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古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古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古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古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句子六种成分的位置基本是相同的,可以表示为:〔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什么叫宾语前置句呢?

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

在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如《鸿门宴》中“大王来何操?”句中的“何操”就是“操何”的倒装形式,即“带了些什么礼物?”那么如何辨析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呢?熟练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六种常见类型,并举一反三,不失为一种主要方法。

一、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也,患不知人也。(《论语》)

(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②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

国民很少却能治理的强盛,从古至今不曾听说过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

例①中的代词“己”是谓语“知”的宾语,至于谓语前;例②中的代词宾语“之”是谓语“尝闻”的宾语,前置;例③中“余”是第一人称代词“我”,是谓语“欺”的宾语。

要说明的是,如果否定句中非代词作宾语,则不前置,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麦。”(《硕鼠》)“我麦”中心语是“麦”,是名词,不是代词,所以在该否定句中不前置。

注意:

1、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必须有表示否定的副词或代词“不、未、无(毋)、莫”等。

2、宾语必须是代词。

二、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豫州(先生),现在打算往哪儿去呢?

②吾谁欺?欺天乎?我欺骗了谁!欺骗上天吗?

例①中“何至”是“至何”,即“往哪里去”;例②中的“谁欺”是“欺谁”。

以上两例,均是疑问代词做动词的宾语;如果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同样提到介词的前面。再如: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⑤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

例③中的“安在”是“在安”,就是“在哪里”;例④的“谁与”是“与谁”,即“同哪一个人”;例⑤中的“何以”是“以何”,即“凭什么”。

要说明的是,以上三例中的“安”、“谁”、“何”均为疑问代词;如果疑问句中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则不前置,如:“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大王”不是疑问代词,不前置。

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恶、奚、安、焉”等,可用於问人、问事、问地点。

三、通过“之(是)”提宾。

这是为了强调宾语,将宾语提到动词谓语之前,在宾语和动词之间加“之”作为标志来表示前置。如: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又有什么简陋落后的呢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不了解句读(指句子的停顿),疑惑没有弄明白)

③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

例①中的“何陋之有”,是“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意思;例②“知”、“解”是谓语,“句读”、“惑”是宾语,用“之”将宾语提到谓语之前,即“不知句读”(不知道断句),“不解惑”(不能解决疑难问题);例③“群臣是忧”是“忧群臣”(担心我们这些臣子)的意思。

四、用“唯……是(之为)……”的格式提宾,强调对象的一致性。如:

①孤臣唯命是听。(《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②唯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只听弈秋的教导

例②中的“唯命是听”即“唯听命”,“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例②“唯弈秋知为听”是“唯听弈秋”,“之为”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句式中的“唯”可译为“只”或“只是”等。成语中“惟利是图”、“惟才是举”、“惟你是问”也属于这种格式。

五、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这是为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把宾语放到“以”之前,构成倒装了的介宾短语,放到动词前充当状语。如:

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泰山之所以有这样的高度,正是因为不拒绝渺小的土壤,堆砌而成才能形成如今的成就。

②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②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项羽本纪》)楚国的战士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十,

例①“是以”是“以是”的倒装;例②“一言以蔽之”是“以一言蔽之”的倒装;例③“一以当十”是“以一当十”的倒装。这种提宾不需要其他条件,只是一种强调的表示。成语“一以贯之”、“夜以继日”也是这种用法。

六、动词谓语后用代词之字复指宾语,原宾语则置于动词之前。如:

①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鸿门宴》)

意思是沛公打算在关中称王,要任命子婴为丞相.珍宝尽数归他所有。

③以小舟之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靠了一条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实在无可奈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唉!

