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矩形、正方形和菱形的判定方法

矩形、正方形和菱形的判定方法

矩形、正方形和菱形的判定方法
矩形、正方形和菱形的判定方法

P

F

E

B

A C

D

Q

一、考点分析:

矩形、正方形和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考试中重要的考点。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矩形、正方形和菱形的判定方法

三、教学内容 正方形巩固练习

例题1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2,点E 是BC 上的一点,BE=5,点F 是BD

上一动点.(1)AF 与FC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2)设折线EFC 的长为y ,试求y 的最小值,并说明点F 此时的位置. 【解】(1)AF 与FC 相等,其理由如下: 可证:△ABF ≌△CBF ,∴AF=CF

(2)连接AE,则AE 与BD 的交点就是此时F 点的位置 此时y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2212513+=.

例题2 如图,正方形ABCD 中,P 是对角线AC 上一动点,PE ⊥AB ,PF ⊥BC ,垂足分别为E 、F 小红同学发现:PD ⊥EF ,且PD=EF ,且矩形PEBF 的周长不变.不知小红的发现是否正确,请说说你的看法. 【解】小红的发现是正确,其理由如下: 连接BP,延长DP 交EF 于Q. (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CB=CD,∠BCP=∠DCP=45° ∴△BCP ≌△DCP ,∴PD=PB 又∵PE ⊥AB ,PF ⊥BC ,

∴∠BEP=∠BFP=∠EBF=90°,∴四边形BEPF 是矩形

A

B C D 第28题图 F

E

∴PB=EF,∴PD=EF

(2)∵PE ⊥AB ,PF ⊥BC ,∴△AEP 和△CFP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E=PE,CF=PF

∴矩形PEBF 的周长=AB+BC=2AB (为定值) (3)∵PF ∥CD ,∴∠FPQ=∠PDC ∵△BCP ≌△DCP ,∴∠PDC=∠PBF ∵四边形PEBF 是矩形,∴∠PBF=∠PEF ∴∠PEF=∠FPQ

又∵∠PEF+∠PFE=90°,∴∠FPQ+∠PFE=90° ∴∠PQF=90°,∴PD ⊥EF.

【另证】延长EP 交CD 于点R,则CFPR 为正方形

∴可证△PEF ≌△RDF ∴∠PEF=∠PDR 又∵∠DPR=∠EPQ

而∠PDR+∠DPR=90°,∴∠PEF+∠EPQ=90° ∴∠EQP=90°,∴PD ⊥EF.

课堂练习1 如图1,在边长为5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BC 、DC 边上的点,且AE EF ⊥,2BE =

(1)如图2,延长EF 交正方形外角平分线CP P 于点,试判断AE EP 与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在图2的AB 边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四边形DMEP 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给予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梯形

图1

A

D

C

B

E 图2

B

C

E D

A

F P F

回顾梯形性质及判断定理

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1)一些基本概念(如图):底、腰、高.

底: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

腰: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高:两底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直角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3)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结论:

①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上下底的中点连线是对称轴.

②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③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解决梯形问题常用的方法:

(1)“平移腰”: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2)“作高”:使两腰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

(3)“平移对角线”:使两条对角线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4)“延腰”:构造具有公共角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5)“等积变形”,连结梯形上底一端点和另一腰中点,并延长与下底延长线交于一点,构成三角形(图5).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综上所述: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就是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已经熟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例1.如图,梯形ABC D中,AD∥BC,∠B=70°,∠C=40°,AD=6cm,BC=15cm.求CD的长.

分析:设法把已知中所给的条件都移到一个三角形中,便可以解决问题.其方法是:平移一腰,过点A作AE∥DC交BC于E,因此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由已知又可以得到△ABE是等腰三角形(EA=EB),因此CD=EA=EB=BC—EC=BC—AD=9cm.

解(略).

例2 (补充)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D=90°,∠CAB =∠ABC, BE⊥AC于E.求证:BE=C D.

分析:要证BE=CD,需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其方法是:平移一腰,过点D作DF∥AB交BC于F,因此四边形ABFD是平行四边形,则

DF=AB,由已知可导出∠DFC=∠BAE,因此Rt△ABE≌Rt△FDC(AAS),故可得出BE=CD.证明(略)

另证:如图,根据题意可构造等腰梯形ABFD,证明△ABE≌△FDC即可.

例3:如图 4.9-4,梯形ABCD中,AD∥BC,∠B=70°,∠C=40°,AD=6cm,BC=15cm,求CD的长.

练习1已知等腰梯形的锐角等于60°它的两底分别为15cm和49cm,求它的腰长.

练习2 已知:如图4.9-5,梯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DE⊥

CE,求证:AD+BC=DC.

