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紫禁城名字、颜色以及故宫内建筑的文化寓意

紫禁城名字、颜色以及故宫内建筑的文化寓意

紫禁城名字、颜色以及故宫内建筑的文化寓意
紫禁城名字、颜色以及故宫内建筑的文化寓意

TAG:紫禁城故宫紫禁城--名字后的文化寓意故宫也称紫禁城。明成祖朱棣开始修建,历经明、清两代24个皇帝在此执政。紫禁城为皇家宫殿,红墙黄瓦,金壁辉煌。为什么称皇家宫殿为紫禁城呢?大致有如下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与古时候“紫气东来”的这个典故有关。传说老子出函谷关,有紫气从东至,被守关人看见,未久,老子骑着青牛而来,守关人便知道这是圣人。守关人请老子写下了著名的《道德经》。因此紫气便被认为具有吉祥含义,预示着圣贤和宝物出现。杜甫的《秋兴》诗曰:“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从这以后古人就把祥瑞之气称为紫云,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称为紫海,将神仙称为紫泉,把城郊外的小路称为紫陌。紫气东来,象征吉祥,由此可知紫禁城中“紫”大有来头。皇帝居住的地方,防备森严,寻常百姓难以接近,所以称为紫禁城。另一种说法认为紫禁城的来历与迷信和传说有关。皇帝自命为是天帝之子,即天子。天宫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也自然是天子居住之地。《广雅·释天》曰:“天宫谓之紫宫。”因此皇帝住的宫殿就被称为紫宫。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紫禁城的来历与古代“皇垣”学说有关。古时,天上星垣被天文学家分为三垣、二十八星宿及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天市垣和紫微星垣。而紫微星垣是代称天子的,处于三垣的中央。紫微星即北斗星,四周由群星环绕拱卫。古时有“紫微正中”之说和“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朝官员四海分”之说。既然古人将天子比作紫微星垣,那么紫微星垣也就成了皇极之地,所以称帝王宫殿为紫极、紫禁、紫垣,“紫禁”的说法早在唐代即已有之。北京故宫占地1087亩,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长约7华里,全部殿堂屋宇达9000多间,四周城墙高10余米,称这座帝王之城为紫禁城不仅名副其实,且含天子之城的意思。考察故宫中的建筑,象征着“天”的崇高和伟大的太和殿,位于故宫中级,是最高大突出的地方。象征着天和地的乾清、坤宁两宫紧密相连接。它们两侧的日精、月华两门,象征着日和月。而象征着十二星辰的东西六宫以外的数组建筑,则表示天上的群星。这是象征性的建筑群。紫禁城,从“星垣”学来看,其命名与建筑设计可以说是高度统一、珠联璧合的。在欣赏恢宏的外在建筑物 TAG:紫禁城故宫的同时,仔细品味每一个建筑所象征的文化意义,才会兴趣盎然,情趣隽永。了解物化了的中国文化才能了解伟大的故宫。故宫内建筑名字的文化内涵故宫博物院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到北依次是:午门、内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天一门、银安殿、承光门、顺贞门、神武门。故宫由外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处理政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殿(皇帝结婚新房)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纪宫室),辅以养心殿、奉先殿、斋宫、毓庆宫、宁寿宫、慈宁宫以及御花园等,是皇帝平日处理政务及皇帝、皇后、皇太后、纪嫔、皇子、公主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前三殿、后三宫坐落于全城中轴线上,气势雄伟,豪华壮观,为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从上可以看出故宫里建筑的名称,都有“仁”、和”、“中”、“安”等字,如、太和殿等,这些字所代表的意义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中正”、“仁和”,突出了传统的儒家理念。皇帝、皇后居住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名字也和儒家经典《易经》有关。《周易》说,“乾”象征“天”,代表“男”;“坤”象征“地”,代表“女”;中间的“泰”意为“平安、畅通”,整个意思即为“天地交泰”,暗示帝后关系和谐,再加上“清正”、“宁静”,把一个皇宫装点得异常美丽。在欣赏恢宏的外在建筑物的同时,仔细品味每一个建筑所象征的文化意义,才会兴趣盎然,情趣隽永。了解物化了的中国文化才能了解伟大的故宫。紫禁城(故宫)里颜色的寓意紫禁城--故宫里颜色的寓意紫禁城(故宫)里的颜色也有深奥的寓意。故宫多用黄色琉璃瓦,室内的颜色也多为黄色,乾清宫的布置尤其突出。这种用法来源于古代经典《尚书》中的五行说。古人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五种元素相生相克,世界因此变化不定。“黄色”代表“土”,土是万物之

