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

3.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

(1)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等一般知识。

(2)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规律及一般过程,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技能及教学方法。

(3)了解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知识。

(4)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设计

1.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1)了解学生认知特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2)具有分析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经验和个体差异的能力。

2.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1)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及教材编写思路和特点,

了解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和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学习需要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

选择和组织。

(2)通过教材内容分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技能,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并设计相应的教学解决方案。

3.确定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1)领会“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含义。

(2)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具体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并准确表述。

4.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能够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3)了解信息技术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

5.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综合应用

(1)理解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2)通过研究典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的案例,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评析教学案例。

(3)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三)教学实施

1. 课堂学习指导

(1)了解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创设、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的方法,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2)了解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特点,能够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2. 课堂组织调控

(1)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具有初步解决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的能力。

(2)了解对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教学活动因素进行调控的方法。

3. 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综合应用

(1)能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掌握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功能、特点和方法,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能恰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教学评价

1. 信息技术学习评价

(1)了解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知识和方法,具有科学的评价观,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信息技术学习的状况,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2.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1)能够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

(2)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改进的思路。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有关消息与信息的关系描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 消息就是信息

B. 信息中包含了消息

C. 消息中包含了信息

D. 二者没有关系

(2)Internet所使用的网络协议组称为

A.

DNS B. LAN /WAN

C. Ethernet

D. TCP/IP

2.简答题

位图与矢量图是数字图像的两种表示方式,请简要回答二者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宋老师正在计算机教室为初中三年级讲授PowerPoint课程,今天的内容是“幻灯片中插入影片和声音”,由于是新内容,宋老师为了让学生多练习一会儿,通过多媒体播放系统向全班同学演示完操作步骤后,说:“现在大家翻开书到第56页,按照我刚才演示的步骤自己练习。”

大多数学生开始自己看书学习,可是有一些学生并没有看书,而是开始玩自己的电脑。几个学生在上网,还时不时和旁边的同学说话,让他们看自己的屏幕,估计是发现什么好玩的了;还有一个学生在玩自己随身带的优盘里的游戏,旁边的同学也不自觉地看他的屏幕。这一切宋老师根本没有发现,她一直坐在教师机旁边忙着。

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你觉得宋老师这节课采用的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哪种教学方法?

(2)宋老师采用的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什么样的学生和教学内容?

(3)宋老师没有发现玩电脑、玩游戏的同学,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4)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来分析,你觉得宋老师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分别是什么?