练习3:

1、填空

(1)在梯形ABCD中,已知AD∥BC,∠B=50°,∠C=80°,AD=a,BC=b,,则DC= .

(2)直角梯形的高为6cm,有一个角是30°,则这个梯形的两腰分别是和 .

(3)等腰梯形 ABCD中,AB∥DC,A C平分∠DAB,∠DAB=60°,若梯形周长为8cm,则AD= .

4,(1)求梯形2、如图4.9-6,等腰梯形ABCD中,AB=2CD,AC平分∠DAB,A B=3

的各角.(2)求梯形的面积.

3、(1)在梯形ABCD中,已知AD∥BC,∠B=50°,∠C=80°,AD=a,BC=b,,则DC= .

(2)直角梯形的高为6cm,有一个角是30°,则这个梯形的两腰分别是和.(3)等腰梯形ABCD中,AB∥DC,A C平分∠DAB,∠DAB=60°,若梯形周长为8cm,则AD= .

4.已知: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 B∥CD,AB>CD,AD=BC,BD平分∠ABC,∠A=60°,梯形周长是20cm,求梯形的各边的长.(AD=DC=BC=4,AB=8)

课堂小结

1、梯形的定义及分类

2、等腰梯形的性质:

(1)具有一般梯形的性质:AD∥BC.

(2)两腰相等:AB=CD.

(3)两底角相等:∠B=∠C,∠A=∠D.

(4)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通过上、下底中点的直线.

(5)两条对角线相等:AC=BD.

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

两腰延长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

等腰梯形的判断

例2(补充)证明: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对角线AC=BD.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分析:证明本题的关键是如何利用对角线相等的条件来构造等腰三角形.在ΔABC和ΔDCB中,已有两边对应相等,要能证∠1=∠2,就可通过证ΔABC ≌ΔDCB得到AB=DC.

证明: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

又AD∥BC,∴四边形ACED为平行四边形,∴

DE=AC .

∵ AC=BD ,∴ DE=BD ∴∠1=∠E

∵∠2=∠E ,∴∠1=∠2

又 AC=DB,BC=CE,∴ΔABC≌ΔDCB.∴ AB=CD.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说明:如果AC、BD交于点O,那么由∠1=∠2可得OB=OC,OA=OD ,即等腰梯形对角线相交,可以得到以交点为顶点的两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结论虽不能直接引用,但可以为以后解题提供思路.

问:能否有其他证法,引导学生作出常见辅助线,如图,作AE⊥BC,DF⊥BC,可证

RtΔABC≌RtΔCAE,得∠1=∠2.

例3(补充)已知: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CF⊥BE交BD 于G,F是垂足.求证:四边形ABGE是等腰梯形.

分析:先证明OE =OG ,从而说明∠OEG =45°,得出EG ∥AB ,由AE ,BG 延

长交于O ,显然EG ≠AB .得出四边形ABGE 是梯形,再利用同底上的两角相等得出它为等腰梯形.

例4 (补充)画一等腰梯形,使它上、下底长分别4cm 、12cm ,高为

3cm ,并计算这个等腰梯形的周长和面积.

分析:梯形的画图题常常通过分析,找出需添加的辅助线,归结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作图,然后,再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画出所要求的梯形. 如图,先算出AB 长,可画等腰三角形ABE ,然后完成

AECD 的画图.

画法:①画ΔABE ,使BE=12—4=8cm .

.

②延长BE 到C 使EC=4cm.

③分别过A 、C 作AD ∥BC ,CD ∥AE ,AD 、CD 交于点D .

四边形ABCD 就是所求的等腰梯形.

解:梯形ABCD 周长=4+12+5×2=26cm .

.)(梯形224312421cm S ABCD =?+?=

cm.

答:梯形周长为26cm,面积为242

例5:.如图4.9-4,已知等腰梯形ABCD的腰长为5cm,上、下底长分别是6cm和12cm,求梯形的面积. (方法一,过点C作CE∥AD,再作等腰三角形BCE的高CF,可知CF=4cm.然后用梯形面积公式求解;方法二,过点C和D分别作高CF、DG,可知,从而在Rt△AGD中求出高DG=4cm. )

课后练习

1、填空

(1)在梯形ABCD中,已知AD∥BC,∠B=50°,∠C=80°,AD=a,BC=b,,则DC= .

(2)直角梯形的高为6cm,有一个角是30°,则这个梯形的两腰分别是和 .

(3)等腰梯形 ABCD中,AB∥DC,A C平分∠DAB,∠DAB=60°,若梯形周长为8cm,则AD= .

