镜后透着矍铄的目光,脸型削瘦,岁月的褶皱写着几分异相,几分飘逸、几分仙风道骨。李可老左手夹着的香烟,从未间断,右手时常挠挠后脑,询问不多,就操笔为我写方:制附片45克白芍30克茯苓45克白术30克川牛膝30克乳香5克金钱草125克滑石30克鸡内金30克肉桂10克生姜45克。因药量极大,抓药时,捡药的人劝我不要吃。而我久病已经麻木,没有想什么叫量大,什么叫中毒,当日上午就吃了一付。午睡起来便有了不同的感觉,常年不出汗的身体,开始发热、微微出汗,手脚开始有劲。结果结石很快打掉了,十年久病,旬日得解,连多年拉肚子便溏的情况也有了好转!我见识了李可老精湛的医术,这也是我第一次体验到中医治病的神奇! 我保留了李老的这个方子!后来学医了知道这是《伤寒论》中的真武汤加味,也才知道中医界畏乌附有如蛇蝎。后来,我还用这个方子加减,治疗了很多脾肾阳虚患有结石病的人。如几年前,有一位70多岁搞西医的老者,他不甚信中医,说中药花花草草,没有多大用处,他患肾结石已经多年,也吃了不少西药,

2009年扶阳论坛汉唐中医+倪海厦

2009年扶阳论坛演讲内容题纲 汉唐中医倪海厦 前言: 经方的运用与阴阳辨症法的关系 何谓阴阳辨症法? 阳是热,阴是冷。 阳是神、是力。阴是形、是体。 神形无病,则阳可畅流无阻。 第一章:如何将阴阳辨症法精准的应用到人体上? 阴实的诊断法则,阳不入阴 第一:可以从疼痛与寒热感的表现来诊断 第二:利用十二时辰脏腑气血的流注来诊断 第三:可利用寸口脉的阴阳部位来做诊断 第四:可利用睡眠情形来协助诊断 第一: 疼痛与寒热感的表现 一: 持续又与日剧增的痛。 二: 上热下寒的症状。 三: 肿瘤部位有局部的热感。 第二: 十二时辰气血流注的诊断 肺----寅膀胱----申 大肠—--卯肾----酉 胃----辰心包----戌 脾----巳三焦----亥 心----午胆----子 小肠----未肝----丑 第三: 寸口脉的阴阳诊断法 寸为阳,尺为阴。 常态女子之左(阳)脉应大於右(阴)脉, 常态男子之右(阳)脉应大於左(阴)脉, 此因女子以血为主,男子以气为主。 以附骨之脉为阴实之真脏脉。 以一息七至以上为阴实之真脏脉。 第四:可利用睡眠情形来协助诊断 阴实的失眠与盗汗。 阴阳决离但坐不得卧的危症。 阳气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是常态。 第二章:阴实如何形成? 病情的演变由阴虚---阳虚---阴实 扶阳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运动与中药可以扶阳,因为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清阳发肌理,浊阴走五脏 虚胜於实的观念,不足与太过,都会造成阴虚。 第三章:如何去区分经方中阴阳药物? 第一:以气味区分,气为阳,味为阴 酸苦涌泻为阴,辛甘发散为阳,淡味渗泄为阳,咸味涌泄为阴,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

《扶阳论坛》治肝癌案例两则 作者:倪海厦.

《扶阳论坛》治肝癌案例两则作者:倪海厦 肝癌案一、12-02-2008初诊,Joe Ling,2cm肿瘤在肝脏里。处方:生附子3钱、黄连2钱、黄芩3钱、柴胡3钱、川芎3钱、茜草3钱、炙鳖甲3钱、半夏3钱、南星3钱、白芍5钱、伸筋草4钱、泽泻5钱、决明子3钱、枸杞5钱、生硫磺3钱、干姜2钱、栀子3钱、茵陈3钱、白术3钱、茯苓5钱。(正耀注:生附子3钱、白芍5钱、白术3钱、茯苓5钱、干姜2钱---真武汤温阳利水祛寒;柴胡3钱、茜草3钱、炙鳖甲3钱-------------------------------------------------清肝活血软坚;茵陈3钱、栀子3钱、黄芩3钱、黄连2钱;泽泻5钱-----------------------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半夏3钱、南星3钱-------------------------------------------------------------------燥湿化痰止呕;川芎3钱、伸筋草4钱----------------------------------------------------------------活血化瘀;决明子3钱、枸杞5钱----------------------------------------------------------------清肝明目;生硫磺3钱-------------------------------------------------------------------------------壮命门火兼去里寒。)平时煮四神汤当点心吃。至今一直进步中,07-20-2009来函说最近一次肝脏扫描得知,肿瘤没有扩散而且有缩小。肝癌案二、余志先生,男性,31岁,传真看诊。初诊日期 1/15/2009。2008/8/20做肝切除手术(左肝部八分之一);2008/12/31 做右肝化学栓塞手术。症状:睡眠差,每日半夜一点准时醒,醒后肝区及腹部疼痛,彻夜不眠。大便一日3次不成形;小便一日7、8次,淡黄味重。胃口差,食不下,味觉差,受风时肚子绞痛。手温足冷,夜间身热,怕风怕冷;口不渴,极喜热饮。体力极差,整日疲劳。舌脉未见(传真治疗,病人在中国)。处方:方用四逆汤和小建中汤加减。生附子3钱、干姜3钱、炙甘草3钱、柴胡3钱、茜草3钱、炙鳖甲3钱、桂枝3钱、白芍6钱、生姜2片、红枣10枚、三七3钱、续断3钱、当归3钱、川芎5钱、生硫磺3钱。生附子三钱、干姜三钱、炙甘草三钱----------------四逆汤去里寒攻阴实;柴胡三钱、茜草三钱、炙鳖甲三钱-------------------清肝活血软坚;桂枝三钱、白芍六钱、生姜二片、红枣十枚------小建中汤去腹部寒痛兼实脾;三七三钱、续断三钱---------------------------------------活血化瘀;当归三钱、川芎五钱---------------------------------------活血补血;生硫磺三钱----------------------------------------------------壮命门火兼去里寒。服食加一匙麦芽糖冲服,服药至07/31为止。(正耀注:倪师一钱等于4克(3.75克),二钱等于8克(7.5克),三钱12克(11.25克), 4钱等于15克(15克),5钱等于18克(18.75克),六钱等于24克(22.5克)。

