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7-18国医通中医选修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17-18国医通中医选修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17-18国医通中医选修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17-18国医通中医选修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马莳

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素问五藏别论》指出六腑总的生理功能特点是A实而不满

据《素问五藏别》五藏的功能是 A. 藏精而不泻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五七的特点是A面始焦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年老有子的最根本的原因是A、肾气有余

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A、全元起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恬谈虚无的含义是指: A、思想安静乐观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妇女月经形成最主要的因素是: B、太冲脉盛

素问明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反应了B、阴阳的制约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天真"与下列哪-项有关? B、肾气

据《素问五藏别论》,传化之府中不包含B、胆

在哪本书中提出《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 B、《针灸甲乙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C、清气在下,浊气在上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浊气在上,则生”C、月真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飧泄是指: C、大便完谷不化

现在通行的《灵枢经》是: C、史崧校正家藏本

以下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壮火食气理解正确的是C、附子之类药物会消蚀元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养生的重要原则,除下列哪一项以D、延年益寿

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D、西汉中后期

内经》对人体外部现象的观察的主要原则是: D、以表知里、司外揣内

素问上古天真论》主要论述了什么内容? E、养生

下述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是: E、寒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散气,其"气"指E、正气

黄帝内经》的作者是E、以上都不是

在哪本书中提出《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B、《针灸甲乙经》

现在所见的(《素问》其版本来源于: E、林亿等的校本

根据《素问五藏别论》内容,六腑的病理特点是: A.多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为气,阴为味",其气是指C、药食之气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天癸”的含义是E、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

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C、气口

将运气七篇补入《素问》的医家是E、王冰

以下何项不属于奇恒之腑? E、三焦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影响寿命最主要因素是A、肾气

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E、以上都不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牍理”之“清阳”是指C卫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E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雨出

云出天气”, A.阴阳互根

素向明阳应象大论》认为,过度服用气味纯阳的药物易致 E. 气衰

素问上古天真论》日:“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此处“生水”是指B、主藏精的功能

据〈素问五藏别论》,水谷入口,则B、胃实而肠虚

素问经脉别论》“府精神明,留于四藏"之四藏"是指C、心肝脾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过度服用气味纯阳的药物易致E、气衰

奇恒之府的功能特点是: A、藏而不泻

据《素问五藏别论》具有“满而不能实功能特点的为: A、五脏据《素问五藏别论》,为“五藏使”的是D、魄门

根据《素问五藏别论》内容,六腑的病理特点是: A、多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散气",其"气"指E 正气

温病学B答案

《温病学B 》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 型题 认为伤寒六经传变皆是热证, 王安道 B 1、 A 、 2、 A 、 D 3、 A 、 D 4、 A 、 D 5、 A 、 C 、 E 、 6、 A 、 D 7、 A 、 D 8、 A 、 D 9、 A 、 D 、刘河间 A B E 治疗以寒凉为主的医家是: C 、叶天士 、王叔和 E 、郭雍 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黄帝内经》 《肘后方》 下列哪项不属于风热病邪致病特点: 先犯上焦肺卫 B 变化迅速 E 、《伤寒论》 、《诸病源候论》 C 、易于化燥伤阴 、病程中易出现 《外台秘要》 、最易伤气 三焦辨证中,哪种症候表现不会出现在上焦证当中: 发热恶寒 B 咯吐粉红泡沫痰或血水 邪在气分的辨证要点: 身热口苦而渴,舌红苔黄 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身热,汗多, 以下热型除, 壮热 夜热早凉 证见低热颧红, 足少阴肾病变 足阳明胃病变 斑出色红,艳如胭脂为; 热毒轻浅 B 火郁内伏,气血尚活 、咳嗽喘促 、低热不退,舌干绛而痿 C “逆传心包” E C 、神昏谵语 B 、壮热心烦,口渴汗多 D 、身热汗出,烦渴,咳喘,舌红苔黄 心烦,苔黄燥 外皆属气分病证所见:B B 、寒热往来 C E 、身热不扬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心烦不寐,口燥咽干,神疲脉虚,此属: 、手厥阴心包病变 、日晡潮热 、足厥阴肝病变 、足太阴脾病变 、血热炽盛 C 、热毒锢结,正气衰亡 、热毒深重,气血尚充 邪热迅速化燥入胃,津液被灼的阴阳腑实证的舌象是: 苔色老黄焦燥起刺 B 、苔黄而干燥 C 白砂苔 E 、以上都不是 B 、苔灰而干燥 10、 温病苔白,厚而干燥的临床意义是: A 、温病兼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 B C 、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 D E 、表邪未解,肺津已伤 11、 分消走泄法适用于: A C 、秽浊之气内郁而胃气衰败 、湿与热相搏,浊邪上泛 A 、邪留三焦,气化失司,痰热湿浊阻遏 C 、湿热秽浊郁闭气分的 “邪伏募原证” E 、热在气分,郁而化火 B 、邪郁少阳,胃失和降 D 、热传阳明,内结肠腑 A 、轻清宣气法 B 、辛寒清气法 C 、宣气透表法 D 清热宣肺法 E 、清泄郁热法 13、湿温,湿热并重, 郁阻中焦,出现白 宜用: C A.菖蒲郁金汤加味 B. 蒿苓清胆汤加味 C 、王氏连朴饮加苡仁、竹叶 D 化斑汤 E 、三仁汤 14、“增水行舟”法的代表方剂是: D A 、调胃承气汤 B 、增液汤 C 、枳实导滞汤 D 增液承气汤 E 、导赤承气汤 12、温热病邪初传气分,热势不甚,气失宣畅之证,可用: A 15、病在初起,多以上焦肺卫为主,而后顺传阳明或逆传心包,病至后期阶段,多肺胃阴伤 的温病是:A A 、风温 B 、春温 C 、秋燥 D 、温毒 E 、以上都不是