4,(1)求梯形2、如图4.9-6,等腰梯形ABCD中,AB=2CD,AC平分∠DAB,A B=3

的各角.(2)求梯形的面积.

3、(1)在梯形ABCD中,已知AD∥BC,∠B=50°,∠C=80°,AD=a,BC=b,,则DC= .

(2)直角梯形的高为6cm,有一个角是30°,则这个梯形的两腰分别是和.(3)等腰梯形ABCD中,AB∥DC,A C平分∠DAB,∠DAB=60°,若梯形周长为8cm,则AD= .

4.已知: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 B∥CD,AB>CD,AD=BC,BD平分∠ABC,∠A=60°,梯形周长是20cm,求梯形的各边的长.(AD=DC=BC=4,AB=8)

第三讲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例题精讲和练习题及答案---侯老师 -

F E D C B A 第三讲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一、知识要点 1.正方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它具有前三者的所有性质: 1 边的性质:对边平行,四条边都相等. 2角的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 3 对角线性质: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 对称性: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如图) 3.正方形的判定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 3:四边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4: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5: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二、典型例题 例1 如图12-2-14,已知过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P ,作PE ⊥BC 于E ,作PF ⊥CD 于F .试说明AP =EF . 分析:由PE ⊥BC ,PF ⊥CD 知,四边形PECF 为矩形,故有EF =PC ,这时只需证AP =CP ,由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知AP =CP . 解:连结AC 、PC ,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BD 垂直平分AC , ∴AP =CP . 正 方形 菱形 矩形平行四边形

∵PE⊥BC,PF⊥CD,∠BCD=90°, ∴四边形PECF为矩形, ∴PC=EF, ∴AP=EF. 注意:①在正方形中,常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证明线段相等. ②无论是正方形还是矩形经常通过连结对角线证题,这样可以使分散条件集中. 思考:由上述条件是否可以得到AP⊥EF. 提示:可以,延长AP交EF于N,由PE∥AB,有∠NPE=∠BAN. 又∠BAN=∠BCP,而∠BCP=∠PFE,故∠NPE=∠PFE, 而∠PFE+∠PEF=90°,所以∠NPE+∠PEF=90°,则AP⊥EF. 例2如图12-2-15,△ABC中,∠ABC=90°,BD平分∠ABC,DE⊥BC,DF⊥AB,试说明四边形BEDF是正方形. 解:∵∠ABC=90°,DE⊥BC, ∴DE∥AB,同理,DF∥BC, ∴BEDF是平行四边形. ∵BD平分∠ABC,DE⊥BC,DF⊥AB, ∴DE=DF. 又∵∠ABC=90°,BEDF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BEDF是正方形. 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提示:(有一种方法可以证四边形DFBE为矩形,然后证BE=DE,可得.另一种方法,可证四边形DFBE为菱形,后证一个角为90°可得) 注意:灵活选择正方形的识别方法. 例3 如图12-2-16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E是等边三角形,求∠BEC的大小.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测试题及答案

第19章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四边形ABCD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③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④对角线AC 和BD 相等;以上四个条件中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有( )。 (A )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若顺次连结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则四边形ABCD 必定是( ) A 、菱形 B 、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 C 、正方形 D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3、如图1,大正方形中有2个小正方形,如果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 1、S 2,那么S 1、S 2的大小关系是( ) A.S 1 > S 2 B.S 1 = S 2 C.S 1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菱形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经历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三种判定方法. 二、教学重点: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及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 菱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邻角互补; 性质3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 垂直,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导入 (1)如果一个四边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只要再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它是一个菱形?依据是什么? 根据菱形的定义可知: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所以只要再有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即可. (2)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活动2、探究与归纳菱形的第二个判定方法 【问题牵引】 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子,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架,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问: 任意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总有什么特征?你能证明你发现的结论吗? 继续转动木条,观察什么时候橡皮筋周围的四边形变成菱形?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学生猜想: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教师提问:这个命题的前提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学生用几何语言表示命题如下: 已知: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 求证:□ABCD 是菱形。 分析:我们可根据菱形的定义来证明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BO=DO ,由∠AOB=∠AOD=90o及AO=AO ,得ΔAOB ≌ΔAOD ,可得到AB=AD (或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得到AB=AD) ,最后证得□ABCD 是菱形。 【归纳定理】 通过探究和进一步证明可以归纳得到菱形的第二个判定方法(判定定理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提示: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活动3、菱形第二个判定方法的应用 例3 如图,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 于点O ,且AB=5,AO=4,BO=3,求证:□ABCD 是菱形。 思路点拨:由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构 成了△ABO 是一个三角形,?而AB=5,AO=4,BO=3,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AOB=90°,证出对角线互相垂直,这样可利用菱形第二个判定方法证得。 活动4、探究与归纳菱形的第三个判定方法 【操作探究】过程: 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 、AD ,然后分别以B 、D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得到两弧的交点C ,连接BC 、CD ,就得到了一个四边形,提问:观察画图的过程,你能说明得到的四边形为什么是菱形吗?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观察思考后,展开讨论,指出该四边形四条边相等,即有两组对边相等,它首先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又有一组邻边相等,根据菱形定义即可判定该四边形是菱形。得出从一般的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O D C B A

