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新人教版
2.唐朝科举制选官标准原则是()
A.德 B.智 C.才 D.门第
3.科举制度的推行,给唐朝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①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②给社会带来崭新气象和创造精神③钳制了读书人的思想④加强了皇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明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出自()
A.无限制 B.四书五经
C.诸子百家的书籍 D.各种史书
5.下列内容与隋文帝有关的是()
①设三省六部②建立隋朝③开凿大运河④废除九品中正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如图所示农具,创制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7.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指()
A.光武中兴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8.饮茶之风风靡全国是在()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9.7—8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
A.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10.吐蕃的杰出政治家是()
A.颉利可汗 B.骨力裴罗 C.皮罗阁 D.松赞干布
11.2001年在上海举行的APEC会议上,各经济体领导人身着“盛世唐装”亮相,引起世人瞩目,即使这些服装不是真正的唐代服装风格,但足以证明中国唐文化影响深远。至今在服饰等社会生活方面遗风犹存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日本 D.印度
12.下列关联有错误的是()
A.医圣——张仲景 B.书圣——王羲之
C.画圣——阎立本 D.诗圣——杜甫
13.如图应出自()
A.云冈石窟的壁面 B.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C.龙门石窟的《礼佛图》 D.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14.澶渊之盟订立的双方是()
A.北宋、辽 B.南宋、辽
C.北宋、金 D.南宋、金
15.直接导致唐朝灭亡的原因是()
A.土地高度集中 B.宦官专权
C.唐末农民战争 D.藩镇割据
16.历史上的女真族,在唐朝时叫()
A.突厥 B.南诏 C.回纥 D.靺鞨
17.瓷器成为广大居民的日用品并大量出口海外是在()
A.隋唐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18.宋书记载:“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其中石炭指()A.焦炭 B.煤 C.木炭 D.焦煤
19.如图所示文物产生于北宋时期的()
A.四川 B.南京
C.广东 D.福建
20.如果请你为历史剧《杨家将》准备道具,不该在剧中的餐桌上摆放的食品是()A.葡萄B.石榴
C.核桃 D.玉米
21.在元朝民族融合的潮流中产生的新民族是()
A.回族 B.汉族
C.回鹘 D.维吾尔
22.下列地区从元朝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是()
A.琉球 B.西藏 C.西域 D.澎湖
23.元朝漕运和海运的汇合之地是()
A.天津 B.直沽 C.通州 D.大都
24.“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以上引文出自()A.利玛窦 B.八思巴 C.马可·波罗 D.鄂多立克
25.元朝开凿的运河中在今北京境内的是()
A.通会河 B.会通河 C.通惠河 D.惠通河
26.下列历史人物属于民族英雄的是()
A.岳飞 B.文天祥 C.于谦 D.戚继光
27.下列业绩不属于努尔哈赤的是()
A.建立后金政权 B.创立八旗制度
C.改女真为满洲 D.指挥萨尔浒战役
28.对如图人物的身份最准确的概括是()
A.农民起义的领袖 B.封建皇帝
C.少数民族首领 D.古代科学家
29.下列地名是我国北京在古代的称呼,请按时间的先后排出顺序()
①大都②中都③涿郡④北京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30.明代三大奇书包括()
①《三国演义》②《红楼梦》③《水浒传》④《西游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1.581年,________建立隋朝;618年,________建立唐朝。
2.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交往密切,最有名的日本留学生是________;最有影响的唐朝赴日本的僧人是唐玄宗时东渡日本的________。
3.如图是________朝杰出工匠________设计和主持建造的________,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________。
4.明长城东起________,西到________,蜿蜒6000多公里。
三、识图题
如图是《隋朝的大运河》,请回答:
①大运河的中心是A________;
②如果你当时负责由余杭运送粮食到长安,走运河必经的几段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解析题
1.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请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盛世景象?
②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战乱景象?
③对比材料一、二的内容,指出杜甫生活在唐朝的一个什么特殊时代。
④杜甫写出以上诗句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有所参决。”
——《明史》卷72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概括明朝皇帝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
②统治者制订此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五、简答题
1.请简单介绍一下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状况。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①请完成下列表格
②从现代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两种印刷术哪一种更具现实意义?为什么?
③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
广应用价值相比,上述两种印刷术在生产工艺中有哪些环境方面的负面效应?
期末试题(A卷)
一、1.A 2.C 3.A 4.B 5.C 6.B 7.D 8.C 9.A 10.D 11.C 12.C 13.D 14.A 15.D 提示:A项是封建社会一直存在的矛盾,B项是使唐中后期政治更加腐败的因素之一,C项是关于农民起义的,但唐末农民战争并未使唐朝灭亡,D项中的藩镇割据是直接灭亡唐的原因。故正确答案是D。 16.D 17.B 18.B 19.A 20.D 21.A 22.B 23.B 24.C 25.C 26.D 27.C 28.A 29.C 30.B
二、1.杨坚李渊 2.阿倍仲麻侣鉴真 3.隋李春赵州桥石拱桥 4.鸭绿江嘉峪关
三、①洛阳②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四、1.①开元盛世②安史之乱③由盛到衰④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渴望和平与安定。
提示:此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再现史实的能力。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那样一个时代。此题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在人们观念上的反映,要结合历史背景去认识文化的特点。
2.①废丞相,权归六部,殿阁大学士为顾问等。②加强君权。
五、1.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以纺织为业的“机户”,拥有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雇佣工人生产。被雇佣者就是“机工”,他们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维持生活。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但是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只是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一些地方稀疏出现。全国范围内占主要地位的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①请完成下列表格
②活字印刷术用黏土作为原料,并且一字可反复排版使用。而雕版印刷术用木材作为原料,且一字一用,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造成资源浪费。故活字印刷术更具环境意义。
③两种印刷术印刷时均需大量纸张,同样消耗许多林木,而网络技术的应用,只需计算机系统及小小的磁盘或光盘、优盘,便可承载阅读,传递大量的信息,大大减少了纸张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