2019尔雅走进黄帝内经最新答案期末考试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一)已完成成绩:分 1 【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2 【单选题】《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黄帝,下面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3 【单选题】《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4 【判断题】《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保留至今的医学经典有()。 ?A、 ?B、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2 【单选题】 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了三部内外经外,还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分 3 【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我的答案:√得分:分 4 【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我的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三)已完成成绩:分 1 【单选题】《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代表了哪里的文化?() ?A、 ?B、 ?C、 ?D、 我的答案:A得分:分 2 【单选题】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儿科医学典籍。 ?A、

?C、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3 【单选题】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A得分:分 4 【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我的答案:×得分:分 《黄帝内经》概论(四)已完成成绩:分 1 【单选题】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黄帝内经》的()。 ?A、 ?B、 ?C、 ?D、 我的答案:A得分:分 2 【单选题】《黄帝内经》中有关五运六气的内容是由唐代医学家()重新编纂《素问》加进去的。() ?A、 ?B、 ?C、

中医温病学试题与答案

温病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 A、型题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 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4.余师愚的代表著作是:B A.广温疫论 B.疫疹–得 C.温疫论 D.伤寒温疫条辨 E.临证指南医案 5.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瘩等诊断方法的医家是:B A戴天章 B.叶天士 C.王孟英 D.吴鞠通 E.余师愚 6.对温病的治疗首先强调初起不可纯投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的医家是:C A.罗天益 B.王安道 C.刘河间 D.朱肱 E.汪石山 7.温病学说形成的时代为:B A.宋到元代 B.明到清代 C.新中国成立后 D.战国到唐代 E.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8.(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9.提出”疠气”病因学说的明代医家是: B A.汪石山 B.吴又可 C.李时珍 D.李中梓 E.王肯堂 10.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郭雍 C.刘河间 D.朱肱 E.罗天益 11.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是: C A.温热论 B.温热经伟 C.温疫论 D.湿热病篇 E.肘后备急方 12.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C A.湿热病篇 B.温热论 C.温病条辨 D.温热经伟 E.温疫论 13.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E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刘河间 D.朱肱 E.王安道 14.被誊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B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吴又可 E.薛生白 15.金元时期,在热性病治疗上提出新观点,组创新方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刘河间 C.张从正 D.李东垣 E.朱丹溪 16.在热病治疗上,首先提出以客寒凉清热为主的医家是:B A.朱肱 B.刘河间 C.汪石山 D.吴又可 E.王安道 17..朱肱首先提倡的是:E A.温病分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 B.古方今病不相能 C.立新论、创新法 D.脱却伤寒辨证温病 E.灵活运用经方 18..温病学发展到什么时候才开始从伤寒论体系中摆脱出来:C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19..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20.温病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 E A.唐代 B.宗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21.(广温疫论)一书的作者是:C A.余霖 B.扬栗山 C.戴天章 D.吴有性 E.俞根初 22.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智慧树知到《黄帝内经》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下列哪两部书构成了《黄帝内经》 A. 脉学和素问 B. 灵枢和脉学 C. 素问和灵枢 D. 针经和难经 E. 道藏经和脉经 正确答案:素问和灵枢 2.【单选题】《灵枢经》之名最早出自于 A. 晋朝皇甫谧 B. 唐朝王冰 C. 东汉张仲景 D. 西汉刘向 E. 南朝全元起 正确答案:唐朝王冰 3.【多选题】下列哪些西汉文化特征对《黄帝内经》理论建构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A. 黄老之学 B. “天论”观点 C. ”重土“思想 D. ”重阳“思想 E. 气化理论 正确答案:“天论”观点###”重土“思想###”重阳“思想

