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历史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九年级历史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知识点

九年级 全一册知识点 目标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历程与现代世界的发展中,认清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1-3 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5-3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两极与冷战” 1、雅尔塔会议时间:1945年2月4日;参加国和领导人: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次会议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会议讨论了关于击败法西斯德国,德国的占领与管制,德国的赔偿等问题。并决定德国的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50%归苏联。 2、阅读:P6页图1-2 ①上图是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由此看出:东西方对峙格局(两极格局)形成 ②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美苏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③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两极对立格局的出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 ④掌握两大阵营的国家: 北约:1949年,以美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华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苏联、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没有参加两个组织的国家有:芬兰、瑞典、爱尔兰、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 3、冷战: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如政治干涉、经济援助、文化渗透等等 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铁幕演说与杜鲁门主义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四十年) 表现:①成立对抗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②柏林墙修建(东、西德问题由来)、③军备竞赛、④古巴导弹危机、⑤爆发局部战争(侵越战争、朝鲜战争) 、 ⑥政治宣传、⑦停止各种形式的交流(如互不参加对方国家的举行的奥运会)等 4、冷战时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有: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武; ②美苏两国都储存了大量核弹头,彼此相互威慑;③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1、二战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包括有: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各国对现代化的追求(其中经济现代化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十五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调整 第I卷(选择题) 1.20世纪30年代前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A.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放弃关税壁垒 D.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 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胡佛在四面楚歌中下台 B、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宏观凋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D、为实现工业化,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ks**5u 3.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单位:亿美元),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对数 A B.世界的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 C.这种经济格局的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D.欧、日经济的发展威胁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4.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B.加剧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D.加快了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进程 5.造成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基础的变化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价值取向的变化 D、公民素质的变化 6.有人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则用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而亚当·斯密则 是挥舞着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缔造了一个新的秩序。有关这三个英国人对工业革命贡献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瓦特改良蒸汽机、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B.牛顿发明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亚当·斯密提出市场经济理论 C.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瓦特发明蒸汽机、亚当·斯密提出殖民扩张理论 D.牛顿发明蒸汽机、瓦特发明内燃机、亚当·斯密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测试卷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单元测试卷1. 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等三人为要求条件。”上述新闻中透露该风潮的信息有() ①已扩展到上海②爆发的导火线③学生是运动的先锋④运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识读地图是历史学习应掌握的技能,与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相符合的是() A.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B. 中国工农红军实行战略转移 C. 八路军主动出击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D. 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3. 达州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学习主题是() A.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C. 近代化的进步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4.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某校学生决定编排历史情境剧《红旗飘扬》。其中有一场景与历史史实不符,请帮忙找出来() A. 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 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成为指导思想 D. 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5.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革命统一战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中共一大召开 B. 遵义会议 C. 工农武装割据 D. 七届二中全会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标内容】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通过分析《红楼梦》片段材料,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信息的能力。 (2)讨论西方社会习俗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逐步了解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与人合作、共同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化的原因,理解这些变化是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产生影响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学习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交通、通讯工具的变革;(2)大众传媒的影响 难点:西方生活习俗对我国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方法一:表格教学法 方法二:图片教学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方法一:表格教学法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顺口溜: 交通基本靠走; 通讯基本靠吼; 传媒基本靠手; 见面就是叩头。 提问: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有没有发生改变呢?如果有,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教师展示下表,由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完成: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简表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最新九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提纲

