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学原理复习要点

社会学原理复习要点

社会学原理复习要点
社会学原理复习要点

社会学原理复习要点(仅供参考)

1、什么是社会学P2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社会运行论”)2、社会学的基本问题P10-11

(1)是什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①从理论上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贯穿于社会学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学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解决的问题②从现实上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也贯穿在实际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回答的问题③从社会学的层次结构看,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与社会学对象有着密切联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处在元层次,并贯穿于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层次和分问题层次)

3、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阶段?代表?观点?)P21-28

(1)创立时期:19世纪30年代—19世纪末页①孔德:社会秩序、社会进步;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②斯宾塞:社会有机论

(2)形成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①涂尔干:以社会关系和社会团结为主线;从社会团结的角度研究社会反常现象、偏离行为②韦伯:宗教伦理;把社会行动分类:目标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激情的行动、传统的行动③芝加哥学派:强调社会学的应用性和应用研究;城市人文区位安排

(3)发展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今①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莫顿)②社会冲突论:强调冲突的正面功能;建立完善的社会安全阀制度(科塞);权力与权威都是稀缺资源(达伦多夫)③社会交换论:重点研究人际关系中的交换现象(乔治〃霍曼斯);注重社会中的权力与交换的联系(彼特〃布劳)④符号互动理论(赫伯特〃布鲁默、欧文〃戈夫曼)⑤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英)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德)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交流性理论、(法)皮埃尔〃布迪厄的实践反思理论

(4)社会学研究趋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理论和方法的多元化;反思性意识在不断强化

4、社会学方法论P40-41

(1)社会学方法体系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方法论原则,具有指导研究方向的意义;第二层次为具体研究方法,与研究实践和过程相统一;第三层次为技术手段,是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工具

(2)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原则,是确定研究者的基本方向、影响研究性质的基本观念和定律。方法论原则通常包括: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逻辑思维方法原则、社会学的一般化理论

(3)社会学方法的特征:动态性、整体性、经验性

(4)社会学研究的范式:实证范式、解释范式、批判范式

5、社会学研究的逻辑过程P42

提出问题→运用理论进行演绎提出研究假设→操作化→假设检验→完善理论→解决问题

6、历史比较法P51

较常用的分析历史资料的方法主要有:类比分析法、理想类型分析法

7、社会的含义、特征、要素(内涵与外延)、功能P69-73

(1)含义: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社会的本质是指规定和制约各种社会现象的内在基础和根据,社会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2)特征: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3)要素:人口、资源、环境、文化

(4)功能:整合的功能、交流的功能、导向的功能、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8、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P74-83

(1)宏观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世界体系(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具有普遍性、相对稳定性、复合性)

(2)微观社会结构

(3)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①纵向:社会的变迁与发展(继承的关系、变异的关系、中断的关系)②横向: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交叉与渗透的关系、制约的关系、促进关系)

(4)社会良性运行的原则:综合性原则(全面性、整体性)、协调性原则(结构性协调、功能性协调、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协调)、满足需要的原则(根本原则)

(5)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纵向运行,一般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社会转型度是衡量社会转型程度的重要指标体系,具体可分为速度、广度、深度、难度和向度五个次级概念)

9、公社社会(滕尼斯)P85

(1)滕尼斯依据社会的整体结构把社会区分为公社社会和社团社会。公社社会是指多数社会关系都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2)公社社会:劳动分工程度、角色专门化程度不高;家庭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设臵,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和基础;社会关系人格化持久;习俗、传统规范社会行为

10、文化的结构与功能P91-101

(1)文化的含义、特征: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产品的综合。文化具有可习得性、共享性、象征性、全括性、整体性、传递性和变迁性,文化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主文化与亚文化(是否占据主导地位)、主文化与反文化(是否促进社会发展)、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是否有好坏高低之分)(3)文化的构成:象征符号、价值观念、规范体系、物质文明

(4)文化的功能:认同功能、规范功能、整合功能、涵化功能

11、人的社会化P103-124

(1)社会化的定义: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2)社会化的类型: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

(3)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镜中我”理论(库利)、角色扮演理论(乔治〃米德)、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埃里克森)、生命历程理论(分析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影响与生命历程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即社会结构→生命事件→个人社会化)

(4)社会化的生物及社会条件:(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5)社会化的主体: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大众传媒

(6)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早期社会化的困境、社会化的偏差与失误、代差、网络的冲击(7)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生活和劳动技能的学习、道德规范的学习、角色扮演的学习

(8)社会角色: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9)社会角色的类型:(从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分)先赋角色与自获角色、(从社会角色规范化的程度分)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从社会角色追求的目标来分)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10)社会角色扮演过程:角色确定→角色表现(布景、道具、前台、后台)→角色构建(11)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12、社会互动的含义P127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13、社会交换论P131

几个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

14、社会互动的过程(两种观点)P134-136

(1)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定向阶段、评价阶段、控制阶段

(2)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竞争、冲突、顺应、同化

15、社会互动的类型P139-141

合作、竞争、冲突、强制、顺从与顺应

16、什么是社会网络P148

社会网路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同时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

17、社会网络分析方法P152-154

社会网络分析法认为世界是由网络而不是由群体组成的,行动者之间的分析单位居于首要地位,而行动者的属性居于次要地位。网络分析法的分析单位不是行动者,而是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注重收集和分析关于行动者之间联系、接触、联络等方面的数据。

