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差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分析及其对策

差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分析及其对策

差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分析及其对策

谢树发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一般可以从解题思路中表现出来,解题思路是考察学生学习能力及成效的重要方面。差生(指各科学习均不理想,整体学习效应差的学生)虽然在其它心理品质上也日趋成熟,但仍存在着对数学知识的片面认识,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猜想、尝试、推理、概括、判断、验证、探究等思维活动极易产生思维障碍,这严重地影响了数学思想的确立与数学方法的形成。所以数学成绩进步迟缓并且因此影响了其它学科的学习。

近来笔者负责一个实验班(差生加强班)的班主任及数学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对学生的复习、作业、考试作了一些深入的调查,发现差生在解题时常会犯相同的错误,具有相同的特点,从思维角度可以归纳为:思维的惰性、思维的惯性、思维的线性等思维障碍。

本文谨就这些问题及其对策作一粗浅的分析。

一、思维的惰性

笔者在实验班所做的调查之一是:

问题:遇上难题的处理方式

供选答案:①等老师讲解;②问同学、问老师;③继续思考;④等以后解决。

结果:参加问卷调查的40位学生中:选①有5人,占12%;选②的有21人,占52%;回答③“继续思考”的只占19%;回答④“等以后解决”占20%;其它占61%。

上述情况表明大部分的同学有畏难情绪。进一步了解表明,不良学习态度的产生和形成,除了学习方法不当和刻苦努力不够外,主要的问题在于对关键信息感知把握不准,思维指向性模糊,观察只停滞在感知表象中,即使撞上关键信息,也不能加工形成有价值的反馈信息,致使思路受阻,从而懒于动脑,久而久之,养成了思维的惰性。这是差生学习障碍的最普遍原因,也是障碍中的最大因素。

例1.一条直线经过点)2,3(P ,倾斜角是直线034=+-y x 的倾斜角的2倍,求直线方程。

这道题关键在于求斜率,而上述这类学生从已给的直线x-4y+3=0求倾斜角,由于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不是特殊角,学生感到思路受阻,心烦意乱。然而,最主要的问题并不在于受阻,而在于受阻后产生的惰性,因此不愿再动脑筋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由于学生思维经常受阻,导致学生产生消极惰性心理。他们只喜欢享受成功的喜悦,却经不住失败的挫折,不能理智地控制思维的情境。然而,“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的教训可转化为成功的经验。数学思维活动中,学生不自觉地会产生思维失误,这并非坏事,教师在学生产生思维障碍时,如果能及时帮助学生查找原因,鼓励学生养成敢于探索的良好习惯,正确思维活动就会逐渐养成。

上面的例1,如果教师耐心地学生寻找良好的思维线路,以积极的态度继续思考,想到非特殊角也可以求2倍角的正切值,由αtg 求α2tg ,用点斜式可得方程06158=+-y x ,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学生的思维隋性也因而得到改变和排除。

例2.已知z 为虚数,83=z ,求z z 22+的值。

上述学生往往按照习惯,由83=z 解得i z z 31,23,21±-==,把3,2z 同时代入z z 22+,结果越算越繁,越解越累,思路在此受阻,惰性再次作怪,不愿意也无法继续做下去。

此时,重要的不在于教给学生一种简单的解题方法:由z 2=8得到0422=++z z ,进而得出422-=+z z 。而应疏通学生的思路,排除思维障碍,帮助他们树立起解决问题的信心,寻找解题的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把i z 312+-=和i z 313--=分别代入z z 22+中进行计算,使他们获得成功,坚定信心,进而鼓励他们,寻找简便的方法,这样就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内容的丰富生动,数学思维活动的引人入胜,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惰性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二、思维的惯性

思维的惯性常伴随着思维的惰性而存在,在问卷中有30%的同学在回答解题时出现错误的原因选择了“审题不清”这一项。学生在解数学题时,常尚未看清题意,见术语,便罗列公式,见数据,便代入演算,拼凑解答。

例3.自)3,1(M 作圆122=+y x 的切线,求切线方程。

学生拿到这道题,往往不管M 点的位置,采用课本介绍的切线方程公式200r y y x x =+,得方程013=-+y x 。有的同学即使设点斜式求出了切线方程0534=--y x ,却漏掉了1=x 这一方程。

例4.解方程

0)23()252(22=+-++-i x x x x

大部分学生直接用复数相等的定义来解题。由?????=+-=+-0

23025222x x x x ,解得2=x ,却忽略了x 是否为实数。 根据笔者的实践,解决差生思维惯性的教学良机是在学习与旧知识类似的新知识时候。此时教师应设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对课本中所介绍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思维教学必须强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模式,破除不良的思维惯性。如果师生能持之以恒地努力训练,学生就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差生的心理大多数表现为自我怀疑,犹豫不决,甚至自我封闭。这样思维惯性的特点也就是封闭性的。这势必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一旦题目稍加变换,不能套用模式,学生就会陷入自己养成的机械思维的惯性陷阱,不能自我解脱,解题一筹莫展,最终只好自我放弃,这又进一步地加深了思维的惰性,这样,惯性与惰性互相制约,恶性循环,数学学习的障碍也就越滚越大。

当然,思维惯性人皆有之,重要的是要肯定积极的一面,克服消极的一面,使思维惯性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由惯性思维上升到创新思维,再养成规范的正确的惯性思维。

三、思维的线性

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回答经常出现思维的方向性错误的学生有20人,占了50%,他们由于思维的单一性,呈线性状态,导致思维过程常常中断而受阻。

例5.求x x y +-=21的值域。

学生采用换元法设21x t -=,得到21t x -±=换元之后根式似无法去掉,于是思维活动总在那里打转。若改变思维方向,设)0(cos πθ≤≤=x x 问题就可以解决,求出值域为[2,1-]。

例6.已知+∈R m b a ,,,并且b a <,求证:b

a m

b m a >++(高二代数《不等式》例7)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试行证明,有的同学在笔记本上写了:∵b a < ∴m b m a +<+,进而又重改写为:∵+∈

a ∴

b a m b m a >++,几次打转,最后还是证不得结果。 其实,学生利用基本性质,由b a >

c b c a +>+?,形成十分顽固的线性思维,从题设入手,这并没有错,因此,学生不愿放弃这一综合证明的方法。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学生的思维已发展到较高的抽象水平,独立思考能力有所加强。但是,我们知道,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只有不断分析综合,加工改造,才能创造出符合要求的结论。

笔者认为:克服思维的线性,最重要的是必须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促使思维活动发散展开,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逐渐养成面对同一问题会从不同切入口思考;面对同一习题会追求一题多解的热情。只有这样,差生的数学思维才可能走向全方位的、主体的、规范的轨道。

差生的思维障碍的成因除了上述的表现外,通过深入的了解,笔者还发现差生由于焦虑的心理和高度的紧张,导致思维不集中、不连贯,表现出孤立、间断、混乱的思维状态。这也是思维障碍的另一诱因。对于学生焦虑、紧张、胆怯等不健康心理,除了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之外,教师还须加以耐心疏导,加强心理训练,让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宽松的心境中,投入数学学习,排除思维障碍,使差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从人的学习的整个过程来考察,这同样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