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享课民风民俗教案

分享课民风民俗教案

分享课民风民俗教案
分享课民风民俗教案

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分享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一、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民风民俗,感受我国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知道要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3、能说说自己本地的风俗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同学们知道我们祖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是啊,我们的祖国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的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他们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这些民风民俗中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传统的民风民俗,感受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吧。

走进课文,回顾主题,(出示主题并板书)交流

从本单元的学习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呢?

从课文《》中,我了解到了,感受到了。(学生回报,老师相机出示图片,点拨。)

二、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民风民俗。

1、除了了解课文给我们介绍的民风民俗外,你在课外还收集到了哪些民风民俗呢?延伸课外,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在课外,我收集到了族的,感受到

了。(学生回报,教师相机点拨)

三、说说自己本地的风俗习惯

感悟从自身开始。可以说节日、服饰、饮食、民居。

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描写这些节日的诗歌我们学过有哪些?你能背一背给大家听吗?(《元日》、《清明》、《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知识拓展

1、同学们收集到那么多的民风民俗,真是了不起!现在老师也和大家分享一下,老师收集到的民风民俗,请看图片。从这些民风民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板书]

除了我们国有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外,外国也有的,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教师展示一些外国风俗图片)

2、有句俗语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这节课的阅读交流,相信同学们对民风民俗又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那么我们应该对待别人的风俗习惯呢?[尊重](对他们的衣着不指指点点,不窃笑。入乡随俗,尊重他们的语言、文字和生活习惯,与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相处)。

五、作业

1、课后回去了解为什么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2、把你收集到的民风民俗做成一张手抄报。、

板书设计

绚丽多姿的民风民俗

祖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尊重各族风俗习惯

民风民俗大观园

民风民俗大观园 教学目标: 1.知道民风、民俗来源于民间,是民间世代相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了解民风、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初步感受民风、民俗及其文化的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根据教材,在众多的民风民俗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端午,以这个点为“大观”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走进它,深入它。然后从这个点散开去,进一步体会大观。 此外,在具体点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课堂中能了解、展示多少家乡的民风民俗,更关注是否能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激发持续性的探究欲望。 教学难点: 资料的搜集方式要多样(查资料、询问、实地采访等),搜集的资料形式也要多样性(有文字的、有图片的、有声像的),资料的呈现要有效。 教学准备: 学生: 做一些调查 教师: 广泛搜集本地民间风俗的视频、文本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感受风俗 笑谈“换牙丢牙”风俗。

1.教师: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 面朝老师坐正,嘴角往上翘,露出牙笑一笑。 2.教师: 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的大多数牙齿已经换下了,换下的乳牙丢哪了?为什么这么做呢? (学生: 上牙丢屋顶上,下牙丢地上埋土里;上牙丢屋顶,下牙丢床底下。据老辈人说这样可以使新牙长得整齐。) 3.教师: 原来还有这样的讲究啊!那么你们相信吗?(学生: 不相信!)是啊,尽管不信,但是我们还照做不误,那是因为——这个习俗寄予了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 一、导入、揭题 像这样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相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我们叫它民风民俗。 (课件出示文字: 民风民俗是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相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几秒以后在这之上出示课题: 民风民俗大观园)在我们生活中像这样的民风民俗还有许许多多,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民风民俗大观园,一起去逛逛吧。(板书课题: 民风民俗大观园)二、话说端午,走进风俗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下第二组“中华民风民俗”语文教学设计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下第二组“中华民风民俗”语文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下册第二组“中华民风民俗”教学设计 四川省德阳市东电外国语小学教师姚晓黎编写 【本组说明】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的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这四篇课文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了解一

些传统的民风民俗的基础上,感受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同步阅读》教材第二单元相应选编了五篇配套的专题:舒乙的《北京的春节》、冯骥才的《花脸》、金波的《兔儿爷》、林战青的《在蒙古包里做客》、刘庭华的《傣家风情》。这几篇课文用以辅助教材,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开拓视野,通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让学生在分享同步阅读教材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华夏文明的认识和体会,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课文:《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

