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案:专题2 细胞代谢1 物质跨膜运输与酶和ATP

2011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案:专题2 细胞代谢1 物质跨膜运输与酶和ATP

专题二 细胞代谢

小专题一 物质跨膜运输与酶和ATP

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物质跨膜运输 1.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

2.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2)O2浓度

特别提示:①乙图中,当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受运载物质载体数量的限制,细胞运输物质的速率不再增加。

②丁图中,当O2浓度为0时,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供能,细胞也可吸收物质。

(3)温度

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

【例1】(2010·广东卷,1)下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被动运输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分析图示可知,矿质离子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协助,还消耗能量,故为主动运输。

[答案] C

[知识总结]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快速确认技巧:(1)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耗能就为主动运输,即使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2)可否逆浓度梯度:只要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就是主动运输;(3)是

否需要载体:不需要载体就是自由扩散,需要载体则通过浓度、能量进一步作出判断。

【互动探究1】(2010·成都质检)在水池中沉水生活的丽藻,其细胞里的K+浓度比池水里的K+浓度高1065倍。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池水中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K+进入丽藻加快

B.池水中好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

C.池水中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

D.池水中鱼虾较多时,K+难以进入丽藻

[解析] 根据题中的信息可以判断,K+进入丽藻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主要是有氧呼吸)。大量厌氧细菌能在池中繁殖,说明池中缺少氧气,丽藻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所以K+难以进入丽藻。

[答案] C

考点整合二:酶

1.酶催化活性的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2.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的研究方法

(1)自变量:要研究的因素。

(2)因变量:酶的催化效率。

(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其他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都为无关变量,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除自变量外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实验研究要做到科学和严谨。

3.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

(1)酶浓度

在有足够多的底物而又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如图所示。

(2)底物浓度

当酶浓度、温度、pH等恒定时,在底物浓度很低的范围内,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所有的酶全部参与催化,反应速率达到最大,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不会增加了,如图所示。

(3)pH

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表现出活性,其中酶的活性最强时的pH即为该酶的最适pH。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且该种变性是不可逆的,如图所示。

(4)温度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其中反应速率最快时的温度即为该种酶的最适温度。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温度过高甚至会使酶失去活性,如图所示。

特别提示:高温使酶失活是由于破坏了酶的分子结构,即使恢复到最适温度,该酶的活性也不会恢复,而低温条件不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在恢复至适宜温度时,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4.教材中常见的酶及其作用 [来源:状_元_源][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623498161.html,]

【例2】(2009·宁夏理综、辽宁理综)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解析] 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故B正确。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也逐渐上升,故A错误。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的升高酶逐渐变性失活,而在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的降低酶的活性减弱,但酶的分子结构并没有被破坏,因此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故C.D两项均错误。

[答案] B

[知识总结] 与酶相关的常见误区明示

【互动探究2】(2010·合肥质检)下图1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2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A.曲线1 B.曲线2

C.曲线3 D.曲线4

[解析] 最大生成物的量与温度无关。从图1中可以看到,温度为2a时的酶促反应速率比a时要高,所以在温度为2a时,生成物量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要比a时短,根据图2可以看出只有曲线2符合。

[答案] B

考点整合三:ATP的结构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ATP的结构简式

结构简式可以写为A—P~P~P,其中A代表的是腺嘌呤与核糖结合形成的腺苷,~代表高能磷酸键。

另外,要注意将ATP的结构简式和与遗传相关的DNA.RNA的结构简式中的不同部位的“A”进行区分,如下图中圆圈部分所代表的分别是:①腺苷、②腺嘌呤、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图解分析

3.生物与能量归纳

(1)光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植物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2)光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以有机物为载体通过食物链而流动。

(3)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只有当有机物氧化分解后将能量转移到ATP中,才可用于生命活动。

(4)能量一经利用,即从生物界中消失。

(5)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6)ATP的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水解酶;生成ATP的反应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合成酶。

(7)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只用于暗反应);而ATP所需的能量则主要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或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光能。(8)病毒等少数种类的微生物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其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来自宿主细胞的代谢。

【例3】(2010·海淀区质检)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中ATP的惟一来源

B.有氧状态下,谷氨酸棒状杆菌在线粒体内合成ATP

C.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有氧条件下,植物根毛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

[解析] 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ATP,在无氧条件下,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也可产生ATP,故A 错误。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故B错误。根毛细胞中不含叶绿体,故D错误。

[答案] C

[知识总结] 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并不是可逆反应,两过程反应的场所、条件、反应式中的“能量”均不同,具体如下:

