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边城》中翠翠的人性美(定稿)

试论《边城》中翠翠的人性美(定稿)

试论《边城》中翠翠的人性美(定稿)
试论《边城》中翠翠的人性美(定稿)

论文题目试论《边城》中翠翠的人性美

[内容提要]:《边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是“美”的化身,她有着天生丽质和环境孕育的人性美。一个近乎完美的她在一场爱情风暴中严重受挫,究其原因,人为使然。翠翠凄楚的人生与她美善的人性极不和谐,这是有深刻原因的。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以湘西小城茶峒的旖旎风光为背景,编织了一个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翠翠犹如一尊用“人性美”为原材料雕塑成的女神,她的全身上下都是湘西人美与善的镏金。她是湘西山水和苗族文化孕育的精灵,她是“美”的化身。

翠翠的“美”首先表现在她外表的美质上。十五六岁的翠翠娇妍美艳,是一个人见人夸,人见人爱的窈窕淑女。她长得水灵灵的,似一朵吐新芽的水仙,没有受到淤泥的浸染;又如一朵出清水的芙蓉,没有任何人为的雕饰。对于翠翠的美貌,小说是这样描写的:“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翠翠的母亲,某一时节原同翠翠一个样子。眉毛长,眼睛大,皮肤红红的。”“打火把的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天保大老说:“老伯伯,你翠翠长得真标致。翠翠太娇了。”二老傩送说:“伯伯,你翠翠像个大人了,长得很好看。”“翠翠辫子上扎了白线。”借助这此描绘,在我们的脑海中会闪现出一个脸色红润,皮肤黝黑而略显粗糙;眉毛细长,眼睛大圆而目光灼灼;乌黑的辫子粗长像飞扬的流苏飘逸于腰间的翠翠。翠翠的“黑”是风日的杰作,“红”是娇嫩的标志,一“长”一“大”是天作的组合,“眸子”是水的灵光。翠翠的美可以说是浑然天成,完全没有现代女性的“粉饰”,其天然的成分可谓是赛西施胜貂蝉啊!

孟德斯鸠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俄国作家契诃夫也说:“人应当一切都美,外貌、衣裳、灵魂、思想。”依据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翠翠仅仅拥有单一的外在的美质还算不上真正的“美”,真正的“美”是外在容颜美和内在的心灵美的融合,或是灵魂美的单一个体。一个既长得漂亮又心地善良的人肯定深受众人的喜爱;同样,一个“我很丑,但我很温柔”的人也会得到大家的亲睐。翠翠属于前者,她精玉其外,也精玉其中。翠翠的“美”的本质特征表现在她的内在的人性美之上。

翠翠出生在一个畸形家庭,身世的悲苦,生活的艰辛成长了她的坚韧,她就像她家住处的两山的篁竹那样挺拔。翠翠与爷爷相依为命,袓孙俩你一切为了我,我一切为了你,祖父用他的“爱”将翠翠应有的“爱的空间”填充得满满的,让翠翠生活得快乐无忧,翠翠从爷爷的身上也获得了人生的真谛,她就像她家住处的小溪的溪水那样清纯。年仅十五六岁的翠翠在人生曲折不平的轨迹上颠簸前行,她已成长为一个小小的大人,她的身上散发着一种人性美的芳香。

摆渡渡船、操持家务的翠翠是那么活泼伶俐、勤劳机敏。摆渡渡船是老船夫的职份,老船夫深爱着这个职业,他恪尽职守,乐此不疲。活了七十年,干了五十年的摆渡活,他已经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跟随爷爷摆渡多年,聪明的翠翠看都看会了,她完全撑握了摆渡渡船的技巧,干起摆渡活来是那么的利索在行,一只小兽物的活泼伶俐与机敏是历历在目。你看“老船夫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翠翠很能吃苦耐劳,每当祖父走后,翠翠就把过渡人一趟一趟的送来送去。到了家里,翠翠更是忙于家

务,烧火煮饭、掏葱剥豆、用竹响篙追赶菜园地里的鸡、点燃蒿艾束成的烟包驱逐长脚蚊、为过路人煮茶水等众多的家务活她都揽着干,翠翠俨然一个家庭主妇。然而她任劳任怨,从未在爷爷面前叫苦叫累,或是有意把活推诿给爷爷去做。

心系爷爷的翠翠是那么孝顺乖巧、善解人意、聪慧温婉。翠翠是爷爷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翠翠是爷爷的命根子,爷爷不惜老命把他能给翠翠的爱都倾注到了翠翠的身上。端午节,爷爷托人管船,忙里偷闲陪伴翠翠去看划龙船。夜晚休闲或是共同做家务时,爷爷为翠翠讲故事。爷爷上了城,免不带回点吃的或用的东西给翠翠。翠翠不高兴哭了,爷爷想方设法逗翠翠欢心。在是否去看划龙船和对待大老、二老的事都征得翠翠同意。在渡船上或家里,爷爷还为翠翠唱歌、吹芦管。为了撮合翠翠的婚事爷爷生病了,看着翠翠忙里忙外,爷爷心痛。为了一个秘密,爷爷硬撑着去找船总顺顺,被遭闷拳,雨夜猝死家中。这些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翠翠都铭记在心里。她懂得爷爷的苦衷,她理解爷爷的酸辛,她总是用她幼小的心灵去抚平爷爷内心中的创伤,为爷爷分忧解劳。爷爷疲劳时,翠翠主动去撑划渡船;如遇过渡是新娘子花轿翠翠必挣着划渡船;吃饭有人喊过渡时,翠翠抢着下船,端午节时,翠翠放弃“玩心”,与爷爷挣着把守渡船;爷爷忙不过来时,吩咐翠翠做事,翠翠总是随叫随到。爷爷生病了,翠翠为爷爷煎药,逼祖父喝药,一面照料渡船,一面时刻抽空回家看爷爷。祖父死后,翠翠烧水为爷爷抹澡,守护爷爷的坟山。一切为了爷爷,一切服务于爷爷,多么孝顺,多么乖巧的翠翠。翠翠有时在爷爷面前也发点怨气,那只不过是过眼烟云,瞬间消散。有时本应该埋怨爷爷,翠翠却抑制住怒火,用俏皮话来调侃爷爷。爷爷为翠翠婚事操劳的心思,翠翠心知肚明,每当爷爷征求翠翠的意见时,翠翠生怕用直白的语言伤刺到爷爷的心,总是用委婉的语言或是用暗示的手法来告知爷爷,达到心照不宣的目的。为了追求爱情,翠翠想过出走,可她一想到爷爷,就坚定决心,不走了。翠翠犹如爷爷肚里的蛔虫,她的心细,善解人意、聪慧温婉让爷爷得到了一种幸福,更让读者赏心悦目。

