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科学骨科部分复习资料

外科学骨科部分复习资料

外科学骨科部分复习资料
外科学骨科部分复习资料

1、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段。

2、骨折可由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

3、病理性骨折:骨骼疾病如骨髓炎、骨肿瘤所致的骨质破坏,受轻微外力即可发生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

4、骨折的成因:①直接暴力②间接暴力③疲劳性骨折

5、根据骨折处皮肤、筋膜或骨膜的完整性分为: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

6、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

7、不完全骨折分为:裂缝骨折、青枝骨折。

8、完全骨折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性骨折、骨垢分离。

9、压缩性骨折:骨质因压缩而变形,多见于松质骨,如脊椎骨和跟骨。

10、骨骺损伤:经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

11、根据骨骺稳定程度分类: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

12、常见的骨折端移位:①成角移位②侧方移位③缩短移位④分离移位⑤旋转移位

13、造成各种不同移位的影响因素:

①外界暴力的直接作用方向是造成骨折端移位的主要因素;②不同部位的骨折由于肌肉的牵拉可造成不同方向的移位;③不恰当的搬运。

14、骨折的临床表现:①全身表现:休克、发热;②局部表现:(1)骨折的一般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2)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和骨檫感。

15、具有骨折的三个特有体征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骨折。

16、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骨折如裂缝骨折、嵌插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没有典型的骨盆特有体征,因常规行X线平片检查,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以便确诊。

17、骨折的X线检查一般应拍摄包括临近一个关节在内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应拍摄特殊位置的X线平片。

18、有些不易确定损伤情况时,还需拍对侧肢体相应部位的X线平片,以便进行对比。

19、早期并发症: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内脏器官损伤、重要周围组织损伤、骨筋膜室综合症。

20、晚期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创伤性骨关节炎、关节僵硬、急性骨萎缩、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挛缩。

21、骨筋膜室综合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综合征。

22、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23、机制: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的水肿使骨筋膜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变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

24、根据其缺血的不同程度而导致:濒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性肌挛缩、坏疽。

25、可根据以下四个体征确定诊断:①患肢感觉异常;②被动牵拉受累肌肉出现疼痛(肌肉被动牵拉试验阳性)

③肌肉在主动屈曲时出现疼痛;④筋膜室即肌腹处有压痛。

26、治疗:①骨筋膜室综合症常并发肌红蛋白尿,治疗时因予以足量补液促进排尿;②如果筋膜室内压力>30mmHg,因及时行筋膜室切开减压手术。 27、骨折愈合过程: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 28、骨折临床愈合标准:①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②局部无异常活动;

③X线平片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

29、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①全身因素:年龄、健康状况;②局部因素:骨折的类型、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软组织的损伤程度、软组织嵌入、感染;③治疗方法的影响: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切开复位是软组织和骨膜剥离过多、开放性骨折清创时过多的摘除碎骨片、骨折持续骨牵引治疗时牵引力过大、骨折固定不牢固、过早或不恰当的功能锻炼。 30、骨折的急救:抢救休克、包扎伤口、妥善固定。

31、骨折固定的目的:①避免骨折端在搬运过程中对周围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内脏的损伤;

②减少骨折端的活动,减轻病人疼痛;③便于运送。

32、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康复治疗。 33、复位标准:解剖复位、功能复位。

34、解剖复位:骨折端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和对线良好。

35、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断端虽未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但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

36、一般认为功能复位的标准是:①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②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

③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移位,必须完全复位;

④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

37、复位方法:手法复位、切开复位。

38、切开复位的指征:①骨折端之间有肌肉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②关节内骨折可能影响关节功能者;③手法复位未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④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⑤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应行切开复位;⑥不稳定性骨折,如四肢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及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者。

39、骨折的固定:外固定、内固定。

40、骨外固定器适用于:①开放性骨折;②闭合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损伤;③骨折合并感染和骨折不愈合;④截骨矫形和关节融合术后。

41、清创的时间:伤后6~8小时。

42、骨折延迟愈合:骨折经过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所需时间,骨折断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 43、X线:骨折端骨痂少,轻度脱钙骨折线仍明显,但无骨硬化表现。

44、骨折不愈合:骨折经过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时间(9个月)且经再度延长治疗时间(3个月),仍达不到骨性愈合。

45、骨折不愈合根据X线平片表现分为:肥大型、萎缩型。 46、肥大型:骨折端膨大、硬化,呈象足样。

47、萎缩型:骨折端无骨痂,断端分离、萎缩,骨髓腔被致密硬化的骨质所封闭,临床上骨折处可有假关节活动。

48、骨折畸形愈合:骨折愈合的位置未达到功能复位的要求,存在成角、旋转或重叠畸形。 49、锁骨骨折主要为间接暴力引起。

50、常见的受伤机制是侧方摔倒,肩部着地,力传导至锁骨,发生斜形骨折。 51、I型为中1/3骨折,约占所有锁骨骨折中的1/3。

52、锁骨中1/3骨折时,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近折端可向上、后移位,远折端向前、下移位。

53、锁骨骨折后,发现锁骨外端较高,按压有弹性感觉,应怀疑肩锁关节脱位。

54、症状:锁骨位于皮下,位置表浅,一旦发生骨折,即出现局部肿胀、瘀斑,肩关节活动使疼痛加剧。病人常用健手托住肘部,减少肩部活动引起的骨折端移动而导致的疼痛,头部

向患侧偏斜,以减轻因胸锁乳突肌牵拉骨折近端活动而导致疼痛。 55、体征:可扪及骨折端,有局限性压痛,有骨擦感。 56、上胸部的正位X线平片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 57、并发症:气胸、锁骨下动脉损伤、臂丛神经损伤。 58、治疗:(1)儿童青枝骨折及成人的无移位骨折可不做特殊治疗。仅用三角巾悬吊患肢3~6周即可开始活动;(2)对有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手法复位满意的,可采用横行“8”字绷带固定;(3)以下情况时,可考虑切开复位内固定:①病人不能忍受“8”字绷带固定的痛苦;(2)复位后再移位,影响外观;(3)合并神经、血管损伤;(4)开放性骨折;(5)陈旧骨折不愈合;(6)锁骨外端骨折,合并喙锁韧带断裂。 59、肱骨外科颈为肱骨大结节、小结节移行为肱骨干的交界部位,该部位是松质骨和密质骨的交界部位,易发生损伤。在解剖颈下2~3cm,有臂丛神经、腋血管通过,有发生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可能。 60、中、老年人多见。

61、外科颈骨折的分型:无移位型、外展型、内收型、粉碎型。

62、临床较为常用的肱骨近端骨折分型为Neer分型。

63、并发症:臂丛神经损伤、腋神经损伤、腋动脉损伤。

64、肱骨外科颈骨折与肩关节脱位的鉴别

肩外形肱骨头位置贴胸试验

肩关节脱位方肩移位阳性

外科颈骨折正常正常阴性

65、治疗:一、保守治疗

1、无移位:三角巾悬吊3周;

2、外展型:手法复位、腋下放垫,贴胸石膏固定4周;

3、内收型:手法复位、外侧放垫,贴胸石膏固定4周(如不稳定,可用肩人字石膏固定4周);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①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②大血管伤;③开放骨折;④同一肢体多处骨折;⑤骨不连,骨畸形愈合。

2、手术方法:开放复位、内固定(拉力螺钉、克氏针、钢板)。

66、肱骨干骨折: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的骨折。

67、骨折分类:①上段骨折:近端内移位,远端上外移位;②中段骨折:近端外移位,远端上内移位;③下段骨折:各种移位。

68、并发症:①桡神经损伤(肱骨干中段骨折)②骨不连(肱骨干下段骨折)

69、治疗:一、保守治疗

1、无移位:无需复位;

2、有移位:手法复位轻型长臂悬吊石膏或肩人字石膏 1.5月。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①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②大血管伤;③开放骨折;④同一肢体多处骨折;⑤骨不连、骨畸形愈合;⑥桡神经损伤有移位的骨折;

2、手术方法:开放或闭合复位,内固定(钢板螺钉+肩人字石膏,髓内钉,外固定架)。

70、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

71、肱骨干与肱骨髁轴线之间有30°~50°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

72、在肱骨髁内、前方,有肱动脉、正中神经经过。

73、在肱骨髁的内侧有尺神经,外侧有桡神经,均可因肱骨髁上骨折的侧方移位而受到损伤。

74、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

75、肱骨髁上骨折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76、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容易损伤正中、尺、桡神经及肱动脉。

77、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不易损伤正中神经、肱动脉。

78、多由间接暴力引起。

79、机制:当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曲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经前臂向上传递,身体向前倾,由上而下产生剪式应力,使肱骨干和肱骨髁交界处发生骨折。

80、通常是极端向前下移位,远端向上移位。

81、症状:儿童有手着地受伤史,手部出现肿胀、疼痛、皮下瘀斑,肘部向后突并处于半屈位,应想到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能。

82、体征:局部明显压痛,由骨擦音及假关节活动,肘前方可扪到骨折断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83、肘外形肘后三角肘功能

