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的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的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的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的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的有效性研究》

研究报告

(2012-06-22 00:32:16)

分类:01研究报告

标签:

杂谈

“十二五”规划子课题“中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小专题《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的有效性研究》研究报告

吴胜渝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展示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而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其参与团队的合作程度,只有与团队成员充分的合作,才能实现知识的真正理解、掌握和交流应用。而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小组合作展示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从课堂效果和学生发展来看,“展示”这一环节既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又可以检查各小组的合作互助情况,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在之前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完全搞明白的问题还可以获得满意的解答,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也将得以扩展和提升;在这一环节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交流碰撞,进而不断产生新的灵感。同时也给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了一个锻炼展示的平台,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都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它应当是课堂中最精彩最关键的一环。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语文的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人人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2、由于受到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操作不好就会耗时、费力,展示交流环节所应起到的作用也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不仅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另外,当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展示环节有效性的研究成果较少,还没有专门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详细的探讨,只是在一些学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中零零散散的提到这一问题,这就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了更大的价值。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展示内容的选择对展示环节有效性的影响;

2、展示方式的选择对展示环节有效性的影响;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对比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

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课题研究方法。具体地说,在研究中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文献资料法

通过自学和主持专题讲座等交流平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更新教学理念。

2、调查研究法

通过参与集体备课、推门听课、参与公开教学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当前小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好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为本课题实施提供依据。

3、对比研究法

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实验前后以及与对比班的成绩与能力进行调查、对比、质量分析,获得实验成效信息。

4、经验总结法

通过课堂教学,对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素进行回顾、研究和总结,对被总结的经验进行筛选、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实践中归纳和提升小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

5、行动研究法

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2年3月)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开题报告;进行理论学习并收集相关资料;对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建立资料库。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2年5月)依照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

(1)在这个阶段,我们课题组成员之间每周相互听评二次课,广泛吸取经验;积极参与年级的集体备课、合格课、组内研讨课等一切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的机会,经常与课题组的老师们一起探讨小组合作展示的内容和方法。

(2)在实验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办“走进信息世界”手抄报展示评比活动,使合作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内延伸到校外。这一活动还发挥了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还让生看到了成功与失败的轮回,体验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感受到了独立与合作的重要。通过开展“小组文化建设评比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凝聚力,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通过开展合作小组“作文竞赛”展评,涌现出了很多小作家和小诗人。通过小组长培训活动,极大地培养了合作小组长的管理能力。

(3)积极撰写实验心得和经验论文,做好阶段小结。

3、总结阶段(2012年6月)对教学实践中的资料、方法和经验进行收集、整理实验信息和材料。开展实验结果的评价、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五、操作与策略

小组汇报展示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过程,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引导和培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地确定汇报展示的形式,使小组汇报展示成为课堂的一大“亮点”。

1、生字新词学习的展示

(1)汇报听写。

汇报小组找出易读错易写错的生字新词,有一个同学负责报听写,派本小组一个同学与全班同学比赛,这样的展示可以调动全班的积极性。

(2)做动作猜字词。

汇报小组让组员做动作,由其他组的同学猜所表演的是什么字或词语。可以增加趣味性。

(3)猜谜语学习生字新词

汇报小组把要学习的生字新词编成谜语,让同学们猜,亦可让同学现场编谜语。

(4)集体带读

通过课件把要学的内容展示给所有同学看,让大家跟着一起读一遍。这种方式通常可用在形近字组词、或者生字学习开始的时候用以正音。

(5)开火车说词语

如展示对ABB类词语的掌握,就可以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说出ABB类词语,汇报组评价及补充。

2、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展示

(1)朗读课文展示

组长进行分工,通过朗读对文本进行解读。朗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男女分角色,表演读,齐读,范读,轮读,挑战读、组长引读等。

(2)填空展示

把事先准备好的填空题出示给同学们看,这种方式可考察同学们作者、有关作品以及对课文大概内容的理解,也可用在生字新词学习上。

(3)课本剧表演展示

在思考理解到位的基础上,小组分工进行表演,通过表演进行汇报展示。比如邱春秀老师上《鲸》一文时,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一人读,其余成员表演,做出鲸呼吸时生动有趣的情态。