【互动探究3】(2010·临沂模拟)如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

B.ATP生成ADP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

D.酶1、酶2具有催化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解析] ATP是由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的,腺苷由一分子的腺嘌呤和一分子的核糖组成;酶具有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同时作用的条件要温和,所以要受到温度,酸碱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答案] D

高考链接

1.(2010·天津卷,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与物质运输相关的生理过程及各自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主动运输消耗能量且需要载体,故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供能;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仍进行新陈代谢,需要吸收葡萄糖将其分解供能;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从而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抗体的本

质为蛋白质,通过胞吐方式运输到细胞外,该过程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抗体释放到细胞外。

答案:B

2.(2010·山东卷,3)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跨(穿)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对物质跨(穿)膜运输方式的理解、运用和识图的能力。由图可知,曲线a表示物质的转运速度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因此曲线a表示的是自由扩散的跨膜运输方式;曲线b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而超过一定的范围,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无关,这时候主要受细胞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因此曲线b 表示的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的跨膜运输方式。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因此A选项错误;方式a表示的是自由扩散,如果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那么与之有关的载体蛋白应贯穿于细胞膜中构成蛋白质通道,所以B选项错误;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b的转运速率有影响,而对方式a的转运速率无影响,因此D选项不正确。

答案:C

3.(2010·山东卷,5)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溶酶体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化学本质

是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的,因此A选项正确。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进入溶酶体,有的通过膜融合形式进入,改变溶酶体的膜组分,所以B选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因而细胞质基质中的H+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因而C选项正确。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的衰老细胞、破损细胞等,通过溶酶体的作用被分解,所以D选项错误。

答案:D

4.(2010·上海卷,5)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某化学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需要解旋酶 B.属于水解反应

C.会有能量变化 D.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水解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分析图形可知,该图可表示肽酶催化肽键断裂的水解过程,水解需要肽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故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水解过程中肽键断裂,会引起能量的变化。解旋酶用于DNA分子中氢键的断裂。故A错误。

答案:A

5.(2010·上海卷,17)下列有关人体中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

B.酶和激素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

C.酶和激素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

D.酶和激素都要释放到血液中才能发挥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酶与激素的异同,意在考查考生的辨别比较能力。A项中少数酶是RNA,只有部分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是蛋白质;B项中酶能催化物质和能量代谢,而激素对物质和能量代谢的相关反应起调节作用;C项中人体的酶并非由内分泌细胞分泌;D项中酶不一定需释放到血液中,有的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答案:B

6.(2010·上海卷,20)右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保持不变

B.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图示为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植物细胞。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故若将该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将保持不变。若在40%的蔗糖溶液中,与图示相比,A不变,但因失水更多而B变小,所以B/A将变小,可见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图中A表示的是细胞长度,但B表示的并不是液泡的长度,而是失水后的原生质体的长度。

答案:D

7.(2010·上海卷,22)如图表示细胞中某条生化反应链,图中E1~E5代表不同的酶,A~E代表不同的化合物。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加快

B.若E5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B积累到较高水平

C.若E3的催化速度比E4快,则D的产量比E多

D.若E1的催化速度比E5快,则B的产量比A多

解析:本题考查一系列酶促反应相互之间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A项,若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变慢;B项,因E2催化的反应并没有被抑制,所以B不一定会积累到较高水平;D项,

因B还会被E2催化反应,故E1的催化速度比E5快时,B的产量也不一定比A多。答案:C

高中生物必刷经典题专题2.2细胞代谢能力提升含解析必修1

细胞代谢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在色素提取时,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分离色素 B.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液泡由大到小,紫色变深 C.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斐林试剂混合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D.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2.钠-钾泵是一种专一性的载体蛋白,该蛋白既可催化ATP水解又能促进Na+、K+的转运。每消耗1 mmol ATP 能将3 mmol的Na+泵出细胞,将2 mmol K+泵入细胞内。下图为细胞膜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示意图,依据此图做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具有运输和催化的功能 B.细胞内K+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可不消耗ATP C.钠-钾泵持续运输的过程会导致ADP的大量积累 D.钠-钾泵的存在说明载体蛋白对离子运输具有选择性 3.图表示ATP的结构,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A代表的是腺嘌呤 B.图中b、c代表的是高能磷酸键 C.水解时b键更容易断裂 D.图中a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4.如图是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图,据图分析错误 ..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为pH,温度为无关变量 B.本实验的检测指标为气体产生量的多少,以此反映酶活性的高低 C.实验开始前反应小室状态如图A所示,不能让滤纸片在小室下方 D.如图B中倒置的量筒可以用倒置的试管代替收集气体 5.如图甲、乙分别为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A、B表示光照下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交换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器可进行完整的细胞呼吸 B.乙图中NADPH的移动方向是从⑤到④ C.若O2全部被A结构利用,则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 D.适宜条件下,②和④处均存在电子的传递过程 6.下列关于人体中ATP—ADP循环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①消耗水,反应②合成水 B.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反应①供能 C.需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消耗伴随反应②的发生 D.能量2可用于乳酸在人体肝脏再生成葡萄糖