肘关节后脱位前臂短改变弹性固定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上臂短正常部分活动

84、并发症:①肱动脉损伤:桡动脉搏动弱②正中神经损伤:猿手③尺神经损伤:爪形手④缺血挛缩:“5P”征⑤肘内翻:提携角变小

⑥骨化性肌炎:肘功能障碍⑦关节僵硬:肘功能丧失

⑧骨筋膜室综合症:剧痛、压痛、被动牵拉痛;肿胀;运动感觉障碍;脉搏搏动减弱或消失。(剧烈疼痛是诊断骨筋膜室综合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85、“5P”征:painlessness无痛,pulselessness脉搏消失,pallor皮肤苍白,parasthesia感觉异常,paralysis肌麻痹。

86、治疗:一、保守治疗

1、无移位:不需复位,长臂石膏固定功能位一个月;

2、屈曲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半伸直位 1.5月;

3、伸直位: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过屈曲位 1.5月;局部肿胀严重,不能手法复位或石膏固定者,可行牵引治疗。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①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②开放骨折;③大血管伤;④同一肢体多处骨折;⑤骨不连、骨畸形愈合。

2、手术方法:开放复位、内固定(克氏针、钢板)。

87、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

88、机制: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屈曲位,肘后方着地,暴力传导至肱骨下段导致骨折。

89、症状:受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肘后凸起,皮下瘀斑。

90、体征:肘上方压痛,后方可扪到骨折端。

91、近折端向后下移位,远折端向前移位。

92、由于肘后方软组织较少,折缘锐利,可刺破皮肤形成开放骨折。

93、孟氏骨折:尺骨上1/3骨干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94、孟氏骨折以青壮年多见。

95、分类:伸直型、屈曲型、内收型

96、并发症:桡神经损伤

97、治疗:一、保守治疗

1、伸直型:屈肘牵引,先复桡骨后复尺骨,石膏固定屈肘位2-2.5月;

2、屈曲型:伸肘牵引,先复桡骨后复尺骨,石膏固定伸肘位1.5-2月;

3、内收型:屈肘牵引,先复桡骨后复尺骨,石膏固定屈肘位1-1.5月;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①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②开放骨折;③大血管伤;④同一肢体多处骨折;⑤骨不连,骨畸形愈合。

2、手术方法:①新鲜骨折:开放复位,重建环状韧带,尺骨固定(钢板固定、髓内针);

②陈旧骨折:开放复位,桡骨小头切除,尺骨固定(钢板固定、髓内针)。

98、尺桡骨干骨折以青壮年多见。

99、并发症:可并发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伤,易并发缺血挛缩。

100、分类:桡骨干单骨折、尺骨干单骨折、尺桡骨双骨折

101、病因:①直接暴力:同一平面横形或粉碎性骨折;②间接暴力:桡骨骨折、低位尺骨斜形骨折;③扭转暴力:高位尺骨骨折、低位桡骨骨折。

102、治疗:一、保守治疗

1、桡骨干单骨折:(1)中上1/3: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旋后位1.5-2.0个月;(2)中下2/3: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中立位1.5-2.0个月;

2、尺骨干单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功能位2.0-3.0个月;

3、尺桡骨干双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功能位2.0-3.0个月;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①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②开放骨折;③大血管损伤;④同一肢体多处骨折;⑤骨不连,骨畸形愈合。

2、手术方法:开放复位,内固定(钢板、髓内针、外固定架)

103、盖氏骨折:桡骨干下1/3骨折、尺骨小头脱位。

104、盖氏骨折多不稳定。

105、治疗:不行手法复位,外固定,多需手术治疗:

1、新鲜骨折:桡骨开放复位内固定,下尺桡关节复位;

2、陈旧骨折:桡骨开放复位内固定,尺骨小头切除。

106、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据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

107、掌倾角:10°-15°;尺倾角:20-25°。

108、桡骨茎突位于尺骨茎突平面以远1-1.5cm。

109、Colles骨折(伸直型骨折):多为腕关节处于背伸位、手掌着地、前臂旋前时受伤。

110、症状: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可出现典型畸形姿势,即侧面看呈“银叉”畸形,正面看呈“枪刺样”畸形。

111、体征:局部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障碍。

112、X线:骨折远端向桡、背侧移位,近端向掌侧移位。 113、Smith骨折(屈曲型骨折):常由于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引起的。也可由腕背部受到直接暴力打击发生。较伸直型骨折少见。 114、Barton骨折(染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在腕背伸、前臂旋前位跌到,手掌着地,暴力通过腕骨传导撞击桡骨背侧发生骨折,腕关节也随之向背侧移位。

115、治疗:一、保守治疗:

1、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四头带固定掌曲尺偏位1个月;

2、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手法复位,四头带固定背屈旋前位1个月;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①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②开放骨折;③同一肢体多处骨折;④骨不连、骨畸形愈合;⑤Barton骨折。

2、手术方法:开放复位、内固定(克氏针、螺钉、钢板)。

116、手的休息位:手内在肌、外在肌、关节囊、韧带张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即手自然静止的状态。表现为腕关节背伸10°-15°,轻度尺偏;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半屈曲位,从示指到小指其指腹到手掌的距离越来越小,各指轴线延长线交汇于腕舟骨结节;拇指轻度外展,指腹正对示指远侧指间关节桡侧。其临床意义在于当肌腱损伤后,手的休息位将发生改变。117、手的功能位:手将发挥功能时的准备体位,呈握球状。表现为腕关节背伸20°-25°,轻度尺偏;拇指外展、外旋与其余指处于对指位,其掌指及指间关节微曲,其余手指略微分

开,掌指、近指间关节半屈位,远侧指间关节轻微屈曲,各手指关节的屈曲程度较一致。其临床意义在于严重手外伤术后,特别是估计日后关节功能难以恢复正常,甚至会发生关节强直者,在此位置固定可使手保持最大的功能。

118、检查与诊断:1、皮肤损伤检查:皮肤的颜色与温度、毛细血管回流试验、皮肤边缘出血状况 2、肌腱损伤检查 3、神经损伤检查 4、血管损伤检查5、骨关节损伤检查

119、手外伤现场急救处理原则:止血、创口包扎、局部固定、迅速转运。

120、治疗原则:①早期彻底清创;②组织修复;③一期闭合创口④术后处理:血管吻合术后需固定2周,肌腱缝合后固定3-4周,神经修复4周,关节脱位3周,骨折4-6周。术后10-14天拆除伤口缝线。 121、手部骨折与脱位的治疗最终目的:恢复手的运动功能。122、治疗原则:骨折准确复位、有效固定、早期康复锻炼。

123、无人区:屈肌腱特别是中节指骨中部至掌横纹,即指浅屈肌中节指骨的指点掌指关节平面的腱鞘起点。

124、断肢(指)急救:包括止血、包扎、固定、离断肢(指)保存、迅速转运。

125、离断肢(指)应采用干燥冷藏法保存。

126、断肢(指)再植适应症:①全身状况良好,能耐受再植手术;②离断肢体完整;③再植时限一般以外伤后6-8小时为限;④离断平面位置越高,对病人全身情况影响越大;

⑤年龄,小儿和青年人应争取再植;⑥多发性肢体离断伤,原则上损伤轻者优先,功能重要者优先。

127、断肢(指)再植禁忌症:①合并全身性慢性疾病,或合并严重脏器损伤,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有出血倾向者;②断肢(指)多发骨折、严重软组织挫伤、血管床严重破坏,血管、神经、肌腱高位撕脱,估计术后功能恢复差;③断肢(指)经刺激性液体或其它消毒液长时间浸泡者;④高温季节,离断时间过长,断肢未经冷藏保存者;⑤合并精神异常,不愿合作,无再植要求者。

128、断肢(指)再植手术原则:①彻底清创;②休整重建骨支架;③缝合肌肉、肌腱;④重建血液循环;⑤缝合神经;⑥闭合创口;⑦包扎。

129、断肢再植术后处理:①一般护理;②密切观察全身反应;③定期观察再植肢(指)体血液循环,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危象;④防止血管痉挛、抗血液凝固治疗;⑤抗生素应用;⑥再植肢(指)康复治疗。

130、动脉危象:若皮肤苍白,皮温降低,毛细血管回流消失,指腹干瘪,指腹侧方切开不出血,则反映动脉供血中断,即动脉危象,常由血管痉挛或血管吻合口血栓所致。易于术后48小时发生。

131、静脉危象:指腹由红润变成暗红色,且指腹张力高,毛细血管回流加快,皮温逐渐降低,指腹切开即流出暗红色血液,则是静脉回流障碍,即静脉危象。

132、颈干角:股骨颈长轴线与股骨干纵轴线之间形成颈干角,为110°-140°,平均127°。若颈干角变大,为髋外翻,变小为髋内翻。

133、前倾角: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冠状面形成的角度,正常为12°-15°。

134、成人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有多种来源:①股骨头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②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③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股骨头、颈的重要营养动脉。

135、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

136、股骨颈骨折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量下降有关,当遭受轻微扭转暴力则可发生骨折。

137、按骨折线部位分类:股骨头下骨折、经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基底骨折。 138、按骨折线方向分类:内收骨折、外展骨折。