慎对扶阳派重用附子。

这里牵涉到对附子的药性的理解。附子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下品,属于不可长期服用之品。附子走而不守,并不能补益元气,它所起的作用是激发人体储存的元气或者说元阳,有人认为,这种激发作用和激素的作用相类似,都是将人赖以生存的能量提前支取,所以是不可持久的,有危险的。 阳和阴并非完全对立,非此即彼,除阴虚阳虚之外还有阴阳两虚,最为棘手。补阴则阳不足,壮阳则阴不足,而阴不足会导致血不足,壮阳会耗阴动气,导致气血双衰,又反过来引起阳虚,就象燃烧灯心,不加油光加火,最终要烧光光的。故畏寒之症不可一概以阳虚而论。伤寒论中有四逆散,也是治疗手脚怕冷的,其中并无壮阳之药物。即使阳虚,也分很多档次,重症才用附子。还有阳和汤,就用麻黄肉桂,不用附子,临床效果还是不错的。桂枝汤其实也是补阳的。我觉得火神派有点走火入魔的味道,动不动就是几十克附子,非常人可以承受,一病一方,因人而异为好 本品具有镇痛作用,临床上用于缓解癌痛,尤其适用于消化系统癌痛;外用时能麻痹周围神经末梢,产生局部麻醉和镇痛作用;有消炎作用,本品毒性极大,能兴奋麻痹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兴奋麻痹胆碱能神经和呼吸中枢,兴奋心脏迷走神经,直接毒害心肌细胞。还有发汗作用 伤寒重温阳,也多用白虎清气,承气急下救阴 温病重护阴,也要生脉饮,参附汤,四逆汤回阳救逆

自东汉伤寒论后,一些医生学艺不精一味重温阳。 到宋金元时期始觉不能太过温燥,刘河间“六气皆从火化”,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注重滋阴降火,后来者不精通学习,一味苦寒,又太过了。 到明之后,张景岳等又纠正那些盲目尊崇刘河间,朱丹溪等人的错误,注重温补。 到清中期,又有叶天士,吴鞠通纠正那些盲目温补者,重竖温病派旗帜。 名家们都没错,错的是那些一味推崇某个单一学派,却不能全面,系统学习,学得一鳞半爪就认为练就屠龙技。 最近看叶案,虽以自拟方为主,但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栀子豉汤,半夏泻心汤,白虎汤,麻杏石甘汤,旋覆代赭汤,黄芩汤,真武汤,乌梅丸,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麦门冬汤,肾气丸,甘麦大枣汤等都常加减应用。 扶阳,最怕那些——画虎不成反类犬,动辄附子60,120克,把某某名家的个别病案当成金科玉律,能不出问题吗? 附子的用量与煎法 张仲景用附子分生、熟,生者用于回阳救逆如:四逆汤、白通汤,炮者用于温阳扶阳、散寒除湿,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等。考其用量,一般用一枚,甚者二枚,最多为三枚,按一枚20-25计算,大约在80左右,而扶阳派诸家用附子则多为大剂量,甚者超大剂量,郑钦安、吴佩衡、卢铸之、卢崇汉、范中林、李可等常用量都在30

倪海厦扶阳论坛演讲

倪海厦2009年扶阳论坛演讲内容提纲ZT(第一部份)(2010-02-12 23:52:13) 标签:杂谈 前言:经方的运用与阴阳辨症法的关系 何谓阴阳辨症法? 阳是热,阴是冷。阳是神、是力。阴是形、是体。神形无病,则阳可畅流无阻。 第一章:如何将阴阳辨症法精准的应用到人体上? 阴实的诊断法则,阳不入阴 第一:可以从疼痛与寒热感的表现来诊断;第二:利用十二时辰脏腑气血的流注来诊断;第三:可利用寸口脉的阴阳部位来做诊断;第四:可利用睡眠情形来协助诊断。 第一节:疼痛与寒热感的表现 一:持续又与日剧增的痛。 二:上热下寒的症状。 三:肿瘤部位有局部的热感。 第二节:十二时辰气血流注的诊断 肺----寅膀胱----申 大肠—--卯肾----酉 胃----辰心包----戌 脾----巳三焦----亥 心----午胆----子