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阅读教材:《北京的春节》《花脸》《兔儿爷》《在蒙古包里做客》。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进一步了解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用句,生动表达的特点。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展示各民族的服饰、节日的图片。)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生活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虽然他们语言不同,服饰不同,习俗不同,但勤劳、勇敢、智慧的华夏儿女们在祖国的大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的民俗风情,感受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吧!(板书: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

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第二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这个巨大的家庭是由56族兄弟姐妹们组成的,而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广东,下面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首先先绍的是我们广东人最爱的饮料凉茶,我们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因为它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在广东,如果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

我们的民风民俗教案

《我们的民风民俗》教案 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张明珠 [教材分析] 《我们的民风民俗》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第6课。它共有四方面的内容: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文娱活动、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本课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中绚丽多彩的传统节日生活是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各种节日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也定位在了解认识节日、习俗,体会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带来的乐趣。其中“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中介绍的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也都与种种节日联系在一起,因此把这块内容与第一块的“传统节日”重组整合在一起,安排在第一课时完成,第二块的内容“传统的文娱活动”活动性比较强,安排在第二课时。在此谈谈第一课时的设想。 [学情分析] 通过从二年级语文课的学习,以及学生十年左右的生活经历,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已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为此,在进行本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我们的民风民俗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勤与思考、学习查找资料,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而对那些调查、归纳较强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养成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各类学生通过本次活动,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了解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篇一: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 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 . 右大襟 . 紧腰身 . 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 . 如意襟 . 斜襟 . 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 . 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 . 对襟 . 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 . 蓝 . 棕等色的棉 . 丝 . 绸 . 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篇二: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精品】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的根在这里12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教案苏教版

12、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 教学内容解读: 本课有两个板块组成,“走进民风民俗”版块通过传说、故事和图片,展现中国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体会传统节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以此为切入口,鼓励学生更加广泛、全面、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敬畏之心,培养民族自豪感。“尊重传统,传承习俗”版块旨在引导学生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能尊重传统节日传承习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建议: 我国的传统节日和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教材中只是呈现了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根据本地区实际进行调整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时,要用好教材中的探究、小采访等活动,比如教材第72页的探究,教师可以将它作为学生的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查找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探讨,既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集思广益,让每个人都能有额外的收获。 学习“尊重传统,传承习俗”这一点,学生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传统习俗的形式不能变,否则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时代在变,传统的形式也会发生变化,这是正常的。从古至今,传统习俗一直在发展变化着,但这些仅仅只是形式的变化,形式背后蕴含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变的,承载的美好情感和愿望也是不变的,传统习俗在变化中传承着,渗透进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精神血脉。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尊重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能力与方法: 学习并传承民风民俗。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的来历与相关的传说或故事,了解传统习俗蕴含的意义及其发展变化,体会传统节日和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的有关知识,了解传统习俗蕴含的意义及其发展变化,体会传统节日和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民风民俗大观园——叶志芳

