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

2018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

2018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
2018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

2018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分)

1. 属于纯净物的是()

A.泉水

B.河水

C.雨水

D.蒸馏水

【答案】

D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解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

A、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B、河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C、雨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D、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2. 氦气的化学式是()

A.He

B.H2

C.Hg

D.N2

【答案】

A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

根据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解答,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其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气态非金属单质一般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标注相应的数字。

【解答】

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所以其化学式直接用氦的元素符号来表示,为He。

A.该符号是氦气的化学式,故正确;

B.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故错误;

C.该符号是汞的化学式,故错误;

D.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故错误。

3. 属于氮肥的是()

A.NH4NO3

B.KCl

C.K2SO4

D.Ca(H2PO4)2

【答案】

A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B.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1)C.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2)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3)故选:A。

4. 属于有机物的是()

A.酒精

B.碳酸

C.金刚石

D.二氧化碳

【答案】

A

【考点】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解答】

A、酒精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B、碳酸虽含有碳元素,但具有无机物的性质和特点,属于无机物;

C、金刚石属于单质;

D、二氧化碳虽含有碳元素,但具有无机物的性质和特点,属于无机物;

5. 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沙

B.蔗糖

C.植物油

D.粉笔灰

【答案】

B

【考点】

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解析】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

A.泥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错误;B.蔗糖可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形成的是乳浊液,故错误;

D.粉笔灰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形成的是悬浊液,故错误。

6. 自来水生产中起杀菌消毒作用的是()

A.明矾

B.氯气

C.活性炭

D.氯化铁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

【解析】

A、加明矾,明矾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

B、加氯气,向水中通入氯气,氯气遇水会产生次氯酸HClO,用于消毒;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

D、氯化铁不用于自来水生产中的杀菌消毒。

【解答】

A、加明矾,明矾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不用于自来水生产中的杀菌消毒,故错误;

B、加氯气,向水中通入氯气,氯气遇水会产生次氯酸HClO,用于消毒,故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用于自来水生产中的杀菌消毒,故错误;

D、氯化铁不用于自来水生产中的杀菌消毒,故错误。

7. 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A.黑色

B.质软

C.稳定性

D.导电性

【答案】

C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

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

A、石墨是黑色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石墨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石墨具有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不溶于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属于化学性质;

D、石墨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8. 四种溶液的pH如图所示,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

D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解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D的pH最大,碱性最强。

9. 物质俗称正确的是()

A.K2CO3:纯碱

B.CaCO3:熟石灰

D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俗称、名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错误;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故错误;

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OH,故错误;

D.胆矾是五水硫酸铜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uSO4?5H2O,故正确。

10. 能用AgNO3溶液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HCl、KNO3

B.HCl、MgCl2

C.KNO3、NaNO3

D.HCl、H2SO4

【答案】

A

【考点】

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

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

A、AgNO3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与硝酸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B、AgNO3溶液与HCl、MgCl2溶液反应均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AgNO3溶液与KNO3、NaNO3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AgNO3溶液与HCl、H2SO4反应,分别产生氯化银、硫酸银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1. 分子数相等的任何物质具有相同的()

A.质量

B.体积

C.物质的量

D.摩尔质量

【答案】

C

【考点】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

根据分子相同的物质在质量、体积物质的量等方面的关系以及物质的量的含义来分析解答。

【解答】

A.分子数相等的物质,质量不一定相同,如SO2(相对分子质量为64)和CO2(相对分子质量为44)质量不同,故错误;

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数相等则物质的量也相同,如1molSO2和CO2中均含有6.02×1023个分子,或6.02×1023个二氧化硫分子和6.02×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均为1mol,故正确;

D.分子数相等的任何物质摩尔质量不一定相同,如SO2(摩尔质量为64g/mol)和CO2(摩尔质量为44g/mol),故错误。

12. 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O 通电

ˉ2H2+O2 B.H2O

通电

ˉH2↑+O2↑

C.2H2O 通电

ˉ2H2↑+O2↑ D.2H2O=2H2↑+O2↑

【答案】

C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液体,氢气和氧气都是气体,因此生成的气体后面应该加上↑,同时要使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

ˉ2H2↑+O2↑。

13. 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收集氧气滴加液体振荡溶解加热固体

【答案】

B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

A、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壁进行分析;

C、根据振荡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加热固体时要将试管口向下倾斜进行分析;

能用塞子,故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不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正确;

C、振荡试管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

D、加热固体时要将试管口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但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故错误。

14.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对反应前后烧杯中溶液分析错误的是()

A.颜色改变

B.温度升高

C.碱性减弱

D.质量增加

【答案】

A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溶液质量的变化以及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来分析。

