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从隋代开始,封建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科举考试在中国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影响巨大。

1、院试

有称郡试、道试。是参加过县试、府试后的童生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由朝廷所派官员主考。考中者称秀才,才有资格“入泮”(进学)学习。

2、乡试

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以有做官的资格。第一名称“解元”。

3、会试

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贡士”(或“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会魁”)

4、殿试亦称“廷试”,是皇帝在殿廷亲自对会试考中的贡士所进行的面试。按成绩分为“三甲”(即三等)。一甲:三名,叫“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亦称“殿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人同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名,均叫“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均叫“赐同进士出身”。

如果某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就叫“连中三元”。

乡试第一解元,第二亚元

会试第一会元

殿试第一状元,第二榜眼,第三探花

乡试第3,会试第2第3的没有特定称谓

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被称做“连中三元”。

连中三元连中三元、或三元及第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乡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生”,

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进士”,第一名为“状元”或“殿元”。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被称做“连中三元”。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有17人能够连中三元,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准元翰;.宋朝的、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黄观、商辂;

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两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

不媚权贵,

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二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明清科举的三级四试

明清科举的三级四试 我国的科举制度萌芽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成熟于明,衰落于清,1905年终废除,前后绵延达千余年之久。其中,明清两朝可谓是其鼎盛期。 当时的读书人首先要接受由本县知县主持的县试,县试通过后,再接受由本府知府主持的府试,府试及格后,取得童生身份,才有资格参加国家正式的科举考试。明清两朝的科举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其考试共分三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一、院试——考秀才 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主考官是学政,由皇帝任命进士出身的翰林院、六部等官员到各省任职,任期三年,任期内要依次到所辖各府、州去主持院试。 院试又分岁试和科试两种。所谓岁试,即俗话所说的童生考秀才,通过岁试,童生就算是“进学”了,成为了国家的学生,称为生员,亦即秀才。岁试成绩优良的生员,方可继续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才准许参加更高一级的乡试,叫做“录科”。 中了秀才,就脱离了平民阶层,走上了仕途的起点,地位比普通百姓高人一等,见了知县不用下跪,官府也不能随便动以刑罚。 二、乡试——考举人 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次,一般在子、卯、午、酉年举行,考期多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称“秋闱”。主考官一般由进士出身的在京翰林或部院官担任。乡试有正规的考场,叫做贡院,一般建在城内的东南隅。乡试共考三场,初九、十二、十五日各一场。发榜在九月,正值桂花开放,所以又称为“桂榜”,也称“乙榜”。乡试取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三、会试和殿试——考进士 会试和殿试是最高一级的考试,其中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黜落的问题。 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也就是丑、辰、未、戌年,考期多在春季二、三月,所以又称“春闱”。主考官多由内阁大学士或六部尚书担任。发榜在四月,正值杏花开放,所以又称为“杏榜”。会试取中的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会试之后还要举行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殿试所发之榜称“甲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只有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在一、二、三甲的都泛称进士,中了进士,功名也就到了头。在揭榜时,要在殿前举行唱名典礼,称传胪。 凡是通过乙榜中举人,再通过甲榜中进士而做官的人,叫做“两榜出身”。 一身兼有解元、会元、状元的,叫做“连中三元”。

古代文学考试题目及其答案

名词解释 一、建安风骨:即建安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它真实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明畅,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个性特征,形成了宏建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二,竹林七贤:指魏晋南北朝的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王戎,他们实际上市个名士集团,山涛,王戎,后来投靠司马氏,其余人都崇尚老庄,任性嗜酒,寄情山水,反对礼教名教。对司马氏的篡权夺位不满,其中阮籍和嵇康代表正始文学的最高成就。 三、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等诗人创造了一种跟古体诗不同的新体诗,史称“永明体”。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形成奠定基础。 四、宫体诗指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是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对称,“宫体”,后来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五、上官体: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五言诗“倚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体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但其内容主要是宫廷文学中的应制咏物,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人即初唐四杰来承担。 六、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官小而才人,位卑而名高。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七、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主张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运动体现汉乐府是现实主义精神。 八、古文运动:指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是韩愈开始提出的,指的是上继三代两汉的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与六朝以来流行的“今文”,即骈文相对立。韩愈及其追随者仍大力提倡这种文体,后又得柳宗元积极支持与配合,形成了社会风尚,即所谓“古文运动”。他们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强调文以字顺、自创新词,推动了古代散文的发展。 九、唐传奇:晚唐时裴铏写了一部小说集《传奇》,后人就以唐传奇作为古代小说的统称。唐传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唐传奇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次大飞跃,它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进入成熟阶段。 十、变文:变文文称敦煌变文,指在敦煌发现的唐代俗讲僧和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变文采用诗文相间、有说有唱得形式。散文部分是口述,韵文部分是吟唱,有的还配合着图画,

