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版高考语文全国复习讲义: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读懂实用类文本

最新版高考语文全国复习讲义: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读懂实用类文本

最新版高考语文全国复习讲义: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读懂实用类文本
最新版高考语文全国复习讲义: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读懂实用类文本

Ⅰ传记

一、传记文体知识概述

1.传记及其特点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它具有以下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2)文学性。传记是介于史学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文体,既有历史特征,尊重历史与事实;又有文学特征,运用白描等手法刻画人物。因此,优秀的传记作品往往注重文学性与真实性、形象性与审美性的结合。

(3)通俗性。作为一种叙事文体,传记一般要求作者在语言表达方面简明易懂,便于读者阅读。同时,语言风格讲究多样化、个性化,如评传是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的生活和贡献,语言兼有叙述性、概括性、议论性色彩;而小传则主要介绍人物的社会经历、思想轨迹、兴趣爱好、主要著述或功过事迹等,文笔简短集中,往往是粗线条的。

2.传记的种类

(1)自传。自己给自己写的传记,自传的目的是让别人了解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也是为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有的自传只写自己一生中重要的几件事情,一般篇幅较短,如《老舍自传》;有的详述自己的生活经历,篇幅较长,如《富兰克林自传》。

(2)小传。小传是较简略地记述他人生平的传记,篇幅较短。小传可以写出传主的一生经历,也可以只写几件典型事例概括其一生,如《启功传奇》。

(3)评传。这一类传记既要描述人物的生平,又要评论人物的思想、生活和贡献。评传的对象一般

是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等著名人物,如《孔子评传》。

(4)画传。以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人物传记的写作,如《梅兰芳画传》。

传记的其他种类,如大传:指那些记述全面、篇幅很长的传记,如《马克思传》,这类传记不仅再现了传主的一生,而且生动地再现了传主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回忆录:较为全面系统地描述人物生平事迹的回忆录也是传记的一种,如《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大多数传记以第三人称叙写,自传以第一人称叙写。

3.传记的表达方式及表现方法

(1)表达方式

以叙述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人物传记一般要介绍传主的人生经历,叙述是主要的表达方式;作品既可对传主的人生经历作纵向的叙述,也可抓住传主的个性特征和历史功绩作横向的叙述。人物传记以刻画人物特征为中心,典型人物的刻画离不开多种多样的描写手法。传记末尾一般总述传主的功绩成败,也可以在叙述人生经历的同时加入一些议论和抒情。

(2)刻画传主的方法

人物传记以记叙传主的活动、经历、事迹为主,重在刻画传主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通过传主的肖像写人。传主的肖像主要指传主的外貌,包括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静态,也可以写动态。

2通过传主的语言写人。传主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能表现传主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通过传主的行动写人。传主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传主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展现传主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4通过传主的心理写人。传主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传主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动作暗示等。

5通过传主的活动环境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传主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

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传主的性格极为有用。

⑥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写人。根据传主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传主的性格更加鲜明。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传主,又叫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

二、传记阅读点拨

1.总体阅读要求

(1)阅读传记作品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

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不允许有任何夸张与虚构。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都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鉴赏能力。

(2)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一个人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其所处的特定时代及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3)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

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2.具体阅读路径:拎取四个纲目

传记阅读的中心任务就是梳理传主的生平经历,概括传主的个性品质,追溯其事业、人生等方面成败的原因。因此,阅读传记,要善于提取有关的“纲目”,“纲目”提取出来了,做题就成功一半了。那么,要提取出哪些“纲目”呢?

