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数学必修一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高中数学必修一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高中数学必修一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高中数学必修一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新授课)

§3.1.2 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新授课)

§3.2.1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新授课)

§3.2.2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Ⅰ)(新授课)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Ⅱ)(新授课)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Ⅲ)(新授课)

必修1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基础练习(一)

必修1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基础练习(一)答案必修1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基础练习(二)

必修1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基础练习(二)答案必修1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基础练习(三)

必修1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基础练习(三)答案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从中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函数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并能初步运用函数思想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学习目标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与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2. 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3. 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间的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关系。

4. 通过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实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三、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的安排建议

全章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3.1 函数与方程3课时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4课时

实习作业1课时

小结1课时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新授课)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函数(结合二次函数)零点的概念,领会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要的关系,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并计算函数在区间端点上的函数值之积的特点,找到连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断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零点的概念及存在性的判定.

难点:零点的确定.

三、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

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提出问题:一元二次方程 a x 2

+bx+c=0 (a ≠0)的根与二次函数y=a x 2

+bx+c(a ≠0)的

图象有什么关系?

2.先来观察几个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其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

①方程0322

=--x x 与函数322

--=x x y ②方程0122=+-x x 与函数122

+-=x x y

③方程0322=+-x x 与函数322

+-=x x y

引导学生解方程,画函数图象,分析方程的根与图象和x 轴交点坐标的关系,引出零点的概念.

上述结论推广到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又怎样? (二) 探求新知

1、函数零点的概念:

对于函数))((D x x f y ∈=,把使0)(=x f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D x x f y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

函数)(x f y =的零点就是方程0)(=x f 实数根,亦即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0)(=x f 有实数根?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x f y =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x f y =的零点:

①(代数法)求方程0)(=x f 的实数根;

②(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x f y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

(1)△>0,方程02

=++c bx ax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02=++c bx ax 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02=++c bx ax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5、零点存在性的探索:

(1)观察二次函数32)(2

--=x x x f 的图象:

① 在区间]1,2[-上有零点______; =-)2(f _______,=)1(f _______,

)2(-f ·)1(f _____0(<或>=).

② 在区间]4,2[上有零点______; )2(f ·)4(f ____0(<或>=). (2)观察下面函数)(x f y =的图象

① 在区间],[b a 上______(有/无)零点;)(a f ·)(b f _____0(<或>=).

② 在区间],[c b 上______(有/无)零点;)(b f ·)(c f _____0(<或>=). ③ 在区间],[d c 上______(有/无)零点;)(c f ·)(d f _____0(<或>=). 提出问题:①、由以上两步探索,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②、怎样利用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断定函数在某给定区间上是否存在零点? 6、结论:如果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上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

0)()(

(三)、典例剖析

例1、求函数f(x)=㏑x +2x -6的零点个数。

提出问题:(1)你可以想到什么方法来判断函数零点个数?

(2)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由单调性你能得该函数的单调性具有什么特性? 例2、求函数2223+--=x x x y 的零点,并画出它的大致图象.

引导学生探索判断函数零点的方法,指出可以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来画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对函数有一个零点形成直观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P88 练习1、(1)、(2),2、(1)、(2) (五)、归纳小结

零点的概念及存在性的判定. (六)、布置作业 P88 练习1、(3)、(4),2、(3)、(4) 五、课后反思

§3.1.2 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新授课)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解二分法求解方程的近似解的思想方法,会用二分法求解具体方程的近似解; (2)体会程序化解决问题的思想,为算法的学习作准备。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求解方程近似解的实例中感知二分法思想;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二分法的程序化解决问题的思想,认识二分法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2)培养学生认真、耐心、严谨的数学品质。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二分法求解函数f(x)的零点近似值的步骤。

难点:为何由︱a - b ︳< ε便可判断零点的近似值为a(或b)?

三、 学法: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 四、教学设想

(一)、课题引入 提出问题:

(1)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公式求根,但是没有公式可以用来求解放程 ㏑x +2x -6=0的根;联系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能否利用函数的有关知识来求她的根呢?

(2)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函数f(x)=㏑x +2x -6在区间内有零点;进一步的问题是,如何找到这个零点呢?

(二)、研讨新知

一个直观的想法是:如果能够将零点所在的范围尽量的缩小,那么在一定的精确度的要求下,我们可以得到零点的近似值;为了方便,我们通过“取中点”的方法逐步缩小零点所在的范围。

取区间(2,3)的中点2.5,用计算器算得f(2.5)≈-0.084,因为f(2.5)*f(3)<0,所以零点在区间(2.5,3)内;

再取区间(2.5,3)的中点2.75,用计算器算得f(2.75)≈0.512,因为f(2.75)*f(2.5)<0,所以零点在(2.5,2.75)内;

由于(2,3),(2.5,3),(2.5,2.75)越来越小,所以零点所在范围确实越来越小了;重复上述步骤,那么零点所在范围会越来越小,这样在有限次重复相同的步骤后,在一定的精确度下,将所得到的零点所在区间上任意的一点作为零点的近似值,特别地可以将区间的端点作为零点的近似值。例如,当精确度为0.01时,由于∣2.5390625-2.53125∣=0.0078125<0.01,所以我们可以将x=2.54作为函数f(x)=㏑x +2x -6零点的近似值,也就是方程㏑x +2x -6=0近似值。

1、二分法定义:对于在区间a [,]b 上连续不断,且满足)(a f ·)(b f 0<的函数)(x f y =,通过不断地把函数)(x f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2、二分法步骤:

给定精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x f 的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如下: 1.确定区间a [,]b ,验证)(a f ·)(b f 0<,给定精度ε; 2.求区间a (,)b 的中点1x ; 3.计算)(1x f :

○1 若)(1x f =0,则1

x 就是函数的零点; ○2 若)(a f ·)(1x f <0,则令b =1x (此时零点),(10x a x ∈); ○3 若)(1x f ·)(b f <0,则令a =1x (此时零点),(1

0b x x ∈); 4.判断是否达到精度ε;

即若ε<-||b a ,则得到零点零点值a (或b );否则重复步骤2~4.

㈢、例题剖析

例1.求函数22)(3--+=x x x x f 的一个正数零点(精确到1.0).

分析:首先利用函数性质或借助计算机、计算器画出函数图象,确定函数零点大致所在的区间,然后利用二分法逐步计算解答.

注意:○

1 第一步确定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a (,)b ,可利用函数性质,也可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但尽量取端点为整数的区间,尽量缩短区间长度,通常可确定一个长度为1的区间; ○

2

例2.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方程732=+x x

的近似解(精确到1.0). 思考:本例除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确定方程解所在的大致区间和解的个数外,你是否还可以想到有什么方法确定方程的根的个数?