【解答】

A.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均为无色溶液,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溶液也是无色的,所以溶液的颜色不变,故错误;

B.酸碱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所以溶液的温度升高,故正确;

C.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氢氧化钠的消耗,溶液的碱性减弱,故正确;

D.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没有气体与沉淀生成,所以溶液的质量增加,故正确。

15. 关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蓝色火焰

B.产物无污染

C.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答案】

B

【考点】

氢气的性质

【解析】

根据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反应的产物、实验结论来分析解答。

【解答】

A.氢气在氧气中燃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错误;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只有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故正确;

C.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

ˉ2H2O可知,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4):

32=1:8,故错误。

16. 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KNO3的溶解度(g/100g水)6090

A.甲、乙混合后为t1°C的不饱和溶液

B.乙升温至t2°C,溶液质量增加

C.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丙降温至t1°C,有晶体析出

【答案】

C

【考点】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

根据题意,t1°C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t2°C硝酸钾的溶解度为90g,结合溶解度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t1°C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溶解硝酸钾60g,甲、乙均为饱和溶液,混合后为t1°C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t1°C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溶解硝酸钾60g,乙为恰好饱和的溶液,乙升温至t2°C,溶液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t1°C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t2°C硝酸钾的溶解度为90g,加入的硝酸钾均能全部溶解,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t1°C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丙降温至t1°C,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7. 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启普发生器中反应,关闭活塞后固液脱离接触的原因是()

A.溶液体积减小

B.稀盐酸浓度减小

C.容器内气压增大

D.空气的压强增大

【答案】

C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

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

关闭活塞后,二氧化碳不能导出,随着二氧化碳不断增多,气压增大,在气压的作用下,液面下降,导致固液脱离接触。

18. 关于复分解反应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为酸和碱

B.伴随有明显现象

C.生成物为盐和水

D.元素化合价不变

【答案】

D

【考点】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需要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否则不能进行,据此解答。

【解答】

A、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B、有的复分解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故错误;

C、生成物不一定是盐和水,也可以是盐和碱等,故错误;

D、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正确。

19. 有关CO2、CO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鉴别CO2,CO鉴别CO2,CO除去CO2除去CO

A B C D

【答案】

D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解析】

要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设计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设计正确。

C、二氧化碳能与碳粉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设计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设计错误。

故选:D。

20. 有关元素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B.化学变化中元素存在形态发生改变

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D.单质、化合物按组成元素种类划分

【答案】

D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

【解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

A、混合物中元素不一定以化合态存在,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磷元素以游离态存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化学变化中元素存在形态不一定发生改变,例如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时,碳元素都是以游离态存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磷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单质、化合物按组成元素种类划分,例如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

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二、填空题(共22分)

今年5月,我国发射了高分5号卫星,对O2、SO2、CO2等进行监测,在环境检测中发

挥重要作用。

①O3能吸收紫外线。与O3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化学式是________。

②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SO2中S元素化合价是________,S、O原子个数比是

________;SO2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g/mol;1mol?SO2中约含________个S原子。

③大气中的CO2使地球保持温暖。将过多CO2转化为甲醇(CH3OH)等燃料的过程属于

________(选填“物理”、“化学”)变化;CH3OH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答案】

O2,+4,1:2,64,6.02×1023,化学,三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

①根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考虑;

②根据化合价原则,化学式的含义,摩尔质量的概念,1摩尔的任何物质所含有的该

物质的微粒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其近似值为N A=6.02×1023/mol分析;

③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式的含义进行解答;

【解答】

②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SO2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可推

出S元素的化合价为+4;SO2中S、O原子个数比是1:2;1mol粒子的摩尔质量在g/mol

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其摩尔质量为64g/mol;1mol?SO2中约含有1mol硫原子,约含有6.02×1023个原子;

故填:+4;1:2;64;6.02×1023(1)③将过多CO2转化为甲醇(CH3OH)等燃料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H3OH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填:化学;三。

食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获取食盐的途径有多种。

①开采岩盐,地下盐层含氯化钠等物质,灼烧氯化钠,火焰呈________色。配置某氯

化钠溶液需85mL水,应选用________ml量筒量取(选填编号)。

a.10

b.20

c.100

熬制井盐。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氯化钠与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0°C时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是________。

③海水晒盐。某地海水中主要物质的含量见表。

…………

________g时,开始析出氯化钠。除去氯化钠中的硫酸钠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

【答案】

黄,c,CH4+202点燃

ˉCO2+2H2O,氯化钠,2.7%,89,氯化钡溶液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解析】

①根据钠元素的焰色反应是黄色,量筒使用采用就近原则进行分析;