(1)线。即要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

(2)事。即要筛选出“事”,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成就”“经验”等。

(3)理。即要清楚作者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人格等。

(4)情。即要了解作者对传主的情感态度。

另外,应学会在阅读中把握最具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

三、传记阅读实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南开之父张伯苓

侯杰秦方

1876年4月5日,张伯苓出生在天津一个贫寒的塾师家中。十五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位于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1895年,张伯苓成为北洋水师学堂航海科第五届毕业生。

就在前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打击。不久,当张伯苓去海军的“通济”舰实习时,“通济”舰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舰船设备七零八落,无人整修,船上官兵也个个士气低落,官不官,兵不兵,整日吃吃喝喝,不务正业。张伯苓第一次感到自己军事救国的理想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张伯苓悲愤填胸,深受刺激。他决心从海军退役,投身于教育事业。

天假其时,天津社会名流、曾任清末翰林院编修、贵州学政等职的严修正在为严氏家馆延请塾师,经人介绍,张伯苓和严修结识,受聘到严氏家馆任教。他此后在教育实践中得益于严修之处颇多。他经常对学生们说:“真万幸,遇到严先生。严先生可以说是今之圣人。”

民国初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近代工商业城市,天津显示出勃勃生机。张伯苓敏锐地察觉到社会的发展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的渴求,遂下定决心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创办一所大学,也为中学学校的优秀毕业生继续深造提供条件。放眼国内,要么是像北京大学这样的国立大学,要么是得到国外教会支持发展起来的教会大学,并没有较完善的、非常成功的私立大学可资参考借鉴。为此,他远渡重洋,于1917年8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修高等教育。著名教育家杜威、克伯屈、桑代克等人指导张伯苓学习了有关教育学、教育哲学、心理学、教育行政等方面的课程。张伯苓还拜访了一些教育学家,如与凯尔鲍德里教授,就中美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切磋。凯尔鲍德里教授认为中国的学校应该向学生灌输一些共和思想,以树立民主观念和公共群体意识,抵消长期以来封建思想产生的影响。这番话让张伯苓沉思良久。

归国后,他就雷厉风行地组织起南开大学筹备委员会,负责规划设计校园、宿舍、教学楼等具体事宜,

并且开始在外面四处奔波,为创办大学筹募经费。1919年秋,张伯苓的努力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南开大学正式宣告成立。

创校伊始,张伯苓就表现出极强的开拓进取精神和服务意识。早在美国研修教育学的时候,张伯苓就开始留心,在中国留学生中为南开大学物色教师人才。很多中国留学生在毕业归国之后,也直接来到了南开任教。南开大学刚刚成立不久,在张伯苓的周围,就陆续聚集起一个兢兢业业为南开大学发展尽心尽力的优秀教师群体。张伯苓尊重每一位教师,每一位新教师到校,总要举行欢迎茶话会,并由学校拨给一间宿舍,里面各种家具用品一应俱全,每天还派专人清扫,让人产生到家的感觉。

在培养教学、科研人才方面,张伯苓更是想方设法为有潜力的教师提供深造的机会。化学系的杨石先教授,到南开大学之后工作成绩非常突出,张伯苓遂用美国罗氏基金派他去美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杨石先获博士学位之后,谢绝了德国的高薪聘请,重新返回南开大学任教,成为南开大学理学院的奠基人之一。或许,吴大猷的一番话最能集中表达教师们共同的心声:“张伯苓校长在声望、规模、待遇不如其他大学的情形下,藉伯乐识才之能,聘得年轻学者,予以研教环境,使其继续成长,卒有大成。这是较一所学校藉已建立之声望、设备及高薪延聘已有声望之名家,更为难能可贵得多了。前者是培育人才,后者是延揽现成的人才。”从这观点看,南开大学实有极高的成就。

张伯苓为南开挣下数百万产业,从没有在自己身上乱花过一分钱。在天津市内开会时,他经常以步代车。一次散会时,有服务员询问张伯苓的车号是多少,他随口答道:“11号。”该服务员找来找去也没发现11号车。等他看到张伯苓已经走远的背影,这才领悟“11号”就是步行的意思。张伯苓给教授们修建了宽敞的住宅,但是自己却住在南开中学后面一个羊皮市场的简陋平房里。有一次张学良去拜访他,汽车在附近转了好长时间,最后在那一条晒满了羊皮,散发着恶臭的小路上,找到了张伯苓的居所,张学良不禁对张伯苓的简朴深表敬佩。

张伯苓是一位与时俱进的爱国教育家:他创业南开,功在国家,为发展我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节选自《张伯苓》,有删改)