本,皇帝也是万民 TAG:紫禁城故宫之本,所以皇宫多用黄色。故宫中唯一使用黑色琉璃瓦的建筑是藏书楼文渊阁。在五行中“黑色”象征“水”,“水”可以克“火”,所以藏书楼用黑瓦,代表水克火,取防火之意。设计用心可谓良苦。在欣赏恢宏的外在建筑物的同时,仔细品味每一个建筑所象征的文化意义,才会兴趣盎然,情趣隽永。了解物化了的中国文化才能了解伟大的故宫。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摘要:故宫古建筑群,由朱橡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现存规模之大,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文物之众多,在中国古建筑中绝无仅有,是世界著名的皇宫建筑群。它是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巨大宝库,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明的象征。 关键词:故宫The Forbidden City 建筑Architecture 文化Culture 这次十多天的山西北京游,我们去了许多名胜古迹,了解了祖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受到了各地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是安排有序,让我们参观了许多景点,了解了不同方面的知识。其中,北京故宫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它的宏伟壮观使我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氛围,领略了它的宏伟气魄。以下便是我对北京故宫的基本总结和感受。 北京故宫——中国宫殿建筑的最高峰,旧称紫禁城。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在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它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是明,清两代的皇宫。1403年,明永乐帝迁都北京,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14年的改造和扩建而成的。明永乐十五年始建,永乐十八年建成。北京故宫是以明南京宫殿为蓝本,“规则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现有建筑明清代重建,增建,总体布局仍保持明代的基本特征。 紫禁城位处北京内城中心,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平方米;城墙高10米,四周环绕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每面辟一门,南面正门为午门,北面后门为神武门,东西两侧为东华门,西华门;城墙四角各一角楼。顺紫禁城中轴线延伸,向南有直出皇城近抵北京内城正门正阳门的前导空间,向北有作为紫禁城背景的景山为后续的收束。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故宫根据帝王“身居九重”的体制所建,分成外朝内延两部分,作为“王权”的集合体,其中建筑有着近乎苛刻的等级划分,为了表现出一种帝王的威严和神圣,整体建筑群极力营造出一种宏大壮观的气势,“三朝五门”“前朝后寝”,“中轴对称”“左祖右代”的传流的方方正正的宫殿布局被提升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北京宫殿区的总体布局可分为三节。第一节由大明门开始经过皇城正门天安门,再穿过端门直抵宫城正门午门,共由三个宫前广场串连而成;第二节即紫禁城内部分,由前朝,后寝和御花园组成;第三节是紫禁城北门外人工堆起的景山,是宫殿区的结尾。 午门,俗称五凤楼,平面作凹字形,又高又大的城台上正中建重檐庑顶的大殿左右凹字转角和前伸尽端各建一座重檐方亭,廊庑将这五座建筑相连,轮廓交错纷杂,形势巍峨壮丽,体型丰满盈润,体量强健有力,是整个前段的高潮。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均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清代经过重建和重修。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基台三层重迭,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

故宫博物馆1

14 故宫博物院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词语;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三、 教学课时 1课时 四、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五、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的话介绍。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2.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摄的照片,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板书重点字词读音,释疑重点字词意思。 2.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语的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位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明确:天安门?→? 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 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御花园?→? 顺贞门?→?神武门 (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明确空间顺序。 (1)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

故宫官式古建筑木作营造技艺研究

故宫官式古建筑木作营造技艺研究 前言 北京故宫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我国现存的最重要的古代文化承载地,在古代筑城方式、建筑建造技艺等方面都是不可多得的现实教科书,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笔者有幸参与了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官式古建筑培训班,有机会对故宫官式古建筑木构保护与木作营造技艺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对其文化特征及其体现的文化多样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1故宫官式古建筑木作在我国建筑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及研究意义故宫官式古建筑木作技艺体现了我国建筑文化的核心和本质特征。所谓官式建筑即朝廷工部主持营造或派员督造的官方建筑。“伐木丁丁,构木为巢”,与西方石头筑城有所区别,以木头为原材料是我国古代建筑最本质的特点。故宫则是目前全世界最伟大的木构建筑宫殿群。故宫中官式古建筑木作保存较完整、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史料。对其研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明清时期建筑木作的发展历程,有利于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官式古建筑木作营造技艺的文化传承。 2文化多样性视角下的故宫官式建筑的木作及营造技艺 2.1文化多样性理念的溯源

