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

简介

《救荒本草》是我国明代早期(公元十五世纪初叶)的一部植物图谱,它描述植物形态,展示了我国当时经济植物分类的概况。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以救荒为宗旨的农学、植物学专著书.中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加工炮制等方面也作了全面的总结。对我国植物学、农学、医药学等科学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

书籍内容

《救荒本草》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刊刻于开封,明代朱橚(1360-1425)编写。朱橚是明太祖第五子,封周王,死后谥定,所以《明史·艺文志》对这部书题"周定王撰"。《救荒本草》是一部专讲地方性植物并结合食用方面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志。全书分上、下两卷。记载植物414种,每种都配有精美的木刻插图。其中出自历代本草的有138种,新增276种。从分类上分为:草类245种、木类80种、米谷类20种、果类23种、菜类46种,按部编目。

同时又按可食部位在各部之下进一步分为叶可食、根可食、实可食等,计有:叶可食237种、实可食61种、叶及实皆可食43种;根可食28种、根叶可食16种、根及实皆可食五种、根笋可食三种、根及花可食二种,花可食五种、花叶可食五种、花叶及实皆可食二种、叶皮及实皆可食二种;茎可食三种、笋可食一种、笋及实皆可食一种。其中草本野生谷物,归入种实可食部的稗子、雀麦、薏苡〔yiyi 义以〕仁、莠草子、野黍、燕麦等都是禾本科植物;米谷部的野豌豆、山扁豆、胡豆、蚕豆、山绿豆都是豆科植物。同类排在一起,既方便于识别,也反映了它们之间有相近的亲缘关系。

《救荒本草》新增的植物,除开封本地的食用植物外,还有接近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太行山、嵩山的辉县、新郑、中牟、密县等地的植物。在这些植物中,除米谷、豆类、瓜果、蔬菜等供日常食用的以外,还记载了一些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食用的有毒植物,以便荒年时借以充饥。作者对采集的许多植物不但绘了图,而且描述了形态、生长环境,以及加工处理烹调方法等。李濂在《〈救荒本草〉序》中说:"或遇荒岁,按图而求之,随地皆有,无艰得者,苟如法采食,可以活命,是书也有助于民生大矣。

朱橚撰《救荒本草》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他把所采集的野生植物先在园里进行种植,仔细观察,取得可靠资料。因此,这部书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

书籍版本

这部书有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山西都御史毕昭和按察使蔡天祐刊本,这是《救荒本草》第二次刊印,也是现今所见最早的刻本。稍后有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陆柬刊本。这个刊本的序中误以为书是周宪玉编撰,后来李时珍《本草纲目》和徐光启《农政全书》都沿袭了这个错误。以后还有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胡乘刊本、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刊本、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胡文焕刊本,徐光启《农政全书》把《救荒本草》全部收入。传到日本,有亨保元年(公元1716年)皇都柳枝轩刊本。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书在"救饥"项下,提出对有毒的白屈菜加入"净土"共煮的方法除去它的毒性。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1872-1919)发明的色层吸附分离法在理论上是一致的①。

《救荒本草》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在日本先后刊刻,还有手抄本多种问世②。据日本研究中国本草学的冈西为人说,《救荒本草》在日本德川时代(公元1603年到1867年)曾受到很大重视,当时有关的研究文献达十五种。这部书曾由英国药学家伊博恩译成英文。伊博恩在英译本前言中指出,毕施奈德于1851年就已开始研究这本书,并对其中一百七十六种植物定了学名。而伊博恩本人除对植物定出学名外,还做了成分分析测定。通过比较,指出《救荒本草》的原版木刻图比《本草纲目》的高明①。美国植物学家李德在他著的《植物学小史》中也赞颂《救荒本草》配图的精确,并说它超过了当时的欧洲②。近年国内王作宾等对《农政全书》中转录自《救荒本草》中的四百种植物作了研究定出学名,并作为石声汉校注的新版《农政全书》附录刊行。

流传·影响

版本很多,国内现存有十五六种。《救荒本草》原书两卷,永乐四年(公元1406)由作者刊行于开封,该版本已亡佚。嘉靖四年(公元1525)山西太原第二次刊刻,即今流行最古刻本,传刻时分为四卷。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开封人陆东又根据第二次刻本重刻,然误认为此书为周宪王即朱()之子朱有炖所著。徐光启曾把本书合文收入他的《农政全书》荒政部分。在本书影响下,明清两代先后有十部救荒著作问世,如王西楼《野菜谱》、周覆靖《茹草编》、鲍山《野菜博录》等,《救荒本草》的内容被大量摘引。本书对今天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也有一定参考价值。1959年中华书局据嘉靖四年刻本影印出版。日本享保三年(公元1716)和宽正十一年(公元1799)两次重刻。美国植物学家李德(A.S.Lead)在《植物学简史》(1972)中赞誉《救荒本草》绘图精细,超过当时欧洲的水平。英国药物学家伊博恩(Bernard E.Read)将本书译成英文。本世纪40年代日本出版的食用植物书籍仍在引用本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