民风、民俗大观园(第一课时)——叶志芳 [教学背景及教材分析] 民风、民俗是一个民族的基础文化,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特色的文化精髓。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走进家乡民风、民俗的大千世界,了解嘉兴的各种风土民情,感受民风、民俗文化的璀璨光芒,体会祖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并引以为豪。现在的学生本身所知的民风民俗相对较少,所以先要通过各种渠道去搜集民风民俗资料,如:节庆习俗,服饰、民居、饮食习俗等传统习俗,而多媒体是最能丰富学生的收集途径的,也最能加深学生的感受、体验。 [教学目标] 1、知道民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民风、民俗的一些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2、通过调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民风民俗的绚丽多彩及丰富深刻的内涵意蕴,藉此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并初步培养学生探究民俗文化丰富内涵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2、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搜集资料、信息,感受我国丰富的民风民俗。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 (一)笑谈“换牙丢牙”风俗。 1、教师: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请你们面朝老师坐正,嘴角往上翘,露出牙开心地笑一笑。 2、教师:笑得真开心!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的大多数牙齿已经换下了,还记得吗?换下的乳牙丢哪儿了?(上牙丢屋顶上,下牙丢地上埋土里;上牙丢屋顶,下牙丢床底下。) 3、为什么这么做呢?(这是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习俗,据老辈人说这样可以使新牙长得整齐。) 4、老师小时候,大人也是这么告诉我的。那么你们相信吗?不管信还是不信,我们都这样做了,那是因为——这个习俗寄予了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 (二)揭示课题 像这样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相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我们叫它民风民俗。(板书:民风民俗)(课件出示)在我们生活中像这样的民风民俗有许许多多,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民风民俗大观园,一起去逛逛吧。(板书课题:民风民俗大观园) 二、话说端午,走进风俗 1.走进端午习俗——包粽子 走进民风民俗大观园,瞧一瞧,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包粽子图片,网上收集的)说说你家是怎么包粽子的? (1)感受粽子口味的多样 吃过粽子吗?你都吃过什么口味的粽子?(肉馅的、赤豆蜜枣的、笋馅的、

【我看家乡习俗教学设计】《家乡的习俗》教学设计

【我看家乡习俗教学设计】《家乡的习俗》教学设计 《家乡的习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八》能说会道内容 教材分析: 习俗民风民俗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排这次能说会道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次能说会道训练选择的内容可以是家乡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家乡富有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能说会道的内容。不过我认为,从我们家乡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入手,学生会感觉到更有内容可说,说起来会更得心应手。因此,本节课的能说会道训练,我主要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民风民俗为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二)能力目标:

2、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3、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4、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三)情感目标: 5、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6、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 1、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2、培养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课前准备: 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 2、向家长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广东民风民俗作文

广东民风民俗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

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民风民俗》教学设计

“开启一坛陈醋老酒”作文教学设计 兴文城西学校:钟琴 教材及学情分析: 民风民俗的介绍,是继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和小学《品德与生活》五年级下册传统文化的学习后的又一次相关主体的学习和综合实践。这次作文教学是围绕单元训练目标,即有详有略地根据事物的特点进行习作实践。本次习作的材料可选择的内容广泛,材料的来源途径众多。我们处在一个苗族聚居的地域,本身就具有很多特色鲜明的民风民俗,学生除了通过课外阅读、调查访问可以了解到很多内容,更有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因此,此次教学要防止学生简单地将材料集结起来,或大量摘抄课前收集的资料等现象,重在引导学生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综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亲身经历,将习作材料有详有略地介绍出来,文章要洋溢着作者自身的体验与感受,把陈醋的民风民俗鲜活的跃然纸上。同时注重从教材中的课文例子学习写法。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在评改过程中,体验学习、成长的愉悦。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

风俗习惯,阅读《兴文石海》一书。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课件。 3. 加强学科整合,与“品德与社会”“美术”学等科内容或学科老师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有祥有略地介绍民风民俗,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我们一起去了解民风民俗。 二、初闻酒香,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⑴交流本土民风民俗: 兴文大坝4月30号举办的高桩节。 兴文苗族的花山节、舞蹈、服饰、头饰、建筑。 九丝城镇2月初2的文倡会。 ……