巩固新生政权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各地,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标志着中国大陆的和平解放。 经济: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军事:抗美援朝——1950年6月,为了保家卫国。——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 月19日夜开赴朝鲜,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1953年 克拉克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替了《共同纲领》,成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从1953年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3 年底,“三大工程”相继竣工。(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 1956年7月,从总装备线上开出了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三大改造: 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失误与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 又急于求成。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启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经济规律。 1962年以后,“左”倾思潮再度抬头,并发展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1966年,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乱开始。 形成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976年,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乱。 影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民主法治被严重践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 启示: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加强民主与法治的建设。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初中历史会考复习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初中历史会考复习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1、俄国1861年改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于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通过1861年和 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 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2、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美国内战(1861——1865年)前,北方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南方保留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南北方矛盾尖锐,北方主张保护关税,还主张解放奴隶。南方却把奴隶制度扩展到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1862年,林肯政府通过《宅地法》,并颁布了《解决黑人奴隶的宣言》。这两个文件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美国内战的作用:在内战中林肯政府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南方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地发展起来。经过内战,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得到维护,为其后来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价林肯: 答:(1)、内战期间,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2)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列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3、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89年日本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1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在三方面:①新能源的发展和应 用;②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③新的讯息传递技术、设备的发明与应用。特点:以电为核心、广泛性。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的四大特点是: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取得巨大成果。②它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着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进入电气时代。③此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④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发明成果:①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等电器,电的发明和使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也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钢铁行业。②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③1913年美国工程师亨利.福特首先在汽车的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④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取名“飞行者1号”。 4、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愈演愈烈,导致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德、奥、意三国同盟和俄英法三国协约形成。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测验卷(本卷满分8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二战结束后一直延续到80年代,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是:(C)A建立政治军事集团北约华约B“热战”C“冷战”D部署导弹核弹 2、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是因为:(A)A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宣告独立B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印度在1960年宣告独立 C1960年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独立D1960年开始整个非洲大陆吹响了独立的号角 3、下列哪些事件是二战后“冷战”的产物?(D) ①以色列修建隔离墙②古巴导弹危机③北约的建立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下列哪一事件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C)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和平解放西藏 5、1951年,一位美国将军说: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你认为“错误的战争”的含义是:(B) A二战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世界人民反对战争B美军入侵朝鲜是非正义战争 C美国选择中国作为对手是错误的D美国错误估计了中国的力量和气魄6、下列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D)A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B标志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一口号:(B) ①反映了毛主席“人多力量大”的正确思想②反映了人类必然战胜自然界的坚定信心 ③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④导致了高指标、浮夸风的出现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创造;三大改造中,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些 创造最后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可以用下列哪一句话来概括其中的道理?