18、什么是社会群体P154

社会群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

19、社会群体的类型P156-158

(1)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来划分: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2)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成员间的互动方式来划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3)依据成员对群体的心里归属来划分:内群体与外群体

(4)依据成员的身份归属来划分: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5)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来划分: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

20、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功能P161-163

(1)特点:成员有限;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成员难以替代;群体整合程度高;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2)功能:正功能(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负功能

21、婚姻与家庭P165 -170

(1)人类婚姻家庭制度的发展阶段:血缘家庭、普纳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专偶制家庭

(2)家庭关系:指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

(3)家庭结构:指家庭关系的整合状态和程度。根据家庭的结构特征,家庭可划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

(4)家庭功能:生理需要满足功能、社会延续功能、经济协作功能、社会化功能、保障功能(5)家庭问题:夫妇关系问题、代际关系问题、核心家庭问题

22、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特征P173

(1)构成要素:规范、地位、角色、权威

(2)特征:非人格化、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理性、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

23、组织内部的基本变项、输入变项、输出变相、环境变项

(1)基本变项:结构(组织的政策、地位、责任、权威、授权);分工(生产、经销、采购、财务管理);操作(个人表现、合作表现);相互行为(互动、情感)

(2)输入变项:人(个人的技巧、努力、期望、知识、动机、时间(企业的人力资本、政治组织中的个人忠诚));物(资本、原材料、设备)

(3)输出变项:产品、商品、团结

(4)环境变项:宏观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微观环境(市场、人力资源)

24、组织分类P174

按照功能和目标进行分类:经济生产组织(货币媒介)、政治目标组织(权力)、整合组织(影响)、模式维持组织(承诺、信用)

25、组织结构的含义P176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成员以及组织内部的各职位、部门在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彼此之间所形成的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

26、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P178-180

(1)直线职能式结构:又称生产区域管理制,在各级生产管理者之下设相应的职能部门,从事专业管理①举例说明:一般的中小型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如湘钢的组织结构,整个企业具有几个负责技术的职能部门,同时,厂长下面直接管理好几个生产车间,生产车间下设班组,等等。②优点:集中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③缺点:下级缺乏自主权,职能部门之间联系少④用途:一般现代企业都采用的管理模式

(2)矩阵组织结构: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项目划分的小组结合成一个矩阵①举例说明:长江三峡工程的管理,有很多项目,如大江截流、设备安装,等等;每一个项目又需要多方的技术指导与合作。同时,整个项目是一个系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体系。②优点:把不同部门的人员结合起来,实现专业互补;组织结构有较强的灵活性;提高中层和基层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③缺点、双重领导;职能部门人员频繁流动,增加管理费用;工作缺乏长期性

(3)事业部组织结构:又称分权组织或部门化结构;把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按产品或地区分成若干事业部;事业部是独立的生产和核算的单位①举例说明: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如保洁公司、可口可乐),实行地方事业部,中国可口可乐、保洁中国,等等②优点:可使组织高层领导成为强有力的决策机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有利于调动各事业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和领导能力、有利于对各事业部的生产经营进行考评③缺点:职能部门重叠,造成一定的人力、物力浪费、各事业部独立核算,易产生本位主义、各事业部竞争激烈,造成技术和人才的相互封锁

27、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一定数量的个人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群体。

(2)非正式群体的产生:组织中经常接触的个人可能基于相互同情、钦佩、兴趣相投而形成的群体。

28、非正式群体的功能P181

(1)正功能:(对工人)减轻单调、厌烦和疲劳;获得非正式地位的机会;情绪反映的充分表露;提供独立的机会(对管理工作)有助于完成工作任务;减轻管理者的工作负担;提供工作满意感

(2)负功能:抵制变革、目标冲突、遵从行为的问题、谣言问题

29、科层制P183

(1)含义:是以正式规则(主要是法律)为主体的管理方式,组织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

(2)特征:第一,基本职能专业化和劳动分工(职能专业化和劳动分工是为了提高效率,也是岗位职位合理化的结果);第二,明确的职权等级(责权明晰,下级服从上级,上级对下级领导和控制);第三,稳定不变的规章制度;第四,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第五,量才用人;第六,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

30、泰罗制P185

(1)核心内容:合理地公式化地规定工作人员的外在行为

(2)特点:计划、标准化

(3)泰罗制是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最早形式,强调计划和标准化作业,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但是,其纪律严明、标准化的作业模式、奖罚分明的制度体系过于刚性,易导致人们工作的反感情绪,同时,其“胡萝卜+大棒”的管理模式在当代强调人文关怀的环境中,受到越来越多的臵疑。

31、霍桑试验P186

(梅约)在霍桑工厂里的车间里演示劳动条件的改善对工人的生产效率有何影响,结果是:主要影响生产率的并非劳动条件本身,而是对工人的关注。

32、家长制P188

组织内部的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里;分工不明,责任不清;任人唯亲,因人设位;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终身制。

33、单位组织的含义P191

单位组织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种特素的社会组织,它是指那些以企业事业组织为单元,承担政府的社会分工目标,对其成员承担多种责任并对其进行全面管理的企事业组织,简称为单位。

