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重点)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重点)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重点)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重点)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文学——先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秦汉:董仲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开办学校,经学

魏晋:道家思想崛起并与黄老思想结合形成玄学,外来佛教开始确定地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1、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汉末到魏初的一段时期(曹植死为止)。

2、《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第一首纯粹写景的山水诗)。

3、《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完整而又成熟的七言诗)。一韵到

底(缺少变化):押韵不成熟的标志。

4、《典论?论文》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

5、曹丕的诗文开婉约纤丽一路,兼有情美、景美、辞美、韵美的艺术特点。

6、王粲创作主题:(1)去国怀乡;(2)怀才不遇。

7、蔡琰(蔡文姬)《悲愤诗》:自传体——诗史价值——场面描写——心理倾诉

二、建安文学的基本特点:真是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

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三、建安风骨形成因素:(1)时代因素:天下纷乱,生灵涂炭;群雄角逐,各骋才智。(2)

思想因素:儒学定于一尊的地位趋于动摇,道家和刑名之学兴起。(3)文人因素:生命意识,悯时情怀,理想张扬,个性风发。(4)文学因素:汉乐府的健朗风格,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的幽怨情调。

四、曹操诗特点: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文特点:清峻通脱,自开风气

文学上的突出成就:(1)四言诗,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五言诗“借旧乐写时事”,堪称“汉末实录”,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诗歌传统;(2)散文创作方面,鲁

迅称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五、曹植——前期多抒写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战乱萧条的社会现实以及游荡宴乐的公子生活,洋

溢着青春气息,体现济世精神;后期诗文以抒写身世之感为主,自伤不遇,复痛心于

亲友离散的遭遇,艺术上多深于寄托,语悲而调爽。

六、曹植诗歌艺术特点:

1、状貌生动,有声有势;

2、清峻雄奇,风骨自见;

3、善用比兴,抒情性强;

4、沉郁顿挫,韵律谐美;

5、工于起调,且多警句。他创造了一种雅与怨、文与质、风与骨、刚与柔完美统一的诗歌美。钟嵘《诗品》评其诗曰:“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并由此誉之为“建安之杰”。

七、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

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怀抱。《白马篇》是他前期诗歌的代表作。诗中那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的游侠儿,显然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融注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在其前期诗中,也有不少描写宴饮游乐的诗歌,均为他邺下时期生活和情趣的真实反映。曹植后期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方面与前期大不相同。其后期诗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备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其代表作《赠白马王彪》是他“愤而成篇”的传诵千古的赠别诗。此诗集中抒发了诗人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满腔悲愤;痛斥了监国使者一类*佞小人离间他们兄弟关系的丑恶行径;对曹彰的含冤而死表示的沉痛的哀悼;表达了自己在岌岌可危处境中的忧生嗟叹;对白马王曹彪表示了深情的宽慰和劝勉。

八、阮籍诗歌艺术特点及成就:

1、玄思与诗情的完美统一,既创造了哲学境界的诗化,又创造了诗歌境界的哲理化;

2、比兴象征和化典为喻是其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3、风格隐约含蓄,形成了“厥旨渊放,归趣难求”的独特的艺术个性;

4、专力于五言诗创作而开始完全不模仿乐府诗,把五言诗推上了“地位更是稳固,艺术更是成熟”

的“文人化”的发展阶段被誉之为“东汉建安以来第一个用全力作无言的大诗人”;

5、创抒情和咏怀的组诗体例,由此形成“宏大的艺术世界和很有张力的艺术结构”,对唐代陈子昂

的《感遇》,李白产生很大影响。

九、阮籍作品内容大致有三类:

1、表现诗人“身在乱朝,常恐罹谤”的孤寂和苦闷,如“夜中不能寐”、“家属下成蹊”、“独坐空

常上”、“一日复一夕”等;

2、讽喻时政之作,如“湛湛长江去”、“驾言发魏都”等;

3、揭露和讽刺礼法之士的虚伪,如“洪生资制度”等。其中,忧生之嗟是其诗歌的主调。

十、简述《咏怀诗》的内容。

阮籍诗文兼长,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为其代表作。这组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一生极度复杂的思想感情。(1)抒写了诗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寂寞的处境和抑郁苦闷的情怀。如“胸中怀汤火”,“终身履薄冰”深刻揭示了作者的无限焦虑与忧惧心态。(2)《咏怀诗》中,也有讽刺时政及某些丑恶现象的,如“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曲折地揭露了司马氏操纵大权、为所欲为的重大历史事实。(3)《咏怀诗》中也有少量自述平生经历和建功立业理想的篇章。例如“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所刻画的临难赴危,誓死报国的英雄形象。(4)《咏怀诗》中也有一些游仙之作。

第二章两晋诗坛

一、1、“二十四友”:左思、陆机《文赋》、陆云、刘琨等。

2、潘岳——代表作《悼亡诗》。

3、左思以《三都赋》名震京都;《咏史》诗八首奠定其文学地位。

4、王羲之是东晋名文士,好隐居,与清谈名士交游,以山水吟咏为乐。

5、潘岳诗、文赋兼长,尤以善写哀诔之文著称,史有“哀诔之妙,古今莫比,一时所推”的

说法。

二、陆机诗特点:1、词尚华美,体求工稳,但过于繁缛,不免有伤直致之奇;2、是多机械模拟前

人之作,乐府诗,《古诗十九首》及曹氏父子的作品皆为其模拟的对象。

在文学理论方面,陆机有着独特的建树。他的《文赋》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堪称不朽之作。

文章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创作矛盾,最早揭示了物——意——文三者之间的关系。

文章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洌亮”的观点,成为写诗作赋乃至文学创作的重要纲领。

文章还说:“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最早涉及艺术灵感的重要问题。此外,对写作技巧、结构艺术、剪裁和修辞等方面皆有很好的论述。总之,《文赋》是我国第一篇全面研究文学创作问题的重要理论文章。

三、左思《咏史》八首:第一首咏怀,抒写为国建功和功成身退的抱负,统领以下七首;第二至八

首分咏冯唐、段干木、鲁仲连、扬雄、许由、荆轲、主父偃、朱买臣、陈平、司马相如、苏秦了、李斯等人。

内容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抒发理想抱负的;二是抨击门阀制度的;三是表现蔑视世族和傲岸不屈个性的。

《咏史》艺术特点:1、借咏史以咏怀,将史事、世情、己怀融为一体,内涵丰富,意蕴深厚;

2、借古讽今,语典而怨,思想深刻,抒情性强;

3、胸坎浩荡,气概豪迈,

形成“左思风力”。

四、江左玄风与孙绰、许询的玄言诗

1、玄言诗是起于西晋,盛于东晋的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其代表人物是

孙绰和许询。它的基本特点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2、玄言诗在中国诗歌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的意义在于:其一,一定程度上对山水诗

和田园诗的发展起了催发的作用。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二,开拓了文人情趣的新的天空,培植了文人平淡自在的心境;其三,促进了文学与哲理的融合,强化了诗歌的哲理化倾向,在审