(4)问题展示

根据课后练习题或者练习册的题目,汇报或者提问。

3、重点句子的理解汇报展示

(1)讲解

由小组内一人进行主讲,其他人进行补充。讲解时要从表面深入到中心,找重点词句,谈体会,谈感悟。学生研学后,由一组代表汇报,其余小组补充。这样不仅让每个小组展示汇报了研学的成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2)动作操作演示

汇报小组派出同学直接操作演示句子所表达意思,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4、文章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的学习展示

(1)制作课件

把作者的资料和写作背景制作成课件展示。

(2)带上与作者或者本文有关的作品补充介绍

如学到林海音的《冬阳 . 童年 . 骆驼队》,就可以把《我的童玩》、《窃读记》等作品拿出来,选出其中优美的段落与同学分享。

( 3)写读后感

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就课文写读后感,不需要很详细,只要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即可,字数可以在150左右。

5、文章层次结构、写作方法的汇报展示

(1)板书展示

汇报前,学生到黑板前板书课文的结构层次,汇报时向全体学生讲解。

(2)集体讨论派代表展示

代表性强的知识点或提高题展示出来后,学生现场讨论,派代表说出自己小组的意见。

(3)补充资料汇报展示

总结时,汇报小组向同学们介绍其它同类写法的文章,提高同学们对课文写作方法的掌握。

6、争议性知识点

(1)辩论会展示

由汇报小组回答其它小组的提问和质疑时,提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每组派代表现场辩论。全班分成了两派,汇报时非常激烈,学生在不断争辩中明白了道理,受到了启发。

(2)影视资料展示

可以根据课文的需要,播放相关影视片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近半年的实验、研究、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不管是课内合作,还是课外合作,每次合作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全员参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长期合作,所有学生的思维、写作、交流、绘画、创造等潜在的综合能力得以发掘与提高,在本期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中,收获颇丰。可见,合作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优化了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激烈,发言积极的良好态势。因而使学生学得较轻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合作学习的运用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

3、合作学习增进了学生间的感情,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互相勉励、互相鼓励,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学会了如何关怀和帮助他人、评价他人,即学会承认他人的优点,容忍他人的缺点,虚心向他人学习,听取他人的意见。它使每一成员都溶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

★在“理想点亮人生征文及演讲”中蜜蜂小组谭丽美、爬山虎小组谭愉徽等获得征文一、二等奖;

★在“现场书画大赛”“点燃梦想,彰显特色”手抄报比赛等实践活动中,实验班学生获奖达23人次。

★在“学雷锋树新风手抄报展评”中孙春燕等获一等奖;

4、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和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在合作中,学生懂得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懂得了在和人相处中要谦让,懂得了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有更多的成功。因而,很多孩子变得勤奋了,能吃苦了。

5、学生的学习成绩大面积提高,合格率均为100%,优秀率在70%以上。

以下是我班10个小组实验前后的成绩对比表: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最新年文档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近几年,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课堂 实 践中,通过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之 。但在小组合作还有很多问题。因而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 性,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不当 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了真正的合作学习必须是在课堂教学活动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把它当成一种课堂教学的形式作为插花点缀。一会儿要求学生结对活动,一会儿要求学生三人一组活动,再过一会儿要求学生四人小组活动,合作学习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安排而过于频繁,根本不顾及合作时机是否得当,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 2.设计任务难易度没有层次 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随意提出问题,有的问题过于肤浅,学生能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有的过于笼统,构不成相互交流的需要;有的问题难度过大,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使合作没有任何成效,不仅耽误了学习时间,也降低了学生讨论的兴趣。 3.小组成员参与程度不均匀