34、民间组织的含义P192

民间组织一般是指由民间设立的、从事社会公益和互益活动的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

35、自然差异、社会差别、社会地位的含义P206

(1)自然差异是指根据某种自然属性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类型,各类别成员在生理或遗传机制方面存在的各种差异。

(2)社会差别是指根据某种社会属性划分的各类社会成员在社会境况方面的差异。

(3)社会地位指的是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臵以及围绕这一位臵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36、社会分化、社会整合、系统整合的含义P207

(1)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从同质性向异质性的变化。

(2)社会整合是指通过道德、习惯、情感等手段进行的整合。

(3)系统整合是指通过货币、权力等媒介进行的整合。

37、阶级、阶层的含义P209

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38、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P210

(1)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因素,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2)阶级现象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私有制使得对剩余产品的剥夺和占有成为可能,阶级结构是处于生产力发展特定阶段上的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结构。(3)判断一个阶级是不成熟的“自在阶级”还是成熟的“自为阶级”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阶级意识,即通过共同斗争,同一阶级成员在认清共同利益基础上对所属阶级的自觉认同和心理归属;二是阶级的组织化程度,主要是:阶级成员的集中化程度、沟通手段、联系状况以及代言人、政党、领袖等。

(4)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私有制条件下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结论:资本的私人占有及以此为核心形成的各种生产关系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最深刻根源,因而也是社会冲突的主要根源。

39、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模式P211

(1)韦伯主张从经济、声誉、权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

(2)特点:采用多元分层标准、采用了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引进了主观分层标准。

40、帕累托的精英理论P212

(1)精英理论是用来说明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基于自然差别。(2)到了工业社会,阶级的稳定性被一种称为精英循环的社会流动所冲破,稳定性不平等被暂时性不平等所取代。精英在原则上是不能世袭的。

(3)帕累托指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

41、分层的三种方法P214

主观法、声誉法、客观法

42、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的含义P215

(1)基尼系数: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的用来判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2)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43、刚性社会分层结构特点P217

存在分层中轴;多元分层标准高度整合;各分层地位之间具有相互加强、相互转化的极大可能性;限制人们的层间交往;形成社会断裂带,引发强烈的社会冲突。

44、弹性社会分层结构特点P218

不存在明显的分层中轴;分层结果各不相同;缺少某种社会资源的人可以通过获取其他资源而得到补偿;对社会成员的层间交往起着促进作用;具有高于刚性结构社会的整合度。

45、社会流动的含义P218

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46、社区、空间性社区、非空间性社区的含义P224-225

(1)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2)空间性社区是指社区具有明显的地域空间特征。

(3)非空间性社区是指空间特征不甚明显的社区,主要是精神社区。

47、城市区位三种理论P227

同心圈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

48、人类生态学方法、人类学方法P229

(1)人类生态学方法(人文区位法)主要着眼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人类学方法重在对文化和社会形态的考察,注重从文化比较的角度研究社区(不同社区的文化特质和生活方式是有差异的)

49、社区地域环境、人口P230-231

(1)社区地域环境:地理环境(社区的位臵、面积、气候等)、资源环境(水资源、能源、土地、矿物等)、人工环境(交通通信网、建筑群、各种城乡设施等)

(2)人口: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密度、人口流动和迁移

50、城市化的含义P234

城市化实际上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是指人口由分散到集中地现象。

51、虚拟社区的含义P240

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

52、社会变迁的含义P244

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社会学原理之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社会运行论”)。

2、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社会的本质是指规定和制约各种社会现象的内在基础和根据,社会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3、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产品的综合。

4、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5、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6、社会网路: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同时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

7、社会群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

8、组织结构:是指组织成员以及组织内部的各职位、部门在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彼此之间所形成的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

9、非正式群体:一定数量的个人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群体。

10、单位组织: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种特素的社会组织,它是指那些以企业事业组织为单元,承担政府的社会分工目标,对其成员承担多种责任并对其进行全面管理的企事业组织,简称为单位。

11、民间组织:一般是指由民间设立的、从事社会公益和互益活动的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

12、自然差异:是指根据某种自然属性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类型,各类别成员在生理或遗传机制方面存在的各种差异。

13、社会差别:是指根据某种社会属性划分的各类社会成员在社会境况方面的差异。

14、社会地位:指的是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臵以及围绕这一位臵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15、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从同质性向异质性的变化。

16、社会整合:是指通过道德、习惯、情感等手段进行的整合。

17、系统整合:是指通过货币、权力等媒介进行的整合。

18、阶级、阶层: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19、基尼系数: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的用来判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20、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21、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22、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23、空间性社区:是指社区具有明显的地域空间特征。

24、非空间性社区:是指空间特征不甚明显的社区,主要是精神社区。

25、城市化:实际上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是指人口由分散到集中地现象。

26、虚拟社区: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

27、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社会学概论》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0分) 1.帕森斯是( )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2.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 )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 B.符号互动理论 C:镜中我 D.印象管理理论 4.( )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A.关系资本 B.社会资本 C.经济资本 D.人力资本 5.社会学家( )提出了中层理论。1 A.帕森斯 B.默顿 C.韦伯 D.福柯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 A.城乡融合 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结构 7.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流动,这种流动是( )。 A.代内流动 B.水平流动 C.垂直流动 D.代际流动 8.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这种社会控制方式属于( )。 A.伦理道德控制 B.强制性社会控制

