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汽车行业)绿色汽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绿色汽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绿色汽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绿色汽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绿色汽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分析报

绿色汽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报告

燃油汽车发展到今天,已面临“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降低油耗且寻求新的替代能源,以及开发低污染或零污染的绿色汽车(又称环保汽车、清洁汽车),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尤其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题。

由于严重的资源不足且希望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获取节省能源、再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经验,2004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开始探讨制定“循环型经济促进法”,目前正在汽车等行业确立循环型经济试点(REM)企业。和此同时,中国环境保护总局也正在讨论、制定绿色汽车指导方针(GCG),以及基于GCG标准的优惠政策(税制优惠、城市内的限行条件等),目前预计GCG的公布日期为2005年年底,优惠政策的适用时间最早为2006年上半年。

何谓绿色汽车?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定义。壹般是指能够满足本国家或地区下壹个阶段排放法规要求的目标值的车辆。比如,欧洲乘用车早在2001年就已开始实施欧Ⅲ法规,而我国乘用车要到2007年才开始实施欧Ⅲ,故对于我国目前来说,欧洲在用的乘用车就是绿色汽车。

1.国外绿色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1排放法规限值越来越严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的生产量和保有量急剧增加,汽车排放污染已成为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根源,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据研究,目前大气中38.5%的壹氧化碳(CO)、21.7%的碳氢化合物(HC)、87.6%的氮氧化物(NOx)、11.7%的二氧化碳(CO2)、6.2%的二氧化硫(SO2)、32%的微粒物(PM)来自汽车废气排放。而城市大气中,61%的CO、87%的HC、55%的NOx来自汽车废气排放。因此解决汽车排放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已成为世界各国多年来研究的最重要课题之壹。

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制定了限值不壹的排放法规。能够不夸张地说,正是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促进了世界汽车技术、尤其是柴油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美、日、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已远远走在中国的前列。如欧盟国家的乘用车,早在1993年就实行了欧Ⅰ标准、1997年实施欧Ⅱ、2001年实施欧Ⅲ、2006年将实施欧Ⅳ。而中国当下实行的是国Ⅱ(相当于欧Ⅱ),要到2007年7月1日才开始实施国Ⅲ(相当于欧Ⅲ)。欧洲2001年实行的欧Ⅲ号标准,其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中国现行国Ⅱ标准指标的52%~72%。到2006年,这个指标仍会进壹步下降,其中氮氧化物(NOX)要比2001年下降30%。这是个很快的过程,而汽车排放控制技术及相关技术必须和其同步进行。

众所周知,美国由于汽油价格相对便宜,目前轿车大多仍是采用汽油机。但这且不意味着美国在柴油机技术开发上不愿意花力气。事实上,和很多人的想象不壹样,美国的排放标准比同年代的欧洲标准要严格得多。美国将在2006年开始实施超低排放标准,要达到的是比2002年的排放限值低90%的要求。2002年的排放标准允许排放量已是上世纪70年代的1/10,即是说,到2006年,允许的排放量是70年代的1/100。说得更通俗些,这意味着超低排放的发动机必须要达到这

样的要求,即排出的尾气比吸进的空气仍要干净。

为了实现上面目标,美国环保局要求汽车制造商必须找到更先进的控制技术来降低尾气污染。为此,早在1991年,世界上26家著名的汽车及零部件X公司合作,在美国组成了清洁柴油机研究联合体,专门研究柴油机的排放问题。1999年第二期研究项目完成后,开发的柴油机技术已相当于欧洲Ⅴ号水平,达到世界领先。当下该联合体正在进行第三、第四期项目的研究。

1.2汽车环保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速度加快

近年汽车技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壹就是降低汽车污染对环境的冲击。壹般情况下,这同节约能源相互矛盾,但有时,却是辨证的统壹,如降低汽车油耗,就可减少CO2排出,从而改善地球温室效应。总之,在地区和全球环境保护,诸如:减缓全球温度变暖、控制汽车排放、降低汽车噪声和废旧车(ELV)回收处理等方面,加快应用现成的先进技术和研发新的技术以满足相关法规要求,是近年及未来壹定时期内世界各大汽车企业的最紧迫课题。

(1)降低汽车油耗,防止全球温度变暖

目前,壹些3~4升油耗汽车,即燃用3~4升汽油或同等物行驶100公里的汽车,已在国际市场上相继推出。然而,要开发和生产出壹些发达国家下壹阶段油耗法规要求的3升以下、甚至2升油耗的汽车,仅用常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燃油经济性的改进通常涉及提高动力装置效率、优化空气动力学设计和降低车身重量等方面。然而,壹般汽油和柴油机的性能水平已经很高,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技术来实现目标。取代汽车发动机的最有前途的动力源是燃料电池。为了确保其在汽车上的有效应用,必须开发尺寸更小、重量更轻、输出功率和能量密度更大的燃料电池以及燃料供应技术,如高密度氢气存储和氢气制造技术。要实现燃料电池车的商品化必须解决诸多问题,如改进燃料重整器等。对燃料类型、基础结构发方向的进壹步研究同样非常必要。

另外,清洁能源车和低排放车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同样必须考虑温室效应问题。减轻汽车重量将是刻不容缓的,但简单的减重可能意味着在安全性方面要做出牺牲。因此,必须开发出轻型、坚固和低成本的特优合金和特优聚合合金(新壹代塑料)以及造型技术。

具体说来,控制全球温度变暖,实施2~3L油耗汽车战略,目前及未来壹定时期国外主要考虑研发且应用以下技术:

第壹,开发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尤其应首先考虑以氢气作为燃料的燃料电池。这不光涉及氢燃料电池组,仍涉及到以甲醇为基础的直喷燃料电池以及带有高密度氢存储技术的大容量、高性能的副电池(它起到代替燃料箱的作用)。氢气生产和供应技术的开发必须和燃料电池的开发同步,以便在3~5年后推出第壹批商品化的燃料电池车且建立燃料标准;在10年后实现大批量销售燃料电池车和完善燃料供应体系。