4.教学设计题

围绕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中“声音的插入”这一教学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确定本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2)请设计出恰当的教学策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3)请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图。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 1.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 (1)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等一般知识。 (2)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规律及一般过程,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方法。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必考知识点汇总 语文这一科目考试内容涉及方面诸多,考试内容既包含语文学科知识,又包含语文课程理论的相关知识。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内容,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就乱了阵脚。为了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华图教师罗列出初中语文国考资格证考试必看20考点,希望能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1、错别字辨识 在近几年的考试真题中,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二小题中考查,题目给出一篇作文,需要考生阅读后从中找出错别字,并加以改正。这一知识点属于识记应用类,需要考生掌握字形并能正确应用。它看似简单,但是需要考生的细心和耐心。语文学科博大精深,考生需要正确读写3500个常用汉字,范围非常广。而且题目中的习作段落篇幅较长,要从中找出错别字,需要考生仔细阅读,耐心寻找。 2、语病辨识 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二小题中出现,和错别字放在一起考查。题目给一篇作文,需要考生阅读后从中找出病句,并加以改正。这一知识点属于应用类,需要考生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和病句修改方法。 3、词类活用 这一知识点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从近几年的考试真题来看,题目通常给出一句话,并指明句子中的某个字是特殊用法。考生需要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与题干中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这需要考生掌握词类活用的几种常见类型。 4、中国古代文学 这一知识点主要考查一些古代文学常识,在考试中,经常以选择题的出现。如2012年上半年的考试中,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属于骈文的一项。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骈文的概念,还要熟知选项中的文章。由此看出,对于古代文学,考查不是简单的识记,而是理解,这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 5、中国现当代文学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什么是信息? 答:信息是现实世界中可以被感官直接或间接感知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 2、什么是信息技术? 答:信息技术是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计算机技光纤通信技术、有线电视技术等都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信息技术包括两面二个方面:一是硬件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二是软件技术,即信息处理方法(包括获取、检测、储存、传递、处理、显示检索、控制信息的技术等) 3、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答:因特网、计算机辅助教学、远程教育、信息高速公路等领域。 4、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答:信息处高速公路的正式名称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实际上,它是由通信网、计算机、数据库和形形色色的多媒体终端组成的,能向人们提供数据、声音、图形、图像等快速传输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完善网络。 5、信息技术的展望,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指的是什么? 答:数字化将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力、信息技术使大量高新技术产品进入社会生活、光纤传送网将成为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芯片的集成度发展快,将产生光学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智能化信息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超级智能机器人将产生、计算机上网将更加简单和方便。总之21世纪信息技术将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一般是指利用计算机及计算机及其他辅助方式,将人们在科学院、生产和经济等活动中获得的大量信息,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及时地进行记录、整理、计算、统计和分析,加工成符合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排版论文、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6、计算机的重要作用是什么?计算机硬件系统指的是什么? 答:计算机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设计等领域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计算机硬件糸系统是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或物理装置,它包括组成计算机的各种部件和外部设备。 7、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答:计算机都是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组成,这种体系结构是由美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所以现在的计算机又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 8、什么是CPU? 答:运算器和控制器被集成在一个称之为中央处理器、简称为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现在比较常见的CPU有英特尔公司的奔腾系列和AMD公司的K系列。 9、计算机配置广告中的PⅢ800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答:表示计算机的CPU是PⅢ型,其时钟频率是800兆赫(MHz)。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计算机应用中,CA1是指()。 A.计算机辅助制造 B.计算机辅助设计 C.计算机辅助教学 D.计算机辅助决策 2、手机上广泛使用的手写输入技术,主要用到了()。 A.字符识别技术 B.数据库技术 C.网格技术 D.通信技术 3、一幅未经压缩的800×600像素的256色BMP图像,其文件存储容量大小约为()。A.156KB B.469KB C.469MB D.236KB 4、某算法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当输人a、b的值分别为7、9,该算法的输出结果为()。 A.16 B.9 C.7 D.2 5、在保持纵横比的情况下,将一幅1024×768像素的图像宽度调整为50%,则调整后图像的宽度、高度的像素值分别为()。 A.512、768 B.1024、384 C.512、384 D.384、512 6、小张在制作一个Photoshop作品时图层面板如下图所示,他发现“文字图层”中的文字

内容不能显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文字图层”未被选定 B.“文字图层”被隐藏 C.“文字图层”被锁定 D.“文字图层”被“图层1”挡住 7、小明用GoldWave软件截取一段背景音乐如下图所示,当前选定部分的音频长度为()。 A.1:29.816 B.29.656 C.3:37.339 D.1:59.473 8、下图是小明用Word制作的电子报刊中的一页.他插入的背景图片所采用的版式是()。

A.四周型 B.嵌入型 C.衬于文字下方 D.浮于文字上方 9、图像文件“校园.bmp”的属性窗Vl如图所示: 该图像的存储容量约为()。 A.10MB B.4.5MB C.18MB D.2.25iMB 10、有一个用Access软件创建的数据表,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函数 在 上是 A.单调增函数 B.单调减函数 C.上凸函数 D.下凸函数 (2)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一种常见的小结方式是:结合板书内容梳理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学习思路,同时提醒学生课下复习其中的要点。这种小结方式的作用在于 A.升华情感,引起共鸣 B.点评议论,提高认识 C.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D.总结回顾,强化记忆 (3)在高等代数中,有一种线性变换叫做正交变换,即不改变任意两点距离的变换。下列变换中不是正交变换的是 A. 平移变换 B. 旋转变换 C. 反射变换 D. 相似变换 2.简答题 (1)根据下图编一道函数的应用问题 (2)一位教师讲了一堂公开课《函数》,多数听课教师认为他讲出了函数概念的本质,但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突出表现在课堂提问方面。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请结合自己对《函数》的教学设想来谈)? 3.解答题 已知0 < π<<<321x x x ,试证: ()ln f x x x =(0,)+∞2312 1223 sin sin sin sin x x x x x x x x -->--