结论:图象在闭区间a [,]b 上连续的单调函数)(x f ,在a (,)b 上至多有一个零点. (四)、课堂练习:课本P91 练习1、2 (五)、归纳小结:本节我们学过哪些知识内容,认为学习“二分法”有什么意义? (六)、布置作业:P92 习题3.1 A 组第4、5题。 五、课后反思

§3.2.1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意义,理解它们的增长差异性.

过程与方法: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函数图象及数据表格,对几种常见增长类型的函数的增长状况进行比较,初步体会它们的增长差异性;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函数是描述宏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体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及其在刻画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模型,比较常数函数、一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难点:怎样选择数学模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动手画图,自主学习、思考,并相互讨论,进行探索.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材料:澳大利亚兔子数“爆炸”

在教科书第三章的章头图中,有一大群喝水、嬉戏的兔子,但是这群兔子曾使澳大利亚伤透了脑筋.1859年,有人从欧洲带进澳洲几只兔子,由于澳洲有茂盛的牧草,而且没有兔子的天敌,兔子数量不断增加,不到100年,兔子们占领了整个澳大利亚,数量达到75亿只.可爱的兔子变得可恶起来,75亿只兔子吃掉了相当于75亿只羊所吃的牧草,草原的载畜率大大降低,而牛羊是澳大利亚的主要牲口.这使澳大利亚头痛不已,他们采用各种方法消灭这些兔子,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采用载液瘤病毒杀死了百分之九十的野兔,澳大利亚人才算松了一口气.

(二)、组织探究

例1.假设你有一笔资金用于投资,现有三种投资方案供你选择,这三种方案的回报如下:

方案一:每天回报40元;

方案二:第一天回报10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回报10元;

方案三:第一天回报0 .4元,以后每天的回报比前一天翻一番.

请问,你会选择哪种投资方案?

探究:

1)在本例中涉及哪些数量关系?如何用函数描述这些数量关系?

2)分析解答(略)

3)根据例1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你对三种方案分别表现出的回报资金的增长差异有什么认识?

4)你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作出函数图象,并通过图象描述一下三种方案的特点吗?

5)根据以上分析,你认为就作出如何选择?

例2.某公司为了实现1000万元利润的目标,准备制定一个激励销售部门的奖励方案:在销售利润达到10万元时,按销售利润进行奖励,且奖金y(单位:万元)随销售利润x(单位:万元)的增加而增加但奖金不超过5万元,同时奖金不超过利润的25%.现有三个奖励模型:

x y 25.0= 1l o g 7+=x y x

y 002.1=.

问:其中哪个模型能符合公司的要求? 探究:

1) 本例涉及了哪几类函数模型?本例的实质是什么?

2) 你能根据问题中的数据,判定所给的奖励模型是否符合公司要求吗? 3) 通过对三个函数模型增长差异的比较,写出例2的解答. (三)、探究与发现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增长差异分析:

你能否仿照前面例题使用的方法,探索研究幂函数)0(>=n x y n 、指数函数

)1(>=a a y x 、对数函数)1(log >=a x y a 在区间),0(+∞上的增长差异,并进行交流、讨

论、概括总结,形成较为准确、详尽的结论性报告.

(四)、巩固练习:课本P98练习1、2; (五)、布置作业:课本P107习题3.2 A 组 第1、2题; (六)归纳小结:

本节课通过实例和计算机作图体会、认识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模型的增长的含义,认识数学的价值,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享受数学的应用美. 五、课后反思

§3.2.2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Ⅰ)(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找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初步体会应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和方法,体会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模型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运用函数思想处理现实生活中和社会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运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变为数学模型.

三、学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采用尝试、讨论方式进行探究.

四、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引例:大约在一千五百年前,大数学家孙子在《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的一道题:“今有雏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雏兔各几何?”这四句的意思就是:有若干只有几只鸡和兔?你知道孙子是如何解答这个“鸡兔同笼”问题的吗?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老师介绍孙子的大胆解法:他假设砍去每只鸡和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和兔就变成了“独脚鸡”和“双脚兔”.这样,“独脚鸡”和“双脚兔”脚的数量与它们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数,即:47-35=12;鸡数就是:35-12=23.

比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求知欲望.

可引导学生运用方程的思想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二)结合实例,探求新知

例1.某列火车众北京西站开往石家庄,全程277km,火车出发10min开出13km后,以120km/h匀速行驶.试写出火车行驶的总路程S与匀速行驶的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并求火车离开北京2h内行驶的路程.

探索:

1)本例所涉及的变量有哪些?它们的取值范围怎样;

2)所涉及的变量的关系如何?

3)写出本例的解答过程.

老师提示:路程S和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即函数的定义域),注意t的实际意义.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解答,并相互讨论、交流、评析.

例2.某商店出售茶壶和茶杯,茶壶每只定价20元,茶杯每只定价5元,该商店制定了两种优惠办法:

1)本例所涉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何种函数模型来描述?

2)本例涉及到几个函数模型?

3)如何理解“更省钱?”;

4)写出具体的解答过程.

在学生自主思考,相互讨论完成本例题解答之后,老师小结:通过以上两例,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模拟现实的一种模型,它把实际问题中某些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关系抽象出来,并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这一过程称为建模,是解应用题的关键。数学模型可采用各种形式,如方程(组),函数解析式,图形与网络等.

(三)、课堂练习

1、某农家旅游公司有客房300间,每间日房租为20元,每天都客满.公司欲提高档次,并提高租金,如果每间客房日增加2元,客房出租数就会减少10间.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旅社将房间租金提高到多少时,每天客房的租金总收入最高?

引导学生探索过程如下:

1)本例涉及到哪些数量关系?

2)应如何选取变量,其取值范围又如何?

3)应当选取何种函数模型来描述变量的关系?

4)“总收入最高”的数学含义如何理解?

根据老师的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建立恰当的函数模型,进行解答,然后交流、进行评析.

[略解:]

设客房日租金每间提高2x元,则每天客房出租数为300-10x,由x>0,且300-10x >0得:0<x<30

设客房租金总上收入y元,则有:

y=(20+2x)(300-10x)

=-20(x-10)2 +8000(0<x<30)

y=8000.

由二次函数性质可知当x=10时,

max

所以当每间客房日租金提高到20+10×2=40元时,客户租金总收入最高,为每天8000元.