第二,进壹步开发和向市场推出清洁能源车和低排放车技术。为了控制温室效应气体(CO2),混合动力车和燃气汽车必须进壹步改良。混合动力车虽已上市,但它们

需要继续开发更好的电动装置、提高效率、简化控制系统和降低成本。到2010年前后,必须加大开发力度以实现更大的市场渗透率。现许多发达国家政府正采取各种措施以促进清洁能源车的广泛应用。

第三,减轻汽车重量。这是迅速改善燃油经济性的关键因素,必须通过开发轻质、高强度材料和加强工业界、院校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来实现。

(2)加快燃油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降低汽油车的排放需要进壹步改进发动机设计和进行催化剂的开发。为了确保催化剂耐用,石油工业界壹直在致力于减少燃料中铅和硫的含量。将高性能催化剂和清洁燃料结合起来是进壹步改善汽油车排放性能的最佳选择。此外,为控制温室效应气体(CO2)而作出提高燃油经济性的努力有望使直喷汽油发动机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了促使燃油经济性的改进和低排放控制保持壹致,需要优先开发先进的稀NOx催化剂。

柴油机因热效率高和能量使用合理而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内燃发动机。然而,由于不能使用汽油型三元催化剂,而导致其排出的NOx和颗粒排放物比汽油机要高许多。近几年柴油机汽车的大量出现引起了“社会问题”,尤其是它排出的黑烟和颗粒物(直径2.5μm左右)被认为对人体有较大毒害,必需消除。可是,用现有技术不可能大幅度降低NOx排放,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技术。

此外,要减少汽车废气排放,加快技术开发和健全燃料供应体系从而促进先进清洁能源车和低排放车的广泛应用是同等重要的。

具体说来,美、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达到2010年前后实施的汽车超低排放法规限值,目前及未来壹定时期主要考虑研发且应用以下技术:

第壹,开发超高性能催化剂。对柴油机而言,有必要开发能和汽油机的清洁率相似的催化剂,尤其是开发捕捉器、过滤器这样的装置来消除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性的颗粒物质。同时,有必要在发动机启动后立即降低排放,这需要开发低温活化催化剂。为了尽快推出柴油机催化剂和在5年内将催化剂的活化时间降至现值的二分之壹,仍要很多技术难题等待攻克。由于这种催化剂的开发需要基础研究,故国外工业界和院校、研究所领域的广泛合作现正在加紧进行。

第二,燃料的改良。为了开发高性能的催化剂,有必要把燃料中的硫含量(会大大降低催化剂的耐用性)降到接近零。到2010年,必须达到批量生产超低硫含量轻油或部分采用合成燃料。为了实现这壹目标,现国外汽车企业、院校、政府和石油工业之间正加紧合作,确定燃料标准、规格;同时跨国间的密切合作也在加紧进行。

第三,继续改进发动机燃烧控制技术。迄今为止,在发达国家,私营部门已开始改进发动机燃烧控制系统。过去,国外大学实验室已经完成这方面高水平的研究工作,但汽车企业对这壹领域的介入不多。由于控制技术中需要应用尖端处器,因此,现国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所正在继续深入进行研究,企业则积极配合。

(3)促进报废车(ELV)的回收和再利用

当汽车不能再使用时,作为ELV由用户交给经销商或维修站,然后用处理机(如切碎

机)拆卸且销毁。有用的部件、含铁和非铁质金属等被回收再利用,剩余的作为碎屑被处理掉。因此,促进ELV回收对有效利用资源非常重要。另外,因ELV中存在危及环境的材料(如:铅和其它重金属),故需防止它们在处理时释放出有毒物。

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采取ELV回收措施争取2010年前后使ELF的回收率达到90%之上;近年又提出在2025年前后实现ELV的回收率100%。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汽车设计阶段就考虑回收办法是必须的,同时仍应引入有效处理和加工技术的新理念。目前及未来壹定时期,国外主要考虑研发且应用以下ELV的回收和再利用技术:

第壹,开发简易回收技术。为了使树脂和玻璃易于分离,必须尽早开发出有助于分离的零件。目前,部分玻璃已开始作为原材料供再利用,显然仍有进壹步提高利用率的潜力。到2010年,除了热塑性材料,树脂也应具备回收能力;为了去除金属杂质,要尽早进行简易分类设计;继续研究切碎屑的分拣和融化分离技术;防止金属和树脂衰变技术对实现相同材料的重复再利用很重要,必须逐步加以改进开发。另外,通过再聚合反应把树脂恢复成原料的研究正在试验阶段,这是未来回收的基础。由于不同的回收技术领域,如防止退化技术和树脂再聚合反应等,均需要基础研究,故不仅企业要付出努力,仍应该借助院校和科研所的研究力量。

第二,开发再利用技术。促进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再利用零件的供应和质量保证,所以目前已同时进行产品寿命检验技术的研发,理想状态是材料和零件本身具备自诊断特性。此外,仍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加快开发尽可能长效的或者具有自恢复能力的零件。

第三,建立社会回收系统。尽可能让壹些和汽车相关的工业介入EVL回收工作,只有把回收作为社会系统的壹部分来发展才能提高EVL实际回收效率。因此,国外在回收技术开发上普遍赢得政府的支持,而不是单靠汽车工业和企业的单方努力。此外,热回收同样需要联合技术开发以实现汽车发动机的高效、低排放燃烧和确保相应法规的实施。

(4)降低汽车噪声污染

随着国外噪声法规的日趋严格,对汽车噪声已采取了壹系列控制措施。然而,发动机缸体、活塞敲击以及冷却和进气系统等均有进壹步改进的潜力。

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达到2010年实施的汽车噪声法规要求,目前及未来5年,主要考虑研发且应用以下降噪技术:

第壹,壹些大型汽车上已安装了发动机罩盖和底壳,这些装置的应用领域正不断扩大且同时开发其它抑制装置。此外,进壹步改进轮胎花纹和轮胎结构以减少轮胎噪声;为了降低动力噪声,更重要的未来技术是降低排气系统表面辐射噪声和提高激光消声能力。

