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研究_以天津为例_田立法

城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研究_以天津为例_田立法

城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研究_以天津为例_田立法
城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研究_以天津为例_田立法

2014年9月第5期(总第286期

China Economic Studies

Sept 2014No.5

收稿日期:2014-03-01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2013年天津商业大学SRT 计划项目《人口红利消退下的天津市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因素实证研

究》的资助,谨致谢忱。

作者简介:田立法,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博士,讲师;沈红丽,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博士,讲师;赵美涵,天津商业

大学经济学院,

本科;张婉婉,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本科。城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以天津为例

田立法

沈红丽

赵美涵

张婉婉

内容提要:第一次人口红利促成的“中国奇迹”进入尾声,人口老龄化时代随之而来。老年人再就

业既可以改变劳动力供给结构,又能提升储蓄、拉动消费。对天津市市内六区的450位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列联表和Logistic 模型分析了影响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因素。人口统计特征为:年龄越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越高。退休前职业特征为:事业单位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小;退休前职业不稳定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强。当前生活特征为:收入不能满足日常开销或子女支持其再就业时,老年人会选择再就业。此外,退休前从事管理岗与从事非管理岗的老年人在再就业意愿方面差异性不显著;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在再就业意愿方面差异性不显著;健康状况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老年人;再就业;人口红利;Logistic 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老龄人口占比不断增加(陈凌和姚先国,2000),“人口红利”呈现消退(蔡昉,

2010)。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显示,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的13.7%。天津市65岁及以上人口达110.2万,占总人口1293.9万的8.5%。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

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其中,“人口红利”被普遍认为是东亚经济成功的关键。“人口红利”概念由美国学者大卫·布鲁姆和杰弗里·威廉姆森研究人口转变对东亚经济增长推动作用时提出,意指高比例劳动年龄人口会带来经济效益(廖海亚,

2012)。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则把一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特征称作“人口红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 总额在“人口红利”推动下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人口红利”已然开始消退。伴随“人口红利”消退出现的劳动力资源减少、储蓄率下降、消费需求减少、社会抚养负担加重以及财政养老和医疗保障支出增加等社会问题开始逐

一显现,

我国经济发展开始面临严峻的考验(蔡昉,2010)。如何开发和利用老年人智力资源,缓解“人口红利”消退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成为了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鲁志国和黄赤峰,

2003)。其中,实现老年人再就业是一条值得运用和借鉴的途径(钱鑫和姜向群,2006)。因为,老年人再就业既可以改变劳动力供给结构,又能提升储蓄、拉动消费。北京晨报的一项调查显示,七成被访老人退休金“大致够用”、13.7%的老人表示“困难”,只有15%的老人感觉经济“较宽裕”。这种老年人收入与支出的失调也会促使他们在退休后继续就业。但是,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还是一个待解问题。本文认为,研究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因素可从人口统计特征、退休前职业特征、当前收入特征、子女态度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来进行。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设

董式珪(1988)是较早呼吁研究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的学者,提出了妥善解决老年人问题,充分发挥离退休人员的作用,使之“老有所为”等观点。在解决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政策措施方面,欧洲社会的普遍做法是增加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延长退休年龄(布朗德,2007)。显然,这种做法实用性很强,能够有效减轻养老金负担、增加劳动力供给,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理论方面,支持老年人再就业的经济学理论为人力资本理论、人口学中为“积极老龄化”理论、社会学中为身心健康发展理论。袁廿一(2011)基于人力资本理论指出,延长退休年龄作为退休制度的变革,是对人力资本存量的再次利用和重新配置;在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延长退休年龄必然导致在数量上增加人力资本的存量。就“积极老龄化”政策而言,可为老年人创造参与活动和学习的一切可能机会和条件,满足他们的需求,帮助老年人尽可能长期地不依赖他人,延长寿命的健康期和自立期(王树新,2003)。此外,退休后老年人若再就业会带来幸福感的提升,从而有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发展(宋宝安和于天琪,2011)。

针对哪些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主因,国内众多学者对之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钱鑫和姜向群(2006)将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为满足经济需求、自身固有特征与健康状况和自身能力三个方面。萧振宇(1996)曾指出,个人和家庭因素都可能影响城市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张翼(1999)认为,老年人再就业所达到的职业层次与收入,与其所取得的教育资本呈正相关。江维(2013)通过分析北京市朝阳区的调查数据,得出老年人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对再就业意愿的影响显著。宋宝安和于天琪(2011)对老年人退休后收入与再就业、幸福感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是影响其再就业的关键。钱鑫和姜向群(2006)通过Logistic模型得出年龄、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显著,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但也有学者研究后发现,受教育水平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显著(贾国年,1994)。张翼(1999)认为,退休金收入和关系网(亲属、朋友关系)对老年人是否再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

从上述学者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影响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因素分为人口统计特征、退休前职业和职位特征、生活特征和健康状况四类。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相比,再就业意愿更强。在劳动力市场中,性别歧视普遍存在。同等条件下,雇主可能更愿意接受男性老年求职者。而且,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女性可能更多参与家务劳动。

假设2:老年人年龄越大再就业意愿越小。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精力会不断下降。同时,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也会逐步退化。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再就业意愿会不断降低。

假设3:受教育程度越高,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越强。首先,文化水平高的老年人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以更为方便、快捷的方式获得就业信息;其次,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往往具有某项专业技能,这也加大了其再就业的机会;最后,在就业观念上,文化水平较高的老年人也乐意继续为社会发挥自己的余热、贡献力量。

假设4:退休前所在工作单位的就业稳定性越弱,老年人再就业的意愿越大。首先,老年人退休前的工作单位较为稳定时,医疗保障体系往往较为完善,且退休后收入相对稳定,经济压力小;其次,老年人退休前的工作单位就业不稳定会给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产生潜在的风险意识,他们会选择再就业来抵御这种潜在风险。因此,退休前的工作单位为事业单位、国企或集体企业时,老年人的再就业意识弱;退休前工作单位为私企或民企以及其他单位时,老年人的再就业意识强。

假设5:退休前职位为管理岗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强。退休前从事管理岗的老年人就业“余温”持续时间往往较长,对突然到来的“无所事事”会产生较强的烦躁感,因此他们的再就业意愿可能比从事非管理岗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更强。

假设6:子女态度支持老年人再就业时,其再就业意愿会更强。除了生活所迫外,可能大多数老年人在考虑是否再就业时,更看中子女的态度和建议。我们调研发现,当子女的孩子需要老人照看时,老年人可能就会放弃再就业的机会。此外,部分子女强烈反对老年人再就业的缘由是害怕邻居、亲戚或朋友“说自己不孝”。因此,我们认为子女的态度支持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

假设7:当老年人退休后的收入无法满足日常开销时,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会变强。经济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质量和水平。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覆盖面比较窄,保障水平比较低,相当一部分低收入的城市老年人不能被涵盖其中。经过走访我们发现,部分老年人配偶有病、子女下岗等问题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压力。当老年人的退休金或存款无法满足当前日常开销时,老年人会尝试通过再就业的方式缓解生活压力。