文化多样性理念是现代文化遗产保护价值观的主要基础。最早认识到多元文化在文化遗产保护中重要性的,是1994年在“与世界遗产公约相关的奈良真实性会议”上起草的《奈良真实性文件》,该文件肯定了文化及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和其存在的普遍性。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确定了其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核心地位,文件表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 2.2故宫古建筑木作营造技艺中的文化多样性体现 木作作为故宫官式建筑“八大作”中最重要的一类,不仅在故宫建造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携带的历史信息较多;另一方面木作分类繁多,内涵极为丰富。从大木作的建筑举架,到小木作的门窗雕饰,都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丰富的文化内涵。本人认为故宫古建筑木作的文化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从历史变更的角度,故宫古建筑木作营造技艺承载着显著的朝代特征据相关史料记载,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明永乐年间初建紫禁城。明朝是汉族从元朝少数民族手里重夺的国家政权,其总体格局以元大都为基础,建筑上吸取了明初南京都城的经验,总体上秉承“弃元扬宋、克己复礼”的思想。紫禁城历经明、清两代,至今经历过多次大型修缮和改造。因此,目前保存的故宫古建筑木作以明、清建筑为主,但也体现了宋、元、明、清及民国等各时期建筑文化的延续性,朝代特征在多处木作中可以体现。宋代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我国第一部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建筑工程的官方论著。对宋以后各朝代尤其是官式建筑的营造

《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阅读训练与答案

《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阅读训练与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19题。(11分;16、17题各2 分,18、19题各3分) ①在有些人的印象里,故宫是举世无双的紫禁城建筑;而在另外一些人的脑海中,故宫等同于奇珍异宝,是一个藏宝之所。 ②这些认识都有根据,但不全面。故宫古建筑与故宫至宝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在长达491年中有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故宫糊口与执政,清宫遗存的这些文物藏品,又与古建筑、与宫庭历史文化有着这样那样的瓜葛。把故宫古建筑、文物藏品及宫庭历史文化联络起来,故宫就是一个文化整体。所谓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也就是说,故宫的遗产价值是完全的、不可分割的。 ③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认识。从空间来看,紫禁城的千门万户,院藏的各种文物,和宫殿与文物藏品后面曾呈现、产生过的人和事,种种秘辛内情,宫庭的文化糊口,是一个鲜活的统一体。很明显,离开了宫阙旧事,没有了附着其中的历史内涵,那些宫庭旧藏的意义和价值必将遭到影响。一样,要维护完全的故宫,不只是72万平方米之内的紫禁城,还要维护与它有亲密瓜葛的一些明清皇家建筑,和它的维护区、缓冲区。从时间来看,故宫藏品虽为清宫旧藏,但其中文物则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各主要门类,而且反应了五千年的文明史。又以紫禁城为例,它尽管建成尚不足600年,但却是中国几千年来宫殿建筑的集大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结晶和典范。 ④恰是基于对故宫是个文化整体的认识,故宫学的学术概念才得以构成并提出。故宫学是以故宫及其丰厚的收藏为钻研对象的一门学

科。故宫学不但把故宫古建筑、宫庭文物收藏及宫庭历史文化当做一个整体,而且包含了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的80多年历史。故宫文化的这一整体性,也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国外的清宫旧藏文物、档案文献、宫庭典籍,都有了一个学术上的归宿。基于此,两岸两个故宫博物院在学术钻研上的交换与合作就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的阻隔只能是暂时的,事实上这类交换也在不断地发展。今年2月中旬与3月初,两个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互访,商谈交换合作事宜,获得了丰富成果,这不但是两院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两岸同胞的福祉,也是故宫价值得以进一步挖掘、故宫学钻研晋升到新的水平的极好机遇。 ⑤把故宫当成文化整体看待,其实质是文物维护理念的不断晋升。对故宫人来讲,还要注意正确认识、妥善处理故宫维护与博物院发展的瓜葛。 节选自《文汇报》,2009年3月18日) 15.选文说明对象的特点是。(1分) 16.选文是一篇说明文(类型);就全文来看,说明顺序是。(2分) 17.当真阅读第④段,解释“故宫学”的含意。(2分) 答: 18.“故宫喉舌为文化整体的价值,使故宫顺民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物资载体。故宫听地位是历史构成的,故宫文物藏品过去拥有国宝意义,在上世纪民族危难时代,这些文物与中华民族共命运。因而,故宫拥有特殊的价值。”这段话是从文中抽出的,应放回选文中和段间,并扼要说说放在此处的理由。(3分) 答: 19.结合《故宫博物院》和选文谈谈你对故宫的认识。(3分) 答:

故宫简介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她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故宫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故宫“三大殿”之首,建立在五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着雕龙石柱。这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殿高36米,宽63米,面积为2380平方米。大殿正中两米高的台子上是金漆雕龙宝座,宝座背后是高雅的屏风,还有沥粉金漆的龙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富丽堂皇。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诞辰以及春节、冬至等庆典,均在此举行。 故宫中和殿 中和殿在太和殿后,是故宫“三大殿”之一。该殿是一座单檐攒尖顶的方形殿。每边21米,各三间,走廊列柱20根,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内阁、礼部及侍卫等的朝拜,每逢各种大礼的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阅览奏章和祝辞。 故宫保和殿 保和殿位于中和殿之后,是故宫“三大殿”之一。清朝每年除夕和元宵,皇帝在此宴请王

公贵族和文武大臣,到乾隆年间,把三年一次的殿试由太和殿移至这里举行。保和殿东西两侧的庑房现改为历代艺术陈列馆,陈列有从原始社会到清代约六千年的中华艺术瑰宝。 故宫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殿中设宝座,上有“正大光明”匾,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及平日处理政事的地方,雍正以后搬出。每年元旦、灯节、端午、中秋、冬至、万寿等节,按例在此举行家族宴,另外皇帝死后棂柩停在此殿。 故宫交泰殿 交泰殿在乾清宫后,是明清时为皇后举办寿庆的地方。殿内存玉玺25块;西侧陈设乾隆年间造的自鸣钟;东侧为铜壶滴漏,清世祖顺治禁止内官干预政事的铁牌也立于此殿。 故宫坤宁宫 坤宁宫在明朝时是皇后的寝宫,又叫中宫,顺治年间仿照沈阳清宁宫重建,同时将西暖阁改为祭神的场所,经常在此举行朝祭、夕祭、春秋大祭等;东暖阁则作为皇帝新婚的洞房,清朝的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帝都在此举行过大婚。 故宫御花园 御花园原名宫后苑,今俗称御花园,占地一万一千多平方米,有建筑二十余处。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殿东北的堆秀山,为太湖石叠砌而成,上筑御景亭,每年重阳节帝后在此登高。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其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紫禁城,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20,000㎡。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也不敢靠近它一步的。 辛亥革命后,这座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

紫禁城古建筑门窗的运用智慧

紫禁城古建筑门窗的运用智慧 人们去紫禁城参观,首先就要进入紫禁城的大门。门自古至今就是建筑出入口的开关设施,其作用主要是分割内外空间,供人出入建筑的通道,同时也具安全保卫的作用。《释名·释宫室》有:“门,扪也。在外为人所扪摸也”。在紫禁城中,人们见到最多的门有两种:实榻门和隔扇门。实榻门常见于紫禁城的四个大门、城内宫墙的宫门及重要建筑前门庑的大门。这种门的特点是采用厚木板拼接而成,且门上有门钉。门钉即带有帽子状装饰物的钉子,其最初目的是为了固定门板。由于实榻门往往要由多块厚木板拼起来,时间一久容易散开。为了避免散落木板块,就在门板里头穿木带,再用钉子把木带与木板钉牢。然而,外露的钉子既影响门的美观,又容易生锈,因而古人在钉子外增加了个“帽子”,其材质多为铜质,形状圆而凸起中空,如湖中水泡一样。这种门钉兼有实用及装饰功能,并能给人以防御之感。紫禁城内门钉数量一般为9行9列,“9”是最大的阳数,体现了帝王非凡的地位。 紫禁城内另外一种常见的门即为隔扇。隔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门,用于分隔室内外或室内空间。隔扇门既可联通内外,又能分隔空间,同时可以透光、通风等,因而具有门、窗、墙的功能。隔扇门在唐代已经出现,宋代以后大量采用,用于朝向内院的房屋立面墙,分隔房屋内部空间。如太和殿隔扇,主要由抹头(横向的木条)、上部的隔