2、要建一个容积为8m3,深为2m的长方体无盖水池,如果池底和池壁的造价每平方米分别为120元和80元,试求应当怎样设计,才能使水池总造价最低?并求此最低造价.

(四)、归纳整理,发展思维.

引导学生共同小结,归纳一般的应用题的求解方法步骤:

1)合理迭取变量,建立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

函数模型问题:

2)运用所学知识研究函数问题得到函数问题的解答;

3)将函数问题的解翻译或解释成实际问题的解;

4)在将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能画图的要画图,可借助于图形的直观性,研究两变量间的联系.抽象出数学模型时,注意实际问题对变量范围的限制.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07 习题3.2 A组第3 、4题:

五、课后反思

§3.2.2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Ⅱ)(新授课)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利用给定的函数模型或建立确定性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对给定的函数模型进行简单的分析评价.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给定的函数模型或建立确定性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对给定的函数模型进行简单的分析评价. 三、 学法:自主学习和尝试,互动式讨论. 四、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现实生活中有些实际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模型是确定的,但需我们利用问题中的数据及其蕴含的关系来建立. 对于已给定数学模型的问题,我们要对所确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评价,验证数学模型的与所提供的数据的吻合程度.

(二)实例尝试,探求新知

例1. 一辆汽车在某段路程中的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速度v 关于时间t 的函数解析式;

2)写出汽车行驶路程y 关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并作图象; 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并说明所求面积的实际含义; 4)假设这辆汽车的里程表在汽车行驶这段路程前的读数为2004km ,试建立汽车行驶这段路程时汽车里程表读数s 与时间t 的函数解析式,并作出相应的图象.

本例所涉及的数学模型是确定的,需要利用问题中的数据及其蕴含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此例分段函数模型刻画实际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条块图象的独立性思考问题,把握函数模型的特征.

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懂得图象是函数对应关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例2.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可以为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供依据. 早在1798,英国经济家马尔萨斯就提出了自然状态下的人口增长模型:

0rt y y e =

其中t 表示经过的时间,0y 表示0t =时的人口数,r 表示人口的年均增长率. 下表是1950~1959年我国的人口数据资料:(单位:万人)

0.0001),用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建立我国在这一时期的具体人口增长模型,并检验所得模型与实际人口数据是否相符;

2)如果按表中的增长趋势,大约在哪一年我国的人口将达到13亿? 探索以下问题:

1)本例中所涉及的数量有哪些?

2)描述所涉及数量之间关系的函数模型是否是确定的,确定这种模型需要几个因素? 3)根据表中数据如何确定函数模型? 4)对于所确定的函数模型怎样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对函数模型又应做出如何评价? 如何根据确定的函数模型具体预测我国某个时间的人口数,用的是何种计算方法? 本例的题型是利用给定的指数函数模型0rt y y e =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类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确定具体函数模型的关键是确定两个参数0y 与t .

完成数学模型的确定之后,因为计算较繁,可以借助计算器. 在验证问题中的数据与所确定的数学模型是否吻合时,可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作出所确定函数的图象,并由表中数据作出散点图,通过比较来确定函数模型与人口数据的吻合程度,并使学生认识到表格也是描述函数关系的一种形式.

引导学生明确利用指数函数模型对人口增长情况的预测,实质上是通过求一个对数值来确定t 的近似值.

(三)、课堂练习:

某工厂今年1月、2月、3月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分别为1万件,1.2万件,1.3万件,为了估计以后每个月的产量,以这三个月的产品数量为依据用一个函数模拟该产品的月产量

t 与月份的x 关系,模拟函数可以选用二次函数或函数(,,)x y ab c a b c =+其中为常数.已

知4月份该产品的产量为1.37万件,请问用以上哪个函数作为模拟函数较好,并说明理由.

探索以下问题:

1)本例给出两种函数模型,如何根据已知数据确定它们? 2)如何对所确定的函数模型进行评价?

本例是不同函数的比较问题,要引导学生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具体的函数模型. 引导学生认识到比较函数模型优劣的标准是4月份产量的吻合程度,这也是对函数模评价的依据.

本例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 (四). 归纳小结,发展思维

利用给定函数模型或建立确定的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根据题意选用恰当的函数模型来描述所涉及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2)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具体函数模型; 3)对所确定的函数模型进行适当的评价; 4)根据实际问题对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

从以上各例体会到: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然后通过观察图象,判断问题适用的函数模型,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利用待定系数法得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再利用得到的函数模型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是函数应用的一个基本过程.

图象、表格和解析式都可能是函数对应关系的表现形式. 在实际应用时,经常需要将函数对应关系的一种形式向另一种转化.

(五)布置作业:课本P107 习题3.2 A 组 第6题. 五、课后反思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Ⅲ)(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收集图表数据信息,建立拟合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体验收集图表数据信息、拟合数据的过程与方法,体会函数拟合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体会数学模型在现实生产、生活及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收集图表数据信息、拟合数据,建立函数模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对数据信息进行拟合,建立起函数模型,并进行模型修正。

三、学法:学生自查阅读教材,尝试实践,合作交流,共同探索。

四、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003年5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紧急启动“建立非典流行趋势预测与控制策略数学模型”研究项目,马知恩教授率领一批专家昼夜攻关,于5月19日初步完成了第一批成果,并制成了要供决策部门参考的应用软件。

这一数学模型利用实际数据拟合参数,并对全国和北京、山西等地的疫情进行了计算仿真,结果指出,将患者及时隔离对于抗击非典至关重要、分析报告说,就全国而论,菲非典病人延迟隔离1天,就医人数将增加1000人左右,推迟两天约增加工能力100人左右;若外界输入1000人中包含一个病人和一个潜伏病人,将增加患病人数100人左右;若4月21日以后,政府示采取隔离措施,则高峰期病人人数将达60万人。

这项研究在充分考虑传染病控制中心每日工资发布的数据,建立了非典流行趋势预测动力学模型和优化控制模型,并对非典未来的流行趋势做了分析预测。

本例建立教学模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进行拟合,从而找到近似度比较高的拟合函数。

(二)尝试实践探求新知

例1.某地区不同身高的未成年男性的体重平均值发下表

(身高:cm;体重:kg)

年男性体重与身高ykg与身高xcm的函数模型的解析式。

2)若体重超过相同身高男性平均值的1.2倍为偏胖,低于0.8倍为偏瘦,那么这个地区一名身高为175cm ,体重为78kg的在校男生的体重是事正常?

探索以下问题:

1)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根据统计数据,画出它们相应的散点图;

2)观察所作散点图,你认为它与以前所学过的何种函数的图象较为接近?