美上把文学导向追求理趣之美的一路。

第三章陶渊明

一、1、《杂诗》其三:表现了陶渊明用世的一面,从积极到消极、从乐观到悲观的转变,生命忧患

的意识。

2、司马迁《士不遇赋》,董仲舒《悲士不遇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闲情赋》。

3、金刚怒目式:《咏荆轲》、《咏精卫填海》。

二、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使他早年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体现。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

道家思想:使他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

任真:是其性格最突出的特点。为文为人皆表现出真率的态度。

三、陶诗的题材: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田园之作:1、田园风光。如《归园田居》其一,此类作品的特点表现在:首先,,往往体现农村风光的恬淡、静谧,反映乡居生活的闲适、自由;其次,融情入景,借景物衬托诗人

对故土的无比喜爱之情;其三,在写景中刻画心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其四,运用

比兴手法,寄托人生志趣。2、农耕劳作,乡居苦乐:《归园田居》其三,《庾戍岁九月

中于西田获早稻》,《杂诗》其八,《乞食》。3、归隐之趣,闲适情怀:《归园田居》其

二,《移居》、《和郭主簿》、《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饮酒》其五、其九、《读山海经》

其一、《归去来兮辞》。4、理想世界:《桃花源记并序》。

四、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由于陶诗的内容多样,所以诗风也不尽相同。主要是以平淡为主,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1)陶渊明的诗歌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陶诗的平淡主要是其内容贴近生活;陶诗的淳真主要是富于真情实感。(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但并不重自然实景的工笔描绘,不拘于眼前实有,只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景,又有意中之景,而重在写意中之景,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陶诗中的理趣往往与具体的景物和诗人的真挚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且以情景为主,把人们引向一种更加高远而深沉的境界。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俗。(3)精工而本色的语言,是陶诗的又一特色。陶诗语言朴素、真率,毫无斧凿之痕。

五、陶渊明作品艺术成就(论述):

1、创立田园诗,开拓了诗歌新题材,拓宽了诗歌发展的道路。(雅的文学样式与俗的生活内容的完

美结合,雅俗共赏诗歌样式的新尝试,以文人诗写田家生活,使诗歌从狭窄的贵族生活圈子中解脱出来,寻得了一片异常清新的新领域。)

2、开创平淡自然的诗风,创造情景、事、理有机融合的诗歌境界,建立了一种淡而淳真、质而深

厚、浑融本色、意境高远的诗歌美。

3、诗歌语言本色与精工的统一。(于自然中见精工,于平淡中见华彩,体现了诗人艺术上追求返朴

归真、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风华清靡”。)

4、以人格完美而臻于诗格完美。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一、1、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吴哥共326首,西曲共142首。

2、南朝民歌中多清丽缠绵的情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二、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1)形式短小而灵活,多五言四句的体式,为绝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

以抒情为主,感情缠绵,真率动人(3)多用比兴、象征、双关等艺术手法,使表情达意含蓄蕴藉,更耐人寻味(4)语言自然,晓畅,清新婉丽,体现“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的风格。

三、情诗在南朝民歌中的兴盛有其社会土壤时代因素:首先是城市生活的产物和受到上层社会追求

声色风气的影响。史载:“都邑之盛,士女昌逸,歌声舞节,祛服华妆”,“王侯将相,歌伎填

空;鸿商富贾,舞女成群”。其次与南方山川、人文特点和男女气性有关。再者,统治阶级和贵族文人的生活趣味和享乐要求使其对民歌进行有倾向性的采集、选择,往往取其风情小调,其他则被舍弃不存。(宫体诗、《玉台新咏》)

四、较之南朝民歌,北朝民歌内容更为丰富,题材更为广泛,包括游牧生活(牧歌)、征战和尚武

精神(战歌)、婚恋情感(情歌)以及反映人民疾苦,揭露贫富对比等方面的作品。北朝民歌以叙事为主,抒情则多直抒胸臆。体制不限于五言,句式亦变化多样。以乐调而言,它属军乐、武乐,故刚健粗犷,慷慨雄奇,不同于南朝民歌多为佐饮而歌的女乐,用丝竹琴弦演奏,声调婉曲清丽。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一、1、文坛领袖:谢灵运——山水诗。

2、刘宋时期其他诗文作家:谢惠连,与谢灵运、谢朓合称“三谢”,名作《雪赋》。范晔,撰

《后汉书》百二十卷,《宦者传论》等文为历来传诵的作品。

二、谢灵运第一个大力摹写山水的诗人。正式确立了山水诗的独立地位,“山水诗之父”。作品特点:

一、刻画生动,色调明朗,境界清新自然,时人誉之为“初发芙蓉”;二、笔墨细腻,工于锤

炼词句,辞采繁富,讲究对偶,且多用典,体现“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特点;

三、在诗体结构方面,其诗往往前半写景,后半议理。带有一个“玄言尾巴”;四、多警句而

少佳篇,体现所谓“俪采白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的倾向也是谢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鲍照诗歌大致包括1、咏怀诗(《拟行路难》其四、其六);2、边塞诗(《代出自蓟北门行》);

3、讽刺诗(《代放歌行》、《拟古》其六);

4、爱情诗(《拟行路难》其三);

5、咏物诗(《梅花

落》、《拟行路难》其二);6、山水诗(《登庐山》、《登庐山望石门》)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表现建功立业的理想和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四、鲍照在诗歌史上的贡献在于:1、大力创作乐府诗(八十多首,近占其诗的半数);2、发展了

七言诗(创造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丰富了七言诗的内容,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开始自由换韵);3、诗风俊逸豪迈,笔力雄健,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传统,且又自创格调,“开人世之未有”。

五、刘义庆《世说新语》(宋),内容主要记载汉魏晋宋间名士的言行和轶事。它的特点,鲁迅说:

“记言去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缪感,亦资一笑。”它的艺术价值大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取材广泛,选材典型,生动地反映了汉魏晋宋之际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尚;二是通过富有个性化的言行和饶有趣味的细节,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名士形象,人物性格鲜明,精神风貌跃然纸上;三是语言简洁生动,表现力强,言约意丰,隽永传神。除文学价值外,该书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一、1、谢朓——永明体的代表诗人;对后来唐诗的繁荣也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李白《金陵城西

楼月下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杜甫的《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寄岑嘉州》:“谢脁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中都对谢朓赞赏有加。

2、任昉——“沈诗任笔”:江淹——长于抒情小赋:《别赋》、《恨赋》、《江文通集》;孔稚珪—

—《孔詹事集》、《北山移文》。

3、江总余风:轻艳之风。这种风气一直影响到隋及初唐。

4、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中赞叹谢朓说道:“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希。解

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5、谢朓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

6、谢朓五言四句的小诗对后来五言绝句的形成和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二、谢朓的诗大都以写景见长,尤其突出的是善于从寻常景物中发现新鲜动人的美感,构造清丽的

意象。1、在写作方法上,也不想谢灵运那样一一记述游历过程,寓目成句,随意铺排,而是对自然景物作选择、提炼,重新加以安排……;2、诗歌的情感。诗中的感情大多表现为迷惘、忧伤……3、“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的审美观念。要达到“圆美流转”,语言的清新流畅与声韵的铿锵婉转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三、《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共收先秦至梁八百年间130多位作家的作品700余篇,