(D)A密切联系群众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岳麓版(200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课标内容】 ①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②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③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火车、轮船、汽车、飞机逐渐成为时尚的交通工具;近代邮政的开办,电 报和电话的使用;照相、电影、交际舞等成为娱乐新时尚;大众传媒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 成在了解信息、讨论的基础上与人合作、共同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感知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化,了解产生这 些变化的原因,理解这些变化是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的近代化进 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通过多种途径和方 式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影响的结果,是历 史发展的要求。 ②树立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交通、通讯工具、大众传媒等变革的背景、影响。 ●难点:正确认识西方生活习俗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领先世界水平,但是,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随着列强的入侵,紧闭的国门被迫打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 二、学习新课 (一)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 1、显示幻灯片杜牧《过华清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引导学生思考。 中国古代最快捷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是什么?请你估算一下当时用这种工具 从广州到西安最快要多久才能把荔枝或者军情送到。 学生体验后,教师指出:到了清末,这种状况有了改观,新的交通工具、通讯 工具开始出现。 2、自学课文,说说近代出现了那些新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 3、学生讨论归纳:新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比传统交通、通讯工具的优势。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讲解:中国古代自古以来就使用驿站和民信局作为传递信息的机构。这种 传递方式就普及程度而言都远不如西方邮政。工业革命后,交通工具的变革带 来邮运工具的革命,使得近代邮政发展更为迅速。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电报和电话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新型通讯工具能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容量和范围,因此,对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幻灯片明确:新的交通、通讯工具更快捷,也更能为大众服务。它的出现,便利了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联系,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 国近代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4、新的娱乐方式 ①设置问题,比较分析。你知道中国传统的娱乐方式有哪些?近代又出现了那些新的娱乐方式?这些变化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②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多,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娱乐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今天的绝大多数娱乐方式在近代中国已经出现,并逐步成为新的时尚。 (二)大众传媒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 以课本为依托,紧扣知识要点和历史课程标准,夯实基础,强化主干。 2. 掌握并熟悉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历史认识。 3. 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构建整体的历史观,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内容: 八年级下册五、六、七单元,九年级一、五单元。 三:复习思路与具体安排: 根据时间,按照三个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2月16日——4月调考)此阶段是学生全面了解书本知识点的时期,所以非常重要,这一时期关键要做的就是依据教材逐章逐节进行全面复习,梳理基础知识,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复习过程力争做到系统和全面。同时训练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考点的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熟悉程度,提高答题速度。针对我校学生实际,采取的主要复习方式为“练、评、讲”。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全球性的震荡 1课时第二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1课时民族复兴的新道路1课时万众一心的抗日战

争1课时第三周新中国的诞生1课时《走向现代世界》单元检测 1课时第四周《走向现代世界》单元检测讲评1课时战后世界新格局1课时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1课时第五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课时第六周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1课时《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检测 1课时《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检测讲评1课时第七周生活在国际社会1课时综合测试 1课时第八周四月调考模拟训练3课时第二阶段:专题复习(4月调考——5月20日左右)通过前一阶段的复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基础知识,但知识体系还不够完整,不够清晰,所以这一阶段要做的就是将所有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成专题,进行系统性的专题复习了。 例如:可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三个专题:列强侵华史(1840-1945年);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1840-1949年);社会主义建设史(1949-至今)。世界近现代史划分为五个专题: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50-6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20世纪20-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两次工业革命前后经济发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国际关系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世界格局新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练习精编参考答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练习精编参考答案 (《历史与社会》九上)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第二框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A奥匈帝国;C意大利。D法国;F俄国。2.欧洲。二、1.(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重新瓜分殖民地;(3)军国主义;(4)萨拉热窝。2.1914;1918。3.同盟国;协约国。4.是非正义的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5.坦克;大炮;飞艇;飞机;毒气弹等。6.欧洲;西线;东线;南线。 7.(1)1914;马恩河;英法。(2)1916;凡尔登;绞肉机。8.同盟国集团。 第三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2.1919;凡尔赛宫。3.战胜国;美;英;法;意;日;美;法;英。4.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5.德国;中国山东。6.凡尔赛条约。7.日本。8.(1)凡尔赛条约;凡尔赛体系;欧洲;西亚;非洲。(2)欧洲;东亚;太平洋。二、1.(1)东亚和太平洋。 (2)1921;华盛顿。(3)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国。(4)九国公约。(5)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收回租界;门户开放。(6)巴黎和会。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课辛亥革命 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第二框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掠夺。2.民族资产。3.知识分子。二、1.清政府;民主共和;革命军。2.(1)1894;夏威夷的檀香山;孙中山;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振兴中华。(2)1905;日本东京;孙中山;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民报;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E民族主义;F民权主义;G民生主义;H三民主义;革命;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三、1.铁路国有;铁路修筑;保路;同盟会。2.保路;湖北;文学社;共进会;武昌。3.1911;10;10;武昌;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4.清政府;清朝。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四、1.南京;孙中山。