芯、下部的裙板组成。其中,隔芯在隔扇中占用的比例最大。隔芯部分的纹饰稀疏有致,为糊纸裱绢提供支点,同时起到通风、采光的作用。由于隔芯会采取不同形式的纹饰,因而这部分是最能体现隔扇艺术特色的部分,是装饰的重点所在。 紫禁城隔扇的隔芯有精美的纹饰。这些纹饰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寓意丰富,如“三交六椀菱花”寓意天地之交而生万物,“斜交方格”寓意财富源源不断,“直方格”寓意公平正直,“古老钱菱花”寓意招财进宝、事业进步……可以认为,紫禁城隔扇的纹饰集实用功能、艺术学与美学与一体。 紫禁城古建筑的门可起到防御、隔断作用,却替代不了窗。窗的应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其大小、位置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变化。窗在古建筑立面构图上具有重要作用,能显示建筑等级,烘托建筑主题,形成借景效果。宫廷窗户为槛窗做法。槛窗是安装在槛墙(窗户下面的矮墙)上的窗。它可认为是一种短隔扇,主要由隔芯加上抹头组成。它的外形、开启方式与隔扇门相同,与隔扇的区别就在于没有“裙板”这个构件。 需要说明的是,紫禁城古建筑重要的宫殿仅在正立面(南立面)开设门窗,背立面(北立面)除了正中部位开设隔扇外,其余全部为封闭的墙体,这属于地理环境学的“负阴抱阳”做法。“负阴抱阳”

故宫建筑文化

一、Who built it? The Forbidden City is all the creation of one brilliant and terrifying Ming emperor 紫禁城是一位伟大而又令人畏惧的皇帝构想的——Yongle. 永乐帝 In 1420, he took the throne by force 在1420年,他赢下了靖难之战 after waging a brutal civil war against his nephew the Jianwen Emperor. 夺下了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 Yongle burnt Nanjing and declared he would build a new northern capital 1,000 kilometers away, Beijing. 永乐烧了南京,并宣布将在1000公里以外另建首都,北京By building the forbidden city at the heart of his new capital, 在他的新首都的中心建立紫禁城 the new emperor would create a dazzling display of power . 这位新皇帝可以大肆炫耀他的权力。

三、建筑基本构件 1.台基(可找) Many of the key halls and palaces sit on layers of marble terracing. 许多关键的宫殿都坐落在大理石地基上。 In the Buddhist scriptures, the Sumeru Mountain is said to be located on the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在佛教经典中,世界的中心有座须弥山。 Therefore, statues of Buddha, Bodhisattva are enshrined on the sumeru pedestal. 因此,在佛国,佛、菩萨的造像都供奉在须弥台座上。 The sumeru terraces in the forbidden city 在紫禁城的须弥座台阶 reflects the emperor’s desire to live on a high terrace. 反映了帝王对居于高台的渴望 The terraces are reservations platform of military look out points, and foundations of wooden houses to avoid being drown 这些台基专用作观敌、并能使木建筑免受水浸的基台

关于描写故宫建筑的作文

关于描写故宫建筑的作文 这个假期我参观了故宫。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 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听导游说:“故宫占地 72 万平方米,屋宇大约有 10000 间,建筑面积 15 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 52 米的护城 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 艺术的精华。” 一进故宫有四个大门, 正门名为午门。 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 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因为故宫太大了,所以需要地图。我发现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 之分。 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 中和、 保和三大殿为中心,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 举行盛典的地方。 内廷以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为中心,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此外还有文华殿、武英殿、御花园等。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约 5 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 保和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 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 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 清雍 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 故宫面积 72 万平方米,共有各式宫室 8 千余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 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明清两代先后有 24 位皇帝居住在这里。1924 年北京政变 后,被废黜的清末代皇帝溥仪出宫,1925 年成立了故宫博物院。解放后,故宫 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成为我国最大的国家博物馆。 今天,我参观了故宫。我了解了祖国的文化,了解了历史。今我还要了解, 了解一切一切。只有这样,我才能了解中国,长大为我的祖国做出最大的贡献! [关于描写故宫建筑的作文
]相关文章:
1/5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宫殿,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规模浩大,占地约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建筑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周围还环绕10多米高的宫墙和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 故宫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宫城辟有四门,南面有午门,是故宫正门,北有神武门(玄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四角耸立着4 座角楼,造型别致,玲珑剔透。 故宫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天子至尊”的封建宗法礼制,严格按“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古制布局,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 故宫大体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前朝,也称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后寝,也称内廷。外朝以黄极殿(清代称太和殿,又称金銮殿)、中级殿(清代称中和殿)、建极殿(清代称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三大殿均建在8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四周廊庑环绕,气势磅礴。多采用重檐庑殿顶这种屋顶结构,殿内沥粉贴金,重施五彩,显得金碧辉煌,雄伟壮丽,是皇帝办理朝政大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其中太和殿是宫城中等级最高、最为堂皇的建筑,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盛大仪式或庆典都在这里举行。 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妃宫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皇帝的“三宫六院”,是皇帝平日处理日常政务及皇室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还有御花园、钦安殿、养性斋等建筑,形成一个布局完美的整体。御花园既有帝苑的雍华气魄,又有民间古典园林的幽雅意境。 紫禁城的宫殿建筑中大量使用了雕刻、贴金、镂金、漆画、景泰蓝、玉石及螺钿镶嵌、硬木贴络、绸缎装裱等封建社会所能采用的一切工艺美术手段,将高超的建筑技术与艺术融合融为一体,体现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最高成就。 紫禁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别具一格,也是中国古典风格建筑的典范和规模最大的皇室。 故宫文化内涵 中国历代帝王的宫殿是各个历史时期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每一朝代的帝王宫殿都是当时最伟大最壮丽的建筑。通过宏伟的建筑表现至高无上皇权一直是古代宫殿建筑的首要指导思想。 紫禁城宫殿继承了传统的宫殿建筑思想,根据《周礼》和古代“礼制”中规定的法则进行规划,通过空间的整体布局和装饰材料等诸多手段,完美地表达出了宫殿建筑中所蕴涵的君权神授、天子至尊的核心思想。布局完整、规模宏大、气势雄壮的紫禁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一个完整典型。