3)你认为选择何种函数来描述这个地区未成年男性体重ykg与身高xcm的函数关系比

较合适?

4)确定函数模型,并对所确定模型进行适当的检验和评价.

5)怎样修正所确定的函数模型,使其拟合程度更好?

本例给出了通过测量得到的统计数据表,要想由这些数据直接发现函数模型是困难的,要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图,帮助判断.

根据散点图,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几种可能的函数模型,然后进行优劣比较,选定拟合度较好的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模型进行适当修正,并做出一定的预测. 此外,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本例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1)描点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建立一个能基本反映该变化过程的水温y (℃)关于时间()x s 的函数模型,并作出其图象,观察它与描点画出的图象的吻合程度如何.

3)水杯所在的室内温度为18℃,根据所得的模型分析,至少经过几分钟水温才会降到室温?再经过几分钟会降到10℃?对此结果,你如何评价?

本例意图是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利用拟合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可依照例1的过程,自主完成或合作交流讨论.

(三)、课堂练习: 某地新建一个服装厂,从今年7月份开始投产,并且前4个月的产量分别为1万件、1 .2万件、1.3万件、1.37万件. 由于产品质量好,服装款式新颖,因此前几个月的产品销售情况良好. 为了在推销产品时,接收定单不至于过多或过少,需要估测以后几个月的产量,你能解决这一问题吗?

探索过程如下:

1)首先建立直角坐标系,画出散点图;

2)根据散点图设想比较接近的可能的函数模型:

一次函数模型:()(0);f x kx b k =+≠ 二次函数模型:2()(0);g x ax bx c a =++≠ 幂函数模型:12

()(0);h x ax b a =+≠

指数函数模型:()x l x ab c =+(0,a b ≠>0,1b ≠)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各解析式,并对各模型进行分析评价,选出合适的函数模型;由于尝试的过程计算量较多,可同桌两个同学分工合作,最后再一起讨论确定.

(四)归纳小结,巩固提高 通过以上三题的练习,师生共同总结出了利用拟合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指出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利用函数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如下:

符合

实际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07 习题3.2 B 组 第2、3题: 五、课后反思

必修1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基础练习(一)

一、选择题

1 若)1(,,)1(,1,4,)2

1(,2522

>==-=+====a a y x y x y x y x y y x y x

x

上述函数是幂函数的个数是(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2 已知)(x f 唯一的零点在区间(1,3)、(1,4)、(1,5)内,那么下面命题错误的( )

A 函数)(x f 在(1,2)或[)2,3内有零点

B 函数)(x f 在(3,5)内无零点

C 函数)(x f 在(2,5)内有零点

D 函数)(x f 在(2,4)内不一定有零点

3 若0,0,1a b ab >>>,12log ln 2a =,则log a b 与a 2

1log 的关系是( )

A 12

l o g l o g a b a < B 12

l o g l o g

a b a = C 12

l o g l o g a b a > D 12

l o g l o g

a b a ≤ 4 求函数132)(3

+-=x x x f 零点的个数为 ( ) A 1 B 2 C 3 D 4

5 已知函数)(x f y =有反函数,则方程0)(=x f ( )

A 有且仅有一个根

B 至多有一个根

C 至少有一个根

D 以上结论都不对

6 如果二次函数)3(2

+++=m mx x y 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6,2-

B []6,2-

C {}6,2-

D ()()

,26,-∞-+∞ 7 某林场计划第一年造林10000亩,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造林20%,则第四年造林( ) A 14400亩 B 172800亩 C 17280亩 D 20736亩

二、填空题

1 若函数()x f 既是幂函数又是反比例函数,则这个函数是()x f =

2 幂函数()f x 的图象过点(,则()f x 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__

3 用“二分法”求方程0523

=--x x 在区间[2,3]内的实根,取区间中点为5.20=x ,

那么下一个有根的区间是

4 函数()ln 2f x x x =-+的零点个数为

5 设函数)(x f y =的图象在[],a b 上连续,若满足 ,方程0)(=x f

在[],a b 上有实根

三、解答题

1 用定义证明:函数1

()f x x x

=+

在[)1,x ∈+∞上是增函数

2 设1x 与2x 分别是实系数方程20ax bx c ++=和2

0ax bx c -++=的一个根,且

1212,0,0x x x x ≠≠≠ ,求证:方程202

a

x bx c ++=有仅有一根介于1x 和2x 之间

3 函数2()21f x x ax a =-++-在区间[]0,1上有最大值2,求实数a 的值

4 某商品进货单价为40元,若销售价为50元,可卖出50个,如果销售单价每涨1元, 销售量就减少1个,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则此商品的最佳售价应为多少?

必修1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基础练习(一)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y x y x ==是幂函数

2 C 唯一的零点必须在区间(1,3),而不在[)3,5

3 A 12log ln 20,01,1a a b =><<>得,12

log 0,log 0a b a <>

4 C 332()2312212(1)(1)f x x x x x x x x x =-+=--+=---

2(1)(221)x x x =-+-,2

2210x x +-=显然有两个实数根,共三个; 5 B 可以有一个实数根,例如1y x =-,也可以没有实数根,

例如2x y =

6 D 24(3)0,6m m m ?=-+>>或2m <-

7 C 310000(10.2)17280+=

二、填空题 1

1x

设(),f x x α

=则1α=- 2

()f x =

(),f x x α

=图象过点(

,34

3

33,4

αα===

3 [2,2.5) 令33

()25,(2)10,(2.5) 2.5100f x x x f f =--=-<=->

4 2 分别作出()ln ,()2f x x g x x ==-的图象;

5 ()()0f a f b ≤ 见课本的定理内容

三、解答题

1 证明:设12121212

1

1,()()()(1)0x x f x f x x x x x ≤<-=--

< 即12()()f x f x <,

∴函数1

()f x x x

=+

在[)1,x ∈+∞上是增函数

2 解:令2

(),2

a f x x bx c =

++由题意可知2211220,0ax bx c ax bx c ++=-++= 221122,,bx c ax bx c ax +=-+=2222111111(),222

a a a

f x x bx c x ax x =++=-=-

2222

2222223(),222

a a a f x x bx c x ax x =++=+=因为120,0,0a x x ≠≠≠

∴12()()0f x f x <,即方程2

02

a x bx c ++=有仅有一根介于1x 和2x 之间

3 解:对称轴x a =,

当[]0,0,1a <是()f x 的递减区间,max ()(0)121f x f a a ==-=?=-; 当[]1,0,1a >是()f x 的递增区间,max ()(1)22f x f a a ===?=;