社会学理论试题集

华农大社会学专业07级 西方社会学史复习参考之四 拓展部分(作为以后深入和继续学习参考) 4 简述科层制的特点,正负功能及未来发展趋势 6 简述韦伯关于“感召性权威合法化”的论述? 7 米德关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观点。 8 默顿怎样批评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1试论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争论的基本内容和分歧实质。 2 试论帕森斯“结构功能模式”同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结构论”的联系与区别。 5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8 异化劳动 9 普遍化的他人 6 米德怎样论述社会组织的心理基础。 7 简述布迪厄关于惯习“habitus”的基本观点。 8 简述城邦社会学的主要学术贡献及局限性。 4 试论哈贝马斯对西方社会学理性观的批判与重建。 5 有序的社会秩序是通过哪些环节建构的?谈谈你对此问题的见解。 6 试论世纪初期社会思潮的历史地位。 8 反功能 9 合法性 12 主观主义 13 异化 16 社会几何学 18 姿势对话 21 实践的模糊逻辑 22 时空抽离化 3 什么是社会行动?它大约可分几类? 6 布劳怎样分析社会交换论中的内部报酬与外部报酬? 7 莫顿的中程理论分析原则与帕森斯的结构功能分析原则区别 9 布劳怎样从微观的社会交换研究上升到宏观的社会结构研究? 10 简述利奥塔关于“重写现代性”的基本观点。 4 联系中国社会发展实践,详述帕森斯的A-G-I-L的模式理论。 6 试论帕森斯关于文化因素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 3 实体性社会结构 4 社会稳定 5 社会运行 6 宗教冲突 7 话语方式 8 次级结构 9 普遍语用学 10 社会建构论 11 秩序 8 简述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理论。 9 简述吉登斯关于“时空抽离化”的论述。 2 依据人的社会化理论,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你对当前青少年社会化障碍问题的认识。 3 举例论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4 联系当代社会专业化的趋势,论述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5 模式变量 6 实践的逻辑 4 教育制度的显功能 7 莫顿如何批判宏关结构功能主义的? 4 为什么说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实现了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 7 话语实践(福柯) 8 叙事知识(利奥诺) 10 本体性关怀(吉登斯)15 制度化(帕森斯) 16 旋转的中轴(贝尔) 8 怎样理解利奥塔对“元话语”的批判? 9 怎样来理解吉登斯的“方法论置括号”? 4 比较分析帕森斯的AGIL社会系统模式与丹尼尔.贝尔中轴原理的联系与区别。 5 怎样借鉴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解释观念更新在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的意义? 6 概念行图示(贝尔) 7 认识的子集(利奥塔) 8 双重解读(布迪厄) 9 压抑文明(马尔库塞) 10 解放的认识兴趣(哈贝马斯) 1 当代社会学主要丛哪些角度去研究社会化问题? 2 社会互动的类型及其各自特点。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最新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资料讲解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社会学原理复习完整

社会学原理(2018上)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简述题(每小题6分,30分) 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社会学概念的基本内涵 含义: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等基本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是社会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社会运行论) 首次提出:1838年,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社会学之父”) 糅合(社会哲学)——独立(研究社会现象) 哲学思辨——实证研究(实证知识) 一般社会哲学——专门具体科学 2.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1)提出和界定问题 (2)回顾已有相关研究成果 (3)进行研究设计:研究路径、方法与具体计划 (4)收集数据、资料 (5)整理和分析资料 (6)阐明研究发现:新发现及其解释 (7)得出研究结论:概括性、完备性与有效性 (8)发表研究成果 3.社会互动概念的基本内涵 是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在特定情境与背景下通过信息传递

而 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 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 4.社会网络概念的基本内涵 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乃至国家)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是社会关系的交织 在社会网络中人们共享某些社会资源或观念,但关系一般不如有组织群体那么严格、规范社会网络具有多重性与交迭性 5.社会分化概念的基本内涵 特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角色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角色的过程;是社会差别的历史动因 6.社会保障概念的基本内涵 含义:就是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生理残疾、年老力衰、意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担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他们最基本的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 有的国家在上述基础上,另外提供一些面向全民的福利设施、服务和物质资助 意义:有助于平等、公正、稳定、社会发展 7.社会角色概念的基本内涵 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特定身份人士的行为期望,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8.科层制概念的基本内涵 (1)指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遵章办事的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 (2)是韦伯提出的一种理想类型的组织结构模式,也是现代社会组织的典型设计方式

社会学原理课程复习考试试题及答案A

《社会学原理》复习纲要A 一、单项选择题 1.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孙文 2.一个人接受角色规范的要求、愿意履行角色规范的状况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认同 D.角色失败 3. 在违法的行为发生后,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惩罚的手段来予以制裁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A.消极的控制 B.内在的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的控制 4. 一个人因为在公司基层岗位表现突出,被晋升为领导岗位,因此需要到总公司接受岗前培训。这种现象称为()。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5.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区别是()。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6. 子女成婚后仍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7. 有人将社会学喻之为“社会医学”,把社会学家称为“社会医生”,这说明了社会学具有的()功能。 A.社会管理 B.社会教育 C.社会批评 D.社会控制 8. 认为越轨行为不在于行为本身,而是生活反应、他人定义的结果。这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9. 体现手工业作坊的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论是()。 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当代管理理论 10. 学校教育属于()。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基本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11. 文化的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 A.功能整合 B.结构整合 C.符号整合 D.关系整合 第 1 页共4 页