4.论述题 在必修模块中,将平面解析几何内容放在函数与立体几何之后,对这种安排谈谈你的看法。 5.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两个对于 不等式的教学活动设计,然后回答问题。 设计1: 活动(1)让学生分别取a,b 为具体数值,检验该不等式是否成立。 活动(2)讨论: , , 的几何意义。 讨论(1):三个图形的关系: 讨论(2):该不等式何时等号成立,何时不等号成立? 活动(3)不等式的严格证明 讨论(3):若有三个数:a>0,b>0,c>0,是否会有一个什么相应的不等式? 设计2: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不等式 的证明方法。 学生分组展示,讨论。 请回答如下问题: (1)分析设计1的教学设计意图。 (2)结合本案例分析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简述教学 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由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程。 (3)对比分析两个教学设计的理念。 6.教学设计题 就高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一单元中的函数概念第一课时的内容,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将提供教材内容)。 ab 22 1122ab a b ≤+212a 212b 221122ab a b ≤+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习材料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习材料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信息的数字化表示等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信息与信息处理、信息与数据、信息与计算机的关系,并能够从信息处理的角度认识计算机的结构,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点,掌握计算机的系统构成,特别是微机的系统构成,以及信息存储容量的单位概念及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一、知能点睛 1.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是事物存在的表达形式,指通过物质载体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的数据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可交换的内容。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已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 信息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其中,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了信息技术的基础。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信息的处理。计算机正是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工具,是信息社会的信息处理机。 计算机具有高速的运算能力,计算结果精密准确,强大的存储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工作自动化等五大特点。其应用包括: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信息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l)、多

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模拟等。 3.计算机的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设备,软件则是计算机工作所需要的程序和有关文件。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同样也是由上述五大部分组成的。 在硬件设备具备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软件才能让计算机工作。根据软件的功能和用途,可以将计算机软件分为两大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4.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在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是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计算机存储信息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写为B),一个字节包含八位二进制码。如果要存放一个汉字的信息,则需要两个字节。除字节外,信息存储容量的单位还有千字节(KB)、兆字节(MB)和吉字节(CB),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5.计算机安全与道德法规 为了有效地保证计算机中存储的信息不遭破坏,防止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种故障的发生,必须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有效地防治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Vires)是人为制造的隐藏在计算机系统可存取信息资源中的、能自我复制和传播的程序,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等特征与生物病毒相似。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不受病毒的攻击,最有效的办法是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堵塞传播病毒的各种渠道。

进城考试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 各学段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负责任地使用

信息技术。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的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一般不少于68学时;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水少于70-140学时。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察学生实际操作和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教育部门组织信息技术的等级考试的试点工作。在条件成熟时,也可以考虑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 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 a)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 b)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c)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汉字输入;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中学数学的知识。具有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初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1.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内容知识。 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专科数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知识是指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以及初中课程中的全部数学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 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教学技能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希赛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18241924.html,/ntce/《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

教师招聘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基础知识点大纲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大纲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 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 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P2 5. 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 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 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 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 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 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 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 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 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 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2012年下半年真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泰戈尔《金色花》,教师推荐另外几部有关母爱的作品,建议学生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 )。 A.冰心《纸船》B.孙犁《芦花荡》 C.孟郊《游子吟》D.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2.导读《名利场》后,教师给学生推荐同样描写主人公跻身上层社会梦想破灭的作品,引导学生认识这类小说的社会意义。下列小说适合推荐的是( )。 A.司汤达《红与黑》B.席勒《阴谋与爱情> C.小仲马《茶花女》D.屠格涅夫《父与子) 3.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文言实词“亡”的意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B.河曲智叟亡以应(死亡)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逃亡)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 4.教师讲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列举蕴含哲理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教学《爱莲说》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师列举应用该手法的其他诗词来说明,下列诗词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 B.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C.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D.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6. 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现象。下列语句没有包含“古今异义”的是( )。 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D.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7.《故乡》中有一道课后练习题:“曾经是那样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现在却变得那样‘隔膜’,‘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你认为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体会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B.理解环境描写对主题的重要意义 C.分析探讨人物发展变化的深层缘由 D.通过梳理情节感觉人物的性格特点 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随文学习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对语法修辞教学目标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要系统并完整地讲授实用的语法修辞知识 B.要根据语文学习实际需要适当指导和点拨 C.语法修辞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 D.学习语法修辞不宜单纯让学生识记各种概念 9.学习《春》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给父母听;对喜欢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模仿本文的写景方法,尝试写夏景、秋景或者冬景。根据兴趣选做其中一项。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 )。 A.体现该教师追求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B.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营造出民主的学习氛围 C.兼顾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

教师招聘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基础知识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大纲 第一章信息和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 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 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P2 5. 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 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 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 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 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 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 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 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 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 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1.2.2字符编码:1.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 左用“0填充”,可以表27=128种编码。

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详解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情况

