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第四章_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第四章_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第四章_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第四章_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一、填空题

1、人脑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__。感觉P104

2、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__知觉。不正确的P131

3、当我们从亮处走入黑暗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__,这个过程是__。当我们从暗处走出见到光明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__,这个过程是__。提高,暗适应,下降,明适应P110

4、__细胞对光线非常敏感,允许昏暗光线下的视觉;__细胞对特定波长的光波特别敏感,产生心理学的色彩体验。杆体细胞,锥体细胞P110

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__关系。反比关系P107

6、习惯化是由于刺激的反复呈现所导致的反应__的现象。降低或减少P110

7、知觉的一般特征主要有__、__、__、__。知觉产生的三个阶段是__、__、__。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感觉信息,组织信息,赋予意义

P116-120,114

8、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自然科学规律是__,这个定律主要适用于__的刺激。韦伯定律,中等强度的刺激P108

9、双眼的距离线索主要是双眼的__和__所提供的距离信息。双眼辐合,双眼视差P121

10、人们常使用的印象管理策略有__、__、__、__。迎合,自我美化,自我表露,威胁,恳求P129-130

二、单项选择题

1.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C )P107

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或限

2.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A )P110

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蔽

3.电影使一系列静止的拷贝画面连贯起来,前一副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副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活动

的人物、车辆等场景,这是(A)

A、动景运动的作用 B.适应的作用 C.对比的作用

D.联觉的作用

4、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C)P120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

D.理解性

5. 我们对物体的知觉直接来源于( D )。

A近距刺激 B 远距刺激C物体本身

D判断

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 C )。P109

A整合 B 对比C适应 D

联觉

三、多选题

1.感觉反映的是(A,C)P104

A.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B.客观事物的整体

C.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D.过去作用于感官的事

2.产生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多种,如(A,B,D)P122 A.线条透视B.运动视差C.视轴辐合D.眼睛的调节

3.物体在空间没有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叫(B,C)

P124-125

A.运动知觉B.似动现象C.动景现象D.现象

4.内部感觉包括(A,B,C,D)P104

A.运动觉B.平衡觉C.内脏感觉D.机体觉

5.空间知觉包括(A,B,C,D)P121

A.大小知觉B.形状知觉C.深度知觉D.方位知觉

6. 错觉的性质包括___________ (A,C,D)P

A歪曲的知觉B虚幻的知觉C特定条件下的知觉D对事物的歪曲带有固定倾向的知觉

四.名词解释

1、感觉P104,

2、知觉P114,

3、感觉阈限107,

4、绝对感觉阈限P107,

5、敏感化P110,

6、绝对感受性P107,

7、知觉的理解性P119,

8、似动现象P125,

9、感觉的适应P109,

10、社会知觉P125。

五、简答题

1.请你说说听觉的信息加工原理。P105-106

2.什么是知觉?知觉的加工特性有哪些?P115

3. 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什么意义?P116-120

4. 结合实际谈谈知觉的准确性怎样才能提高?特征,种类,错觉5.你有知觉偏见吗?怎样才能克服?P126-129

6. 错觉是不正确的知觉,这与“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这个命题矛盾吗?不矛盾的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2

教育学考试题(二)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5分) 1.教师劳动的价值具有明显的和隐含性,因而只能在学生进入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之后 才能得到具体体现。 2.荀子认为是否重视教师的作用与国家兴衰存亡关系极为密切,他说:“国将兴,必;国将衰,必。” 3.班集体是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4.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必须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二是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三是做好偶发事件中的个别教育工作。 5.班主任工作涉及面广,连续性强,时空领域大,因此必须抓好工作计划和具体执行计划的制定。 6.说服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一种德育方法,它主要是通过、讲道理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7.通常,人们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的的数量,把课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8.我国中小学常用的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和。 9.教育目的的结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这是核心部分;二是。 10.教育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和地方在财政总支出中拨给教育事业的经费,它通常包括和教育基本建设费两部分。 11.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只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因素和决定因素。 12.原始形态的教育是与劳动紧密结合的,而古代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 二、选择题(下列每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一项为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3.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人类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①《论语》②《劝学》③《学记》④《进学解》 14.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度的著名教育家是() ①凯洛夫②夸美纽斯③昆体良④赫尔巴特 15.学校正式出现在()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 2.心理过程包括什么: 知觉,情绪,意志力 3.个性心理包括什么: 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4.心理学流派以及代表人物和观点: 一、构造主义: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现代心理学】,铁钦纳 (1)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成三个部分:感觉,表象,情感。 (2)内省法 二、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1)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2)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三、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实验方法 (3)环境决定论 四、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地利】,荣格 (1)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 (2)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5.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哪些可以探索因果关系,哪些不能探索【除实验法外,其他方法均不能探索因果关系。】 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 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心理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 方法。 (1)基本要求: ○1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一个测验有效的测量了所需的心理品质 三、相关法:事物间的一种关系。 四、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1)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也进行的。