科举制度:乡试、会试、殿试

科举制度:乡试、会试、殿 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乡试、会试、殿试 童生试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 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皇家有喜庆之事加科称为恩科,由皇帝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叫“秋试”。按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每场考三天。举人一词,在元代以前,是指各地举荐进京参加会试的秀才;到明代,成了乡试合格秀才的专称。乡试第一名称解元,读书人成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入更高层次的会试。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

转载《三十六计》试题有参考答案

《三十六计》阅读考级题及参考答案 班级:姓名: 一、判断题: 1、唐太宗李世民征战高丽国时,因李世民从未见过大海而害怕过海,所以战争失败了。(×) 2、“抛砖引玉”是攻战计之一。(√) 3、郑成功使用“釜底抽薪”计策,一面假装登陆,吸引敌人注意,另一面在敌人力量薄弱的航道登陆,最终收复宝岛台湾。(×) 4、“隔岸观火”是敌战计之一。(√) 5、秦朝时,赵高“指鹿为马”用的是“无中生有”计策。(√) 6、“上树抽梯”是败战计之一。(×) 7、三国时,吴国大都督陆逊面对刘备七十万大军,选择后退以观其变,相持半年在刘备军队疲惫后,陆逊最终取得胜利。陆逊使用的计谋是以逸待劳。(√) 8、“树上开花”是并战计之一。(√) 9、在和敌人作战中,趁着敌人出现漏洞和疏忽,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以打击敌人。这一计策是“假途伐虢”。(×) 10、“指桑骂槐”计策主要用于旁敲侧击、威慑敌人。(√) 11、楚汉时期,刘备为占领咸阳称王,让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来迷惑项羽。(×) 12、“三十六计”就是“孙子兵法”。(×) 13、战国时,秦王与离自己远的国家交好,订立盟约,对邻国则采取进攻的策略,将其吞并。秦国这是运用“三十六计”中的“假道伐虢”的计策,最终统一六国。(×) 14、越国被吴国吞并后,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等人,使夫差沉迷酒色,荒废朝政,最后被越国灭掉。越王勾践使用的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 15、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连环计”。(√) 16、鸿门宴上,项羽本想借机谋害刘邦,刘邦用了“三十六计”中的“暗度陈仓”计逃离楚营,以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 17、“三十六计”第一计是“抛砖引玉”。(×) 18、“草船借箭”是“三十六计”之一。(×) 19、“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走为上”。(√) 20、历史上著名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用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

宫廷计超全的会试答案等待金榜题名时

宫廷计超全的会试答案等待金榜题名时 宫廷计超全的会试答案等待金榜题名时 每一个游戏又有他自己的特色,下面花花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幕,一起期待吧! 【散题】不知道是几品的……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前后一共经历过多少个皇帝? 答:24个 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檐角上所安放的兽件一般以什么形象排头? 答:仙人骑凤 下面三十六计中哪一计是靠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的? 答:树上开花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它得名于: 答:此门的方位 在《关雎》一诗中青年男子爱上的“窈窕淑女”在做什么? 是:摘野菜 “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哪一历史人物的故事? 答:禹 《洗冤集录》成书于南宋,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巨着,它是一部什么书? 答:法医书 “双簧”是我国一门独特的曲艺形式,它得名于: 答:两个姓黄的人 唐太宗听到他的重臣逝世的消息后,惋惜地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他死后,我就少了一面镜子了。这位重臣是: 答:魏征 曹操写的《短歌行》实际上是为了表达一种什么心情? 答:求才 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记载,东晋诗人谢灵运发明的“谢公屐”在当时的用途是: 答:上山