当01a ≤≤时2

max 1()()12,2

f x f a a a a ==-+==

与01a ≤≤矛盾; 所以1a =-或2

4 解:设最佳售价为(50)x +元,最大利润为y 元,

(50)(50)(50)40y x x x =+---? 2

40500x x =-++

当20x =时,y 取得最大值,所以应定价为70元

高一数学必修一 函数知识点总结

3. 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2n m x c bx ax x f ∈++=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y 来表示x ,再由x 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y 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 如: ),(,n m x d cx b ax y ∈++= ;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常针对根号,举例: 令 ,原式转化为: ,再利用配方法。 ⑤利用函数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 )0(>+ =k x k x y ,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二.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 (1)增函数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对任意的 注:① 函数上的区间I 且x 1,x 2∈I.若2 121)()(x x x f x f -->0(x 1≠x 2),则函数f(x)在区间I 上是增函数; 若2121)()(x x x f x f --<0(x 1≠x 2),则函数f(x)是在区间I 上是减函数。 ② 用定义证明单调性的步骤: <1>设x1,x2∈M ,且21x x <;则 <2> )()(21x f x f -作差整理; <3>判断差的符号; <4>下结论; ③ 增+增=增 减+减=减 ④ 复合函数y=f[g(x)]单调性:同增异减 [](内层) (外层)) (,则)(,)((x f y x u u f y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直线系与对称问题(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直线系与对称问题(全)

课题:直线系与对称问题 教学目标:1.掌握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2.会求 一个点关于一条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的求法;3.会求一条直线关于一个点、一条直线的对称直线的求法. 教学重点:对称问题的基本解法 (一) 主要知识及方法: 1.点(),P a 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 b -;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 b -;关于y x =的对称点的坐标为(),b a ;关于y x =-的对称点的坐标为(),b a --. 2.点(),P a b 关于直线0ax by c ++=的对称点的坐标的求法: ()1设所求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00,x y ,则'PP 的中点00,22a x b y ++?? ??? 一定在直线0ax by c ++=上. ()2直线'PP 与直线0ax by c ++=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即00 1y b a x a b -???-=- ?-?? 结论:点()00,P x y 关于直线l :0Ax By C ++=对称点为()002,2x AD y BD --, 其中0022 Ax By C D A B ++= +;曲线C :(,)0f x y =关于直线l :0Ax By C ++=的对称曲线方程为()2,20f x AD y BD --=特别地,当22A B =,即l 的斜率为1±时,点()00,P x y 关于直线 l :0Ax By C ++=对称点为00,By C Ax C A B ++?? -- ??? ,即()00,P x y 关于直线0x y c ±+=对称的点为:()(),y c x c -+m m , 曲线(,)0f x y =关于0x y c ±+=的对称曲线为()(),0f y c x c -+=m m 3.直线1110a x b y c ++=关于直线0ax by c ++=的对称直线方程的求法: ①到角相等;②在已知直线上去两点(其中一点可以是交点,若相交)求这两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再求过这两点的直线方程;③轨迹法(相关点法);④待定系数法,利用对称轴所在直线上任一点到两对称直线的距离相等,…

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一、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⑵()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⑶()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⑷()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⑸()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 +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⑹()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二、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 22sin cos ααα =222)cos (sin cos sin 2cos sin 2sin 1ααααααα±=±+=±? ⑵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 αααα=-=-=- ?2 2 1cos 2cos 1cos 2sin 2 2 α α αα+=-=, ?2 cos 21cos 2 αα+= ,2 1cos 2sin 2αα-=. ⑶22tan tan 21tan α αα =-. 三、辅助角公式: () 22sin cos sin α+=++a x b x a b x , 2 2 2 2 cos sin a b a b a b ???= = ++其中由,决定

四、三角变换方法: (1)角的变换:在三角化简,求值,证明中,表达式中往往出现较多的 相异角,可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半,互补,互余的关系,运用角的变换,沟通条件与结论中角的差异,使问题获解,对角的变形如: ①α2是α的二倍;α4是α2的二倍;α是2α的二倍;2α是4 α的二倍; ②2 304560304515o o o o o o =-=-=; ③()ααββ=+-;④ ()4 24 π π π αα+= --; ⑤2()()()()44 ππ ααβαβαα=++-=+--;等等 (2)函数名称变换:三角变形中,常常需要变函数名称为同名函数。如 在三角函数中正余弦是基础,通常化切为弦,变异名为同名。 (3)“1”的代换:在三角函数运算,求值,证明中,有时需要将常数转 化为三角函数值,例如常数“1”的代换变形有: 221sin cos sin90tan45o o αα=+== (4)幂的变换:降幂是三角变换时常用方法,对次数较高的三角函数式, 一般采用降幂处理的方法。降幂并非绝对,有时需要升幂,如对无理式αcos 1+常用升幂化为有理式。 (5)三角函数式的变换通常从:“角、名、形、幂”四方面入手; 基本原则是:见切化弦,异角化同角,倍角化单角,异名化同名, 高次降低次,特殊值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互化等。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难题

高中函数大题专练 2、对定义在[0,1]上,并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函数()f x 称为G 函数。 ① 对任意的[0,1]x ∈,总有()0f x ≥; ② 当12120,0,1x x x x ≥≥+≤时,总有1212()()()f x x f x f x +≥+成立。 已知函数2()g x x =与()21x h x a =?-是定义在[0,1]上的函数。 (1)试问函数()g x 是否为G 函数?并说明理由; (2)若函数()h x 是G 函数,求实数a 的值; (3)在(2)的条件下,讨论方程(21)()x g h x m -+=()m R ∈解的个数情况。 3.已知函数| |212)(x x x f - =. (1)若2)(=x f ,求x 的值; (2)若0)()2(2≥+t mf t f t 对于[2,3]t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4.设函数)(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若当0x ≥时,11,()0,f x x ?-?=??? 0;0.x x >= (1)求)(x f 在(,0)-∞上的解析式. (2)请你作出函数)(x f 的大致图像. (3)当0a b <<时,若()()f a f b =,求ab 的取值范围. (4)若关于x 的方程0)()(2=++c x bf x f 有7个不同实数解,求,b c 满足的条件. 5.已知函数()(0)|| b f x a x x =-≠。 (1)若函数()f x 是(0,)+∞上的增函数,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 (2)当2b =时,若不等式()f x x <在区间(1,)+∞上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3)对于函数()g x 若存在区间[,]()m n m n <,使[,]x m n ∈时,函数()g x 的值域也是 [,]m n ,则称()g x 是[,]m n 上的闭函数。若函数()f x 是某区间上的闭函数,试探求,a b 应满足的条件。 6、设bx ax x f += 2)(,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实数a 的值:至少有一个正实数b ,使函数)(x f 的定义域和值域相同。 7.对于函数)(x f ,若存在R x ∈0 ,使00)(x x f =成立,则称点00(,)x x 为函数的不动点。