第二,控制道路环境。如:采用双层防水路面;在高速公路俩侧建高隔声壁。更为先进的隔声壁和交叉路口加建隔声壁均可进壹步降低噪声级。

通过之上汽车和道路基础设施上的噪声控制,行驶中的汽车噪声可望在未来3~5年内降低2~3分贝甚至更多。

2.我国绿色汽车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2.1排放法规限值和同期国外水平差距明显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2004年我国汽车产销突破500万辆,已成为世界上汽车第四大生产国和第三大消费国,汽车保有量超过6000万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攀升,汽车排放污染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为改良大气环境,我国从2000年开始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实施相当于欧Ⅰ标准的国家第壹阶段排放标准(简称“国Ⅰ”),2004年开始实施相当于欧Ⅱ标准的第二阶段排放标准(简称“国Ⅱ”)。

然而,美国和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对汽车排放进行控制,美国排放法规最严,日本紧跟其后,而欧洲控制排放较美、日晚,而且标准要求较松,到1992年实施欧洲第1阶段(欧I)排放法规后,步伐加快,2000年已开始实施欧Ⅲ,目前已超过日本,接近美国低污染汽车法规(LEV)计划。

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壹体化程度高,科技发达,城市密集,经济繁荣,尤其在汽车工业方面起步早,技术成熟,普及率高,所以较早地对汽车排放进行控制,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实施较为严格的排放标准;以欧洲为例,1992年才开始实施欧I标准,也就是说,欧洲用了几十年时间,进行技术和各项社会准备,各方面条件成熟后,才开始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

在执行中,欧美国家以汽车排放法规严格控制新车排放,在用车排放控制则执行严格的检查、维护制度,采用税收激励政策,鼓励消费污染小的汽车,推动汽车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进,使汽车污染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

我国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作始于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以后,1984年4月1日起实施GB3842~3844-83四冲程汽油车怠速排放污染物、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柴油车全负荷烟度等排放标准。从2000年开始实施国Ⅰ,2004年开始实施国Ⅱ,目前,国家环保总局已公布轻型汽车国Ⅲ号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国Ⅳ号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这里要说明的是国Ⅳ号和欧洲Ⅴ号大体上靠近、接轨。

就时间表来见,目前我国已落后于欧洲7年,落后于美国更多。欧洲从1992年到2010年用18年时间从欧洲Ⅰ号达到欧洲Ⅴ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汽车工业相对落后于欧美的我国,计划用10年的时间走过发达国家用近20年时间走过的路,显然,只有进行系统规划,有效管理且和我国发展阶段保持协调平衡,才能实现。

2.2汽车环保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速度缓慢

(1)乘用车油耗标准出台,参照日本标准且较美国严格,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汽车的节能标准原来在国内是空白。可是,从今年7月份开始,我国已开始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第壹阶段值。该标准的出台是为了充实和完善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推动我国汽车燃料经济性的提高和汽车技术的全面进步。

第壹阶段的限值基本相当于当前国产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的平均水平,从而保证《汽车工业“十五”规划》中提出的“在现有基础上,轿车和轻型车同类产品平均百

公里油耗指标降低5%-10%”目标的实现。第二阶段的限值中燃料消耗量比第壹阶段减少10%,保证汽车工业下壹个五年规划“比现有油耗降低15%目标的实现。”该标准的出台,将直接提升汽车的技术含量。由于明年1月1日起国家将实施进口汽车自动许可,制定这个标准就是为了让国外技术含量较高的车进入中国市场,防止壹些技术落后、能源浪费严重的进口车进入。同时高技术含量进口车必将带来竞争的压力,可促进国内汽车厂商在自主研发高级技术上的投入。

然而,该标准出台近壹年了,实施起来可谓雷声大雨点小,由于缺乏细则的支持,实施效果很差。业内人士甚至坦言“新标准只是政府给企业指出的发展方向而已,短期内很难奏效。”

(2)尾气排放、噪声控制以及报废车的回收和再利用等环保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速度缓慢、落后

尾气排放:壹是燃油质量方面,燃油是汽车发动机的动力源,燃油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耐久性,而且对汽车的排放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燃油质量和发达国家同标号的燃油质量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由于原油成份及炼油技术的差异,使我国的成品油含硫量和烯烃含量均较高。试验检测表明,同样的发动机使用国外和国产的油品或国产不同生产厂家不同批次的成品油,其性能差异较大,特别是排放差异明显。烯烃含量高会导致发动机爆震及喷嘴结炭堵塞,工作不平稳,可靠性、耐久性差,硫、铅含量高,将导致电喷发动机三元催化器中毒、失效,使发动机排放恶化。

二是乘用车尾气排放控制方面,目前国内乘用车主要采用汽油机,尽管我国于1994年10月开始批量生产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在某种程度上缩短了和国外汽油机排放控制技术的差距。但实际上,由于国内乘用车主要靠和跨国集团合资生产,故其排放控制的关键技术仍普遍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我们仍处在引进、消化吸收的低、中级水平。

三是商用车尾气排放控制方面,目前国外控制商用车柴油机微粒(PM)排放措施主要是中冷涡轮增压、催化转化器、微粒捕捉器、电控可变技术、使用低硫柴油等。我国对柴油机微粒排放控制起步较晚,标准也较宽松,目前和世界发达国家柴油商用车微粒排放控制水平存在较大的距离,满足欧Ⅱ标准的柴油机刚被广泛使用。相应的净化技术措施基本限于对燃油系统和进气系统的改进。柴油机电喷、催化转化器、捕捉器等较为先进的控制排放技术仍处于引进吸收和试使用阶段。噪声控制:据国外统计,城市噪声中,交通运输噪声约占75%,其中机动车影响面最广,而汽车则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壹些工业发达的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对机动车噪声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制订出有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控制。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国外对降低发动机噪声的研究更加重视,特别是轿车柴油机的降噪减震研究十分活跃。我国内燃机的噪声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壹般要高出A声级3~9dB,目前我国噪声法规仍仅相当国外20世纪80年代限值,国家已颁布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汽车噪声法规正在不断修订完善,因此,降低国产发动机的噪声以及轮胎和路面