初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能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及信息技术包含的基本容。 1、什么是信息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共享性、传递性、依附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4、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方法;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它们是: 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产生,3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1、有效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为: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多渠道获取信息→保存信息 2、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1)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获取信息 (2)通过媒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网络等)获取信息 (3) 通过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3、常用的信息采集工具 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机、计算机(利用多种软件工具,把来自光盘、网络、数码设备等多种类型的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 4、保存信息 计算机一般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信息,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不同类型的信息。 常用的文件格式及其特点 类型存储格式特点及适用围 文字 .txt 纯文本文件,不携带任何文字修饰控制格 式,一般字处理软件都能打开。 .doc Word文档。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生成的文件格式,用 于网页制作。 .pdf Adobe系统公司开发的一种便携式文档格 式。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的特征 3、什么是信息技术? 4、信息技术包含哪些技术?哪种技术最核心? 考点1、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网络中通信双方共同遵守的一套规则,现行的规则是TCP/IP 各层协议名称及用途 无论是TCP/IP的四层还是OSI的七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上所使用的协议名称及用途成为考查的热门,因此需要考生记住下面的这张表格中所有内容,只有记住了这张表格才能在考试的时候不丢分。考试的时候对于这三层的考查并不是平均分配的,应用层考查的较多,这是因为应用层的协议较多,而且这些协议在日常生活中基本都会用到,因此需要考生重点关注;其次是传输层,协议虽然少,但它们是数据传输的重要依据。 考点2:logo语言

考点3:计算机应用领域知识点 一、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也称为数值计算,通常是指用于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计算。科学计算是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它的特点是计算工作量大,数值变化范围大。 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又称为非数值计算,是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也是计算机最重要的应用领域,80%的计算机都用于数据处理。 三、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也称为实时控制,是指计算机对被控制对象实时地进行数据采集、检测和处理,按最佳状态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控制或自动调节。 四、计算机辅助应用 1.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2.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3.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4.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5.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五、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指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1.机器人 机器人(Robot)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装置。

(完整版)高中教资详细整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第一章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 1、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客观性、时效性、依附性、可传递性、可共享、可存储、可加工处理。 2、信息技术概念? 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是能扩展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技术,是能代替和延伸人的感官及大脑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3、信息安全概念? 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来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 4、信息安全三要素?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5、获取信息的途径? (1)利用人力直接获取信息; (2)利用设备来获取信息; (3)通过阅读报纸杂志获取信息; (4)通过阅读书籍资料获取信息; (5)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获取信息; (6)通过光盘等电子出版物获取信息; (7)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 (8)通过遥感遥测获取信息。 6、信息获取的过程? (1)定位信息需要;(2)选择信息来源(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4)保存信息 7、信息获取的工具? 扫描仪、照相机、录音设备、摄像机、计算机 8、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国际互联网)概念?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实现信息的国际交流,同外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相联接。 第二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9、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 10、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 (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3)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4)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11、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三个特点?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课程目标;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 (3)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 1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选修、必修)?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第一部分:语言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第二章: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第一节:语言学机器与英语教学的相关基本概念 一、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一) 、语言学:语言学就是把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领域或一门学科。 (二) 、普通与杨学与应用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Linguistics)是对人类语言的看法和研究结果的理论概括,是研究与样的本质、发展和起源的类型和分类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 )是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语言分支。边缘学科: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 )、生理语言学(Physiological Phonetics)、计算机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语体学(Stylistics)、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词典学(Lexicography)、翻译(Translation)、言语病理学(Speech Pathology)、言语矫治(Speech Therapy)。 (三) 规定语言学( Prescriptive Linguistics )与描写语言学(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 (四) 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tics )与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 Linguistics ) (五) 口语与文字 (六) 语言和言语:语言(Lan gue)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一个语言集团所共有的语言系统;言语(Parole)则是人们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或结果,指说话者在具体的场合下可能说出或理解的具体话语。 (七) 语言能力与语言行为 二、外语教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 1认定语言时间的异同 2、降低学习的难度 3、决定教学重点 4、预测错误的发生 (二)错误分析 1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指语言教学中,母语模式妨碍学生学习外语的模式。 2、过度类推或概括错误(over-ge neralization) 3、语用错误(pragmatic failure )按照本民族文化的习惯用目的语来表达,结果违反了目的与国家的文化习俗或交际规则。 第二节: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一、语言学语言教学:语言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石。 二、语言学家与语言教师 第三章:语言能力目标要求 第一节: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