漂浮爱河的翠翠是那么清纯炽热、忠贞执著、坚韧刚强。翠翠与傩送是一见钟情,翠翠对傩送的爱可分为五个阶段:萌发爱——渴慕爱——隐藏爱——暗示爱——守望爱。翠翠对傩送的爱的萌发是在小镇看龙船时,傩送邀翠翠到他家等爷爷,翠翠误以为要她到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心里觉得受到侮辱,就轻生地骂他:“你这个悖时砍脑壳的!”并且指桑骂槐,对着狗喊:“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傩送没有恼她,而是打发家里的伙计举火把送她回家。翠翠后来知道那是二老,想起先前骂人的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到家见着祖父,“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爱情的种子就这样在少女的心里悄无声息地萌芽、生发。翠翠的心从此随了傩送,她爱傩送的大度,也爱傩送的矫健神气与英明能干。当然,傩送从翠翠骂语中,读到了翠翠的清纯,更为她的美貌而倾倒。后来的两年中,翠翠始终不能忘记与傩送邂逅的甜美。她觉得自己感情上有了一种新的需要,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对爱的炽热催促在上年的端午节,又同爷爷进城看了半天龙船,当傩送家的伙计提起二老说的那句话,翠翠只抿嘴笑。当别人“无意中提到什么时”,她会脸红,在内心深处却又在盼望着听到与之有关的内容,从祖父与傩送家的伙计的谈话里,听说傩送在六百里外的“青浪滩”,她恍然如梦地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而且她还情不自禁地对爷爷说:“那个人很好。翠翠人长大了,傩送牵扯着她的心。翠翠从此对哨哪、花轿以及“娘送女”的曲子很感兴趣,“她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支头上去,还欢喜听人唱歌。”

翠翠的爱潮在翻腾,她强烈地渴慕爱的实现。然而,在二老为爷爷送酒葫芦来,翠翠摆渡送傩送时,见傩送正盯着自已看,她“便把脸背过去,不声不响,抿着嘴儿,很自负地拉着那条横缆”,傩送邀请翠翠同爷爷到他家看划船,翠翠不好意思地用爷爷忙于守船说不去的理由搪塞傩送,但以暗自抿笑。听说二老与碾坊的事,翠翠心中有点迷乱,走站不定,二老招呼她,她脸发着烧不便作声。翠翠的清纯、腼腆、羞涩、矜持,以及将社会道德、伦理规范内化为内在品质,让她死死压抑住自己的情感,让她无法正面表达这种爱,只能隐藏和暗示她的爱。

她在爱上傩送之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她,当爷爷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的回答是:“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客人来家贺喜,翠翠误以为是她希望的一桩事,心跳著,脸同颈脖全红了。后得知是天保的“车路”托媒求亲,先是默不出声,到最后“痴着,忽地站起,半簸箕豌豆便倾倒到水中去了”到第二天,爷爷再次问及此事时,“仍然心儿忡忡的跳着,把头低下不作理会,只顾用手去掐葱。”默默中翠翠流露出对天保这份爱的拒绝,表现出了对傩送的爱的忠贞执著。

翠翠心里老想着送鸭子的傩送,早将天保求亲的事“忘掉”了。傩送为她唱歌传情,酣梦中的翠翠竟被傩送的情歌所吸引,灵魂也浮了起来她,虽在睡梦中不知歌的内容,但在睡梦中,“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这是极美的电影慢镜头,伴以歌声。”在梦中她摘到了象征爱情的“虎耳草”。

然而,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却并不完美,他们不断受到严重挫折。先是爱情的逃难者天保驾油船下辰州,在茨滩漩水中淹坏了,傩送也同船总吵了一阵去了桃源;后来爷爷在天保死后,摸清翠翠的心事,又撮合她与傩送的婚事,心急火热地进城去船总家探听船总顺顺是否答应傩送与王团总女儿联姻;在碰壁之后他郁郁猝死在暴风雨之夜。爷爷的溘然长逝让翠翠悲痛欲绝。在船总顺顺和杨马兵等好心人的帮助下,翠翠安葬了爷爷。船总出于好意想让翠翠住进他家,翠翠因想看守祖父的坟山,不愿即刻进城,就恳请杨马兵暂时陪护她。在杨马兵与翠翠同住的日子里,翠翠得知了一切真相,哭了一个夜晚。后来,过了四七,翠翠再次拒绝了船总的请求,“以为名分既不定妥,到一个生人家里去也不大方便,还是不如在碧溪岨等,等到二老回来时,再看二老意思,说不定二老要来碧溪岨驾渡船”她要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翠翠在这绵绵无绝期的日子里守望着爱。傩送和翠翠被生生分离了,翠翠没有像母亲那样殉情而死,翠翠比绝望的母亲更勇敢更坚强,她怀着希望与自己坎坷的命运作持久的抗争,接受种种磨难等待傩送的归来。在爱情挫折中翠翠的性格因此展现出了坚韧刚强之美。

翠翠的人性美是如何形成的呢?《美学》对美的形成是这样阐述的:“美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如客观事物本身的某些品质和条件,人的品质、修养和水平等。是在人与现实之间发生审美关系的过程中,在人品与物品相互感触、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起来的某种具有客观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价值。这一价值,是人的自我创造,也是人的自我实现。”基于这一理论,我个人认为:翠翠人性美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湘西的山水风光长养了翠翠。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驼走大漠,鱼翔浅底,鹰击长空,骆驼、鱼群、飞鸟的特定生活载体。动物如此,人非异同。湘西的青山绿水就是长养翠翠的生活载体,湘西的秀美风光造就了翠翠的美艳。

小说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幽美的令人神往的湘西风景画:“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蛆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以计数。”“那河水名字叫作白河,溯流而上是清澈见底的深潭。深潭里有带花纹的玛瑙石子和可爱的游鱼。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人家处必有沽酒;夏天,晒晾在河边、树杈间的花布衣裤,可以作为湘西人家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朗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帖,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景象。”“溪边芦苇水杨柳,菜园中菜蔬,莫不繁荣滋茂,带着一分野性的生气。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皆习习作声。枝头新蝉声音已渐渐宏大。两山深翠逼入竹篁中,有黄鸟与竹雀杜鹃鸣叫。”

清澈见底的河流,凭水依山的小城,河街上的吊脚楼,攀引缆索的渡船,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芦苇水杨柳,菜园中菜蔬,以及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交递鸣叫,……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丽,优美如画让人如入梦境,无不给人美的享受。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翠翠一个壮健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岨的竹篁、白塔又给了她一颗绝不世故的赤心;酉水、小船载满了她那少女的悠悠岁月。翠翠正是沐浴着自然的雨露,和着自然的节奏而生长的。她是大自然的女儿,是快乐无忧的天使。

2、祖父的为人处事默化了翠翠。

老船夫五十年如一日把守着渡船,来回摆渡的单一的一分生活已渗入到他的骨子里,他饱经风霜,阅尽人事。老船夫是一个勤劳善良、忠于职守,他为人朴实憨厚、乐善好施,重义轻利的人。渡头本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当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老船夫必一一捡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认真告诉那人,他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如果不管怎样还是有人给钱,老船夫就拿这些钱托人买茶叶和草烟供过渡人享用。有一次,卖皮纸的小伙子将一手铜钱撒入老船夫的船舱中,老船夫来不及追赶,就叫翠翠拦截小伙子,然后,气喘吁吁赶上来将钱强迫塞到小伙子手心里,把翠翠都给弄糊涂了。老船夫去买肉,人家不要他的钱,但他也不想占屠户的便宜,他会预先把钱算好,猛地把钱掷到钱筒里,提了就走。老船夫的一言一行,老船夫的待人接物,为翠翠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人性”课,潜移默化着翠翠。