接触噪声已是壹个紧迫的课题。

报废车的回收和再利用:在我国今年8月份出台的《汽车贸易政策》第六章中,专门讲了“汽车报废和回收”问题,且作出若干重要规定,这说明国家对汽车报废和回收工作提到了重要议程。早在上世纪80年代,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已着手推行汽车再利用工程,汽车报废和回收产业运行组织和技术已经达到相当先进水平,在这方面,我国在思想认识上和实际行动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在再利用的技术研发上,我国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汽车报废、回收和再利用是实现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的壹个重要环节,这是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壹个重大的新课题。据专家预计,近年来,全球每年要报废约5000万辆汽车,其中:美国1500万辆,日本600万辆,德国450万辆,法国350万辆,英国300万辆,意大利320万辆……,在我国,2005年报废汽车约250万辆,到2010年每年约450万辆,2020年约1000万辆,这是壹个多么惊人的数字。汽车报废的处理难度,和处理生活垃圾要难上10倍、100倍,如果没有壹个高度的社会组织运行模式和高技术的处置方法的支持,是难以实观的。

2.3清洁能源车推进速度慢,电动汽车和国外的差距在拉大

通常我们把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气体燃料和以甲醇、乙醇等液体燃料替代汽油、柴油为能源的汽车称作清洁能源车。多年的试验研究表明,综合环保、价格和储量等方面的因素,在这些清洁能源中,天然气是公认的首选代用燃料。

根据天然气的保存方法,天然气汽车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压缩天然气(CNG)汽车、吸附天然气(ANG)汽车。其中压缩天然气(CNG)汽车是目前普及应用较广的壹种类型。

CNG燃料本身具有固有的低排放特性,然而检测的结果表明,只有合理的匹配才能获得较好的排放特性,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要想充分发挥出CNG的低排放、低噪声的优点,尤其是要达到欧Ⅲ、欧Ⅳ等更严格的排放标准,仍必须使用电子控制、三元催化转化器等技术。

近年来,我国积极研制开发符合清洁汽车发展方向的CNG汽车。目前,国内骨干汽车企业已陆续开发出单壹燃料或双燃料CNG汽车和大型公交车用发动机,且均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国产高性能天然气加气站成套设备不仅部分替代进口,且有批量出口;清洁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明显提高。

然而,目前国产CNG汽车仍面临标准规范欠缺、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低、整车环保效果不够显著及CNG汽车加气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关键设备和产业化有待突破等问题。特别是CNG汽车城市试点示范区较少、市场推进速度较慢,应引起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被人们统称为电动汽车,也常被称作低排放汽车或零污染汽车。由于这类车辆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且我国和国外的研究起点时间非常接近,故前些年曾有业内人士称,电动汽车产业是我国最有希望追赶国际壹流水平的产业。然而,由于近六、七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迅猛增长,汽车及相关工业又把关注的焦点折回到传统燃油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上,从而造成

电动汽车尤其是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研发和国外的差距在迅速拉大。

近10年来,美国、欧洲、日本等国的政府和跨国X公司已投入超过100亿美元开发研究包括燃料电池车在内的电动车。在电动汽车这壹新的领域,中国曾经和国外处于相近的起跑线,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的差距也比较小,如果说在传统内燃机汽车方面中国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20年左右的话,那么在电动汽车领域,国内外的差距也由六、七年前的5年左右扩大到今天的10年左右。

电动汽车最终成为产品,实现产业化的进度是关键。国外内燃机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壹套成熟的系统、标准和工艺,这些对我国的汽车工业而言都是非常高的门槛。为了节省巨额的研发资金,国内汽车企业大都直接购买外国的中、高端传统技术,难以摆脱“永远跟在人家后面跑”的尴尬局面。

要想将电动汽车变成我国汽车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好机会,只有走壹条“自主开发、拥有知识产权”的产业化路子,否则必将重蹈内燃机时代的覆辙。

目前,在国内电动汽车领域,东风汽车X公司走在了最前面。在刚过去的9月初,东风电动车辆股份X公司宣称,年内将实现东风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小批量投产,且真正实现电动汽车的商品化销售。

早在2003年,东风纯电动车就已实现了商业化销售,形成了4大系列近20个品种,畅销30多个省市,累计销售1000余台;燃料电池汽车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历经多年的发展,东风电动车事业已从研发为主,步入了以研发和产业化且举的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2016-2025年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2016-2025年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在未来10年中,汽车行业将经历深刻的变革,汽车制造、汽车公司以及消费者看起来都将完全不同。 技术将引领汽车行业的变化,而技术又将受到四大关键因素影响。 1、环保:消费者和监管机构都担心气候变化将对汽车制造商产生巨大压力,迫使其削减二氧化碳排放。交通行业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比为22%。从1999年到2035年,二氧化碳排量将增长1.75倍。 2、便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城市交通环境越来越差。汽车保有成本在持续上升,而汽车95%时间处于空闲状态。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更高效地将汽车与需要它们的人匹配起来将创造出巨大商机。从2010年到2025年,全球城市人口将增长50%。日本民众每年因交通堵塞浪费的平均时间多达30小时。 3、安全:长期以来,减少交通事故始终是汽车行业的优先议程,但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对安全交通的需求正日益增加。到2025年,全球10%人口将是65岁以上老年人。交通意外造成全球每年50万人死亡,700万人受伤。 4、廉价:随着全球人均收入增长,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保有率也将随之上升。这些新的汽车消费者更喜欢购买小而便宜的汽车。预计到2025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3500万辆,印度为740万辆,全球超过1.2亿辆。 2025年的汽车将与今天的看起来完全不同,交通领域即将迎来的变革将驱动七大关键趋势发展,它们将在未来10年重塑我们的出行方式。 趋势一:汽车引擎效率更高对温室气体和污染的担忧正推动整个汽车行业改变汽车驱动方式,对燃料燃烧效率和二氧化碳排量的监管正迫使汽车制造商研发效率更高的汽车发动机。到2025年,售出的汽车中,25%将配置电动马达,而今天这个比例仅为5%。这意味着,汽车制造商需要研发效率更高的内燃机,以便满足新的标准。开发替代汽车动力源(比如燃料电池)也将提高整体效率,但那只有当人们买得起的时候才会实现。日本政府已经为燃料电池汽车设定目标价格,2025年这种汽车售价为1.8万美元。尽管从全球角度来看,燃料电池汽车依然属于小众商品,但较低的目标价格将促使它们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强劲对手。电源系统对比: 1、内燃机:动力传动系统技术的整合将增加使用内燃机的汽车的燃料燃烧效率,这些技术包括汽油直喷、涡轮增压以及高速自动变速器等。 2、动力混合:动力混合汽车依赖汽油或柴油发动机与电力组合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它们利用再生制动和汽车发动机为汽车电池充电。 3、插电式混合动力:与传统混合动力汽车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全电动续航里