1.以“线”“事”两个关键词梳理传记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张伯苓,1876年生于天津,1891—1895年在北洋水师学堂学习。毕业后去海军“通济”舰实习,深受刺激,决心改变军事救国的理想,转为教育救国。后在天津名流严修的严氏家馆任教,受益于严修之处颇多。1917年赴美国研修高等教育。归国后于1919年秋创办天津南开大学。凭着开拓进

取精神和服务意识,取得了丰硕的办学实绩。

2.拎出“理”字——传主的思想品质、人格魅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文通过翔实的材料,表现了张伯苓许多优秀的品质:1爱国,有理想抱负,希望国家强盛;2对事业非常执着,克服重重困难创办南开大学,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3工作认真务实,讲求方法,用行动和热情获得周围朋友的支持,为国家培养了众多杰出的人才;4生活简朴,为把南开做大做强而努力。

3.拎出“情”字——作者的情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对张伯苓以教育救国的爱国精神及取得的办学成就和贡献高度赞扬,对张伯苓的人才观、教育理念,尤其是以身作则、生活简朴的高贵品质深表敬佩。

Ⅱ新闻

一、新闻文体知识概述

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访谈、新闻评论等体裁的统称,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简明性的特点。新闻类文本阅读经常考查消息、通讯、特写、访谈、新闻评论五类体裁。

1.消息

狭义的新闻即指消息,一般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

新闻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有的新闻有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引题(引标)、正题(主标)、副题(副标)。引题一般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是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往往是对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导语大多是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其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主体是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主干,一般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叙述,或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话。有的消息没有结语。结语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

带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事物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可提出值得读者深思的问题,不一而足。

2.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因为通讯除具有新闻的一般特点外,还特别强调形象化,注重以情感人,所以,在阅读方法上,既要遵循一般新闻的阅读方法,又要参照文学类作品的阅读方法。

通讯有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种,结构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3.特写

特写是区别于消息和通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一般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段,通过多种表现手法作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新闻人物和新闻主题。阅读时参照通讯的阅读方法,可重点以表现手法、社会背景等为突破口来解读文本。

消息、通讯与特写的特点如下表:

访谈,即就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

5.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阐述观点、发表议论、表达立场的评论性文章,属议论文的范畴。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鲜明的思想性和广泛的公众性。夹叙夹议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

二、新闻阅读点拨

1.看标题,抓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

新闻标题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提要,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还是事件,是消息还是通讯,通过标题把握文本的对象和主要内容。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离不开记叙的要素,所以,分析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进一步把握主要内容。

2.理清脉络,把握文章结构

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通讯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3.把握中心,把握主旨

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情感态度。

4.研究写作技巧,分析表现手法

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烘托渲染、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等几个角度去考虑。

三、新闻阅读实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九天神眼

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多高。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13000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0.72马赫,可连续飞行6个小时。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1.5米、高只有1.45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3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

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自1986年配备‘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7次入藏,20余次进疆,飞行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160余架次”。

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副教导员孙文奎说:“每晚7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个特情处置预案,一个个处置口令也脱口而出:

“下降高度!”

“跳开X号保险丝!”

终于,飞机从7000余米下降到6000米,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

让机组成员终身难忘的是2011年7月的西藏航拍任务。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骤雨,天气变化无常,气象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勋。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

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

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

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一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

“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30多年、6000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

1.这篇通讯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篇通讯主要报道了我国某“奖状”飞行中队克服重重困难多次出色地完成航拍等抢险救灾任务的事迹,表现了他们技术精湛、团结协作、克服重重困难的品质以及为“大家”舍“小家”的大爱精神,展现了当代军人的阳刚之美。

2.这篇通讯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文共12段,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1~2段),从“奖状”中队某次执行任务凯旋写起,通过对机舱内的描述展现他们艰苦的工作环境;第二层(3~8段),有点有面地记述了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团结协作出色地完成一次次艰巨任务的事迹;第三层(9~12段),记述了他们如何舍“小家”为“大家”的事迹,表现了一种大爱精神。

Ⅲ访谈

一、访谈文体知识概述

访谈是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也有人把它归为广义上的新闻。它包括三个要素:专家(或知情者)、记者和现场。它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的形式出现,从形式上看都是由一问一答一直连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

二、访谈阅读点拨

阅读访谈关键是迅速把握访谈的话题,理清访谈的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巧,评价访谈的收效。

快速而准确地把握访谈的主要进程和内容的步骤有:

1.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

2.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3.重点精读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解读分析方法一样。

三、访谈阅读实例

(2007·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傅聪,钢琴演奏家,生于1934年,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195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他以“钢琴诗人”的称号闻名于世。

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了吗?