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_1500字

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_1500字 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不一样的节日风俗而提到节日风俗,我首先会想到逛庙会,逛庙会这北京风俗相信大家已经久仰大名了,但真正见识过的估计也不多,那就让我带领大家去观赏这一有趣的民俗。 大年初一,北京城内城外寺院都举办庙会,庙会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庙门外小摊便吆喝起来,一条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满怀的好心情,漫步走进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绒毛的、瓷的、玉的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玲珑剔透的玩意儿排放在货柜上,整齐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参观完精致的工艺品,便来到食品一条街准备饱餐一顿,这里四处飘香,十里之外也能闻着香味赶来。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经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这里来,品味各色佳肴,定是舒服!听闻北京集市的阿里巴巴羊肉串味美、肉肥,我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找了几家老手,一连要了十几串,坐在小椅上边吃边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羊肉串真好吃,一连的羊肉串下肚,都还不过瘾,谁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味全呢? 吃饱喝足,随我往前继续观赏,一路小跑,便来到儿童天地,这里有小孩玩耍的各种有奖游戏,也有新年才推出的

稀有玩具,“气枪打靶”、“绵羊拉车”、“力劈华山”,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庙会游戏有的刺激,有的有趣,无不让人张大嘴巴睁大眼睛,大饱眼福,其乐无穷,我 虽然没玩(感觉忒幼稚!)但这些活动却让无数的小孩子欢天喜地。 玩够了,告别游乐场,随我一同去听“国粹”,用心去感受文化的真谛。不早早赶到演出戏场,那还真是难以看到台上演员的表演,剧场是十里八层被文艺爱好者围得水泄不通。这儿的节目丰富多彩,层出不穷,有京剧、评剧、相声、小品、哑剧等,一个连一个,让台下的观众过足了瘾,熟悉的哼上两曲,不懂的,也用手在空中上下比划,跟着旋律,摇头晃脑,享受京剧的音韵,小品的欢快。演完一出,拍手声响遍了整个场地,久久回荡在庙会的上空。 我东蹦西跳,早已汗如雨下,却也乐在其中,虽然没有鞭炮的喜庆,但也不失节日的气氛,反而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老庙会,新庙会,东西南北大聚会,它有它的独特风韵,它有它的热闹。祖国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风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老北京的风情,却让我为之一爽!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凉茶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

《1.民风、民俗大观园》教案

《民风、民俗大观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民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民风、民俗的一些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2、能力:能积极思考民风民俗形式之后的意蕴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调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民风民俗的富丽多彩及丰盛深刻的内涵意蕴,藉此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并初步培养学生探究民俗文化丰盛内涵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民风、民俗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相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知道《红楼梦》里有座大观园吗?《红楼梦》里的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时觉得什么都是那样新鲜,那样风趣。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大观园里逛一逛。(板书:大观园)不过我们今天逛的可不是贾府,而是民风、民俗大观园。(板书:民风、民俗) 2、让我们赶紧到园里去逛一逛吧。那边怎么围着那么多人,哦,原来在猜灯谜,你们想猜吗?就让我们走进“我猜、我猜,我猜猜”,请听游戏规则:根据我给出的画面或文字的提示,猜猜这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 3、出示各个传统节日 (1)春节: 你怎么猜出来的?(帖春联、放鞭炮) 师:看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特有的习俗。(板书:习俗各例外)

(2)拦街福: 师:知道拦街福吗?参加过吗?能把你看到的和听到的说给大家听吗? 出示图片资料 二、端午节 1、咱们继续往园里逛,那边锣鼓喧天,在干吗呢?(课件出示)看到划龙舟,你想到什么?那除了划龙舟外,一提到“端午”,你脑海里马上浮现的是什么?——粽子。 2、对,划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两大习俗,那么,你知不知道端午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生说屈原的故事) 3、“汨罗江上鼓声喧,争看龙船吊屈原”。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毫不妥协的凛然正气,使得千百年来为人们一直传诵与纪念。(板书:由来藏故事) 4、除了划龙舟和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除了课本上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 看来端午节还挺有意思的,但很多同学的信息都是从网上或长辈那里听到的,自己并没有真正亲身经历过,是吗?徐老师现在就带你们一起走进江南的一户人家,跟他们一起过一个地地道道的端午节。 (看录像) 5、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远的文化底蕴,它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长历史一脉相承,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6、但是前阵子,老师在网上却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课件出示,学生读) 师:听到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想说的?(先和你小组里的同学聊一聊你的想法)生: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他国家却申请为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师:作为炎黄子孙,面对这样一个真实现状,心里肯定会有所触动,甚至感到震撼。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多姿多彩的民风民 俗》教案