139、Pauwels角: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角。

140、Pauwels角越大,骨折越不稳定。

141、内收骨折:Pauwels角>50°。

142、外展骨折:Pauwels角<30°。

143、按移位程度分类:I型:不完全骨折 II型:完全骨折,不移位III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 IV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144、诊断:1、病史:外伤史; 2、体征:①畸形:轻度屈膝、屈髋、外旋(一般在45°-60°之间);②疼痛:局部压痛、纵向叩击痛;③肿胀:老年人常不明显;④功能障碍:部分病人仍能走路或骑车;⑤患肢缩短。

145、Bryant角:在平卧位,由髂前上棘向水平画垂线,再由大转子与髂前上棘的垂线画水平线,构成Bryant三角,股骨颈骨折时,此三角底边较健侧缩短。

146、Nelaton线:侧卧、半屈髋,由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之间画线,为Nelaton线,正常情况下,大转子在此线上,若大转子超过此线之上,表明大转子有向上移位。

147、治疗:1、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外展型或嵌入型等稳定性骨折、一般情况较差者,选择非手术治疗。2、其它则更多地主张早期治疗。

148、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中老年骨质疏松病人。

149、转子间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也可为直接暴力引起。

150、属于关节囊外骨折。

151、很少发生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坏死。

152、下肢外旋畸形明显,可达90°。

153、治疗:1、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应纠正下肢缩短和髋内翻畸形。 2、手术治疗:年龄高、不能长期卧床。

154、股骨干骨折:转子下、股骨髁上这一段骨干的骨折。

155、股骨干是人体最粗、最长、承受应力最大的管状骨。

156、股骨干骨折可分为:上1/3、中1/3、下1/3骨折。

157、以股骨干中1/3骨折多见。

158、股骨干上1/3骨折,近折端向前、外、外旋。

159、股骨干下1/3骨折,由于腓肠肌牵拉向后方移位。

160、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161、病因:直接暴力:粉碎性骨折;间接暴力。

162、髌骨骨折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或膝关节活动受限。

163、胫腓骨干骨折易致开放性骨折,由于整个胫骨均位于皮下,骨折端容易穿破皮肤。164、胫骨下1/3骨折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主要由于远折端血液供应减少。

165、胫骨上1/3骨折易发生血管神经损伤。

166、临床表现与诊断: 1、局部疼痛、肿胀和畸形等骨折的体征较显著; 2、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应当注意:1、血管神经损伤:胫骨上1/3骨折; 2、骨筋膜室综合症:5P征:painlessness(无痛),pulselessness(脉搏消失),pallor(皮肤苍白),paresthesia (感觉异常),paralysis(肌麻痹)。

167、治疗目的:矫正成角、旋转畸形,恢复胫骨上、下关节面的平行关系,恢复肢体长度。168、踝部损伤的特点:1、以踝部韧带损伤最为多见;2、较大暴力可引起骨折;3、易发生水肿,愈合及抗感染能力较差,恢复时间长; 4、易发生畸形和关节僵硬。

169、分为:外翻骨折、内翻骨折

170、踝部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

171、Bohler角:跟骨结节关节角。由跟骨结节与跟骨后关节突的连线与跟骨前结节最高点-后关节突连线形成的夹角,正常时约25°-40°。

172、跟骨骨折:以骨折是否影响距下关节分为两类:不波及距下关节的关节外骨折、波及距下关节的关节内骨折。

173、跖骨骨折:长期慢性损伤(如长跑、行军)致第2或第3跖骨干发生疲劳骨折。174、从解剖结构和功能可将整个脊柱分为前、中、后三柱。

175、前柱:椎体的前2/3、纤维环的前半部分、前纵韧带。

176、中柱:椎体的后1/3,、纤维环的后半部分、后纵韧带。

177、后柱:后关节囊、黄韧带、骨性神经弓、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关节突。

178、脊柱骨折好发于T10-L2。

179、颈椎骨折的分类:1、屈曲型损伤:压缩性骨折、骨折-脱位 2、垂直压缩型损伤:Jefferson 骨折、爆裂型骨折 3、过伸损伤:无骨折-脱位的过伸损伤、枢椎椎弓骨折 4、齿突状骨折180、Jefferson骨折:寰椎的前后弓双侧骨折。

181、爆裂型:多见于C6、C6椎体,四肢瘫发生率高。

182、枢椎椎弓骨折:缢死者骨折

183、齿骨突骨折:机制还不明确。

184、颈椎压缩骨折合并脱位首选颅骨牵引。

185、胸腰椎骨折依据骨折的稳定性将其分为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

186、依据骨折的形态分:压缩骨折、爆裂骨折、Chance骨折、骨折-脱位。

187、Chance骨折:经椎体、椎弓及棘突的横向骨折。也可以是前后纵韧带-椎间盘-侯主任戴部分的损伤。

188、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压缩不到1/3,首选卧硬板床。

189、截瘫:胸腰段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

190、四肢瘫痪:简称“四瘫”,颈段脊髓损伤后,四肢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191、临床表现:脊髓震荡、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圆锥损伤、马尾神经损伤

192、脊髓震荡:脊髓受到强烈震荡后发生超限抑制,脊髓功能处于生理停滞状态。脊髓神经细胞结构正常,无形态学改变。临床上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及反射完全消失或大部分消失。一般经过数小时至数天,感觉和运动开始恢复,不留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193、脊髓休克:是指各种较重的脊髓损伤后,立即发生的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瘫痪。在脊髓休克期间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迟缓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大小便不能控制,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

194、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包括:前脊髓综合征、后脊髓综合征、脊髓半切综合征、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征

195、前脊髓综合征:脊髓前方受压严重,损伤平面以下肢体瘫痪,下肢瘫痪重于上肢,浅感觉消失或减退,深感觉存在。

196、后脊髓综合征: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神经根性痛。

197、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征: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四肢瘫,上肢重于下肢,没有感觉分离。

198、脊髓半切综合症(Brown-Sequard综合征):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

199、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会阴部(鞍区)皮肤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丧失致大小便不能控制和性功能障碍,双下肢感觉和运动仍保留正常。

200、马尾神经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迟缓性瘫痪,有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及括约肌功能丧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没有病理性锥体束征。

201、并发症:呼吸衰竭与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的感染和结石、压疮、体温失调

202、治疗:一、非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甲泼尼龙冲击疗法,适用于受伤后8小时以内者;

2、高压氧治疗:伤后4-6小时内用。

二、手术治疗指征:①脊柱骨折-脱位有关节突交锁者;②脊柱骨折复位不满意,或仍有脊柱不稳定因素存在者;③影像学显示有碎骨片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者;④截瘫平面不断上升,提示椎管内有活动性出血者。

203、骨盆骨折的临床表现:1、骨盆分离试验与挤压试验阳性; 2、肢体长度不对称;3、会阴部的瘀斑是耻骨和坐骨骨折的特有体征。

204、并发症:腹膜后血肿、盆腔内脏器损伤、神经损伤、脂肪栓塞与静脉栓塞

205、再进行腹腔手术时,应注意切勿打开腹膜后血肿。

206、盆腔内脏器损伤包括:膀胱、后尿道与指肠损伤,尿道损伤远比膀胱损伤多见。207、腰骶神经丛与坐骨神经损伤。

208、骨盆骨折急救处理:1、监测血压和脉搏 2、快速建立输血补液途径3、视病情情况及早完成X线和CT检查,并检查有无其他合并伤;4、嘱病人排尿,如病人不能自主排尿,应导尿;5、诊断性腹腔穿刺; 6、超声治疗。 209、髋臼由髋骨的前柱(髂耻柱)、前臂、后柱(髂坐柱)、后壁组成。 210、髋臼骨折分为单一骨折、复合骨折。

211、治疗:髋关节是全身负荷最大的关节,因此,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原则上应该手术治疗,尽可能恢复解剖复位、牢固固定及早期的功能锻炼。

212、手术指征:髋关节不稳定及移位>3mm者,尤其是双柱骨折有错位者。有下列情况应该急诊手术:①髋关节脱位不能闭合复位;②髋关节复位后不能维持复位;③合并神经损伤,且进行性加重;④合并有血管损伤;⑤开放性髋臼骨折。

213、运动系统慢性损伤按所累及组织不同分为:软组织的慢性损伤、软骨的慢性损伤、骨的慢性损伤、神经卡压伤

214、临床表现常有以下共性:1、局部长期慢性疼痛,但无明确外伤史; 2、特定部位有一压痛或肿块,常伴有某种特殊的体征; 3、局部无明显急性炎症表现; 4、近期有与疼痛部位相关的过度活动史;5、部分病人可有过导致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姿势、工作习惯或职业史。

215、治疗原则:1、本病是由长期不良的体位性、姿势性及职业性的局部损害所致,限制致伤动作、纠正不良姿势、增强肌力、维持关节的非负重活动和适时改变姿势使应力分散,从而减少损伤性因素,增加保护性因素是治疗的关键,否则容易复发;

2、理疗、按摩等物理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粘连,有助于改善症状;