坏血病是因缺什么而造成的? 答:维生素c 梨园用来指代戏曲界,那么“杏林”指代的是: 答:医学界 “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 答:戏台 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 答:文章书画稿费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 答:周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答:月亮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答:戊 我国现在存最早的兵书是: 答:孙子兵法 在宫殿大门外一般都有一对石狮或铜狮,请问按建筑方位,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 答:左雌右雄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答:忠耿正直 我们常把结了婚的夫妇称为“结发夫妻”,“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 答: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答: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答:男角

科举制度: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会试、殿试 童生试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 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皇家有喜庆之事加科称为恩科,由皇帝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叫“秋试”。按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每场考三天。举人一词,在元代以前,是指各地举荐进京参加会试的秀才;到明代,成了乡试合格秀才的专称。乡试第一名称解元,读书人成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入更高层次的会试。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

宫廷计会试题目总结

宫廷计会试题目总结 1.我国古代称生什么为“弄瓦”? 答案:生了女孩。在古时,弄瓦之喜是指家里生了女孩。生男孩子叫“弄璋之喜”。 2.“双喜临门”是我国哪个省市的名字? 答案:重庆。 3.传说中的汉字是谁发明的? 答案:仓颉 4。傻大舅是薛蟠的绰号? 答案:不是 傻大舅是曹雪芹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邢夫人的弟弟邢德全。 薛蟠被贾府之人称为呆霸王。 5.古代兄弟排行中把老大成为: 答案:伯。 6.“宫保鸡丁”中“宫保”是? 答案:官名。 7.清明上河图是一幅? 答案:社会风俗画。 8.商鞅变法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答案:重农抑(yi)商 9.声音在下列介质中,传播的更快的是? 答案:水中。 10.云南的“普洱茶”源于什么?

答案:地名。 11.UFO的具体含义是: 答案:不明飞行物。 12. "新郎官"最早用来指? 答案:新科进士。 13.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出自? 答案:李白。 14.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丝二月花。”出自于? 答案:杜牧。 15:仰韶文化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时代中期的文化? 答案:新石器时代文化。 16.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出自晏几道的那首诗?答案: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7.马是怎样睡觉的? 答案:站着睡。 18. 藏历新年,人们见面说“扎西德勒”是什么意思? 答案:吉祥如意。 19.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式: 答案:故宫。 20. 老子与孔子哪个出生早? 答案:老子。 21 樟脑丸的主要成分是?

答案:萘。 22. “花为肠肚,雪为肌肤”是《红楼梦》中形容尤二姐的吗? 答案:是。 23:把“春风”比作“剪刀”的是哪首诗? 答案:《咏柳》。 24 一个杯子里装有水,水上有一块冰,此时水已满杯,当冰溶后:答案:水不会溢出杯子。 25 在虎门销毁鸦片的民族英雄是谁? 答案:林则徐。 26 凤姐弄权是在水月庵? 答案:是。 27 蝙蝠睡觉的姿势是? 答案:头脚倒悬着睡 28 被称为诗圣的唐代诗人是? 答案:杜甫。 29 东晋和西晋的关系是? 先有西晋后有东晋 30 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慢一百岁被称为? 期颐yi 31 著名的卢浮宫博物馆在? 巴黎 32 琥珀属于哪种宝石?

外国教育史试卷一答案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试卷编号:01 ) (闭卷120分钟)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名词释义(每题5分,共20分) 1、智者派 古希腊荷马时期拥有某种精神方面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来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3分)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政治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并形成了一个阶层。(2分) 2、骑士教育 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1分)它与等级鲜明的中世纪封建制结构相适应,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2分)主要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它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重在灌输服从和效忠的思想观念,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2分) 3、英国的“公学” 公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文法学校,修学年限为5年,以升学教育为主旨。(2分)但它是专为上层社会子弟,尤其是贵族后代服务,培养统治阶层的中坚人物的私立寄宿学校。(1分)公学也主要进行古典文科教学,教学中重视宗教课程和集体的宗教仪式活动。(2分) 4、统一学校运动 是19世纪法国的教育改革,它对法国双轨制教育体系进行了强烈的抨击。(1分)从1923年开始,法国相继在初等教育阶段、中学阶段施行统一学校制度,即所有的学校按照同样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2分)统一学校运动所引发的法国学制的改革,有力地冲击了法国的双轨学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2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东方文明古国,宫廷学校设立在国王所在地的皇宫里,僧侣学校设在大寺 庙里。 2、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武士。 3、在拜占廷,教会学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修道院,另一种是座堂学校。 4、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劳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劳动素养的概 念。 5、1902年的“巴尔福教育法”确定了英国的以地方教育为主体的教育领导体制。 6、在法国历史上有“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的法案是《阿斯蒂埃法》 7、洛克认为绅士应是有四项特质:德行、智慧、礼仪和才干。 8、文艺复兴期间,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维多里诺建立的宫廷学校,被称为“快乐之家”。 9、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一书,是教育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10、裴斯泰洛齐建立的伊佛东学校成为当时欧洲的“教育圣地”。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为了继续改革和调整高等教育,1932年9月,(苏)联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通 过了一项(D),在此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二及答案