故宫建筑特色

故宫建筑特色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 故宫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能建造这样宏伟高大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创造才能。同时,为了修建故宫,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时,大多采自四川、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北京故宫建筑主要特点

北京故宫建筑主要特点 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筑(建筑学)在拉丁文中的涵义是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密不可分。故宫正是一个巨大的建筑艺术瑰宝。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下面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欣赏故宫建筑艺术的造型美。空间,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筑主要通过创造各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处理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 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北半部则以乾清宫、

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度到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形体,主要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故宫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显示出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宏大气势。比例,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 故宫整体建筑的比例和谐令人赞叹。以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屋顶形式为例,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的屋顶就各不相同。太和殿则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角攒尖顶,保和殿则是重檐歇山顶。不同屋顶形式的运用,除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外,也使这三座紧密相连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通过明显的对比而显得更加鲜明。尤其故宫的四座解楼,其屋顶结构更为复杂、奇巧,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从而成为北京故宫的象征。

中国古建筑色彩之紫禁城

中国古建筑色彩之紫禁城 专业班级:城市规划1101班姓名:李思学号:2011225080116 摘要:中国古建筑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人类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从建筑类型、材料、结构、布局等对古建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建筑有赖于色彩的装饰才愈发的显出其特色。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缤纷绚丽的色彩世界,而且通过漫长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建筑色彩的认识和运用。 关键字:中国古建筑色彩紫禁城 回溯早期中国建筑色彩艺术,虽然在秦时已经出现,但可见的作品也只是凤毛麟角,唐代以前中国建筑色彩以体现自然功能、材料本色为主,没有人工堆砌的建筑施色,建筑装饰淳朴而耐人寻味。真正在建筑上大量施用色彩作装饰直到唐代才出现,唐代是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建筑气势雄大,造型质朴,体态道劲。唐宋建筑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但宋代建筑比唐代建筑规模小,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元朝由于民族众多,传统建筑艺术在各民族宗教和文化的碰撞下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元代宫室建筑在承袭唐宋建筑风格的传统下,建筑装饰纹样倾向平实、写实的路线,宫殿建筑的色彩和图案更为精湛,风格秀丽且绚烂。 古代建筑经过人们一代代改进,处理方法越来越成熟,色彩运用更加熟练。现存于世的建筑大多是明清建筑时期的建筑。 明朝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明太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极大地推进了明代手工业的生产,手工业技术突飞猛进。明初立国南京,建筑主要

仰赖江南工匠。永乐移都北京,北京宫苑建设,以南方工匠为主。形成了严谨、工丽、清秀、典雅的明代建筑风格,颇具江南艺术的风范,只是经过皇家贵胄的渲染,明代建筑体量宏巨,色彩浓重。虽更改了江南雅淡之风,但其根系,实与江南建筑相近。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房屋的主体部分,亦即经常可以得到日照的部分,一般用暖色,尤其爱用朱红色;格下阴影部分,则用绿蓝相配的冷色。这样,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悦目的对比。 建筑色彩的施用,在中央集权的明代封建君主制下仍然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在一般民用住宅建筑中,多采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梁枋门窗多采用本色木面,也显得十分雅致。 清朝统治者入关后,封建君主制进一步加强,皇权更为巩固。手工业生产水平比明朝有较大提高,规模更加扩大。在此背景下的清代建筑色彩的施用越来越复杂,其色彩功能突出装饰性,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就是“油漆彩画”。围绕彩画形成了一系列与建筑文化相关的内容,彩画的功能演化成装饰。清代后期,等级制度使建筑颜色两极分化,艺术表现寓于内容要求。清代官式建筑以金龙合玺为最荣贵,雄黄玉最贱。宫殿地位最重要,色彩也最强烈;依次为坛庙、陵墓、庙宇,色彩的强烈程度也递减而下:民居最普通,色彩最简单,其建筑一般不施彩画,即使有的也只在梁枋交界处画“箍头”。清代台基一般为砖石本色,重要建筑用白色大理石。如北京紫禁城的颜色是红黄色的,与紫禁城相联的周围一些重要建筑都是红色,屋项则呈现绿色,而其他的北京建筑颜色大多是灰色。清代琉璃瓦的使用极为普遍,黄色最尊,用于皇宫及孔庙;绿色次之,用于王府及寺观;蓝色象天,用于天坛;其它红、紫、黑等杂色用于离官别馆。