3、合理引用非甾体抗炎药;

4、合理、正确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有助于抑制损伤性炎症,减轻粘连;

5、适时采用手术治疗。

216、腰腿痛:是一组临床多见的症状,是指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痛、马尾神经受压症状。

217、椎间盘是由上、下软骨终板、中心的髓核及四周的纤维环构成。

218、四大病因:创伤、炎症、肿瘤、先天性疾患。

219、以损伤和退行性变所致的腰痛最为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

220、疼痛性质:局部疼痛、牵涉痛或感应痛,亦称反射痛、放射痛。

221、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压痛点在横突尖端;

222、臀肌筋膜炎时压痛点多在髂嵴内下方;

223、臀上皮神经炎的压痛点在髂嵴外1/3;

224、腰肌劳损的压痛点在腰段骶棘肌中外侧缘;

225、腰骶韧带劳损的压痛点在腰骶椎和髂后上嵴之间;

226、深部结构病变仅在该结构的体表处有深压痛或叩痛,不如软组织病变明确。

227、治疗:绝大多数腰腿痛病人可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手术治疗。

228、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导致的脊髓、血管、神经等结构受压而表现出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229、颈椎椎体间有5个关节相连:椎间盘、两侧钩椎关节、两侧关节突关节

230、病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损伤、颈椎先天性椎管狭窄

231、颈椎病的基本病因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然后继发椎间关节退行性变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

232、颈椎病分为四型: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

233、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

234、临床表现: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异常表现;可有上肢无力,手指动作不灵活;当头部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撞击患肢即可发生剧烈的闪电样疼痛。

235、牵拉试验(Eaton试验)阳性

236、压头试验(Sperling征)阳性

237、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双足踩棉花感、后期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自下而上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238、治疗:1、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行非手术治疗,包括颈椎牵引、理疗、改善不良工作体位和睡眠姿势。2、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

239、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轻微外力或无明确诱因导致的椎间盘突出而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一组病症。

240、颈椎间盘突出症多发于40-50岁。

241、突出部位以C5-6、C4-5为最多。

242、临床以压迫神经根为多。

243、胸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较少见。

244、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断裂,单独或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

245、病因:1、椎间盘退变是根本原因2、损伤3、妊娠4、遗传因素5、发育异常

246、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软骨终板构成。

247、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膨出型、突出性、脱出型、游离型、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性

248、膨出型:纤维环有部分断裂,但表层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向椎管内局限隆起,但表面光滑。这一类型非手术治疗大多可缓解或治愈。

249、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但后纵韧带仍然完整。此型常需手术治疗。250、脱出型:髓核穿破后纵韧带,形同菜花状,但其根部仍然在椎间隙内。需手术治疗。251、游离型:大块髓核组织穿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完全突入椎管,与原间盘分离。需手术治疗。

252、Schmorl结节:髓核经上下软骨板的发育性或后天性裂隙突入椎体松质骨内。

253、经骨突出型:髓核沿椎体软骨终板和椎体之间的血管通道向前纵韧带方向突出,形成椎体前缘的游离骨块。

254、这两型临床上无神经症状,无需手术治疗。

255、症状:1)腰痛 2)坐骨神经痛 3)马尾综合征

256、体征:1)腰椎侧突 2)腰部活动受限3)压痛及骶棘肌痉挛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5)神经系统表现:感觉异常、肌力下降、反射异常

257、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绝大部分有压痛。

258、坐骨神经痛可因打喷嚏或咳嗽时负压增加而疼痛加剧。

259、腰椎间盘中典型的坐骨神经痛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跟部或足背。

260、腰椎侧突: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急性,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261、椎间盘突出在神经根腋部时,脊柱凸向患侧;

262、椎间盘突出在神经根外侧时,腰椎凸向健侧。

263、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病人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抬高在6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64、加强试验阳性: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再被动牵拉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放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265、L5:小腿外侧和足背痛、触觉减退;

266、S1:外踝附近、足外侧痛、触觉减退;

267、L5:足拇指背伸肌力下降;

268、S1:足跖屈肌力减退;

269、跖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S1神经根受累;

270、S3-5马尾神经受压,则为肛门括约肌张力下降及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

271、非手术治疗适应症:①初次发病,病程较短的病人;②休息以后症状可以自行缓解者;③由于全身疾病或有局部皮肤疾病,不能施行手术者;④不同意手术者。

272、治疗方法:①卧床休息,一般严格卧床3周,带腰围逐步下地活动;②非甾体抗炎药物;③牵引疗法,骨盆牵引最常用;④理疗。

273、手术治疗适应症:①腰腿痛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经半年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逐渐加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②中央型突出有马尾神经综合征,括约肌功能障碍者,应按急诊进行手术;

③有明显神经受累表现者

外科学考试资料知识讲解

兽医外科手术 术前准备: 一、术者的准备①建立自信心②精力充沛③制订手术计划,包括:A 手术人员的分工(术者、手术助手、麻醉助手、器械助手、保定助手)B 保定、麻醉、手术切口定位C 术前准备工作:检查、诊断、治疗D 手术方法、注意事项E 可能发生的手术并发症F 特殊器械、药品G 术后护理、治疗、饲养管理等。 二、病畜的准备①禁食②营养3保持安静4其他准备 三、器械及敷料准备金属器械:种类、数量、清洁、性能;辅料、手术巾、手术衣帽及口罩;缝合材料:可吸收缝线和不可吸收缝线;橡胶、乳胶和塑料制品等;玻璃和搪瓷制品等。术后管理: 1.一般护理:①麻醉苏醒②注意保温;③监护4术后并发症⑤安静与活动 2.预防和控制感染:①保持干燥和清洁②防止损伤术部:伊丽莎白项圈③抗生素的应用:无菌与污染全身与局部用药,肠道手术配合口服用药。 3.饲养管理:①水、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②消化道手术,术后1‐3d禁饲草料,静脉补充营养。③非消化道手术,术后一般不禁食,但要防暴饮暴食,逐渐恢复常量。灭菌法:用物理的方法,彻底杀灭附在手术所用物品上的一切活的微生物。如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等。 消毒法(抗菌法):煮沸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化学药品消毒法 局部麻醉方法: (1)表面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滴、涂布或喷洒于黏膜表面,阻滞浅在神经末梢产生的麻醉。多用于眼结膜、角膜、口腔、直肠、阴道黏膜的麻醉。0.5%丁卡因或2%利多卡因。(2)局部浸润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沿手术切口线皮下、深部组织分层注射,阻滞切口线周围组织中的神经末梢。可按手术需要,选用直线浸润、菱形浸润、扇形浸润、基部浸润等方式。0.5%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 (3)神经传导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失去痛觉。2%利多卡因或2%‐3%普鲁卡因。 (4)脊髓麻醉:其适应症为后肢手术、难产救助以及尾部、会阴、阴道、直肠与膀胱的手术。根据药物注入椎管内的部位,分为:硬膜外腔和蛛网膜下腔脊髓麻醉。 常用的局麻药有盐酸普鲁卡因组织渗透性:差;作用显著时间:中等;作用维持时间:短;毒性:低;用途:多用于浸润麻醉利多卡因(好;快;中等;略高;多用于传导麻醉)和丁卡因(中等;慢;长;较高;多用于表面麻醉)。非吸入全身麻醉:1.非巴比妥类:①舒泰:注射舒泰前15min给予阿托品②右美托咪定③水合氯醛——是一种良好的催眠剂,作为麻醉剂,其镇痛效果差。重要缺点:苏醒期常需数小时,因此临床上常采用浅麻醉和局部麻醉进行手术。或麻醉前先应用氯丙嗪等镇静药,可减少水合氯醛的用量,减少兴奋与挣扎。 ④隆朋⑤静松灵⑥保定宁合剂⑦氯胺酮⑧速眠新⑨犬眠宝和鹿眠宝2.巴比妥类:①硫贲妥钠②戊巴比妥钠③异丙酚 常用的基本手术器械有手术刀(指压式、执笔式、全握式、反挑式)、手术剪、手术镊、止血钳、持针钳、缝针、创巾钳、肠钳、牵开器、有沟探针等。 组织分离的分类:锐性分离、钝性分离。 皮肤切开法:紧张切开、邹璧切开。 止血方法: 1.全身预防性止血法①输血:术前30~60min输血。②应用凝血药物

外科学常见的基本考试重点归纳总结大全

外科学常见的基本考试重点归纳总结大全 Godman三角:恶性骨肿瘤的病灶多不规则,呈虫蛀样或筛孔样,密度不均、界限不清,若骨膜被肿瘤顶起,骨膜下产生新骨,呈现出三角形骨膜反应阴影称~多见于骨肉瘤 门脉高压症:门静脉的回流受阻,血液淤滞时,则会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临床表现为脾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具有这些症状的疾病称为~ 脑疝: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血压区移位,导致脑组织向管及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被挤入小脑幕裂孔,枕骨大孔,大脑镰下间隙等生理性或病理性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严重的临床症状。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进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导致的脊髓、神经、血管等结构受压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尿潴留: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 先天性脑积水:又叫婴幼儿脑积水,是指发生于胚胎期或婴幼儿期。因脑脊液产生、吸收间失衡和(或)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病理状态。前列腺增生:病理表现为前列腺实质细胞增生,是引起老年人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临床表现:夜尿次数增多尿频排尿犹豫尿线无力,尿线间断及滴沥残余尿增多充盈性尿失禁急性尿潴留血尿膀胱结石尿毒症手术指证:残余尿量超过50ml;出现肾功能损害;反复出现尿潴留并发膀胱结石;反复出现血尿和尿路