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宫廷挑选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王子职责的制度是: A公育制度B保傅制度C三母制度D保育制度 2我国学前教育实行公养公育形式主要是在: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近代社会 3我国古代较系统的按年龄划分的学前教育计划最早记载于: A《大戴礼记?保傅》B《礼记?内则》C《尚书?大传》D《大学章句序》 4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是: A《诫子书》B《家诫》C《颜氏家训》D《赤子诗》 5朱熹编写的规范儿童日常生活的诗歌是: A《童蒙须知》B《小儿语》C《蒙求》D《急就篇》 6反对传统儿童教育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提倡教育儿童要顺 其自然的是: A贾谊B颜之推C朱熹D王守仁 7我国学前教育开始摆脱家庭教育的基本形式,逐步向近代教育发展的标志是: A 公育机构的产生 B 蒙养院制度的实行 C 幼稚园制度的确立 D 平民化教育思潮的出现 8中国近代最早刊行的教育杂志是: A《教育杂志》B《新教育杂志》C《万国公报》D《教育世界》 9中国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创办的时间是: A 1878 年 B 1903 年 C 1922 年 D 1942 年 10确定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11奠定乡村幼稚教育试验活动思想基础的是: A 儿童公育思潮 B 平民化幼儿教育思潮 C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D 实用

主义教育思潮 12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是: A 厦门集美幼稚园 B 北京香山慈幼院 C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D 上海大 同幼稚院 13老解放区颁布的第一部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是: A《托儿所组织条例》B《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 C 《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D《关于组织幼儿教育 工作者收集和总结经验的通知》 14我国近现代美育的首倡者是: A陈嘉庚B蔡元培C张宗麟D杨贤江 15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 A《幼儿园管理条例》B《幼儿园工作规程》C《关于企业办幼儿园的若干意见》D《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16《儿童权利公约》颁布的时间是: A 1956 年 B 1976 年 C 1989 年 D 1997 年 17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伊拉斯谟斯 18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幼儿教育专著《母育学校》的作者是: A维吉乌斯B伊拉斯谟斯C夸美纽斯D维尔德斯平 19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 A 新兰纳克幼儿学校 B 维尔德斯平幼儿学校 C 福禄倍尔幼儿园 D 儿 童之家 20美国最早的幼儿园的创办者是: A玛格利特?舒尔茨B伊丽莎白?皮博迪C威廉?哈里斯D苏珊?伯罗21日本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幼儿园教育法令是: A《幼稚园令》B《生活保护法》C《儿童福利法》D《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 22洛克的教育代表作是: A《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B《社会契约论》C《教育漫话》D 《爱

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选考试卷(附答案)