社会学复习资料

导论 一、最早提出社会学的是---孔德 二、社会学的定义 定义:社会学是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系统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深入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代表人物(严复) 1.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此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整体性特点 2、综合性特点 3、科学性特点 4、应用性 四、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1、社会的转型与巨变。 2、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帝国主义的出现。 3、资本主义建立后的社会问题、矛盾。 4、民众对正常社会秩序的渴望。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传统 1、英国功利主义传统 (1)一种个人主义的理论。 (2)经济人观点。 (3)社会学功能理论、理性选择理沦和交换理论的理论基础。 2、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

(1)法国的实证主义传统。 (2)实证主义的意涵。 (3)反对迷信,提倡科学。目的是发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自然法则。 (4)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最重要的传统之一。 3、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 (1)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差异。 (2)人类世界是被有意识选择的世界,不受自然法则的支配。(3)研究行为者的主观意图。 (4)研究社会内部的文化特征,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各个社会文化传统的独特性。 4、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 (1)美国人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实用。 (2)美国人的第二个特征是鼓吹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五、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 1.坚持实践原则 2.坚持科学分析视角 3.坚持辩证思维方式 4.坚持研究方式的批判性 5.坚持理论视野的开放性

六、韦伯 韦伯和新教伦理(1)反对马克思经济是社会变迁动力学说,提出宗教是社会变迁动力。(2)提出社会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 七、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 城市社会学与定性研究方法的拓展 1、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城市研究 2、芝加哥社会学派与中国社会人类学的渊源 八、社会学冲突 (1)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思想。 (2)人类社会的主要冲突源自人类所需资源的稀缺 (3)社会通常是在利益冲突之中整合在一起 九、符号互动论、 1)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思想。 (2)人类社会的主要冲突源自人类所需资源的稀缺 (3)社会通常是在利益冲突之中整合在一起 十、冲突论代表 (1)代表人物乔治·米德、库利、托马斯。 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强调人的双重性。 重视对社会微观层次的研究,强调个人的特殊性。 重视经验世界的考察,主张从生活经验中归纳出理论。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社会学原理》期末试卷A及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社会学原理》期末考试A 卷 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务必写在下方表格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C D C A A B C C 1.社会学一词最早就是由( D )提出来得 A 、涂尔干 B 、马克思 C 、斯宾塞 D 、孔德 2、社会学得研究对象就是( D ) A 、社会结构 B 、社会运行 C 、社会制度 D 、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规律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浊浪掩红日,狂沙浸炊烟”得意境迥异,从社会学得理论角度来瞧,它体现了( C ) A 、要素不同,导致结构不同 B 、要素相同,导致结构相同 C 、要素相同,要素之间关系不同,导致结构不同 D 、要素不同,要素之间关系相同,导致结构不同 4、孔德认为人们得思想或智慧要经历得三个阶段依次就是( D ) A 、神学、实证、形而上学阶段 B 、形而上学、神学、实证阶段 C 、实证、神学、形而上学阶段 D 、神学、形而上学、实证阶段 5、从费孝通教授得学术经历可以瞧出( C )得重要性 A 、家庭研究 B 、社会问题研究 C 、社区研究 D 、民俗研究 6、根据不同文化在文化系统中得地位与作用,可以把文化分为( A ) A 、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 B 、科技、规范、语言、价值 C 、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 D 、文化区、文化区域、文化圈与边际文化 7、 把宗教、哲学、艺术、道德称为文化,把科学技术创造得物质成果称为“浅薄得文明”得观点出自( A ) A 、德国部分古典哲学家 B 、马林诺夫斯基 C 、克罗伯 D 、傅立叶 8、一般地说,家庭建立得基础就是( B ) A 、生产关系 B 、婚姻关系 C 、亲子关系 D 、抚养与赡养关系 9、在19世纪30年代之前就创造了“社会物理学”这一名词得就是( C ) A 、孟德斯鸠 B 、伏尔泰 C 、圣西门 D 、卢梭 10、西方国家得逆城市化转变就是指( C ) A 、农村人口流向城市 B 、城市人口流向卫星城 C 、城市人口流向农村 D 、城市人口流向卧城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务必写在下方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BCD E C D BCD E ABCD E ABD E A B ABCD E ABC D AB C AB C 1、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得主要角度有( ABCDE ) A 、自然环境、人口、文化 B 、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C 、阶级结构 D 、经济、政治、文化 E 、阶层结构 2、我国现代社会结构得主要特点就是( CD ) A 、稳定性 B 、封闭性 C 、双重性 D 、过渡性 E 、整合性 3、家庭得结构主要有( BCDE ) A 、血缘家庭 B 、核心家庭 C 、主干家庭 D 、联合家庭 E 、其她家庭 4、以下属于社会资源得有( ABCDE ) A 、经济利益 B 、政治权力 C 、职业声望 D 、生活质量 E 、知识技能 5、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 ABDE ) A 、社会现象就是纯客观得 B 、只有被证实了得知识才就是科学 C 、自然科学得方法不适合社会科学 D 、社会学研究应排除思辨哲学 E 、必须遵循价值中立 6、社会角色根据追求得目标可以归结为( AB ) A 、功利性角色 B 、表现性角色 C 、规定性角色 D 、开放性角色 E 、自致角色 7、“控制大城市规模”其本意指( ABCDE ) A 、降低大城市人口得自然增长率 B 、控制大城市得人口机械增长 C 、控制大城市得用地规模 D 、引导大城市人口与部分工厂企业向中小城市与卫星城疏散 E 、通过发展中小城市与城镇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使之不盲目流向大城市 8、个人社会化得内容就是( ABCD ) A 、教导生活技能 B 、培养社会角色 C 、传递社会文化 D 、完善自我观念 E 、提高生活质量 9、聚众行为得主要表现形式有( ABC ) A 、骚乱 B 、狂欢 C 、恐慌 D 、赌博 E 、斗殴 10、随机抽样得方法主要有( ABC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抽样 D 、滚雪球抽样 E 、偶遇抽样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社会结构 答:社会结构就就是指社会整体得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相对稳定得关系。 