感染。 开胸探查的手术指证:①穿透性胸伤重度休克者②穿透性胸伤濒死者③高度怀疑心脏压塞④胸膜腔进行性出血⑤严重肺裂伤或气管、支气管损伤,胸膜腔引流后仍持续性漏气,呼吸困难⑥心脏血管损伤⑦胸腔有较大异物存留⑧胸腹联合伤。阑尾炎:病因:①阑尾腔阻塞②细菌入侵③其他阑尾先天畸形,如过长过细管腔细小血运不佳临床分型: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③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④阑尾周围脓肿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检所见以及实验室检查症状:①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②胃肠道症状:早期可有恶心呕吐、厌食③全身症状:早期乏力炎症重时出现中毒症状可有发热心率加快。体征①右下腹持续性压痛②腹膜刺激症: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③右下腹肿块。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其他体征: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经肛门直肠指检实验室检查:WBC升高(10~20)*109/L。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腹腔肿瘤内外瘘形成化脓性门静脉炎细菌性肝脓肿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出血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粪瘘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急腹症,按病理改变过程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急性胰腺炎,按临床表现病情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病因:胆道疾病,过量饮酒,十二指肠液反流,代谢性疾病,医源性原因,某些药物,创伤,胰腺血液循环障碍,其他。病理类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临床分期:急性反应期:发病至2周左右,可有休克、呼吸衰竭、肾衰竭、中枢

外科学复习资料

外科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 老年急性阑尾炎最突出的特征是( C ) A.腹痛剧烈 B.呕吐频繁 C.腹部压痛、肌紧张不明显 D.体温升高 E.白细胞计数增高 2.根据X线片表现,最不稳定的骨折是( C ) A.横骨折 B.斜骨折 C.粉碎性骨折 D.青枝骨折 3.I期乳癌指的是( B ) A. Tis N0M0 B. T1N0M0 C. T1-2N1M0 D. T2N0M0 4.最易发生嵌顿的疝是( A ) A.股疝 B.直疝 C.难复性疝 D.切口疝 5.脊柱结核的好发部位是( C )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骶椎 6. 早期胃癌的概念是癌( B ) A.局部在位窦内 B.局限在粘膜或粘膜下层 C.直径在2cm以内 D.无淋巴结转移 E.尚未侵及浆膜层 7.拇短展肌功能障碍见于( B ) A.桡神经损伤] B.正中神经损伤 C.尺神经损伤 D.肌皮神经损伤 8.慢性胆囊炎较少有的症状是( B ) A.厌食油腻 B.寒战高热 C.腹胀 D.肩背部隐痛 E.嗳气 9.大面积烧伤病人伤后48小时内最主要的并发症( E ) A.创伤性休克 B.毒血症 C.脓毒症 D.急性肾衰 E.低血容量性休克 10.胃穿孔的X线检查所见主要为( B ) A.双侧横膈抬高 B.膈下游离气体 C.腹胀伴肠型 D.晚间或下午呕吐大量宿食 E.食量减少 11.门脉高压症常见的原因为( C ) A.肝肿瘤 B.慢性肝炎 C.肝硬化 D.门静脉主干先天性畸形 12.各型休克的共同特点是( D ) A. 血压下降 B. 脉压缩小 C. 中心静脉压下降 D.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E. 四肢湿冷 13.“危险三角”的疖易并发( C ) A.眼睑炎 B.上颌窦炎 C.海绵状静脉窦炎 D.口腔炎 E.痈 14.手术后早期恶心、呕吐常见的原因是( B ) A.颅内压增高B.麻醉反应 C.术后腹胀D.肠梗塞E.低血钾15.大体上说,腹内实质性脏器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 ) A.内出血 B.腹膜炎 C. 胃肠道症状 D.全身感染表现 E.腹胀、肠麻痹16.多种原因引起的休克都有一个共同点( C ) A.血压下降 B.脉压缩小 C.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D.中心静脉压下降 17.胸外心按压时,挤压点应选择在( D ) A. 胸骨上半部 B. 心前区 C. 胸骨中部 D. 胸骨下半部 E. 以上都是 18.灭菌后的手术器械,一般可保留( A ) A.14天 B. 7天 C.1天 D.12天 E.21天 19.管直肠周围脓肿常并发( C ) A.败血症 B.外痔血栓形成 C.肛瘘 D.肛窦炎 20.成人头颈部面积按烧伤的新九分法应为( A ) A. 1×9% B. 2×9% C. 3×9% D. 5×9%+1% E. 4×9%+1%

外科学教学大纲骨科部分

第六十一章骨折概论 目标要求: 掌握: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机制;骨折的临床表现、X 线检查和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了解:开放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方法;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重点:骨折的分类、移位机制、临床表现、X线检查、常见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难点:骨折愈合过程,骨折的固定方法,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1、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 2、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 3、骨折的并发症。 4、骨折愈合过程。 5、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6、骨折的急救。 7、骨折的治疗原则。 8、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9、开放性关节损伤处理原则。 10、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第六十二章上肢骨、关节损伤 目标要求: 掌握: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和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及治疗。 了解: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肘关节脱位、桡骨头半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内容: 重点: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与分类、移位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难点:上肢骨骨折移位特点和治疗原则。 1、锁骨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肩锁关节脱位: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治疗。 3、肩关节脱位:分类;肩关节前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4、肱骨外科颈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无移位骨折、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和粉碎型骨折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肱骨干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6、肱骨髁上骨折:解剖概要;分类。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7、肘关节脱位:分类;脱位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

(完整版)外科学重点

外科学重点 第二章无菌术 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 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不包括芽孢。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目前医院内应用最多的灭菌法。(适用于一切能耐受高温的物品) 化学气体灭菌法用于不耐高温、湿热的医疗材料的灭菌。 煮沸法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制品及橡胶类物品。 备皮:将手术区及周围一定范围的毛发剃净。 病人手术区的准备注意事项:1、涂擦消毒剂,应由手术区中心部向四周涂擦。如为感染部位手术,则应从手术区外周涂向感染处或会阴肛门处。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应再返擦清洁处。2、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如切口有延长的可能,应相应扩大皮肤消毒范围。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个人的无菌空间为肩部以下,腰部以上的身前区,双侧手臂。手不能接触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部位。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

正常血浆渗透压290~310mOsm/L 正常PH 7.35~7.45 体液平衡失调可以有三种表现:容量失调、浓度失调、成分失调 水钠的代谢紊乱包括: 1、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此时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可保持正常。(短时间内急性消化液缺失) 临床表现:恶心、厌食、乏力、少尿、但不口渴。 2、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此时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病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根据缺钠程度,低渗性缺水可以分为三度:轻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135mmol/L以下 中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130mmol/L以下 重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120mmol/L以下

西医外科学最全资料

西医外科学最全资料(含简答题附答案) 考试必备 整理:机密下载1无菌术(aseptic tech-nique)就是针对感染来源和途径所采取的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决 定诊疗效果及手术成败的关键,由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组成。 2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3消毒:是指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 4容量失调:等渗体液的减少或增加,只引起细胞外液的变化,细胞内液容量无明显改变5浓度失调:细胞外液中的水分有增加或减少,以及渗透微粒的浓度发生改变 6 代谢性酸中毒:由于酸性物质的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的丢失过多,导致机体血液中HCO3-原发性的减少,称代谢性酸中毒。 7代谢性碱中毒:由于体内H+的丢失或碱性物质产生过多以及低钾等原因,造成体内HCO3-原发性的增多,称代谢性碱中毒 8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成比例的丢失,血清钠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此类水、钠代谢紊乱称等渗性缺水。 9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机体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此类水、钠代谢紊乱称低渗性缺水。 10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机体水的丢失多于钠的丢失,故血清钠浓度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此类水、钠代谢紊乱称高渗性缺水。 11休克: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但最终共同以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组织灌流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 12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始动和促进因素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13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胞浓度。 14血/气分配系数:指麻醉药气体与血液达到平衡状态时,单位容积血液中该气体的溶解量15浓度效应是指吸入药物浓度不仅可以影响到肺泡浓度的高低,而且影响其上升的速度,即吸入浓度越高,肺泡浓度越高。 16局部麻醉(local anaesthesia)是应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的神经传导而产生麻醉作用,简称局麻。 17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驰,这种方法称全身麻醉。 18高敏反应用小剂量的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者 19腰麻为蛛网膜下腔麻醉(subarachnoid anaesthesia)的简称,即将局麻药物经腰椎间隙注入蛛网膜下腔,以阻滞该部位的神经根。 20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在临床

