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厦门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厦门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本科生课程论文《浅析生态旅游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厦门为例》

课程名称风景旅游区规划概论

姓名杨冬月

学号1213121033

专业2012级城市规划1班

任课教师许俊萍

开课时间2015年11月

教师评阅意见:

论文成绩评阅日期

课程论文提交时间:2015年12月24日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旅游成为旅游的热流,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分析厦门生态旅游及资源状况,以及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寻求生态旅游及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措施。由于厦门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科学地规划与保护相结合,保持厦门环境、社会、人文的统一和谐,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目录

摘要 (2)

目录 (3)

1.生态旅游 (4)

1.1生态旅游的概念及特征 (4)

1.2生态旅游资源 (5)

1.3生态旅游类型 (5)

2.厦门生态旅游 (7)

2.1厦门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7)

2.2厦门生态旅游资源分析 (7)

2.2.1厦门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7)

2.2.2厦门生态旅游资源组合 (10)

3.厦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0)

3.1厦门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10)

3.1.1厦门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10)

3.1.2厦门生态旅游发展的限制因素 (12)

3.2厦门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 (12)

3.3厦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措施 (13)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浅析生态旅游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厦门为例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资源的破坏,传统的旅游形式不再能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生态旅游走进人们的视野。自1993年,世界旅游组织提出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旅游发展方向,生态旅游成为旅游发展的新热潮。生态旅游作为新型旅游形式,对环境依赖极大。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是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厦门作为旅游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极大的旅游资源优势。在开发旅游业的同时,厦门的旅游资源也遭到破坏,探究厦门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厦门未来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1.生态旅游

1.1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征

生态旅游自提出至今都没有公认的定义。最早定义生态旅游的莫西科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hballos Lascurain)认为“生态旅游是指游客在原始的自然区域,学习、欣赏和享受自然风光、野生动植物和当地古今文化的旅游”。生态旅游协会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为了解当地环境、文化与自然区域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自然资源的保护能使当地居民受益”。国内学者卢云亭认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行活动。”通过对国外生态旅游进展的研究,对生态旅游的概念进行理解:

(1)旅游地受人为破坏小、较为原始,对生态环境有重要的自然保护意义;

(2)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小,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经营管理者等的环境意识很强;

(3)旅游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居民可参与旅游开发与管理并分享其经济利益,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4)生态旅游对旅游者和当地社区起到环境教育作用;

(5)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旅游活动。

对生态旅游的内涵理解可知生态旅游有四个特征:

(1)保护比较完整的原始自然区域及与之相伴的特定的文化区域;

(2)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对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限定在承受范围内;

(3)强调旅游地居民参与,游人与区域环境,人文的互动,对自然的热爱,有利于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

(4)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形式。

1.2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资源是指以以原生态动植物或水源、地貌为主要景观,能够吸引游客,在保护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的旅游资源。

按照生态旅游资源的属性,可以把生态旅游资源分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两大类型。

(1)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

一是地文生态旅游资源:(1)地质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如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火山、地震遗迹等;(2)地貌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如山岳景观、岩溶景观、海岸地貌等。

二是水体生态旅游资源:河流、湖泊、温泉、瀑布、海滨等。

三是气候天象生态旅游资源:气候、天象奇观等。

四是生物生态旅游资源: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古树名木与奇花异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等。

(2)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

一是人工自然型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园林生态旅游资源、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森林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含野生动物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野营地等。

二是人造文化型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特种纪念馆和纪念地等。

1.3生态旅游类型

根据生态旅游的定义和内涵,以生态旅游资源、生态系统为主导,本人尝试着把我国的生态旅游分为8种基本类型:

(1)森林生态旅游:天然或人工的森林生态环境里开展旅游活动。森林具有极高的生态旅游价值。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旅游地有:长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2)草原生态旅游:旱生或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我国草原的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部、内蒙古、黄土高原北部以及高山草甸。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某些地区特有的生态景观,与草原生态旅游伴生的还有草原文化旅游等形式。