汽车产业的未来趋势

汽车产业的未来趋势 在全球汽车市场呈现缓慢增长之际,中国汽车以及市场地位正在逐年上升。在一道道增长弧线的背后,新形势下催生的产业组成结构、新市场下诞生的崭新技术趋势,无一例外将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发展坐标。长安汽车总裁助理、管理创新与IT中心部长胡朝晖在会上表示,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胡朝晖认为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传统企业也随之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加速演变。过去的工业经济中,最大的特点是标准化、大规模。现在的信息经济里,客户需要的是个性化、定制化。如何控制个性定制带来的项目管理和成本问题,是对传统企业很大的挑战。胡朝晖坦言,生产模式、销售模式、库存模式、营销模式以及管理模式,都会面临巨大的变化和挑战,这是所有企业必须要去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的发展,带给汽车产业最大的冲击是汽车

用户的变化。她说:“80后、90后用户的价值取向与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依赖互联网上的口碑评价,更加倾向于创新、环保、智能化的产品。”所以,胡朝晖认为未来的汽车产业会有三大趋势和变化。 第一,新能源、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升级换代的主要方向。“无论是国际一流的传统汽车企业,还是BAT等互联网大亨们,都在涉足智能车联网这个未来会非常重要的用户入口。”胡朝晖相信,未来的汽车一定不是目前的样子,她把未来的车子比喻成“架着四个轮子的手机”,坚信车联网会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方向。胡朝晖认为智能制造主要是促成了新的生态圈的构建――变成以客户为核心。通过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方式,人与人之间,人与设备之间,人与产品之间,万物之间都产生了联系,以客户为核心的生态圈构建将是未来互联网的核心。 第二,服务更加智能化。以前的传统服务主要是基于传统的CRM等系统,今后的服务都趋向于以车联网为核心,从直接的数据分析,衍生到整个汽车后服务产业链,包括二手车、汽车金融、汽车保险等。 第三,重视运营效率的提升。胡朝晖解释说:“汽车市场,尤其是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微增长

浅谈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浅谈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本文从以下三方面简要介绍与未来汽车发展方向有关的内容:一、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向:气动最优化、个性化、人性化、虚拟化、全球化。二、全球节能环保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三、安全技术发展方向: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牵引力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程序、预紧式安全带、智能安全气囊、乘员头颈保护系统、智能行人保护系统等。关键词:汽车文化;未来汽车;发展方向 一、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方向 自 1886 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造型开始了其漫长的进化之路。依次经过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楔形汽车、子弹头型汽车;进入 21 世纪后,从世界各大汽车博览会推出的多款新概念车看,造型更是千奇百怪、更具个性化和特色。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 1、气动最优化 一部汽车车身造型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具有最佳气动造型的历史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能够减小气动阻力且气动稳定性好的车身造型,今后这将仍是未来车造型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更主要的工作是在研究气动行驶稳定性上。未来的气动造型最优应满足以下几点: (1)最佳气动性能的车身外形只能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部分实验得出; (2)车身所受的气动纵倾力矩和气动横摆力矩理论上为零; (3)车身所受的气动升力理论上略小于零; (4)减少气功阻力虽然不再是主要目标,但气动刚力系数不应大于 . 2、个性化 车身气动最优化是否会导致未来汽车外形的雷同,从而失去个性化,其实汽车车身造型的发展过程己经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车身造型的历史发展时期,可能会由于追求气动造型的优化而使得某一种车型成为一个时期内的主导车型,但决不是唯一、就是同一主导车型,也由于气动特性非唯一评定指标而形成不同风格,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意识和美学观念,造型过程中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人对汽车式样个性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种群的审美意识也会大不相同。随着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作为大众化商品的轿车无疑将出现各式各样更新颖更奇特的新车型。 3、人性化 汽车是人的代行工具,与人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己形成独特的汽车文化。“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车身造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机协调,使用操作方便、舒适,使汽车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维护健康。未来的车身造型设计将在车身外观设计、人机工程以及室内环境等方面更加注意人性化的发展。 4、虚拟化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车身造型中应用,使得造型设计中可采用计算机模拟色彩、纹理、质感、背景、阴影及运用三维视觉效果生成虚拟汽车车身造型并实施漫游。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 趋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汽车是最重要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汽车也是数量最多、最普及、活动范围最广泛、运输量最大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哪种交通工具可与汽车的作用相媲美,因为汽车是在“面”上发挥作用,并且可以实现“门对门”的便利。正因为如此,汽车在过去数十年中已迅速发展成为最主要、最受青睐的交通工具。本文旨在通过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得出其发展趋势,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世界以及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一、世界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 从19世纪末卡尔·奔驰发明汽车至今,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按生产方式可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1、手工生产方式。19世纪末,法国巴黎P&L机床公司开始制造汽车,当时是实行手工单件生产。其生产效率极低,制作成本高,质量保证全凭技术工人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2、大批量生产方式。它是由美国企业,主要是福特汽车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所创造的一种生产方式,它为世界汽车,不仅仅是汽车业,而且是为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十分深刻和深远。到20世纪后半期这一生产组织方式的缺点越来越突出。主要原因来自于市场的变化。20世纪后半期时不仅在美国,不只在整个汽车市场,顾客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且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状况给制造业提出的新课题是,一方面必须找出办法来使产品的开发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显着缩短,另一方面还必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这两方面的课题促使汽车制造企业改变原有的大规模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探索新的模式。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就比较早地进行了探索和转变。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 近几年,随着汽车行业的火爆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保持迅速增长, 2010年收益为1.644万亿人民币,成为全球零部件行业盈利水平最高的国家。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达到全球最高的盈利水平,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了更多的专利和核心技术,其实除了规模以外,汽车零部件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据了解,德国、美国、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汽车强国,除拥有一批强大的整车厂商外,还在于其背后“矗立”着一批强大的零部件公司:德国大众背后有博世、西门子,日本丰田、本田背后有电装和爱信,美国通用背后有德尔福、伟世通等,韩国则是靠摩比斯支撑。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增速较快,但由于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并受国外厂商的挤压,深陷“内忧外患”之中,已成为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短板”之一。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变之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汽车消费市场,未来五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与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如何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克服困难,突出重围,中国零部件产业任重道远。