2.1912;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共和国。五、1.袁世凯;共和。2.1912;2;12;共和。3.北京;中华民国。六、1.清朝;君主专制;共和。 2.思想解放。 第三框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南京;北京;北洋政府。2.(1)正式大总统。(2)日本;二十一条。3.中华帝国;洪宪;护国运动;撤销帝制。二、1.直系;皖系;奉系。2.军阀割据混战。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一框新文化运动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知识分子;民主;科学。二、1.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2.民主;科学。3.青年杂志;新青年;北京大学。4.1915;青年杂志;新青年;政治革命;思想革命;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新青年》编辑部。5.民主和科学;专制和愚昧;陈独秀;民主;科学;封建礼教;封建礼教。新文学;旧文学;胡适;白话文;文言文;陈独秀。新道德;旧道德;鲁迅;狂人日记;鲁迅。三、1.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2.(1)思想文化;思想启蒙。(2)极大解放。(3)马克思主义。 第二框五四运动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巴黎和会;势力范围;二十一条;山东;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二、1.1919;5;4;还我青岛;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2.北洋;上海;工人阶级;工;学;商;全国性。3.工人阶级。三、1.被捕学生。2.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凡尔赛条约。四、1.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2.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极大解放;新的眼光;新文化运动。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课程标准 1-3 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5-3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教学要求 1.分析雅尔塔协定的有关内容和具体事件,理解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2.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版图,说明“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是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3.收集课内课外资料,列举美苏争霸与“冷战”的种种表现,解释“冷战”的含义。 4.通过典型事例,描述亚非拉殖民地国家的觉醒与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意义。 5.以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独立的努力为例,感受科技革命浪潮下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的现代化追求。 结构分析 雅尔塔协定及影响两大军事集团 “冷战”与“两极” 冷战的具体表现“ 铁幕演说” 战后世界美苏争霸杜鲁门主义 新格局亚非拉民族解放与独立 殖民体系瓦解与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会议) 各国的现代化追求追求现代化发达国家 亚非拉(四小龙、77国集团、石油危机) 本课教学时间为二课时

具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两极”与“冷战” 教学导入: 教师提问: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是什么?此次会议对第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问题教师在新课前作为学生自主探究题完成) 学生回答:1945年2月4~11日,美、苏、英三国领导人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达成了雅尔塔协定。其主要内容有:苏、美、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以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及其重新发动战争的一切条件;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在即将建立的联合国中,中、美、苏、英、法为安全理事会常任国,并拥有对安理会决议的否决权。 教师在学生讨论雅尔塔会议影响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并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1、教师总结雅尔塔会议影响:雅尔塔会议最重要的影响是在战后形成了维持世界格局的雅尔塔体系,即美、英、法三国划 分了势力范围和维持战后三大国合作。①雅尔塔体制是三大国政治交易的产物,它反映了三国企图依靠“大国一致原则”以及新划分的势力范围来缓和彼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使战后世界顺利地由战争转入和平。②雅尔塔体制也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体制的主要设计者是罗斯福,他的目的是协调三国,特别是美苏之间的关系,通过大国合作的途径来实现美国队战后的世界的控制,雅尔塔体制后来导致产生了两大社会制度集团对峙的“雅尔塔格局”。 2、教师联系课文内容,提出以下问题。 ①战后,美国推行怎样的全球战略?(称霸全权,反共反苏)为什么?(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 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②为什么美国将称霸重点放在欧洲?(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和中心,虽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但经济基础好,具有 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说在当时谁掌握了欧洲,谁就掌握了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 3、美国在称霸全球反共反苏的战略中采取怎样的政策?有哪些表现? ①冷战及冷战的含义见书本第4页。 ②“冷战”政策的表现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总结回答“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第一、冷战政策在军事政治上的表现是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教师应充分利用图1-2,指导学生阅读图例说明,让他们分别说出北约、华约组织包括的成员国,然后,提出以下问 题。 ○阅读北约的有关规定,说说北约组织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集体防御,美国和加拿大联合西欧一些国家共同与苏联抗衡。)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 1.5分,共30分。请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1、新中国成立后,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的是………………() A.肃清反革命残余 B.成功实行了土地改革 C.和平解放西藏 D.抗美援朝的胜利 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现象出 现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3、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 陕西省关中产棉区妇女互助组在摘棉花庆祝公私合营 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C.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D.城乡居民掀起“大跃进” 4、在土地问题上,新中国成立后,有过三次重大变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土改后,农民耕种“自己的地”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民耕种“公家的地”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D.三次变革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 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据此回答5—6题 5、我国航天史上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是………………………() A. 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B. 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 D. “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6、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我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有利于……………………() A.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B.扩展资源开发的空间 C.提高资源利用率 D.改变资源的时空分布 7、下列是党和国家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措施,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有() 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设立汕头、福建、珠海、厦门为经济特区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8、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取得的伟大成就包括:……………………() ①提出“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②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 ③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④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9、2013年4月,日本媒体编造莫须有的新闻,以及领导人物集体参拜靖国神社,中日矛盾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纲课程标准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点 难点本课重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本课难点:近现代各种主要经济成份的基本概念、演变过程及相互关系 教法 教具讲述法、讨论法等。