假设8:老年人健康状况越佳再就业意愿越强。健康状况佳的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适合再就业。因此,健康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会更强。

三、抽样及特征

(一)样本来源

本次调研选取天津市市内六区(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河东区)、年龄在55 79周岁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50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16份,问卷有效率92.2%。调研时间为2013年的6月至10月。

(二)样本特征

下面,通过列联表来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在不同情形下时,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频数分布情况。

第一,性别。由表1可知,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在再就业意愿方面的频数分布几乎持平,说明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对再就业问题的认知是相似的。由于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女性老年人可以从繁重的家庭事务中解放出来,走向再就业的工作岗位,从而在工作中继续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年龄。将被调查对象按55 59岁、60 64岁、65 69岁、70 74岁、75 79岁将年龄分为5组。从表1可以看出,55 64岁的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频数最大,说明其再就业意愿较强。我们推测由于刚刚离开工作岗位,他们的工作技能与工作热情仍然存在。因此,只要力所能及,他们仍然愿意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再就业意愿的老年人频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尤其是7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的限制,愿意再就业者寥寥无几。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即使75岁以上的老年人愿意再就业,也仅限于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

第三,受教育程度。将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与中专、大专及以上4个层次。从表1可以看出,伴随老年人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愿意再就业的老年人与不愿意再就业的老年人的频数比值越来越大。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老年人,由于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主要依靠脑力劳动,并且可以依靠网络等资源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他们的就业意愿明显高于其他受教育水平

低的老年人。

第四,退休前单位。退休前单位分为事业单位、国企或集体企业、私企或民企、其他单位4类。从表1可以看出,退休前单位为“其他单位”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最强,然后依次为私企或民企、国企或集体企业、事业单位。该频率分布结果说明,退休前无固定职业的老年人与有固定职业的老年人相比,再就业的意愿更强。退休前在企业单位工作的老年人与事业单位老年人相比,再就业意愿更强。

第五,退休前职位。退休前职位分为管理岗和非管理岗两类。从表1可以看出,退休前职位为管理岗的老年人与非管理岗的老年人相比,再就业意愿更强。说明从事过管理岗工作的老年人更易被返聘。

第六,子女态度。老年人子女对老年人再就业的态度分为支持、反对和无明确态度3类。从表1可以看出,子女支持老年人再就业时,愿意再就业的老年人是不愿意再就业老年人人数的3倍;而子女不支持老年人再就业时,不愿意再就业的老年人是愿意再就业老年人人数的5倍多。显然,子女是否支持老年人再就业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

第七,收入情况。在发放调查问卷时,我们设置了“收入类别”选项,分为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3000元、3000-4000元、4000-5000元、5000元以上8类。但在回收的416份有效问卷中,只有9位老年人填答了此选项,其他老年人均因“隐私”心理不愿回答此题项。故本文采用另外一个反应收入情况的调查项目来考量老年人收入情况对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即将老年人的当前收入能否满足日常开销分为能满足、基本满足、不满足3类。从表1可以看出,当收入无法满足日常开销时,愿意再就业的老年人人数超过了不愿意再就业的老年人人数,说明经济压力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明显。其中,隐含假设是即使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佳,由于经济压力,仍可能试图通过再就业解决生存困境。

第八,健康状况。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为很好、好、一般、不好4类。从表1可以看出,健康状况越差愿意再就业的老年人频率越低;且健康状况不佳的老年人,不愿意再就业的人数明显多于愿意再就业的人数。从中可以粗略判断出,健康状况不佳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较低。

表1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列联表分析

影响因素因素特征愿意再就业频数(频率)不愿意再就业频数(频率)小计

性别男80(30.3%)184(69.7%)264人女45(29.8%)106(70.2%)151人

年龄55-59岁34(54.0%)29(46.0%)63人60-64岁30(29.1%)73(70.9%)103人65-69岁28(27.7%)73(72.3%)101人70-74岁21(28.0%)54(72.0%)75人75-79岁12(16.4%)61(83.6%)73人

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0(27.4%)53(72.6%)73人初中42(28.0%)108(72.0%)150人高中与中专37(30.6%)84(69.4%)121人大专及以上26(36.6%)45(63.4%)71人

退休前单位

事业单位30(25%)90(75%)120人国企或集体企业57(29.7%)135(70.3%)192人私企或民企17(32.1%)36(67.9%)53人其他单位22(43.1%)29(56.9%)51人

续表

影响因素因素特征愿意再就业频数(频率)不愿意再就业频数(频率)小计

退休前职位

管理岗26(36.6%)45(63.4%)71人非管理岗100(29.0%)245(71.0%)345人

子女态度

支持33(76.7%)10(23.3%)43人反对35(16.1%)182(83.9%)217人无明确态度57(36.8%)98(63.2%)155人

收入

能满足29(33.3%)58(66.7%)87人基本满足57(22.6%)195(77.4%)252人不满足39(51.3%)37(48.7%)76人

健康很好25(33.3%)50(66.7%)75人好46(34.6%)87(65.4%)133人一般45(26.8%)123(73.2%)168人不好9(23.1%)30(76.9%)39人

以上分析,初步解释了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城市老年人再就业的意愿。下面采用Logistic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进一步检验由上述列联表分析所得到的研究结果是否成立。

四、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

(一)变量说明

“性别”为虚拟变量:1表示男性;0表示女性。“年龄”为定序变量:5表示55-59岁;4表示60-64岁;3表示65-69岁;2表示70-74岁;1表示75-79岁。“年龄”越大变量的数值越小,为反向指标。“受教育程度”为定序变量:受教育程度越高数值越大,正向指标。“退休前所在单位性质”以其他单位为基类,设置了事业单位、国企或集体企业单位、私企或民企单位三个虚拟变量。“退休前职位”为虚拟变量:1表示管理岗;0表示非管理岗。“子女对老人再就业的态度”以“无明确态度”为基类,设置了子女反对和子女支持两个虚拟变量。“老人当前收入的生存现状”以收入能满足当前开销为基类,设置了收入基本满足和收入不能满足当前开销两个虚拟变量。“老人当前健康状况”为定序变量,状况越佳数值越大,正向指标。

(二)回归分析结果

以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为因变量,将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退休前单位、退休前职位、子女态度、当前收入情况、健康状况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 19.0),结果见表2。

表2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变量系数S.E.Wald df Sig.Exp(B)

性别0.0810.2710.08910.7661.084

年龄0.259**0.1046.24110.0121.296

受教育程度0.385*0.2073.44610.0631.469

事业单位-1.104**0.4426.24810.0120.332

续表

变量系数S.E.Wald df Sig.Exp(B)

国企或集体单位-0.859**0.4044.52210.0330.424

私企或民企-0.7100.4922.07710.1500.492

管理岗0.1790.4880.13410.7151.196

子女支持1.683***0.43914.72110.0005.382

子女反对-1.231***0.27819.59710.0000.292

收入基本满足-0.1720.3230.28510.5940.842

收入不能满足1.358***0.41410.75610.0013.889

健康状况0.0490.1540.10010.7521.050

常数项-1.845**0.7995.32910.0210.158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显著。样本数为416。