(2)自然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 【自变量或独立变量:能够引起心理或行为变化的主观条件。 因变量或依从变量:这些条件引起的心理或行为的变化。】五、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 心理现象的原因。 6.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前两个势力是? 第三势力: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 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 第二章: 1.神经元的构成: 胞体,树突和轴突 2.大脑皮层的构成: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3.大脑的偏侧化: P75【结构和功能】 结构:(1)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 功能:(1)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2)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则定位于右半球。 (3)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化并不是绝对的。 4.联结大脑半球的组织是? 胼胝体 5.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 (1)电传导: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1服从全或无法则,即神经反应的强弱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2)化学传导:神经元之间传导 ○1在突触间传递,借助神经递质。 【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最简单的一种神经回路就是反射弧】6.神经元之间的结构: 突触(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 7.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皮下中枢: 下丘脑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机能上具有拮抗性质,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 第三章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04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一。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派别,虽然,现在它已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仍有广泛影响,在一定的范围里,它仍然是具有使用价值。尤其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行为矫治的领域中,仍被广泛使用。那么,什么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呢?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可以从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和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班杜拉的观点中反映出来。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 二.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体系 我们通常把华生的行为主义称为经典行为主义,而把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称为新行为主义。那么,斯金纳"新"在哪里呢?学习完本部分的各小节之后,我们将会对斯金纳的各种观点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行为主义的领袖---斯金纳 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华生强调刺激对行为的重要性;斯金纳强调强化对行为的重要性;而班杜拉则认为,儿童获得一个行为并不一定需要得到强化。事实上,人的许多行为只要经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习得。于是,班杜拉很强调观察学习。

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班杜拉 四.对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的评析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中的一个极重要的派别。"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特定的历史形态,它的出现是西方实验心理学内在矛盾的产物,它的发展构成西方心理学历史逻辑的一个环节。" (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92页。)把行为主义放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加以考察,就能充分地认识到它的意义、价值和它的局限性。 出于这样的基本观点,教材对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的理论分别作出了评析。 (一)行为主义的界定 传统的心理学把学科的注意力放在研究意识上,所使用的方法又是主观性极强的内省,其研究内容、结果和方法都缺乏可观性,根本无法使心理学厕身于自然科学的行列,与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平起平坐。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唯有改造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它的研究对象变为可观察、可测量、可验证,研究方法变得可控制、可纪录、可重复。于是,华生揭竿而起,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而把意识赶出心理的研究领域,从而在心理学中发动了一场革命。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那么什么是华生所谓的行为呢? 华生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它的构成单位是反射,而反射就是刺激(stimulus)与反应(response)的联结。(S-R) 那么,什么是刺激和反射呢? 华生认为,刺激指的是外部环境和身体内部组织所起的任何变化。 反应就是随着某种刺激而引起的肌肉和腺体的变化。 根据这样的定义,华生把心理学简化为研究S-R的科学,任何复杂的行为,都是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心理学就是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于是,心理学终于被纳入了自然科学的行列。 二)如何研究人类行为 既然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就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那么,研究行为的方法就在于寻找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只要发现某一种刺激能引起哪一种反应,或发现某一种反应是由哪一种刺激引起的,就能找到一种刺激与一种反应之间的特定的因果关系。这正是研究的目的。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第一章 1.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有可能研究的是【】 A调适问题 B老鼠走迷宫 C儿童数学问题解决 D种属性为 2.历史上比较系统的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是【】 A论语 B轮灵魂 C神灭论 D心理学刚要 3明确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观点的是【】 A汉代王充 B南北朝范缜 C明代李时珍 D清代王清任 多项选择题 5论灵魂是第一部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其主要论述【】A灵魂的实质 B灵魂与身体的关系 C灵魂的种类 D灵魂的功能 6,从科学性质上来说,心理学属于一门【】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边缘科学 D交叉科学 7、下列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属于相关研究的是【】 A 调查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8.应用观察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 B对拟观察的行为特征必须有明确的界定 C观察必须是系统的,不是零散的,偶然的 D应该在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 9.构造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 A冯特 B铁勤娜 C杜威 D桑代客 第二章