2、社会化 答:所谓人得社会化就是作为个体得生物人通过与社会得交互作用,学习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再现社会经验,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新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得过程。 3、社区 答:社区就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得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得大集体,就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得内容,就是宏观社会得缩影。 4、社会流动 答: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得转变。社会流动得程度与社会分层体系封闭或开放得程度密切相关。社会流动会引起社会结构得变化,大多数人流动得方向与频率反映着社会变迁得方向。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瞧作就是社会变迁得指示器。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西方社会分层理论述评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 C )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A.《实证政治体系》 B.《实证主义问答》 C.《实证哲学教程》 D.《实证主义手册》 2.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 )。 A.社会整合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3.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其潜功能体现在( A ) A.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 B.传授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功能 C.实现社会化的功能 D.文凭功能 4.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 A )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5.成人教育这种过程属于( D ) A.再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反社会化 D.发展社会化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 D )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A.大众传媒 B.家庭 C.阶级 D.伙伴群体 7.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 B )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 B.生物人 C.动物人 D.非社会人 8.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C )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9.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B ) A.正向社会化 B.反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10.( D )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 11.社会学上把子女离家只有老两口的家庭称为( B )。 A.主干家庭 B.空巢家庭 C.核心家庭 D.断代家庭 12.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称为(C ) A.合作 B.交换 C.竞争 D.冲突 13.( C )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 A.竞争 B.战争 C.冲突 D.调适 14. 家庭成员、邻里、朋友属于( B )。 A.次级群体 B.初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外群体 15.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D )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16. 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 C ),该国的人口便属“老年型”人口。 A.5% B.6% C.7% D.8% 17.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A )。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性发展 18.以下不属于社会变迁的内容的是( A )。 A.自然环境 B.组织结构 C.生活方式 D.社会基本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DE)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 D)提出来的 A、涂尔干 B、马克思 C、斯宾塞 D、孔德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结构 B.社会运行 C.社会制度 D.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规律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浊浪掩红日,狂沙浸炊烟”的意境迥异,从社会学的理论角度来看,它体现了( C ) A.要素不同,导致结构不同 B.要素相同,导致结构相同 C.要素相同,要素之间关系不同,导致结构不同 D.要素不同,要素之间关系相同,导致结构不同 4、孔德认为人们的思想或智慧要经历的三个阶段依次是( D ) A.神学、实证、形而上学阶段 B.形而上学、神学、实证阶段 C.实证、神学、形而上学阶段 D.神学、形而上学、实证阶段 5、从费孝通教授的学术经历可以看出( C )的重要性 A.家庭研究 B. 社会问题研究 C. 社区研究 D. 民俗研究 6、根据不同文化在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把文化分为( A ) A.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 B.科技、规范、语言、价值 C.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 D.文化区、文化区域、文化圈和边际文化 7、把宗教、哲学、艺术、道德称为文化,把科学技术创造的物质成果称为“浅薄的文明”的观点出自( A ) A.德国部分古典哲学家 B.马林诺夫斯基 C.克罗伯 D.傅立叶 8、一般地说,家庭建立的基础是( B )