1、零部件被外资垄断,核心技术缺失,成中国汽车产业软肋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能够支撑起年产1800万辆汽车生产配套的规模和满足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80%以上零部件本土化的配套要求。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在高端技术领域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并未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的持续增长而持续缩小,反而有扩张的趋势。 2011年9月7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商务部机电司司长张骥在会上披露:“近六年来,与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情况相反,汽车产品贸易的逆差不降反升,2010年25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整车逆差240亿美元,零部件产品逆差15亿美元。”产品出口和进口的比价差距更是惊人,比如里程表,进口价格相当于出口价格的41.3倍;再比如车辆坐具,皮革和再生皮革,进口部件相当于出口部件的26倍;车辆用的速度计,进口是出口的16.5倍。由此可以看出中外零部件企业的差距。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主要产品仍处于供应链的低端,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被外资企业垄断,零部件出口技术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缺乏品牌效应,极大的制约了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与自主研发。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技术在内的汽车产业三大关键零部件技术中,我们几乎全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很多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几乎全靠进口来维持,变速箱、发动机、底盘等关键零部件的进口高达60%。国内高端零部件产品,基本被外资垄断了,目前全中国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汽车工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汽车工业逐渐成为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支柱产业,因此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倍受国人关注的,文章介绍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现状发展特点趋势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特点 我们都知道美国车的气派、意大利车的浪漫、德国车的严谨、日本车的精明、英国车的高贵。中国没有成熟的汽车文化,但却有悠久的车历史,因此了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特点 (1)中国汽车工业的建立 ①白手起家建一汽 1953年建设一汽,1956年建成投产 1956年解放牌卡车诞生 1958年第一辆红旗轿车研制成功口号“出汽车、出人才” ②建设第二汽车厂 1.二汽是在“文化大革命”时建起来的,背景是备战备荒,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制造军车 2.二汽的几上几下 3.“包建”是老厂负责新厂的产品设计、工厂设计、生产准备、培训和人员支援,直到调试投产。老厂可以包建新厂、小厂可以包建大厂、几个厂可以联合包建一个大厂 4.“聚宝”是将国内科研和大工厂技术成果以及国内外的新技术,通过试验后移植到二汽来,将二汽的产品的工艺确立在一个较高的技术水平上 (2)中国汽车工业的挫折 中国汽车工业刚创建不久,就遇到了1958年的“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到1966年,又遇到了十年动乱的干扰和破坏。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一样,中国汽车工业举步维艰,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中国汽车:跨越50年的忧伤 上世纪80年代汽车界传说最广的一个故事是,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在天安门城楼和人民大会堂前看到的几乎全部是进口轿车,对此颇多感慨。一位国务院副总理义愤填膺地指出,要立马横刀对轿车进口的审批斩尽杀绝。事实上也是如此,1983年到1987年,各部委还在热烈讨论是否应该发展轿车时,国外厂商生产的20多万辆奔驰、丰田、尼桑、福特……从中国人腰包里掏去了两亿美元外汇,差不多相当于当时建设两个年产30万辆轿车的汽车厂(4)兴建轿车工业 ①1987年在北戴河举行决定中国轿车工业前途命运的国务会议,确立了一汽、二汽、 上汽三个生产基地。 ②198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严格限制轿车生产点的通知》,通知规定,除“三大”(长春、 上海、十堰)“三小”(北京、广州、天津)外,全国范围内不再安排新的轿车生产点上马。 ③通知分工明确:十堰的二汽轿车项目被定位为高起点,大批量,发展30万辆普通型 轿车,“2/3出口”;一汽是“3万辆中高档轿车起步,挡住进口”;至于上海,则根据原来中德双方的合同,“首先搞好国产化”,纲领规模3万辆。而天津夏利、北京吉普、广州标致三个小生产点,由于都是既成事实,而且都已与外商合资,作为追加项目予以追认。

未来汽车发展趋势分析

市场基 2保有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1360万辆,即使按每年增长10%的保守估计,中国汽车产销量在2013年也要超过2000万辆,一个国家的市场总规模与人口有密切关系,比如,中国有7亿部手机,钢铁产量为世界的48%,有近4亿网民,这些都是别的国家无法超越的。汽车产销量2010年将达到1500万辆,相应的汽车后市场也将呈现巨大的社会需求。 1、汽车市场发展潜力 (1)、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汽车量情况(1.86亿辆):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86580658辆,与2008年相比,增加16692914辆,增长9.83%,增幅上升3.5 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保有量为76193055辆,摩托车保有量为94530658辆,分别占全国机动车总量的40.84%、50.66%,是机动车的主要构成部分。 (2)、全国机动车驾驶员1.88亿人 其中汽车驾驶员:1.3亿人, 2009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到199765889人,与2008年相比,增加19105153人,增长10.58%,增幅上升0.2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驾驶人为138203911人,占驾驶人数的69.18%,是汽车保有量的1.81倍;与2008年相比,增加16111779人,增长为13.20%。 (3)、09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已经达到1360万辆的水平,意味着今后几年也将维 持这一水平,或继续增长,它将带来迅速扩大的汽车后服务市场。 2、汽车售后服务高新技术化 目前,属于汽车工业本身制造的价值,在整个汽车成本中所占比例在减小,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像奥迪A6这样的产品其电子产品部分的成本,已经占整车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高新技术的材料、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在此基础上,消费者追求时尚化、个性化越来越明显,加装和改装日益普及,包括高保真数字音响、无线通讯、网络电脑、GPS导航、DVD及电视等娱乐系统。 3、从修理为主向维护为主转变 目前,美国的汽车养护业,已经占到美国汽车保修行业的80%,年均收入超过数百亿美元。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车坏了才去修理的观念已经转变为,保正常使用,保性能优良状态,售后服务的重点转向了维护保养。 4、售后服务的远程化和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国外汽车厂家开始提供远程诊断服务。