4.【单选题】《素问》之名,最早见于何书 A. 伤寒杂病论 B. 针炙甲乙经 C. 神农本草经 D. 脉经 E. 史记 正确答案:伤寒杂病论 5.【单选题】《黄帝内经》认为,学习经典的方法可概括为 A. 诵 B. 解 C. 别 D. 明 E. 彰 正确答案:诵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此处“本”指 A. 阴阳 B. 五行 C. 精气 D. 五脏 E. 病机 正确答案:阴阳

2.【多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的走向是 A. 出上窍 B. 走五脏 C. 发腠理 D. 归六腑 E. 实四肢 正确答案:出上窍发腠理实四肢 3.【单选题】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煎厥的主要病机是 A. 阴虚阳亢 B. 气血上冲 C. 风中经络 D. 痰迷心窍 E. 热闭心包 正确答案:阴虚阳亢 4.【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髓生肝”的含义是 A. 髓生血 B. 肝内多髓 C. 肾生肝 D. 髓养肝 E. 髓赖肝养 正确答案:髓养肝 5.【单选题】在五行相克理论中,“土”的“所胜”之“子”是

国医通17-18中医必修(温病学)题库最全最新

1、“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的主症是B身痛呕逆。 2、温病证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少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等。治宜B藿朴夏苓汤。 3、在三仁汤中,杏仁、白蔻仁、生薏仁的作用是C宣上、畅中、渗下 4、白虎汤证与小陷胸加枳实汤证均见口渴,二者的区别在于C饮水解渴与否 5、“暑温、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者”,其证候类型属于B湿热并重 6、温病症见身热微渴,心中懊憹不舒,苔薄黄,脉数,治宜A栀子豉汤加味 7、壮热,汗多,渴饮,脉洪大,苔黄燥,为B 足阳明(胃)病变 8、按叶天士所说,温热病表证初起治疗应当用C辛凉轻剂 9、下列非祛湿清热法主要作用的是A轻清宣气 10、小儿暑痫的治疗宜选用A清营汤 11、温病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治宜B分消走泄 12、用通下法治疗湿热病阳明里结之证时,停止用药的指征是B大便硬 13、下列哪项热型不出现于气分阶段C身热夜甚 14、温病症见身热口渴,口苦咽干,烦躁不安,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治宜E黄芩汤或黄连解毒汤 15、温病治疗中“分消走泄”法属于C和解表里法 16、祛湿清热法没有下列哪项明显作用D清心开窍 17、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的命名,主要根据的是A四时主气 18、属伏气温病的病种是B春温 19、温热病气分证后期肺胃津伤的治法是C甘寒法 20、气分热邪炽盛,津液受伤的舌象是C舌红赤而苔黄燥 21、真阴耗损又兼“汗自出,中无所主”者,治疗宜选用C救逆汤 22、温病熄风法的作用是A.肝泄热,滋养肝肾 23、神倦肢厥,手指蠕动,舌干绛而萎,脉虚弱,为B虚风内动 24、下列哪项不属温病泄卫透表法A透热转气 25、温病热入厥阴肝经,动风发痉的舌态是D舌斜舌 26、温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咽干唇燥,头痛,27、苔薄白,舌边尖红等。治宜D桑菊饮 28、根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有B春温 29、下列哪项属于湿热病的转归B从阳化热从阴化寒湿热胶结可稽留中焦或逐渐转入下焦 30、白虎加苍术汤证的证候类型属于A胃热夹脾湿 31、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C 32、叶天士列举的治疗湿热病邪留三焦的代表药物是C气营 33、三才汤的主治证是B暑温日久,寝卧不安,不思饮食,元气阴液两伤者。 34、温病证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少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等。治宜 E藿朴夏苓汤 35、舌绛不鲜,干枯而痿的舌象可见于B邪热久留,肾阴欲竭 36、湿热病治疗中的“通阳”是指B宣畅气机,分销走泄而利小便