第四章,知觉 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这各种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这种观点是知觉的【】 A模板说 B原型说 C特征说 D图式说 2在纸上画一幅画,即使把这张纸撕成两半,人们也能大致知道画的内容。这说明了【】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理解性 3在小学生初学字阶段,总是把字形相近的字写错,是因为知觉的【】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4人在知觉深度的双眼线索中,最重要的双眼线索是【】 A双眼视轴的幅合 B水晶体曲度的变化 C双眼视差 D单眼视差 5彼此接近的物体比距离较远的物体更容易产生【】的倾向。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6一侦探在现场找到一纸片,上有三个字母,他不得不理解为771还是ILL,这是他的知觉加工机制是【】 A材料驱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对象.现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2情绪过程(情)(喜、怒、哀、乐、爱、憎、惧等)3意志过程(意)(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二)心理状态1认知状态(好奇、疑惑、沉思等)2情绪状态(淡泊、焦虑、渴求等)3意志状态(克制、犹豫、镇定等);(三)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2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智力)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2解释和说明人的心理现象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状态。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个案法7活动产品分析法 6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种类:(1)时间:长期观察、定期观察。(2)内容:全面观察、重点观察。(3)观察者参与性: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4)场所:自然场所的观察、人为场所的观察。 优缺点: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使用的,因而简便易行,所得的材料也比较真实的。但由于它不能严格控制条件,不易对观察的材料做出比较精确的量化分析和判断,这也是观察法的局限性。 7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儿童心理》是观察法的典型研究。 8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种类:(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 9实验室实验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能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并能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而且所获取的信息也比较精确。但实验法也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者在这样的情况中,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降低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如个性等问题,有很大局限性。 10控制实验的四方面?一是严格控制实验情境,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二是严格控制被试,实现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三是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四是严格被试反应,用指导语引导反应方向和范围。 11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控制或改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一方面仍对实验条件有所控制,使之能继续保持实验室实验法的某些优点,能主动获取、探究原因;另一方面又适当放松控制,使之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心理与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2、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总之,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在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9、小脑有哪些功能? 答:小脑功能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功能; 与某些高级的认真功能也有关系; 小脑损伤后,一些简单的动作也无法做出且会产生口吃,阅读困难等。 。 10、什么叫边缘系统?它在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答: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有一些结构,它们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叫边缘系统;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丘脑下部、中部内侧被盖等 边缘系统与动物的本能有;支配动物的喂食、攻击、逃避危险、配偶活动等

边缘系统中的海马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海马损坏,空间信息记忆和时间编码功能就会被损坏;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其中的扣带回与注意有密切的关系。 11、试述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答:◆ 初级感觉区:它们(眼睛、耳朵、皮肤表面和内脏)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 ◆ 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 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联合区:从系统发生上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依据联合区在皮层上的分布和功能,可分成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感觉联合区受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不识症”;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前额联合区可能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订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密切关系。 12、关于脑的机制系统说,有心理学家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试问由哪些部分组成?彼此之间的关系是? ◆ 鲁利亚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动力系统也叫第一机能系统: 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 提供各种活动所需动力(~ o ~)~ 信息处理系统也叫第二机能系统: 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作用就是接受刺激并进一步加工储存。 行为调节系统也叫第三机能系统 :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映,实现对运动的组织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篇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ies)是教育心理学中最核心、最具特色且份量最重的内容。顾名思义,学习理论是关于学习的理论。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经典实验;另一是在经典实验基础上概括出来的核心思想。核心思想又至少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①对于学习实质的看法;②对于学习过程的解释;③提炼出一些基本的学习规律。有些甚为关注教育实践的心理学家(如斯金纳)还会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学习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从而提出一些具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或方法;也有些心理学家甚为关注学习的迁移问题,从而提出自己关于学习迁移的看法。同时,虽然现在的心理学家对学习是指“有机体经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心理(包括认知、态度、情绪、意志等)、行为(含品行)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的看法基本上已达成共识,不过,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教育心理学界,不同心理学家对学习者在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学习历程或学习过程(learning process)中知识怎样获得和行为怎样发生改变、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到了什么以及怎样研究学习等问题,历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解释,从而在西方心理学界出现了著名的三大学习理论,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可列表如下: ①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70 183