老船夫的独生女儿在十七年前,背着老船夫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有了小孩子后,他知道后对女儿“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后来,士兵服毒自杀,女儿为之殉情,老船夫又毅然负起了抚养外孙女的责任。随着岁月的流逝,外孙女已出落成了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翠翠懂事了,老船夫曾几度将翠翠母亲的故事讲与翠翠,老船夫的用心良苦昭然若揭。当翠翠遇事而哭时,老船夫对翠翠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皆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方配活到这块土地上!”老船夫对生活的态度多么硬朗,难怪家门中女儿的丑事,丧子的衰痛,都未能摧毁他的意志。他坚强的活着,好好的活着,为他人而活着。翠翠从爷爷身上吮吸到了常人没有的刚性。

在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边、小船上、白塔下在祥和而又古朴的小屋里,翠翠从爷爷那里继承了自己应该继承的东西,弘扬了本该弘扬的内容。

3、苗寨的人文环境滋养了翠翠。

荀子说:“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沙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在翠翠生活的苗寨,每个人都那么淳朴善良,在这里没有什么地位的尊卑之别,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强取豪夺,有的只是心与心的交换、血与血的对流。

一看船总顺顺:大方洒脱,事业虽十分顺手,却因欢喜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为人却那么公正无私……既正直和平,又不爱财。对“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退伍兵士、游学文人墨客”,“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在他的身上没有商人聚敛钱财的贪婪与世故,没有奸侫小人的阴险奸诈;有的是宽阔豪爽的胸怀,一颗仗义疏财的仁义之心。面对着风雨中丧亲失业、无依无靠的翠翠,他尽释前嫌,忙前忙后。

二看大老天保、傩送兄弟:“结实如小公牛,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大的天保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小的傩送眼眉秀拔,为人聪明而富于感情。”大老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后来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于是外出闯滩,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大老天保是为了亲情和爱情牺牲了的自己的生命。因为哥哥的孤独归宿,傩送心存不安,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道飘泊到什么地方。

三看杨马兵:做事勤快干净,凡事特别关心。翠翠祖父去逝后,他赶来帮忙,重新担负起了老船夫的重任,照看那失去了一切的孤雏——翠翠。

四看过渡人和屠夫:个个慷慨大方,从不自私。过渡人塞钱给老船夫,屠夫卖肉不收老船夫的钱,过渡人个个心甘情愿捐钱修白塔。

五看吊脚楼里的妓女:永远那么浑厚,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她们保持着某种“生命的严肃感”。

在茶峒,就如作者沈从文所说的:“一切充满了善。”“《边城》是一座供奉着人性的希腊小庙,而翠翠便是这种自然人性的化身。”翠翠,她生活在一个“人性美”的温室里,她接受着“美”的洗礼,她是在人性美德光辉的照耀下,在爱的雨露中茁壮成长起来的,苗寨的人文环境地滋养,让她占有了湘西人的所有美善。

4、父母的事迹影响了翠翠。

翠翠听爷爷讲父母的故事,听杨马兵讲父母的故事时,母亲的乖巧处,强硬处让翠翠神往倾心。母亲用“死”来诠释对爱的忠贞,谱写了一首悲壮的情歌。翠翠在母亲的歌声中,听出了决心和勇气,她用母亲遗传给她的坚定刚强的基因正在撰写一首没完没了的爱情诗篇。

翠翠的爱情诗能收尾吗?翠翠未来的路在何方?一个人性完美的翠翠为什么留给人的却是无穷无尽的遗憾呢?假如让一个与翠翠有着相同经历的人重头开始她的生活,她又该怎样走,才能让她的人性和人生都达到完美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审视翠翠的人性美对她爱情悲剧、凄楚人生的影响。

1、翠翠的清纯决定了她是一个被动接受爱的角色。翠翠从小对于陌生人都是

倍加防患,“她用光光的眼睛瞅着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翠翠鄙弃低俗,听到水手谈论妓女的一切,说的粗鄙字眼,很不习惯把这种话听下去。翠翠对于男女间的事特敏感,无意中提到什么时,就会红脸。就是爷爷问她想什么,她也有点害羞情绪。二老望着翠翠笑,翠翠明白“望”的意思,却不好意思走到灶边烧火去了。翠翠斜睨二老,见二正盯着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翠翠在爷爷面前明明知道二老,却装着不知明知故问爷爷。翠翠听说二老的劲是为岸上一个黄花姑娘给的,翠翠脸发火烧。听到贺喜,翠翠心跳著,脸同颈脖全红了。这样一个清明如水的翠翠,她能主动直白地表达她的爱吗?我想就是打死她,她也不会说出:“二老,我爱你!”的话。这一朵羞答答的玫瑰,注定只能静悄悄地开,被动接受别人赏爱。若不是一个爱情心理学的专家是读不懂翠翠的心的,这也难怪当事人爷爷“猜不透这事情在什么方面有个疙疸”,二老觉得翠翠不理会他。翠翠让二老误会了,让爷爷先弄不明白,后来明白又晚了,于是爱情悲剧发生了,翠翠的人生也就难画句号了。

2、翠翠对爷爷的孝顺制约了她对爱的表白和追求。翠翠与爷爷相依为命,她偎依在爷爷的身旁,得到了爷爷血浓于水的爱,爷爷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她离不开爷爷。爷爷是翠翠的“粉丝”,翠翠崇敬爷爷,孝顺爷爷,爷爷怎么说,翠翠怎么听。爷爷撮合她和大老天保的婚事,天保托媒求亲,翠翠本不愿意,为了爷爷,翠翠不挑明,让爷爷慢慢明白。爷爷问翠翠听歌的事,爷爷怎么问,翠翠就顺着爷爷的意思怎么答。爷爷叫翠翠干啥,翠翠从不怠慢。翠翠犹如爷爷驯化的一只小牲畜。爷爷死后,翠翠想看守爷爷的坟山。这样一个以孝顺当先的翠翠,要想让她离开爷爷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爱情,只怕是比登天还难吧!翠翠自己不是也尝试过背弃爷爷去寻爱吗?可是,她在弹指之间,非常坚定地取消了这种念头。翠翠有多次表白她内心中的爱的机会,可是她为什么没有表白呢?这其间难道就没有一点为了爷爷的因素?“孝顺”与“爱情”似乎是矛盾的,难以两全。翠翠无法及时解开大老与二老,大老、二老与爷爷之间的结,于是爱情悲剧发生了,翠翠的人生也就难画句号了。

3、翠翠的坚定执著预示着她只能守望自己所期盼的爱。翠翠自打与傩送相遇,她的心就已经不再属于她的了,而是归附于傩送了。她已暗自一相情愿地将自己的终身许配给了傩送。她把大老的爱拒之门外,不就很好证明了她只爱傩送一人吗?在她的心里,除了傩送,容不下第二个人。这样一个咬定爱就不放松,坚定执著的翠翠,你让她在傩送走了后,去另找新欢,不等于就是要了她的命吗?这不是翠翠这种人的所为,翠翠坚定执著的性格驱使她驻守在碧溪岨等待傩送归来,傩送归期未卜,预示着翠翠的等待会一直到永远!于是爱情悲剧发生了,翠翠的人生也就难画句号了。