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是实施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部分学生由于性格等原因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有较强的胆怯害羞心理,所以是优等生的意见和想法替代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困生因插不上手而“袖手旁观”,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合作开始了,由学习较好的学生组成的小组讨论积极,气氛热烈;而由学困生组成的小组,基本保持沉默,成为“多余的人”。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学习任务,也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 4.合作时教师指导不明 合作学习不是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的行为, 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共同遵守活动的规则。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布置的一个任务之后,没交代清楚注意事项和进行正确的指导说明,就让学生开始讨论。教室里马上出现一片热烈的场面。但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措施 1.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活动中,必须有一定的小组 纪律约束,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因此,各个成员之间必须做到善于倾听和质疑,在别人表达时,要做到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得随意打断或插话,当赞许别人的想法时,要 给予肯定和表扬;当然,质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有疑问,应及时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意见和见解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对同学没有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里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之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及界定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内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因此,我们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作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理论论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试行)里被概括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及它的奠基作用决定了这种素养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而目前的农村语文教学大部分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对于语文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迫在眉睫。 三、研究的目标、方法及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依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阳441021) 摘要:通过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学实际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正确的运用好这一方法,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索和运用。 1 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有效性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的活动,注重?M足学生 的心理需要,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进行互助性的共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在教师主导下,小组研讨、合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法”,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 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又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1.1 小组合作学习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合作学习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都有各自的任务,这样对于那些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同学也是一种鞭策,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内在动力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2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究知识,多让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合作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而且使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报告 篇一: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已经经过了几个春秋,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等诸多好处。但现实中的课堂却是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普遍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订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展开研究。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

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又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2.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四、研究目标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的理念决定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讨论解决问题,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建立小组成员之间信任和团结关系。 五、研究内容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精)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活动的组织往往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层面上,没有达到同学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探究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预定的目的,下面我结合日常的教学谈点自己的体会,不足之处恳请在座的能给予指正! 一、如何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我们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个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成功和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它必须要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求同存异、相互促进。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的同时,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蕴含着集体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当我们一句激励的话语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逐渐产生;当我们的教育评价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他们的团队精神也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一组的成员在讨论问题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一定会很成功!” “你们小组的成效如何能否向大家汇报一下?”(让学生汇报结果是代表一个群体的意见,小组成员一定会引以为荣,也一定会认真聆听,还会做好补充的准备。 “老师发现,陈浩龙同学在做试验时遇到了困难,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她,使他们小组的同学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让我们为他们贺彩!”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演示演示这个过程?” ……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就是需要我们这样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而且还要教会他们客观地看待个体和集体的关系,更好地激发他们集体的荣誉感。 二、如何对合作学习予以必要的指导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尽管我们在课堂上安排了一些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外,并没有产生较深入的合作成效。为什么会导致这些因素产生呢? 我认为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把自身融入到其中去,把自己游离于合作群体之外,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和指导,不知道他们正需要什么,遇到了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自己要转换转换角色,蹲下身子去和学生交往,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和其中,给学生一些示范,给他们一些切实的感悟和体验…… 其次是,缺乏得力的组织。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策略,能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组织好大家有序地开展活动,调动全体成员积极参和,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 最后,我们还要不断地通过示范、引导,使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在参和小组活动时,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之外,还要学会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并提出合理的建议。通过这些过程使学生意识到,在别人的启发、引导下,自己思维、灵感等技能就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逐步的锻炼和提升,学生们合作学习的欲望就会更强烈。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可以采用“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这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第一步,自己先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有哪些问题要和大家一同探讨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龙江镇中心学校 课题名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负责人:王德成 课题成员:赵刚纪海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多维性和交互性。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使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必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为新课堂的实施者,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的。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