【2020生物新高考京津琼】专题二 细胞代谢

专题二细胞代谢 [考纲要求] 1.说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2.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3.解释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4.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5.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6.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知识主线 思维串联 微专题1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理清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

2 提醒:①人工膜≠生物膜:生物膜具有“载体蛋白”,故具有选择透过性,人工膜为半透性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膜上孔径的大小。 ②渗透平衡≠浓度相等: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动态平衡,此时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未必相等,如透析袋内蔗糖溶液与透析袋外的清水可达渗透平衡,但浓度不会相等。 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两大因素——物质浓度、O 2浓度 (1)物质浓度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2)氧浓度

提醒:温度通过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物质运输的速率。 3.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 提醒:①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不属于胞吐作用。 ②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除供能的线粒体外,还有合成载体蛋白的场所——核糖体。 4.巧用两种抑制剂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3

题型一围绕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考查生命观念 1.(2019·4月浙江选考,9)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 B.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 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 解析兔红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水分子进出达到平衡,B错误;在低于0.9%NaCl溶液中,进入红细胞的水分子多于出红细胞的水分子,红细胞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C正确;渗透作用是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其中水分子是从其分子数相对较多处向相对较少处扩散,即从溶液浓度较低处向溶液浓度较高处进行扩散, D错误。 4

细胞代谢专题分类整理

细胞代谢专题分类分块研究 近年高考考了什么? 一、A TP的合成、利用及能量代谢 考查的角度:A TP部分命题较低,多融合有关代谢或生理过程综合考查。 例题: (2016卷.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答案】D (2016新课标I.29)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答案】(1)γ (2) α

二、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1、考查形式:对酶的本质及酶在代谢中作用的理解,多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结合,以选择题为主;对探究酶的特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考查主要是以实验形式进行,题型主要是非选择题,集中在对酶特性曲线的分析和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上。 2、命题趋势:高考对酶的作用及特性的考查将趋向于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图表、曲线等以实验分析或设计的形式进行,所占分值较大。考查形式灵活多变,多以选择形式出现,也会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 3、考查的角度:酶相关的实验探究是高考的难点,近年来高考对酶的考查也不乏“亮点”与“创新点”如2016年全国卷I第3题考查测定酶活性的实验操作步骤,试题考查的知识简单,主要体现对考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预计2019年高考中,以“酶的作用机理”“酶的特性”或“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等知识为背景的实验类试题出现的概率较高。试题中渗透着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生物学核心素养。 4、例题: (2016新课标II.29)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 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 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 在t3时,C组产物总量,原因是。(4)生物体酶的化学本质是,其特性有(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B (2)加快(3)不变 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底物总量也不会增加(4)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专一性 (2016课标1卷.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2017?新课标Ⅱ卷.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2018?新课标I卷.2)生物体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专题辅导细胞代谢基础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专题辅导:细胞代谢的基础【竞赛要求】 1.细胞代谢与能量 2.ATP(三磷酸腺苷)结构和功能 2.酶的功能 3.细胞膜:理化性质、分子结构与物质运输等 【知识梳理】 一、细胞代谢与能量 1.细胞代谢与能量 生物的新陈代谢,或称代谢,是生物体内所进行的全部物质和能量变化的总称,它是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生活的细胞通过代谢活动,不断从环境中取得各种必需的物质,来维持自身高度复杂的有序结构,并保证细胞生长、发育和分裂等活动的正常进行。 细胞中能的转换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细胞成分中的蛋白质、核酸等分子相当脆弱,遇到高温就要变性失活,所以细胞内不能利用热能来做功。在细胞和生物体的能量转换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化学能。三磷酸腺苷(ATP)常常充当各种类型的能量相互转换的媒介物。许多放能反应总是和ATP的合成相耦联,将放出的能贮存在ATP中;许多需能反应总是和ATP 分解相耦联,从ATP中获得自由能(在压力和温度都恒定的条件下能够做功的能称为自由能)。 2.三磷酸腺苷(ATP) (1)ATP的结构特性 三磷酸腺苷(ATP)也叫做腺苷三磷酸、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典型代表。ATP是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个相连的磷酸基团构成的。这三个磷酸基团从与分子中腺苷基团连接处算起,依次分别称为α、β、γ磷酸基团。ATP的结构式是:

ATP分子中的γ磷酸基团水解时(有关酶的催化下),能释放30.5 kJ/mol的能量。ATP 分子既可以水解一个磷酸基团(γ磷酸基团),而形成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Pi);也可以同时水解两个磷酸基团(β磷酸基团和γ磷酸基团),而形成一磷酸腺苷(AMP)和焦磷酸(PPi)。后一种水解方式在某些生物合成中具有特殊意义。AMP可以在腺苷酸激酶的作用下,由ATP提供一个磷酸基团而形成ADP,ADP又可以迅速地接受另外的磷酸基团而形成ATP。 (2)ATP系统的动态平衡 ATP是活细胞内一种特殊的能量载体,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以及细胞质基质中广泛存在着,但是ATP在细胞内的含量是很少的。ATP与ADP在细胞内的相互转化却是十分迅速的。在活细胞中,ATP末端磷酸基团的周转是极其迅速的,其消耗与再生的速度是相对平衡的,ATP的含量因而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的水平。这对于构成细胞内稳定的供能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ATP的生成 动物和人等: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4)ATP的利用 ATP中的能量可以直接转化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这些能量的形式主要有以下6种。 渗透能:细胞的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物质跨膜移动所做的功消耗了能量,这些能量叫做渗透能。 机械能:细胞内各种结构的运动都是在做机械功,所消耗的就是机械能。例如,肌细胞的收缩,草履虫纤毛的摆动,精子鞭毛的摆动,有丝分裂期间染色体的运动,腺细胞对分泌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代谢》

【专题二】细胞代谢 【考情分析】 细胞代谢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的重点,本模块的所有知识点均有考查的可能性,特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从考查角度上看,大多围绕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展开,通过两项生理过程的发生部位、产物、影响因素、相互联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查,因此,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这部分内容的题目设计多趋向于与其他知识的综合。 考查本模块内容的考试题既有选择题,又有简答题,其中包括图表题、分析说明题和实验设计题等。在考查新陈代谢、酶等概念时,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如;而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时,则以简答题为主,这部分试题难度较大,特别是实验类题目。 本模块有较多的实验和探究活动,尤其是要重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酶的发现过程及特性等经典实验的复习,使学生懂得实验是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 【知识交汇】 要点一、ATP 与ADP相互转化及生理作用归纳 要点二、ATP产生速率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①A点表示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可通过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少

②AB段表示随O2供应量增多,有氧呼吸明显加强,通过有 氧呼吸分解 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增多,ATP的产生速率随之增加。 ③BC段表示O2供应量超过一定范围后,ATP的产生速率不 再加快,此 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酶、ADP、磷酸等。 要点三、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深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要点四、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练习题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选择题 1.(2012·泉州高一期末)如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由图分析可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依靠() A.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D.渗透作用 【解析】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存在差异,即存在浓度差,该浓度差的维持依靠主动运输。 【答案】 B 2.(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期末)关于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释放的能量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 【解析】图中①代表主动运输,②表示协助扩散,②过程需要载体,不消耗ATP;主动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大分子物质以胞吞或胞吐的方式通过膜;蜜饯腌制时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消失。

【答案】 B 3.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正常生活过程中的细胞膜对物质的运输。物质运输的方向如箭头所示,黑点的数量表示物质的浓度,则该物质可能是() A.甘油B.叶绿素 C.花青素D.Na+ 【解析】此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由细胞内向细胞外,需要载体蛋白,而且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甘油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叶绿素、花青素分别是存在于叶绿体、液泡中的色素,不在细胞间转运。Na+可由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且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 D 4.(2012·浙江高考)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是() A.CO2B.O2 C.K+D.Na+ 【解析】可通过肝细胞内外各种物质的关系作出判断,K+逆浓度从细胞外进入到细胞内部,其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答案】 C 5.(2013·青岛高一检测)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如胃蛋白酶原)的出胞方式是() A.胞吐B.自由扩散 C.协助扩散D.主动运输 【解析】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以及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对于生物大分子物质,则不能以跨膜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

专题二:细胞的代谢(修改)

