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海阳光外国语学校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海阳光外国语学校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海阳光外国语学校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佳方式应该通过()

A.神话传说B.历史记载C.考古发掘D.学者推断

2.秦朝“焚书坑儒”,而西汉则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是

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推行法家思想D.有区别地对待知识文化

3.公元前210年,在辽东守卫长城的弟弟写了一封家书寄给南方家乡的兄长。下列各项是对这封家书描述,正确的是()

A.用甲骨文刻写,刻在牛骨上B.用楔形文字刻写,刻在泥版上

C.用小篆(或隶书)书写,写在木片上D.用楷书书写,写在纸上

4.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下列可以获得奖励的人有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5.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禹——建立夏朝B.启——建立商朝C.桀——夏朝灭亡D.纣——商朝灭亡6.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重视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习近平表达的这一治国理念传承了战国百家争鸣时期()

A.法家“中央集权”的思想

B.兵家“知已知彼”的思想

C.儒家“民本、和谐”的思想

D.道家“祸福相倚”的思想

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8.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以人为骑尽作乐”,下联是:”炮烙之刑极淫威”,横批是“作茧自缚“。这幅对联反映出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外地入侵B.统治者实行暴政C.人民起义D.自然灾害频繁9.孔子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体现了孔子()

A.礼治的思想B.反对苛政的思想C.教育的思想D.民生思想

10.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A.楚汉之争B.战国称雄C.秦灭六国D.春秋争霸

11.下图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

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B.商鞅废除井田制

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

D.商鞅统一度量衡

12.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A.传说、遗址B.遗物、记载

C.化石、遗址D.传说、记载

13.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

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

C.权分三省,制约平衡

D.重文轻武,削弱相权

14.东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A.皇帝专权B.宦官专权C.外戚专权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15.下图中,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B.C.D.

16.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的显著进步表现为

①已采用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

②已使用铁器

③已懂得人工取火

④已开始使用简单的语言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8.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和汉武并称,这主要是因为()

A.二人都是暴君

B.二人死后陪葬的物品都很多

C.二人都是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D.一人坑儒,一人尊儒

19.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大兴土木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20.“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句诗主要评价的是秦始皇哪一历史功绩 ( ) A.首创皇帝制度B.统一全国C.抵御匈奴D.开发南疆

2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其中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的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以法治国

22.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后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的是

A.炎帝、尧B.炎帝、黄帝C.黄帝、尧D.尧、舜

23.下列内容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的是

①生活在黄河流域②种植水稻③住干栏式房子④ 挖井饮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4.促使原始定居的主要因素是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木构建筑的发明

C.饲养家畜家禽

D.原始艺术的发展

25.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李冰是

A.春秋时期秦国人

B.战国时期秦国人

C.秦朝人

D.西汉人

26.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A.会使用火B.种植水稻C.烧制彩陶D.铸造司母戊鼎27.下列不属于周朝贵族的是

A.诸侯

B.卿大夫

C.士兵

D.士

28.2018年安徽颍上举办第13届管子文化旅游节。管子即管仲,被誉为“春秋第一相”,他辅佐成为春秋首霸

A.秦孝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齐桓公

29.奴隶社会开始了人类由野蛮向文明的转型;文明时代的第一个社会是奴隶社会。中国历史上,无剥削无压迫的原始社会结束,有剥削有压迫的奴隶社会开始标志是

A.炎黄涿鹿之战

B.大禹建立夏朝

C.刘邦建立秦朝

D.炎黄阪泉之战

30.春秋时期,在孔子兴办的私学中,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体现的教育思想是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诲人不惓

D.温故知新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依据考古发掘,C符合题意;神话传说、历史记载和学者推断都不属于研究元谋人、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ABD排除。故选择C。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故选B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10年,秦朝已经建立,秦始皇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当时的书写材料是竹简,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4.C

解析: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商鞅变法的奖励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内容:奖励耕织和军功,即奖励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仗打得好的人,选项②③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 符合题意,故选C。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建立者是禹,故A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启是夏朝的第二代国王,故B搭配错误,符合题意;由于桀的暴政,导致夏朝灭亡。故C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纣的暴政,导致商朝的灭亡。故D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6.C

解析: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法家“中央集权”的思想强调为民,以民为中心,没强调中央集权,故A 不合题意;兵家“知已知彼”的思想强调切实为民,没体现知己知彼,故B不符题意;“必须重视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调为民,传承了儒家"民本、和谐"的思想,故C符合题意;“福祸相依”强调的福和祸的关系,没强调为民,不符题意,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7.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商代的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汉字。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小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隶书起源于战国。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以人为骑尽作乐”可知,夏桀统治残暴,以人为马;依据题干信息“炮烙之刑极淫威”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夏桀和商纣都是暴君,他们的暴虐统治引起众叛亲离,导致王朝灭亡,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外地入侵、人民起义、自然灾害频繁,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以往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因材施教,创立了自己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的品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实的态度)。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都出自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咸阳,并派兵守函谷关,以拒项羽西进。项羽率大军至,破函谷关,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袭击刘邦。刘邦因势力悬殊,采纳张良建议,结交项羽叔父项伯,请予调解,以作缓兵计,并亲至鸿门会见项羽。项羽与刘邦决战与垓下,刘邦军

队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大败,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干成语无关,排除。故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时间是公元前344年12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其中有一项内容是统一度量衡,让秦国各地在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上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给当时的商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题干图片铜方量是古代计算容积多少的器具,正符合商鞅变法采取的统一度量衡措施,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D。

1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其中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最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郡县制,其中以皇帝制为核心,其突出特点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图示揭示了这一特点,皇帝高高在上,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B 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前期,即光武帝、明帝、章帝时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但进入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这种情况,

贯穿于整个东汉中后期的历史,成为东汉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东汉时期的政治特点;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具有较高的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知道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

1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出现青铜器。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商朝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故A 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开始掌握磨光和打孔技术、骨针。选项①③符合题意;春秋时期使用铁器;北京人已开始使用简单的语言。②④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但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A 项说法错误;百家争鸣是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运动,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B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C项说法错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是文景之治,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能够通过比较发解答问题,利用排除的思路得出正确答案,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总结和分析能力。

1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为中国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所以人们常常把秦皇和汉武并称,称之为“秦皇汉武”,C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C

解析: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0.B

解析: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雄才大略,继位后,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由此可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句诗主要评价的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故选B。

2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点:韩非。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D项符合题意。A项是孔子的主张,B项是老子的主张,C项是墨子的主张,排除ABC。故此题选择D。

2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涿鹿之战,炎黄联盟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故B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涿鹿之战的重大影响,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涿鹿之战,炎黄联盟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

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选项②③④符合题意;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是半坡人;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

2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出现即原始农耕出现,农耕生活使人类有了定居的生活,并从事更多的生产劳动,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是主要因素,排除,故选A。

2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工程是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因此可知李冰是战国后期秦国人,所以B项正确。春秋时期、秦朝、西汉等与题干“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信息不符,排除A、C、D三项,故选B。

2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材料说明北京人会使用火,A项正确,B是河姆渡人群,C是半坡原始居民,不是北京人,D是商朝时期。故选A。

2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在西周的贵族阶层时,天子为最高一层,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士是统治阶级里最低的一层。士下面就是平民、士兵,平民下面是广大的奴隶。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强大的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争夺霸主地位,齐桓

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末期,吴国和越国先后北上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选项D 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从此,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是孔子的主张,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论贫富、贵贱等,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故A符合题意;因材施教是针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诲人不惓、温故知新与题干无关,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