北京故宫调研报告.doc

北京故宫调研报告: 姓名:何玺 学号:201141030218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以其壮丽的形体、完美的工程以及庄严的布局闻名于世。 本文从先故宫的整体规划入手,通过对其中轴线为代表的秩序性及等级性等建筑特点来深入研究故宫对中国传统建筑思想的体现,再反过来从传统思想从新思考故宫的细节设计,以屋顶为例主要分析。 关键词: 故宫木构建筑特点传统建筑文化建筑群整体规划中轴线屋顶 正文: 在我国首都北京城区的中心,坐落着一片金碧辉煌、殿阁沉沉的古建筑群,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也就是今天的故宫博物院。 这是我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它以壮丽的形体、完美的工程以及庄严秩序的布局,逐渐成为了中国古典风格及东方韵味的标志性符号。 一、历史沿革 1.故宫历史及简介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它平面呈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的长方形。占地72万多平方米。四周由高7.9米的城墙环绕,城墙四角设角楼。城外由护城河环绕。城四面各有一门,宫内有各式木结构殿宇9000余间,均为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并饰以精美彩画。 故宫由“前朝”及“内廷”两大部分组成。前朝正中的三大殿是宫中前部的重点,大气壮美,结构伟岸。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仍采用左右对称的格局。后部虽然“千门万户”建筑密集,但它们仍是有秩序的布局。 直至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这座恢弘的建筑才结束了它作为皇家宫殿的使命。在此期间,故宫经历了其作为皇家宅邸的辉煌高贵与雍容奢华,同时却也经历着多舛的命运。然而,这座沉默的建筑物,在穿越了动荡的历史、经历过改朝换代的起伏之后,却依旧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焕发出崭新的光彩。 2.古木构建筑群的主要特征 作为中国现存最伟大的传统建筑,故宫是明清时期木构建筑的典型,它几乎囊括了一切木构建筑群的特点与优势。 这些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轻质灵活的框架结构 木材用于建筑有很多优点,轻质,整体性好,工期短,布置灵活等,而故宫,正是集这些为一体的木构宫殿建筑群。 2.模数与标准构件 如此庞大的建筑群只建造了14年就完成了,这不仅是因为运用的是木材,也归功于中国古代的先进的建筑思想与技术——模数与标准构件的运用。它使得很多构件一起加工,方便快捷。