小肠----未肝----丑 第三节:寸口脉的阴阳诊断法 寸为阳,尺为阴。 常态女子之左(阳)脉应大于右(阴)脉;常态男子之右(阳)脉应大于左(阴)脉;此因女子以血为主,男子以气为主。 以附骨之脉为阴实之真脏脉。 以一息七至以上为阴实之真脏脉。 第四节:可利用睡眠情形来协助诊断 阴实的失眠与盗汗。 阴阳决离但坐不得卧的危症。 阳气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是常态。 第二章:阴实如何形成? 病情的演变由阴虚--阳虚--阴实; 扶阳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运动与中药可以扶阳,因为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清阳发肌理、浊阴走五脏; 虚胜于实的观念,不足与太过,都会造成阴虚。 第三章:如何去区分经方中阴阳药物? 第一节:以气味区分,气为阳、味为阴 酸苦涌泻为阴、辛甘发散为阳;淡味渗泄为阳、咸味涌泄为阴;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

个人自学中医读书心得体会

个人自学中医读书心得体会 能找个好师傅最好,如果实在没条件,那么看参考我的经验。另话说在前面,我不是医生,仅仅是一个半桶水的中医爱好者(一笑) 建议先去看现在的.一些启蒙书畅销书,《思考中医》、《扶阳论坛》、《扶阳讲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然后可以加修《正常人体解剖学》、《经络学》 然后再提升 时常参看《道德经》、《我说参同契》、《易经杂说》、《楞严大义今释》【建议多看南怀瑾的书】 然后再找“庄严”的书看看,同时参看《万病至简》,紧紧把握了根道。 此时可以回头理解经典。 然后参读百家之说。 《郑钦安医书阐释》 《陈士铎医学全书》 《景岳全书》 《脾胃论》 《丹溪心法》 《类经》 到这里大体模型应该已经立体了,多看看诸家医案和自己实证。 例如《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医师承十元丛书》

等等…… 关于药物,这个天下万物皆是药。气味性质只要分清阴阳基本自己都能明辨了。各自体会去吧。 至此,有什么疑问自己琢磨或者上网找人讨论去吧。经师人师各随各缘。 最后说明一下。由于我个人读书从来没有一本书钻到底的习惯,所以都是东看一些西看一些,有疑问,有疑惑就记录下来,哪天就不知道忽然在哪本书上或网络上的只言片语就能解惑了呵呵。因此我推荐的学习法不一定合适你们,毕竟仅仅是我自己的读书经验。补充一点,曾有一段时间比较喜欢看物理的书籍,例如霍金的书,量子力学等等,这些也有帮助,不过这些佛经上或者道家的书里都有详细的研究说明,要看直接看佛经就好了。同时这些都只是由一而万,只要掌握了一个道法的根柢,自己都能以无推有,以一御万,不需要那么痛苦一个个去求的。 然后真悟到了些什么,不要以为自己有多聪明有多厉害,和同道多分享分享,然后我们会发现自己所悟道的那个其实前人早就写明白了,只是我们没留心而已。 另外,有点成绩了不要老想着出书赚钱,至少自己先实证检验它个十几二十年,确定不误人子弟了再写书,然后文字反复校好,确定无误了再出书,不要为了名利就乱出书这样可不是善事,一定要谨慎。【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此非虚言,执医之机要,确实可以通用一切。

扶阳论坛(重要)

扶阳论坛 钦安卢氏医学的扶阳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卢崇汉) 授课提纲: 1、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扶阳理论的思想基础) 2、目前影响人体阳气的各种因素(运用扶阳理论的客观条件) 3、扶阳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方法 4、从姜桂附的临床应用进一步看扶阳理论 代谢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病在三阴,统于太阴 李可 代谢病,如:Ⅱ型糖尿病(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脂类代谢异常)、痛风(嘌呤代谢异常)、高血压(水、电解质代谢异常)。由于病因和发病机理有一致性和内在联系性,中西医都能以一类疾病来探讨。 1、Ⅱ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1.1 过食肥甘,嗜食生冷。 1.2 失治误治。 1.3 房事不节。 2、治疗大法 2.1 龙雷之火上炎时,急则敛固。 2.2 若有消渴,觉脐下有气上冲、心慌、汗出(气上撞心)食纳不香(饥而不欲食),厥阴主证悉见,则用乌梅丸;若尺脉见浮,腰困等阳火不藏可合用封髓丹。 2.3 少阴、厥阴证不显,中焦脾胃症见,或患者无甚明显症状而有血糖高者,附子理中汤加味。 3、注意 3.1 凡误服寒凉滋阴苦寒泻火者,先以大剂理中汤救药误,也即救胃气,一切虚损大症首要保胃气(中气)。 3.2 肾气既伤,元气欲脱,救阳为先,破格救心汤。服药期间杜绝房事。(切记) 3.3 服药期间,大多数患者出现排气排便多,且味大,虽未用“兰”但可除“陈气”,符合内经的思路。 4、高脂血症 理同Ⅱ型糖尿病,用加味附子理中汤,一周即下降,较之糖尿病易治。 痛风:疼痛剧烈可用加味乌头煎,缓解继用附子理中、真武辈,有虚象明显者扶正即可止痛。 论肿瘤的治疗思路 李可