2015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经典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经典习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sin 2 π12-cos 2 π12的值为( ) A .-1 2 B.1 2 C .-3 2 D.32 [答案] C [解析] 原式=-(cos 2 π12-sin 2 π12)=-cos π6=-32. 2.函数f (x )=sin2x -cos2x 的最小正周期是( ) A.π23 B .π C .2π D .4π [答案] B [解析] f (x )=sin2x -cos2x =2sin(2x -π4),故T =2π 2=π. 3.已知cos θ=13,θ∈(0,π),则cos(3π 2+2θ)=( ) A .-429 B .-79 C.429 D.79

[答案] C [解析] cos(3π2+2θ)=sin2θ=2sin θcos θ=2×223×13=42 9. 4.若tan α=3,tan β=4 3,则tan(α-β)等于( ) A .-3 B .-1 3 C .3 D.13 [答案] D [解析] tan(α-β)=tan α-tan β 1+tan αtan β=3-43 1+3× 43=1 3. 5.cos 275°+cos 215°+cos75°·cos15°的值是( ) A.54 B.62 C.32 D .1+2 3 [答案] A [解析] 原式=sin 2 15°+cos 2 15°+sin15°cos15°=1+12sin30°=5 4. 6.y =cos 2x -sin 2x +2sin x cos x 的最小值是( ) A. 2 B .- 2 C .2 D .-2 [答案] B [解析] y =cos2x +sin2x =2sin(2x +π 4),∴y max =- 2. 7.若tan α=2,tan(β-α)=3,则tan(β-2α)=( )

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应用》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应用》知识点(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第4章 函数的应用 第1讲 函数与方程 一、连续函数 连续函数: 非连续函数: 二、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0001f x x f x x f x ?、零点:对于函数,若使=0,则称为函数的零点. ()()()=0y f x f x y f x x ??2、函数=的零点方程的实根函数=图像与交点的横坐标. 3、零点存在性定理: ()[]()()()(),::,. 0.y f x a b p q y f x a b f a f b ?????

()f x 三、用二分法求=0的近似解 步骤: ()()()()()()( )1 2121233131323231,,0; 2,;2 30,20,2.i i x x f x f x x x x f x f x f x x x f x f x x x x x d +?<+= ?

(完整版)高一数学必修2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 1.若直线过点(1,2),(4,2+3)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2.若三点A (3,1),B (-2, b ),C (8,11)在同一直线上,则实数b 等于( ) A .2 B .3 C .9 D .-9 3.过点(1,2),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方程是( ) A .y +2=33(x +1) B .y -2=3(x -1) C.3x -3y +6-3=0 D.3x -y +2-3=0 4.直线3x -2y +5=0与直线x +3y +10=0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平行 C .重合 D .异面 5.直线mx -y +2m +1=0经过一定点,则该定点的坐标为( ) A .(-2,1) B .(2,1) C .(1,-2) D .(1,2) 6.已知ab <0,bc <0,则直线ax +by +c =0通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一、三、四象限 D .第二、三、四象限 7.点P (2,5)到直线y =-3x 的距离d 等于( ) A .0 B.23+52 C.-23+52 D.-23-52 8.与直线y =-2x +3平行,且与直线y =3x +4交于x 轴上的同一点的直线方程是( ) A .y =-2x +4 B .y =12x +4 C .y =-2x -83 D .y =12x -83 9.两条直线y =ax -2与y =(a +2)x +1互相垂直,则a 等于( ) A .2 B .1 C .0 D .-1 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所在的直线是3x -y +2=0,直角顶点是C (3,-2),则两条直角边AC ,BC 的方程是( ) A .3x -y +5=0,x +2y -7=0 B .2x +y -4=0,x -2y -7=0 C .2x -y +4=0,2x +y -7=0

新编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导学案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1.三角恒等变换中角的变换的技巧 三角函数是以角为自变量的函数,因此三角恒等变换离不开角之间的变换.观察条件及目标式中角度间联系,立足消除角之间存在的差异,或改变角的表达形式以便更好地沟通条件与结论使之统一,或有利于公式的运用,化角是三角恒等变换的一种常用技巧. 一、利用条件中的角表示目标中的角 例1.已知cos ? ????π6+α=33,求cos ? ??? ?5π6-α的值. 分析.将π6+α看作一个整体,观察π6+α与5π 6 -α的关系. 解.∵? ????π6+α+? ?? ? ?5π6-α=π, ∴ 5π6-α=π-? ?? ??π6 +α. ∴cos ? ????5π6-α=cos ???? ? ?π-? ????π6+α =-cos ? ????π6+α=-33,即cos ? ?? ??5π 6-α =-33. 二、利用目标中的角表示条件中的角 例 2.设 α 为第四象限角,若sin 3α sin α =13 5 ,则tan 2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要求tan 2α的值,注意到sin 3α=sin(2α+α)=sin 2αcos α+cos 2αsin α,代入到sin 3αsin α=13 5中,首先求出cos 2α的值后,再由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求出tan 2α. 解析.由sin 3αsin α=sin (2α+α)sin α=sin 2αcos α+cos 2αsin α sin α =2cos 2 α+cos 2α=135 . ∵2cos 2 α+cos 2α=1+2cos 2α=135.∴cos 2α=45. ∵α为第四象限角,∴2k π+3π 2<α<2k π+2π(k ∈Z ), ∴4k π+3π<2α<4k π+4π(k ∈Z ),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概念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二、函数 知识点8:函数的概念以及区间 1》函数概念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注意:①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 ②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 2》区间和无穷大 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x x a a ≥=+∞,{|}(,)x x b b <=-∞,{|}(,]x x b b ≤=-∞,(,)R =-∞+∞. 3》决定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当且仅当函数定义域、对应法则分别相同时,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典例分析 题型1:函数定义的考察 例1:集合A=}{40≤≤x x ,B=}{20≤≤y y ,下列不表示从A 到B 的函数是( ) A 、x y x f 21)(= → B 、x y x f 31 )(=→ C 、 x y x f 32 )(=→ D 、x y x f =→)( 例2:下列对应关系是否是从A 到B 的函数: ① }{;:,0,x x f x x B R A →>== ②,:,,B A f N B Z A →==求平方; ③B A f Z B Z A →==:,,,求算术平方根; ④B A f Z B N A →==:,,,求平方; ⑤A=[-2,2],B=[-3,3],B A f →:,求立方。 是函数的是_________________。 题型2:区间的表示 例1: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 (1) }{1≥x x =_____________。 (2)}{42≤x x x 且=_____________。 (4)}{3-≤x x =______________。 题型3: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例1:求函数的定义域 (1)32+=x y (2)1 21 y x =+- (3)2 1-= x y (4)y = (5) 0)1(3 1 4++++ +=x x x y