外科学之骨科个人总结

1.外科学范畴: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其他 17.无菌术内容: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管理制度。 灭菌: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 23.酸碱平衡的维持:体液缓冲系统、肺的呼吸、肾的排泄 24.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水中毒 28.低钾血症;高钾血症 32.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37.输血适应证:大量失血;贫血或低蛋白血症;重症感染;凝血异常 38.输血并发症:发热;过敏;溶血;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疾病传播;免疫抑制;大量输血的影响 39.大量输血的影响:低体温;碱中毒;暂时性低血钙;高血钾及凝血异常 44.休克: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44.休克微循环变化:微循环收缩期;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衰竭期 46.休克一般监测:精神状态;皮肤温度、色泽;血压;脉率;尿量 47.休克特殊监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盐测定;DIC检测 51.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 53.感染性休克 5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指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 75.麻醉前用药目的:

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情; 增强全身麻醉药的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及其副作用; 提高病人的痛域; 抑制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功能; 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射。 90.全身麻醉并发症:反流与误吸;呼吸道梗阻;通气量不足;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高热、抽搐和惊厥。 133.癌症疼痛治疗: 基本原则:根据疼痛程度选择镇痛药物;以口服药为主;按时服药;个体化用药。 第一阶梯:轻度疼痛,非阿片类镇痛药,阿司匹林; 第二阶梯:轻、中度疼痛,非阿片类镇痛药+弱阿片类,可待因; 第三阶梯:重度,阿片类药,吗啡 辅助用药:弱安定药;强安定药;抗抑郁药 135.病人自控镇痛PCA: 负荷剂量:指PCA迅速达到无痛所需血药浓度,即最低有效镇痛浓度所需药量; 单次剂量:指病人因镇痛不全所追加的镇痛药剂量; 锁定时间:指设定的两个单次有效给药的间隔时间,在此期间PCA装置不执行单次剂量指令;背景剂量:为设定的PCA装置持续给药量。 157.条件性感染:在人体局部或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本来栖居于人体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成为条件性或机会型感染。 160.疖(furuncle)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161.痈(carbuncle)指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163.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可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是深部蜂窝组织。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或其他型链球菌等。 164.丹毒(erysipelas)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好发部位是下肢和面部。病人常先有皮肤或粘膜的某种病损,皮肤损伤、足癣、口腔溃疡、鼻窦炎等。 180.一期愈合:组织修复以原来的细胞为主,仅含少量纤维组织,局部无感染、血肿或坏死组织,再生修复过程迅速,结构和功能修复良好。多见于损伤程度轻、范围小、无感染的伤口或创面。二期愈合: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构和功能恢复,多见于损伤程度重、范围大、坏死组织多,且常伴有感染而未经合理的早期外科处理的伤口。 183.常用的急救技术:复苏、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病人。 235.移植术:将一个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用手术或其他方法,移植到自体或另一个体的某一部位,统称为移植术。

外科学考试重点(史上最全)名词解释,大题必备

外科学考试重点:问答名解填空 问答题:库欣反应(Cushing):当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血压升高(全身血管加压反应)、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紊乱及体温升高等各项生命体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即。颅内压增高三主症:头痛(最常见原因)、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重要客观体征之一)。颅内压增高的后果:脑血流量降低脑缺血甚至脑死亡脑移位和脑疝脑水肿库欣反应胃肠功能紊乱以及消化道出血神经源性水肿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变化脑疝: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大于邻近分腔的压力,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有时被挤入硬脑膜的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脑疝分型:①小脑膜切迹疝又称颞叶疝。为颞叶的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移至幕下;②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为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推向椎管内;③大脑镰下疝又称扣带回疝,一侧半球的扣带回经镰下孔被挤入对侧分腔。线形骨折按发生部位分为:颅前、中、后窝骨折。鉴别为:①前:有鼻出血、眶周广泛淤血斑(熊猫眼征)以及广泛球结膜下淤血斑等表现。可合并脑脊液鼻漏(CSF 经额窦或筛窦由鼻孔流出)、嗅神经或视神经损伤。②中:可合并脑脊液鼻漏、脑脊液耳漏、鼻出血或耳出血,可合并 III、IV、V、VI 脑神经损伤。③乳突部皮下淤血斑(Battle 征)、可合并第 IX-XII 脑神经损伤。成人凹陷性骨折多为粉碎性,婴幼儿可呈“乒乓球凹陷样骨折”:明显凹陷,连续性。造成闭合性脑损伤的机制:①接触力;②惯性力:来源于受伤瞬间头部的减速或加?僭硕鼓栽诼诩彼僖莆唬肼谙嘧病=芰Σ嗟哪运鹕顺莆寤魃耍黄涠圆嗾叱莆猿迳恕T⑿阅运鹕耍≒rimary brain injury)指暴力作用于头部时立即发生的脑损伤主要有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下丘脑损伤。脑震荡:①短暂的意识障碍②不超过半小时③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逆行性遗忘)④皮肤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⑤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脊液检查无红细胞、CT 检查颅内无异常发现。颅内血肿分型:按血肿引起颅内压增高或早期脑疝症状所需时间分 3 型:①72 小时以内为急性型②3 日以后到 3 周以内为亚急性型③超过 3 周为慢性型.脑硬膜外血肿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按来源和部位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最常见脑内血肿.体积压力反应:如原有的颅内压增高以超过临界点释放少量脑脊液即可使颅内压明显下降若颅内压增高处于代偿的范围之内临界点以下释放少量脑脊液仅仅引起微小的压力下降.硬脑膜外血肿临床表现与诊断:1.外伤史:颅盖部特别是颞部的直接暴力伤局部有伤痕或头皮血肿颅骨 X 线摄片发现骨折线跨过脑膜中动脉沟.2.意识障碍:有三种类型:⑴当原发性脑损伤很轻时最初的昏迷时间很短而血肿的形成又不是太迅速时则在最初的昏迷与脑疝的昏迷之间有一段意识清楚时间大多为数小时或稍长称为”中间清醒期”⑵如果原发性脑损伤较重或血肿形成较迅速则见不到中间清醒期可有意识好转期未及清醒却又加重也可表现为持续进行加重的意识障碍.⑶少数血肿是在无原发性脑损伤或脑挫裂伤甚为局限的情况下发生早期无意识障碍只在血肿引起脑疝时才出出意识障碍.3.瞳孔改变:患侧瞳孔可先缩小对光反应迟钝随后表现为瞳孔进行的扩大对光反应消失睑下垂以及对侧瞳孔亦随之扩大.4.锥体束征:早期出现一侧肢体肌力减退如无加重表现可能是脑挫裂伤的局灶体征如果是进行加重就考虑为血肿收起脑疝.5.生命体征:常为进行的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和体温升高.硬脑膜下血肿:急性:临床表现与诊断:病情一般多较重表现为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表现.颅内压增高与脑疝的其他征象也多在 1-3

第八版外科学考试重点(大题名词解释)

1、甲状腺危象:是甲亢的严重并发症,危象时病人主要表现为:高热(>39°C)、脉快(>120次/分),同时合并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如烦躁、谵望、大汗呕吐、水泻等。本病是甲状腺素过量释放引起的爆发性肾上腺素能兴奋现象,若不及时处理可迅速发展至昏迷、虚脱、休克甚至死亡。死亡率约20%~30%。 2、Littre疝:如嵌顿的小肠是小肠憩室(通常称Meckel憩室)。 3、Richter疝: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完全梗阻,这种疝称为肠管壁疝或Richter疝 4、残胃癌RGC: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余胃发生的原发癌称为残胃癌。 5、早期胃癌EGC:即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早期胃癌。 6、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在门静脉高压高压时,胃壁淤血、水肿,胃粘膜下层的动-静脉交通支广泛开放,胃粘膜微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胃粘膜防御屏障的破坏,形成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7、Reynolds五联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除具有一般胆管感染的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外,还可出现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即~ 8、Charcot三联症:肝外胆管的典型的临床表现,即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9、Mirizze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和压迫胆囊壶腹部和颈部的较大结石,可引起肝总管狭窄或胆囊胆管篓,以及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 10、滑动疝:有少数病程较长的疝,因内容物不断进入疝囊时产生的下坠力量将囊颈上方的腹膜逐渐推向疝囊,尤其是髂窝区后腹膜与后腹壁结合得极为松弛,更易被推移,以至盲肠(包括阑尾)、乙状结肠和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称为滑动疝。 11、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 12、内痔:是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丛或动静脉吻合支发生在病理性改变或移位。 13、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 14、酒窝征:若乳腺癌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至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即所谓酒窝征。 15、桔皮样改变:若乳腺癌的癌块继续增大,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可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桔皮改变。 16、前哨淋巴结:是指接受乳腺癌引流的第一枚淋巴结,可采用示踪剂显示后切除活检。根据前哨淋巴结的病理结果预测腋淋巴结是否有肿瘤转移,对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病人可不做淋巴结清扫。 17、绞窄性疝(strangulateded hernia):肠管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壁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18、Madydl疝:嵌顿的内容物通常多为一段肠管,有时嵌顿肠管可包括几个常袢,形如W,疝囊内各嵌顿肠袢之间的肠管可隐藏在腹腔内,这种情况称为逆行性嵌顿疝或称Maydl疝。 19、损伤控制性处理:是指以暂时或简单的方式,不进一步增加过多损伤来控制腹部损伤,如出血和腹腔感染等,使之不再进一步发展,从而有利于复苏和后期确定性手术的进行。 20、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当腹腔内压升高到一定水平,发生腹腔内高压,引起少尿、肺、肾及腹腔内灌注不足,结果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21、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中60%~70%发生在胃,20%~30%发生在小肠,曾被认为是平滑肌(肉)瘤。 22、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是因小肠被广泛切除后,小肠吸收面积不足导致的消化、吸收功能不良的临床综合征。 23、肛瘘(anal fistula):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 24、巴德-吉利亚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又称肝后型门静脉高压症,由先天或后天性原因引起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段狭窄或阻塞所致。分为三型:I型:57%以下腔静脉隔膜为主的局限性狭窄和阻塞所致。2型:38%下腔静脉弥漫性狭窄或阻塞。3型:5%肝静脉阻塞。 25、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总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副右肝管在此区穿过,是胆道手术极易发生误伤的区域。 26、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性坏死 一、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1、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可选用利血平1—2mg肌注或胍乙啶10—20mg口服。也可普萘洛尔5mg加5%-10%葡萄糖 溶液100ml静脉滴注降低周围组织对肾上腺素的反应。 2、碘剂:口服复方碘化钾溶液,首次3-5ml,或紧急时用10%碘化钠5-10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 注,以降低血液中甲状腺素水平。 3、氢化可的松:每日200-400mg,分次静脉滴注,以拮抗过多甲状腺素的反应。 4、镇静剂:常用苯巴比妥钠100mg,或冬眠合剂2号半量,肌肉注射6-8h1次。