杭州二中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考试历史选考卷 (范围:人物史、战争与和平、文化遗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30小题,共60分)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反映了孔子的 A、中庸思想 B、无为思想 C、法治思想 D、德治思想· 2、古希腊的奴隶主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宣称:“一些人生而是自由人,另一些人则天 生是奴隶。”这句话的本意是 A、奴隶归奴隶主私人占有B、奴隶制度是永远不能改变的 C、把社会上的人分成三个等级 D、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 3、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中央政府设丞相联、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C、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4、唐太宗时期,十部宫廷音乐中出自天山以南的有三部,当时控制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是A、东突厥B、西突厥C、吐蕃D、回纥 5、康熙帝在17世纪中后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①郑氏家族割据台湾②噶尔丹大举内犯③匈奴单于发动叛乱④沙俄侵占黑龙江流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议会组建“新模范军”②国王宣布讨伐议会 ③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④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A、②①④③B、④②①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①④ 7、下列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事件其先后顺序是 ①《独立宣言》通过②来克星顿的枪声③萨拉托加大捷 ④华盛顿任大陆军总司令⑤英国在北美的军队投降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①③⑤C、③⑤④①②D、②⑤①③④ 8、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的客观条件不包括 A、拿破仑有军事才能,有政治野心 B、欧洲一些国家对法国干涉 C、督政府软弱腐败 D、法国政局不稳 9、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第一级院试 院试,是正式科举考试的最低一级的考试、院试前还须经过两次 预备性考试——县试和府试。这三次考试总称小考或童试。应考者称 “童生”又称“儒童”、“文童”。意即尚未“进学”的童年人。童试 三年两考,丑、未、辰、?年为岁考,寅、申、巳、亥年为科考。顺 天府所辖各县县试,与各省县试同。凡参加县试的童生,在本县礼房 报名,须填写内容包括籍贯、、年龄、三代履历、身貌等项表格。 并以同考五人互结,再由本县廪生出结作保,保其确系本县之籍贯、 且出身清白,非倡、优、皂隶之子孙,并无居父母之丧者,方准报名 应考。县考分四场,入场按卷面盖号戳对号入座。第一场试一文一诗。 第二场仍一文一诗。第三场覆试一赋一诗(或试一策一论)。

第四场覆 试以小讲三、四艺。除去各场陶汰者,发一榜称“长案”,主考官为本 县之县官。考期在二月。 府试,主考官顺天府由府丞主持。外省为管辖本县之知府主持。 将各县长案所列取之童生再试三场,考法与县试雷同,亦发一长案。 府试考期在四月。 院试,主考官为学政。一般以监察御史、各部侍郎中由进士出身 者充任。任期三年,于子、卯、午、酉乡试年八月由皇帝钦命派往各 省一人,顺天府学政驻通州,余各省皆驻省城。院试分两场进行,第 一场正试,试以两文一诗。第二场覆试,试以一文一诗。考完亦发一 “长案”列第一名者为案首。院试取中者称“秀才”(俗称),正称为 “生员”,别称“庠生”。凡录之生员都送入府州县学,如北京东城今 有府学胡同,因原顺天府学所在地故名。各级学校都有一定

限额,以 清朝为例大致府四十名,直隶州三十名,县二十名。此类生员为廪生, 明初给生员月廪六斗,清制每月给廪银四两。后又增加名额称“增生”。 再加者为“附生”。其中廪生地位最高,如考试作保非方廪生不可。秀 才是求取功名的起点就有资格参加下一级乡试了就科举考试来说是很 关键的资格。在帝制时代身穿兰衫头戴银雀顶(清制见县官不跪、免去 差役、田赋、也就是不同于布衣平头百姓了。地位与最高学府——国 子监的监生、五贡同属一类了。虽同在一个档次但有高低之别,秀才 出类拔萃者方能入监出贡。 第二级乡试 乡试,是科举才试的第二级才试,习惯称乡试之年为“大比”之 年。北京顺天府乡试在京城东南隅崇文门内。各省考试地点也在省城 之贡院,所有贡院都建在城之东南方。贡院是科举考试的考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从隋代开始,封建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科举考试在中国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影响巨大。 1、院试 有称郡试、道试。是参加过县试、府试后的童生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由朝廷所派官员主考。考中者称秀才,才有资格“入泮”(进学)学习。 2、乡试 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以有做官的资格。第一名称“解元”。 3、会试 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贡士”(或“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会魁”) 4、殿试亦称“廷试”,是皇帝在殿廷亲自对会试考中的贡士所进行的面试。按成绩分为“三甲”(即三等)。一甲:三名,叫“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亦称“殿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人同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名,均叫“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均叫“赐同进士出身”。 如果某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就叫“连中三元”。 乡试第一解元,第二亚元

会试第一会元 殿试第一状元,第二榜眼,第三探花 乡试第3,会试第2第3的没有特定称谓 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被称做“连中三元”。 连中三元连中三元、或三元及第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乡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生”, 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进士”,第一名为“状元”或“殿元”。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被称做“连中三元”。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有17人能够连中三元,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准元翰;.宋朝的、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黄观、商辂; 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两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