184

在本书看来,人类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上述三大学习理论中的每一种学习理论都只是揭示了学习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规律,这样,理性的态度或许是博采众家之长,依据教育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家的学习理论。①鉴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长处是具有科学精神,进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具人文关怀精神,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或许妥当的做法应该是: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念,主要按行为主义学习论和认知派学习论进行教学设计,以实施教学,从而将学生培养成既有科技知识又有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同时,教育者如果能融会贯通三大学习理论的精神实质,定能兼顾科学技术的教育取向与人文社会观点的教育取向、知识学习的教育内涵与健全人格养成的教育内涵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不至于顾此失彼。再者,三大学习理论对学习方式与方法从不同角度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揭示了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如,桑代克提出了尝试错误学习,与此相对应,苛勒则提出了顿悟学习;斯金纳重视直接学习,与此相对应,班杜拉则重视间接学习;布鲁纳强调发现学习的重要性,与此相对应,奥苏贝尔则主张接受学习;此外,斯皮罗将学习分为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罗杰斯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与意义学习,等等。针对这诸多不同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或许最佳的学习策略就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与学习内容的具体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第四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内容摘要】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典型、核心观点是:将学习看作是个体外显行为改变的历程,对学习时个体内在心理历程是否改变一般不予解释;而个体外显行为的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是一个总称,在这个名称之下包含有很多观点不尽相同的理论。本章先主要论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然后简要探讨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在探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时,既注重挖掘其内在的逻辑发展线索,又强调准确而深刻地阐述其思想观点,还特别注意揭示其观点的现代教育价值。 【核心概念】 试误学习、操作性行为、强化、直接强化、正强化、负强化、强化程序、普雷马克原理、试误学习、直接学习、间接学习、观察学习、替代性经验、替代性试误、替代反应、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一级强化、二级强化、自我效能、掌握学习、皮格玛利翁效应 【思考题】 1.简要述评试误学习理论。 2.结合具体事例谈谈直接强化、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 3.简要述评社会学习理论。 4.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比较。 5.谈谈你对掌握学习的见解。 6.试比较斯金纳学习观与班杜拉学习观的异与同。 ①衡量一学说的好坏的标准有二:一是理论内部的一致性如何?一是解释力的大小。一般而言,一种学说,假若其理论的内部一致性越高,且解释力越大,说明这种学说的质量越高,反之亦反。 185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综合测试题及答案(共99页)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综合测试题及答案(共 99 页) 1. 下面哪点不是对学生的真爱: () (1.5 分) A. 坚持教育民主,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Y B. 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 C. 对有个性的学生要进行改正、教育 D. 要尊重学生的隐私和情感 -… ★标准答案: C ☆考生答案: C ★考生得分: 1.5 分 评语: 2.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 十五大 B. 十四大 C. 十三大 D. 十二大 ★标准答案: B ☆考生答案:A 4… ★考生得分: 0 分 评语: 3. 激发内发动机的途径不包括() A. 创设情境 ■ B. 实施发现学习 C. 开展合作学习一 D. 适当开展竞赛--…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C …… ★考生得分: 0 分 评语: 4. 因“材施 教 ” A. 差异性 云端天籁论坛 ) E" U& o, z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 ★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1.5分)…达+… A ☆考生答案: A ★考生得分: 1.5 分 评语: 5. 在 17 世纪, 育家是()。 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 (1.5分) A. 北欧的尼德兰 B. 捷克的夸美纽斯 C. 法国的斯图谟 D. 德国的福禄培尔 ★标准答案: B ☆考生答案: C ★考生得分: 0 分 评语: 6. 下列哪一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 (1.5 分) 1.5 分) 1.5 分)