正方形判定

19.2.3正方形(第二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能正确区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关系。 3.能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学习重点 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条件。 学习过程 一、在问题情境带着悬念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在探索中思考 探究: 你有什么方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呢 1、讨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有怎样的包含关系? 2、温故知新 (1)要使一个平行四边形成为正方形需增加的条件是 (填上一个条件即可) (2)要使一个矩形成为正方形需增加的条件是 (填上一个条件即可) (3)要使一个菱形成为正方形需增加的条件是 (填上一个条件即可) 讨论: 你有什么方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呢? 三、在应用中理解 1、判断下列说法是对还是错: (1)四条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2)如果一个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它一定是正方形。() (3)如果一个菱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它一定是正方形。() 2、典型例题 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H分别在各边上, 且AE=BF=CG=DH.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四、一展身手 1、在四边形ABCD中,O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A.AC=BD,AB∥CD,AB=CD B.AD∥BC,∠A=∠C C.AO=BO=CO=DO,AC⊥BD D.AO=CO,BO=DO,AB=BC 2.四个内角都相等,四条边也都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 A.正方形B.菱形C.矩形D.平行四边形 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B、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五、总结提高 对角线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及其性质判定

矩形、菱形、正方形及其性质、判定 第1题. (贵州省贵阳市,10分)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为边AB CD ,的 中点,连接DE BF BD ,,. (1)求证:ADE CBF △≌△.(5分) (2)若AD BD ⊥,则四边形BFDE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请证明你的结论.(5分) 答案:(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C ,AD =CB ,AB =CD . ∵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 ∴AE =CF 在AED △和CFB △中,AD CB A C AE CF =?? ∠=∠??=? (SAS)AED CFB ∴ △≌△. (2)若AD ⊥BD ,则四边形BFDE 是菱形. 证明:AD BD ⊥ , ABD ∴△是Rt △,且AB 是斜边(或90ADB ∠= ) E 是AB 的中点, 1 2 D E A B B E ∴= =. 由题意可知EB DF ∥且EB DF =, ∴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BFDE 是菱形. 第2题. (湖北省黄冈市,7分)已知:如图,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任意一点,过 点D 作DF D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DE DF =. 答案: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 CD = ,A DCF ∠=∠=90ADC ∠= , DF DE ⊥ ,90EDF ∴∠= . ADC EDF ∴∠=∠.即1323∠+∠=∠+∠. 12∴∠=∠. 在ADE △与CDF △中12AD CD A DCF ∠=∠?? =??∠=∠? , ,, A D E C D F ∴ △≌△.DE DF ∴=. A B C D E F A E B C F D 1 2 3

矩形、菱形的判定

22.3(3)矩形、菱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逆向探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过程,掌握矩形、菱形的常用判别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2.通过矩形、菱形判定的探索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合情推理能力;结合性质和判定定理以及相关问题的证明,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矩形、菱形的判定,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 教学用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温故知新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5个方法) 2.矩形、菱形的性质复习——有别于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性质: [及矩形、菱形作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性质回顾;便于本节课的顺利开展. 二、矩形、菱形的判定探讨 思考: 如何从矩形、菱形特殊的性质出发,得出矩形、菱形的判定? 定义可以作为第一条判定: 即: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说明] 定义是作为判定的第一依据,因此,所有的定义都可以作为第一个判定 方法. 其他方法呢? “1)从边;2)从角;3)从对角线”的角度考虑. 1.矩形: ——矩形的特殊性在于直角和对角线 不妨给出关于矩形判定的命题:(讨论、交流) 比如: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分析上述给出的命题,证明讨论; 得出矩形的判定定理: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菱形: ——类似矩形进行讨论. 并得出菱形的判定定理: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说明]作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在角、边、对角线方面都有特殊的性质.因此,引导学生不妨就从其特殊性开始考虑.矩形详加探究之后,对应得到菱形的判定方法. 3.总结矩形菱形的判定 形出发作一总结;上课时,借助PPT ,缓缓放出本课结论,有不错的效果. 三、定理运用, 1.例题选讲 例1: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F,G,H 分别 在AO,BO,CO,DO 上,且AE=BF=CG=DH. 求证:四边形EFGH 是矩形. 分析:首先,矩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其次,本题可以用哪种方法? 过程说理. 例2:已知如图:EF 是□ABCD 的对角线AC 的垂直平分线,EF 与边AD,BC 分别交 于点E,F. 求证:四边形AECF 是菱形 O H G F E D C B A O E D A