首先,依据表2对老年人的人口统计特征是否影响其再就业意愿进行解析。性别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系数为0.081(不显著),说明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相比虽更可能出去再就业,但这种结果并不显著,性别因素不是老年人再就业的致因,即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在再就业意愿方面的认知差异并不明显。年龄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系数为0.259(显著),说明老年人年龄越大再就业意愿越小。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系数为0.385(显著),说明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越可能再就业。事业单位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系数为-1.104,显著;国企业或集体单位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系数为-0.859,显著;私企或民企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系数为-0.710,不显著。说明事业单位、国企或集体单位、私企或民企、其他单位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依次变强。退休前在事业单位工作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最弱;退休前在其他单位工作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最强。管理岗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系数为0.179,不显著,说明退休前从事管理岗与否不会对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产生影响。

下面继续依据表2对老年人的家庭、收入和健康状况是否影响其再就业意愿进行解析。子女支持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系数为1.683,非常显著;子女反对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系数为-1.231,非常显著。说明与无明确态度相比,子女支持老年人再就业时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非常强,子女反对老年人再就业时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非常弱。收入基本满足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系数为-0.172,不显著;收入不能满足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系数为1.358,非常显著。说明与收入能够满足和基本满足日常开销相比,收入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日常开销时,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将变得非常强烈。健康状况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系数为0.049,不显著。说明健康状况佳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强,但该结论并不明显。

五、结论与启示

依据上述列联表和Logistic模型的回归结果,我们得到了如下几点研究结论和启示。

1.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在再就业认知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列联表和Logistic模型的分析结果均显示,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在再就业意愿方面不存在认知差异。该结果与万芊(2013)的调查结果一致。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社会上对男女就业者不公平看待的观念逐渐消退,男性和女性在就业权利方面趋同。可见,社会已普遍接受女性在个人才能发展、就业供给方面具备机会平等性。即使在晚年,女性就业者与男性就业者机会仍平等。另一方面,女性老年人同男性老年人在承担家庭责任方

面,权利和义务也是均等的。最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男性和女性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也逐渐趋同。

2.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大,再就业意愿变小

列联表和Logistic模型的分析结果均显示,年龄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关键因素。该结果与姜向群和杜鹏(2009)的研究结论一致。该结果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年龄越大就业潜力越小,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越低。具体表现为,进入老年后,人的新陈代谢放缓、抵抗力下降、生理机能下降,生理功能、智力发展、能力发挥都渐现逐步衰退的特点。此外,随着年龄变大,老年人来自家庭的负担也越来越大。如,儿孙满堂、颐养天年等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

3.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再就业意愿越大

受教育程度是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衡量标准,列联表和Logistic模型的分析结果均显示对老年人就业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该结果与钱鑫和姜向群(2006)、张翼(1999)的研究结论均不一致。张翼(1999)认为,受教育水平高的老年人往往具有较高的退休金,不会因生活所迫而出去再就业。本文研究结果却说明,老年人文化水平越高就业意愿越强。文化程度的高低反映了老年人劳动技能强弱和技术含量高低,老年人在其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以教育资本的形式累积于其认知能力中,并在日后的就业过程中不断转化为个人知识、技术和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工资收人、地位、人脉关系的延伸。文化水平较高的老年人,更易于利用自身社会资源了解到更广泛的就业信息,享有的再就业机会也更大。显然,老年人自身能力低时,将制约其再就业意愿。如,老年人无一技之长时,被聘用的机会将很小,从而对再就业的期望也就较低。

4.退休前单位性质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显著

列联表和Logistic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职业相比,退休前职业为事业单位、国企或集体企业、私营或民企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较小。该研究结果与郑之良(2010)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从走访调查中得知,退休前职业稳定的老年人,工作收入也相对稳定。这部分老年人都有较高的退休金,且多数享受国家五险一金政策保障。这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有良好的经济保障,故不需要通过再就业补给生活,再就业的意愿相对也就较低。而退休前没有稳定工作收入的老年人,多数主要依靠积蓄生存,退休金金额、养老保险少,经济生活状况比较拮据。为了改善生存现状以及减少给子女带来的养老负担,这部分老年人会选择再就业来改善收入现状。

5.退休前职位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列联表和Logistic模型的回归结果均显示,老年人退休前的职位是否为管理岗对再就业意愿影响不显著。尽管从事管理岗的老年人与从事非管理岗的老年人相比更可能再就业,但该结果并未得到显著支持。说明,老年人退休前的岗位特征不会影响其退休后的再就业意愿。其实,老年人在退休后即便再就业也很少能从事与退休前工作岗位相似的职位。因为,老年人再就业的缘由通常为补贴家用或就业“余温”尚存(万芊,2013)。因此,即便再就业从事的工作岗位与终身所学、所做不同,老年人能可能接受新岗位。

6.子女态度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显著

列联表和Logistic模型的分析结果均显示,老年人是否再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子女态度的影响。该结果与万芊(2013)的调查结果一致。当今中国社会,家庭多为4+2+1的结构,即四位老人、两位青壮年、一个小孩的结构。这样的家庭结构模式决定了双方老年人在决定是否就业时更多的考虑子女的意见。因为,老人通常为了帮助子女照看小孩或为子女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等而承担家务工作。同时,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子女让年迈的父母再就业会被认为不孝。因此,老年人也会顾及子女的颜面问题,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再就业。因此,子女支持老年人再就业时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强,不支持老年人再就业时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弱。

7.当前收入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日常开销时他们会选择再就业

列联表与Logistic模型的回归结果均显示,当前收入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日常开销时,他们会选择再就业。经过调查发现,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退休金,退休金的高低会决定着老年人是否选择再就业(钱鑫和姜向群,2006)。经济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是影响老年人是否想要再就业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覆盖面比较窄,保障水平比较低,导致一部分低收入的城市老年人没有被涵盖其中。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老年人还可能因为配偶有病、子女下岗等原因,在退休收入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下试图通过再就业获得经济收入,补贴生活。这部分老年人的就业意愿较强。

8.健康状况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尽管列联表和Logistic模型的分析结果均显示,身体健康状况越好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越强,但该结论并未得到Logistic模型的显著支持。说明,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不是决定老年人是否再就业的主因。该结果与学者钱鑫和姜向群(2006)通过Logistic模型得出的健康状况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显著结论不一致。本文得到的研究结论从侧面反映出,老年人在无法维系基本生活开支时,即使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能可能通过再就业的方式获得经济收入,以改善生存现状。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文的不足之处有三个:第一,在调查过程中,受时间、地点、天气等客观条件的影响,调查数据的样本覆盖面不够均匀,样本数量偏小;第二,受老年人“隐私”心理影响,没能调查到老年人的实际收入数据,也就无法精确测算实际收入与再就业意愿间的作用关系;第三,没有调查到老年人职业所属行业特征及所在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也就无法将其设置成控制变量,因此本文Logistic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遗漏变量问题。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降低,我国养老负担加重,“人口红利”逐渐消退,老年人再就业作为解决这些经济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应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要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其中老有所为也是强调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而老年人参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老年人再就业问题,其中的一个关键点是再就业意愿,有必要继续对其进行调查和分析。

参考文献:

[1]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4):4-13.