专题 (二) 细胞代谢 一、选择题 1.(2010·西城质检)能够促使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 A.脂肪水解酶B.淀粉水解酶 C.蛋白质水解酶D.DNA水解酶 2.(2010·佛山质检)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TP连续水解两次可以得到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ATP可以直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C.ATP的元素组成与脂肪相同的元素有C、H、O D.ATP的生成只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3.从光合作用到呼吸作用的过程中,H2O中O的循环途径是( ) A.H2O→C6H12O6→CO2B.H2O→C6H12O6→H2O C.H2O→O2→CO2D.H2O→O2→H2O 4.(2010·南京三模)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 根据结果判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 min后便会失去活性 B.在60℃的环境中此种淀粉酶已失去活性 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催化速率比碱性环境中的快 D.物质甲对试管Ⅲ中淀粉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大于试管Ⅱ 5..(2009·浙江卷,4)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 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6. 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合成ATP B.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C.ATP中的“A”与构成RNA中的碱基“A”是同一物质 D.ATP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7.生产者细胞中的叶绿体可产生ATP,同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细胞中的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也能产生ATP。在一个处于生长期的森林生态系统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多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之和 B.消费者的各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ATP都多于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 C.所有的分解者都可通过线粒体产生的ATP供能 D.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与其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ATP之和相等 8.(2010·广东调研)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A.在4℃条件下易变性 B.只含有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 9.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实例中,不需要载体协助,但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案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 能力方面: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积极主动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解决方法: (1)介绍扩散现象,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 (3)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现象,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 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 解决方法:通过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播放相关的多媒体动画,讲清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学生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七、教学程序 [问题探讨]给学生呈现P70图,提出下列讨论题: 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 学生讨论后回答。 讲述 (一)小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运输 1.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进出细胞,这种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类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1)自由扩散 往清水中滴一滴蓝墨水,清水很快变为蓝色,这就是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消耗能量,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如O2、CO2、甘油、乙醇等。 特点:(1)物质转移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 (2)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不需要消耗能量

(2)协助扩散 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是因为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有的蛋白质,能协助葡萄糖等物质顺梯度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特点:(1)物质转移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 (2)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不需要消耗能量 总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异同。 2.主动运输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如Na+、K+、Ca2+的吸收。 特点:(1)物质转移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 (2)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需要消耗能量

细胞代谢专题训练5答案

热点练2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考查 1.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B.RuBP羧化酶为上述反应的进行提供所需的活化能 C.提取的RuBP羧化酶应在最适温度条件下保存,以保持其最高活性 D.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只有在黑暗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催化作用 解析:选A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CO2固定的酶,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RuBP羧化酶降低了上述反应进行所需的活化能,B错误。酶在低温条件下,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因此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以保持活性,C错误。CO2的固定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因此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都能发挥作用,D错误。 2.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色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具有叶绿体的生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光合色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催化 C.可用无水乙醇分离、提取色素 D.叶片研磨后的滤液需用滤纸过滤 解析:选B蓝藻细胞中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是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因此能够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光合色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催化,B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C错误;叶片研磨后的滤液需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D错误。 3.如图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当E<B时,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措施是增大CO2浓度 B.当B<E<C时,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最新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二 细胞代谢 梳理核心概念 排查常考基础点学案(复习必用)

专题二细胞代谢 梳理核心概念排查常考基础点 1.酶 (1)概念:酶是活细胞(场所或来源)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有机物(化学本质),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人教版教材P83黑体字)。 (2)解读 ①只有在特殊背景或信息下才可认定酶的化学本质为RNA,一般认定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如各种消化酶、DNA聚合酶等)。(经典易错) ②酶只能由活细胞产生,不能来自食物,且几乎所有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均可产生酶,产生场所为核糖体,但发挥作用的场所既可以是细胞内、细胞外,也可以是体外。 ③催化作用(其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是酶唯一的功能,酶不具有调节功能,也不作为能源(或组成)物质,切不可额外夸大其功能。 ④酶促反应前后酶的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可以重复利用;酶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⑤低温或盐析能降低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失活,即酶的空间结构不被破坏,条件适宜时酶活性可恢复。(经典易错) ⑥高温、强酸和强碱、重金属、紫外线、酒精等有机溶剂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酶活性不能恢复。 ⑦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例如呼吸酶或ATP合成酶。(高考题选项) ⑧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如胃蛋白酶或脂肪酶作为催化剂分解蛋白质或脂肪,它们自身又可作为反应的底物被其他蛋白酶水解。(高考题选项) ⑨过氧化氢酶和加热促使过氧化氢分解的机理不同。过氧化氢酶是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而加热是使过氧化氢分子获得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跃态。 ⑩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活性不同。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底物浓度或酶浓度不影响酶活性但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最早提取的纯酶是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用丙酮作溶剂提取的脲酶,其作用是催化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然后他又用多种方法证明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教材P81资料分析) ?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人教版教材P85小字)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必修一专题二教学设计----细胞代谢