(3)海洋生态旅游:是指未受污染的沙滩和海水,有阳光充足,气候宜人。海洋生态旅游的特点:一是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二是海洋资源丰富,海景壮丽,三是海蚀地貌,壮观引人。

(4)沙漠生态旅游:是在干旱、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地表裸露,植物生长贫乏之地。沙漠生态系统有着原始自然景色、海市蜃楼、风蚀地貌、沙漠生命文化,以及与沙漠自然景观伴生的人文景观,如敦煌鸣沙山、莫高窟等。沙漠生态旅游极具市场潜力,但本身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再难恢复,沙漠地区开发旅游应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防止沙漠化扩大。

(5)山岳生态旅游:天然山岳里进行旅游活动,以五岳、道教山岳、佛教山岳为主。山岳生态系统因其山体雄伟壮观,奇秀多丽,还有与之共生的宗教文化,名人传说,是很好的生态旅游地。

(6)湿地生态旅游:湿地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湿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湿地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为众多的鸟类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观鸟活动”是湿地的最热门的专项旅游活动。

(7)冰雪生态旅游;以天然冰雪,加以人工雕琢打造的生态旅游景区。主要存在于我国北方冬季降雪地区,南方主要以云南玉龙雪山为代表、北方以吉林延边长白山为代表。

(8)农业生态旅游:以农村自然环境、农业资源、乡土文化为基础,供人们观光、旅游、了解和体验乡村民俗生活的一种旅游。主要包括乡村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旅游。我国典型的乡村生态旅游景区有:云南罗平的油菜花节;观光农业景区有:江西井冈山观光农业旅游区。

二、厦门生态旅游

2.1厦门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座风景秀丽的海港风景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三面临海,以“城在海上,海在城中”、“一环数片,众星拱月”的城市格局闻名海内外,有“海上花园”的美称,拥有天然的海峡性深水良港。

厦门旅游业发展十分成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相对其他城市较高。厦门生态旅游类型主要有:海洋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厦门拥有旅游资源类型58种,其中自然资源18种,文化资源40种。单体旅游资源共256个,其中自然资源66处,人文资源190处。一级资源54处,二级资源98处,三级资源66处,四级资源23处,五级资源4处。其中优良旅游资源(即三、四、五级资源)占单体资源总量的6%,厦门旅游资源评价位于福建省第一位。

目前,厦门主要旅游景点共有47处,其中知名景观有20个,即:鼓浪洞天、皓月雄风、菽庄藏海、胡里炮王、大轮梵天、五老凌霄、万石涵翠、太平石笑、云顶观日、金山松石、虎溪夜月、金榜钓矶、鸿山织雨、筼筜月色、天界晓钟、东渡飞虹、东环望海、青礁慈济、鳌园春晖、北山龙潭等名景。

厦门本岛和鼓浪屿集中了全市著名的旅游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集中全市旅游观光、购物、娱乐。旅游开发历史长,强度大,密度高,交通便捷,造成当前岛内和鼓浪屿旅游负荷过大。厦门岛外的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主要以海湾、山林、温泉、农业等自然生态资源为主,以侨乡文化,宗教历史为亮点,除集美学村外大部分仍处在尚未开发或待开发状态。厦门岛内旅游的过度密集和岛外旅游的分散稀疏形成强烈对比。寻求岛内外旅游发展的平衡,实现从海岛旅游转向海湾旅游转型,是目前厦门旅游急需解决的问题。

2.2厦门旅游资源分析

2.2.1旅游资源评价

根据厦门市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可进行评价的资源因素,从四个方面15项指标出发,对厦门各区域资源进行整体评价评价。

资源价值由自然景观价值、人文景观价值辅助条件及可开发性综合评价得

出。自然景观价值评价包括地形、水体、植被、动物;人文景观价值包括历史、文化、地方性与民族性;辅助条件包括交通通讯、服务设施和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资源可开发性包括气候气象、资源规模、可接近性、环境质量、人文与自然资源结合度。每个因子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综合评价得出各区域资源等级。