例①中,“珍宝”是宾语,“有”是谓语,“之”复指珍宝,为了强调珍宝,将它提到谓语“有”之前;例②“死”是宾语,“付”是谓语,“之”复指“死”,为强调“死”,将它提到“付”之前。

(完整版)现代汉语句子成分

现代汉语 主语 1.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或说明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例如:⑴(中国人民)定(志气)主(高)谓。 ⑵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3.符号:双行线═。 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 谓语 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例如:⑴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⑵树叶黄了。 ⑶小王今年十六岁。 ⑷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⑸明天星期日。 ⑹什么书他都看。 3.符号:单行线_____。 4.谓语(predicate),是句子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谓语是由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分为简单谓语和复合谓语 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 说话‖[要]简洁<些>。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

用现代汉语句法知识判断文言文倒装句式的方法2011.05.18 (公开课资料) 导入:现代汉语句子成分介绍: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 主语:是句子中的称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谓语:是对句子的主语作称述的成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 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 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 的领属、质料、数量等。 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 时间、处所或形状的程度等。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句子成分按以上次序排成的,称为常式句。但现代汉语与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或打破一般次序,排列次序较特殊的句子在现代汉语称为变式句,古汉语中则称为倒装句。 语法功能:变式句对于常式句而言,能保留常式句的基本句义,与此同时,变式句又能在保留常式句基本句义基础上,通过语序的变化,衍生出了一些常式句所没有的语义,因此,就具有了修辞的功能。这个功能就是,当人们在一定的语体、语境、情景中需要突出、强调句子某一个句法成分时,就可以在汉语句法运作的机制的基础上,将这个句法成分调离原来的位置,同时按照汉语的句法规则,将之置于可以出现的位置上,从而,达到突出、强调这个句法成分所负载的语义的作用。 文言文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宜乎) ④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甚矣!) ⑤大哉,尧之为君也! 二、定语后置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 的格式。例如: 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精技击之少年) 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之石)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之太子及宾客) ⑤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一、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 (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如: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 二、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 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 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 明天‖教师节。 主语谓语(名词) 她‖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三、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

现代汉语句子语序难点部分

书面表达语序专题 基础知识准备: 1、语法:(定) + 主+ (状) + 谓+ (补) + 宾 2、介词:又称作前置词,表示名词、代词等与句中其他词的关系,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表示与其他成分的关系。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定语或介词宾语。同时介词的用法也很灵活,同一个介词可以表达多种意义,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原因介词、数量介词和其他介词。 介词用法:介词一般用于名词或者代词前面,表示该词与句中其他成分的关系。介词后面的名词或代词称为介词宾语 介词的分类 (1) 表示时间方向的介词:从、自、自从、于、打、到、往、在、当、朝、向、顺着、沿着、随着 (2)表示方式的介词:按、照、按照、依、依照、本着、经过、通过、根据、以、凭 (3)表示目的的介词:为、为了、为着 (4)表示原因的介词:因、由于、因为 (5)表示对象,范围的介词:对、对于、把、向、跟、与、同、给、关于 (6)表示排除的介词:除、除了、除去、除非 (7)表示被动的介词:被、叫、让、给 (8)表示比较的介词:比、和、同 3、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顺承关系连词:那么、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亦、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 条件关系连词:不管、只要、除非等。 目的关系连词:以、以便、以免、为了等。 重点辨析:连词是比副词、介词更虚的一个词类,它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纯连接性,没有修饰作用,也不充当句子成分。 4、副词: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现代汉语-副词的种类 副词常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副词口诀: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古代汉语的语序

古代汉语的语序: 一、谓语前置: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把谓语提到主语之前,叫作谓语前置。谓语前置常见于感叹句和疑问句中,有时也出现于祈使句中。 ①贤哉,回也!(论语·雍也)(颜回真贤德啊!) ②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战国策·赵策三)(先生的话也太过分了!) 例①、②是在感叹句中为了突出强调感叹的中心,而将谓语提前。 在古诗文中,为了押韵、平仄或对仗的需要,也往往作主谓易位的临时变动。 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现代汉语也有类似现象,如: 快去,你!干什么呢你? 二、宾语前置:但在古汉语里,由于需要加以强调或由于习惯,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这就是所谓的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在疑问句中,如果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大都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例如: ①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②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上) ③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 ④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⑤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例①、③、④是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前置宾语。例②是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前置宾语。 ?例⑤“谁”作介词“为”的前置宾语,“谁为为之”即“为谁去做事”;“孰”作动词“令”的前置宾语,“孰令听之”即“让谁听我的话”。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在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也大都置于动词前。 ?这里包含两个条件: 第一,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无(毋)”、“莫”、“弗”、“未”等作状语或者是有否定性无定代词“莫”等作主语,从而构成一个否定句。 第二,宾语必须是代词。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③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④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敢我杀。(商君书·画策) ⑤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论语·卫灵公) ⑥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⑦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词前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充任的状语,代词宾语既可以在状语之前(例⑥),也可以在状语之后(例④)。 (三)用“之”、“是”、“焉”、“之为”等结构助词构成宾语前置。 ①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何厌之有”即“有什么满足”。 ②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夫人之为”即“为了这样的人”。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