汽车行业未来趋势综述

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车辆4班 雷珉 20110402425 摘要: 汽车行业作为一个基础产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渗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透析汽车发展,节能、环保愈发重要,同时得益于电子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不断智能化。 关键词:节能环保智能 一、当前汽车发展挑战 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就我国而言,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有8500万辆汽车,而这仅为美国汽车保有量的四分之一。如此大的汽车保有量,在方便生活同时,带来了极大的能源消耗和可怕的环境污染。由于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空气污染,已经成为许多大城市的主要污染源,东北的雾霾天气已持续多日,而我们所在的长沙空气质量全国最差。资料显示,过去5年,中国新增1 亿吨炼油能力,全部被新增的3500万辆汽车吞噬掉。如果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达到美国的水平,全世界的石油都供应不起。由此可见,当前的汽车产业是无法持续发展的,必须进行相应进化,节能、环保是大势所趋。符合节能、环保要求,不仅是合法上路的标准,更成为了当今及未来人们购买汽车的一大衡量标准。 二、汽车厂商的转型 为满足新形势下客户的需求,汽车厂商必须制造出更加节能、更加环保的车型。为此,各厂商做出了不同的应对,总的分3种:第一种是以法拉利为代表的豪华车厂商,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加装电机,减小能耗;第二种是以丰田为代表的传统厂商,现阶段以油电混合为主,柴油机为辅,并同时研发纯电动;第三种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兴厂商,直接制造纯电动汽车。

透视未来,我认为汽车行业终归都会走向纯电动。纯电动虽然在现在看来,还不太成熟,不过相信通过研发终会突破技术难关。通过如今大火的纯电动车特斯拉Model S、比亚迪秦,我们可以看到纯电动车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人们愿意花更高的价钱购买一部环保汽车。随着低价格、高能量和长寿命新型电池的研究发展,以及人们对环保的强烈呼声,电动汽车将逐渐在各大城市成为一种代步工具。 通过这次转型,我觉得汽车行业会迎来经济危机后的第二次洗牌,而这次考验的各厂商的反应时间。目前来看,日本厂商走在了前面,中国厂商比亚迪也相当有竞争力,而美国厂商因受经济危机打击,转型缓慢。 三、电子科技进入汽车行业 在热卖的特斯拉Model S上,中控台被一个17英寸的液晶屏占据,可以通过触控实现所有功能,科技感十足。这正是未来汽车的雏形,智能是未来汽车一大标志。通过对车辆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可以提高车辆的控制与驾驶水平,保障车辆行驶的安全畅通、高效。目前对智能汽车的研究,除了车企外,还有google等科技公司,以及一些高等学府,例如国内的清华大学。其中google X 无人驾驶汽车项目最为成功,以丰田为原型改造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能在加州合法上路,这标志着汽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智能汽车时代。 就目前而言,电子在汽车上的应用已非常之多,除去表面上的电子中控台、ipod接口,还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遍布车身,为我们的安全护航。但这种还不是完全的智能,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也将像飞机那样成为电子集成物,具备主动驾驶能力。 四、中国汽车的未来 中国向来以高税收保护国内车企,但由于中国汽车起步较晚,以及整个中国这种环境,中国车企的发展十分缓慢。通过引进国外厂商,建立合资企业,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成长起来了一汽大众等企业。 混合动力汽车为我国本土品牌汽车赶上发达国家提供了良机,我国颁布实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发展策略、方针和目标,也放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现在,包括清洁柴油、混合动力以及乙醇、甲醇、二甲醚、生物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各种替代能源都有企业涉及,国家也投入了巨额研发资金,但是还没有哪种技术实现产业化。 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头羊比亚迪,能从一个制作电池的小公司,短短几年间把汽车发展的如此壮大。从F3到秦,比亚迪汽车越来越成熟。王传福表示,从今年起比亚迪将进入调整年,对管理团队和经销商网络进行优化,并加强品牌设计,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概要本文回顾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通过论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寻找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着眼未来探讨我国汽车工业未来方向 关键词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正文 汽车是惟一的一种“零件以万计, 产量以百万计, 保有量以亿计”的“第一商品”, 它的巨大市场潜力, 不断产生科技进步的不竭动力, 使之成为各种高新技术争相应用的强大载体。 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走过发展汽车工业、从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道路。 汽车的生产和使用, 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 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流水线大生产方式首创于汽车工业, 精益生产方式也同样产生于汽车工业;这两种生产方式都对社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它独特的“门到门”快速运送性能, 改变了人们的日常活动半径, 大大提高了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效率。 一,起步与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的标志是1953 年7 月15 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市动工兴建。建国初期,我国汽车工业在国家计划经济指导下发展,集中资金兴建了第一、第二汽车制造厂两个中型货车生产基地。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6 年10 月开工生产,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我国汽车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汽车行业步入快速稳定增长期。整个行业在经2002 年的爆发,2005 年的恢复性调整以后,自2006 年以来已经步入一个长达5~8 年(甚至更长)的稳定快速增长期。2011 年中国汽车保有总量为7802 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539 万辆,占83.81%。其中家用轿车的保有量为3443 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44.13%。以去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中国百户家庭拥有的汽车数量已从2001 年不到 2 辆,增加到2010 年的近15 辆。 二,发展中的问题 新中国的汽车工业从诞生至今, 已经年逾半百。但是她似乎还没有长大, 她伴随建国后的动荡, 走过了艰苦曲折的路程。 改革开放之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汽车工业一直生产着属于国外三四十年代的产品。汽车被定位为“生产工具”, 私用轿车被当作“资产阶级的奢侈品”而禁止生产。改革开放后,大搞引进合资,引进国外的资金与技术, 使我国生产的汽车跃上20 世纪90 年代的水平。但是从整体上看, 在质量、品种和规模上与国外仍有很大差距, 特别是自主发展的能力差距更大。这就造成了同类产品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进, 甚至重复引进的局面。这使得我国汽车工业,落入了一个“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虽然,近十几年来我国已经开始生产国际先进的汽车, 但却并未跳出这一怪圈。我国汽车工业中占据的重要地位的国企,近年来更热衷于引进生产国外品牌的汽车。 三,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如一汽,广汽热衷于引进国外品牌,不外乎合资获利丰厚而又轻而易举。这样的举动使得“引进—消化”政策成了“只引进, 不消化”的空头口号。 对外方的技术依赖习惯愈加根深蒂固, 加上外方紧握技术大权, 使中方坠入“缺乏能力—只能依赖—越依赖越缺乏能力—越缺乏能力越依赖……”的“第二怪圈”。这就直接性的导致了 我国汽车市场上外国品牌遍地开花,而国产品牌却很少的现状。虽然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有着重要责任国有企业沉溺于引进国外品牌,我国的民营企业却扛起了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发展 的重担。 近几年来,解放、红旗几乎销声匿迹,但是吉利、奇瑞、江淮却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视