图表1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的等级评价标准

图表2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经过分析可知:

(1)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厦门岛及鼓浪屿。厦门“20景”有16个位于此区域。景观密度大,但旅游产品单一,需要向多元化过渡。

(2)集美、同安、翔安三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等人文景观资源,

还有山水、森林等自然景观资源,但旅游资源分布相对分散,除了集美学村吸引较多外来游客,其他两区旅游吸引力较低,三个区域旅游发展比较缓慢(3)海沧、湖里以现代化工业观光见长。生态旅游资源相对较少。湖里是高新技术发展区,云集大量国内外知名企业。海沧区是台商投资区,是开展工业旅游的理想区域。

2.2.2旅游资源组合

根据旅游资源分析,旅游资源比较集中的区域可分为七个:

(1)鼓浪屿——万石山区: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景点,包括湖里公园、白鹭洲公园,中山公园,以及鼓浪洞天、皓月雄风、菽庄藏海、云顶观日、五老凌霄等景点

(2)集美文化旅游区:包括集美学区,鳌园、陈嘉庚故居,鳄鱼园等,以文化旅游和华侨文化为主

(3)海沧大桥旅游区:以海沧大桥为主体,配合海湾公园、火烧屿、桥梁博物馆等,发展现代城市旅游

(4)环岛滨海旅游区:以滨海岸线为主,形成环岛旅游,主要景点在厦门大学至五通码头的海湾之间。是厦门滨海休闲旅游的最佳去处。

(5)文化生态旅游区:以同安历史文化为主,辐射北辰山风景区、莲花山,伴有梵天寺、文庙、同安影视城等,形成文化生态旅游。

(6)大嶝三岛旅游:包括大嶝岛、小嶝岛、角屿,以台湾特色旅游为主。

(7)生态休闲度假区:以天竺山为主,结合附近的日月谷温泉、东孚温泉等,形成度假休闲旅游

3.厦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1.厦门生态旅游发展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3.1.1厦门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1)地理条件优越、气候宜人:厦门,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中部,处于日韩与东南亚各国之间,在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属于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2)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厦门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环境良好。因其特殊的地貌类型、良好的自然环境及特有的社会发展历史,形成了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品位极高的生态旅游资源。素有“海上花园”、“建筑博览会”、“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等美誉。现已形成了七大特色迥异的旅游区:鼓浪屿旅游区、万石山旅游区、南普陀旅游区、同安旅游区、集美旅游区、杏林海沧旅游区以及城中公园。还有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旅游优势。如南音、高甲戏、歌仔戏、答嘴鼓、漆线雕工艺、闽南童谣、中秋博饼、闽台送王船、讲古、保生大帝信俗、蜈蚣阁等。

(3)厦门客源市场相对稳定:厦门旅游发展时间长久,有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广阔的市场前景将使厦门生态旅游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也将有利于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再投入、再开发。

(4)经济与政策:厦门作为经济特区,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投资在城市建设中占较大比重。同时,厦门市的城市性质为生态型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把城市格局定位于“城在海上,海在城中”、“一环数片,众星拱月”,这意味着厦门的城市品味将是一个生态型海滨旅游城市,这正是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好的政策保证。

3.1.2厦门生态旅游发展的限制因素

(1)生态旅游资源的无序开发: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未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例如,鼓浪屿的绿化分布极度不均衡,植物配置不够丰富,绿化层次比较单一。龙头路、内厝澳两大居住片区人口密度大、建筑密度过高、商业气氛过浓,使居住环境恶化,绿地面积严重不足,也使鼓浪屿略显杂乱。

(2)生态风景区环境系统失调:植物管理不善,景点周边零散植物不能得到良好的管理,风貌建筑和古民居不能得到及时维护,大量的游客导致喧杂的环境,热门景点垃圾遍地,环卫管理不足。