一、病因总括 1、人身各处,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2、寒湿为患,十占八九。 3、情志内伤。 二、治疗方法 1、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固护胃气为第一要着。 2、温阳散寒是基本治疗思路:四逆汤、附桂理中汤、真武汤、麻黄细辛附子汤是基础方。 2.1 消化系统肿瘤以附桂理中加砂半为主方。 2.2 消化系统肿瘤以附桂理中加砂半为主方. 2.3 肾、膀胱、脑部肿瘤用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八味地黄汤为主,间用理中汤。 2.4 子宫卵巢肿瘤用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汤,紫石英、吴茱萸常用。 2.5 高烧不退或长期低烧。多为本寒标热,治疗应以四逆、理中辈、当归四逆、麻附细为主。 2.6 有形癥积,削之,磨之,鼓之,荡之,持之以恒。主方加海藻甘草汤。 2.7 少阴阳衰,危在旦夕,救阳为急,大破格;重症痼疾,多为元阳衰微。 2.8 寒伏极深,麻附细托里透解于外,使邪有出路。 3、攻下之法不可偏废 3.1 阳明之降是人体最大的降机。 3.2 阳明是排出毒物的最主要通道。 3.3 当以温下为宜。 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思路 李可 1、本气先虚 “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 人体营卫气血的生成及正常的运行依赖于中焦。六淫之邪伤人的基础,是脾胃虚弱。脾胃不虚,则邪不能侵,邪侵亦不能潜伏。在临证过程中发现,免疫病患者在发病前、发病中其中焦失运是必备的条件。 2、伏邪存焉 关于伏邪的理论最早肇端于《内经》。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通过我们的临证发现“伏邪”的确是许多疑难大症的发病机制,在免疫系统疾病中尤占主要位置。 3、伏邪既存,正气必攻 人有一息尚存,正气必然去破邪,毕竟正与邪不两立。正气足时有类表证的祛邪表现;因正气虚不能一鼓作气而驱邪外出时,正气消耗后,偃旗息鼓,伏邪继续隐匿。免疫系统疾病在春季加重,恰是人体借天地生发之大势,驱邪外散的表现。 4、正气攻邪,必伤正气 正邪相争阶段,如果仅见邪实,专事破邪,或恣用寒凉以减症状,加上伏邪一刻不停地消耗正气,很易使元气空乏,造成元阳浮越的危候。 5、总结

“扶阳学派”是中医理论在近代的创新与发展

“扶阳学派”是中医理论在近代的创新与发展 任何一种事物的生长都是从其内部进行的,即使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的环境中汲取营养,也要有选择性地将其转化成能够融于自身的养分,使其能够完全融于自己的肌体。中医的创新与发展固然不会例外,其理论的创新必然是在中医理论框架内进行的,这种创新就是对传统的一种拓展,也是对传统的一种延续和完善,而不是一种对传统的肆意否定和替代性的抛弃。就在唯科学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下多数中医学界人士怀着一种文化自卑的心理走向西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用西方文化中的医学理论和自然科学理论去改造中医和创新中医的工作上时,真正的中医理论框架内的创新并没有停止,一个现代性的中医学派正在走向壮大,它就是发源于四川地区由清末名医郑钦安开创的扶阳学派。 扶阳学派在由郑钦安开创的重阳理论的基础上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在今天已经具备了一个学派的典型特征:在学派理论上,已经形成了重阳的病因病机分析、扶阳的辨证论治以及善用温补肾阳药物的个性化理论特征;在学派传承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卢铸之、吴佩衡、祝味菊、唐步琪、卢崇汉和李可等众多名医组成的学派组织。下面我就以这个最新的中医学派作为中医在近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成功的理论创新案例,来阐明中医理论创新的特征和规律,继而为中医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 一、扶阳学派的个性化理论特征 扶阳学派,一般称为“火神派”,其创始人为郑寿全。郑寿全(1824-1911),字钦安,四川邛崃人,有医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恒论》传于世。他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以重视阳气、善用附子干姜等辛热药著称,人誉“郑火神”,“姜附先生”,誉满川蜀。其传人有吴佩衡、祝味菊等著名医家,当代也有不少火神派的传人,如成都唐步琪先生、山西李可先生等等,其成员队伍日益壮大。 扶阳学派之所以能够以一种学派在现代著称,就是以郑钦安为开拓者的几代医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理论建构,已经形成了不同于中医史上出现的其他学派的个性化理论特征,并以这些特征著称于世。 首先,在疾病的病因病机的阐述上,该学派依据《周易》和《黄帝内经》的相关论述进行立论,重视人体元阳和阳气在人体生理中的主导作用,比如“阳者,阴之主也。阳气