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基本性质

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基本性质 1.奇偶性 (1)定义:如果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x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为奇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x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为偶函数。 如果函数f (x )不具有上述性质,则f (x )不具有奇偶性.如果函数同时具有上述两条性质,则f (x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注意: ○ 1 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 2 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则-x 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 ○ 1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 2 确定f (-x )与f (x )的关系; ○ 3 作出相应结论: 若f (-x ) = f (x ) 或 f (-x )-f (x ) = 0,则f (x )是偶函数; 若f (-x ) =-f (x ) 或 f (-x )+f (x ) = 0,则f (x )是奇函数。 (3)简单性质: ①图象的对称性质:一个函数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一个函数是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②设()f x ,()g x 的定义域分别是12,D D ,那么在它们的公共定义域上: 奇+奇=奇,奇?奇=偶,偶+偶=偶,偶?偶=偶,奇?偶=奇 2.单调性 (1)定义: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f (x 2)),那么就说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减函数); 注意: ○ 1 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 2 必须是对于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

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免费)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A 组 一、选择题 1.若直线x =1的倾斜角为 α,则 α( ). A .等于0 B .等于π C .等于 2 π D .不存在 2.图中的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 ). A .k 1<k 2<k 3 B .k 3<k 1<k 2 C .k 3<k 2<k 1 D .k 1<k 3<k 2 3.已知直线l 1经过两点(-1,-2)、(-1,4),直线l 2经过两点(2,1)、(x ,6),且l 1∥l 2,则x =( ). A .2 B .-2 C .4 D .1 4.已知直线l 与过点M (-3,2),N (2,-3)的直线垂直,则直线l 的倾斜角是( ). A . 3 π B . 3 2π C . 4 π D . 4 3π 5.如果AC <0,且BC <0,那么直线Ax +By +C =0不通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6.设A ,B 是x 轴上的两点,点P 的横坐标为2,且|PA |=|PB |,若直线P A 的方程为x -y +1=0,则直线PB 的方程是( ). A .x +y -5=0 B .2x -y -1=0 C .2y -x -4=0 D .2x +y -7=0 7.过两直线l 1:x -3y +4=0和l 2:2x +y +5=0的交点和原点的直线方程为( ). A .19x -9y =0 B .9x +19y =0 C .19x -3y = 0 D .3x +19y =0 8.直线l 1:x +a 2 y +6=0和直线l 2 : (a -2)x +3ay +2a =0没有公共点,则a 的值 (第2题)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1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D x x f y ∈=0)(=x f x 数的零点。 ))((D x x f y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 )(x f y =0)(=x f 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x f y =x 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0)(=x f ?)(x f y =x ?有零点. )(x f y =3、函数零点的求法: (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10)(=x f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2)(x f y =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基本初等函数的零点: ①正比例函数仅有一个零点。 (0)y kx k =≠②反比例函数没有零点。(0)k y k x = ≠③一次函数仅有一个零点。 (0)y kx b k =+≠④二次函数. )0(2 ≠++=a c bx ax y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2 0(0)ax bx c a ++=≠x 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2 0(0)ax bx c a ++=≠x 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2 0(0)ax bx c a ++=≠x 二次函数无零点. ⑤指数函数没有零点。(0,1)x y a a a =>≠且⑥对数函数仅有一个零点1. log (0,1)a y x a a =>≠且⑦幂函数,当时,仅有一个零点0,当时,没有零点。 y x α =0n >0n ≤5、非基本初等函数(不可直接求出零点的较复杂的函数),函数先把转化成 ()f x ,再把复杂的函数拆分成两个我们常见的函数(基本初等函数) ,这另()0f x =12,y y 个函数图像的交点个数就是函数零点的个数。 ()f x 6、选择题判断区间上是否含有零点,只需满足。(),a b ()()0f a f b <7、确定零点在某区间个数是唯一的条件是:①在区间(),a b ()f x 上连续,且②在区间上单调。()()0f a f b <(),a b 8、函数零点的性质: 从“数”的角度看:即是使的实数; 0)(=x f

高中数学必修1《 函数的应用》知识点

第4章 函数的应用 第1讲 函数与方程 一、连续函数 连续函数: 非连续函数: 二、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0001f x x f x x f x ?、零点:对于函数,若使=0,则称为函数的零点. ()()()=0y f x f x y f x x ??2、函数=的零点方程的实根函数=图像与交点的横坐标. 3、零点存在性定理: ()[]()()()(),::,.0.y f x a b p q y f x a b f a f b ?????

()f x 三、用二分法求=0的近似解 步骤: ()()()()()()()12121233131323231,,0; 2,;2 30,20,2.i i x x f x f x x x x f x f x f x x x f x f x x x x x d +?<+= ?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当[) 90,0∈α时,0≥k ; 当() 180 ,90∈α时,0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及其表示-函数的概念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明确决定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三个要素; 2、理解函数符号的含义,能根据函数表达式求出定义域、值域; 3、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区间”、“无穷大”的记号; 4、使学生明白静与动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在对应的基础上理解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初中学习的(传统)的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初中学过哪些函数? 〖回答〗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并将自变量x 取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自变量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这种用变量叙述的函数定义我们称之为函 数的传统定义。 〖讲述〗初中已经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提问〗问题1:y =1(x ∈R )是函数吗? 问题2:y =x 与y = x x 2 是同一函数吗? 〖投影〗观察对应: 〖分析〗观察分析集合A 与B 之间的元素有什么对应关系? 二、讲授新课 函数的概念 (一)函数与映射 〖投影〗函数: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