(3)本土文化的没落:本地居民因发展建设,大量拆迁旧居,违建。大量外来游客和文化对本土文化进行冲击,以及在地居民本土文化保护意识不强,造成本土文化的没落,以鼓浪屿音乐文化为例,岛上景点前的常见的歌手现在几乎没有

(4)生态旅游“失真”,过度商业化:因旅游开发过度追求经济效益,景区商品过度商业化,导致传统文化和工艺的丢失,游客无法感受具有浓厚的本土气息和传统文化的特色工艺。

(5)岛内外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厦门本岛和鼓浪屿因最早进行旅游开发,受地域、交通、政策等影响,开发强度大,密度高,游客承载负荷过大,影响了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本土居民的生活品质。而厦门岛外虽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分布较为分散,交通路线长,不易到达,环境的无序性以及旅游类型的重复很少能吸引外来游客,基本都是本地市民在周末来此休闲放松。

(6)旅游产品单一,资源深层次利用较低:以单一的观光产品为主,价值单一,吸引力低,扩大游客量对旅游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同时缺少对资源内涵的深层次开发,游客重游率低。

(7)旅游区服务资源不完整:很多游客众多的景点,如鼓浪屿、曾厝垵等地缺少石桌石椅等休息设施,旅游区服务人员不足,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3.2厦门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

(1)保护性原则

生态旅游以其原是质朴、丰富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肩负着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的责任。旅游群体无序的涌入会对生态造成极大破坏。有效保护生态资源和合理开发是生态旅游的关键。要坚持科学理论为基础,以保护为前提,将生态旅游开发和环境相结合,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规划先行原则

科学规划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缺乏总体规划和整体开发意识,将制约生态旅游的发展,无法实现生态资源的可以持续利用,要杜绝与自然不协调甚至是破坏自然的开发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人工化过度。综合考虑服务、交通、管理等城市发展建设目标。

(3)和谐发展原则

针对厦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分布不均,岛内外旅游发展不平衡,提出和谐发展原则。提倡生态旅游、环境和社会一体化,将生态旅游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联合社会各方合作参与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政府等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和

资金支持,在开发过程中,既保证资源开发点,又兼顾资源开发面。

3.3厦门生态旅游及其资源可持续发展措施

(1)坚持科学发展

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合理开发建设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区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旅游区生态系统状态最优,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遵守生态化原则,处理好人与自然、旅游者与环境、旅游者与当地社区的关系,建立自然—旅游—社区复合生态系统。遵守本土化原则。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最大限度地使用当地材料,而且要尽量减少对当地环境的破坏,设施的外观要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在游览区内,要尽可能减少人工建筑的痕迹,加强本土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评估环境影响和环境承载力

在不同的环境管理条件和技术下建立不同的环境容量评估体系,确定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的指标体系。寻求发展旅游和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减少旅游对环境的破坏。建立衡量可持续生态旅游的指标、成分和划分原则。

(3)建立合理可持续的管理模式

建立明确的管理责任和义务,制定约束机制、环境补偿机制与管理体系,制定和生态旅游及资源开发相关的法律和条例,确保健康、高效的生态旅游。

(4)合理控制和调节投资增量

防止因生态旅游内部结构失衡引起的生产力浪费,改变以单一观光产品为主的局面,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丰富多样且具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结构,使其服务产业生态化。

结束语

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形式,更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持社会、经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的责任。科学开展生态旅游,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构架社会自然的和谐为目标,全面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力求实现生态旅游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春玉,刘阿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桂林理工大学,2011

[2]权宁,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发展,2012

[3]黄义雄,厦门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福建师范大学,2003

[4]徐永红,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08

[5]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6]梁若冰,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学术交流,2002

[7]孙俊华、张洪海,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国土与自然资源研,2005

[8]武俊丽、缪赤彤,厦门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分析,铜陵职业技术学院,2013

[9]黄海玉、魏敏,厦门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价值补偿研究,厦门大学,2013

[10]卢宏,,卢云亭,吴殿廷,中国生态旅游的类型,北京师范大学,200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