用现代汉语句法知识判断文言文倒装句式的方法(公开课资料) 导入:现代汉语句子成分介绍: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厂主语:是句子中的称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谓语:是对句子的主语作称述的成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 J 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 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料、数量等。 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形状的程度等。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句子成分按以上次序排成的,称为常式句。但现代汉语与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 会发生变化,或打破一般次序,排列次序较特殊的句子在现代汉语称为变式句,古汉语中则称为倒装句。 语法功能:变式句对于常式句而言,能保留常式句的基本句义,与此同时,变式句又能在保留常式句基 本句义基础上,通过语序的变化,衍生出了一些常式句所没有的语义,因此,就具有了修辞的功能。这个功能就是,当人们在一定的语体、语境、情景中需要突出、强调句子某一个句法成分时,就可以在汉语句法运作的机制的基础上,将这个句法成分调离原来的位置,同时按照汉语的句法规则,将之置于可以出现的位置上,从而,达到突出、强调这个句法成分所负载的语义的作用。 文言文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宜乎) ④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甚矣!) ⑤大哉,尧之为君也! 二、定语后置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 的格式。例如: 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精技击之少年) 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之石)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绘岀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之太子及宾客) ⑤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好事之少年)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鳏、寡、孤、独),是社会上无依无靠的穷苦人]

古代汉语 第二单元 古代汉语语序

古代漢語第二單元古代漢語語序 古代漢語第二單元古代漢語語序 本單元包括三部分內容: 古代漢語賓語前置 古代漢語雙賓語及動量表示法 古代漢語其他特殊語序 第一節古代漢語中的賓語前置 舉例:分類: 蘇軾《石鍾山記》:古之人不余欺也。——————————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范仲淹《嶽陽樓記》:噫!微斯人,吾誰與歸?——————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惟利是圖、惟材是舉、惟命是從…… ——————以“是”、“之”爲標誌的賓語前置 一、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這一類賓語前置包含兩個條件(P292): 1)賓語必須是代詞

2全句必須是否定句 否定副詞有“不”、“弗 ”、“勿(無)”、“未”、“非”、“否”等; 代詞賓語一定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後。 例見教材292頁。再如: ①既見君子,不我遐棄。(《詩·周南·汝墳》)孔穎達《正義》:“不我遐棄,猶云不遐棄我,古人之語多倒,詩之此類衆矣。” ②諸侯之學,吾未之學也。吾嘗聞之矣。(《孟子·滕文公上》) 趙歧《章句》:“孟子言:‘我雖不學諸侯之禮,嘗聞師言三代以事君,臣行三年之喪。’” ③以吾一日長乎而,毌吾以也。(《論語·先進》) 何晏《集解》:“孔曰:‘言我問女,女無以我長故難對。’” ④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詩·衛風·碩鼠) ⑤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秋水》)——————採自張文國、張能甫《古漢語語法學》 P254——P256 註意事項: (一)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的規律沒有疑問代詞賓語前置嚴

现代汉语句子的基本语法

现代汉语句子的基本语法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形式上带句号、问号、叹号),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如: ①妙!②谁?③刮风了。④他身体很壮。⑤只有努力学习的同学,才能取得好 成绩。 按不同的标准,句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按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 类型一单句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上面的举例①一④都是单句。

在一个完整、典型的句子中,句子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顺序一般是: 例句:(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文)作业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2.句子的主干 所谓主干,是指把句子的所有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压缩掉以后剩下的部分 女口:北京的工人们立刻修好了一座桥。 这个句子如作分析,是这样的:(北京)的工人们,11 [立刻]修〈好〉了(一座)桥。 主语:北京的工人们;谓语:立刻修好了一座桥;动词“修”的宾语:一座桥。 那么如上分析,把句子主语、谓语中包含的定语、状语、补语压缩下去,因宾语是短语, 压缩掉其定语,那么句子的主干就显露出来了。这个句子的主干:工人们修桥。 关于主干,换一个角度说,就是句子主语、谓语以及宾语的中心语。 再看几个例子: (我)的弟弟II [已经]准备〈好〉(一切)用品。 主干:弟弟准备用品。 (我)的朋友I [最近]写〈出〉了(一部)(长篇)小说。主干:朋友写小说。