全书三十卷,分为赋、诗、骚、七、诏、册等三十八类。编选标准:1、不选“轻”、“史”、“子”

类文章(赞论除外),一定程度上把文学与非文学作品加以区分;2、“事出于沉思,义归于藻翰”,文质兼备而注重形式美、辞藻美,体现丽而不浮、典而不野……

《文选》重要的注本为“李善注”(李善所注,引书达1700多种,侧重语源和典故)。

四、大小谢诗之别在于:

1、大谢注重言理,小谢重在抒情;

2、大谢情景两分,小谢融情于景;

3、大谢写景刻板,小谢善于剪裁;

4、大谢富艳典重,小谢清新流丽。

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一、庾信后期诗文的主要内容是身世之感和乡关之思,代表作有《拟咏怀》二十七受、《小国赋》、

《哀江南赋》等。庾信之诗,五言在声律上已暗会后来的五律、五绝、七言有的在句数、章法、对仗等方面皆可视为唐人七律、七绝的先驱。庾信之文,辞赋堪称大家,骈文有“四六宗匠”

之誉。情感悲愤深厚,风格苍劲沉郁,用典繁密,语言精美,声韵和谐,是庾信诗文最基本的艺术特点。

庾信赋:《小园赋》、《哀江南赋》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1、王粲代表作《登楼赋》。

2、江淹的《别赋》写的是恋人之别;吴均《与宋元思书》;颜之推《颜氏家训》。

3、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一书是北朝文坛上的旷世杰作。

4、骈文四要素:声韵、词藻、对偶、用典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1、班固明确地指出小说起自民间传说。

2、中国小说的起源:首先是神话传说;其次是寓言故事;第三十史传。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隋代文学

5、国家统一与南北文学的合流;

6、齐梁宫廷文学的延续与变革(边塞诗的成熟);

7、边塞诗启唐人之先鞭;

8、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到唐代文学的过渡阶段(由古体诗向近体诗<律诗>的过渡)。

9、唐代文学:(1)国力昌盛,文学全面繁荣(2)唐诗为一代文学之标志,进入我国古典诗歌

的全盛时期(3)散文取代了骈文的统治地位,堪称继秦汉散文后的一次新高峰(4)传奇小说的兴起标志着进入“始有意为小说”(鲁迅)和中国古代小说趋于成熟的时期(5)俗讲、变文和词,开启了文学发展的新领域。

10、唐代文学繁荣的时代因素和文学传统。

(1)政治经济因素:大统天下与士人面貌——开放时代与自由空气——打击士族与科举取士——开边战争与功名意识——经济繁荣与诗人心态;(2)思想文化因素:儒释道

的兼容——南北文化的合流——中土与异域文化的融汇——个体之间的亲

和与沟通——漫游、隐逸与贬谪现象——书法、绘画、音乐的影响(3)文

学自身的因素:风骚传统——南华文章——建安风骨——陶谢诗风——永明

新体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一、1、卢思道《从军行》——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名作,以歌行体写边塞军旅生活,深婉而又苍

劲之气。

2、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边塞风霜行役的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在诗中表现得

也更为真切。

3、薛道衡与杨素唱和的《出塞》,苍凉悲怆的情调中,洋溢着征战者勇往直前的气概。

4、上官仪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六对: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

双拟对,指用词而言。“天地明月”为正名对。八对:的名对、异类对、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回文对、隔句对,指诗句而言。如“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为的名对。

5、王绩,其山水田园诗上承陶、谢,下启王、孟,王通的弟弟,代表作为《野望》——最早

的成熟的五言律诗之一。

6、“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龄、骆宾王。共同点:才高、位?、命短。王勃:《王子安

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代表作《滕王阁序》;杨炯:《杨盈川集》十卷、代表作《从军行》;卢照龄:《幽忧子集》七卷、代表作《长安古意》;骆宾王:《骆临海集》十卷、《帝京篇》、《于易水送别》、《在狱咏蝉》、《代李敬业檄天下文》等均为代表作。

7、“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简称“崔李苏杜”,是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

文学贡献主要在近体诗的创作上:数量多,比例大,合格率高,诗体已趋兼备,美学格调有了提升。

8、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

9、陈子昂——诗歌革新的旗手,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始扫艳丽之旧习,而趋于雅正劲

练。(郑振铎)

10、《登幽州台歌》——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

11、咏蝉三绝:“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清华人语);“本是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李商隐《蝉》——牢骚人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骆宾王《在

狱咏蝉》——患难人语)。

1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李泽厚);“孤

篇横绝”(清王闿远);“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

13、开元名相——张说,张九龄(其诗清淡和雅,首创清淡之派:《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二、四杰的成就

1、诗歌基调的初建:其诗风变革的努力,促进昂扬之气与壮大之美的“唐音”之初力。健朗

的风格,体现了时代精神的面貌;

2、诗歌题材的开拓:从宫廷走上市井,从风花雪月走上江山寒漠。……

3、诗歌体式的发展:卢、骆擅长七言歌行,其歌行体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杨工于五律,为

五律的重要奠基人,五律至二人标志初步定型。“七古正式成立之功应该归之四

杰”(陆侃如语)。四人的杰作大半是七言。“四杰”也奠定了五律的基础,他们

的集子里,五律多者占二分之一,少者也在四分之一以上。

4、诗歌风格的形成:王勃“高华”,杨炯“雄厚”,卢照龄“清藻”,骆宾王“坦易”。个性各异,

自成一格。

三、陈子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学成就):

理论上扫荡了齐梁诗风,创作了继承风雅传统和建安风骨,开创了格高气壮、洗华从朴的新诗风,为唐诗发展拓宽了道路,为初唐转入盛唐作了理论和创作上的准备。故在唐代被誉为“海内文宗”。(李白《赠僧行融》:“峨眉史怀一,独映陈公出。”;杜甫《陈拾遗故宅》:“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白居易《初授拾遗》:“置我陈杜间,赏爱非常意。”;韩愈《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独高蹈。”)

四、陈子昂复古以革新的诗歌主张: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反对齐梁诗风,倡导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此序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一、王维诗内容(论述):其一,山水田园诗,名作有《山居秋暝》、《终南山》;其二,游侠、边塞

诗,名作有《使至塞上》、《观猎》、《少年行》;其三,乡情、爱情诗,名作有《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

特点:1、诗中有画;2、以禅入诗;3、风格“清而秀”;4、五言宗匠。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论述):

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

之画,画中有诗。”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和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宁静淡泊而又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

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

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

写。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三、孟浩然诗的艺术特点:平淡自然、清旷中逸,是孟诗的总体风格。具体表现为:其一,诗风古

澹,近于自然;其二,取景阔大,洋溢壮逸之气;其三,情语寄于景语,诗中多“有我之境”;

其四,兴象超逸,别有妙境。

四、王昌龄诗歌艺术特点:善于细节描写,心理刻画和艺术概括。富于想象,妙用比兴,精于炼句

炼字。意境高远而情致深长,语言婉曲含蓄,音调优美流亮。诗体尤工七绝,人称堪与李白争胜,并称“神品”,又有“七绝圣手”之称。“诗家夫子(天子)王江宁”则标志他在盛唐诗坛有着重要的地位。