新课标历史(必修Ⅲ)、《系统集成历史》二轮总复习学生用书、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专题概要】 近现代有四种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及其运行机制错综复杂。其经济成份主要包括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受经济性质和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影响,各经济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第一单元】 一、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发现”)——性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1.时间:14—17世纪;开始于意大利。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特点:以人性发对神性,以人权发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人文主义精神内涵: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 3.实质:不是复古而是创新,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4.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意):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代表作《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意):是世界历罕见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3)莎士比亚(英):文学巨匠。“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5.影响:(1)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3)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现”;欧洲人的海外探险):标志着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时间:15—17世纪。最早殖民探险的国家是:西班牙、葡萄牙。2.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动机:获取黄金追求财富。 3.主要航海家:(1)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地理大发现)。1492年从西班牙(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群岛)。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自认为到达的是印度)。 (2)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3)达•伽马:到达印度。 (4)麦哲伦:完成首次环球航行。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4.影响:(1)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2)使欧洲资本主义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5.对哥伦布的评价:他发现美洲新大陆,是世界历一位杰出的航海家。但给美洲人民带来灾难,因此他又是殖民强盗。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拼搏探险。 6.哥伦布等航行家给我们的启示:要使一件事情做成功,必须要有知识技术,更需要勇气决心和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三、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一)“三资革命”的相同与不同: 1.相同点:①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②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③方式:都以暴力革命形式进行;④结果: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⑤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⑥都颁布法律文件。(这三部法律文件的共同作用:都是本国革命的纲领性文件,都推动了本国革命的发展。共同主张:都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 2.不同点:(1)革命任务不同:①英、法:*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②美: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2)革命成果不同:①英: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②美:颁布《独立宣言》,结束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③法:颁布《人权宣言》,彻底摧毁封建专制制度。 3.英、美、法革命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开始迈入近代社会。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十三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导致中国几千年来中国家庭生活重大变革的措施是: A、取缔卖淫嫖娼 B、查赌禁毒 C、取缔反动会道门 D、颁布《婚姻法》 2、中国社会“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反映了近代中国: A、近代化水平差别大 B、注重环保 C、注重保存传统文化 D、注意保护文物 3、中国航空事业开始的标志是: A、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B、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C、科学院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是在: A、20世纪初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 C、20世纪七八十年代 D、“九五”期末 5、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开始发生质的变革是指: A、运输货物开始商品化 B、运输动力发生变化 C、出现了专门运输的商人 D、南北方运输工具趋于相同 6、中国大地上最早的电话公司出现在: A、上海 B、南京 C、北京 D、广州 7、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是: A、语言的产生 B、新航路的开辟 C、报刊的诞生 D、互联网的开通 8、国庆、元旦等新节日的增添是在: A、新中国成立后 B、鸦片战争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9、中国人民已基本上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是在20世纪:70年代 B、80年代 C、90年代 D、60年代 10、建国后,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国家实行统购统销的粮食政策,下列对其原因和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A、城镇人口猛增,商品粮销售大幅度增加 B、一些投机商哄抬物价,粮食的购销矛盾尖锐

C、稳定了物价,保障人民基本物质生活的需要 D、解决了中国人尤其是农民的温饱问题 11、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是: A、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私自修筑的凇沪铁路 B、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C、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 D、沪宁铁路 1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 使信息的传递快捷简便②深刻地改变了人民的思想观念③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13、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 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②促进了信息的传播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④加快了生活节奏,对人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下列关于近代中国通讯事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前,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 B、20世纪初,上海装置了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 C、当时的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都是为了军事目的 D、中国第一家电话公司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 15、1920年,一个乡下人到广州游玩,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随身带有粮票、油票 C、在西餐厅就餐庆祝国庆节 D、听到有人称呼他为“同志”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绪六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其词曰:“处今日各国皆有铁路之时,而中国独无,譬犹居中古以后而摒弃舟车,其动辄后于人也必矣。”但更多的人却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