青海省西宁市2018-2019学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精品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 2018-2019年高考备考 2018年青海省西宁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I、II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其中“立子立嫡之制”是指 A.宗法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 2.“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秦朝在地方实行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内阁制 3.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4. 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红军长征 C.秋收起义 D.渡江战役 5.《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万民法》规定,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这些规定体现了A.疑罪从轻 B.以礼入法 C.公平正义 D.礼法并重 6.有学者说:“当新社会的曙光初露霞曦时,英国抓住机遇,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以致后来国家都要跟在它后面,这个小岛带动了世界。”英国领先走进的新政治文明是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专制 C.君主立宪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7. 美国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描述了一个繁荣的法国小镇惨遭二战蹂躏,后来因获得美国经济援助,生产生活又恢复正常,与此相关的史实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尼克松主义 D.星球大战计划 8.中国传统的农耕技术中使用的耕地工具是

科举各级考试知识点

科举各级考试 第一级考试叫院试,考取的入府、州、县学,称为生员、秀才、童生,其中成绩好的享受国家的廪膳补助,称为廪生。 第二级考试叫乡试,每三年一次,秋季在各省城举行,凡本省秀才和监生均可考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第三级考试为会试,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在乡试后一年的春天,各省举人可以参加,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第四级考试为殿试,由皇帝主持,取中者统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取三名,依次称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明清科举考试流程表 历朝科举制度一览 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特别重视选拔人才,设立御史府,每年都取进士补充国家的人才库。一次李世民私自去视察御史府,看到许多新考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其实,关于人才选拔,各朝各代都有自己筛选的方法。 秦朝以前: 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 汉朝: 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三国——两晋: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 唐朝: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

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 宋朝: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但后期导致选官过冗过滥。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 明朝: 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会试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清朝: 清朝开始沿用明朝科举制度。19世纪80年代后,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科举制度发生改变。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同时,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科举制常用术语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试题题库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模拟试题一 一、文学常识填空(共18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1.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等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发起进行了一诗歌革新运动,即(),提倡“惟歌生民病”,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2.汉代传习《诗经》的四家中唯—属于古文经学的是() 3.《诗经·大雅》《》一篇记载了姜螈“胺帝武敏”而受孕及生子之后三弃三话说反映了当时周人对生育现象的认识水平。 4.《诗经》的第…篇《》被司马迁称为国风之始,这是——首昔名的爱情诗。 5.“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人我床下”,这是《诗经》《》一篇中的句子,诗中用蟋蟀的迁移来表示气温的下降和季 6 7. 8. 9 1o. 11. 12 13, 14. 15 16 二、解释名词 l风、雅、颂 2.九章 3.咏物诗词 4.婉约词 三、论析题( 1 2, 3 4 1.新乐府运动 2.毛诗 3.生民 4.关睢 5.七月 6.若有人兮山之阿 7.哀郢 8.波撼岳阳城 9.温庭筠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苏轼

12.题乌江亭 13.屈原 14.渔翁 15.欧阳修 16.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 二、解释名词(共32分,每题8分) 1.风雅颂:按照音乐标准对《诗经》进行的分类。风是民俗歌谣之诗,国风就是各诸侯国 统治地区的土乐,《诗经》中共十五国风。雅是朝廷正乐,分大雅、小雅,也是按照音乐划分的。 颂是宗庙祭祀的歌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00 2.《九章》;诗人屈原的短篇抒情诗集,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篇。这九篇原本单行,后辑为组诗,取名《九章》。《九章》篇均为政治抒情诗,记载了诗人一生中每一个阶段的生活经历 3 4 2、论析题(共) 1要点: 1) 2.要点: (1) 3.要点: (2) (3) 4.要点: (1) 明: 1 2 3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9分): 1、初唐前五十年,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诗充斥诗坛。以“绮错婉媚为本”的“”是这个时期的代表。 2、王昌龄七绝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3、李白《》中的名句“,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粪土王侯的傲岸不屈。《》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则折射了李白冲决 束缚、追求自由的热情。 4、“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是在《》一文中提出来的。 5、韩愈悼念亡侄的《》是抒情散文的名篇,“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他《》中的句子。《黔之驴》是柳宗元的寓言小品《》中的一 篇。《小石潭记》是他的山水游记《》中的一篇。 6、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他的词集名为《》。