尔雅选修课 走进《黄帝内经》 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 1 ()写的《中国医学思想风土·黄帝内经》。 窗体顶端 A、夏目漱石 B、村上春树 C、山田庆儿 D、渡边淳一 我的答案:C 2 由于夏天出汗过多,引起汗腺发炎,皮肤表面生出来的小红疹,叫做()。 窗体顶端 A、疮 B、渣 C、疿 D、痤 我的答案:C 3 下列和听声音诊断有关的症状中病因属于中气不足的是()。 窗体顶端 A、说话语无伦次,不避亲疏,胡言乱语

B、声音沉闷,其声不扬,说话瓮声瓮气 C、说话声低微,有气无力,断续 D、以上都不是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4 养生的最高原则是()。 窗体顶端 A、补药 B、掌握方法 C、锻炼身体 D、顺应自然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5 六淫邪气中不包括()。 窗体顶端 A、风 B、寒 C、雨 D、暑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6 刘向和刘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卷。窗体顶端 A、224 B、216 C、220 D、196 我的答案:B 7 ()时期强调阳气的重要作用。 窗体顶端 A、汉朝 B、唐宋 C、元朝 D、明清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8 ()写的《针灸甲乙经》。 窗体顶端 A、张仲景

B、华佗 C、皇甫谧 D、刘向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9 银翘散中淡竹叶的作用是()。 窗体顶端 A、利尿 B、除湿 C、发汗 D、排毒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10 只有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才能避免虚邪贼风。窗体顶端 A、各从其欲 B、心安而不惧 C、避之有时 D、气从以顺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11 其生五,其气(),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窗体顶端 A、一 B、三 C、五 D、七 我的答案:C 12 对于人身体来说,清扬之气应该在()。 窗体顶端 A、中窍 B、下窍 C、上窍 D、全身上下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13 第一部冠以黄帝之名的医学著作是()。 窗体顶端 A、《神农本草经》

温病学B答案

《温病学B》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认为伤寒六经传变皆是热证,治疗以寒凉为主的医家是: A、王安道 B、刘河间 C、叶天士D E、郭雍 2、温病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肘后方》 E、《诸病源候论》 3、下列哪项不属于风热病邪致病特点:C A、先犯上焦肺卫 B、易于化燥伤阴 C、最易伤气 D、变化迅速 E、病程中易出现“逆传心包” 4、三焦辨证中,哪种症候表现不会出现在上焦证当中:E A、发热恶寒 B、咳嗽喘促 C、神昏谵语 D、咯吐粉红泡沫痰或血水 E、低热不退,舌干绛而痿 5、邪在气分的辨证要点:B A、身热口苦而渴,舌红苔黄 B、壮热心烦,口渴汗多 C、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D、身热汗出,烦渴,咳喘,舌红苔黄 E、身热,汗多,心烦,苔黄燥 6、以下热型除…外皆属气分病证所见:B A、壮热 B、寒热往来 C、日晡潮热 D、夜热早凉 E、身热不扬 7、证见低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心烦不寐,口燥咽干,神疲脉虚,此属:A A、足少阴肾病变 B、足厥阴肝病变 C、手厥阴心包病变 D、足阳明胃病变 E、足太阴脾病变 8、斑出色红,艳如胭脂为;B A、热毒轻浅 B、血热炽盛 C、热毒深重,气血尚充 D、火郁内伏,气血尚活 E、热毒锢结,正气衰亡 9、邪热迅速化燥入胃,津液被灼的阴阳腑实证的舌象是:B A、苔色老黄焦燥起刺 B、苔黄而干燥 C、苔灰而干燥 D、白砂苔 E、以上都不是 10、温病苔白,厚而干燥的临床意义是:C A、温病兼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 B、秽浊之气内郁而胃气衰败 C、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 D、湿与热相搏,浊邪上泛 E、表邪未解,肺津已伤 11、分消走泄法适用于:A A、邪留三焦,气化失司,痰热湿浊阻遏 B、邪郁少阳,胃失和降 C、湿热秽浊郁闭气分的“邪伏募原证” D、热传阳明,内结肠腑 E、热在气分,郁而化火 12、温热病邪初传气分,热势不甚,气失宣畅之证,可用:A A、轻清宣气法 B、辛寒清气法 C、宣气透表法 D、清热宣肺法 E、清泄郁热法 13、湿温,湿热并重,郁阻中焦,出现白,宜用:C A.菖蒲郁金汤加味 B.蒿芩清胆汤加味C、王氏连朴饮加苡仁、竹叶 D、化斑汤 E、三仁汤 14、“增水行舟”法的代表方剂是:D A、调胃承气汤 B、增液汤 C、枳实导滞汤 D、增液承气汤 E、导赤承气汤 15、病在初起,多以上焦肺卫为主,而后顺传阳明或逆传心包,病至后期阶段,多肺胃阴伤 的温病是:A A、风温 B、春温 C、秋燥 D、温毒 E、以上都不是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10.28整理 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 10分,每空1分) 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4、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5、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分,每题1分) 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A、《白氏内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五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 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A、基 B、本 C、楯 D、根 E、标 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致密于外 B、阴精充足 C、精神清净 D、阴气固守于内 E、传精神、服天气 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 A 脉 B 脑 C 魄门 D 髓 E 女子胞 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该解释为() A、主传导糟粕 B、分清泌浊 C、化生水谷精气 D、化生营气 E、以上均不是 8、《灵枢·本神》篇描述了五脏虚或实的症状,其中肾气虚的症状是() A、耳鸣 B、形寒 C、手足厥冷? D、面白 E、腰膝痠软 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 A、肾不化气 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 10、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 A 风池 B 风府 C 百会 D 大椎 E 阳维脉 11、《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是()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C、烦满喘而呕 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 E、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12、《素问直解》的作者是() A、张志聪 B、王冰 C、高世栻 D、全元起 E、滑寿 13、《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之“两虚”是() A、自然界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 B、虚邪贼风和人体正气虚; C、异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 D、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虚; 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 14、“枢折挈”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 A、筋痿 B、骨痿 C、脉痿 D、肉痿 E、痿躄 15、《灵枢·水胀》认为“月事不以时下”的疾病是() A、肠蕈 B、石瘕 C、石水 D、鼓胀 E、皮水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D.易伤肺胃之阴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 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明腑实兼阴亏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 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 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 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 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 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 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 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黄帝内经练习题与答案