②根据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③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钠元素的焰色反应是黄色,所以灼烧氯化钠,火焰呈黄色,量筒使用采用就近原则,所以配置某氯化钠溶液需85mL水,应选用100ml量筒量取,故选:c;

(1)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

202点燃

ˉCO2+2H2O,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C时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是氯化钠;

(2)该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2.7g

2.7g+96.5g+0.2g

×100%=2.7%,20°C时的100g该

海水,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当水的蒸发量大于96.5g?100g

36g

×2.7g=89g时,开始析出氯化钠,除去氯化钠中的硫酸钠应选用的试剂是氯化钡溶液。

故答案为:(3)黄,c;

(4)CH4+202点燃

ˉCO2+2H2O,氯化钠;

(5)2.7%,89,氯化钡溶液。

________(选填编号如图1)。

②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在不同体积分数氧气中的复燃情况,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氧气体积分数(%)30406070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在集气瓶中注入占其容器50%的水(如图2所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瓶内的水排尽,用带火星的木条在该集气瓶中进行实验,推测实验现象并说明理由。________ ③双氧水分解也可用氧化铜作催化剂。在0.5g氧化铜中滴加双氧水,反应结束后固体仍为0.5g且呈________色。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双氧水分解反应后,氧化铜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2H2O2MnO2

2H2O+O2↑,c,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的不一定是纯氧,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这是因为氧气的浓度达到了使其复燃的纯度,黑,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盛有该滤渣的试管中重新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冒出,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考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氧气的化学性质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

①根据反应的原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来分析;

②根据表格数据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③根据催化剂的性质以及物质的颜色来分析。

【解答】

②根据表格中反应的信息可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一定是纯净的氧气;故填: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的不一定是纯氧。

在集气瓶中注入占其容器50%的水(如图2所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瓶内的水排尽,用带火星的木条在该集气瓶中进行实验,可能会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因为氧气的浓度达到了使其复燃的纯度;故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因为氧气的浓度达到了使其复燃的纯度(1)③氧化铜在该反应后是催化剂,其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在0.5g氧化铜中滴加双氧水,反应结束后固体仍为0.5g且呈黑色;故填:黑(2)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盛有该滤渣的试管中重新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后,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冒出,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得出结论: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故填: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盛有该滤渣的试管中重新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冒出,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某涂料添加剂M的成分为银、铝、锌中的一种,为确定其成分,取一定质量的M和稀

硫酸进行实验。

①银、铝、锌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②用如图1方法收集氢气,是因为氢气________(选填“可溶”、“难溶”)于水;仪器Ⅰ的名称是________。

③6.5g锌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计算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④铝、锌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与消耗铝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在图中画出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与消耗锌的质量关系曲线。

⑤1.8g样品M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0.1mol氢气,则M的化学式是________。【答案】

铝、锌、银,难溶,长颈漏斗,Al

【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铝比锌活泼,锌比银活泼;

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

【解答】

银、铝、锌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铝、锌、银。

故填:铝、锌、银。

(1)用如图1方法收集氢气,是因为氢气难溶于水;仪器Ⅰ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故填:难溶;长颈漏斗。

(2)设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

6.5g锌的物质的量为:6.5g÷65g/mol=0.1mol,

Zn+H2SO4=ZnSO4+H2↑,

11

0.1mol x

1 0.1mol =1

x

x=0.1mol,

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1mol。

(3)由计算可知,6.5g锌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1mol氢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与消耗锌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所示:

(4)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物质的量的关系为:

2Al+3H2SO4=Al2(SO4)3+3H2↑,

546

1.8g0.2mol

由以上关系可知,1.8g铝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0.1mol氢气,则M是Al。

故填:Al。

对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生石灰样品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水中,有较多热量放出,滴加酚酞后呈________色。

②另取少量样品,进行实验:

Ⅱ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Ⅲ是将CO2通入B中,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Ⅳ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③由上述实验能确定原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答案】

红,NaOH+HCl=NaCl+H2O,2NaOH+CO2=Na2CO3+H2O、CaCl2+Na2CO3=CaCO3↓+2NaCl,过滤,氯化钠、氯化钙,氧化钙、碳酸钙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的综合应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

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①取少量样品放入水中,有较多热量放出,反应后生成了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滴

②Ⅱ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Ⅲ是将CO2通入B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

Na2CO3+H2O、CaCl2+Na2CO3=CaCO3↓+2NaCl;

Ⅳ的操作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该名称是过滤,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过量情况未知,无法明确反应过量情况,反应原理是3条,氯化钠必定有生成,但其他物质用量不清楚,所以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钙;

③由上述实验能确定原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是氧化钙、碳酸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