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1-8年级,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任务。针对我校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本课题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策略的研究,力求改革农村中小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努力构建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教学模式。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2、本课题将“面向全体、发展个体和鼓励合作”相结合,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3、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思想和互助互惠意识,改善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本课题与之区别。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国内已总结出了许多合作学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当前,教育上比较流行的一个词莫过于“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小组合作。一节课,有没有小组合作已经成为课堂是否高效的主要衡量标准。尤其是搞公开课,如果没有小组合作,那肯定不是一节成功的课。然而笔者通过听课发现,这些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大部分流于形式,对学生学习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有效作用。要想真正通过合作学习达到高效的目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正确认识,该合则合,不该合则不合 合作是为了解决个人不能解决或不易解决的问题。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相反,如果是问题太难,小组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开展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且通过合作能够使学生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组成学习小组,否则就没有组合的必要。 二、明确职责,充分调动小组每个成的积极性 现在课堂上的大部分小组合作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学习优秀生的合作,优秀生讨论热烈,学困生袖手旁观,没有真正起到合作的目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小组人员分配不合理。小组成员的合理构成,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证。分组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合作小组成员由六或八名学生构成为宜,组内成员要依据学生学力的水平、兴趣的深广度、思维的敏捷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而定,并进行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赖,这样有利于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明确要求,提高效率 前面说了,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相反,如果问题太难,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而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则应该组成学习小组,因为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经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思辩,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旧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小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展开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的课堂教学目标,然后通过学习提纲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应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在明确了解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或把自己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类,为小组讨论做好思想与材料准备,有计划地带入课堂,提交给合作小组成员共同探讨。 在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不参与、不引导,至于讨论的是什么,教师根本就不知道,这样的讨论很容易使学生偏离主题。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要做好学生话语范围的有序调控。因为课堂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及界定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内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因此,我们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作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理论论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试行)里被概括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及它的奠基作用决定了这种素养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而目前的农村语文教学大部分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对于语文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迫在眉睫。 三、研究的目标、方法及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依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相结合。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总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4月) 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论证选题、设计课题实施方案,组织与培训课题研究人员和落实任务与研究计划,办理申报立项手续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3年9月) ⑴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 主要任务:①设计有效方案,具体实施;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编写典型案例。②完成有关有效合作学习的中期报告。 ⑵问题研讨阶段。 主要任务:进一步开展研究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展示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展示汇报 “把时间还于学生,把课堂还于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作为这种模式的核心理念和教学策略,改变着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它将学生推向前台,更加有效、主动的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过程。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生合作学习一般是通过学生学习小组来完成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执教的《掌声》一课,谈谈一点我的一些感受。 一、准备工作要充分 1、选拔并培养小组长至关重要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小组长不仅是小组的榜样,还是展示活动中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所以,选拔并培养小组长至关重要。首先,我们要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教会他对组员进行合理而简单的分工;第二,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三,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四,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五,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一、小课题研究的提出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 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理论依据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214333884.html,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作者:陈燕 来源:《新一代》2012年第10期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 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中心,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探索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合作;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141-01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课堂教学日趋鲜活。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合理划分小组,使小组合作成为一种可能 教师在分组时,要顾及上课的连续性,所以把同桌的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把前后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大组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按四人一组把全班人数分出17个大组来,再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把1至17名的学生作为每组的大组长,18至34名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大组长坐在每组的后排,小组长做前排,35至51名和小组长坐一起,52至68名和大组长坐一起,每个小组都有A、B、C、D四层学生,大组长负责全组工作。 二、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乐于合作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能与同学进行辩论。 比如,在学习《唱脸谱》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都看过京剧吗?你喜欢京剧中的哪些唱段呢?”各小组成员热情高涨,已经迫不及待的议论起来,最后,将小组意见汇总。这时,老师抛砖引玉,顺势导入《唱脸谱》这节新课:京剧中不同颜色的脸谱分别代表什么类型的人?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投入新课,在组内交流看法、体会,感受京剧的魅力。 三、促进小组合作学习,选对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树理中学教导处田钧占 高效课堂教学方式中提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僵化的弊端,真正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一学年来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探究和课堂尝试。 一、所做的工作: 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迷茫。之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着力于: 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6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学校下发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其次,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选择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在任务多,时间紧,学生学习产生困惑,又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时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期获取更大的总体效果。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最后把有价值的信息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 第三、科学地进行分组。 科学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每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即根据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组,这样小组合作成员,就可以取长补短,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每组4人,进行分工。一般分成五种:组织、记录、汇报、总结及评价。每位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任务可以自己挑选,也可以相互轮换。这 样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使之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确保每一次合作学习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第四、适时地引导深入。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合理引导,积极调控。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成为