[2]陈凌,姚先国.退修、养老和劳动力供给决策[J].中国经济问题,2000,(1):22-30.

[3]董式珪.关于离退休人员的再就业问题[J].中州学刊,1988,(6):39-40.

[4]格扎维埃·范登·布朗德.2007.欧洲老龄化问题对策述评———迈向积极的老年人口就业政策[J].周愚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1):130-133.

[5]贾国年.老年人的再就业与晚年生活[J].人口研究,1994,(2):49-54.

[6]江维.北京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04-108.[7]姜向群,杜鹏.中国老年人的就业状况及其政策研究[J].中州学刊,2009,(4):109-113.

[8]廖海亚.人口红利:理论辨析、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J].经济学动态,2012,(1):41-47.

[9]鲁志国,黄赤峰.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经济问题,2003,(3):59-62.

[10]钱鑫,姜向群.中国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06,(5):24-29.

[11]宋宝安,于天琪.城镇老年人再就业对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吉林省老年人口的调查研究[J].人口学刊,2011,(1):42-46.

[12]万芊.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促进研究———基于上海市的调查[J].社会科学研究,2013,(6):114-117.

[13]王树新.北京市人口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J].人口与经济,2003,(4):1-7+13.

[14]萧振禹.个人和家庭因素对城市老年人就业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1996,(3):38-43.

[15]袁廿一.延长退休年龄影响人力资本的传导机制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1(4):29-34.

[16]张翼.受教育水平对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1999,(4):27-34.

[17]郑之良.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0,(S1):39-40.Effecting Factors of City Senior CitizensReemployment Intentions:A Case of Tianjin

Tian Lifa,Shen Hongli,Zhao Meihan,Zhang Wanwan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Tianjin,300134

Abstract:With the end of“China miracle”driven by the first demographic dividend,the population aging arises.Senior citizens reemployment is a good method both to change labor supply structure,and to promote saving and consumption.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450senior citizens living in six urban districts of Tianjin was carried out.The reemployment determinants of senior citizens were examined using contingency table and Logistic model.The results of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 showed:the older senior citizens have less reemployment intentions,and the higher education-level senior citizens have more reemployment intentions.The results of occupational attributes showed:the senior citizens of public institutions have a weaker preference to work again than insecurity occupations.The results of daily life characteristics showed:the senior citizens would work again when their income can not meet expenditure and their children accept their reemployment.In addition,post,gender,and healthy condition are not determinants of senior citizens reemployment.

Key words:senior citizens;reemployment;demographic dividend;Logistic model

〔责任编辑:柏培文〕

宁波在校大学生移动支付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可编辑

宁波在校大学生移动支付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的实证 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宁波在校大学生移动支付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的实证分析 一、立论依据 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近些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加快了进程,移动支付也会随发展。而移动支付的发展,将会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现有的支付方式,给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移动支付将会把银行卡、公交卡、会员卡、电子购物券等能提供的服务都转移到手机上,使用户只要带了手机就能使用手机进行商场购物、乘坐公交车、饭店聚餐、机场买票等所有日常应用,满足人们对现代科技生活中便捷、随时、随地等不同的需求。此外,移动支付的发展将会诞生一个新的并且非常庞大的产业链,以及与这个产业链相关的一系列的公司。移动支付的业务将会从业务供应商、移动运营商到移动用户,从而增加业务供应商等移动互联网公司和移动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 本文通过对宁波大学生的调查收集相关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影响宁波在校大学生对移动支付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的各种因素。选用整合性信息接受模型为基础模型,分析得出各个因素对移动支付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影响。得出提高移动支付接受度的方案策略,为未来移动支付的发展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曹媛媛(2008)在文中提到:国际电信联盟发布报告预计,截至今年年底,

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将达53亿。庞大的手机用户与潜在用户为移动支付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欧洲和亚洲的部分国家移动商务的发展处于领先地位,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欧洲的奥地利、挪威在移动支付应用方面领先于全球其他地区[1]。 李娜(2008)在文中指出:在日本,移动支付业务发展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移动运营商利用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整合终端厂商和设备提供商的资源,联合银行提供移动银行业务,从而高效组织起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NTT DocoMo是日本移动支付业务开展得最好的运营商之一。NTT DocoMo就是通过一系列收购活动从而主控移动支付的产业链,使产业链的相关环节紧密地掌控在自己手中,更好地推动了其移动支付业务发展。NTT DocoMo的模式的主要特点为:第一,选择在日本已有广泛基础的FeiliCaIc技术作为移动支付技术;第二,合理的商家选择和有效的激励策略;第三,通过注资的方式掌控产业链。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由于移动运营商在运营、推广增值业务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使得其在控制产业链的能力上占有绝对强势,并且运转灵活方便,可实现手机帐户的直接支付,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再者依托于移动运营商的网络资源优势,技术实现方便[2]。 Hoe-Kyun Shin(2009)等在文中指出:就韩国移动支付的产业模式而言,他们主要采用运营商、商业银行主导以及运营商、银行等多方合作的模式[3]。李娜(2008)在《日本、韩国移动支付模式的启示》一文中指出:目前韩国所有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移动银行业务,越来越多的移动用户通过手机实现POS支付、购买地铁车票、完成移动ATM取款等。同时银行联合移动运营商如由多家银行和卡组织联合运营商SK电讯等机构共同推出的手机支付业务。目前韩国主要移动运营商都提供具有信用卡和基于Felica标准预付费智能卡手机。韩国主要有

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教学文稿

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姜宝山关菲刘圣 来源:《科学与管理》2019年第03期

摘要:基于期望确认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结合共享单车自身特点,构建了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依据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结构方程为研究方法,使用Amos 21.0软件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证实:用户易用性正向影响用户有用性;体验价值对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体验价值对用户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和信任均对持续使用