我的父亲钟情于法国文学,还把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他是罗曼·罗兰和其他许多法国艺术家的密友。在我只有5岁的时候,他就影响乃至强迫我学习钢琴。不过,到我17岁去波兰学习钢琴的时候,我已经真正爱上弹奏钢琴了。

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

喔,太多了。像肖邦、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流传后世的杰作。我们永远不能用“完美”来形容音乐上的造诣,每种探索都是阶段性的,每个新的时期对杰作都有新的定义。

我觉得,肖邦呢,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的气质,就好像肖邦就是我。我弹他的音乐,我就觉得好像我自己很自然地在说我自己的话。莫扎特是什么呢?那是我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世界在说话,他

是我追求的理想。舒伯特像陶渊明,舒伯特的境界里头有一些我觉得就像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传统上特有的那种对人生的感慨。

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

假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假如他所追求的就是这些的话,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为的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而是世俗观念里面的价值,那是一种很危险的价值。假如不具备对音乐那种“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那还是不要学音乐,学电子、学医、学法律成功的机会都要大得多!学艺术一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有“大爱之心”,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假如有这样一个出发点,即使孩子不能够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可是他有了一个精神世界让他可以在那儿神游,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幸福!

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我在各国讲学时经常举个例子,那就是黄宾虹说的“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他拿庄生化蝶做一个比喻,说“师今人”就好像是做“虫”的那个阶段,“师古人”就是变成“蛹”那个阶段,“师造化”就是“飞”了,也就是“化”了……伟大的作曲家写的作品完成后还会不断地发展,它会越来越伟大越深刻越无穷越无尽,所以“造化”跟自然一样生生不息,不断复活、再生、演变。真正的“造化”是在作品本身。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天分?勤奋?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还是思想?

可能这些都需要……但是现在我觉得,也许最重要的是勇气,能够坚持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永远表里如一,这在音乐上也很难做到。

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

是呀,如果你的琴声很纯洁地发自内心,就会天然有一种感染力。我父亲经常说,真诚第一。感人的音乐一定是真诚的,有的人可以弹得很华丽很漂亮,你也会欣赏,但被感动是另外一件事。科尔托就是这样,他有很多毛病,但是他真实感人。

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

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道理的,是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学问。(节选自[法国]多米尼克·夏代尔《音乐与人生》)

1.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被访者的基本情况;对音乐的认识和追求;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

解析先从文中找出采访者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加以整理归纳,通过分析分类总结出答案。

2.统观全文,傅聪在答问过程中表达了哪些观点?(改编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追求艺术要有“大爱之心”,要有献身艺术的精神,要有坚持原则的勇气,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2)好的音乐应该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

Ⅳ科普文

一、科普文文体知识概述

1.关于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科普文章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科普文章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而简明。

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高考大多选用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2.科普文章的阅读要求

与科学说明文相比,科学小品的趣味性更浓,它的趣味性不仅体现在题材上,更多的是体现在通过多种表现手法而渲染、强化出来的种种情趣上。首先,科学小品标题要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其次,科学小品要借助文学表现手法来加强它的趣味性。例如:1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知识内容,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2运用拟人的手法使科学小品富有情趣;3把科学知识编织成为有情节的小故事,让读者通过想象,在阅读故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这也是使科学小品产生趣味性的一种表现手法。

科普文章的阅读要领:1抓被说明的主要事物,2抓主要事物的特征,3抓说明的顺序和方法,4抓科普文章的文学手法。

二、科普文阅读点拨

1.判断类型,巧读文章

要分清说明文的类别。介绍性说明文旨在让人开阔眼界,增广见闻;记叙性说明文旨在科学地、精细地记录研究对象的变化;文艺性说明文寓科学性、知识性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阐释性说明文旨在阐述事理、事因、物因,使人知其所以然;科技说明文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其内容主要是介绍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见解等。

2.浏览文章,弄清以下问题

(1)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怎样的特征?