浅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让学生在“自学试探”、“合作互动”的情境中探索目标、创新学习,从而获得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新课堂模式的导航者”,保证课堂使用学习的顺利进行。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足够思考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这时,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假如老师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思考我准备怎么办,再组织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使人人参与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倡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特别要注重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的几点做法,略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是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要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

最重要的一环是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如何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呢?我以为: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4--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副组长,负责组内的纪律协助组长组织好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是基础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重视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匣子。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方法让学生明白:我是社会千万个人中的一员,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与他人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合作者。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沛县沛城镇王楼小学刘学翠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在大多数小学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用频率较多,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 践者们大多缺乏对这一学习形式的深刻认识,大多数操作过程都基于教师自身的经验水平, 有的则把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无法正常发挥其有效性,从而也搁置了学生的发展。 许多教师都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贯彻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 之一,是体现优势教育资源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取这一学习 形式。教师们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的重要性和意义性的认识是正确的,但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当前只知其表,不详其里,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过分注重教学形式,没有从学生本身出发,不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何在,更没有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培养了学生敢于交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使学生潜在的才智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堂改革势在必行。为全面贯彻教育主管部门有关 意见,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市 课堂教学实际,在全市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学生 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小 组合作的有效性,我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的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的,由于它在改善课堂 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 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小学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且也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 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是重视合作学习的。 “小组合作”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形式,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以“课堂”为 载体以“问题”为中心,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目前国内实 施“小组合作教学形式”的学校大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我校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在“小组合作教学形式中,如何提高其有效性”探索出 适合自己的教改新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 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构筑理想的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近些年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通过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着“形式上合作,但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我们广泛采用。从讲台上走了下来的我们,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也动了起来。可稍作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例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进行两三分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种种现象表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多,取得实效的少。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和实效性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1.让独立思考落到实处,合作才能成真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防止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应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前学生的独立思考不能被削弱,更不能被替代。每位学生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让个体智慧充盈合作小组。那么就需要学案的设计由易到难,并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沿着斜坡上,学生借助导学案,通过学习课本或动

手操作,尝试解决本节课的基本问题,独学环节重在思考。需要每名学生都能静下心来,真正地进行独立思考,获得新知。对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疑点做好标注,把未解决的问题找出来,便于留在后边的学习环节。在此时做为老师要关注每名学生,所以独学环节中我根据要求边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并据此确定独学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让学困生也尝到了甜头,积极性很高。给孩子充足的独学时间。 2.榜样示范明确职责,合作才能有章可循 教师先来做组长为1号,负责组织工作。另外挑选五名同学做组员。这五名组员有讲究,2号副为组长的,负责协调、记录工作。有一名学困生为6号,另外三名学生为3号、4号、5号。确定组名“刨根问底组”、口号、组训。其余同学事先要按导学案提示在组内合作学习,课上观察教师和五位同学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在组内转换为组长角色,按学案每个问题都先由小组里的3号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6号质疑,5号解疑,3号、4号补充,1号总结,2号要及时对小组成员的发言进行整理,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予以总结,并交给1号组长,准备在全班学习时进行交流。依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合作学习。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千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国晓菊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这是走进新课改后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谈以下几点想法。

一、考虑是否必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评价是否必要。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上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估测:为什么这节课(这个环节)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么?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哪些内容适合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二、把握恰当时机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让学生学会倾听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阶段性总结 一、问题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也成为了现代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和团体协作的精神,好处多多。但是随着改革实验的进一步深入,我们通过对学生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调查和实际观测中了解到我校各科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普遍存在着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不少学生在小组合作得到的收获比在集体授课中得到的还要少,更在自由散漫的学习氛围中养成了不注意倾听、不尊重他人的坏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摸索,我们逐渐调整了心态,以冷静的态度来看待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我们看到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也看到了它的不足,于是我们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这样一个课题进行探索,如今已初见成效。在一些课堂上,小组合作有其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轮流当中心发言人,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小学各科课堂教学中开展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学会表达,学会评价,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内容 1、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探索出具体的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实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