意愿有正向影响,且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来看,用户满意度大于感知有用性和信任影响的程度。 关键词:共享单车;持续使用意愿;信任;体验价值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D01:10.3969/j .issn.1003-8256.2019.03.006 0 引言 共享单车作为近几年的新兴交通工具,在国内迅速发展。其在出行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如方便快捷、健康骑行、廉价租金等;在衔接其他公共交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碳排放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1]。根据2017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超过1.06亿,使用共享单车出行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从经营实践来看,共享单车企业运营并不顺利。单车损坏丢失、满意度不高、使用率低等情况反复出现,已有多家企业宣布退出共享单车市场。目前,学者们对共享单车研究主要集中在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展望、盈利模式探索和协同治理分析等方面。关于共享单车用户满意度和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且缺乏对用户使用持续性的相关研究。在实践调查中发现,很多用户在初次尝试使用共享单车之后便不再使用,这种现象的存在阻碍了共享单车业务的顺利发展。 对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研究可以使企业能清楚认识共享单车、平台及其用户特点,有针对性做出提高满意度的决策,进而提升用户的忠诚度。已有研究将期望确认作为传统服务领域顾客满意影响重复购买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在电商环境下检验了用户体验、满意度和网站持续使用(即用户忠诚)的相关性。本文在对期望确认模型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共享单车用户期望确认的扩展模型,对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共享单车企业提升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1 文献综述 1.1 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产权明确的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自愿交易。Botsman将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分为代码共享、内容共享或生活共享、离线资产共享的三个阶段,并且将共享经济视为一种可持续的、盈利性的活动[1]。Bucher等认为共享经济是给予用户享受产品的机会并且“无需所有权”,其本质是对“充分利用之资产”分享以获得益处的经济活动[2]。刘奕研究表明共享经济模式较于传统模式能够提高“死资本”的利用率,扩大交易市场,更好地增进消费者福利[3]。事实上,率先成为共享经济实现其价值的先驱便是出行服务平台。共享单车涉及到三个参与主体:供给方(单车制造商)、需求方(用户)和第三方平台(共享单车企业)。本文聚焦于以共享

浅谈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优缺点及影响因素

浅谈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优缺点及影响因素 并购是企业产权变动的基本形式, 是公司扩张和发展的一种途径。并购这个词实际是由兼并和收购两个词组成的。兼并主要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企业吸收一家或更多的企业。收购指一家企业通过购买目标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份, 以控制该目标企业的法律行为。在公司的并购活动中, 支付是完成交易的最后一个环节, 亦是一宗并购交易最终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在实践中,公司并购的出资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现对三种主要出资方式进行分析。一、现金并购 所谓现金并购是以现金为支付工具, 用现金置换目标公司的资产或用现金购买目标公司的股票来达到并购目标公司的目的。现金支付包括一次支付和延期支付。延期支付包括分期付款, 开立应付票据等卖方融资行为。现金支付在实际并购重组的操作中也演变为以资产支付, 以股权支付等形式, 如资产置换, 以资产换股权等。 (一) 现金并购支付方式的优越性 1.利用现金可迅速直接达到并购目的 首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 选择一个目标公司并不容易, 这就使并购公司要果断利用现金这一支付工具迅速达到并购目的; 否则, 竞购的对手公司可能迅速筹措现金与之抗衡; 其次, 在进行并购交易时, 目标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层多少怀有敌对情绪, 目标公司很可能会进行反收购布防, 而现金并购可以隐藏并购公司的准备工作, 使对手措手不及。 2.现金并购方式估价简单 可以减少并购公司的决策时间, 避免错过最佳并购时机。商场如战场, 形势是千变万化的。较为简单的估价为投资者节约了极为宝贵的决策时间, 这样在有别的投资者采用非现金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3.现金并购方式可确保并购公司控制权固化。 一旦目标公司收到对其所拥有股份的现金支付, 就失去了对原公司的任何利益。对于并购方而言, 用现金收购公司, 现有的股东权益不会因此被“淡化”, 也不会导致股权稀释和控制权转移。 4.现金是一种支付价值稳定的支付工具 现金不存在流动性变化或变现问题, 目标公司的股东所获取的支付价值是确定的。这一方面利于这些股东们权衡利弊尽快促成交易完成; 另一方面, 股东们也不必承受因证券支付而带来的收益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往往影响到目标公司股东们接受并购交易的意愿和积极性。 (二) 采用现金并购的不足之处 1.因为它要求并购方必须在确定的日期支付相当大数量的货币, 这就受到公司本身现金结余的制约。从历年的并购发展来看, 用现金收购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交易金额是在不断地提高, 企业为了并购, 其即时付现的压力越来越大。 2.由于并购公司在市场结构中占据的地位不同, 获现能力差异较大, 交易规模必然受到限制。一家拥有十几亿获现能力的企业如果去并购一家仅有几千万获现能力的企业, 这家企业的并购, 钱就花得很不值, 也就是资金的资本化的能力差。 3.在跨国并购中, 采用现金支付方式意味着并购方面临着货币的可兑换性风险以及汇率风险。跨国并购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货币, 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相对强弱, 也必然影响到并购的金融成本。现在的跨国并购额度少则十几亿美元, 多的则高达几百亿美元, 在现金交易前的汇率的波动都将对出资方带来影响, 如果汇率的巨大变动使出资方的成本大大提高, 出资方的相应年度的预期利润也将大大下降。

【文献综述】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影响因素研究

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 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影响因素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李林和陈吉慧(2010)在《移动支付需建立全新的商业模式》中认为移动支付在日本、韩国发展比较成熟,日本移动支付业务商业模式是以运营商为核心商业模式,而韩国主要使用以银行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文献中概况了移动支付在各个地区的发展状况。 师群昌和帅青红(2009)在《移动支付及其在中国发展探析》中认为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情况来看,移动支付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的购买、公共事业费用的缴纳等小额交易方而,具有的形式主要有通过电话费进行扣除缴纳和手机号码与银行绑定或第三方支付账号绑定的方式缴纳。分析了国内移动支付的主要形式。 兰静(2010)在《移动电子商务支付模式及应用探析》中认为移动支付的业务范因包括公共交通、乎机购票、乎机银行激费和POS机支付等,此项应用在口韩、欧关等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现今仍处十移动支付应用的初级阶段。指出了三种支付的方式:1、手机钱包,在可识别的读卡器上刷乎机即可减掉相应消费费用。2、WAP支付,可运行十各种无线网络之上。3、手机客户端支付,一般是提供某种服务,象订票系统、订餐系统、手机线上游戏、酒店订房等。文章从技术的角度指出了移动支付的发展状况,以及移动支付现有的几种方式。 胡君(2009)在《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商业模式研究》指出了移动支付的几种的技术1、SMS:SMS分上行、下行两种通道,用户使用短信发送到指定特服号完成支付。 2、WAP:这种方式是通过手机内嵌的WAP浏览器访问网站,来实现移动支付的流程。 3、STK:这种模式是使用银行提供的STK(SIMToolKit,用户识别应用开发工具)卡替换客户的SIM卡事先在STK卡中存储银行的应用前端程序和客户的基本信息客户使用该卡完成银行交易业务 4、红外/射频 5、基于GSM用SSD的实现方式 6、Java/BREW。文章的中间部分介绍了那些新的形式的支付,让读者明白支付方式的各种不同。 袁琦(2010)在《移动支付业务的应用与发展分析》分类出了支付的几种形式银行卡账户支付、话费账户小额支付、中间账户支付、离线移动支付:离线移动支付可以通过近距离通信(NFC)技术完成NFC是基于RFID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