翠翠爱情悲剧的酿成,翠翠凄楚人生的运作,这其间,翠翠的某些人性美特征起到了一点催化作用。然而,我们千万不能就此断言:为了爱情的甜美,为了人生的完美,我们要不择手段,哪管他人性美不美。其实,翠翠被动地接受,默默地隐藏,坚贞地等待,她是向我们展现她自己的“人生形式”,“一种优美、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况且,翠翠某些人性美特征在翠翠爱情悲剧和凄楚人生中扮演的并不是主角。翠翠人性完美而人生不完美,实质上是向我们发出一种警告:人性美的特质不能成为阻碍实现人生完美发展的绊脚石。翠翠人性完美而人生不完美也给了我们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应该合理地弘扬人性美并升华人性美,用人性美来描绘出多姿多彩,美丽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沈从文文集》,花城出版社、生活·读书·新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4年版。

3、《沈从文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4、《美学原理》,王德胜,人民教育出版社

边城翠翠形象分析

《边城》中翠翠的形象分析 翠翠是沈从文《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倾注着“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边城》开篇便将读者引领到湘西的一片旖旎风光中。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详,如世外之境。白塔下的老人、女孩和黄狗居住在一条小溪边,“溪流如弓背……清澈透明……”。这座小小的山城,鸟语花香,青山翠竹;古朴的吊脚楼,耸立的小白塔,一脉清流相伴随……花自开来水自流,自然的生命季节循环不息,浸染在这如小说中描绘的山水之中的沈从文也有了他如水的生命品格。“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作者在此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她的外貌,而是用“小兽物”,“山头黄麂”几个简单的比喻烘托出翠翠惊人的生动与活泼,展现出她身上弃绝了世俗尘埃的纯真与清新。她成长于重义轻利、安信自约的淳朴风气中,又得山川灵秀,秀外慧中,自然分外绰约动人。她沐浴着自然的雨露,和着自然的节奏生长。她是大自然的女儿,是快乐无忧的天使。翠翠的成长固然与她所处的边地环境是分不开的,她深受其朴实民风的熏陶,更深受其朝夕相处的爷爷的为人处世影响。 翠翠和傩送初遇是在小镇看龙船,傩送邀翠翠到他家等爷爷,翠翠误以为要她到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心里觉得受到侮辱,就轻生地骂他:“你这个悖时砍脑壳的!”傩送不但不恼她,还打发家里的伙计举火把送她回家。后来知道那是二老,想起先前骂人的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到家见着祖父,“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爱情的种子就这样在少女的心里悄无声息地萌芽、生发。两年后的端午节翠翠又与爷爷进城看龙船,她人长大了,傩送一直在她心里隐现、鼓荡。在摆渡送傩送时,见傩送正盯着自已看,她“便把脸背过去,不声不响,抿着嘴儿,很自负地拉着那条横缆”,乡村女孩特有的那种腼腆、羞涩、矜持,以及恋爱期女孩的温柔、娇气显现得淋漓尽致。 她在爱上傩送之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她,她对天保的“车路”托媒求亲,先是默不出声,到最后“痴着,忽地站起,半簸箕豌豆便倾倒到水中去了”到第二天,爷爷再次问及此事时,“仍然心儿忡忡的跳着,把头低下不作理会,只顾用手去掐葱。”默默中翠翠表现出了对爱情的忠贞专一,流露出对天保这份爱的拒绝;心里老想着送鸭子的傩送,早将天保求亲的事“忘掉”了。傩送为她唱歌传情,她虽在睡梦中不知歌的内容,但在睡梦中,“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在梦中她摘到了“虎耳草”,爱情之草。然而,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却没有如此完美,他们不断受到严重挫折。先是爱情的逃难者天保驾油船下辰州,在茨滩漩水中淹坏了,傩送也同船总吵了一阵去了桃源;后来爷爷在天保死后,摸清翠翠的心事,又撮合她与傩送的婚事,心急火热地进城去船总家探听船总顺顺是否答应傩送与王团总女儿联姻;在碰壁之后他郁郁猝死在暴风雨之夜。爷爷的溘然长逝使她在一夜之间“长成大人”。她痛苦悲伤,但没有在訇然倒塌的生活大厦前崩溃,她谢绝了船总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她要像爷爷那样守住了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剩下的或许只是绵绵无绝期的守望。 翠翠的爱情故事,作者所表现出的似乎是一个“谁也没有错”的爱情悲剧,作者只是有意识的在人性层面上叙述故事,无意发掘悲剧产生的人为的、社会等方面的因

《边城》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边城》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本文对著名作家沈从文本人以及其作品《边城》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并结合故事情节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翠翠、大老天宝以及二老傩送进行了一系列评述。 关键词:《边城》、爱情、悲剧 《边城》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一部代表作。沈从文先生是湖南凤凰县人,他出生于行伍世家,身上流淌着汉、苗、土家等民族的血液,湘西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少数民族长期被歧视的历史,使他本人以及其作品都有一种极其独特的风格和感觉。在沈从文先生众多的作品之中,《边城》便是他对湘西世界的一种极好的展现,也是最能表现出一种人性美的作品。 《边城》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湘西偏远的小镇——茶峒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主要围绕老船夫的孙女翠翠和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老天宝和二老傩送展开。天宝和傩送兄弟两个同时爱上了翠翠这个纯真善良的姑娘,翠翠虽然喜欢二老傩送,但由于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翠翠一直把这种感情压抑在心中,错失了一份美好的爱情,也酿成了天宝淹死、傩送出走的悲剧。最终,老船夫也由于心力交瘁而去世,留下翠翠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小说的最后写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给小说悲剧性的结尾带来了一丝淡淡的希望。虽然留给翠翠的是无尽的等待,但至少还保留着一种希望。我想,也正是由于这种希望,翠翠才能支撑下去吧。 在这里,我想对这个爱情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翠翠、大老天宝和二老傩送进行一点评析。 首先是大老天宝。天宝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毋庸置疑,他深深地爱着翠翠,并且走了“车路”,向翠翠提了亲。后来,天宝知道自己的弟弟傩送也喜欢翠翠之后,便相约去“决斗”,“决斗”的方式便是唱歌。在“决斗”时,天宝让弟弟先唱,弟弟唱完之后,天宝自知比不过,并且翠翠深爱的是自己的弟弟时,天宝忍痛割爱,选择了退出,成全傩送和翠翠。然而,天宝最后却死于意外,这让人不免有些遗憾。 然后是二老傩送。傩送是一个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视金钱和地位、责任感很强的人。当为翠翠唱歌的时候,傩送倾注了自己浓浓的爱意,用自己的歌声打动了翠翠;当王团总以碾坊作为陪嫁时,傩送不为所动,仍然追求着自己的真爱;当得知哥哥天宝闯滩而死的时候,傩送心怀愧疚,最终选择了出走。这一切都体现了傩送是一个性情中人。 最后我要着重谈谈翠翠这个主人公。从一定层面上来说,翠翠这一人物形象是沈从文先生一生坎坷经历的一种折射,是沈从文先生追求的爱与美的化身。翠翠是一个刻画十分到位的文学典型。第一,翠翠具有显现出特征的性格。一方面,翠翠有着和当地人一样的淳朴和自然,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渴望;另一方面,翠翠她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一直在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并没有十分明显地表现出对二老傩送的爱。第二,翠翠具有显示出生命斑斓色彩的性格,既有反抗叛逆、日渐成熟的进步之心,又有纯真善良、美丽朝气的少女之心。第三,翠翠具有显示出灵魂深度的性格,应该说,翠翠是那个时代女性渴望自由的爱情与婚姻却又受到文化的一种压抑的矛盾心理的代表。第四,翠翠具有蕴含深刻历史真实的性格,在翠翠的身后还站着一个一生坎坷却又对理想人生充满向往的沈从文,这使翠翠的形象更加真挚感人。 总之,不管是《边城》的故事内容还是其对人物的刻画,《边城》都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美的体验,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小说主人公的心情。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边城》的人都会得到一种心灵的涤荡与净化。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边城[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1. [2]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203—212