(2)说明顺序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三、科普文阅读实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雾霾的元凶是汽车尾气

当今,国内最热门的话题当属“雾霾”。有权威人物说:雾霾的元凶是汽车尾气,石油化工企业声称由于我国生产的燃油不达标,含硫超标是欧洲标准的15倍。面对我国2.4亿辆机动车流动的“烟囱”,人们终于认同汽车尾气才是阴霾的元凶。

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长期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其实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雾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霾是空气中微小的可吸入颗粒物,累积得过多而形成的一种薄薄的“灰幕”。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可持续10天以上,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百米,个别地区公路上能见度只有几十米,行车十分危险。以沈阳为例,最近阴霾天气长达20天,有的公路汽车开灯只能照到5米,时常发生交通事故。

据医学专家介绍,霾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主要是刺激人的呼吸道,表象为咳嗽、嗓部不适,俗称“北京咳”。霾的危害主要在于一旦被人从呼吸道吸入,就会沉积于人的肺泡,沉积肺泡的烟尘被溶解后进入血液,容易造成血液中毒。未被溶解的部分被细胞吸收,容易破坏细胞,造成尘肺。污染物杂质可使人的中枢神经发生病变,引起肺水肿或慢性气管炎,严重时可导致肺气肿及肺癌等症。当浓度达到某一界限后,就会对人的眼睛、呼吸道产生危害。此外,阴霾天气出现时,由于光线不足,很容易使人的心情忧郁和情绪低落,人体中的松果体会分泌出较多的松果体素,使得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

这些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一旦减少,细胞就会“偷懒”,变得极不活跃,人也就会显得无精打采,甚至会诱发抑郁症。

据悉,根据国家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PM2.5(直径2.5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的监测数据,我国首度对PM2.5测定方法进行了规范。监测研究表明,PM2.5的主要来源依次为: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硝酸盐。

那么汽车的尾气污染到底有多大?某市汽车尾气检测中心,启用了当前国内最先进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简易瞬态工况法。根据测算:一辆汽车年排尾气约3吨,我国机动车辆2亿多辆,排出的尾气就会达6亿多吨,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一辆经过检验尾气达标的车辆,一年排出的尾气要比一万个烟民抽烟产生的烟雾多得多。目前车辆尾气检测的合格率仅为80%。这也意味着平均每100辆车中就隐藏了20辆“病车”。一辆“病车”如果不修理,其排放的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将超过排放标准的20倍以上,氮氧化合物也将超过排放标准的3~5倍。每一辆“病车”的存在就是对环境,尤其是空气质量的严重威胁。在人口稠密、汽车保有量高的大中城市,居民每年的汽车尾气人均分担率达到一吨以上。

网络上,有人把北京戏称为“雾都”,更有称“污都”的。其实,说雾都还算好的,这说明地表还有水汽滋润。在干燥的冬季,水汽骤减,“雾都”就会变成“霾都”。位于北京朝阳区亮马桥附近的美国大使馆监测出该地区大气污染指数高达307—387,达到了“毒害”级别。最高的一天,浓度达到了425。此时,再迷人的城市,也会失去活力,变得半死不活。当然,现在出于环保意识,北京市内的污染企业都迁出市内,首钢也迁出北京。但500多万辆且日益增长的汽车按照低于国际排放标准一起往外排废气,北京能不阴霾吗?除非,把现在使用汽油的汽车都变成电动汽车。

1.本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主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文的说明中心是“雾霾的元凶是汽车尾气”。本文通过对我国汽车尾气污染严重的说明,提醒人们要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保护我们的环境。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开头先提出本文的说明中心,接着说明了“霾”的多方面危害,又转为说明汽车尾气污染危害

之大,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全文是“总—分—总”式。

本文主要运用了数字说明、举例说明、引用说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