抓句子的主干,可使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分得较清楚,对理解比较长的复杂的句子是有帮助的。 女口:马克思II [第一次][彻底]地解释〈清楚〉(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这个句子比较长。谓语的中心语是“解释”,前面有两个状语,后面有一个补语和宾语;宾语又是由一个短语充当,其中心语是“规律”,前面又有一个名词性短语作定语。那么抓住了句子的主干“马克思解释规律”,理解这样一个较长的句子就比较容易了。 由此可以看出,抓主干、压缩枝叶,便于逐层分别检查,有利于迅速准确找到句子的语法毛病。但是,这只是一种方法,主干的意思不等于原句大意。因为没有了定语、状语及对概念的限制,实际上就扩大了概念范围。有些句子抽出主干连读,就成了病句。 例:他的表叔是我的弟弟。抽主干:表叔是弟弟。这就错了。 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不做深究,只是掌握找句子主干的基本方法就可以了。 【即时应用】 1划分并标注下列各句的句子成分。 (1)他读书。他读书。 (2)喜欢阅读的他十分认真地读完了两本书。 (喜欢阅读)的他”[十分认真]地读〈完〉了(两本)书。 (3)不喜欢运动却喜欢阅读的他昨天下午非常认真地读完了两本十分有意义的历史书。 (不喜欢运动却喜欢阅读)的他I [昨天下午][非常认真]地读〈完〉了(两本)(十分有意义)的(历史)书。 (4)我用纸糊了两扇窗户。 我H用纸]糊了(两扇)窗户。 (5)我所遇到的毕竟还是好人多于坏人。 我所遇到的”[毕竟][还]是好人多于坏人。 (6)那个人把他逼得无路可走。 (那个)人[把他]逼得〈无路可走〉。 (7)他被亲人送到医院把伤治好了。 他I [被亲人]送〈到医院〉[把伤]治〈好〉了。 (8)青藏铁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那里的人们。 (青藏铁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那里)的人们。 2. 抽取下列句子的主干。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及练习

精心整理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一、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 (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 二、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 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 明天‖教师节。

古代汉语 第六章 古代汉语的词序

六古代汉语的词序 一、词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 词序:也叫“语序”,是指语言中词语结合的先后次序。 汉语不靠词形变化表达语法意义,词序在表达语句含义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打你。 你打我。 打你、我。 你、我打。 汉语的词序历史上比较固定,从古到今没有太大的变化。即基本次序为:主语——谓语——宾语 二、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 汉语的基本词序:主语—谓语—宾语 宾语前置的语序:主语—宾语—谓语 1、疑问代词作宾语: ①句子是疑问句 ②宾语是疑问代词 动词宾语例: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敢问何谓也?” 《庄子·逍遥游》:“彼且奚适也?” 《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介词宾语例: 《曹刿论战》:“乃入见,曰:何以战?” 《论积贮疏》:“不幸有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安在?”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在上古汉语中比较严格。例外例如: 《论语·子张》:“子夏云何?” “何如”、“如何”问题: 《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左传·齐桓公伐楚》:“与不谷同好,如何?” “如何”又可说成“若何”、“奈何”: 《左传·僖三十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战国策·赵策三》:“先生助之奈何?” “如(若、奈)……何”形式: 《列子·汤问》:“如太行王屋何?”