D. 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标准答案: ☆考生答案: B ★考生得分: 0 分 评语: 云端天籁论坛 r5 e l* ?( W A. 惩罚为主, 教育为辅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2672008.html,' r/ V" V5 c7 W' a+ \7 r4 e+ k 3 D B.教育为主, 惩罚为辅 C. 教育惩罚并重 ★标准答案: B ☆考生答案: B ★考生得分: 1.5 分 评语: 10. 在实施班主任工作评价时, ( A. 确定标准 云端天籁论坛4 ”…” B. 组织动员 C. 收集资料 F” ■网—? D. 分析判断 云^- " ★标准答案: B ☆考生答案: A ★考生得分: 0 分 评语: 11.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1.5 分) 1.5 分) A. 课堂教学 B. 课外教育 C. 课外活动 ( x" W, W! A4 \1 B ) u$ R D.家庭教育…- '-a%? ★标准答案: A 云端天籁 论坛马蹄达达2 H3 M3 l. ?5 Y# V ☆考生答案: C 4 E7 f% m' K6 t4 Y* q ★考生得分: 0 分 评语: 7. 设身处地的、像体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样体验他人精神世界的态度和能力的技术是 (1.5 分) A. 真诚 B. 尊重 C. 接纳 D. 同感 ★标准答案: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 8. 课外校外教育是 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 A. 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 B. 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 在学校之外 ☆考生答案: A ★考生得分: 0 分 评语: 云端天籁音 画文学网专属论坛( g/ ?: U1 C' R7 p4 Z D C 0 分 评语: 1.5 分) D )是评价的前提。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标 准答案: B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

教师专业知识试题:精选知识点练习 1.中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这里教师所运用的记忆规律是( )。 A.多感官参与 B.学习程度适当 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D.及时复习 2.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基本容为“六艺”,“六艺”包括( )。A.礼、乐B.射、御C.文、算D.书、数 3.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提高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 4.墨家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 )。A.亲知B.熟知C.闻知D.说知E.见知 5.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道尔顿制 B.兰贝制 C.特朗普制 D.文纳特卡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教材。(判断题) 8.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判断题) 9.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判断题) 10.具有场独立认知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判断题) 正确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ABD。 3.【答案】ABC。 4.【答案】ACD。中公专家解析:墨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其中“说知”是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5.【答案】C。 6.【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教学相长出自《学记》。 7.【答案】×。中公专家解析;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8.【答案】×。 9.【答案】×。10.【答案】√。 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班级管理单选题练习三 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答案:B 2、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答案:B 3、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答案:B 4、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 A、班主任工作总结 B、建立学生档案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答案:D 5、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A、学校B、教师C、教育容D、学生答案:D 6、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答案:A 7、班级建设设计以()最为重要。A、实现目标的途径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答案:D 8、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答案:A 9、教学管理的核心是()A、教学思想管理B、常规管理C、教学质量管理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答案:C 10、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型的领导方式 D、型的领导方式答案:A 11、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答案:A 1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人名时间归类

教育学人名和时间归类 美国:早期教育评价,分层教学在美国十分流行,课程结构的多样化最为典型 德国:教学本质的交往说最先在德国提出,课程结构的多样化 英国:课程结构的多样化 隋唐五代:使用等级分 中国,前苏联,日本,法国: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最典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统一性 日本:一直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 20世纪30年代:教育评价里程碑的研究时期 20世纪初:现代的学校咨询和辅导起源于美国的指导运动 公元4世纪:班级授课制起源 20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形成了比较成熟丰富的教学模式的理论 80年代:我国开始了教学模式的研究 18世纪前后: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关于知识与能力的论争 19世纪中叶:科学主义课程 20世纪中叶:人文主义课程 19世纪末期:开始实行正规的教育评价活动 二战之后:综合课的研究和尝试达到高潮 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课程 赖斯:经典评价研究—拼写测验 布鲁姆:建立教育目标分类学,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 桑代克:现代教育测验之父 帕特森,威廉森:1938年出版《学生指导技术》 罗杰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1942年出版《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非指导教学法,教学原则体系,自我实现课程 沃恩:发表《变化世界中的咨询者》,强调咨询服务不应当只是局限于对少数学生的治疗矫正,而要关心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 布洛克尔:《发展行咨询》中提出,咨询应当帮助广大学生认识。理解和接受自己,度过发张过程中的危机。 沃尔普:提出系统脱敏法 马卡连柯:建设学生集体应该从善于向学生提出建议开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奠定班级授课制教学基本形式,编写的《世界图解》是较早的教科书,将观察引进了教学活动,在夸美纽斯时期,主要是将学生编成班级,一个教师同时教许多学生,即突出班的特征,提出“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韦伯:传统的学校组织机构的建立,基本上是按照韦伯心理性科层制的原则建立 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提出发现学习法,发现学习模式,结构化教材,教学原则体系 沙塔洛夫:前苏联,创立纲要信号图示法 卢扎诺夫:保加利亚,创立暗示教学法 瓦根舍因:西德,范例教学模式和克里夫斯基:德国,倡导范例教学 施腾策尔:以乌克兰的防风林带课程为例具体说明范例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 裴斯泰洛奇:《林哈德和葛笃德》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算术箱,注意到能力的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第四章感觉 一、感觉概述 1、含义: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作用:①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②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感觉剥夺实验) ③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2、种类 (1)外部感觉与内部感觉 (2)近刺激(主观的反应)与远刺激(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 3、感觉测量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 (3)韦伯定律:K= I/I,只适用中等强度的刺激。 (4)费希纳对数定律:P=KlgI (5)斯蒂文斯幂定律:P=KI 4、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2)感觉后像;(看灯光,闭上眼后还会感觉到灯光) (3)感觉对比; (4)感觉相互作用;(感冒了没食欲) (5)感觉补偿;(盲人的听觉、触觉特别灵敏) (6)联觉。(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