专题二教学设计:细胞代谢 【高考要求】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II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II (3)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II (4)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II (5)细胞呼吸II 实验: ,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命题趋势】 1、酶和ATP ①ATP知识点命题角度始终和细胞内稳定能量供应系统结合,预计在2010年高考中,这种 选择题命题角度还会存在。 ②在近几年高考中,酶的考点以图表的形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查酶的特性实验分析 和影响酶活性的曲线分析较多,预计2010年高考这种简答题命题趋势还会出现。 ③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有关高中生物阶段酶的种类、作用总结和消耗ATP的生理过程总结 是近几年的热点,我们在2010年高考复习时应该多加注意。 : ④预计2010年本专题试题赋分稳定,约为6%左右,试题难度维持在0.62左右。 2、细胞呼吸 ①细胞呼吸内容往往是综合性试题的命题材料,往往与光合作用联系在一起,尤其以生产实 践为材料背景的综合性试题更为常见,试题中所占的分值约占25%左右。 ②预计2010年高考试题中,单纯的细胞呼吸过程仍然会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试题难度0.65 左右;与光合作用联系的实验题则是选择题、简答题都有可能,难度在0.55左右。 3、光合作用 ①新课标省份近3年高考试题中,光合作用考题普遍存在,与呼吸作用相联系的综合性试题 也非常多,试题赋分比重始终非常高,和遗传变异专题大致相同,约占试卷总分的25%左右,这也反映了高考试题从不回避主干知识的重复考查。 ②光合作用知识是生物学科的命题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年年都考,常考常新,其试题综 合性大、灵活性强、开放度大,命题形式灵活多变,选择题、简答题、图表题和实验探究题均有涉及,预计这种命题趋势还会继续,试题难度一般维持在0.55左右,较难得分。【课时安排】 》 本专题安排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酶和ATP,细胞呼吸 第二课时:光合作用 第三课时:专题检测与讲评 【重难点突破策略】 第一课时:酶和ATP,细胞呼吸 课时重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重点: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难点:主动运输 二、学习活动 (一)、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内容。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大分子物质的通过方式: (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下面的物质分别是通过何种方式进出细胞的?请归类,并在相应的位置画出其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氧气,二氧化碳,甘油,氮气,苯,维生素D,性激素,乙醇,葡萄糖,钾离子,碘,氯离子 (1)自由扩散(2)协助扩散(3)主动运输。

探究活动二:探究影响细胞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 (一)下表为自由扩散实验的数据,请分析数据,绘出物质运输的速率与浓度关系的坐标曲线。 结论:物质的运输速度与物质浓度差成_____关系, 自由扩散过程受________影响。 (二)下表为协助扩散实验的数据,请分析数据,绘出物质运输的速率与浓度关系的坐标曲线。 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物质的运输速率 与物质浓度成____关系,协助扩散过程中物 质运输速率受________________限制。 (三)下表为胡萝卜在不同氧分压情况下从KNO 3溶液中吸收K +与 NO 3— 的数据,请根据数据绘出K +与 NO 3— 吸收速率与氧分压的坐标曲线。 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物质的运输速率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探究活动三:按照表格归纳出三种跨膜运输的方式。小组合作填写。 运输方式 概念 运输方向(浓度梯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需要能量 举例 影响 因素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浓度差(mmol/L ) 5 10 15 20 25 30 运输速度(离子/秒) 2.4 4.7 7.3 9.5 12.2 14.4 浓度差(mmol/L ) 1.5 3 4.5 6 7.5 9 运输速度(离子/秒) 8 15 24 30 31 31 氧分压 0 2 4 6 8 10 K + 20 25 40 41 42 42 NO 3— 30 35 40 50 52 52 氧分压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细胞代谢专题复习