黄帝经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阴在,();阳在外,()。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实则()。 4、怒则气逆,甚则()及飧泄,故()。 5、肝者,(),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6、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实则()。 7、恐则精却,却则(),闭则气还,还则(),故气不行矣。 8、心者,(),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 9、《素问·热论》曰:病热少愈,()则复,多食则(),此其禁也。 10、形不足者,温之(),精不足者,补之()。 11、《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病为本,(),标本不得,(),此之谓也。 12、《素问·举痛论》曰:惊则(),神无所归,(),故气乱矣。 13、《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之官,()出焉。 14、《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故精自生,()骨肉相保,()。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浊气在上,则生()。 二、单选题 1、《黄帝经》书名最早见于() A、《白氏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五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 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 A 、基 B、本 C、楯 D、根 E、标 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致密于外 B、阴精充足 C、精神清净 D、阴气固守于 E、传精神、服天气 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 A 脉 B 脑 C 魄门 D 髓 E 女子胞 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该解释为()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 一、单选题 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风掉眩 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 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 A.取之热 B.取之寒 C.取之阳 D.取之阴 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 A.胸中之府 B.血之府 C.髓之府 D.肾之府 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躁狂越 D.诸气膹郁 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 A.气缓 B.气上 C.气消 D.气乱 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 A.伤藏 B.伤上 C.伤下 D.伤脉 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 A.外感风寒 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 C.外感热病的总称 D.外受寒邪 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 A.心 B.肝 C.脾 D.肺

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B.其下者,引而竭之 C.因其重而减之 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0、《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 A.气缓 B.气下 C.气消 D.气乱 11、《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是( ) A.夜半 B.日中 C.平旦 D.黄昏 12、某未婚女青年,形体瘦弱,头昏目眩,心悸,面色萎黄,唇舌甲色淡白五华,月经闭止数月,脉象细弱。对此闭经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正确的治疗当用下列何种方法( )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热因热用 13、《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心和则( ) A.鼻能知香臭 B.舌能知五味 C.目能辨五色 D.口能知五谷 14、《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虚里”可测候( )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15、据《素问·痹论》所述,肝痹的症状特点是() A.烦满喘而呕 B.烦则心下鼓 C.多饮数小便 D.善胀 16、《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 )