乡试会试殿试

从隋代开始,封建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科举考试在中国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影响巨大。 1、院试 有称郡试、道试。是参加过县试、府试后的童生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由朝廷所派官员主考。考中者称秀才,才有资格“入泮”(进学)学习。 2、乡试 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以有做官的资格。第一名称“解元”。 3、会试 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贡士”(或“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会魁”) 4、殿试 亦称“廷试”,是皇帝在殿廷亲自对会试考中的贡士所进行的面试。按成绩分为“三甲”(即三等)。一甲:三名,叫“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亦称“殿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人同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名,均叫“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均叫“赐同进士出身”。 如果某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就叫“连中三元”。 乡试第一解元,第二亚元 会试第一会元 殿试第一状元,第二榜眼,第三探花 乡试第3,会试第2第3的没有特定称谓 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被称做“连中三元”。 连中三元 连中三元、或三元及第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乡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进士”,第一名为“状元”或“殿元”。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被称做“连中三元”。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有17人能够连中三元,他们是: 唐朝的张又新、准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 金朝的孟宋献; 元朝的王崇哲; 明朝的黄观、商辂;

(完整版)哈姆莱特测试题

《哈姆莱特》检测试题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 3、在城堡中一室,国王请来自小在一起玩耍的哈姆莱特的朋友和窥探他究竟有些什么秘密的心事。 4、为了甄别哈姆莱特发疯的原因,波洛涅斯向国王、王后献计乘哈姆莱特踱来踱去的时候,他就让去见哈姆莱特,他们可以躲在帏幕后面注视他们相会的情形。获得国王、王后的同意。于是波洛涅斯去见哈姆莱特,第一次见面,哈姆莱特是他是一个,第二次见面,哈姆莱特叫他。 5、一班戏子们来了,哈姆莱特独留伶甲,让他明天晚上上演《》这本戏,要另外写下约莫十几行句子的一段剧词插进去,让他把它预先背熟。 6、;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7、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见面,奥菲利娅说:“我有几件您送给我的纪念品,我早就想把它们还给您;请您现在收回去吧。”哈姆莱特说:“不,我不要;我从来没有给你什么东西。”然后问了两个奇怪的问题:“”“” 8、奥菲利娅说:“真的,殿下,您曾经使我相信您爱我。”可哈姆莱特回答:“你当初就不应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我没有爱过你。”并告诉奥菲利娅:要是你一定要嫁人,我就把这一个咒诅送给你做嫁奁——。并让她把她的父亲“把他关起来,让他只好在家里发发傻劲。” 9、中哈姆莱特为了证实他的叔父克劳狄斯是不是杀害他父亲的凶手,特意安排了“戏中戏”来试探。情节是:再三向她的丈夫表白她至死不渝的爱,说假如贡扎古死了,她决不会再嫁,还说除了那些谋杀亲夫的毒妇,没有哪个女人会再嫁的。 后来公爵的近亲为了霸占他的家产,把毒药灌进了在花园里熟睡的他的里,毒死了公爵,并骗取了公爵夫人的委身。 10、国王看了《》的反应是:“”,回去后“”;王后的反应是:“心里很难过”,哈姆莱特的行为使她非常吃惊,她请哈姆莱特在就寝以前,到她房间里去跟她谈谈。 第1页

古代科举考试

古代科举考试 科举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了不论门第、以考试产生的“士大夫”阶层。邻近中国的亚洲国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鲜也曾引入了这种制度来选拔人才。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熟于唐朝,在中国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才在1905年被废除,而在越南更迟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废除,持续了1300多年。现代社会选拔公务员的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 (一)童试 童试亦称童子试,分为“县试”、“府试”及“院试”三个阶段。 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8]清朝时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 清朝的院试是每三年举行两次,由皇帝任命的学政到各地主考。辰、戌、丑、未年的称为岁试;寅、申、巳、亥年,称为科试。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为禀膳生员,简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为增广生员,简称“增生”,不供给粮食,“禀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学生员,简称“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生员获得“入学”的资格后,可以到官办的府、州、县学读书。不过明清的入官学基本上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多少真正的知识传授。入学后经过学政的选拔,便可以参加下一级乡试。成绩特佳的生员,有机会被选为贡生,成为国子监的学生。与国子监其他“监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属一种荣誉。 有些读书人要多次尝试才能通过最基本的县、府试成为童生。亦有人得到童生的身份后,院试多次落第,到了白发苍苍仍称“童生”者大不乏人。清道光年间广东曾经多次有百岁童生参加院试的纪录。[10] (二)乡试 乡试是正式科考的第一关。按规定每三年一科。[11]清朝时是在子、卯、午、酉年举行,遇上皇帝喜庆亦会下诏加开,称为“恩科”。乡试于八月在两京及各省省城的贡院内举行,亦称“秋闱”。考官是由翰林及进士出身的官员临时担任。乡试每次连考三场,每场三天。开考前,每名考生获分配贡院内一间独立考屋,称为“号舍”。开考时,考生提着考篮进入贡院,篮内放各种用品,经检查后对号入座。然后贡院大门关上,三天考期完结前不得离开,吃、喝、睡都得在号舍内。每次各省乡试取录的名额不一,按各地文风、人口而定。清朝时,以直隶、江浙取录最多,贵州最少。监生、贡生更可以离开本籍,到京师赴考。 乡试发的称为“乙榜”,又称“桂榜”。考中的称为“举人”,头名举人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则称为“亚元”。[11]中了举人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三)会试和殿试