苏教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京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研究“金陵灯会”、“民间艺术”、“南京方言”、“南京云锦”和“南京剪纸”的特点,从中感受南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南京百姓幸福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以研究性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探讨南京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的特点及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南京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中感受南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南京百姓幸福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自己是南京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 在研究性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南京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深厚的特点,重点研究“金陵灯会”和“南京方言”,感受南京老百姓幸福祥和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南京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自备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话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最喜欢到哪儿呢?为什么呢? 2、想不想一起去领略一下南京的风光啊?【播放视频】

3、南京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许多的民风民俗 【板书:民风民俗】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4、揭示民俗村研究内容。【播放课件】 5、四人小组讨论、选定研究专题。(生讨论汇报) 6、读小组研究的提示。【出示提示】 7、老师补充资料。 8、小组活动。 二、分组研究,交流汇报 ※金陵灯会【板书】 1、抓——起源:最早从魏晋南北朝就开始啦!距今1500多年了,你们有什么感受? 2、抓——花灯:夫子庙的金陵灯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八举行,十五 上灯,十八落灯。 (1)出示花灯。 (2)探讨制作的不易。 (3)研究花灯的发展。 3、抓——灯会:是的,自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后,夫子庙便开始享有“秦淮灯火甲天下”之美誉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可热闹着呢!咱们一起去逛逛吧! 【播放视频】 4、引——诗词:此情此景,正应了那首诗:【课件】银花火树自芬芳,天上人间终不分。万紫千红春世界,人潮灯海涌如云。(齐读)

《家乡的民风民俗》教案2

《家乡的民风民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乡民俗,喜爱家乡民俗,在活动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亲近家乡民俗,喜爱家乡民俗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3、能力目标: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组织活动,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体现“学生是学习和活动的主体”这个理念;培养学生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参与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向周围的亲朋好友或上网调查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和时间。 2、以小组行动研究为主。 教学过程: (一)确定大课题 1、出示中卫风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说说这是什么地方?。 2、引入:这是我们生活长大的地方,在这方热土上有着很多的特有习俗,比如孩子过百日的时候要请客吃喜酒,你们过年时能收到好多压岁月钱,大年初一吃饺子,除此之外我们中卫还有许多民风民俗,那么,如果请你当小导游,你打算为游人介绍些什么呢? 3、引导分类。(根据学生的表述,归类板书:中卫特产、中卫方言、中卫景点、风味小吃、民间习俗等等) 4、谁能告诉老师你对我们中卫的什么风俗感兴趣?指名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二)示范教师成果、方案,引导学生如何收集、整理资料,设计活动方案 1、谈话引入。经过大家初步的归类整理,我们了解到了中卫有这么丰富的民俗文

化,如果想进一步了解,那我们必需针对某一项内容,进行深层的调查了解,那么才会有更多的收获。下面先请同学们看看我调查收集整理的资料,我是围绕中卫景点这一主题进行的。 2、展示老师成果。通过我的汇报资料,相信大家对中卫景点应该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 想不想知道我是如何整理的?看了我的设计方案,你们就明白了。 3、参考教师活动方案:“中卫民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设计的活动方案有何不妥之处,还请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是啊,在本次活动中,老师忽略了同伴协作的重要性,没有广泛吸取别人的意见,一个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因此导致所展示的内容单一,不够丰富。(三)选择专题,自由组合,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1、分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也来积极投入到本次活动中来吧。首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且按指定的小组位置坐下来。针对感兴趣的内容,你最想了解的内容,请小组同学讨论整理问题,并将问题归类写在小组研究问题卡上。 2、小组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坐在一起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现在就让我们针对问题卡中的内容来制定小组活动方案吧。并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制定的活动方案既适用又合理。记住:一定要发挥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你们小组的工作才会速度又快,效率又高。 3、小组活动方案参考表: 4、填写注意事项: 小组名称:体现小组特色,自由命名 活动方式:形式要多样,如参观、采访、调查、上网查询、翻阅资料等等 成果展示:内容要丰富,如手抄报、调查表、快板、小品、诗歌、相片、视频等(四)展示小组活动方案,讨论各组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修改建议,进行修改。