第1讲细胞的物质基础 考纲要求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 命题趋势1.趋势分析:命题多以信息题或综合分析选择题形式呈现,侧重考查有机分子的成分、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2.备考指南:(1)建立“元素→化合物→结构→功能”的思维模型,让知识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运用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学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2)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表格和概念图的形式,复习核酸、糖类、脂质等知识。 , 1.细胞中的四类有机物在元素组成上有怎样的联系? 2.你能通过中心法则把蛋白质与核酸联系在一起吗? [提醒]1.固醇及脂肪含C、H、O元素,磷脂中含C、H、O、N、P元素。 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RNA,遗传信息只贮存在DNA中。 【链接提升】1.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2.DNA、RNA与蛋白质的关系3.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4.相关计算 (1)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总数-肽键数。 (2)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总数-肽键数。 (3)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的总数。 (4)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的总数-脱去水分子数。

(5)H 原子数=各氨基酸中H 的总数-2×脱去水分子数。 (6)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氨基酸数-肽链数)×18 (7)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或碱基)、核糖核苷酸(或碱基)、氨基酸的数量比例关系=6∶3∶1。 考点二 糖类和脂质 【链接提升】 1.糖类的元素组成、种类及相互关系 2.脂质的元素组成、种类及生理功能 性激素属于固醇类激素,而细胞膜主要由磷脂构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性激素能够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受体结合,从而调节代谢过程。 3.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1)主要能源物质:糖类(注意:不是细胞中所有糖类都作为能源物质,如纤维素;糖也不是唯一的能源物质,还有其他物质,如蛋白质); (2)主要储能物质:脂肪; (3)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 ; (4)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太阳能。 太阳能――→光合作用等 糖类等能源物质――→细胞呼吸 ATP 中的化学能――→水解作用 生命活动。 考点三 水和无机盐 【链接提升】 水、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整合 1.衍射法归纳生物体内的水 2.无机盐代谢与其功能 题型一 物质鉴定类实验 鉴定类实验题是近几年高考的必考点,且考查形式固定,多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质鉴定的条件,材料和 颜色反应。【方法总结】 关于颜色反应实验的归纳总结 颜色 原理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方式 知识点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方式 一、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方式: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概念: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2、必备条件 ①具有半透膜;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之间具有浓度差。 3、概念辨析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 ①: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②:浓度差:细胞质与外界溶液(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 2、现象 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③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动态平衡 注:细胞内外浓度差(物质的量浓度差)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 四、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分析及应用 1、原理 ①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③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得多。 2、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流程 略

3、结果与分析 (1)质壁分离 现象:液泡体积(变小);液泡颜色(变深);细胞大小基本不变 内因:原生质层收缩性大于细胞壁。 条件、外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植物渗透失水,体积缩小。 ⑵质壁分离复原 现象:液泡体积(变大);液泡颜色(变浅),细胞大小基本不变。 条件、外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4、易错警示 略 5、判断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时的规律 (1).从细胞角度分析: ①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才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从溶液角度分析: ①在溶质可穿膜的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 ②在溶质不能穿膜的溶液中细胞只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不能自动复原。 ③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会因过度失水而死亡不再复原。 6、质壁分离实验的拓展应用 略

专题2细胞的代谢专题复习(第一讲)

专题2 细胞的代谢 第一讲酶和ATP的预习学案 【知识梳理】 一、酶 1.概念:产生的具有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还有少数是。 2.酶的特性

(1)ATP 和ADP 能快速转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酶具有 。 (2)生物体内各种复杂的代谢反应之所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 有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3)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 的条件下进行,在过酸、过碱或 的条件下,都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而在 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酶不会失活。 二、ATP 1.结构:ATP 的结构简式是 ,一个ATP 分子中含有1个 ,3个 ,2个 。ATP 中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形成的物质是 ,是组成 的基本单位之一。 2.功能: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 物质。 【自我检测】 1、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3%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得不到 A 、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酶有温和性 B 、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活 C 、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性 D 、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性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B 。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C .酶只有在细胞内才具有催化功能 D 。淀粉酶不能催化乳糖水解 3、正常情况下,在植物体内ADP+Pi ATP 的反应中,进行a 和b 的外 界条件分别是( ) A 、光、氧 B 、酶、ATP C 、叶绿体、线粒体 D 、氧、氨 4、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中的PH 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A .不断上升 B .先升后降 C .先降后升 D .没有变化 b (化学能) a (光能)

专题整合二细胞代谢

专题整合二细胞代谢(2个常考点+2个必考点) 知识互联网 第四讲酶与ATP 【考纲点击】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B)。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B)。 第1课时 【知识回顾】 1、解读与酶有关的模 模型1——专一性 上图为“锁和钥匙学说”,图中①表示酶,②表示被催化的反应物。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结构。 模型2——酶的高效性的曲线 1