《左传·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 《史记·项羽本纪》:“虞兮!虞兮!奈若何?”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①句子是否定句 ②宾语是代词 《国语·齐语》:“邻国未吾亲也。” 《论语·先进》:“居则曰:不吾知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在先秦已不严格。如: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有事而不告我。” 《诗经·王风·黍离》:“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汉代以后的仿古例: 贾谊《论积贮疏》:“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苏轼《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 时不我待 3、宾语用代词复指 为强调宾语,将宾语前置,并在前置宾语与动词之间加“是”、“之”等代词复指。 《左传·僖公五年》:“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论语·先进》:“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今吴是惧而城于郢。” “惟(唯)……是(之)……”形式: 《左传·宣公十二年》:“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论语·为政》:“父母唯其疾之忧。” 唯利是图 惟命是听 如果宾语是代词,这种宾语前置多用“之”复指,而不用“是”。 《谷梁传·僖公二年》:”‘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 凝固形式“是之谓”、“此之谓”: 《荀子·王霸》:“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之谓政令行。”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4、一般强调性前置(无标志的宾语前置) 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宾语,没有以上的前置条件,也可以直接将宾语移至谓语中心语之前,人们称之为“无标志的宾语前置”。 《左传·齐桓公伐楚》:“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诗经·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左传·齐桓公伐楚》:“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这种宾语前置在汉语成语中有残留的痕迹。如:

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的语序原则

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的语序原则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并列N项式构成成分排序的因素,主要归纳为语义亲近性原则、时间顺序原则、显著性原则、文化制约原则等四个方面。 标签: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语序语义 一、引言 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有称作“现代汉语聚合词”或“聚合体”的,也有将其中的四项式称之为“四字骈语”的。至于它的定名,在拙文[1]中论述过,不再赘述。虽然名称不同,但所指的语言现象基本相同,都是指像风霜雨雪、金银铜铁锡这样的一类词语。但“聚合词”不包括像真善美这样的三项式,“四字骈语”只包括四项式。并列N项式则将它们都纳入了研究范围,它是指在同一个语义范畴内,由N 个(3≤N≤7)单音节成分并列组合而成的准定型化的结构,其中以四字结构最具代表性。目前对于这种语言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名、分类等方面,对于影响它构成成分排序的因素却鲜有论述,我们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二、影响并列N项式排序的因素 并列N项式的构成成分没有偏正之分,因此在顺序上有极大的自由,按照数学公式计算,应有N种排列的可能。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种或两种排列的可能。是什么决定了这种排列顺序?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是语言的约定俗成而已?如果从语法角度来考虑,构成成分是并列关系,那么它们的语法功能也必须是一致的。即使其中出现了不同语法功能的成分,也要通过活用等方式达到跟其它成分语法功能相一致。如“衣食住行”中“衣”和“食”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动词的用法,但是“住”和“行”是动词,因此在这里“衣”“食”承袭古汉语的用法,用作动词。语法规则只决定并列项在并列结构内部的地位平等,不决定它的先后次序。也就是说,并列N项式构成成分的排列顺序和语法没有关系。从语音角度,安华林先生提出了“平起仄收律”,排序时最优的总体声调顺序是平起仄收,四音节最好做到平仄相间。 我们尝试从语义上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原则,分析讨论影响排序的制约因素。功能主义者提出了“语言的象似性原则”,认为“语言结构与人类的经验世界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所经验的世界结构。”[2](P21)这种对应具有广泛性和一再性。我们以该理论为基础,来讨论影响排列顺序的因素。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因素不可能解决所有并列N项式的排序问题,并且影响它的排序因素也不是唯一的,有的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一)语义亲近性原则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 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主语1.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或说明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表述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3.符号:双行线=。 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单行线_____。 4.谓语是句子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谓语是由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要动词)构成. 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的对象。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波浪线﹏﹏。 定语 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 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3.符号:小括号()。 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 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3.符号:中括号[ ]。 补语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3.符号:单书名号〈〉。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例:隔壁的王大娘今天买回来一台电视机。 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例如: (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总之综上所述看来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顺口溜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 人事物名代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宾语由动来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 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 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 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 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名词: 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有多功能。动词: 世间万物皆运动,于是动词相应生。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心理活动及判断,一概可作谓语用。能愿趋向两动词,配合谓语意更明。形容词: 人有特征物有形,修饰动名靠形容。事态动作有性状,描摹性状用形容。形容词语极丰富,准确修饰需深功。 形容词语功能多,主要充当状谓定。 数词: 数词即为表数目,确数概数和序数。 确数包括整分倍,不定数目是概数。 整数前加老第初,排列顺序是序数。 分数倍数表增加,减少只能用分数。 量词: 表示单位量词全,单位各异按习惯。 事物行动作统计,物量动量分两款。 量词数词相结合,数量短语功能全。 动量短语居动后,物量短语在名前。 代词: 代词代替人事物,按照作用分三族。 人称代词我你他,咱们自己和大家。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怎样几如何。 指示代词这和那,每名某另别其它。 副词: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 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副词举例〉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 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 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 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介词: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啊吧呢,他词后边附加义。 连词: 成分连词难分辨,换位不变才是连。