温病学习题及答案-吴鞠通

第十三章吴鞠通《温病条辨》选 一、填空题 1.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温病者:有风 温、、、、、、、有冬温、有温疟。” 2.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凡病温者,始于, 在。” 3.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开,厥阴行 令,。” 4.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 ,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 5.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 之;, 。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6.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风 温,,,,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7.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 人,不可与也;,不可与也;,不可与也;,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8.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汗之则,甚则,下之则,润之则,长夏深秋冬日同 法,主之。” 9.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

阳明温病也。者,白虎汤主 之;,甚 则者,大承气汤主之。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10.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也。” 11.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主之。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 者,主之。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主之。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主之。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再不下者,主之。” 12.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 热。, ,发表攻里,两不可施,误认伤寒,必转坏 证。, ,黄芩滑石汤主之。” 13.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 之;, 者,加减复脉汤主之。” 14.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 “,,者,青蒿鳖甲汤主之。” 15.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兵贵神速,机圆法活,去邪务尽,善后务细,盖早平一日,则人少受一日 害);(坐镇从容,神机默运,无功可言,无德可见,而人登寿域)。(非轻不 举);(非平不 安);(非重不沉)”

2015-2016年国医通山东省中医选修考试答案

考试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20分钟 11:37 1、在通下逐邪法的运用上,提法错误的是: A、本法适用于有形实邪内结的实热证候 B、津枯肠燥便秘者忌用苦寒攻下 C、病邪传里,但未内结成实者忌用 D、正气虚弱者慎用 E、燥结和瘀血蓄于下焦者忌用 2、温病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渴,心烦,脘痞等。治宜: A、三仁汤 B、藿朴夏苓汤 C、新加香薷饮 D、王氏连朴饮 E、黄芩汤 3、温病出现神识昏蒙,时清时昧,苔腻,其治法是: A、清心开窍 B、祛风通窍 C、芳香开窍 D、豁痰开窍 E、熄风止痉 4、“湿郁三焦,脘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二加减正气散主之”,其证候类型属于() A、表证 B、里证 C、表里同病 5、五脏中: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是: A、心

B、肺 C、肝 D、脾 6、祛湿清热法没有下列哪项明显作用: A、通利水道 B、宣畅气机 C、运脾和胃 D、清心开窍 E、化湿泄浊 7、温病证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少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等。治宜: A、新加香薷饮 B、藿朴夏苓汤 C、王氏连朴饮 D、黄芩汤 E、蒿芩清胆汤 8、夜热早凉见于: A、温病后期邪热未净,留伏阴分。 B、热入营分,邪热炽盛,营阴受损,实中有虚。 C、气分腑实内结,邪热闭郁 D、湿温初起,邪在卫气,湿中蕴热,热为湿遏征象 E、温病后期,邪少虚多,肝肾阴虚,内生虚热的表现 9、温病气液不足,络脉失养的舌态是: A、舌卷囊缩 B、舌斜舌颤 C、舌体痿软 D、舌体强硬 E、舌体肿胀 10、三石汤的主治证是() A、湿热并重弥漫三焦 B、热重于湿弥漫三焦暑湿弥漫三焦 C、湿热并重困阻中焦、下焦

超星 走近黄帝内经 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根据《黄帝内经》中篇目论述内容的不同划分的五个医学流派,其中少师和()被合称为前期二派。() 1.0分 ?A、 黄帝派 ? ?B、 伯高派 ? ?C、 岐伯派 ? ?D、 少俞派 ? 我的答案:A 2 “气以壮胆,邪不可干,故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出自()。 1.0分 ?A、 《脾胃论》

? ?B、 《五脏别论》 ? ?C、 《医参》 ? ?D、 《六节藏象论》 ? 我的答案:C 3 按照阴阳学说的说法,云出自于阳化的()。 1.0分 ?A、 地气 ? ?B、 天气 ? ?C、 混沌之气 ? ?D、

? 我的答案:B 4 藏(脏)的功能是()。 1.0分 ?A、 储藏精气 ? ?B、 传化饮食物 ? ?C、 制造经血 ? ?D、 以上都不是 ? 我的答案:A 5 《黄帝内经》的内容不包括()。 1.0分 ?A、

? ?B、 养生观 ? ?C、 诊法 ? ?D、 面相 ? 我的答案:D 6 刘向编撰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还有()。 1.0分 ?A、 《旁篇》 ? ?B、 《神农本草经》 ? ?C、 《温病》