中医扶阳略谈

导读:阳气者,宇宙之能量也,发于天日,伏藏于水土,吸附于兑金(阴精),弥散于天地万物之中,人一身之阳,由东南而升散,经西北而敛藏。从天地万物而来,归天地万物而去。其扶阳之法,下乘者相盗而得,中乘者相引、相感而聚;上乘者舍小就大、舍我合道。缘起而聚,缘尽而散,终无所得,毕竟是空。 近世有“火神”一派,擅用温热药以疗百病,温守、温通则扶阳而逐阴;温潜、温化则益阳而生阴。极尽阴阳对抗、转化之能事,颇得小中见大,一法含藏万法之神妙。然其法虽妙,亦仅近道之阶,与医圣体用圆明之气象,终不可比! 阳气者,宇宙之能量也,发于天日,伏藏于水土,吸附于兑金(阴精),弥散于天地万物之中,人一身之阳,由东南而升散,经西北而敛藏。从天地万物而来,归天地万物而去。其扶阳之法,下乘者相盗而得,中乘者相引、相感而聚;上乘者舍小就大、舍我合道。缘起而聚,缘尽而散,终无所得,毕竟是空。 世传扶阳之法,多相盗而得。《阴符经》有言,“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然盗亦有道,境界有大小,法门分高下。阴阳本互根互用,互生互化,阳生阴长,阴敛阳降。脾居中土得阳气之运化而生营阴,营阴由东南上奉于肺而为肺金(精),肺金降则敛天阳而下,藏之少阴。是以扶阳之妙,在阴不在阳,滋阴之妙,在阳不在阴。故人盗天阳,由鼻入肺而降,当首重吐纳,次在饮食,末以医药。太阴肺吸敛天阳,皆阴精之功,降于阳明,伏于少阴,运于厥阴。 吐纳要旨,贵心息相依,息息归根,归根则静,阳气乃密。此扶阳之法,源出道家,汉唐以上,医出道家,吐纳之法,道医常用之疗疾。汉唐而后,医出于儒,不习道术,吐纳扶阳,遂弃而不顾,专于药食,舍大而就小,惜乎! 饮食扶阳,由口而入,味重而气轻,五味出乎地,四气出乎天,煎炒蒸炸,四气离散,唯可补阴精,故饮食扶阳之理,不在补阳,而在补阴敛阳,伏阳,藏阳也。饮食要旨,一在以阴精克阴(邪),二在其生用,三在于知量。 扶阳之要,首在道路通畅。浊阴盘踞,阻东南则阴精不可上奉而迎阳,塞西北则不可降阳归舍。饮食要精,一指饮食要饱含阴精营养,二是要精细入微,可直接吸收运用,不多损阳热对其运化,排泄。丹溪载“倒仓疗法”,以黄牛肉熬汤频饮,黄牛本属坤土,大补太阴之精,狂饮之后,体内阴精流溢,可致汗,致吐,致泻,真是以补为泻,以阴精克阴邪,一时东南西三路俱畅,沉沉阴浊,一举荡平,精升阳降,真扶阳秘法也! 烹调之法,也极关键,煎炒蒸炸,必致四气离散,唯遗阴质,仅煲汤一法,可伏阳气于汤汁之中,故中药治病多以汤剂,凡火热炮制中药,其效必减。果蔬,种子,若不经火制而生食,则精气俱足,峻补精气,缓泄阴渣。今西方流行之“生机饮食疗法”,即以果蔬、种子打浆去渣而食,集“精微”、“生机”于一体。补精扶阳,其法简效宏,屡起沉疴,疗效卓著,与“倒仓疗法”相类,仅生熟,缓急有异。惜此二法,至简至易,非智者难以起信,无厚利则商人、医界不用,终不能广济众苦。 由上可知,对正虚邪实患者,宜以汤汁疗法,粥疗法,生机饮食疗法。其饮食用量也极为重要,病者多正虚邪实,少量饮食可扶正祛邪,稍过则反耗损阳气,不能运化之饮食则成为阴

扶阳论坛:思路与方法(李可)

思路与方法(李可) (2008年3月东莞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 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命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努力,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现在由中国的中医来做这份答卷。 西医为什么失败?不是方法,而是思想,而是认识论。他们的手段十分先进,是由现代尖端科学武装起来的,对局部疾病的认识,精确到分子水平,可以做器官移植。但他们却忘记了活生生的人,忘记了一切疾病只是整体失调的局部表现。“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正是这八个字,把西方 医学引入了死胡同。 2007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承认“中医学是区别于现代医学的,东方的系统的医学体系。”这是一个重大信号,表明医学的出路,不在西方而在东方!表明我们西方的小弟弟,要向东方老人吸取中华文化的无穷智慧,脱出困境。我们很乐于助他们一 臂之力。 什么是古中医?和西方医学的分水岭何在?答案是认识上的差异。古中医认识人与宇宙的立足点是“天人合一的生命宇宙整体观”。世界是一个大宇宙,人身是一个小宇宙。人最早的生命是天地大气所生,并与天地大气在千变万化中和谐一致。这是中华文化第一经典《易经》的观点,《易经》是母典,是论道之书,是后世人诸子百家一切发明创造的源头。医学领域,先贤以易道论医,产生了《内经》,东汉张仲景集易医之大成,经过多次与大型瘟疫的斗争实践,产生了《伤寒杂病论》。至此,奠定了古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与完备的临床实施要则。在世界的东方,中华先贤首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理论与临床完整结合的医中经典,较之现代西医早了一千六百 年。由于张仲景的不朽功绩,后世尊他为医圣。 我遵循这条古中医学的路子,实践探索52年。深深体会:六经辨证的一整套理法方药,可以囊括

丹药秘方一一毒龙丹

丹药秘方一一毒龙丹 毒龙丹原是玄门四大丹之一,后来被江湖医生窃去,更名“黄金顶”,遂成为江湖医生的囊中秘药。唯他们未得到马钱子的真正炼制方法,效力总不如毒龙丹为更有效。江湖医生即民间医生,他们同行中人则称做“老海”,江取其长,湖取其阔,海取其深,说明这类医生真不简单,他们挟技浪游五湖四海,行医卖药,故叫做“走方医”。他们都各有各的特长,用药有枪响鸟落的妙处,但其间也有不少滥竽充数者。毒龙丹是我常用的一个有效秘方,最初本未拟在此发表,还是保留一段时间。后来感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垂暮之年,保留起来不仅无益,而且对我国医药学方面是一个损失,故现在把它公开出来,完成一整套玄门四大丹,贡献给人民。(张觉人)第二届北京2008年十月扶阳论坛期间,就马钱子的临床炮制与运用向刘力红先生请教,刘力红先生推荐学习张觉人的炮制方法,有幸购得丹道医家张觉人先生医著四书,将平生所学一一介绍,详细披露了丹药的炼制、功用及历代诸家不传之秘,实为不可多得的丹道医学专著。今广泛使用的红升丹、白降丹,以及“玄门四大丹”,乾坤一气丹、混元丹、金龟下海丹、毒龙丹等皆由道教医家所传秘法衍化而来。毒龙丹不是炉火炼制的,临床运用广泛,我亦使用多年,并亲身服用颇有心得。现结