二、视觉 1、视觉的含义 人眼对可见光的感觉。波长为780-380nm的光波是视觉的适宜刺激(红橙黄绿蓝靛紫)。 2、视觉的生理基础 (1)折光机制:眼球 (2)换能机制:视网膜(视野)(把物理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 ①棒夜感明暗,锥昼视细颜。 ②锥体细胞对长波敏感,棒体细胞对短波敏感。 ③网膜中央窝只有椎体,对光最敏感。 (3)传导通路:视网膜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 (4)中枢机制:枕叶纹状区 3、视觉现象 (1)色觉三种属性 ①色调:主要取决于占优势的波长。 ②明度:取决于照明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③饱和度:指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2)视觉现象 ①普肯耶现象 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亮度感受性不同。椎体细胞对长波敏感,棒体细胞对短波敏感。当人们从椎体视觉(昼视觉)向棒体视觉(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要点全概括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手抄全知识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第四章 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导语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派别,虽然现在它已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仍有广泛影响,在一定的范围里,它仍然具有使用价值。尤其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行为矫治的领域中,仍被广泛使用。 第一节理论背景 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在心理学界风行了至少50年。当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化生产对人的行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学管理、行为控制以及通过行为技术的社会控制,作为一种革新的思想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这就构成了行为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行为主义作为一个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最根本的是对传统心理学——构造主义和机能注意的反叛。因此,有必要先了解心理学的发展情况。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对人的心理进行研究。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新科学。 1898年,铁钦纳发表《构造心理学的公设》一文,正式提出构造心理学的名称。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与能细分基本元素的化学复合物类似,心理学的主要工作是把意识经验分析成若干基本元素,然后研究整合了的要素。 机能心理学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而不像构造心理学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在研究方法上提倡主观观察,认为成人内省是必需的。 第二节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一、行为主义的界定 传统的心理学把学科的注意力放在研究意识上,所使用的方法又是主观性极强的内省,其研究内容、结果和方法都缺乏可观性,根本无法使心理学跻身自然科学的行列,与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平起平坐。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唯有改造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它的研究对象变为可观察、可测量、可验证,研究方法变得可控制、可纪录、可重复。于是,华生揭竿而起,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把意识赶出心理的研究领域,从而在心理学中发动了一场革命。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那么什么是华生所谓的行为呢?华生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它的构成单位是反射,而反射就是刺激(stimulus)与反应(response)的联结(S-R)。那么,什么是刺激和反射呢?华生认为,刺激指的是外部环境和身体内部组织所起的任何变化。反应就是随着某种刺激而引起的肌肉和腺体的变化。根据这样的定义,华生把心理学简化为研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

第四章知觉 第一节概念 定义 ●定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如:这个沙发、 椅子等等。 ●属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和适应性 ●类别: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 知觉加工的过程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 内容回顾 概述 ?概念:主观反映、整体属性,直接作用 ?加工过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第二节知觉属性 选择性 ?知觉过程中,人的知觉系统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特性。 ?客观影响因素主要有: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观察的起始点; ?对象的运动; ?刺激的新异性 ?主观影响因素主要有: ?兴趣、爱好;实践任务;心境;定势和个性。 整体性 ?知觉活动中,人的知觉系统对客体的整体特征具有优先加工的特征,而且对个别特征的加工依赖于客体的整体特征。 ?影响因素有:知识经验、年龄和客体各个别特征的关系。 理解性