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 执笔:陈振华课型:新课审稿:八年级数学组 教学目标:理解正方形的定义,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预习导航 一、理解定义 1、如何将长方形纸片折叠后得到正方形图形,折一折 2 由上面的操作可给正方形定义为______________的矩形叫正方形 3、如何将顶点不固定的棱形变为正方形 因此,我们还可以把_____________的棱形叫正方形 二、找性质 1、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所以它具有矩形的性质,对边_________,四角都 是__________,对角线_______________ 2、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棱形,所以它具有棱形的性质,四边_____,对角线___ ___且_________ 讲例与探究 探究一、(1)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这个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边长为a,求BO的长 D 探究二、 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度到正方形AB 1C 1 D 1 的位置,则图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求证: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2、在边长为12cm 的正方形纸片ABCD 的BC 边上有一点P ,已知PB =5cm ,如果将纸折起,使点A 落在点P 上,试求折痕的长度。 3、设P 是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满足PA ∶PB ∶PC =1∶2∶3,求∠APB . 4、 ABCD 为正方形,MN ∥AB 且MN 分别交OA 、OB 于M 、N , 求证:BM =CN 。

2、如图,正方形ABCD 中,△BEC 为等边三角形,求∠EAD 的度数 3、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上任一点,∠AEF=90°,且EF 交正方形的外角的平分线CF 于点F ,求证:AE=AF 1.如图(5),在AB 上取一点C ,以AC 、BC 为正方形 的一边在同一侧作正方形AEDC 和BCFG 连结AF 、BD 延长BD 交AF 于H 。 试猜想AF 与BD 的关系并证明 B A

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北师版)(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矩形的定义是什么?正方形的定义是什么? 问题2:矩形有哪些性质?正方形有哪些性质? 问题3:矩形的判定定理是什么? 问题4:正方形的判定定理是什么? 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北师版)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矩形的对边互相平行 B.矩形的对角相等 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D.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矩形的性质 2.矩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对角线互相平分 B.邻角互补 C.对角线相等 D.对角相等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矩形的性质 3.矩形、正方形、菱形的共同性质是( ) A.对角线相等 B.对角线互相垂直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菱形的性质 4.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8,∠AOD=120°,则AB的长为( ) A. B.2 C. D.4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矩形的性质 5.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AD边上,且EF⊥EC,EF=EC,AF=2,矩形的周长为16,则AE的长为( ) A.3 B.4 C.5 D.7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矩形的性质 6.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分别延长BA,CA到点D,E,使DA=AB,EA=CA,则四边形 BCDE是( ) A.任意四边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矩形的判定 7.如图,在矩形ABCD中,DE⊥AC于E,∠EDC:∠EDA=1:3,且AC=10,则DE的长为( )

菱形的判定方法的应用

菱形的判定方法的应用(1)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的常用判定方法有: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有一组临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下面,就给同学们说说如何应用这些方法进行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一、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例1(08年,郴州)如图1,ΔABC 为等腰三角形,把它沿底边BC 翻折后,得到ΔDBC .请你判断四边形ABDC 的形状,并说出你的理由. 分析:翻折就是对称,也就是全等。 解:四边形ABCD 为菱形。 理由是: 由翻折,得:△ABC ≌△DBC . 所以,,AC CD AB BD == 因为,△ABC 为等腰三角形, 所以,AB AC = 所以,AC =CD =AB =BD , 故,四边形ABCD 为菱形 点评:本题主要是应用对称的知识得出一组临边相等,在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得到四条边都相等来解答。 二、有一组临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例2(08年,永州)如图△ABC 与△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点E 、F 分别在AC 、BC 上,且EF∥AB (1)求证:四边形EFCD 是菱形; (2)设CD =4,求D 、F 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在四边形EFCD 中,由题意我们知道有一组临边ED 和CD 相等是很容易得到的,只要在说明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可以。 (1)证明: ABC Q △与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ED CD ∴= 60A DCE BCA DCE ∴∠=∠=∠=∠=o AB CD DE CF ∴∥,∥ 又Q EF AB ∥ ∴EF ∥CD , 四边形EFCD 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EFCD 是菱形。 (2)解:连结DF ,与CE 相交于点G 由4CD =,可知2CG = ∴224223DG =-= 43DF ∴= 点评:观察是解答问题的途径和窗口。 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例3(08年,上海)如图1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E 是BD 延长线 C A B D 图1