合丹道医家张觉人先生医著叙述于同道交流。毒龙丹处方:马钱子,不拘多少。毒龙丹制法:先将马钱子用童便五石、五豆浸泡之,春秋二十日,夏十四日,冬四十九日。五石即丹砂、雄黄、曾青、白矾、磁石等,称五石散;五豆即扁豆、赤豆、绿豆、黄豆、黑豆等。豆须发芽,但不可发的太长,以约三分许即行,扁豆的体积较大,发芽较迟,故必须早两三日入浸,才能及时。五石则打如米粒大小。马钱子泡浸时,有几个阶段的变化,初时黄色,次呈落霞色,到落霞色时,即取出一粒视之,如中心变白色者即为合度之证。此时即全部捞出,逐粒刮去皮毛后,再入甘草水中,煮三小时,取出晒干,干后全部都呈黑色,碾成细末,制成莱菔子大丸子备用,也可直用散剂服用,但不及丸子便利,最好是用胶囊装服。张觉人先生认为毒龙丹的制法是用五石,五豆浸泡,此法过于烦琐,况曾青一味,药肆中早已绝迹,珍品也不易得。张觉人先生在实践中,作一改进:马钱子先用童便泡,去尽皮毛后,再用沙炒,以锅中有爆裂声,表面鼓起成土黄色,取出一粒以指压之即碎,里面呈棕黄色为度。若里面成为黑色,是火力太大及时间过长药以炭化,药效即失矣。毒龙丹用法:每次0.9克,早晚各服一次,按症用引药送服。毒龙丹功能:钻筋透骨,活络搜风,兴奋补脑。毒龙丹适应症;此药治症甚多,见引药项。毒龙丹禁忌:服此丹时,忌食鱼腥海味,辛辣、莱菔等物,孕

刘力红与卢崇汉

刘力红讲桂枝法——第二届扶阳论坛发言整理(转贴) 2010-08-18 16:59 标签:分类:肿瘤 我们知道,师父经常提到的两法,一个四逆法之外,还有一个桂枝法,桂枝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前面我们谈到四逆法的时候,钦安祖师论述姜有宣导之力,以为前驱。钦安祖师把四逆进行化解了。在三书里面,我们只看到桂枝汤,完全没有桂枝法的概念,所以我认为,卢氏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提出了桂枝法,桂枝法是了不起的研发。这也是跟师以后,我经常很感动的一个法。我理解实际上这就是把钦安祖师所论的宣导、前驱的作用移出来了,另外成立了一个桂枝法,桂枝法所起的作用就是这个前驱的作用,就是这个宣导的作用,所以说起来是二法,实际上是一法,这个就更加令人赞叹。 那么卢门别立的这个桂枝法,她的作用在很大程度就是起这个宣导涤荡的作用,就是为迎阳归舍做前驱的准备,或者说就是为了四逆做准备。《扶阳讲记》里面实际上也谈得比较清楚了。但是可能我今天会更直接,因为跟师的过程,就是师父一点一滴在指导,这个时候该用什么,那个时候该用什么,所以这是一线贯穿的,不是一个方怎么怎么用。很多人提出要开一个方要看一个病,我是很抱歉,也勉为其难,可能也有得罪大家的地方。但是师父很慈悲,来者不拒。我认为不是一个方的问题,因为在师父这里从来没有说一方治一病的。然而这也是大家误解卢门,误解钦安的地方,一看方好象没什么差别,不过如此。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如果大家都觉得不过如此,那我就真的无地自容了。为什么?我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师父和我虽然不是朝夕相处,但每一个病师父都手把手的来教,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还是糊涂的,都还不是十分明了,比如为什么要加这味药,为什么要减这味药?如果大家看看就明白了,我想这就不称为学问了!所以,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讲理?因为惟有在理上先贯通,我们这条线才能走,才能串起来。我们才能够理解桂枝、四逆,虽是二法,实际上是一法;坎离二卦,虽然是两卦,其实是一卦。钦安祖师反复这样说,我想他的研究就是正邪的问题,这也是钦安学问里面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钦安祖师讲了“伤寒一书,通体就在这个邪正过程”,通体就在这两个字,你就从这两个字去深入,那么有可能伤寒的问题就可以解决,或者说思过半矣。另外你也只有从这个问题去进入,才能够领悟师父的学问,为什么什么都是桂枝四逆,万病都不离这两法?实际旨归就在这个邪正上。 我们首先看看正邪,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也只有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我们才知道为什么要扶阳,为什么要一竿子要到底?正是什么?正者,比如我现在正在讲课,正在汇报,正者当