现代汉语句子的基本语法

现代汉语句子的基本语 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现代汉语句子的基本语法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形式上带句号、问号、叹号),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如: ①妙!②谁③刮风了。④他身体很壮。⑤只有努力学习的同学,才能取得好成绩。 按不同的标准,句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按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 类型一单句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上面的举例①—④都是单句。 1.句子成分

在一个完整、典型的句子中,句子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顺序一般是: 例句:(全体) 同学‖ [都] 做〈完〉了(语文)作业。 (定语) (主语) (状语)(谓语) (补语)(定语) (宾语) 划分句子成分时一般要用“符号图示法”: 2.句子的主干 所谓主干,是指把句子的所有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压缩掉以后剩下的部分 如:北京的工人们立刻修好了一座桥。 这个句子如作分析,是这样的:(北京)的工人们,‖[立刻]修〈好〉了(一座)桥。

主语:北京的工人们;谓语:立刻修好了一座桥;动词“修”的宾语:一座桥。 那么如上分析,把句子主语、谓语中包含的定语、状语、补语压缩下去,因宾语是短语,压缩掉其定语,那么句子的主干就显露出来了。这个句子的主干:工人们修桥。 关于主干,换一个角度说,就是句子主语、谓语以及宾语的中心语。 再看几个例子: (我)的弟弟‖[已经]准备〈好〉(一切)用品。 主干:弟弟准备用品。 (我)的朋友‖[最近]写〈出〉了(一部)(长篇)小说。主干:朋友写小说。 抓句子的主干,可使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分得较清楚,对理解比较长的复杂的句子是有帮助的。 如:马克思‖[第一次][彻底]地解释〈清楚〉(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这个句子比较长。谓语的中心语是“解释”,前面有两个状语,后面有一个补语和宾语;宾语又是由一个短语充当,其中心语是“规律”,前面又有一个名词性短语作定语。那么抓住了句子的主干“马克思解释规律”,理解这样一个较长的句子就比较容易了。 由此可以看出,抓主干、压缩枝叶,便于逐层分别检查,有利于迅速准确找到句子的语法毛病。但是,这只是一种方法,主干的意思不等于原句大意。因为没有了定语、状语及对概念的限制,实际上就扩大了概念范围。有些句子抽出主干连读,就成了病句。 例:他的表叔是我的弟弟。抽主干:表叔是弟弟。这就错了。 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不做深究,只是掌握找句子主干的基本方法就可以了。 【即时应用】 1.划分并标注下列各句的句子成分。 (1)他读书。他读书。 (2)喜欢阅读的他十分认真地读完了两本书。 (喜欢阅读)的他‖[十分认真]地读〈完〉了(两本)书。 (3)不喜欢运动却喜欢阅读的他昨天下午非常认真地读完了两本十分有意义的历史书。 (不喜欢运动却喜欢阅读)的他‖[昨天下午][非常认真]地读〈完〉了(两本)(十

古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古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句子六种成分的位置基本是相同的,可以表示为:〔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什么叫宾语前置句呢? 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 在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如《鸿门宴》中“大王来何操?”句中的“何操”就是“操何”的倒装形式,即“带了些什么礼物?”那么如何辨析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呢?熟练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六种常见类型,并举一反三,不失为一种主要方法。 一、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也,患不知人也。(《论语》) (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②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 国民很少却能治理的强盛,从古至今不曾听说过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 例①中的代词“己”是谓语“知”的宾语,至于谓语前;例②中的代词宾语“之”是谓语“尝闻”的宾语,前置;例③中“余”是第一人称代词“我”,是谓语“欺”的宾语。 要说明的是,如果否定句中非代词作宾语,则不前置,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麦。”(《硕鼠》)“我麦”中心语是“麦”,是名词,不是代词,所以在该否定句中不前置。 注意: 1、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必须有表示否定的副词或代词“不、未、无(毋)、莫”等。 2、宾语必须是代词。 二、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豫州(先生),现在打算往哪儿去呢? ②吾谁欺?欺天乎?我欺骗了谁!欺骗上天吗? 例①中“何至”是“至何”,即“往哪里去”;例②中的“谁欺”是“欺谁”。 以上两例,均是疑问代词做动词的宾语;如果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同样提到介词的前面。再如: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⑤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 例③中的“安在”是“在安”,就是“在哪里”;例④的“谁与”是“与谁”,即“同哪一个人”;例⑤中的“何以”是“以何”,即“凭什么”。 要说明的是,以上三例中的“安”、“谁”、“何”均为疑问代词;如果疑问句中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则不前置,如:“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大王”不是疑问代词,不前置。 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恶、奚、安、焉”等,可用於问人、问事、问地点。