? ?D、 《伤寒杂病论》 ? 我的答案:A 7 拿五脏和五行象类比,()象土。 1.0分 ?A、 心 ? ?B、 肝 ? ?C、 肾 ? ?D、 脾 ? 我的答案:D 8 现在最流行的诊法是()。

1.0分 ?A、 十二经脉遍诊法 ? ?B、 独取寸口法 ? ?C、 人迎、气口诊法 ? ?D、 三部九候诊脉法 ? 我的答案:B 9 最早记录《黄帝内经》的书籍是()。 1.0分 ?A、 《史记》 ? ?B、 《资治通鉴》 ?

国医通2017-2018山东省中医必修温病学标准答案(全题库)

国医通2017-2018山东省中医必修温病学答案 1、“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的主症是B身痛呕逆。 2、温病证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少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等。治宜B藿朴夏苓汤。 3、在三仁汤中,杏仁、白蔻仁、生薏仁的作用是C宣上、畅中、渗下 4、白虎汤证与小陷胸加枳实汤证均见口渴,二者的区别在于C饮水解渴与否5、“暑温、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者”,其证候类型属于B湿热并重 6、温病症见身热微渴,心中懊憹不舒,苔薄黄,脉数,治宜A栀子豉汤加味 7、壮热,汗多,渴饮,脉洪大,苔黄燥,为B 足阳明(胃)病变 8、按叶天士所说,温热病表证初起治疗应当用C辛凉轻剂 9、下列非祛湿清热法主要作用的是A轻清宣气 10、小儿暑痫的治疗宜选用A清营汤 11、温病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治宜B分消走泄 12、用通下法治疗湿热病阳明里结之证时,停止用药的指征是B大便硬 13、下列哪项热型不出现于气分阶段C身热夜甚 14、温病症见身热口渴,口苦咽干,烦躁不安,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治宜E黄芩汤或黄连解毒汤 15、温病治疗中“分消走泄”法属于C和解表里法 16、祛湿清热法没有下列哪项明显作用D清心开窍 17、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的命名,主要根据的是A四时主气 18、属伏气温病的病种是B春温 19、温热病气分证后期肺胃津伤的治法是C甘寒法 20、气分热邪炽盛,津液受伤的舌象是C舌红赤而苔黄燥 21、真阴耗损又兼“汗自出,中无所主”者,治疗宜选用C救逆汤 22、温病熄风法的作用是A.肝泄热,滋养肝肾 23、神倦肢厥,手指蠕动,舌干绛而萎,脉虚弱,为B虚风内动 24、下列哪项不属温病泄卫透表法A透热转气 25、温病热入厥阴肝经,动风发痉的舌态是D舌斜舌 26、温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咽干唇燥,头痛,27、苔薄白,舌边尖红等。治宜D桑菊饮 28、根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有B春温 29、下列哪项属于湿热病的转归B从阳化热从阴化寒湿热胶结可稽留中焦或逐渐转入下焦 30、白虎加苍术汤证的证候类型属于A胃热夹脾湿 31、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C 32、叶天士列举的治疗湿热病邪留三焦的代表药物是C气营 33、三才汤的主治证是B暑温日久,寝卧不安,不思饮食,元气阴液两伤者。 34、温病证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少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等。治宜 E藿朴夏苓汤 35、舌绛不鲜,干枯而痿的舌象可见于B邪热久留,肾阴欲竭

温病学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温病学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对温病的治疗首先提出初起不可纯投辛温,应以寒凉清热为主的医家是() A.刘河间 B.王安道 C.罗天益 D.朱肱 2.以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为主要特征的温病,其病因是()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伏寒化温病邪 D.温热时毒病邪3.病变邪在气分的部位,下列哪项不正确() A.胃 B.肺 C.肝 D.胸膈 4.在通下逐邪法的应用上,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适用于温病有形实邪内结肠腑 B.津枯肠燥便秘者,忌用苦寒攻下 C.病邪传里,里热未成实结或里无郁热积滞者,不宜盲目投用 D.温病热瘀互结下焦者忌用 5.患者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周身酸痛,脘痞,心烦口渴,渴不多饮,小便短赤,苔腻,脉濡数。治疗选方是() A.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 B.银翘散加杏仁、滑石 C.新加香薷饮 D.三仁汤 6.湿温病湿热酿痰,蒙闭心包,治当() A.清热化湿,豁痰开蔽 B.芳香化浊,清心开窍 C.轻清芳化,涤除湿邪 D.清化湿热,解毒利咽 7.下列哪项不是三甲复脉汤中的组成() A.生牡励,生鳖甲 B.炙鳖甲,炙龟板 C.麦冬,生地 D.生龟板,阿胶 8.区别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A.身热夜甚 B.吐血衄血 C.舌质红绛 D.昏狂谵妄 9.壮热烦渴,头痛如劈,烦躁不安,肌肤发斑,吐血,衄血,舌绛,苔黄,脉