从历史角度谈中医扶阳学派的复兴

导读方今显学,除伤寒、温病而外,莫过于扶阳。温病与扶阳,一则偏重寒凉,一则偏重温补。可谓是伤寒之下,一蕙两歧,旁人看来水火不能相容,到底在因素如何?且看作者如何剖析! 在清末同治、光绪年间,以钦安为首的“扶阳学派”,俗称“火神派”,曾风靡一时,他们重视阳气,善用附子、干起大证、重证,堪称“传统国医中最年轻的一个流派”。 近年来,该学派的代表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等书被再版发行,另外一些力倡重阳扶阳的书,如《扶阳讲记》、《扶阳论坛》以及《附桂临床应用》、《危症重病倚附子》等,还有研究火神派的专著《中医火神派探讨》、《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等相继出现,这些书都很畅销,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了两届扶阳论坛,异常火爆,扶阳学派大有复兴的势头。以史为鉴,对其作一分析。 一、“纠偏正弊、曲折前进”,是中医历史发展的规律 在中医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学派林立,而每一个学派的产生,都离不开时代背景。“各家医派的学术主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医

疗现状以及时弊提出的”,“学术争鸣从来就是催生医学流派的时代因素”。 在东汉时期随着《黄帝经》、《伤寒杂病论》等书的而世,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和疾病的辨治方法。“儒之分始于宋,医之分始于金元”,从金元时期中医开始有门派之分。究其原因,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当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盛行,此书是宋代官方颁发的药剂制作规,人们“据证捡方,即方用药”,非常方便,深受医家和病家的欢迎。一时间“官府守之以为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习之以成俗”。 宋代官修《局方》时弊,医家立论纠偏 而盛极一时的《局方》在当时造成两个时弊,一是《局方》固然方便,业医者避难就易,相率以为《局方》之学,对《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厌而弃之”,而坠入中工水平者众;另一个原因,就是《局方》选方多用辛香燥热之剂而失之于偏。 在这种背景下,有一些医家立论纠偏:

刘善人性理扶阳学习班文字资料

性理扶阳学习班文字资料 三界 外三界:天地人天三界:日月星地三界:水火风人三界:性心身 外三界:天地人 天:清轻上浮者为天,纯阳无阴,光乐无愁,有昼无夜,谓之佛世界。 地:重浊下凝者为地,纯阴无阳,光愁不乐,有夜无昼,谓之鬼世界。 人:有阴有阳,有愁有乐,有昼有夜,谓之人世界。 地之三宝:水火风。人身三宝:精气神。 内三界:性心身 性:天赋以明性,居于脑海,散布于四肢,知痛知痒,知饥知寒,是谓良知,无所不知。 心:地府授予命,藏于心窍,心有七孔,是谓良能,无所不能。 身:父母生身,尽孝尽悌,存理载道,是行道之具,载道之器,应答万事。 三界所生,不违背三界所管: 不动性,天不降灾;心不起恶念,地府不降病;身不妄动,不受人世间管辖。服爱让: 性得服人,不服人伤性;心得爱人:不爱人伤心;身得让人:不让人伤身。三和:性存天理,要柔和;心存道理,要平和;身尽情理,要矮和。 三理:性理,道理,情理 性理:即是天理也,心内无有一点隔,即是推开性理; 道理:即是伦常大理,务要推至极处; 情理:事事容人,即是推开情理。

此三理不容易推开,三理要旋转无碍,其人非凡也。 三阳:性能服人是善,心能爱人是德,身能做活是功。 三阴:性不服人不善,心不爱人无德,身不做活无功。 三养:德能养性,服人;理能养心,爱人;艺能养身,让人。 修三界:性是斗,心是称,身是尺。修性得福,修心得禄,修身得寿。 三大:性理宽,福大;心理宽,命大;身子诚,人缘大。 三灾:上火有神灾;生气有鬼灾;亏伦常有天灾。 三界分九品 性三品: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 心三品:去争心,了贪心,实现良心; 身三品:去假身,了罪身,实现真身。 三界的漏 性界的漏:怒恨怨恼烦,去掉怒恨怨恼烦,补上仁义礼智信; 心界的漏:贪嗔痴慢疑,去掉贪嗔痴慢疑,补上温良恭俭让; 身界的漏:吃喝穿戴阔(吃喝嫖赌吸),去掉吃喝穿戴阔(吃喝嫖赌吸),补上勤劳工苦做。 三界分清 性界:性中没有脾气;心界:心中没有私欲;身界:身界没有不良嗜好。 清三界:立志:用天理捉拿性中的贼(禀性),用道理捉拿心中的贼(私欲),用情理捉拿身上的贼(不良嗜好),三界自然清平。 人有三命天命长,宿命止,阴命了。 横超三界就是率性行道,正心做德,身体力行。