现代汉语第五版复习要点

现代汉语第五版复习要点

现代汉语复习要点 语法部分 第一节概说 一、举例说明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一)语序和虚词是主要的语法手段。 汉语语法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主要借助于虚词和语序的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改变语序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和语法意义。例如: 发展迅速(主谓关系)—→迅速发展(偏正关系) 学习刻苦(主谓关系)—→刻苦学习(偏正关系) 转播中断(主谓关系)—→中断转播(述宾关系) 紧握(偏正关系)—→握紧(述补关系)虚词的有无和不同虚词的运用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例如: 小王这个孩子(复指关系)—→小王的这个孩子(偏正关系)

市场繁荣(主谓关系)—→市场的繁荣(偏正关系) 蒸馒头(述宾关系)—→蒸的馒头(偏正关系) 老师的学生(偏正关系)—→老师和学生(联合关系) 某些短语加入虚词后,结构关系虽未改变,但语义却发生变化。例如 北京饭店—→北京的饭店孩子脾气—→孩子的脾气 阿Q性格—→阿Q的性格十斤鲤鱼—→十斤的鲤鱼 “北京饭店”是专有名词,而“北京的饭店”则指地点设在北京的所有宾馆或饭店。 (二)词、短语、句子的构造基本一致 1、短语与合成词的构造基本一致 例如:结构关系合成词短语 主谓关系气喘气息微弱 联合关系聪慧聪明能干 偏正关系小学小型设备 述宾关系美容美化校园 述补关系说明说得明白

2、短语与句子的构造基本一致。 从理论上说,汉语中的自由短语加上句调就可以单独成句。因此,短语和句子在结构上的一致性非常明显。 例1: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巍然屹立在西藏南侧。(主谓关系) 例2:多么美妙的音乐啊!(偏正关系) (三)词类与句法成分没有对应关系 印欧语中词类的功能比较单纯,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名词只能作主语和宾语,动词只能作谓语,形容词只能作定语和表语,副词只能作状语。 但汉语里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除了副词主要作状语(少数副词可以作补语)外,其他词类都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名词主要作主语、宾语和定语,还可以作谓语和状语;动词主要作谓语,还可以作定语、主语、宾语和状语。 例1:五月一日‖劳动节。(名词作谓语) 例2:游泳‖是一项非常有益的体育活动。(动词作主语) 应该注意的是,汉语中名词作谓语、状语,动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

精心整理 用现代汉语句法知识判断文言文倒装句式的方法 (公开课资料) 导入:现代汉语句子成分介绍: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 主语:是句子中的称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谓语:是对句子的主语作称述的成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 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 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料、数量等。 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形状的程度等。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句子成分按以上次序排成的,称为常式句。但现代汉语与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或打破一般次序,排列次序较特殊的句子在现代汉语称为变式句,古汉语中则称为倒装句。 语法功能:变式句对于常式句而言,能保留常式句的基本句义,与此同时,变式句又能在保留常式句基本句义基础上,通过语序的变化,衍生出了一些常式句所没有的语义,因此,就具有了修辞的功能。这个功能就是,当人们在一定的语体、语境、情景中需要突出、强调句子某一个句法成分时,就可以在汉语句法运作的机制的基础上,将这个句法成分调离原来的位置,同时按照汉语的句法规则,将之置于可以出现的位置上,从而,达到突出、强调这个句法成分所负载的语义的作用。文言文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宜乎) ④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甚矣!) ⑤大哉,尧之为君也! 二、定语后置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 的格式。例如: 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精技击之少年) 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之石)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