五、王昌龄诗歌类型:1、边塞诗《从军行》七首,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其二“青海长云暗雪

山”为名作;《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2、宫怨诗:《春宫曲》、《西宫春怨》、《长信秋词》五首等。3、闺怨诗:《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4、送别诗:《芙蓉送辛渐》。5、其他写女子的诗:《越女》、《采莲曲》、《綄沙女》等。

六、高适——以五十岁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生活孤贫,仕途坎坷;后期日渐通达,官至散骑常侍

(世称“高常侍”),史评“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其边塞诗的主要特点为,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诗歌的风格雄浑悲壮,笔力矫健顿挫,气势壮阔畅达,感情真挚深沉。《燕歌行》。

七、岑参的边塞诗特点:内容广泛,想象丰富。岑诗以“奇才奇气”写“奇景奇情”。妙在一个“奇”

字。悲壮雄奇是他诗歌的基本风格。

第三章李白

一、1、《峨眉山月歌》开始出现了李白日后诗中的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那种奔放的气势。

2、《行路难》——鲍照式(语言、句式、情绪)。

3、《独坐敬亭山》表达了孤独情绪,人与山刹那间灵性相通、浑然一体了。——白描、直抒胸

臆。

4、《将进酒》,诗中极言人生短暂,主张及时行乐,轻视功名富贵,反映诗人失意苦闷而故作

旷达的心情。

5、《兵车行》,杜甫自创新题写时事,这时的乐府诗不再是旧瓶装新酒。

二、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及成就:其一,以气夺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

十二白二十韵》)。李诗感情浓烈,气势磅礴,如大河长江,不可阻遏,如飞流直下,生气贯注,形成以气夺人的艺术风貌。具体表现在:气骨端翔,体现出“侠”的傲岸之气;气韵生动,体现出“道”的飘逸之气;气象超远,体现出“仙”的高举之气。艺术上往往能因才蓄势,因时成势,因情造势,因物助势,突出地反映盛唐气象的昂扬之气和盛唐艺术的壮大之美。其二,想落天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皮日休《刘枣强碑》)。李诗想象丰富,神思超卓,多表现幻境、梦境和神话世界的奇丽之境,且不拘古与今、天与地、神与俗、物与人、虚与实的界限,诗情驰骋不羁,文思奔放无束,笔势如天马行空,如水涌云走,天机自出,飘然难踪。

加之巧妙的比喻、独特的比拟、新奇的夸张,使其诗境、意象更显奇幻多姿。这充分体现了盛唐艺术匠师惊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盛唐气象中那种勇于革新的独创精神。其三,自然飞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李诗的语言具有“仙风道骨”的特点,不以华丽求精美,而以变化显神奇,不以齐整求工巧,而以自然见真纯。这也是盛唐艺术追求气韵飞动的时代精神的体现,与吴道子的画、裴旻的剑、交公孙大娘的舞、张旭的草书

异曲同工。李诗的自然飞动的语言风格表现的散文化、口语化、跳跃性、流动美等方面。三、白诗的基本特点及艺术成就:其一,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性;其二,叙事诗的抒情性;其三,

艺术描写的形象性;其四,诗歌语言的通俗性。“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第四章杜甫★

一、杜甫的诗为什么称为诗史(杜甫为什么称为诗圣)?

杜诗的诗史性质:1、杜甫用他的诗写了安史之乱这场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写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2、写时事,不始于杜甫,但是到了杜甫,才从如此广阔的视野如此频繁地写时事。但是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杜诗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3、他写战争带给百姓的苦难,是从一个人、一个家庭写起的。写他们的遭遇,写他们的内心的悲酸。如《无家别》:“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从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说,这一类是,也具有诗史的意义。

二、杜甫诗的叙事性

1、杜诗的诗史性质,决定了它写作方法的变化。杜诗用叙事手法写时事。诗的叙事手法起源甚早,

《诗经》、乐府都用过。即事名篇,把叙事手法发展到一个新高峰,则是杜甫的创造。

2、杜诗叙事,即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写到家情境:“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没

有直接写战争灾难,而乱离与贫困一一显现。他写的都是不起眼的平常细事,但正是这些细小的描写,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它从概括描写走向写具体事件的片断,因写细节而更少概括描写常有的夸张、更多真实感。如“三吏”、“三别”。

3、杜诗叙事,融入强烈的抒情。如“邻人满墙头,感慨亦歔欷”;“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

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是悲喜交集的心境。

4、客观的真实的叙述与主观的强烈的抒情,融为一体。有时还杂以议论,融抒情、叙事、议论于

一体。有赋的铺排、散文的句法,也有抒情诗的意境创造。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而抒发的是一己情怀。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空前的,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种转变。

三、杜甫的律诗的成就

1、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

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且能运用自如。如《秋笛》、《即事》。

2、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他以组诗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五律和七律都有

这样的组诗。杜甫以律诗写组诗最为成功的是七律。特别是《秋兴八首》“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由丛菊两开引发留夔两载的辛酸岁月的感慨,引发对于故园的思念。

3、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

出对仗的痕迹。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4、“诗律细”不仅在于声律的精心安排,也在于从严谨中求变化,变化莫测而不离规矩。这种拗体

与七律初期出现的某些不合律现象是不同的,它是成熟之后的通变,表现为变化中的完整。5、杜甫律诗的又一成就,在于他炼字炼句上的成功。精于用字,刻画细微,在他的古体诗中有同

样表现。他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是用很大的精力在炼字上的。

四、什么是“沉郁顿挫”?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沉郁,是感情的悲慨;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六、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1、屈原与杜甫当然有许多不同,但两人在诗中表现的忧国忧时却同样至诚。在杜甫的诗里,

我们可以感受到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可以感受到司马迁的实录精神,面对史实而不回护,正视历史。就诗歌传统自身言,杜诗的叙事与议论,显然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显然又与《离骚》相近。

2、从唐诗的发展看,杜甫是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中唐以后,白居易、元稹继承了杜甫缘事

而发、写生民疾苦的一面,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韩愈、孟郊、李贺则受到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炼字在晚唐更发展成苦吟一派;李商隐的七律得力于杜甫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技法。

第五章大历诗风

1、中晚唐三大痼疾:朋党之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2、韦应物《饯雍聿之潞州谒李中丞》,《寄畅当》——这种气势壮大的诗作,明显地带有刚健明朗

的盛唐馀韵。在他后期的作品里,慷慨为国的昂扬意气消失了“仰天大叫无奈何”。于是,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如《寄全椒山中道士》,《滁州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又一重冷落寂寞的情思氛围。《咏声》“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静穆空寂的是个情调。

3、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顾况(韩愈的前辈)《听子规》;李益(边塞诗人)《夜上受降城

闻笛》、《从军北征》——壮烈、慷慨之中带一点伤感和悲凉。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1、韩愈诗特点:气魄大,格调高,取景阔,蓄势远,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刻意

求新,奇险生涩。

2、刘禹锡的艺术特点:(1)立意深刻,富有哲理;(2)诗风键爽高迈;(3)语言精简,幽默机巧,

活泼清新。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一、1、元结《笡(qiè)中集》——唐人选唐诗。