矩形、正方形和菱形的判定方法

,、考点分析: 矩形、正方形和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考试中重 要的考 点。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正方形和菱形的判定方法 三、教学内容 正方形巩固练习 例题1如图,正方形ABCD 勺边长为12,点E 是BC 上的一点,BE=5,点F 是BD 上 一动点?( 1) AF 与FC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2)设折线EFC 的长为y ,试求 y 的最小值,并说明点F 此时的位置. 【解】(1) AF 与FC 相等,其理由如下: 可证:△ ABF ^△ CBF 二 AF=CF (2)连接AE,则AE 与BD 的交点就是此时F 点的位置 此时y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122 52 =13. 例题2 如图,正方形ABCD 中, P 是对角线AC 上一动点,PEIAB PF ⊥ BC 垂 足分别为 E 、F 小红同学发现:PD ⊥ EF ,且PD=EF 且矩形 PEBF 的周长不 变?不知小红的发现是否正确,请说说你的看法. 【解】小红的发现是正确,其理由如下: D 第28题图

连接BP,延长DP交EF于Q. (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CB=CD∠ BCP∠ DCP=45 ???△ BCP^△DCP ??? PD=PB 又???PEIAB PF⊥ BC, ???∠ BEP=/ BFP=Z EBF=90 ,二四边形BEPF是矩形

???PB=EF,??? PD=EF (2):PEIAB PF⊥ BC ???△ AEP^n△ CFP^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AE=PE,CF=PF ???矩形PEBF的周长=AB+BC=2AB为定值) (3):PF// CD ???∠ FPQ∠ PDC ???△ BCP^△ DCP ?∠PDC∠ PBF ???四边形PEBF是矩形,?∠PBF=/ PEF ?∠PEF=Z FPQ 又τ∠ PEF+∠ PFE=90 , ?∠ FPQ∠ PFE=90 ?∠PQF=90 ,??? PDL EF. 【另证】延长EP交CD于点R,则CFPF为正方形 ?可证△ PEF^△ RDF ?∠PEF=Z PDR 又τ∠ DPR∠ EPQ 而∠ PDR∠ DPR=90 ,?∠ PEF+∠ EPQ=90 ?∠EQP=90°,??? PD L EF. 课堂练习1如图1,在边长为5的正方形 ABCD 中,点E、F分别是 BC 、 DC 边上的点,且AE — EF, BE =2 (1)如图2 ,延长EF交正方形外角平分线CP于点P ,试判断AE与EP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在图2的AB边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四边形DMEP是平行四边形? 若存在,请给予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梯形 图1 图2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优秀教案)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 主讲:叶良国 课题: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方形概念,理解并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形成文本信息与图形信息相互转化的能力. 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明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说理习惯与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交流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难点: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方法。 关键:把握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这一特性来学习本节内容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回忆童年,情境引入 想一想:什么是矩形?是菱形? 做一做:大家小时候都做过风车吗?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先折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大家来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出一个正方形.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 猜一猜: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 .....叫做正方形. ......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的平行四边形 看一看:几何画板演示动画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制作、动画中,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正方形.板书课题【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师: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⑴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所以说正方形既是菱形又是矩形. 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个图直观地表示它们之间 的关系吗?与同伴交流. 生:画图展示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文本信息图形化的能力.构建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重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师:正方形都具有什么性质呢? 生: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它应该具备菱形和矩形的所有性质.(多媒体补充显示性质)正方形性质 ①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②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师:同学们从正方形定义中能尝试口述这两个命题的证明过程吗? 生: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 师: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生:思考或者画图验证 师:什么样的矩形是正方形?什么样的菱形是正方形?(多媒体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正方形与矩形和菱形、平行四边形的紧密联系,明确正方形的判定。 生:回答正方形判定(多媒体补充显示判定)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 一、判定定理 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例1:(定义)如图,剪两张对边平行的纸条,随意交叉叠放在一起,转动其中一张,重合的部分构成了一个四边形.线段AD 和BC 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例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已知:如图,AD ∥BC ,ED ∥BF ,且AF =CE .求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练习:如图, □ABCD 中,G 是CD 上一点,BG 交AD 延长线于E,AF=CG, 100=∠DGE . (1)试说明DF=BG; (2)试求AFD ∠的度数. A B C D F E G