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x f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y =)(x f 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x f |x ∈A},叫做函数y =)(x f 的值域。 函数符号y =)(x f 表示“y 是x 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数)(x f 。 函数的三要素:对应法则f 、定义域A 、值域{)(x f |x ∈A} 注:只有当这三要素完全相同时,两个函数才能称为同一函数。 映射: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 如果集合A 中的元素x 对应集合B 中元素y ,那么集合A 中的元素x 叫集合B 中元素y 的原象,集合B 中元素y 叫合A 中的元素x 的象. 映射概念的理解 (1)映射B A f →:包含三个要素:原像集合A ,像集合B(或B 的子集)以及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法则f .两个集合A,B 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他集合.对应法则f 可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符号表示.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它具有: (1)方向性:映射是有次序的,一般地从A 到B 的映射与从B 到A 的映射是不同的; (2)任意性: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有像,但不要求B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原像; (3)唯一性:集合A 中元素的像是唯一的,即不允许“一对多”,但可以“多对一”. 函数与映射的关系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与函数概念间的关系可由下表给出. 映射B A f →: 函数B y A x x f y ∈∈=,),( 集合A,B 可为任何集合,其元素可以是物,人,数等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均为非空的数集 对于集合A 中任一元素a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像 对函数的定义域中每一个x ,值域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对集合B 中任一元素b ,在集合A 中不一定有原像 对值域中每一个函数值,在定义域中都有确定的自变量的值与之对应 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映射是函数的推广. 〖注意〗(1)函数实际上就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特殊对应f :A →B 。这里A ,B 为非空的数集。 (2)A :定义域,原象的集合;{)(x f |x ∈A}:值域,象的集合,其中{)(x f |x ∈A}?B ;f :对应法则,x ∈A ,y ∈B (3)函数符号:y =)(x f ,y 是x 的函数,简记) (x f 〖回顾〗(二)已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1、一次函数)(x f =ax +b (a ≠0):定义域R ,值域R 2、反比例函数)(x f = x k (k ≠0):定义域{x |x ≠0},值域{y | y ≠0} 3、二次函数)(x f =ax 2 +bx +c (a ≠0):定义域R ,值域:当a >0时,{y |y ≥a b a c 442 -};

(新)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部分难题汇总

函数部分难题汇总 1.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1x =的公共点数目是( ) A .1 B .0 C .0或1 D .1或2 2.为了得到函数(2)y f x =-的图象,可以把函数(12)y f x =-的图象适当平移, 这个平移是( ) A .沿x 轴向右平移1个单位 B .沿x 轴向右平移 1 2个单位 C .沿x 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 D .沿x 轴向左平移1 2 个单位 3.设? ??<+≥-=)10()],6([) 10(,2)(x x f f x x x f 则)5(f 的值为( ) A .10 B .11 C .12 D .13 4.已知函数y f x =+()1定义域是[]-23,,则y f x =-()21的定义域是( ) A .[]052 , B. []-14, C. []-55, D. []-37, 5.函数x x x y += 的图象是( ) 6.若偶函数)(x f 在(]1,-∞-上是增函数,则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是( ) A .)2()1()2 3(f f f <-<- B .)2()2 3()1(f f f <-<- C .)23()1()2(-<-

【试卷】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若直线过点(1,2),(4,2+ 3),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 ( ) A 30° B 45° C 60° D 90° 2. 如果直线ax+2y+2=0与直线3x-y-2=0平行,则系数a= A 、 -3 B 、-6 C 、23 D 、32 3.点P (-1,2)到直线8x-6y+15=0的距离为( ) (A )2 (B )21 (C )1 (D )2 7 4. 点M(4,m )关于点N(n, - 3)的对称点为P(6,-9), 则( ) A m =-3,n =10B m =3,n =10C m =-3,n =5 D m =3,n =5 5.以A(1,3),B(-5,1)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方程 是( ) A 3x-y-8=0 B 3x+y+4=0 C 3x-y+6=0 D 3x+y+2=0 6.过点M(2,1)的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P,Q两点,且|M P|=|MQ|, 则L的方程是( ) A x-2y+3=0 B 2x-y-3=0 C 2x+y-5=0 D x+2y-4=0

7. 直线mx-y+2m+1=0经过一定点,则该点的坐标是 A (-2,1) B (2,1) C (1,-2) D (1,2) 8. 直线0202=++=++n y x m y x 和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 (B )垂直 (C )相交但不垂直 (D )不 能确定 9. 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20170x y x x y -+????+-?≤,≥, ≤,则y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965?????? , B .[)965??-∞+∞ ???U ,, C .(][)36-∞+∞U ,, D .[36], 10.已知A (1,2)、B (-1,4)、C (5,2),则ΔABC 的边 AB 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 (A )x+5y-15=0 (B)x=3 (C) x-y+1=0 (D)y-3=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已知点)4,5(-A 和),2,3(B 则过点)2,1(-C 且与B A ,的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 为 . 12.过点P(1,2)且在X轴,Y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 是 . 13.直线5x+12y+3=0与直线10x+24y+5=0的距离 是 . 14.原点O在直线L上的射影为点H(-2,1),则直线L的方程

人教版必修四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则( ) A . B . C . D . 2.若均为锐角,( ) A . B . C . D . 3.( ) A . B . C . D . 4.( ) A . B . C . D . 5. ( ) A . B . C . 1 D . 6.已知x 为第三象限角,化简( ) A . B . C . D . 7. 已知等腰三角形顶角的余弦值等于 ,则这个三角形底角的正弦值为( ) A . B . C . D . 8. 若,则( ) )2,23(,1312cos ππαα∈= =+)4 (cos π α132513272621726 27βα,==+= ββααcos ,5 3 )(sin ,552sin 则552255225 5 2552或552-ππππ (cos sin )(cos sin )12121212 -+=23- 21-212 3 tan70tan50tan50?+??=3333 3 -3-=?+α αααcos2cos cos212sin22αtan αtan22 1=-x 2cos 1x sin 2x sin 2- x cos 2x cos 2-5 4 10101010-1010310 103-).(),sin(32cos 3sin 3ππ??-∈-=-x x x =?

A . B . C . D . 9. 已知,则( ) A . B . C . D . 10. 已知 的值为( ) A . B C . D .1 11. 求( ) A . B . C . 1 D . 0 12. 函数的图像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 (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已知为锐角, . 14.在中,已知tan A ,tan B 是方程的两个实根,则 . 15.若,则角的终边在 象限. 16.代数式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过程. 17.(10分)△ABC 中,已知,求sin C 的值. 6 π - 6π65π6 5π-1 sin cos 3 αα+= sin 2α=8 9 -21-2189cos 2θ= 44 cos sin θθ-49π2π3π4π5π cos cos cos cos cos 1111111111 =52142 1sin 22 x x y =+11π3x = 5π3x =5π 3 x =-π3x =-βα,的值为则βαβα+= = ,5 1cos ,10 1cos ABC ?2 3720x x -+=tan C =5 4 2cos ,532sin -==αα αsin15cos75cos15sin105?+?+??=35 cos π,cos π513 A B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