兽医外科学复习资料

感染:当病原菌经皮肤、粘膜的创伤或其它途径侵入动物机体后,并在组织内发育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理变化过程,称为感染 疖: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痈:许多并列的毛囊和皮脂腺同时发生化脓性炎症 损伤:外界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或器官在解剖学的破坏和生理机能上的紊乱,并伴有局部及全身反应的病理现象。 烧伤:即热力损伤。包括火焰和灼热的气、液、固体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物理性损伤。(热液引起的为烫伤) 冻伤:是一定条件下由于低温引起的物理性组织损伤 肿瘤:机体某一部分组织细胞,在内外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以组织细胞过度增殖为特点的病理性新生物 创伤(wound)锐性外力或强钝性外力作用于机体组织或器官,使伤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性破坏及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的机械性损伤。 挫伤:机体在钝性外力直接作用下,引起的组织的非开放性损伤。 血肿:是由于各种外力作用,导致血管破裂,溢出的血液分离周围组织,形成血液的腔洞。 淋巴外渗:是在钝性外力的作用下,由于淋巴管的破裂,淋巴液积聚在组织内的一种非开放性损伤。 休克(shock)∶不是一种病,而是神经、内分泌、循环、代谢等发生严重障碍所表现的综合症候群。其中以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循环不全,是一种组织灌注不良,导致组织缺氧和器官损害的综合征。 溃疡:皮肤或粘膜上经久不愈的病理性肉芽创。 窦道和瘘管:都是狭窄不易愈合的病理管道,其表面被覆上皮或肉芽组织。窦道:是机体的异常通道,从中不断流出病理性液状物,呈盲管状,久不愈合,常有一个窦道口与体表想通,偶尔也有数个窦口。瘘:是机体的异常通道,从中不断流出生理性物质,经久不愈合,管道两边均有开口。两者的区别是窦道一段开口,从体表到深层组织,多为病理性发生;瘘管是两段开口,有先天性、病理性或实验性产生。 脓肿:在任何组织或器官,因化脓性炎症而形成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并被脓肿膜包裹者称为脓肿。解剖腔内有脓汁蓄积称(胸腔.腹腔.喉管.额窦.关节等)者称为蓄脓。 蜂窝织炎:蜂窝织炎为皮下,筋膜下和肌间等处的疏松结缔组织所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败血症:指机体从局部感染病灶吸收了化脓性细菌和组织分解产物之后,由这物质所引起的严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风湿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表现为全身各部胶原组织的多发性、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非化脓性炎症。 眼睑内翻:眼缘翻向眼球,可发生在一眼或双眼,上眼睑多发。由于睫毛的长期刺激,易引发角膜损伤,穿孔,导致失明。 眼睑外翻:眼睑缘向外翻转,犬多发,常见于下眼睑 结膜炎:指睑结膜与球结膜的炎症,是各种动物最为常见的眼病。 白内障:晶状体或晶状体的囊膜发生混浊时称为白内障 青光眼:由于眼房液排出受阻,致使眼内压间断的或持续的升高时,称为青光眼。治疗不及时,可使视神经乳头萎缩――失明。 耳血肿:耳部较大血管因外伤或感染而破裂,大量血液流至耳软骨和皮肤之间形成的血肿。穿刺放血后再肿。先软后硬。狗猫常见。 枕部粘液囊炎(耳后、寰椎翼):主要发生于马属动物,发病后,枕部(耳后、寰椎翼)出现肿胀或瘘管,临床上称为项肿或项瘘。

外科学重点简答题大全

外科学考试重点 一.颅脑外科 1、什么是颅腔的体积/压力关系? 答:在颅腔内容物增加的早期,由于颅内的容积代偿作用,颅内压变动很小或不明显。当代偿功能的消耗终于到达一个临界点时,这时即使容积少量增加也会使颅内压大幅升高,这就是颅腔的体积/压力关系。 ★2、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 (1)可引起双侧外展神经不全麻痹,复视,阵发性黑朦,头晕,猝倒,意识障碍, (2)头皮静脉怒张,血压增高,脉搏徐缓, (3)小儿头颅增大,颅缝增宽,前囟门饱满,头颅叩诊呈破罐声。 最后可导致脑疝。 ★3、什么叫小脑幕切迹疝,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小脑幕上占位病变或严重脑水肿常常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颞叶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疝出到幕下,压迫损害患侧中脑、动眼神经及阻塞环池和中脑导水管等,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称为小脑幕切迹疝。 临床表现主要有:①颅内压增高症状 ②生命体征明显改变 ③病人意识模糊或昏迷,且逐渐加深 ④早期患侧瞳孔短时间缩小,继之逐渐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瞳孔 亦逐渐散大。 ⑤对侧肢体出现锥体束征或偏瘫,晚期出现去大脑强直。 4、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答:临床表现:①伤后逐渐出现皮下血淤斑。颅前窝骨折位于眶周、球结膜部位,颅中窝骨折位于耳后乳突部位,后颅窝骨折位于枕下及上颈部皮下。 ②鼻、口咽部出血和/或脑脊液耳鼻漏。 ③颅神经损害症状、颅内积气等。 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 5、急性颅内血肿手术指征? 答:①脑疝形成患者。 ②CT估计幕上血肿超过30-40ml,脑室系统受压和中线移位;幕下血肿超过10ml,脑 室受压或脑积水征。 ③脑幕上血肿小于20ml,幕下血肿小于10ml,但脑室受压明显或中线结构移位或脑积 水征明显,ICP大于2.67kpa或临床症状脱水治疗无好转且恶化,CT复查血肿扩大或迟发性。 ④广泛脑挫裂伤虽无颅内血肿,但是保守治疗情况下出现脑疝或ICP大于4kpa、临床 症状恶化者。 6、脑震荡的概念? 答:脑震荡是一种轻型颅脑损伤,主要指头部位外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脑功能损害而无确定的脑器质改变。病理上没有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7、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治疗原则? 答:伤后24-48小时应彻底清创,

外科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外科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1水电解质是体液的主要成分,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细胞内液:男性占体重40%;女性占35% 3细胞外液:男、女各占20%,可分为血浆液5%,组织间液占15% 4有一小部分组织间液仅有缓慢地交换和取得平衡的能力,它们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甚 小,故可称为无功能性细胞外液。如结缔组织液和所谓的 透细胞液如:脑脊液、关节腔液、和消化液 5细胞外液最主要的阳离子:Na+;阴离子Cl-、HCO3 –细胞内液最主要的阳离子:K+和Mg2+,阴离子:HPO42-和蛋白质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正常的血浆渗透压为290-310mmol/L人体正常的酸碱度环境为pH=(7.40± 0.05);人体通过体液的缓冲系统、肺的呼吸、和肾的排 泄来完成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血液缓冲系统主要为 HCO3-/H2CO3最为重要 6体液正常渗透压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 血容量的恢复和维持:肾素-醛固酮系统 7体液失衡的三种类型:容量失调、浓度失调、成分失调 8低渗性脱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指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 呈低渗状态。机体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水在肾小管 内的再收减少,尿量排出增多,以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主要病因:1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反复呕吐、慢性肠梗阻)2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3.等渗性缺水补水过多 9等渗性脱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外科病人最易发生这种缺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而血清钠在正常 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维持正常。它造成细胞外液量(包