2、白居易《与元九书》——新乐府的文学理论。

3、顾况《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承《诗经》之讽喻精神,仿《诗经》之四句式,取角

章一二字为题,且标明主题,开白居易“角章标题”的先例。

二、元稹诗歌类型:1、世情:《和李校书新乐府》十二首;2、亲情:《遣悲怀》、《离思》其四;3、

友情:《得乐天书》、《酬乐天频梦微之》;4、闺情:《连昌宫词》、《行宫》

三、白居易诗类型(自己给自己的诗分类):1、讽喻;2、闲适诗;3、感伤诗;4、杂律诗“诱于

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之作。

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一、韩愈自称唐代孔子,他的《讳辩》是为李贺鸣不平的文字;《杂说四》——嘲讽现实、议论犀

利的精悍短文;《张中丞传后叙》——杂以议论和抒情;《山石》,以散文、游记的笔法写的诗。

二、晚唐小品的基本特点:一是篇幅短小精悍;二是、多为刺时之作,有的放矢,批判性强;三是

情感炽烈,生气贯注。其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

三、中唐诗歌特点: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一、唐传奇的表现艺术(艺术成就):寄寓个人的志趣爱好和理想追求;虚构想象为其基本手法;

在结构布局上,传奇往往采用史传的表现方法,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甚至标注年号,故意给读者造成心理上的真实感觉,但这种结构布局不过是一个外在的框架;现存传奇的篇幅一般不长,短的仅有几百字,长的也没有超过一万字,但在艺术构思上大都奇异新颖、富于变化,使有限的文字生出无限的波澜,以曲折委婉的情节引人入胜;善于以精湛的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语言、辞采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中,唐传奇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

二、唐传奇兴起的原因:1、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发展(城市经济、市民生活);2、科举考试的“行

卷”、“温卷”之风(史才、诗笔、议论);3、古文运动的促进作用;4、

佛教兴起及俗讲的影响;5、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的影响。

三、唐传奇分期:

1、初盛唐传奇(初兴期):(1)王度《古镜记》;(2)佚名《补江总白猿传》(欧阳纥妻)——第一

部进行人身攻击的小说;

2、中唐传奇(繁荣期)——主角不再是神、仙,而是人:(1)陈玄佑《离魂记》(张倩娘、王宙);

(2)沈既济《枕中记》(吕道士、卢生)、《任氏传》(郑六、狐女、韦崟);(3)沈亚之《湘中怨辞》(郑生、蛟女);(4)许尧佐《柳氏传》(韩翊、柳氏);(5)陈鸿《长恨传》、《东城老夫传》(斗鸡者贾昌);(6)白行简《李娃传》(李娃、荥阳公子);(7)元稹《莺莺传》(崔莺莺、张生、红娘)(8)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淳于棼、槐安国王)、《谢小娥传》(谢小娥、申兰、

申春)、《古岳渎经》(水怪无支初)、《庐江冯媪传》(冯媪、梁氏、黄江);(9)李朝威《柳毅传》(柳毅、洞庭女、泾川龙子、洞庭君、钱塘君);(10)蒋防《霍小玉传》(李益、霍小玉)

3、晚唐传奇(衰落期):(1)牛僧儒《玄怪录》、《周秦行纪》(薄太后、戚夫人、王昭君、潘妃、

杨贵妃);(2)李复言《续玄怪录》;(3)裴铏《传奇》(《昆仑奴》、《聂隐

娘》);(4)杜光庭《虬髯客传》(“风尘三侠”李靖、红拂女、虬髯客);

(5)薛调《无双传》(无双、王仙客);(6)袁郊《红线》(田承嗣、薛嵩、

红线)

四、唐传奇的主要内容:1、神怪故事:《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任氏传》;2、讽世故事:《枕

中记》、《南柯太守传》3、爱情故事:《长恨传》、《李娃传》;4、豪侠故事五、变文的形式特点:相间,讲唱结合,或有配画,具有综合艺术的性质。

内容:1、讲唱佛经故事:《维摩诘经讲经文》;2、世俗故事(历史、传说、时事):《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张义潮变文》。

第十章晚唐诗歌

1、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诗歌以爱情为题材,诗风艳丽。李商隐代表作《安定城楼》。

2、杜牧的《杜秋娘诗》、韦庄的《秦妇吟》(世称“秦妇吟秀才”),均借表现女主人公的命运遭遇,

引起读者关注。

3、张祜诗集中取材于杨贵妃有关的绝句达13首之多,没有一首往政治方面去写。

4、温庭筠作风浪漫,史称其“士行尘杂”,“与新进少年狂游侠邪”,可算是士人中典型的浪子。诗

歌华美秾丽,多写闺阁、宴游题材。

5、陆龟蒙、皮日休二人并称“皮陆”。

6、聂夷中《咏田家》;杜荀鹤《山中寡妇》、《再经胡城县》——“杜荀鹤体”;罗隐《蜂》、《西施》第十一章李商隐

一、诗歌分类:1、政治诗:《行刺西郊一百韵》;2、咏怀诗:《安定城楼》;3、咏史诗:《贾生》、

《隋宫》、《马嵬》;4、写景咏物诗:《乐游园》、《晚晴》、《蝉》、《赠柳》、《忆梅》、《石榴》;5、爱情诗:《无题》、《锦瑟》、《嫦娥》、《夜雨寄北》

二、诗歌特点及影响:1、“义山多奇趣”:取材神话传说,想象新奇,妙用比兴和象征等艺术手法;

2、“李樊南诗深情绵邈”:凄凉感伤的情调,深厚真挚,纤细婉丽的语言;

3、“诗家总爱西昆

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情思、意象、意境的朦胧之美,用典的流于生僻晦涩;4、李商隐对宋初诗歌(西昆体)和婉约词(义山诗的词化特征)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诗歌创作中的三种走向:1、情爱和绮艳题材增长;2、追求细美幽约;3、重主观、重心灵世

界的表现。

四、李诗的朦胧多义:1、喻体本身不同程度地带有朦胧的性质,而本体又未出现,诗就自然构成

多层次的朦胧境界,难以理解;2、李商隐诗的朦胧,与亲切可感的情思意象常常统一在一起;

3、多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本来很常见,比兴、象征、用典、暗示,情在言外,旨冥句中,都

可以造成多义;4、李诗大量用典,常常把典事生发演化成与原故事相悖的势态,由正到反,正反对照,把人思想活动的角度和空间大大扩展了。如《嫦娥》。5、李诗的多义性与诗中独特的意象组合也很有关系。心理负荷沉重,精神内转,内心体验则极其纤细敏感,当心灵受到外界某些触动时,会有形形色色的心象若隐若现地浮现。发而为诗,其意象往往错综跳跃,不受现实生活中时空与因果顺序限制。这种意象转换跳跃所造成的省略和间隔,便有待读者通过艺术联想加以连贯和补充。如《无题》。

五、李商隐的凄艳:李商隐诗艳而不靡。与对唐王朝命运的忧思相联系,表现为哀感凄艳。把感伤

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融多方面感触于沉博绝丽之中,形成凄艳之美。P361~362