消费者持续使用意愿研究

消费者持续使用意愿研究 尊敬的________先生/女士,您好: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参与本次问卷调査,本问卷是关于消费者持续使用返利网站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这是一份学术问卷,本问卷保证不涉及个人隐私,所有数据仅供学术研究之用,不涉及任何商业用途。所有问项没有统一答案,请根据您的实际感受放心填写填写。万分感谢您的协助与配合! XX大学消费者行为研究小组附:返利网简介网购热潮催生和开辟了返利类网站这一市场。消费者通过返利网站的入口链接到相应的购物网站,用户下单支付成功,并且无退换货发生,即消费者在购物网站成功购物,返利网站就会从合作商家获得一定比例的销售佣金,返利网站再将大部分佣金返还给购买用户,从而实现了给消费者返利。 Q1 多选题(多选题) A. 一淘网 B. 51返利网 C. 易购网 D. 惠惠网 E. QQ彩贝 F. 返还网 G. 米折网 H. 寻购网 I. 瞧瞧返利网 G. 慢慢买 K. 卷皮网 L. 比价网 M. 惠购网 N. 其他 Q2 您使用返利网站购物的频率是(单选题) A. 只有买金额较高的商品时才使用 B. 使用频率不固定,有时会忘记使用 C. 只要网上购物就会使用,固定使用一家返利网站 D. 只要网上购物就会使用,在多个返利网站之间进行比较 Q3 您使用返利网站购物的时长是多少?(单选题) A. 6个月以下 B. 6个月—1年 C. 1年—3年 D. 3年以上 Q4 单选题您的月均网购支出是多少?(单选题) A. 100元及以下 B. 101-200元 C. 201-300元 D. 301-500元 E. 500-800元 F. 800-1500元 G. 1500-3000元 H. 3000元以上 Q5 下面的问题是想了解您对返利网站的看法以及您在使用返利网站是的感受,请根据您的认知及实际感受对题干所描述的状况进行选择。所有题目均为单选题,大部分人可在5-8分钟内完成。(文字说明题) Q6 我认为返利网站提供的“返利”服务很有用(单选题)

共享单车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共享单车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在感知风险-感知价值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共享单车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从使用态度、主观规范、信任、感知风险、感知收益五个方面分析了共享单车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使用调查问卷获取了武汉市用户的数据,采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模型的检验,研究结果对促进共享单车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标签:共享单车;使用意愿;计划行为理论;感知风险-感知收益框架 1 引言 共享经济这一新的商业模式在国内发展势头良好,根据2018年2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中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从共享经济下交通出行领域的共享单车发展来看,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享单车投放量超过2300万辆,注册用户接近4亿人,累计订单量超过115亿单。共享单车的出现引发了公众参与绿色出行的热潮,尤其是在武汉市,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的拥堵,对环境保护也有所助力。本研究通过构建共享单车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探讨影响用户使用共享单车意愿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用户更积极的使用共享单车。为引导交通出行方式,和培养用户绿色出行理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 理论基础 2.1 计划行为理论 Ajzen提出计划行为理论,研究表明,个体的行为受到个人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而个体的态度、个体的主观规范和个体感知行为控制则会通过影响个体行为意向,从而间接的影响个体的最终行为。罗长利等(2015)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研究了感知收益、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用户使用余额宝意愿的正向影响。余额宝是共享经济下金融领域的产物,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下交通出行领域的产物,在其使用意愿影响因素上,可以进行引申。在本研究的模型构建中纳入感知收益、主观规范、使用态度作为影响因素进一步发掘。 2.2 感知风险-感知收益框架 感知风险-收益(BRA)模型表明,用户的行为都是在经过权衡风险和收益之后作出的最佳选择。同时用户感受到的风险和收益会受到用户态度、信任等因素的影响。张应语等(2015)基于感知风险-感知收益框架,研究了信任、总体态度对感知收益的正向影响,对感知风险的负向影响,以及感知收益对用户购买意愿的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用户购买意愿的负向影响。使用共享单车可以看作是对服务的购买,因此共享单车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可以由用户网购意愿影响因

在线学习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在线学习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在线学习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优秀的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从学校内到学校外,都史无前例地关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如何让在线学习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本文以期望确认理论(ECT)框架为基础,整合社会化网络的感知兴趣、感知互动两个变量,加入内容驱动因素和学情定位认识变量,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构建用户持续网络学习的概念模型。通过模型分析验证,研究社会化网络环境下用户持续在线学习的影响因素,从而对目前发展迅猛的在线教育持续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建议。 [关键词]学情定位;社会化网络;结构方程模型;持续使用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03.010 [中图分类号]G25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8-0821(2015)03-0050-07 在线教育(e-Learning)或称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现行概念中一般指的是指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行为,是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学员与教师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开展教学活动。2013年被称为“在线教育井喷之年”。据

统计,每天新增加的在线教育公司多达2.6家,2014年在线教育市场拉开了一场“巨头争霸战”的局势,众互联网大佬如阿里巴巴、腾讯、360竞相在在线教育领域跑马圈地。此外,BAT在推出在线教育平台的同时也开始进入投资布局:百度投资了传课网、阿里巴巴参与投资在线教育集团TutorGroup,腾讯则有意与新东方建立合资公司。可以想见,从整个在线教育行业来看,随着巨头的杀人,原来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正面临着变数。 实施在线学习的实质是对现有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进 行深刻变革,这种变革不仅要改变用户惯用的学习工具、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改变用户的学习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文化,分析用户对在线学习的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就成了在线学习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理论研究角度看,用户的初始采纳是在线教育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用户的持续使用才真正体现它的成功。从信息系统角度划分,在线教育属于信息系统教育应用,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对信息系统领域的相关理论都集中在计划行为理论(TPB)、技术接受模型(TAM)的初始采纳方面,事实上,用户在接受信息系统后,后续会由于各种原因而终止使用,会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而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不仅需要规模的注册用户,还要保持用户持续有效的使用的活跃用户数量,信息系统才能获得预期的使用价

移动支付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手机支付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随时随地进行移动支付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需要。3G时代的到来,带宽的扩展和安全技术的提高,手机功能、芯片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销售点基础设施的升级以及《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与其实施细则等政策的颁布,大大改善了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的使用环境,将银行、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和电信运营商等不同的行业群体集合起来。手机支付相关业务,能实现随时、随地、随身的消费梦想。手机支付业务将为用户带来很多新的益处,也为很多行业参与者带来新的机会。 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手机支付市场系列专题报告2010》显示,截至2009年底,手机支付用户数约为7280万户,其中手机支付用户为2716万户。然而相对中国8亿多的手机用户而言,这一数字依旧显得十分微小。是什么原因导致用户对手机支付业务使用意愿不高?如何才能针对用户的特点和需求发展手机支付服务? 那么移动支付用户采纳研究很重要,因为依赖该产业环境的任何公司的生存和成功都取决于它能否向消费者提供真正能满足其需求的价值,并通过此价值创造来巩固与消费者的关系并产生利润。 二、文献综述 1移动支付的定义与分类 由于移动支付发展的历史并不长,技术实现模式也多样化,目前关于移动支付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支付论坛 (Mobile Payment Forum) 把移动支付定义为:以现有的技术为基础,以移动终端为交易手段的支付方法。陈华平,唐军 (2006) 移动支付是指借助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SMS、IVR、WAP等多种通信方式进行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交易活动[1]。Tomi Dahlberg et al. (2008) 移动支付是指利用无线或其他通信技术,借助移动终端 (如手机、智能手机、PDA) 完成商品、服务和账单付款的支付方式[2]。易观公司认为移动支付,也作手机支付。广义的移动支付是指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