李可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讲话

李可在首屆扶陽論壇上的演講 2008/1/10 治未病?!——兼論扶陽的運用問題 昨天是冬至節,我的身體出現了一些特殊變化,所以沒有跟大家一塊兒,很對不起! 關於這次治未病的問題,大家談得很多。總的來講,治未病思想,是中醫對待生命與疾病的戰略觀點,因為世界上一切的疾病的產生,首先是人體本氣致病。而無病先防,有病早治,是中醫對待疾病的戰略手段!內經預防為主的思想在世界醫學文獻上最早出現,是獨一無二的,這個光輝思想,現在和將來永遠要指導人類的生命活動。 西方醫學界在本世紀初提出了威脅人類健康的十大醫學難題,他們經過100年的奮鬥,沒有成功,基本失敗了。十大醫學難題大致有這麼幾個大類:心臟器質性病變,癌症,腦血管病(包括高血壓一系列症狀),肺结核,糖尿病系列病症,免疫缺陷病,血液病,慢性腎衰,運動神經元疾病, 愛滋病!面對這十大醫學難題,有些西醫對我說:『你們空談什麼治未病,就像遮羞布,一個擋箭牌,我們束手無策的疾病,你們也沒有什麼高招。』當然這都是一些屬朋友的。 我就對他們說,我說:『同志你們錯了,因為你們不懂中醫三千年的歷史,現在所說的十大醫學難題,並不是現在才有,而是自古有之,早在張仲景的時代、孫思邈的時代,對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威脅人類健康的難題,已經做了比較好的解決,這個距今 2000 年左右。』 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中醫的傳承發生了斷層。寶貴的醫學遺產沒有能夠繼承下來,特別是近百年來,中醫處在四面圍剿的困境中,為了尋找出路,最早選擇了中西會通,拿我們民族的東西、拿東方的東西向西方靠攏!然後進一步搞科學化、現代化,最後結果只能是自我毀滅。這些情況大家可以說是有目共睹。這就不必細說了。 那麼中醫復興的路在什麼地方?我說不是現代,而是2000年前的古代,不是西方,而是東方,中醫的生命的靈魂是中華文化智慧的結晶,走易經與內經結合(而絕對不是中西醫結合)。是傷寒雜病論,醫聖張仲景創立六經辨證一整套的理法方藥,統病於六經之內而囊括百法,是攻克世界醫學難題的一把金鑰匙!我在基層第一線從事中醫工作52年,我在青年時代,通過讀左積雲《傷寒論類方會參》,從中得以見到一些他所引用的清末火神派始祖鄭欽安的一些觀點,以及一些思路精華,血液元陽為生命之本的觀點,以後讀民國初期,實驗系統古中醫學派創始人彭子益的著作,得以領悟,凡是病都是人體本氣致病的原理。中氣為後天之本,中氣為生命支柱,12經(也就是五臟六腑)的經氣好像輪子,中氣的升降帶動了12經氣的旋轉,於是生命運動不停,當升則升,當降則降,是為無病,一旦中氣受傷,升降乖亂,就是病。彭子的理論源自於河圖五行理論,到他逝世前發展為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他在傷寒理論編進一步指出五行中土為中心,運中土可以溉四維,帶動中氣升降源源不斷的供應五臟,以生命的活力,火可以生土,假使脾胃病用本藥治療無效,就要益火之源以生土。先天陽氣是屬火,命門之火叫陽根,陽根一拔,生命之無延,這兩位前輩一個重視先天,一個重視後天,如果把兩者融合結合起來,將使古中醫學更能夠為完備。他更明確指出,中醫的醫易結合,傷寒論的全部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1 自上《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以来,各门中医课的老师都在不断的提起《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这四部经典著作。皆谓:“此乃中医工作者必读之书。”更有甚者,将其称为天外来物。然而在我所就读的保山中医专却并未开设这些课程。对这些经典,我们只能敬而远之。后来在假期返校期间,途径楚雄新华书店,偶遇《扶阳论坛2》一书,并将其买下。此书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正是这本书,使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我读到吴荣祖教授的《观其脉证辨识阳虚》一文中“读经典,做临床,突出中医特色”时,我才真正认识到读中医经典的重要性。于是到图书馆翻阅《伤寒论》,但看了几遍后,觉得脑海空空,无法理解。在网上又偶然发现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又将其下载后认真听,愈听愈有兴趣,愈有兴趣就愈喜欢,而后有购买《伤寒论讲稿》来细读。 在四大经典中,我比较熟悉《伤寒论》,所以我主要写读《伤寒论》后的体会。我认为有几点是很重要的: 一、要注意其中出现的“反”字。对于这个“反”字,要分析此条文出现的病机和临床症状,以及可能出现而又被仲景所省略掉的病机和临床症状,更要认真分析出现“反??”的病因、病机、临床症

状等。例如原文14条中的桂枝加葛根汤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出现项背强几几,多因感受寒邪较重,因寒性凝滞,使人体气血津液凝结,阻滞经脉而疼痛。又因寒性收引,使人体经脉、腠理收引而挛急,从而出现项背强几几,因感受寒邪较多,属太阳伤寒表实证,当无汗,但此条文中却见到有汗出的情况,所以用“反”字。本证中由原文“反汗出恶风”可知,本证属风邪在经,经气不利,所以用桂枝加葛根汤,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兼以舒经脉、升津液。也有注家解释,“反”字属衍文,宜删。而我更同意前一种说法。 二、要注意前后联系对比。因很多条文中症状或病机非常相似,而又有所不同,所以需要前后对比。因《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此时因战乱、天灾造成书本的不全,以及传抄中不可避免的错误,造成书中条文顺序错乱及字的错误,所以需要前后联系对比。例如桂枝加葛根汤证要与葛根汤证对比,两证兼有项背强几几,但桂枝加葛根汤证中有“反汗出恶风”,所以需要用个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加葛根升津液舒经络。葛根汤证中,因有“无汗恶风”可知,本证属寒邪侵袭太阳经脉所致,而用葛根汤发汗散寒,升津舒经。在这两个条文中还要对比桂枝加葛根汤与葛根汤。两方在原文中组成是一样的,但根据各自的病机以及宋朝大臣林亿的按语:“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