A 生产关系 B、婚姻关系 C、亲子关系 D、抚养与赡养关系 9、.在19世纪30年代之前就创造了“社会物理学”这一名词的是( C )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圣西门 D.卢梭 10、西方国家的逆城市化转变是指( B ) A.农村人口流向城市 B.城市人口流向卫星城 C.城市人口流向农村 D.城市人口流向卧城 11、提出“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的学者是( B ) A.克罗伯 B.梁漱溟 C.库利 D.泰勒 12、被称为“第二次诞生”或“心理上的断乳期”指的是( A ) A.青年前期 B.青年后期 C.少年期 D.少儿期 13、在社会化过程中( C )是人生中的一个“危险期” A.青年前期 B.青年后期 C.少年期 D.少儿期 14、“忠孝不能两全”反映的是一种( B ) A.角色紧张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15、“集体激动”是用来解释社会学研究中的( C ) A.法人行为 B.犯罪行为 C.组织行为 D.聚众行为 16、后工业社会理论是美国学者( B )最早提出的 A、奈斯比特 B、贝尔 C、英克尔斯 D、托夫勒 17、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了大量下岗工人,这是社会流动中的( A ) A.结构性流动 B.非结构性流动 C.自由流动 D.代际流动 18、确定一个社区大体上的地域范围或疆界的客观标志是(A) A.社区中心的服务范围 B.社区人员的流动范围 C.行政区划 D.交通设施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2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 交换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奉献关系 23、管理学家( C )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2015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2015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四个条件: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的积累;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多选题]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有() A.社会变革的需要; 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阶级斗争的需要 E.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 [答案]ABC [解析]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以及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单选题]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 A.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B.社会变革的需要 C.自然科学的发展; D.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在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中,资本主义制度内寻求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 1、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学之父”,秩序和进步是孔德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2、卡尔·马克思。马克思对社会学的主要贡献。 3、赫伯特·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和社会进化。 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 1、埃米尔·涂尔干。社会事实,失范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准则,功能分析与历史分析方法。 2、马克斯·韦伯。社会行动及其类型,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科层制 [例题·单选题]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的思想家是() A.斯宾塞; B.涂尔干; C.马克思; D.孔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孔德被称为“社会学之父”,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 [例题·单选题]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 A.大有机体; B.超有机体; C.进化有机体; D.聚合有机体。 [答案]B [解析]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认为社会是一个超有机体。 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一)芝加哥学派 1、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 2、芝加哥学派的学术成就(四个方面) (二)结构功能论 1、帕森斯:著作、AGIL功能分析图式 2、默顿:著作、显功能与潜功能 (三)冲突理论 1、科塞的功能冲突论

《社会学原理》期末试卷

B 、 E 、 双重性D.过渡性 ) 主干家庭 C. ) 职业声望 C. 整合性 E.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社会学原理》期末考试 A 卷 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 1分,共10 分) 1 ?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 )提出来的 A. 涂尔干 B.马克思 C.斯宾塞 D.孔德 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社会结构 B. 社会运行 C.社会制度 D. 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规律 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浊浪掩红日,狂沙浸炊烟” 的意境迥异,从社会学的理论角度来看,它体现了( ) A. 要素不同,导致结构不同 B. 要素相同,导致结构相同 C. 要素相同,要素之间关系不同,导致结构不同 D. 要素不同,要素之间关系相同,导致结构不同 4. 孔德认为人们的思想或智慧要经历的三个阶段依次是 ( ) A. 神学、实证、形而上学阶段 B. 形而上学、神学、实证阶段 C. 实证、神学、形而上学阶段 D. 神学、形而上学、实证阶段 5. 从费孝通教授的学术经历可以看出( )的重要性 A. 家庭研究 B.社会问题研究 C.社区研究 D.民俗研究 6. 根据不同文化在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把文化分为 ( ) A. 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 B. 科技、规范、语言、价值 C. 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 D. 文化区、文化区域、文化圈和边际文化 7. 把宗教、哲学、艺术、道德称为文化,把科学技术创造的物质 成果称为“浅薄的文明”的观点出自( ) A.德国部分古典哲学家 B.马林诺夫斯基 C.克罗伯 D. 傅立叶 8. 一般地说,家庭建立的基础是( ) A.生产关系 B. 婚姻关系 C.亲子关系 D. 抚养与赡养关系 9. 在19世纪30( )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圣西门 D.卢梭 10. 西方国家的逆城市化转变是指( ) A.农村人口流向城市 B. 城市人口流向卫星城 C. 城市人口流向农村 D. 城市人口流向卧城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 2分,分) 1. 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的主要角度有( 自然环境、人口、文化 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阶级结构 经济、政治、文化 阶层结构 2. 我国现代社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A.稳定性 B.封闭性 C. 3. 家庭的结构主要有( A.血缘家庭 B.核心家庭 D. 联合家庭 E.其他家庭 4. 以下属于社会资源的有( A.经济利益 B.政治权力 D.生活质量 E.知识技能 5. 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 A. 社会现象是纯客观的 B. 只有被证实了的知识才是科学 C. 自然科学的方法不适合社会科学 D. 社会学研究应排除思辨哲学 E. 必须遵循价值中立 6. 社会角色根据追求的目标可以归结为( A.功利性角色 B.表现性角色 C.规定性角色 D.开放性角色 E.自致角色

2014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2014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单选题: 1.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是经典社会学理论中实证主义传统的集大成者。 A.孔德B.涂尔干C.韦伯D.马克思 2.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探讨了理性资本主义如何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兴起的问题。A.涂尔干B.孔德C.韦伯D.马克思 3.帕森斯是()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B.社会冲突理论C.社会交换理论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4.在中国现代早期著名思想家中,对社会学贡献最大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章太炎 5.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 A.继续社会化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 6.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B.角色冲突C.角色不清D.角色中断 7.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A.继续社会化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 8.()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B.符号互动理C.镜中我D.印象管理理论 9.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作出分析的是()。 A.费孝通B.科尔曼C.林南D.格兰诺维特 10.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C.关系建立的基础D.关系的协调程度