《家乡的习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八》能说会道内容 教材分析: 习俗民风民俗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排这次能说会道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次能说会道训练选择的内容可以是家乡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家乡富有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能说会道的内容。不过我认为,从我们家乡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入手,学生会感觉到更有内容可说,说起来会更得心应手。因此,本节课的能说会道训练,我主要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民风民俗为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二)能力目标: 2、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3、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4、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三)情感目标: 5、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6、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 1、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2、培养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课前准备: 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 2、向家长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回顾课文,揭示课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在你的家乡有着特定的习俗,在那些特别的日子里一定有令你难忘的事。今天的语文百花园,就给了你一个畅所欲言、尽情书写的机会,赶快展示自己的才华吧!

广东的民风民俗1500字作文

广东的民风民俗1500字作文 导读:“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这个巨大的家庭是由56族兄弟姐妹们组成的,而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广东,下面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首先先绍的是我们广东人最爱的饮料——凉茶,我们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因为它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在广东,如果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很多人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人每年春节或开耕时节,从粤北到粤西山区广大农村,流行着一种乡土气息浓郁的春牛舞。人们满怀深情地赞颂和他们一起幸勤劳作的耕牛,充分表现了人们对这一农家宝贝的爱怜,对未来生活的

祈求和期望。表演时,演员和观众同声欢呼,互相逗乐,气氛浓烈、融洽,充满着农家特殊的欢乐情趣。“春牛”一般由两个演员扮舞,一人舞牛头,一人操牛尾,牛头用木头或竹蔑扎制,外形比真的牛头大一倍,弯弯的猗角,大大的眼睛,黑黑的皮毛,牛鼻被穿着,和真的一样。牛身用布做成,遮住里边的演员,牛身和牛尾由一人操舞。表演前,“牛”先躺在一边,在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中,由一住老农打扮的角色,把“牛”牵起,绕场走几周,并对“牛”说几句打诨的话,逗引观众发笑。 有时观众也挑逗演员,唱道:“手拿红花红彤彤,红花挂在牛角中、你堂春牛唱得好,不过你牛背有只窿。”机灵的演员立即唱答:“锣鼓一打闹喳喳,老兄讲得也唔差;谁个牛仔纸扎介,背脊有窿正好拿。” 引得众人哈哈大笑,然后开始正式表演。表演时,“牛”的舞蹈动作很简单,只有随着牵牛人的唱颂,摇头摆尾,作欣喜之状,接受人们的称赞。牵牛人的动作则比较多,一边唱,一边抚摸春牛,从牛头摸到牛尾,每摸一处,都有唱词,一边还要做骑牛、驶牛、犁田耙地等动作,有的手持犁耙等农具,有的徒手,但动作都要十分逼真,稍有破绽,观众就要唱歌来讥讽:“手拿金花金黄黄,犁田大伯唔在行。丁丁园园犁紧转,样般中间唔开行?”表演者即顺便接过话头,逗趣作答:“锣鼓打来闹洋洋,老兄讲得也在行。连州学到连山样,留出中间做鱼塘。”

中华民风民俗新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中华民风民俗》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二组 教学主题:《中华民风民俗》课时:第一、二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芝田镇中心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4.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共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情,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选编这些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3.学情分析 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相信学生能完成本节学习目标。 4.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少数民族风俗,学会与人交流时做到描述具体,表达流 利,善于倾听,敢于质疑。 2.在互动过程中,领略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 魅力,能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激发民族自豪感。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少数民族风俗。 评价任务二:学会与人交流时做到描述具体,表达流利,善于倾听,敢于质疑。