数。其病变阶段是:() A.气分 B.营分 C.气营血 D.血分 10.肠道热结,腑气不通的热型是() A.日晡热甚 B.热不扬 C.往来寒热 D.夜热早凉 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 A.清泄里热 B.顾护阴液 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 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A.喻嘉言 B.吴鞠通 C.刘河间 D.俞根初 13.沈目南认为燥属() A.寒 B.次寒 C.热 D.火 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 A.发于冬春季节 B.初起有肺卫见证 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 D.病程短 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 A.身痛有汗 B.寒甚热微 C.呕逆胀满 D.苔黄白而腻 16.湿热积滞交结肠胃,代表方剂是() A.枳实导滞丸 B.枳实导滞汤 C.调胃承气汤 D.葛根芩连汤17.叶天士《温热论》中说:“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 A.益胃 B.补气 C.益肾 D.补中 18.“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此语出自() A.吴鞠通 B.叶天士 C.薛生白 D.王孟英 19.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肘后方》 D.《诸病源候论》20.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 A.王安道 B.朱肱 C.王叔和 D.汪石山

《走进《黄帝内经》》期末考试(20)

《走进《黄帝内经》》期末考试(20) 姓名班级:默认班级成绩: 89.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现在我们对《上古天真论》的理解需要借助()思想。 1.0 分 窗体顶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2 《阴阳应象大论》中所提到的针刺的阴阳法则体现了一种()观点。 1.0 分 窗体顶端 A、 阴阳相克 B、 阴阳相生 C、 阴阳互根 D、 阴阳相引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3 《黄帝内经》一书主要总结了()时期的医学成就。() 0.0 分 窗体顶端 A、 汉代 B、 秦汉及其以前 C、 上古 D、 春秋战国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4 《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1.0 分 窗体顶端 A、 《史记》 B、 《脉经》 C、 《汉书艺文志》 D、 《七略》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5 春脉表现为()。 1.0 分 窗体顶端 A、 下浮 B、 沉脉 C、 浮脉 D、 脉骨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6 对于人身体来说,清扬之气应该在()。 1.0 分 窗体顶端 A、 中窍 B、 下窍 C、 上窍 D、 全身上下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7 ()药物可用作发散药物。 1.0 分 窗体顶端 A、 辛味 B、 甘味 C、 酸味 D、 A、B两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8 煎厥和()是中风病的两个类型。 1.0 分 窗体顶端 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B、 薄厥 C、 脑出血 D、 脑血栓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9 ()被任命整理《黄帝内经》等书籍。 1.0 分 窗体顶端 A、 刘向 B、 班固 C、 司马迁 D、 班超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10 《黄帝内经》的内容不包括()。

《温病学》复习试题(1-9套_附答案)

温病学 模拟试卷(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 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 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 D.易伤肺胃之阴 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 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 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 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 D.阳明腑实兼阴亏 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 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 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 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 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 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 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 13.沈目南认为燥属() A.寒B.次寒C.热D.火 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 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 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 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 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 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 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 平 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 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 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 绛 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 伤 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最佳治法是() A.通腑泄热B.导滞通便C.燥湿清热D.清热泻 火 25.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伤暑全书》D.《温病条辨》 26.“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是哪位医家所说?() A.薛雪B.叶桂C.吴鞠通D.王孟英27.壮热,口渴,烦躁,头痛,肌肤发斑,吐血便血,舌绛苔黄,脉数,此为() A.气营两燔B.气血两燔C.卫气同病D.热入血分 28.叶天士指出:“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 —————”。() A.酸寒B.咸寒C.苦寒D.甘寒 29.陈平伯的代表著作是() A.《温热逢源》B.《外感温病篇》C.《疫疹一得》 D.《时病论》 30.温病与温疫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有传染性B.发病的缓急C.传变的快慢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