六、李商隐艺术上具有博大的气象和完整性的原因:1、李商隐拥有自己的意象群;2、李诗技法纯

熟;3、情感的统一,那种孤独、飘零、惘然、无奈、寥落、伤感的情绪,浓郁而又深厚,弥漫在许多诗中,使诗的各部分得以融合、贯通,浑然一体。

七、李商隐创作上的取径和成就(对照):

1、李商隐与齐、梁诗歌。齐、梁诗主要兴趣在描写闺阁楼榭与女子的容貌体态服饰,重声色

而乏性情。李商隐的爱情诗侧重于感情领域的表现,摆脱了以满足感官欲望为特征的庸俗

情调,以其深情绵邈把这一题材的诗境推向高峰。如《无题二首》其一。

2、李商隐与元籍。

3、李商隐与李贺。

4、李商隐与杜甫。

八、李商隐艺术成就(艺术特色)——论述题★

1、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任何诗歌都这样那样地表现着心灵世

界,李商隐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对心灵世界的丰富层次,它的变化的复杂奥妙,它的清晰的和不清晰的难以言说的领域,做了前所未有的细腻、传神的展示。围绕表现心灵世界,他在对于诗歌语言潜在能力的发掘,必行象征手法和典故运用等方面,亦有许多独到的探索。

如《乐游园》后两句;“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的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

创造;把诗境虚化。这样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诗的容量,且亦留给读者以更大的联想空间。如:《锦瑟》。

3、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诗歌的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他所写的无题诗,如“相

见时难别亦难”,在诗歌中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他的咏史诗,如《嫦娥》,情韵深长,善于突破“史”的拘限,真正进入“诗”的领域,将咏史诗的创作往更具典型性、抒情性的境界推进。他的咏物诗托物寓怀,表现诗人独特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在物与我、形与神、情与理等类关系处理上做出了新贡献。

4、在体裁方面,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表现心理

方面的潜能。如《马嵬》、《无题》、《安定城楼》。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一、1、敦煌曲子词:现存唐代最早的民间词,大都作于唐玄宗年间至五代时期,20世纪初发现于

敦煌藏洞。

2、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被宋代黄升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3、《花间集》:我国最早的一部词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定,收晚唐五代温庭筠、皇甫松(嵩)、

韦庄等十八家词500首,共十卷。

4、五代文学:(1)词之兴盛,一枝独秀(2)唐、宋文学之间的过渡阶段

5、南唐词的兴起比西蜀稍晚,主要词人是元老冯延巳、中主李璟、后主李煜。

6、冯延巳《谒金门》(伤春),《鹊踏枝》(悲秋)。

7、南唐中主李璟《摊破涴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细雨梦回鸡塞远,小

楼吹彻玉笙寒。”

二、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首先,李煜的词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词之所以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自然是在于真情实感。无论是前期宫廷生活,还是后期的亡国经历,都能毫无造作地、天然本色地呈现在他的笔下,尤其是后期的词作,将人生悲剧的感悟和沉痛的情感体验一泻无遗,它深深地触动了人们心灵,引起了普遍的共鸣。

其次,李煜率性任真的个性,是他的词显示了天然本色的艺术品格。李煜词一洗花间派的浓艳华丽,不用典、不藻饰,甚至以俚俗的口语入词,清浅通俗而又精炼传神,体现了清丽自然的语言风格。他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段摹景写物以及刻画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的情态。

第三,在抒情艺术上,他善于采用景中寓情的手法,把抽象的情思融化到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人生长恨水长东”);也善于直抒胸臆的手法,把心底的苦痛悲哀直接地宣泄出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还善于运用对比、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提高抒情的表现力。此外,李煜的词由描写宫廷、女性生活到抒写人生的感悟与悲痛,在题材、境界上也有所开拓。他的词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词的题材,而且境界也比较深沉阔大。正如王国维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俭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 一、填空题。 1、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约7里,因此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又称“王荆公体”、半山绝句、半山诗。 2、《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存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北宋处士林逋(和靖先生),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4、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悲)也”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5、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6、柳永,北宋婉约派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二、选择题。 1、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唐P185 2、通俗诗派,又称“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元稹(《织妇词》、《田家词》)、白居易(组诗《秦中吟》 10首、《新乐府》50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一个诗派,诗歌多用写实手法,多用“新乐府”诗,语言通俗易懂和浅显,重要作家还有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王建(《田家行》)、李坤等。唐P277 3、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4、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中国古代文学史3考试重点