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答案

《中医外科》辅导资料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疖、痈、发的命名是根据:A、疾病特性 2.有头疽的引流切口常为C、十字切口 3.痈的病程大多为:10天 4.临床乳房检查的最主要的方法是: B、触诊 5.乳房疾病的治疗最关键的是治B 气 6.下列除哪一项外,都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乳岩的依据: D 乳房肿块,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7.肛瘘手术成败的关键是:D找到口并切除 8.下列致病因素中,除外,均与肛门直肠疾病有关: B寒 9.下列哪一项与疥疮关系最为密切: D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10.散在发生的水肿性圆形红斑、中央略凹,颜色较深,好发于手足背、前臂、踝部,为以下哪种病的皮损特点:E 猫眼疮 11.以下哪个病名不属于癣病畴: D 脚气 12.患者8岁男孩,一个多月来头部有一鳞屑斑,逐渐扩大,局部可见断发及白鞘,以下哪种病可能性大: C 白秃疮 13.大多数肛门直肠脓肿感染的门户是:D、肛隐窝 14.直肠周围注射法的适应症是: B二、三度直肠脱垂 15.尿潴留时间较长,膀胱极度膨胀的患者,应分次导尿,首先放出多少为宜: E 500ml 16.下列哪种病最易引起小腿丹毒: C、足癣糜烂 17.面游风相当于西医的:B 脂溢性皮炎 18.慢性前列腺炎指诊前列腺的特点: E 前列腺大小正常,或稍大或稍小,硬度增加或有结节可有压痛 19.诊断水疝简单有效的方法是: B 透过试验 20.外科疾病,消托补三大治法则的建立,其依据是: C 外科病的临床分期 21.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外科致病因素:D气血凝滞 22.肿的基本病理是: D 经络阻塞,气血凝滞 23.所谓“敷贴”,指的是C 箍围药 24.疖属湿热蕴结型方用: A、五味消毒饮加减 25.环跳疽的初期体征下列哪项不符: C、关节强直 26.决定疮疡的发展和转归的是 D 正邪交争 27.下列哪种疾病最易损坏筋膜 E 蛇肚疔 28.乳痈发病在产后的 B 3-4周 29.“乳房结核,初如梅子,数月不疗,渐大如鸡子,串延胸胁,破流稀脓白汁而实相通,外见阴虚等证”。《外科大成》这段描述的是什么病 D 乳痨 30.肉瘿的病因病机是: A.忧思郁怒,湿痰凝结 31.有一肿块,生于上肢前臂部,呈半球形或扁平隆起,质地柔软,状如海绵,皮色正常,或为紫色,按压肿块可缩小,据此诊为: D.血瘤 32. 乳岩与下列哪一相关系最密切: D 多发于40-60岁经绝期前后的妇女 33.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仅有红斑、丘疹、小水疱而无渗液,宜用: D 洗剂 34.下列哪一项与疥疮关系最为密切 D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35.以下哪个病名不属于癣病畴 D 脚气病 36.鉴别痔核脱出、脱肛、息肉痔常用的体位是D 蹲位 37.硬化注射疗法的主要作用机制是B使痔核纤维化萎缩

最新大学外科学重点及精华

1、什么是无菌术,它包括哪些内容?灭菌和消毒有什么区别?答: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区别是否消灭一切微生物。 2、什么是低钾血症,临床静脉补钾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血清钾<3.5mmol/L注意:分次补钾,边补边观察,注意浓度<40mmol/L(<0.3%)和速度<20mmol/h,尿量>40ml/h 再补钾。 3、人体通过哪些机制维持体液酸碱平衡? 答:体内缓冲系统,肺的呼吸,肾的调节。 4、什么叫反常性酸性尿? 答:低钾血症,碱中毒时,肾小管排钾降低而排氢增多,尿呈酸性,称反常性酸性尿。 5、为什么术后应早期下床活动? 答:早期活动有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因下肢静脉瘀血而发生血栓形成的优点。尚有于肠道和膀胱功能的恢复,从而减少腹胀和尿潴留的发生。早期下床活动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 6、麻醉前用药的主要目的及临床最常见的选择? 答:主要目的是消除麻醉、手术引起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呼吸,消化道腺体分泌,保持呼吸通畅,以防误吸。临床常选用镇静、镇痛药及抗提药(杜冷丁、阿托品也可)。

7、局麻药分类,常用药,最大服量是多少? 答:酯类:普鲁卡因1g、丁卡因10mg。酰胺类:利多卡因400mg、布比卡因150mg。 8、什么叫局麻药中毒?有什么表现?怎样防治? 答:①毒性反应指单位时间内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了机体的耐力而引起的中毒症状。②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及循环系统的变化。引起中枢兴奋和惊厥。引起中枢兴奋的全面抑制,表现神志漠糊或昏迷、呼吸抑制或停止、循环衰竭等。局麻中毒时除直接舒张外周血管外,亦抑制心肌的收缩和传导,使心排血量下降,导致低血压、循环衰竭、甚至心跳停止。③局麻前应给予适量镇静药。一次用药不要超限量。局麻药液中加肾上腺素。足趾、手指和阴茎等处作局麻时,不应加肾上腺素。老年、甲亢、心律失常、高血压和周围疾病亦不宜使用。注药前回抽注射器。④立即停用局麻药。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如人工呼吸、给氧和使用升压药,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复苏。抗掠厥静注安定或2.5%硫喷妥钠,亦可用速效肌松药。 9、局部麻醉不能加肾上腺素的情况有哪些? 答:麻醉部位:手指足趾、阴茎、气管内。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甲亢。 10、腰麻的平面控制,影响平面的因素有哪些? 答:药品剂量、比重、容积、穿刺间隙,病人体位及注药速度。 11、麻醉深度临床通常分哪三期?

外科学资料

外科护理学 第一章 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一、体液的含量、分布及组成 ①含量:男性体液量约占体重的60%,女性约占50%,小儿较高,婴幼儿可高达70%—80%。主要和肌肉和组织含水量有关。 ②分布: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成年男性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女性约35%。男女的细胞外液约占20%,其中血浆量占5%,组织间液占15%。 细胞内液、组织间液和血浆之间通过不断交换,保持平衡,能迅速的与血浆或细胞内液进行交换并取得平衡的组织间液,称为功能性细胞外液。 仅有缓慢地交换和取得平衡能力的组织间液,称为无功能性细胞外液,如胸腔液、心包液等。 ③体液的组成:水和电解质是体液的主要组成成分,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Na +,主要的阴离子是Cl -、HCO 3-和蛋白质。细胞内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是K +,主要的阴离子是HPO 4-和蛋白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似,正常值为290—310mmol/L 。 二、体液平衡与调节 平衡包括水平衡、电解质平衡及渗透压的平衡。 1、水平衡:机体通过饮水、食物含水、代谢氧化生水维持一定的摄入量,通过大小便失水、汗水和无形失水(皮肤蒸发和呼吸)。维持一定的排出量。正常人排出和摄入量均为2000—2500ml (生理需要量)。 2、电解质平衡: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的电解质经消化道吸收并参与体内代谢,多于的主要经肾脏排出,少量由汗液和粪便吸收。维持体液平衡的主要电解质是Na +和K +。 Na + ① 占细胞外液中阳离子总数的90%、血清钠的浓度为135—145(150)mmol/L ,正常成人每天对Na 的需要量为4—6g 。 ② 来源于食物中的食盐,多于的大部分通过肾脏排泄。 ③ 肾脏对钠的排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几乎不排。因此即使病人禁食,也不易发生低钠血症。 K + ① 总量的98%在细胞内,正常血清钾的浓度为3.5—5.5mmol/L 。 细胞内液(Na +) 细胞外液(K + ) (第一间隙) 功能性细胞外液 (第二间隙) 无功能性细胞外液 (第三间隙) 组织间液 血浆 体 液

[整理]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精华版.

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Shirley-琳 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故称散剂,现称粉剂。 流注发生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及髂窝部脓肿。 丹毒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西医认为是由溶血性链球菌进入皮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多发生于小腿、颜面部。有皮肤或粘膜破损史。 乳痨乳房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质地坚实,边界不清,可粘连皮肤。因病变后期有虚劳的表现,故称--。西医的乳房结核。 附骨疽一种毒气深沉、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苔藓样变: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加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的大片或小片损害,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疾病的主要表现,多由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蛇串疮: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药毒;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皮肤黏膜直接用药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发的皮肤或粘膜的急性炎症发应。相当于西医药物性皮炎,亦称药疹。特点是:发病前有用药史,并有一定的潜伏期,常突然发病,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 齿状线肛瓣与直肠柱的基底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交界线。 肛管直肠环外括约肌深、浅二部围绕直肠纵肌及肛门内括约肌,并联合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环绕肛管直肠连接处,组成一肌环。 护场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无护场说明正气不足,预后较差。 烂疔发生于皮肉之间、腐烂甚剧、病势暴急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气性坏疽。 内陷为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导致毒邪走散,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因多由有头疽患者并发,故名疽毒内陷。又称三陷变局。 乳核在乳小叶纤维组织和腺上皮所发生的乳房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特点:好发于20-25岁的青年妇女,乳中结核,形如卵丸,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