?知觉过程中,以过去经验来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某种意义的特性,可用两歧图形和隐匿图形来说明。 ?有助于从背景中分离对象;有助于产生期待和预期,使知觉更清晰、更正确、更迅速。 恒常性 ?知觉过程中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有形状、大小、颜色、明度和对比恒常性。 ?它对于人的日常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影响因素:视觉线索和知识经验。 适应性 ?知觉过程中,对外界刺激变化的适应特点。 ?斯特拉顿1896年的“颠倒的世界”的研究。 ?知觉的适应性是人对外界环境整体适应能力的一部分,对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真实的世界” 哪个世界是真实的呢?答案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知觉的适应性使我们有能力把握外在的世界。 第三节空间知觉 ?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反映 ?有形状、大小、深度与距离、方位知觉。 ?空间知觉的习得性 形状 ?形状特征分析 ?轮廓和图形 ?图形组织原则 ?图形识别和注意 ?注意和眼动 ?形状特征分析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p142 原始特征知觉的优先性 ?轮廓和图形 轮廓是图形和背景的分界线。 有主观和客观轮廓 知觉时受同时作用的其它物体(图4-13)和物体前后呈现的时间的影响(图4-14) ?图形组织原则 邻近性

小学教育学概念

小学教育学概念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的概念首先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教学活动永远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进行的,教学原则要能够指导教学工作,必须与国家所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一致,必须是有利于这些目的实现的。 同时,教学原则的概念还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规律性。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需要通过人们的认识才干获得,而人们在认识规律时,并不总是能够得到与之相符的结果,由人们提出的教学原则既可能是符合规律的,也可能是不符合规律甚至完全与规律相悖的。只有那些经过长期实践证实确实能给予教学工作准确指导的原则,才可能是真正反映了教学规律的。历史上的教育家提出了无数的教学原则,而真正能够保留下来的只是极少数。 一般地说,教学活动越是能够符合教学原则,教学活动就越是轻易成功;反之,教学活动越是脱离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学活动就越是可能失败。但由于教学活动是在不断发展的,并且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模式需要不同的教学原则与之相适应,因而教学原则也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内容已由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有所发展,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原则。特殊应当指出,这一原则体系是针对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假如教学采用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例如活动课程),则这一原则体系并不适用。 (一)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如前所述,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间接认识,学生在教学中是以学习前人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的。这些书本知识的真理性固然毋庸置疑,但它们与学生的生活和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存在相称的差距,有些甚至是完全陌生的。而人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四章-知觉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四章-知觉 一.名词解释 知觉知觉链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知觉理解性知觉恒常性双眼视差两耳距离差空间知觉时间知觉似动知觉错觉 二、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文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 )所致。 A.知觉适应 B.明度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颜色恒常性 2.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持久性 D.知觉的完整性 3.在知觉物体的大小时,( )。 A.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正比 B.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 C.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D.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反比 4.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 )表现最好。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嗅觉 5.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 A.前者优于后者 B.前者劣于后者 C.两者没有差别 D.两者相辅相成 6.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申也能看到轮廓,这是 ( )。A.创造想象 B.幻觉 C.知觉的理解性 D.错觉轮廓 7.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 )。 A.调节 B.双眼辐合 C.单眼线索 D.双眼视差

8.在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时,如果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那么( )。A.看到深度和距离 B.看到单一的物体 C.双像 D.无法判断距离 9.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 )。 A.知觉的意义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0.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 ( )。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加工 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 C.主要对头脑中己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 D.当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 三、多项选择题:11-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1.知觉具有哪些作用?( ) A.觉察 B.分辨 C.选择 D.确认 12.知觉恒常性包括 ( )。 A.形状恒常性 B.大小恒常性 C.距离恒常性 D.明度恒常性 E.颜色恒常性 13.似动的主要形式有 ( )。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E.运动透视 14.错觉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 A.物体轮廓对眼动方向和范围产生影响 B.侧抑制改变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 C.受视觉生理特点的影响或限制 D.知觉理解性的作用 E.误用知觉恒常性 四、简答题:15-19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