紫禁城名字、颜色以及故宫内建筑的文化寓意

TAG:紫禁城故宫紫禁城--名字后的文化寓意故宫也称紫禁城。明成祖朱棣开始修建,历经明、清两代24个皇帝在此执政。紫禁城为皇家宫殿,红墙黄瓦,金壁辉煌。为什么称皇家宫殿为紫禁城呢?大致有如下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与古时候“紫气东来”的这个典故有关。传说老子出函谷关,有紫气从东至,被守关人看见,未久,老子骑着青牛而来,守关人便知道这是圣人。守关人请老子写下了著名的《道德经》。因此紫气便被认为具有吉祥含义,预示着圣贤和宝物出现。杜甫的《秋兴》诗曰:“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从这以后古人就把祥瑞之气称为紫云,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称为紫海,将神仙称为紫泉,把城郊外的小路称为紫陌。紫气东来,象征吉祥,由此可知紫禁城中“紫”大有来头。皇帝居住的地方,防备森严,寻常百姓难以接近,所以称为紫禁城。另一种说法认为紫禁城的来历与迷信和传说有关。皇帝自命为是天帝之子,即天子。天宫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也自然是天子居住之地。《广雅·释天》曰:“天宫谓之紫宫。”因此皇帝住的宫殿就被称为紫宫。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紫禁城的来历与古代“皇垣”学说有关。古时,天上星垣被天文学家分为三垣、二十八星宿及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天市垣和紫微星垣。而紫微星垣是代称天子的,处于三垣的中央。紫微星即北斗星,四周由群星环绕拱卫。古时有“紫微正中”之说和“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朝官员四海分”之说。既然古人将天子比作紫微星垣,那么紫微星垣也就成了皇极之地,所以称帝王宫殿为紫极、紫禁、紫垣,“紫禁”的说法早在唐代即已有之。北京故宫占地1087亩,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长约7华里,全部殿堂屋宇达9000多间,四周城墙高10余米,称这座帝王之城为紫禁城不仅名副其实,且含天子之城的意思。考察故宫中的建筑,象征着“天”的崇高和伟大的太和殿,位于故宫中级,是最高大突出的地方。象征着天和地的乾清、坤宁两宫紧密相连接。它们两侧的日精、月华两门,象征着日和月。而象征着十二星辰的东西六宫以外的数组建筑,则表示天上的群星。这是象征性的建筑群。紫禁城,从“星垣”学来看,其命名与建筑设计可以说是高度统一、珠联璧合的。在欣赏恢宏的外在建筑物 TAG:紫禁城故宫的同时,仔细品味每一个建筑所象征的文化意义,才会兴趣盎然,情趣隽永。了解物化了的中国文化才能了解伟大的故宫。故宫内建筑名字的文化内涵故宫博物院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到北依次是:午门、内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天一门、银安殿、承光门、顺贞门、神武门。故宫由外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处理政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殿(皇帝结婚新房)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纪宫室),辅以养心殿、奉先殿、斋宫、毓庆宫、宁寿宫、慈宁宫以及御花园等,是皇帝平日处理政务及皇帝、皇后、皇太后、纪嫔、皇子、公主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前三殿、后三宫坐落于全城中轴线上,气势雄伟,豪华壮观,为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从上可以看出故宫里建筑的名称,都有“仁”、和”、“中”、“安”等字,如、太和殿等,这些字所代表的意义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中正”、“仁和”,突出了传统的儒家理念。皇帝、皇后居住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名字也和儒家经典《易经》有关。《周易》说,“乾”象征“天”,代表“男”;“坤”象征“地”,代表“女”;中间的“泰”意为“平安、畅通”,整个意思即为“天地交泰”,暗示帝后关系和谐,再加上“清正”、“宁静”,把一个皇宫装点得异常美丽。在欣赏恢宏的外在建筑物的同时,仔细品味每一个建筑所象征的文化意义,才会兴趣盎然,情趣隽永。了解物化了的中国文化才能了解伟大的故宫。紫禁城(故宫)里颜色的寓意紫禁城--故宫里颜色的寓意紫禁城(故宫)里的颜色也有深奥的寓意。故宫多用黄色琉璃瓦,室内的颜色也多为黄色,乾清宫的布置尤其突出。这种用法来源于古代经典《尚书》中的五行说。古人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五种元素相生相克,世界因此变化不定。“黄色”代表“土”,土是万物之

故宫博物院 知识点

故宫博物院 1.作者:黄传惕笔名黄羽省平江县人,表作有:《天安门颂》、《塞上绿洲右玉》、《彩色的吐鲁番》、《,我心中的城》、《绿色的希望》、《故宫博物院》等 2.简介 《故宫博物院》原来是一篇广播稿,曾经配上音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播出。播出以后,不少听众要求重播,并且建议将稿件交报刊发表。正好这时候《地理知识》杂志准备开辟“旅游地理”专栏,要去了这篇稿件,在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号上刊载了,题目就叫“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课文《故宫博物院》就是根据这篇文章删改的。 3.文章分析 一.整体感知 1.故宫的特点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为了清楚地说明故宫的特征,课文按照空间顺序组织材料,由外入,沿着故宫的中轴线,从南到北,以中间带两边地说明,井然有序。 二.语段精读 阅读课文5—8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四段文字重点在介绍太和殿,请将这四个自然段各加上一个小标题。 5段:太和殿的布局和外观,6段:太和殿写景,7段:三大殿的位置,8段:太和殿的用途。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太和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是皇帝的宝座所在地,是故宫最大的大殿堂,建筑雄伟壮丽,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3、太和殿的主要的饰物是什么?为什么以它作主要的饰物? 龙。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龙是皇权的象征,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4、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找出方位词。 立足点是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是按空间顺序介绍的,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额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