1、杨维帧:牛鬼蛇神。鉄崖体,诗文标新立异,义象大,用语奇,题材有所开拓。风格秾丽瑰奇,纵横豪气而又沉沦妖治之气。《题苏武牧羊图》“牦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2、《琵琶记》艺术成就:形象塑造以情动人;情节双线;文辞有神韵、语言个性化、心理描写;格律独创吻合剧情;扶植人伦,注重教化作用。 3、《窦娥冤》:悲剧审美;戏剧结构单纯明快;人物形象生动,窦娥性格发展;语言自然本色。 《西厢记》:体制创新,五本二十一折适应复杂剧情;结构起伏,悬念;人物刻画;语言本色中又见典雅富丽,点染名句,诗化,叠字排比等修辞。 4、关汉卿豪放派,叠字衬字,情感细腻,玩世态度,倔强性格。马致远清丽派,寓情于景,意境深幽。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以俗为尚,口语化散文化;审美取向明快显豁,自然酣畅。 5、茶陵派李东阳,追求典雅流丽,师法先秦古文,诗宗杜甫。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唐宋派文擅韩欧,唐宋古文。归有光,感情真挚动人者深;讲究剪裁布局,其文简明扼要。后七子王世贞李攀龙,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具无足观。文学结派斗争,拟古恶流。 6、公安派袁宏道,反对贵古贱今剽窃,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作家个性,发展观点反抄袭);推崇民歌小说通俗文学。局限,琐事,缺深厚社会内容;过于率直浅俗。竟陵派钟惺谭元春,通变标新立异;深幽孤峭的诗歌风格。 7、沈汤之争吴江派,合律依腔;语言本色通俗质朴。沈璟吕天成王骥德。临川派,至情论;意趣说;不妨折拗了天下人的嗓子。 8、《三国》主题:拥刘反曹(对比名义;执政思想;内部关系。正统观,底层人民愿望。)忠义,诸葛亮关羽。艺术:七实三虚(移花接木、添枝加叶、凭空造影)人物塑造(对比,夸张渲染,类型)结构(纵式,主线,横面设计,重要场面人物)语言通俗,人物刻画简略 9、《西游》成书:三藏取经;民间流传与创作(历史与传统融合;宗教色彩淡化,神话世俗色彩加重;个人集大成)。思想内容:隐喻现实(三国度);三教观念;人性多重组合;悟空反抗;思想矛盾。艺术:奇人事境,人物神物人性;幽默讽刺手法;线性结构,小故事,主线 10、《金瓶梅》西门庆:金钱权势色欲。典型意义:真实立体的人性,时代人物(官商霸,好货食利的市民社会,纵欲主义的时代潮流)艺术:文人创作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新题材,开两大流派);网状结构,辐射;类型化向典型化。 11、“三言”主旨:爱情,统治黑暗,友谊,市民生活。艺术:市民文学与文人文学的融合。情节奇;语言口语化;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人情世态描绘,心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一、传统神话对我们民族共同心理的作用与思维特征 (一)、共同心理作用 1、深沉的忧患意识 2、厚生爱民意识 3、先民的反抗精神 (二)、思维特征:象征性、隐喻性 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2、具体而形象 3、浓厚的情感体验 二、采诗的目的 “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三、赋诗言志 “赋诗言志”是春秋外交仪式上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当时真正的职业性外交专家是行人,在传统上是由史官充任的,并有采集诗歌的职责。行人采集诗歌的目的是用于朝廷或其他正式场合的礼仪中。诗歌为巫史行人的职业性修养,“赋诗言志”正反映了这一文化背景。诗歌可用于仪式和谣占,被认为具有神秘启示性,所以,可以通过赋诗来观察个人的意志或命运。 四、断章取义 只截取《诗经》中的某一篇章的诗句来表带自己的意见,而不顾及所引诗篇的原意,或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后来比喻征引别人的文章,言论时,只取与自己意见相合的部分。 五、流传:四家诗 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六、变风变雅 诗经学名词。原出自《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盖指《风》、《雅》中周政衰乱时期的作品,以与“正风”、“正雅”相对。“正”、“变”的划分,不是以时间为界,而是以“政教得失”来分的。凡讥刺时政者皆属“变风”、“变雅”。 七、《诗经》的艺术成就 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3、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4、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八、春秋笔法 《春秋》语言之凝练含蓄,历来为人叹赏。所谓“一字见义”的语言特点,其叙事之“微显瘅幽,婉而成章”(《史通·叙事》)也主要得力于此。较之《尚书》,《春秋》已明显地由“佶屈聱牙”一变而为简明含蓄,意味着历史散文的发展和进步。“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的语言特点,后世誉之为“《春秋》笔法”。 九、《左传》的文学成就 (1)善于写矛盾冲突,文章有不少富于故事性、戏剧性的情节。 (2)《左传》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其叙事虽尚简,但“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 《左传》记事精妙优美,达到了微而显、婉而辩、简而奥的辩证统一。刘熙所指出:“《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艺概·文概》)。 (3)善于写战事。《左传》之写战争,结构完整,情节精采,运笔灵活,并不局限于正面的战斗场面描写,而能着眼于战争的前后左右;重在描述战争的来龙去脉和胜败的内外因素,以历史家的卓越识见,揭示其前因后果、经验教训,因而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并且还以简练形象之笔,描写战争中的人物和事件,绘声绘色。 (4)、善于写人。古之史官,有所谓记言、记事之分。其实往往言中见事,事中有言,机械区分很难,而记言记事皆必记人。《左传》虽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并非自觉描写人物,但毕竟涉及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5)工于记言,尤长于出色的外交辞令。如《烛之武退秦师》、《齐伐楚鉴于召陵》(末段)、《齐晋鞍之战》等。 十、《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1、善于选取典型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开始有意识地刻画人物,从而使其中的许多篇章具有颇为浓厚的小说色彩。 2、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 3、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 (1)敷张扬厉,善用铺陈,长于夸张渲染,在散体中包容着大量的骈辞俪句,具有“辩丽姿肆”,纵横驰骋,沉而快,雄而隽;气势充沛,如江河直下;词锋逼人,似高屋建瓴的特点。这也是战国时期一代文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名词解释

三唐诗国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廷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张若虚成就最大,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被称做是“诗中诗,顶峰上的顶峰”。 4、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全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6、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7、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作品主要内容,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诗风恬静淡雅,清新优美,语言清丽洗炼的诗派。 8、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9、高岑诗派:中国盛唐诗歌流派之一,即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高适、岑参。其诗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10、“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总起来是说杜诗用曲折跌宕的表现方法把深沉的文思和忧郁的心情巧妙表现,沉雄浑厚,苍莽悲壮,博大精深。 11、“三吏,三别” : 指杜甫的六首诗歌。杜甫在洛阳至华州的途中亲眼目睹官府强行拉夫的残暴景象,以及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写下了《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诗,简称“三吏”、“三别”,这六首诗,既揭露官府的残暴和人民的痛苦,又忍痛勉励人民积极参加唐王朝救亡图存的战争。字里行间有着深刻而强烈的情感,艺术感染力极强。12、诗圣:指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以诗歌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时代的变化,他以盛唐人的眼光,带着盛唐诗歌的伟大气魄,全面反映战乱以后的现实,及对现实矛盾、人们痛苦做了深刻的揭露。又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同时,也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诗歌史上占据着划时代的地位,后世称之为“诗圣”。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简答题 1、简述欧阳修文章风格方面的特点。P31 2、简述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特点。P54 3、简述柳永对慢词发展的贡献。P55 4、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P62

5、简述苏轼诗歌以理趣见长的特点。P67 6、简述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主张。P78 7、简述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P80 8、简述周邦彦词集大成的艺术特色。P90 9、简述李清照对婉约词风的发展。/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P99 10、简述诚斋体的艺术特色。P112

11、简述陆游诗的思想内容。P123 12、简述辛弃疾词排遣苦闷的方式。P137 13、简述辛弃疾对词风的开拓。P139 14、简述元杂剧衰落的原因。P193 15、简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P205

16、简述《西厢记》戏剧矛盾设置的特点。P212 17、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倾向。P216 18、简述马致远杂剧的艺术风格特征。P220 19、简述元杂剧中历史剧前后期的不同思想倾向。P227 20、简述元散曲的艺术表现力。P234

21、简述《琵琶记》戏剧结构的艺术特征。P248 22、宋元话本小说中爱情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P270 23、简述《三国演义》三虚七实的艺术特点。P17 24、简述《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P25 25、简述《水浒传》在情结结构上的艺术特征。P33 26、简述宋濂散文艺术成就。P36

27、徐渭《四声猿》的艺术特色。P54 28、简述汤显祖的戏曲思想。P67 29、简述《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P89 30、简述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P108 31、简述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意义。P110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作品整理版本