(1)图中只有a、b曲线相比较才可说明酶催化的高效性,a、c曲线的对比只能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模型3——单因子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1)温度和pH (2)反应物浓度和酶浓度 ①低温时,酶分子活性受到抑制,但并未失活,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升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失活。 ②温度或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③图丙中OP段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而P点之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酶浓度。 ④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不改变酶分子的活性。 模型4——多因子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2

2、A TP的形成及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关系 (1)ATP的形成途径: (2)植物产生A 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动物产生A 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用于除C3还原之外的各项生命活动。 (4)光能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而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 (5)光能进入生物群落后,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有机物中,以有机物为载体通过食物链而流动。 (6)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具有单向流动、不可重复利用以及逐级递减的特点。 3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2细胞的代谢第2讲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1)检测

专题2第2讲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1) 一、选择题 1.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 A.O 2的产生 B.H 2O 生成 C.[H]的消耗 D.ATP 的合成 2.如果某绿色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有机产物为葡萄糖,则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如下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6CO 2+12H 2O ―――→光能叶绿体 C 6H 12O 6+6H 2O +6O 2 A.该反应式也适用于具有藻蓝素和叶绿素等光合色素的蓝藻 B.追踪反应式中CO 2的氧原子的转移情况时,该氧原子能转化成氧气 C.该反应式中,CO 2消耗的场所与H 2O 消耗的位置不同 D.当植物体有机物积累量为零时,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3.如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水分等条件下,某实验小组所测得的甲、乙两种植株叶片CO 2吸收速率与CO 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 2浓度为b 时,甲、乙植株真光合速率相等 B.若将甲、乙植株置于密闭玻璃钟罩内,一段时间后甲植株先死亡 C.只要有CO 2,植株就能进行光合作用 D.适当升高温度,a 点应向左移动 4.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整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 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 A.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 B.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5.如图所示为光照强度和CO 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 B.曲线中D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 C.AB段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BC段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是温度等其他条件 6.“格瓦斯”是由酵母菌和乳酸菌双菌发酵的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传统做法是采用俄式大面包为基质,加入菌种发酵生成微量乙醇、一定量的CO2以及丰富的有机酸物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发酵过程需要密闭条件 B.两菌种的细胞呼吸方式相同 C.CO2由两菌种共同产生 D.两菌种细胞呼吸的场所均只为细胞质基质 7.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只有小部分用于合成ATP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细胞供氧不足时,无氧呼吸可将糖类氧化为乳酸或酒精 8.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 二、非选择题 9.近年来中国遭遇史上较严重雾霾天气,雾霾除对人们的呼吸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之外,也对某些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明显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针对雾霾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1)该小组分析认为:首先雾霾天气直接影响叶绿体中的________(产物)产生,其次雾霾堵塞气孔,会引起叶肉细胞间隙________下降,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专题综合测试(二) 细胞代谢

专题综合测试(二) 细胞代谢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2011·攀枝花质检)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A.Na+B.CO2 C.胰岛素D.K+ 解析:糖蛋白分布在细胞外表面,由此推断图乙所示的是物质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且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载体和能量。图甲的信息显示在细胞中,Na+和胰岛素外高内低,K+和CO2内高外低。胰岛素和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并不进入细胞内部;C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不需能量和载体;只有K+符合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 答案:D 2.(2011·苏州调研)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能够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半乳糖和葡萄糖等。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儿消化道中不能被分解的原因及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可能是( ) A.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无消化蛋白质的水平;胞吞方式吸收

B.母乳中含有抑制免疫球蛋白分解的某些物质;胞吞方式吸收C.新生儿的消化系统中含有抑制蛋白质分解的某种物质;主动运输方式吸收 D.母乳中含有一定量的ATP,可为新生儿提供物质吸收的能量;胞吞方式吸收 解析:根据题意及所给选项可判断出,母乳中含有抑制免疫球蛋白分解的物质,所以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儿消化道中不能被分解。免疫球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内部。 答案:B 3.(2011·烟台适合练习)生产者细胞中的叶绿体可产生ATP,同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细胞中的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也能产生ATP。在一个处于生长期的森林生态系统中,下列判断准确的是( ) A.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多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之和 B.消费者的各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ATP都多于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 C.所有的分解者都可通过线粒体产生的ATP供能 D.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与其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ATP之和相等 解析:在一个处于生长期的森林生态系统中,要积累能量用于生长,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要多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之和;有的分解者如细菌,无线粒体,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供能;生产者要积累能量用于生长,叶绿体产生的ATP多于其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之和。 答案: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