例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已知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BC AD E F ==,,、是对角线AC 上两点,且AE CF =.求证:BE DF =. 练习:(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F 为对角线BD 上的三等分点。求证: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 (2)已知,如图所示,在□ABCD 中,BN DM =,BE DF =.求证:四边形MENF 是平行四边形. 例4:(对角线互相平分)如图所示,□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E F ,、在对角线BD 上,且BE DF =.试说明四边形AECF 的形状. 三、平行四边形判定综合 1、如图,在□ABCD 中,E F G H 、、、各点分别在AB BC CD DA 、、、上,且A E B F C G D ===,请说明:EG 与FH 互相平分. A E F B C D A E B C F D O N A M F C B E D A B E F C H G

《菱形的判定》教案

19.2. 2 菱形的判定 备课人:王芳备课时间:2013/05/16 一、教学内容分析: 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比平行四边行多了“一组邻边相等”,因此判定可以在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再补充条件。教学时要注意几种图形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菱形判定条件的过程,探索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想一想: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让学生回忆并说出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教师同时播放课件) 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菱形的邻角互补。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 角。 思考: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只要再添加一个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它就是一个菱形?根据什么? 师板书: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教师明确指出:菱形的定义具有两重性,既是菱形的性质,又可以作为菱形的一种判定方法) 教师强调菱形定义中的两个条件,并让学生明白自己已学过菱形的一种判定方法,为学习另外两种判定方法做准备。

(二)操作探究,发现新知: 1.从“对角线”的角度探究: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或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一结论)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探究一: 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然后教师提问:“这个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转动木条,你有 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教师出示命题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师:你会证明吗?如何证明一个文字命题呢? 教师叙述一般过程: 第一: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第二: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第三:写出证明过程(有时需要写依据)。 第四:归纳结论。 师生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的方式展开探究,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证明猜想。 得出结论: 菱形的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或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2.从“边”的角度探究: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探究二: 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AD,然后分别以B、D为圆心,AB 交点C,连接BC、CD,就得到了一个四边形。 (1)猜一猜,这是什么四边形? C (2 教师出示命题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师:这个命题又该怎样证明呢?(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证明) 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师生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的方式展开探究,以合作者、参 与者的身份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证明猜想。 得出结论: 菱形的判定方法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归纳新知: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主讲:叶良国 课题: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方形概念,理解并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形成文本信息与图形信息相互转化的能力. 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明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说理习惯与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交流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难点: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方法。 关键:把握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这一特性来学习本节内容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回忆童年,情境引入 想一想:什么是矩形?是菱形? 做一做:大家小时候都做过风车吗?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先折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大家来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出一个正方形.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 猜一猜: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 .....叫做正方形. .......的平行四边形 ......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看一看:几何画板演示动画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制作、动画中,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正方形.板书课题【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师: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⑴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所以说正方形既是菱形又是矩形. 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个图直观地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与同伴交流. 生:画图展示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文本信息图形化的能力.构建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重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师:正方形都具有什么性质呢? 生: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它应该具备菱形和矩形的所有性质.(多媒体补充显示性质)正方形性质 ①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②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师:同学们从正方形定义中能尝试口述这两个命题的证明过程吗? 生: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 师: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生:思考或者画图验证 师:什么样的矩形是正方形?什么样的菱形是正方形?(多媒体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正方形与矩形和菱形、平行四边形的紧密联系,明确正方形的判定。 生:回答正方形判定(多媒体补充显示判定) 正方形的判定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非常重要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练习题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一、选择题 1. 已知函数1 y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当1x -≥时, y 的取值范围是( ) A. 1y <- B. 1y -≤ C. 1y -≤或0y > D. 1y -<或0y ≥ 2.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BC=3,点P 从起点B 出发, 沿BC 、CD 逆时针方向向终点D 匀速运动.设点P 所走过 路程为x ,则线段AP 、AD 与矩形的边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y , 则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反映y 与x 函数关系的是( ) 3. 反比例函数x y 6 = 图象上有三个点)(11y x ,,)(22y x ,,)(33y x ,,其中3210x x x <<<,则1y ,2y ,3y 的大小关系是( ) A .321y y y << B .312y y y << C .213y y y << D .123y y y << 4. 直线y = x + 3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 ) A .(0,3) B .(0,1) C .(3,0) D .(1,0) 5. 已知函数5 2)1(-+=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且图像在第二、四象限内,则m 的值是 ( ) A. 2 B. -2 C.±2 D. 2 1 - 6. 如图,已知双曲线(0)k y k x =<经过直角三角形OAB 斜边 OA 的中点D ,且与直角边AB 相交于点C .若点A 的坐标为(6-,4),则△AOC 的面积为( ) A .12 B .9 C .6 D .4 7. 如图,反比例函数()0k y x x =>的图象经过矩形OABC 对角线的交点M , 分别与AB BC 、相交于点.D E 、若四边形ODBE 的面积为6,则k 的值为( ) A .1 B. 2 C. 3 D. 4 8. 如图,小球从点A 运动到点B ,速度v (米/秒)和时间t (秒)的函数关系式是v =2t .如果小球运动到点B 时的速度为6米/秒,小球从点A 到点B 的时间是( ). A .1秒 B.2秒 C.3秒 D.4秒