《宫廷计》NPC人物-列表【必看】

引言 女儿国平台目前正在自主研发一款网络游戏(webgame),题材为古代宫廷角色扮演,游戏名为《宫廷计》。 宫廷计游戏中将有许多剧情任务,每个剧情可以是一个独立简短的故事情节,也可以是承上启下的相关分支剧情。一般当人物成长到某个阶段时,都会遇到不同的剧情;或者是NPC之前的故事情节需要玩家来参与;以及宫里宫外的各种事,只要可以将玩家参与进来的,这些剧情都可以作为剧情任务。 名词解释: NPC就是英文(Non Player Character)“非玩家控制角色”的缩写,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您在买卖物品的时候需要点击的那个商人就是NPC,还有做任务时需要对话的人物等等都属于NPC,游戏中需要的一些非人工可控制的系统角色。 一、游戏故事背景 游戏简介: 《宫廷计》是一款穿越古代宫廷题材的多人在线网页游戏(无需下载,直接在网页里可玩),这是一款集角色养成与角色扮演两种流行要素为一体的游戏。游戏以角色养成为主,玩家扮演一个初入宫门的宫女/书童,一方面需要通过不断地培养自己的人物技能,另一方面需要设法完成游戏中NPC角色给予的各种任务和考验,还要与其他玩家之间进行周旋竞争,一步步提升自己在皇宫中的地位,最后成长为宫廷中的霸主,体验“天下唯我独尊”的尊贵权力。 背景故事案例: 公元710年,唐景龙四年,李旦的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起兵杀死韦皇后及其党羽,终于扫清了宫中的女权。李旦虽被儿子拥立为皇帝,但是生在宫廷斗争白热化的年代,李旦早已厌倦或者说是害怕了那些斗争,公元712年七月,只当了九个月皇帝的李旦便颁诏令传位给皇太子李隆基。 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欲发动宫廷政变以废玄宗,李隆基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于先天二年(713)先发制人,赐太平公主死,尽诛其余党,改元“开元”。 稳固地位后的唐玄宗李隆基意气风发,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任用姚崇、宋璄、张九龄等为相,把大唐带上了顶峰的发展,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 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唐玄宗从洛阳进发前往泰山,于11月14日凌晨封禅泰山,将天子之尊荣传遍天下。 泰山封禅之后,唐玄宗自觉功德圆满,遂立志享尽天下艳福,下诏天下进贡美人。一时间,天下美女云集京城参与后宫选拔,后宫佳丽竟达至三千人。民间有见如此,出现生孩子要生女儿,将来送入皇宫做妃子光宗耀祖的观念。然而,一入宫门深似海,美貌聪颖的秀女或被其他妃子美人拉拢,或被打压排挤,永无翻身之日。身后没有靠山的秀女为求自保只能使出浑身解数,下毒、造谣、陷害,无所不用其极。 另一方面,自从王皇后去世之后,皇后之位一直空缺,引致了后宫无数女人的渴望,也引来了宫廷野心家的觊觎。要想跃上枝头,就必须从秀女中脱颖而出,不在乎是否踩着她人尸骨往上爬。于是深宫之内,造谣、离间之计频频演绎,口腹蜜剑,人同人之间,难有真心。女人的战争,谁都不甘于屈居人下。每一名秀女的身后,实则都代表着不同权势,朝堂上的明争暗斗,演变成了女人间的斗争,永无休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