《边城》公开课教案

《边城》公开课教案 欧阳遇实验中学刘文玉(2016-9-19)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分析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环境、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把握文章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感受边城那地方的美和小说的美。 2.通过解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师生共同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点:感受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 教学难点:剖析纯美的自然环境、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很久以前,因为一个故事,我去过一座城。现在,我想和大家分享在那个城中看过的风景、见过的人(纪灯片显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凤凰,边介绍展示风景或人物的图片,配背景音乐:《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①清丽的沱江如碧萝带一般从远山飘摆而来,轻轻地穿山绕城,为这座古老凝重的古城增添了更多活力…… ②两岸的吊脚楼象是时间板结中脱落的歌声,弥漫着神奥古茁的原始气息……③青砖红瓦的古楼,飞檐翘角的马头墙,老宅的织布机,都安静成时间的坚果,像一本本没有句读的线装书,等待着你去破译和解读……④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生活着的人们必然也是与环境相匹配的。⑤何时还能再去那儿看看,看看那里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当我再次走进这个故事,我有再次去这座的冲动,是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庆幸的是,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沈从文先生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诗意的远方——边城。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连城,品味边城之美。(板书:边城,沈从文,边城之美) 二、分析鉴赏

试论《边城》中的人物及关系

试论《边城》中的人物及关系 内容摘要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生活在“边城”的小人物形象。翠翠的天真、老船夫的善良、顺顺的慷慨、天保的豁达和傩送的聪慧。他们世世代代生于边城,长于边城,在边城过着和平宁静的生活。他们是一群善良的人,这里人心皆真、人性皆善、人情皆美。正如汪曾祺在《又读边城》中所说,《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温暖”的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的确,善良并没有给这群善良的人们带来幸福,相反,这些人无一幸免“善良”的捉弄,无一不为“善良”付出代价。在《边城》里,他们上演了一幕幕人生的悲剧,翠翠与傩送美丽而凄婉的爱情,老船夫中年丧女,又带着未了的心愿在暴风雨之夜猝然长逝,顺顺中年丧子和对老船夫的误会、猜疑,天保的英年早逝。这一个个“善”的毁灭的悲剧无一不直指人心,令人心颤。 关键词善良误会悲剧 读完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我不由得被小说中人物命运深深感染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掩卷沉思,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就生活在我的身边,对于翠翠、老船夫、顺顺、天保、傩送以及杨马兵等人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尽管我们天各一方,但我们的人性是相通的。他们原始平静的生活方式,淳朴宁静的人生形式,善良豁达的性格特征加之青山秀水的自然风光,古朴浓烈的民风民俗,无一不在我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有时,我真的羡慕他们真善美的“边城”小镇,渴望他们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希望我能融入他们的喜怒哀乐,希望我能生活在碧咀溪边,白塔下,和翠翠一起守护着那渡船,任凭岁月慢慢老去----当梦想还原于现实,我为这些人物的善良而震颤,为人物的命运而歌哭。下面我就《边城》里面的人物及关系谈一谈我的理解。 一、翠翠 翠翠是不幸的,从出生就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抚,翠翠又是幸运的,她有一个疼她、爱她、娇她、惯她的爷爷。“女孩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她的父亲------茶峒军人既不愿违背军人的职责,又不愿毁去做军人的选择,“一同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阻拦”,她的母亲待腹中小孩生下后,到溪水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这样,翠翠的父母双双殉情,乘鹤而去,留下了孤苦无依的翠翠,翠翠在祖父的精心照料下,奇迹般的居然长大成人。 可以说,翠翠是父母圣洁爱情的结晶,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同时,翠翠又是大自然的女儿,“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翠翠“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翠翠随祖父渐渐长大,她同祖父、黄狗一起守着渡船,过着无为而又平静的生活。在风和日丽无人过渡时,翠翠便同祖父一起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

(完整版)《翠翠》中翠翠人物形象分析

《翠翠》中翠翠人物形象分析 在作者沈从文的《边城》中,小说叙述了湘西小镇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以及这份平凡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家人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说在这种极其朴素而又娓娓动人的语调中开始叙述,一开篇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宁静古朴的湘西乡间景致。为后面小说的主人翁塑造了一个大的背景环境。 沈从文用平淡的语言淡化了翠翠与爷爷孤独清贫的生活,却尽量展现他们与自然和乡人的和谐关系。近乎原始的单纯生活,淳朴自然的民风,善良敦厚的本性,与那温柔的河流、清凉的山风、满眼的翠竹、白日喧嚣夜里静谧的渡船一起,构成一幅像诗、像画、更像音乐的优美意境。 小说叙述了女主人公翠翠的一段朦胧而了无结局的爱情,但爱情却不是小说所要表现的全部。翠翠是母亲与一个兵士的私生子,父母都为这不道德的、更是无望的爱情自我惩罚而先后离开人世。翠翠自打出生,她的生活中就只有爷爷、渡船、黄狗。正因为这种单纯,与世无争的生活塑造了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不贪财,不羡贵,不嫌贫,不偷懒的中国人民传统美德。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充满孤独,与寂寞。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地照顾她,但外公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许多事他不能和她外公讲,因此也就闷在心里了,她常常“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因为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替她分担内心的挣扎与不安。所以她常常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只能哄劝她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这话说的没错,对于一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撑渡老人,精神的支撑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这种强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这位撑渡老人,五十年来如一日的忠于职守。然而对于一个花季少女,这样的话太不切实际了。天保和傩送为了她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情,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好像和她毫无相干。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却并不能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 试做这样一个梦:“日复一日浸润于逼人的翠色之中,只是生活着、欣欣然,带着新生的好奇,一派混沌天真的种种感情情绪无从命名,更无从概括分析,带着点被压抑的认识的迫切,又带着点惊恐地睁着青涩的眼的怯世。于世事似乎明白了什么又朦朦胧胧,即使心里压着许多念头,仍耐着性子重复每个日子,或许时间会提示多一点未知。” 就像“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 但一个人若体验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 那一刻,只有体会,不会有明朗的意识,翠翠便处于这样一种本真之中“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她对世界的认识行为还只是试探性的,带着距离,这距离来自于天性的反应,无以获得客观的判断,但倘若翠翠晓得用一种理性或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切,这种生活状态也不再存在。