六年级下册二单元作文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六年级下册二单元作文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二单元作文: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中国 ___()网友原创作文 > 六年级单元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

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我们的民风民俗》教学设计

6、我们的民风民俗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及习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观察生活中存在的陈规陋习、迷信现象,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引出话题: 1.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相信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有很多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名句,谁想来给我们背一首? ◆好,真不错!还有谁想再来一首? 2.同学们背得真好!下面张老师想来考考你们,谁愿意接受挑战? (指名背诵)《端午》 ◆指名男生背诵《清明》 ◆指名女生背诵《元日》 ◆全班背诵《水调歌头》 3.看来同学们掌握的真好,你们有没有发现,在我们刚才背诵的诗里暗含着一些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清明节、春节、中秋节) 4.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说出藏在诗中的节日了。端午节、清明节、春节、中秋节都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你们都过过吧!是啊!每一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每一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 6、我们的民风民俗) 5.同学们,在这4个传统佳节中,你最喜欢过哪个节呢?(指名说) 6.下面我们就分小组来研究吧 ◆先请你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小组准备研究哪个节日? (全部汇报) ◆在正式讨论之前,老师这有研究的要求,谁来给我们读读 二、研究交流,走进中国节 ◆下面就赶快开始讨论吧! ※关于春节: 1.同学们,在这些节日中,哪个节日是咱们最重视、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节日?

2.哪个小组是讨论春节的呢? (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放鞭炮、拜年、压岁钱、年夜饭、包饺子、扫尘、祭灶、喝屠苏酒) ◆学生汇报,相机聊天 ◆同学们刚才说了这么多春节的习俗,(点击课件:罗列出春节的习俗),瞧,吃的、玩的、用的,还很丰富呢! ◆我们在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就叫----《春联》。你们还记得其中的春联吗?(学生说各种春联)过年了,各行各业的人又会贴什么样的春联呢?猜猜看这些春联是贴在什么地方的(点击课件:出示春联) ◆人们还贴“福”字,怎么贴?倒贴有什么含义吗?(谐音福到了) ◆春节的时候,我们要贴春联,贴福字,其实,过去呀,人们还要在这个时候挂年画呢!(看录像) ◆从这段录像中你看到了吗?年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年画慢慢变成了现在的挂历)(点击课件)其实现在家里挂挂历的也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台历了。(点击课件) ◆是啊!从年画到月份牌到挂历再到小小的台历,习俗的形式虽然发生了变化,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依然没变! ◆(点击课件:回到习俗)在这些习俗里,一年一顿的年夜饭是中国人必不可少的(点击课件:年夜饭),今年你们在哪吃年夜饭的,哪些人一起吃的呢?为什么这么多人一起吃呢!我们南方人是准备一桌好吃的丰盛大餐,其中少不了哪些菜呢?(点击:鱼) ◆北方人呢?年夜饭上可少不了饺子。(点击:出现饺子)你知道“饺子”的寓意吗?(饺子在除夕包好,子时,也就是11点到1点吃。与“交子”又谐音。形同元宝。吃饺子象征发财。) ◆看春节晚会,有哪些同学看过?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春节这么热闹,你知道它的来历吗?打开书P35,谁来给我们读读?指名读 ◆丰富多彩的习俗构成了隆重热闹的春节,所以“回家过年”是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不变的心愿。(点击课件)你们看,这些都是赶在春节回家过年的人们。这就是一种情,这就是春节传递给我们的一份浓浓的亲情!(板书:传递亲情) 小结:从同学们刚才的汇报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春节的习俗。我的眼前似乎浮现了大家其乐融融的全家福,心里更是深刻地感受到了那浓浓的年味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