初三数学-菱形的判定

初三数学 菱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 2、能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有关冋题。 二、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菱形的特征 (1)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边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条边都 (2)_______________ 对角。 (3)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角线分别这节课我们来探索从平行四边形出发,加上什么条件可以得到菱形: (二)讲授新课 1、菱形的识别: 方法一:有一组邻边______________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定义) 几何语言::乎BCD中,A吐 _________ 严BCD是。 下面请用菱形的定义来证明“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已知:如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 方法二: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即:平行四边形+对角线菱形 几何语言:如图??? MBCD中,丄 二.ABCD 是。 方法三:四条边都的四边形是菱形。 几何语言:???四边形ABCD中, AB BC CD DA ???四边形ABCD是菱形。 小结:判定一个图形是菱形的方法: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行四边形+ 菱形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行四边形+ 菱形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四边形—菱形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2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并能综合运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2.发现决定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因素,熟练运用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对中点四边形进行判断,并能对自己的猜想进行证明,进一步发展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以及计算与证明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发现决定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因素,并能综合运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2.通过凸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探求过程,以及引申至凹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探求过程,引导学生体会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归纳、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等,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 情感与态度: 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交流以及多媒体软件的使用,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并使学生发现数学中蕴涵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第二环节:运用巩固;第三环节:猜想结论,分组验证;第四环节:学以致用;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 活动内容: 问题: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打开,怎样 剪才能剪出一个正方形?

(学生动手折叠、思考、剪切) 活动目的: 因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它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把折痕作对角线,这时只需剪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打开即是正方形,因此只要保证剪口线与折痕成45°角即可。 活动的注意事项: 部分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会剪出菱形,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和菱形,因此想得到一个正方形,可以在矩形的基础上强化边的条件得到,也可以在菱形的基础上强化角的条件得到,而折痕是正方形的对角线,所以本环节要从对角线的角度考虑,即对角线要垂直相等且平分,学生很自然的会想到需要剪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只要保证剪口线与折痕成45°角即可,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本环节中教师可以鼓励操作快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请同学到讲台前讲解自己的做法和判断依据,顺势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2.对角线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教师可以课件展示下面的框架图,复习巩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此框架图给出了正方形的判别条件,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判定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然后再判定这个矩形是菱形;或者先判定一个四边形

八年级矩形菱形正方形知识点及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对边相等且平行 2、对角相等 3、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 1、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2、矩形的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矩形的识别方法: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概念: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的特征: 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备平行四边形的所有特征. 2、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3、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分别平分每一组对角. 菱形的识别: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的性质: 1、对边平行,4边相等. 2、4个角都是直角. 3、对角线相等、垂直且互相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正方形的识别: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同步测试

一、填空 1. 菱形的两个邻角之比为2:3,周长为4a ,则较短的对角线的长为___________. 2. 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BD 的长为20cm ,点P 是AB 上任意一点,则点P 到AC 、BD 的距 离之和是_______________-. 3. 如图,在矩形ABCD 中,CE ⊥BD ,E 为垂足,∠DCE:∠ECB=3:1,那么∠AEC=_________. 4.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一条对角线与短边的和为15,则对角线的长为_______. 5.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F 分别在AB 、CD 上,BF ∥DE ,若AD=12cm,AB=7cm ,AE:EB=5: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cm 2 . 6.如图,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为一边作菱形AECF ,则∠FAB=____________. 7.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OB=60°,AE 平分∠BAD ,AE 交BC 于E ,则∠BOE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 8.已知如图菱形ABCD 中,∠B=60°,AB=4,则以AC 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 的周长为_____ 9.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6,∠A=60°,如果点P 是菱形内一点,且PB=PD=32,那么AP 的长为_______. 10.在四边形ABCD 中,给出四个条件:(1)AB=CD(2)AD ∥BC (3)AC ⊥BD(4)AC 平分 ∠BAD ,由其中三个条件可以推出四边形ABCD 为菱形你认为这三个条件是___________. 二、选择 11.在矩形ABCD 中AD 与BD 相交于点O ,作AP ⊥BD ,垂足为P,若PD=3PB,则∠AOB 的度数是 C B E O 第3题图 D C A B F 第5题图 C B E F 第6题图 O D C A E 第7题图 F D C A B E 第8题图 F D E C 第12题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