消费者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2415343.html, 消费者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作者:雷洁向敏 来源:《现代企业》2018年第09期 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支付以其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等优势逐渐成为移动电子商务的枢纽。而第三方支付在移动支付中占有90%以上的份额。本文将第三方移动支付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归纳和总结现有学者的研究和理论,提出了第三方手机支付的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和实际调查的数据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讨论、挖掘出第三方手机支付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为第三方手机支付平台提出有关建议和解决办法。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模型建立及假设提出。本文借鉴了相关基础理论模型,例如技术接受模型(TAM)、整合型技术接受模型(TAM2)、感知风险和感知价值理论等,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消费者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意向的因素,将感知风险、感知成本、感知易用性、感知收益和社群影响等作为变量来提出相关假设。本文的理论模型如图1: 本文着眼于消费者采纳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依托上述理论模型提出如下相关假设: H1:感知风险负向影响消费者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 H2:感知成本负向影响消费者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 H3: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消费者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 H4:感知收益正向影响消费者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 H5:社群影响正向影响消费者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 2.问卷设计与数据搜集。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其他相关研究者的调查问卷,结合本文研究进行适当修改,通过三个部分的考量和设计得到本次研究的调查问卷。问卷第一部分了解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职业等;第二部分是被调查者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软件情况,如是否使用、使用频率等;第三部分是针对调查对象提出的假设影响因素量表。 本研究主要调查对象是使用手机的网民,通过QQ、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工具在网上发放,总共发放与回收220份真实有效问卷。经过有效甄别,剔除11份,共209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

淘宝直播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E-Commerce Letters 电子商务评论, 2017, 6(3), 44-53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7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2415343.html,/journal/ecl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2415343.html,/10.12677/ecl.2017.63007 文章引用: 吴冰, 周燕楠. 淘宝直播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17, 6(3): 44-53.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sers’ Continuance Intention toward Taobao Live Streaming Bing Wu, Yannan Zho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Jun. 23rd , 2017; accepted: Jul. 4th , 2017; published: Jul. 11th , 2017 Abstract Currently the e-commerce live streaming develops quickly,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the user behavior in such context. Firstly, based on the TAM (task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we add the potential variable perceived cost to propose the concept model with research hypo-theses, in which interface features of live streaming, characteristics of live anchors, live intera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e streaming platform are used as external variables. Secondly,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aobao live streaming, 121 valid questionnaires a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SPSS and AMOS to test the proposed research hypothe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users’ perceived usefulnes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users’ attitude towards use; (2) users’ per-ceived ease of us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users’ perceived usefulness; (3) users’ attitud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users’ continuance intention; (4) characteristics of Taobao live streaming platform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mpacts on user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perceived usefulness; (5) the features of the live interface and anchor’s factors notably affect users’ perceived usefulness; (6) unexpectedly, the perceived usefulnes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continuance intention, both the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the perceived cos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ttitude toward use, and live interacti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erceived usefulness. Keywords TAM, Taobao Live Streaming, Perceived Cost, Behavior Intention, Continuance Intention 淘宝直播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吴 冰,周燕楠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17年6月23日;录用日期:2017年7月4日;发布日期:2017年7月11日

网络视频付费消费者意愿影响因素调研资料

网络视频付费消费者意愿影响因素调研 有用性: 1、需求导向下的视频网站版权运营探究(北京印刷学院,张养志、丁淼) 用户付费意识提高、付费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从国家层面看,国家对于版权内容的保护和对盗版内容的打击,为用户付费市场建立良好的环境奠定了基础。从行业整体运营层面看,用户付费市场的形成是整个行业多年探索和积累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在线视频企业在2014~2015年的大力推动。许多企业都将独播战略作为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手段,独播内容成为各视频网站吸引用户的重要筹码,许多用户除了付费外很难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内容,直接提升了视频网站的付费率。从用户需求层面看,消费者收入的提升必定会引起需求量的增加,用于支付休闲类消费的比例提升。同时,作为视频网站的主要消费者,年轻一代消费者的版权意识被逐渐培养起来,这类消费者更愿意为内容付费。在未来的1~3年内,针对付费用户的运营管理将成为在线视频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相较于普通用户,付费用户多屏行为更为活跃、黏性更强、使用强度更高、功能使用更加充分。未来在线视频企业在版权资源的采购和生产、运营及推广等方面都将形成以付费用户为核心,以非付费用户为基础的版权运作导向,形成完善的付费机制,利用优质版权资源引导非付费用户付费。 2、乐视网:“正版+付费”双驱动(期刊:股市动态分析,李雪峰) 乐视网不惜顶着“或现资金饥渴症”的嫌疑大手笔购置网络版权,其基本理念则是坚持正版,进而维系付费模式。不过坚持正版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即是规模难以扩大。视频服务行业当前的恶性竞争更多的是传统的流量竞争,日渐高涨的版权费用则将竞争推向高潮,身处其中的乐视网一方面要维系当前流量,一方面还要应付看不到上限的版权费用。李忠智认为,乐视网与土豆的合作属于强强联合,更为重要的是,二者的合作将建立视频服务新模式,有利于减少恶性竞争,推进行业盈利拐点。“正版+付费”是乐视网秉承的经营理念,与土豆网合作也是为了更好的将正版推行下去,乐视网CEO刘弘表不,该合作将“充分发挥公司影视剧版权资源的经济价值。

移动支付和消费者支付意愿外文翻译中英文2020

移动支付便利性和消费者支付意愿中英文 原文 The effect of credit card versus mobile payment on convenience and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pay Joe Boden,Erik Maier,Robert Wilken Abstract Extant literature on payment methods has focused on comparing cash and credit cards and emphasized the lower pain of paying (i.e., fewer negative consequences) for the latter. This finding, in turn, explains why consumers express higher willingness to pay (WTP) when paying with credit cards. The current study introduces mobile technology as a new payment method to this literature. Specifically, it highlights convenience as a positive driver of increased WTP for mobile payment. However, for consumers to perceive mobile payment as convenient, a personal adoption (enabled through an existing system in the respective country market) is necessary. A set of three studies across several country markets tests these assumptions empirically. Convenience emerges as a new mediator between mobile payment and increased WTP, contingent on personal adoption. These findings thus extend extant literature on the mechanisms consumers use with different payment methods, and they offer differentiated recommendations regarding payment channels for country managers. Keywords:Willingness to pay,Convenience,Mobile payment,Pain of paying,Adoption 1. Introduction