《边城》教案

边城 沈从文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了解沈从文及其写作风格、文章的情节结构特点。 2、感受作品中所展示的水墨湘西的风景美和古朴淳厚的风俗美。 3、体会作者所构建的善与美的世界中的人性美 4、结合人性美的分析,领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所构建的善与美的世界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感受含蓄的心理刻画,体会其所展现出的翠翠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 讲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计划:两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观看<<边城>>电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导入语:有人说,世界上有三个湘西,一个在地图上,一个在黄永玉的画里,一个在沈从文的笔下。地图上的湘西,也就是存在于湖南的美丽的凤凰古城,如果有机会,同学们以后可以去领略一下湘西风情。而画里的湘西,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去一睹画中湘西的风采,进行一番心灵的旅程,寻找美的真谛。那么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又是如何的呢?那么今天,我们走进湘西,走进《边城》。 二、作者介绍: 向同学们介绍本课作者:沈从文,他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 者,湖南凤凰人,著有小说、散文、文论等集子70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他的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贵生》、《三三》。中篇《边城》。长篇《长河》,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他的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创造了一个湘西世界,表达了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暖。他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

丰富的社会生活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景风情画于一炉,展示了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文章语言质 朴。沈从文先生在下半生致力于文物的研究工作,他所作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深远。这或许是一种奇怪的现象,由文学转而研究文物,算是一种“种瓜得豆”的现象吧。 三、“边城”题解 在学生了解了沈从文先生后,让学生看课文。这篇课文是节选自小说《边城》的一部分,是第三到第六节。请学生再默读一遍课文第一节。学生已经看过电影了,让他们结合电影所看到的与课文所写的,思考一个问题,为何作者把这座小城称为“边城”? 明确:“边城”是指边地的小镇,是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开篇第一段点明。这一段属于社会环境描写。“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似乎就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这点明了边城环境僻远,边城人民不关心或者说不用关心他们生活以外的事情,体现了边城之“边”。 沈从文先生所处的时代,本来国家衰落危亡,人民挣扎于苦难之中。当时中国几个大城市正在沦陷,然而小城人民却安居乐业。由此课看出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对隔离,受外界影响小。 文中第二段还说到,“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他们的习俗保留相对完好,并没有遭受当时苦难的破坏。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要称“边城”的原因。 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了城里的庸俗、市侩的风气后,转而描写这个未受现代物质文明腐蚀的小城。可以说,作者是在描写“中国另外一个地方的另外一种事情,与都市无关,与喧嚣无关。 四、情节梳理 这里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人们坚守着一份安静与和谐。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看了电影了,也看了课本了,问学生有没发现有一个节日是经常被描写的,是什么节日?(明确:端午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 《边城》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当地掌水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同爱翠翠所造成的悲剧结局。小说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作者怀着深深挚爱,倾注了“爱”与“美”所塑造成的湘西少女的纯美形象,而这种纯美的少女形象也提供了典型的湘西人生样式;这种人生是美丽善良的,但却被引向了毁灭。 翠翠是大自然的女儿,她生活在如诗如画的自然之中,就连她的名字也取自于自然:“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而拾取的一个近身的名字”。清明如水晶的翠翠,不能识文断句,没有经受过“文明”的熏染,她生活在善良朴素的人群里,渡船、黄狗和周围的青山绿水便是她的伙伴,而这种单纯、宁静、无尘无杂的环境给予了翠翠美丽、健康的外表,也使翠翠养成了内向、平静淡然却也富于幻想、善于思考的独特个性,不把心事说与别人,甚至连爷爷也不能进入她的心灵。 翠翠的爱情纯净,超过一切世俗利害关系,作者在写翠翠之爱时也始终表现得含蓄而朦胧,用一串串飘飘忽忽的梦来表现出翠翠的爱。情窦初开的翠翠听到祖父讲父亲和母亲浪漫的爱情故事,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在翠翠长大后,多了些思索也多了些梦——看到团总家王小姐有一副麻花绞的银手镯,心中有些韵羡、发痴。 小说中,翠翠对二老的感情也一直处于少女期的梦境状态。作者细致地写翠翠接触男性不多但在少有的接触中对二老的微妙印象,写她很少听周围闲言但也听到了团总欲与有碾房陪嫁的人家打亲家,而二老偏不要强房的传言,写二老为翠翠唱夜歌而歌声径直进入姑娘的梦里,催动了一颗少女的心,在梦中实现了平时不可能实现的愿望:飘然而飞,竟至摘下了一把自己非常喜爱的虎耳草,如此朦胧的梦境也为翠翠的爱情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翠翠似乎一直生活在一种梦幻中,她只能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爱的甘露,而现实却似乎离她很远。天真善良的翠翠有着不幸的童年,从小父母双亡,与爷爷相依为命,在祖父的照料下一天天长大。平静的生活让使翠翠的心里弥漫着寂寞与淡淡的忧伤,“一切总永远这么静寂,所有的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中度过”,时而独自坐在空寂无人的渡船上发呆,独自唱着忧伤的歌,或在黄昏

沈从文边城节选教案

沈从文边城节选教案 教学要点: 1、(主)分析几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的人性美 2、(次)分析本文的文化内涵 教学法:运用探究式教学法 课时:1节 教学过程: 导引: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大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创造 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秋背景,对故乡人民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请问这位大家是谁?对,就是沈从文。/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苗族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今天,我们就欣赏他的小说《边城》中的片断。 一、简介创作动机: 《边城》完成于是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最负盛名的 代表作。作者的创作动是:

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 二、简介《边城》的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李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的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房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房,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先自己阅读分析,然后,分组讨论,在此基础上,让同学典型发言,教师可作点拔。

沈从文《边城》中翠翠形象分析

目录 摘要 .............................................................................................................................................VI 引言 ............................................................................................................................................VII 一、《边城》的“湘西世界” (8) (一)生活状态与人文 (8) (二)爱情 (8) (三)人物 (9) (四)自然 (10) 二、《边城》的人物分析 (11) (一)翠翠 (11) 1、纯情少女 (11) 2、正直朴素的自然儿女 (12) (二)翠翠与湘西的人景交融 (12) (三)翠翠原始淳朴的生命形态 (13) 1、原始的生活方式 (13) 2、纯真热烈的爱情 (13) 3、单纯又复杂的人性特点 (14) 三、总结 (14)

《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般的作品,其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她善良、美好、单纯又坚毅。翠翠是边城长大的翠翠,湘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塑造了她。因此,笔者从湘西入手试图详细深入的解读翠翠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化性。 关键字:沈从文《边城》湘西翠翠

沈从文的《边城》是田园牧歌类小说的代表作,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高峰。小说中展现了田园式的理想生活形态与原始淳朴的人性,尤其是主人公翠翠完美诠释了作者所有作品追求和歌颂的人性美,他自己也说过,“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以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为主线,描绘了湘西单纯美好的爱情,兄弟间和谐身后的亲情,人与人之间真诚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悲剧而浪漫的结局也表达了他们命运不能自己掌握的悲悯。本文主要通过湘西的成体环境,探讨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