11.()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A.关系资本B.社会资本C.经济资本D.人力资本 12.()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 A.情境定义B.符号互动理论C.“镜中我”理论D.拟剧理论 13.()不属于正式组织。 A.学校B.公司C.邻里D.教会 14.根据()的标准,可以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 A.结构特征B.互动关系C.归属感D.从属关系 15.()是指群体内部成员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群体。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次级群体D.初级群体 16.家庭中的传统功能()在城市家庭中已基本丧失。 A.抚育功能B.生产功能C.赡养功能D.消费功能 17.社会学家()提出了中层理论。 A.帕森斯B.默顿C.韦伯D.福柯 18.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19.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在社会学上被称为()。 A.社会结构B.社会制度C.社会机制D.因果关系 20.“社区”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社会学家()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 A.吉登斯B.滕尼C.恩格斯D.哈贝马斯 21.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22.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借鉴了经济学家()的“二元经济”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题 (课程代码264004) 第一章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第一节生平和著述 一、生平(life) 孔德(1798——1857),法国社会学家。他的父亲是一个政府官员,也是一个热心的天主教徒和保皇分子,极力鄙视革命。像所有人一样,孔德在青年时代是激情而狂热的,他放弃了家庭的保守信念,树立了自由、共和的信念。 1817年,孔德认识了圣西门(60岁),并作为他的秘书和朋友工作了七年之久。在合作的这段时间里,他受到了圣西门的巨大影响。正是在圣西门的影响下,他开始由自由共和思想转向精英主义,而且把社会作为独特的研究对象来看待,并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因名义之争和政见不合,1824年孔德与他的导师分道扬镳,开始了孤独的研究生涯。由于自己的成就,他又和密尔等人成了朋友。 孔德晚年沉迷于“人道教”(the Religion of Humanity)的建立,他再次陷入学术的孤独之中,但是他却开始和许多政界要人联系,来推销自己的人道教思想。 二、著述(works) 1830至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 1844,《论实证哲学的精神》; 1851至1854年,《实证政治体系》; 1848,《实证哲学概观》;等等 三、社会背景(social context) 1.孔德生活的法国处于社会和政治秩序紊乱的年代。The belated coming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导致了法国社会的急速变迁,整个社会结构出现了迅速分化,不同的社会阶层为了取得政治地位,也促使一浪高过一浪的政治运动。孔德一生便经历了七种政治体制和无数次的群众运动。 孔德出生于罗伯斯庇尔极端统治之后相对温和的热月政府时期;两年后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又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拿破仑莱比锡战败,路易十八又统治了法国;虽然拿破仑曾经历过100天的复辟,但路易十八和查尔斯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830年的七月革命。直到1848年二月革命后路易?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政治运动背后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在工业革命之前法国的主要阶层有封建主、手工业者、工艺制作者和农民;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法国出现了资本家和工厂工人。各个阶层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也谋求获得政治地位;1789年法国大革命其实是资本家领导的推翻封建主的资产阶级革命;但1820年后的革命,主要是传统阶层和工厂工人不堪经济衰退带来的生活困境,起来反对现存的资产阶级封建主统治。 2.孔德一代处于社会结构中的尴尬地位。经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大量的年轻人占据了统治和管理地位,出生于1798年的孔德成年以后面临着就业机会的减少。再加上当时的经济萧条的影响下出现的doctor without patient, lawyer without client状况,年轻一代更是对前途一片茫然。于是他们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和政府统治产生了不满。 社会状况和个人状况都促使孔德谋求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四、思想渊源(the intellectual context) 1.进步传统(the tradition of progress) 2.秩序传统(the tradition of order) 3.自由传统(the tradition of liberalism) 4.圣西门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Saint-Simon) 第二节孔德的社会学方法论

社会学原理复习提纲

《社会学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社会学发展史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其主要内容?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生活技能的社会化) 1、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即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是人的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内容。 2、职业技能的社会化:传授生产技能和科学知识,为青年进入社会从事职业劳动打好基础。 3、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社会规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之一。 4、生活目标的社会化:社会化的目的和意义,不仅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了解人的社会化的主客观条件 本章要掌握的基本概念:依赖生活期、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同辈群体(一)社会化的主观条件(社会化的生物基础)(P86 )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离开了人的遗传素质,个体的社会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1、语言能力; 2、思维能力; 3、学习能力; 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依赖生活期——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这段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二)社会化的客观条件——1、家庭;2、学校;3、同辈群体;4、社区; 5、职业场所; 6、大众传播媒介 (三)了解社会化的几种基本类型?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含义以及两者的区别是什么?(P84) 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区别:继续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又分为主动在社会化和被动再社会化两种。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继续社会化是在原有生活方式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它着眼于人的进一步完善,而再社会化则是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或与过去断绝关系,进入新的方式,它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主要是指被动再社会化,其社会化的形式比继续社会化要剧烈。(要举例说明) (四)为什么要继续社会化?一是因为个体在基本社会化中的内容较为单一,且生活经历又往往比较贫乏;而一进入成年期,他的生活和社会关系等就变得复杂化了,社会不仅赋予了他新的角色、新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这就会使个体感到不适应。 二是因为在基本社会化中,家庭和学校所受教育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教育者本身要受到以前自身社会化效果的制约,而且未来社会的具体变化又难以预测,即不可能预先对青少年的未来生活进行全面指导,因此青少年社会化时期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就会不断地受到冲击。 三是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促使个体通过继续社会化来不断地提高自己。同时,每一个个体的继续社会化又在改造着社会,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此,继续社会化无论从个体或从社会方面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 (五)试述社会化过程中某一外在社会化因素对自身社会化的影响。—如家庭、职业场所。为什么说职业场所是成年人社会化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条件? 首先,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个人要在工作单位的职业活动中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