打车软件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上书房信息咨询

打车软件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各种创新移动应用的不断涌现,移动打车软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乘客“打车难”与出租车“空载率高”这一矛盾,为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双方提供便利。因此,以使用移动打车软件的乘客为研究对象,在UTAUT模型和初始信任理论的基础上,依据打车软件的自身特点加入感知趣味性、感知风险、感知价格水平等因素,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影响用户初始使用意愿的关键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利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为移动打车软件运营商提供相应的管理和营销建议。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手机智能化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正是由于手机上网人数的剧增,各类移动端应用层出不穷。移动打车软件是指利用智能手机,实现出租车召车请求和服务的软件,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出租车市场上由于乘客、出租车司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乘客“打车难”和出租车“空载率高”等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72亿,其中,快的打车、滴滴打车分别以56.5%、43.3%的比例占据中国打车APP市场累计账户份额领先位置[1]。目前的打车软件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打车软件运营商利用高额补贴策略吸引用户使用,但补贴减少或消失,势必会造成已有用户的流失,所以真正影响用户初始使用意愿的因素有哪些,打车软件运营商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推广和管理,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针对不同类型移动软件,国内外学者对其用户使用意愿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Luo等[2]研究了信任、感知风险、自我效能和绩效期望对用户使用移动银行的影响,结果显示绩效期望是影响移动银行用户使用的决定性因素。Kyusung等[3]基于TAM模型,研究社交网络手机游戏用户的使用意愿情况,结果表明社会规范、情景、感知娱乐性正向影响用户使用意愿。赵忠平[4]基于TAM模型,结合创新扩散、感知娱乐等理论,建立移动游戏用户使用意愿模型,研究发现感知娱乐性对用户使用意愿的正向影响最显著。李晶等[5]在TAM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信息安全感知理论,研究影响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信息安全感知对移动图书馆的使用意愿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基于UTAUT模型,从接受因素、风险因素和内容因素三方面分析微信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由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促进条件四者构成的接受因素对微信用户使用意愿的正向影响最大。 虽然国内外针对各类创新移动应用的研究颇多,但由于移动打车软件是一种新型的移动

[实用参考]关于移动支付的调查报告

郑州大学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移动支付的调查报告 2017年9月1日 关于移动支付的调查报告 现如今是一个移动互联时代,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和便捷。移动手机支付也不再陌生,通过“二维码”来消费、刷公交足不出户订外卖、网购等。为了解手机支付使用情况与人们对于移动支付前景的看法,进行问卷调查。 样本数据 样本容量:52人(男:21,女31) 年龄:20-30有46人,20以下3人,40-50有2人,30-40有1人 学历:本科:44人,本科以上:2人,大专以下:4人,专科:2人 职业:学生:42人,工人:2人,上班族:6人,高新阶层:1人,个体经营户:1人 收入:1000以下:31人,1000-20RR:10人,20RR-5000:8人,5000-10000:1人,10000以上:1人 调查数据 1、在消费时使用手机支付的有41人占总样本的78.85% 2、对手机支付这种新型方式很了解的有49人占总样本的94.23% 3、在经常使用的移动支付工具中使用支付宝的29人占总样本的55.77%,7人使用微信,2人使用网上银行,其余14人3种方式都用 4、每月使用移动支付10次以上的有40人占总样本的76.92%

5、有33人不担心手机支付的安全问题 6、在调查的52人中在网上购物,交通出行,日常消费,生活缴费与与他人进行现金往来 7、等方面几乎都有使用移动支付 7、调查的52人中全部都表示看好移动支付的未来 数据分析 现如今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常态,市场买菜,出租车等。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完成交易,省去找零的麻烦,可以说现代的中国出门只需带一部手机即可。在被调查的52人中,无论年龄与学历几乎全部都对手机支付这种新型方式表示很了解,说明移动支付对于中国的普及程度很高。同时被调查的52人全部都对十分看好移动支付的未来,说明未来中国移动支付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普及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结合近期联合国旗下机构“BetterThanCashAlliance”(优于现金联盟)报告称: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推动下,2016年中国社交网络支付市场达到2.9万亿美元,在过去增长20倍。同时,Ipsos这次调查了1.8万名消费者,印度的移动支付普及率仅仅比中国低了一个百分点,其中PaRtm正在复制支付宝的成功经验并占领印度市场。印尼和韩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率分别为67%和64%。亚洲地区日本的普及率最低,仅为27%。另外,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普及率都不是很高,均为超过50%。Ipsos认为,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信用卡支付的服务体验糟糕,而移动支付则非常方便,只需要输入密码或者指纹验证即可。相比之下,日本这样的国家移动支付发展较为缓慢,目前日本市场的移动支付主要服务于来中国的游客。除此之外,报告还显示了中国移动支付的详细情况:移动支付在中国日益普及,如今26%的消费者携带的现金数额不超过100元人民币,另有14%根本不带现金。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数据显示,从20RR年至2016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970亿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95%。微信支付是中国消费者日常小型交易的主要移动支付手段,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微信(包括国际市场)拥有9.38亿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3%。益普索在报告中称,一般情况下40%的消费者携带的现金低于100元人民币(26%不超过100元人民币,14%不带现金。)。74%表示,携带100元现金,他们可以生存一个多月。52%的消费

基于移动支付的大学生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最新)

基于移动支付的大学生用户行为研究报告 (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电子商务1302班) 目录 1.前言 (2) 1.1选题背景和依据 (2)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2.调查问卷的编制 (3) 2.1 移动支付的概念界定 (3) 2.2 调查对象范围 (3) 2.3 样本量的研究方法 (3) 2.4 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分析 (4) 3.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5) 3.1 数据分析方法 (5) 3.2 数据分析结果 (6) 3.2.1 数据描述性分析 (6) 3.2.2 性别对移动支付使用的影响 (14) 3.2.3 学科对移动支付使用的影响 ............................. 错误!未定义书签。4调查结论与研究 (17) 4.1结论 (17) 4.1.1数据的描述性分析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数据的推断性分析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参考文献 (18) 6.附录 (20)

1.前言 1.1选题背景和依据 据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披露的最新数字显示,中国手机用户数已经达到10亿规模,在全球排名第一,手机的逐渐普及,电子商务的兴起,金融支付手段的局限性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而移动支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近几年,移动支付业务应用和产业发展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13年国内银行共处理移动电话支付业务16.74亿笔,9.64万亿元,分别增长了213%和318%,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37.77亿笔,1.19万亿元,分别增长了79%和557%。可见2013年我国的移动支付业务,无论是从交易的笔数还是交易的金额来看,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而移动支付巨大的市场机会,也引起众多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目前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已经展开手机支付业务,向移动支付领域进军。 专家预计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的金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强大的数据意味着,今后几年全球移动支付业务将呈现持续走强趋势,而在其背后,是各方快马加鞭在该领域的跑马圈地。在这样巨大的蛋糕诱惑面前,银行、电商又将开始一轮新的鏖战。而就在这种发展背景的前提下,我们针对移动支付用户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移动支付巨大的市场机会,引起众多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2013年我国以微信、应用商店、电商等应用带动了一大批移动远程支付的快速发展,近场支付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金融企业、电信运营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产业合作格局”。 而面对我国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呈爆发式增长的现状,对移动支付业务的进一步认识已经刻不容缓,为了能够充分了解中国移动移动支付业务服务市场,且培养良性行为发展意识,为了能够给终端用户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为了清楚当下大学生对移动支付的使用情况,进而了解不同市场环境中影响移动支付使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