感恩亲情之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内容摘要:《边城》是一首“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的恋歌,是一首“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的赞歌,是一首“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的挽歌,翠翠天真、善良、忧郁的个性特征是其中最鲜明、生动而又完整的音符。也正如汪曾琪所说,翠翠是沈从文“含蕴 既久,一朝得之” 的形象,是“沈从文长时期的‘思乡情结’茹养出来的 一颗明珠”。 关键词:《边城》翠翠形象 古老的湘西,同样古老的沅水悠悠流淌,流过沈从文的童年, 流过他心中的桃源。这里的白云清风,覆盖着一个人类远古的沉沉 大梦。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边城,那是古风犹存的童谣,那是美善同源的人性之歌。《边城》的主人公翠翠,是沈从文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彰显了作者对于生命彻悟的大智慧 和深沉之爱。 翠翠有一个天籁般美丽的名字,她有着十五岁的花样年华;她 有一个为爱而死,飞扬着生命的母亲,对她来说,是永远的宿命一 般的憧憬和向往;她有一个爱她、疼她,与她相依为命的白发的爷爷;她有一个爱她,为她闯滩而死的天保;她有一个爱她、他爱, 为她不要碾坊要渡船的傩送;她有一个初雪无迹、美梦无痕的梦幻;她的生命因美丽而曲折的误会而精彩滟滟,她有过雁过、风过、云过、雨过的甜蜜的忧愁。湘西的这一方水土养育了美的精魂—翠翠。 一、野性与天真的自然之美 翠翠是山野间的女孩,一切都自然而然,没有雕饰,一派天真 浪漫,就像她的名字:野性天真,绿色纯天然。 这种“美”,有别于中国传统审美习俗中的“肤如凝脂,腮如新荔”,翠翠的肤色是“黑黑的”,是健康的;翠翠的眼睛也有别于《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顾盼生辉,而是“清明如水晶”,是 纯净的。疏朗几笔的肖像描写,我们的眼前仿佛立着这样一个美女:璞玉浑金、玲珑剔透、健康明丽,你由衷地赞叹:真美啊!然而, 这种“美”还有更丰富的内涵,请看接下来的两个比喻:“处处俨然如 一只小兽物”,“如山头黄麂一样”,前一个比喻,意在突出翠翠的天 真活泼,后一处比喻意在彰显翠翠的善良纯真。仔细思考,作者为 什么青睐于动物作比?读到“小兽物”三个字,你可曾联想起中国古 语“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当然,不仅仅如此,还因为“小兽物”“山

边城教案3篇

边城教案3篇 边城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特点 2、把握作者在《边城》中极力要表现的古老湘西的人生形式 3、理解《边城》题目的含义,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 二、过程与方法: 1、美读课文,咀嚼品味小说诗一般的意蕴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2、启发点拨、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多种方法结合,完成文本中 人物内心情感的挖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操。 2、了解古老的民俗及其丰富的内涵,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生活的 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分析小说的环境、心理描写、培养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2、理清小说情节,把握民俗活动和情节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 人性的闪光点。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心理,把握小说中至真、至美、至善人性。 【解决办法】

1、加强课前预习,充分熟悉小说内容。 2、补充相关小说情节,让学生对《边城》有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方法】要本着以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为主,重视学生的思考重视学生的感悟.“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 的教学方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点拨法以及探究和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能 更深的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动脑筋,自 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预习课文品读重点段落 要求:1、勾画出小说的环境描写的语句。 2、标出自然段 3、找出小说主要人物的言行,品味小说中的淳朴的人性 4、勾画出小说中的民俗描写,体会这些民俗的特点以及内涵 5、理顺出小说的故事情节。 6、明确小说的人物、情节,用自己的话复述,补充相关的其他 情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教学:《边城》这部小说问世不久,湘西的凤凰镇就成为旅游胜地。它正如世界上许多名城名镇一样,崛起在世界文化大师的 光环之中。因为莎士比亚,英国的斯拉特福小镇才会蜚声世界;有了 莫扎特,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才成为世界音乐中心,有了塞万提斯, 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才成为旅游圣地。同样,因为有了沈从文以及他 的系列湘西小说,凤凰镇也成为了风景名胜之地,凤凰究竟是什么 样的一个小镇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边城》去欣赏那里的山水之秀,去感受那里的民俗、人情之美。

边城翠翠人物形象分析

边城翠翠人物形象分析 在作者沈从文的《边城》中,小说叙述了湘西小镇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以及这份平凡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家人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说在这种极其朴素而又娓娓动人的语调中开始叙述,一开篇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宁静古朴的湘西乡间景致。为后面小说的主人翁塑造了一个大的背景环境。 沈从文用平淡的语言淡化了翠翠与爷爷孤独清贫的生活,却尽量展现他们与自然和乡人的和-谐关系。近乎原始的单纯生活,淳朴自然的民风,善良敦厚的本性,与那温柔的河流、清凉的山风、满眼的翠竹、白日喧嚣夜里静谧的渡船一起,构成一幅像诗、像画、更像音乐的优美意境。 小说叙述了女主人公翠翠的一段朦胧而了无结局的爱情,但爱情却不是小说所要表现的全部。翠翠是母亲与一个兵士的私生子,父母都为这不道德的、更是无望的爱情自我惩罚而先后离开人世。翠翠自打出生,她的生活中就只有爷爷、渡船、黄狗。正因为这种单纯,与世无争的生活塑造了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不贪财,不羡贵,不嫌贫,不偷懒的中国人民传统美德。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充满孤独,与寂寞。虽然有外公无微不 至地照顾她,但外公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许多事他不能和她外公讲,因此也就闷在心里了,她常常“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因为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替她分担内心的挣扎与不安。所以她常常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只能哄劝她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这话说的没错,对于一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撑渡老人,精神 的支撑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这种强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这位撑渡老人,五十年来如一日的忠于职守。然而对于一个花季少女,这样的话太不切实际了。天保和傩送为了她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情,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好像和她毫无相干。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却并不能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 试做这样一个梦:“日复一日浸润于逼人的翠色之中,只是生活着、欣欣然,带着新生的好奇,一派混沌天真的种种感情情绪无从命名,更无从概括分析,带着点被压抑的认识的迫切,又带着点惊恐地睁着青涩的眼的怯世。于世事似乎明白了什么又朦朦胧胧,即使心里