第一编隋唐五代文学作品选 第一章隋代诗歌 第一节隋代诗坛的总特征 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合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齐梁文风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坛仍处于过渡阶段。 第二节主要作家(诗人)作品 隋代文学(诗歌)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另一部分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虞世基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卢思道 卢思道(约530-582),今传辑本《卢武阳集》一卷。主要生活在北朝。 他有一些诗如《采莲曲》偏于齐梁风格,但他的《从军行》则体现了北方文人重“气质”的特点,是他的代表作。 《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祈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前半写将士们英勇出征,杀敌报国,久戍不归,生活艰苦,思亲念家。后半写思妇遥念亲人,情兼忧怨。结句讽刺靠战争猎取功名的将军。 诗中不仅具有北朝诗歌刚健雄劲的风格,而且也具有南朝诗歌清丽流畅的特色。两种风格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从形式上来看,这首诗采用的是南朝歌行体,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胡应麟《诗薮》:“音响格调,咸自停匀,体气丰神,尤为焕发。六朝歌行可入初唐者,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豫章行》。” 杨素 隋朝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出塞》二首为代表作。《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格调清远,“转似出世高人”(沈德潜)《赠薛播州诗十四章》也是佳作。《隋书·杨素传》:“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 一、总绪论问题 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 复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 三、上古神话 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注:人民 的幻想:神话思维。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 说明) 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 性 四、《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 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 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释义: 风:“风”为音乐曲调。“国”为地区、地域。“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 情诗 5、《诗经》艺术特点: (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 (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3)重章叠韵:一唱三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事件进度的加强。 (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 (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 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二)引论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四期五体 中国文学的分期:中国文学,古近现当 先秦文学 汉魏六朝文学 唐宋文学 元明清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的分体:诗文词小说戏曲 诗:古体诗、近体诗 文:包括古文、骈文、赋等 词 小说: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戏曲 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性质和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三《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古代汉语 1 识记繁体字 2 断句与标点 3 学会看注释和使用工具书 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方法 1 熟读多背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懂作品(语言)——进行审美(文学) 2 掌握线索 第一讲唐诗概论 一唐代诗歌的繁荣 1名家辈出,名篇荟萃 2题材宽广,内容丰富 3体制完备,形式多样 4百花齐放,风格繁多 5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二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1内因:前代文学发展所积累的艺术经验 2外因:外在的社会文化环境最为适宜诗歌生长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皇帝的提倡和诗赋取士 思想开放,三教并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诗歌风气的盛行和人们情感表达的自由 三唐代诗歌的分期:四唐说 1初唐(高祖武德——玄宗先天) 初唐前期(高祖、太宗):贞观诗坛 初唐后期(武后、中宗):四杰、沈宋、陈子昂 2盛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

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3中唐(代宗大历——穆宗长庆) 前期(大历——贞元):大历十才子 后期(贞元——长庆):元白、韩孟 4晚唐(敬宗宝历——唐亡) 前期(宝历——宣宗大中):小李杜 后期(咸通——唐亡) 四《全唐诗》 第二讲初唐诗歌 一沈宋 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为律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二人并称为“沈宋”,宋之问被贬岭南往返时的行旅诗写得较好,如《渡汉江》,沈佺期的代表作为《独不见》。 二初唐四杰 初唐时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被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在诗歌创作上高扬时代精神,风格也较为清雄,开一代风气之先,为唐诗的变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王勃代表作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代表作为《从军行》。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第三讲盛唐山水田园诗 一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文化背景:盛唐隐逸文化 1 隐逸的文化根源 2 盛唐时期隐逸的表现:中国古代隐逸方式的多元化 由隐而仕 由仕而隐 边仕边隐 二王维的《渭川田家》与《山居秋瞑》 诗情:清淡幽静、缥缈空灵的诗歌境界 画意:鲜明的色彩美、线条美、构图美 音乐美:善于捕捉自然的音响与声息 禅趣:超然出世的情怀与寂静的境界 三孟浩然的生平与诗歌创作 孟浩然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一生以四十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闭门读书,为仕而隐;后期因无人汲引,求仕失败,愤然隐居。他既追慕陶渊明躬耕田园的高尚情操,又怀有盛唐人拯世济物的时代理想,诗多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或描写隐居萧散高雅的生活和种种闲情逸致,或描写行旅途中所见山水胜景和高情远思。风格自然平淡,意境完整浑成。 第四讲盛唐边塞诗 一盛唐边塞诗繁荣的文化背景:盛唐时期的边塞战争 1 唐代的对外用兵政策 2 文人们的从军风尚 二高适的《燕歌行》 《燕歌行》综合了作者的见闻,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和极其凝炼的笔墨,在广阔的背景上描写了边塞战争,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既有对战士保卫边疆、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的颂扬,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知识点汇总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目录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3.“白体” 4.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5.《西昆酬唱集》 6.杨亿的生平 7.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8.西昆体 9.晚唐体 10.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 11.林逋诗歌的特点 12.晏殊的生平 13.《珠玉词》 14.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5.欧阳修的生平 16.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17.《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18.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 19.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 20.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 21.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22.梅尧臣的生平 23.苏舜钦的生平 24.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25.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6.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27.王安石的生平 28.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对词境的开拓 29.王令诗歌的特点 30.王安石散文的特点 31.王安石诗歌的创作成就 32.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 33.“三苏” 34.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 35.苏洵散文的特点 36.苏辙散文的特点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37.苏轼的生平 38.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39.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 40.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 41.“东坡体” 42.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 43.苏轼诗歌分前、后期 44.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 45.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46.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 47.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 的贡献 48.苏词对题材的拓展及其意义 49.苏词的创作风格 50.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51.黄庭坚的生平 52.“山谷体” 53.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 54.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其艺术 特色 55.黄庭坚词作的艺术特点 56.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57.“后山体” 58.“简斋体” 59.陈与义诗分前、后期 60.陈师道“后山体”的艺术特征 61.陈与义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62.陈与义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 63.“简斋体”的艺术独特性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64.北宋词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及各期 代表词人 65.柳永的生平 66.柳永词的题材内容及其对词境的 开拓 67.柳永对词体的开拓 68.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69.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70.秦观的生平 71.晏几道的生平 72.贺铸的生平 73.秦观词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宋词 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74.晏几道词作的艺术特点 75.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 76.周邦彦的生平 77.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78.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 79.“易安体” 80.“樵歌体” 81.李清照的生平 82.朱敦儒的生平 83.李清照词分前、后期 84.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 85.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 86.朱敦儒词作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87.辛弃疾的生平 88.“稼轩体” 89.辛词题材内容的主体及其多样性 90.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 91.张元幹的生平 92.张孝祥的生平 93.陈亮的生平 94.张元幹词的特点 95.张孝祥词的特点 96.陈亮词的特点 97.刘过词的特点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98.“中兴四大诗人” 99.陆游的生平 100.陆游散文的特点 101.陆游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期 的主要特点 102.陆游诗歌对江西诗派的扬弃 103.陆游词作的特色 10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多样风 格 105.“诚斋体” 106.杨万里的生平 107.范成大的生平 108.杨万里的“活法”诗 109.“诚斋体”的艺术特色 110.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11.朱熹的生平 112.朱熹诗歌的特点 113.朱熹散文的特点 114.南宋中叶散文之两派 115.南宋各体散文的一般特征 116.南宋“小品文”概况 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二章《诗经》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第七章两汉辞赋 第八章两汉诗歌 第九章建安诗歌 第十章正始诗歌 第十一章两晋诗歌 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 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 第十八章李白 第十九章杜甫 第二十章大历诗坛 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 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 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一节初民得歌谣☆☆☆☆☆☆ 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 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 知识点一神话释义 神话得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1.概述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 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 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 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 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 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 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选择两篇进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 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 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 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 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什么是“三表法”?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避免,音韵搭配要合协。在沈约的倡导下,一些作家将这些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的排偶、对仗的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于是产生

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诗品》:钟嵘著,在刘勰《文心雕龙》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文赋》:西晋陆机写的文学创作理论专著 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沈宋:沈约、宋焕志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新乐府:是唐人自立新题所作的乐府诗 诗史:杜甫的诗,具有史的艺术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古文运动:指中唐自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革新运动。他们基于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