浅析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

浅谈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 内容摘要:《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品,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边城独特的乡土气息,也为我们奏响了一曲人性美的赞歌。作品通过抒写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老船夫对自己工作的敬业和对过渡人的慷慨来表现人情人性美,突出了人性与人情的美好和纯净,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人性美 Abstract:" border town" is Shen Congwen" novel of the Xiangxi" representative works, it not only shows us the border town of unique local flavor, but also we played a beautiful human nature. Works by writing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love, the love between grandparent and grandchild, neighbourhood mutual love, the old boatman on the work of their own work and to transition the generous to show human nature beauty, highlight the humanity and emotion is good and pure, the expression of the author of the ideal life pursuit. Key words: Shen Congwen, the border town,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边城》描写了一副民生淳朴的风格画。生活在那里的是“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的人”。这些“善良的人”生活在一个山青水秀风光秀丽的边城—茶峒。那里位于湘川黔二省交界处,在茶峒白塔下有两个相依为命的摆渡人,外公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翠翠情窦初开,纯美善良。他们依着绿水,守着渡船为来往船客摆渡。再一次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因与外公失散,幸得当地船总顺顺的二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摘要:沈从文一生追求完美、和谐、自由的人性。小说《边城》中的翠翠就是 作者追求的爱与美的化身,是作者理想人生形式与理想爱情形式的寄托。 关键词:边城;形象;人生 作者简介:王鹏,男,本科学历,西安市碑林区优秀教师;魏敏,女,大专学历,西安市教学基本功二等奖。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百家争鸣,群星灿烂。来自湘西边地的沈 从文,以他大量关于湘西的作品在中国的文坛上树起了一面不倒的大旗,形成了“沈从文传统”,对后来的湖南乡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沈从文以他大量关于湘西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坛树起了一面大旗。他一生追 求完美、和谐、自由的人性。其中,小说《边城》中的翠翠就是作者追求的爱与 美的化身,是作者理想人生形式与理想的爱情形式的寄托。这种亦真亦幻的桃源 风情给人以更多的启示,而文中的翠翠则是我们参悟沈从文这种审美寄托的窗口。 一、回顾作者生平 沈从文一生经历坎坷,多难多灾。综观其坎坷经历和关于这些经历的大量文 学作品,不难发现:纯真、自然、独立是贯穿他一生的创作原则,表现完美、和谐,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性美,则是他一生执著的追求。他以“乡下人”特有的固 执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对人生从深处关照”,用“生命、人性、自然三者的统一 构成了‘一种爱与美的新宗教’”。对理想人生和生命的顶礼膜拜,使他的作品弥漫 着浓郁的怀旧情绪与“东方式的沉着和平静”。张兆和用“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八 个字来概括他的创作和为人。 完成于1934年的《边城》是其此类作品的代表作,也是沈从文构建其文学湘西世界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首诗,纯洁真挚、悱恻动人;它是一幅画,宁静素雅、扣人心弦。这部作品以翠翠与傩送纯洁、含蓄、深沉的爱情发展为中心线索,展示了湘西边地古老淳朴的社会生活画面,描绘了一幅幅浓淡相宜、清新雅致的 山水图,是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风俗画,揭示出存在于劳动人民之中的人情美、 性格美、心灵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山川景物、风土人情的无限眷恋之情,对理 想人生、理想爱情和自然人性的追求。 二、宠儿--翠翠 小说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作者怀着深深的挚爱、倾注了“爱”与“美”而着意塑造 的湘西少女的优美形象,翠翠是大自然的女儿,大自然给了她美丽、健康的外表,平静、淡然、柔和的性格,纯真、善良的心灵。她生活在如诗如画的自然中。这 种无尘无杂的自然环境给予了翠翠健康的外形,使其集大自然的精华灵秀于一身,犹如一泓清泉,保持着透明和纯净。“翠翠在风日里长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双眸子清明如水晶。”翠翠像一株稚嫩的幼苗,根植于阳光明丽、草木葱茏的沃土中,像一朵素洁的鲜花绽放于郁郁青山之间,潺潺绿水之边。湘 西山川的秀丽景色滋润着她,陶冶着她,使她浑身弥漫着纯真之美。 1.翠翠的生活 翠翠的生活虽简单却是快乐的。“有时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 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独自低低的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 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这种充满童趣的快乐一直伴随着翠翠成长。翠翠是大自然的宠儿,她与自然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她的名字取自自然,“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爷爷给她取名翠翠。自然给了翠翠美,同时又教会

《边城》中人性美的局限性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3380452.html, 《边城》中人性美的局限性分析 作者:谢宸琪 来源:《文理导航》2018年第07期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一部代表作,并且也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作品,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具有较高价值。在《边城》这部作品中,作者主要探讨的就是湘西人们的人性美,并且描绘出了湘西特有的风土人情,然而《边城》中的人性美却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主要就《边城》中人性美的局限性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这部作品,更好地对作品进行赏析。 【关键词】边城;人性美;局限性 《边城》属于近现代文学史的一部优秀作品,不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并且具备较高社会价值,因而对这部作品较好地理解及赏析也就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在《边城》这一作品的理解及赏析中,不但要注意所描绘的美好详细途径,更重要的是应当注重其人性美,这也是该作品的重要内涵,在对其人性美的分析中,应当辩证对待,不但要注意其优良性,同时也应当注重其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及分析作品,提升自身鉴赏能力。 一、《边城》中过于理想化人性美 在《边城》这部作品中,其所描绘的湘西小镇,就一定程度上而言有些类似现实版世外桃源,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存在世外桃源,因而在《边城》中所表现的人性也就过于理想化。实际上,对于任何区域人性而言,其均具有多元化特点,即便在湘西这种民风较淳朴的小镇,由于不同人的生活经历及生活环境存在差异,不同人的人性也必然会存在差异,不可能每个人均能够表现出美好人性,同时,由于社会环境是复杂的,《边城》中所描述事件即便在真实生活中发生,不同人的表现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另外,就作品整体上而言,作品中所有人物基本上都体现出善良人性,在整个作品中作者并未塑造出任何一个心理复杂的人物形象,而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基本上不会存在的,所以,在《边城》整部作品中作者对人性的描写过于理想化。 二、不健全及不独立人格 在《边城》这部作品中,关于人性的描写方面,存在的最大的一个局限性就是人物性格不健全,不独立。在作品中,作者写到天保与傩送均喜欢翠翠,而天保最终选择退出,天保在伤心之余而离开家乡,没想到却因而丢掉性命,这件事虽然能够充分体现出天保心地善良,然而也在另一方面体现出天保性格上的不健全。天保作为一个青年,应当积极考虑自身未来,应当积极规划自身今后发展,并且要努力为之奋斗,爱情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并不是全部内容,天保未能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较好处理,一方面天保由于善良而对弟弟承让,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优秀中篇小说,故事情节简朴优美。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所描述的是中国湖南湘西边境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里的风土人情,借一个美丽浪漫的爱情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追求和对旧社会的批判。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她的天真无邪、自然、善良、娇气完全符合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我就对她的性格作一分析。 一、翠翠形象产生的背景 翠翠的形象是由“绒线铺里的小女孩”、青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三个原型“合成”的。翠翠的形象绝不是简单的合成,而是作者经过项链情感与怀旧思想孕育起来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这个小姑娘名叫小翠是沈从文同伴赵开明的女儿一双发光乌黑的眼珠,一条直直的鼻子,一张小口,眼前这个“小翠”使沈从文想起十七年前与好友赵开明走进绒线铺里看中的“小翠”一模一样,似乎把作者带到了十七年前,于是深深地感慨到:为了这再来的春天,我有点忧郁,有点寂寞。黑暗河面起了缥缈快乐的橹歌。河中心一只船正想靠码头停泊,歌声在黑暗中流动。从歌声里我俨然彻悟了什么,我明白“我不应当翻阅历史”。 在理事面前,谁人不敢惆怅?《边城》中主人公翠翠似乎已和泸溪县城绒线铺里新一代“小翠”融成一体。青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的朴实无华、勤劳、乐于助人是翠翠形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夫人张兆和使翠翠的灵魂得到升华,达到了与作者思想的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张兆和是沈从文在中国公学讲学时所教的一个女学生。时年十八,面目秀丽,身材窈窕,性格平和文静,在学生中是公认的校花。因肤色微黑,沈从文后来称之为“黑凤”。“黑凤”的身影从此费尽了沈从文大脑的屏幕,而且愈来愈鲜明,愈来愈深入,再也无从抹去,最终成为作者的终生伴侣。所以翠翠形象是集“绒线铺里的小女孩”的天真骄傲,青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的朴实善良、“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的眉毛与沉静的一个有血有肉的复杂合体。 二、翠翠的出身背景 翠翠的出身具有传奇性,是其父母纯洁爱情的结晶。翠翠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的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后,这屯戍军人便相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来看,一个违背了军人的职责,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做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即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