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论未来汽车发展方向 姓名:张亚楠 班级:动科141 学号:20140714117 摘要:随着经济、文化等的不断发展,汽车产业与此同时也迅猛发展。但是现代汽车 虽然已经有着非常好的性能,仍对现代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人们不满足于现状,希望汽车能更好的服务人类,就此提出了许多未来汽车的模型,以及如何造福人类。未来汽车发现是个大问题,是一个我们要慎重思考的一个大难题。汽车已经普及,它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奢侈品,本文就是要论一下未来汽车的几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未来汽车发展方向服务新能源 我从小就生活在城市里,每天上学放学看着过往的车辆来回穿梭,人们忙忙碌碌开着汽车上班下班做工作,随后的几年,汽车越来越多,新闻里各种报道:堵车,车祸,肇事逃逸,酒驾……一系列事情层出不断,于是人们开始想汽车对人类到底是福还是祸呢?其实福与祸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对它进行好好的利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市场和用户对新技术和新产品日益提好的要求汽车制造厂商必须在短时间内是产品更新换代使各国各公司不得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样汽车造型设计就逐步摆脱了国家和地域的束缚,日渐走向全球化,从而使汽车这一产品成为世界性商品。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汽车智能化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这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未来的汽车发展方向,概括起来应该是:零油耗,零排放,零堵塞,零事故,甚至零付费,零等待。 当然我们先从备受青睐的新能源汽车说起, 作为亲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新能源汽车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数据显示:201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552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2411辆。即使以今后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的销量也不过是10万辆左右,与国家规划相差40万辆左右,与各个地方规划之和的差距就更大了。新能源汽车的规划销量与实际销量的巨大差距充分说明,相关部门都希望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都希望把它做好做大,都知道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好处:节能减排。这也符合我国经济长远发展需要,但现实确实如此惨不忍睹。其实消费者也知道新能源汽车节能,能省下不少油钱,能节能省钱。但是为什么消费者始终没有实际购买的冲动呢?前瞻网认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汽车行业中的后起之秀,其短短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产品体系、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被确定为我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下述特点非常值得摩托车行业借鉴,

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_汽车行业

聚势创变不负30——宜买车斩获中关村U30 2017年度项目奖 聚势创变、不负30。2018年3月26日,“中关村U30”2017年度总决赛暨项目展示活动于中关村展示中心落下帷幕。 在历经了四次季赛和一次海外专场,累计产生共有来自中国和北美的70位季赛获奖选手,领域覆盖人工智能、AR/VR、生物医药、清洁技术、新材料等。2018年3月中关村创新园区成立30周年之际,他们于北京再次角逐年度中关村U30年度优胜奖。 最终,宜买车与29位国内外优胜选手,成功捧得了“中关村U30”年度优秀项目荣誉奖杯,宜买车EVP李本实先生荣获“中关村U30”2017年度获奖者。 李本实表示,创业是一个顺势的过程。创业应顺应时代的势、行业的势、个人能力的势,而参加中关村U30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势。与69名海内外的青年创业者们同台竞技,对创业人及团队都是一个机遇与挑战。通过本次大赛,也能更清晰自身创业的方向与所处的赛道。

中关村U30是由怀进鹏、柳传志、王文京、徐井宏、王小兰、孙陶然、刘志硕等128位学者、企业家和投资人于2015年7月15日共同发起的,致力于寻找改变世界的青年创业力量,传承中关村文化和企业家精神。 从2015年发起至今,已有累计来自全国各地和北美的千余位创业者报名参赛,并为百余位优秀青年创业者搭建了同创业导师展示交流、资源对接的平台。 在2017年,更是推荐了15位优秀选手成功登上了福布斯30U30中国精英榜,用实力证明了中关村在未来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特殊地位。

长期以来,在整个汽车销售市场,总体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4S店还是二级分销商,可谓举步维艰。 宜买车作为新型汽车超市的开创者,致力于为汽车消费者提供一种优于传统4S店和经销商门店的全新购车体验。 过去只有单一的购车渠道,汽车的零部件价格虚高,还在加价提车、捆绑消费等现象,让消费者苦不堪言。不再过度依赖传统的4S店,让汽车购车变得跟普通购物一样轻松简单,这就是宜买车的创立初衷。 汽车超市能够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更优的价格,这与现今消费升级的需求相契合。就像中关村U30倡导的“寻找改变世界的青年创业力量”一样,创业者生命的价值在于用真挚的情感拥抱世界、拥抱同伴、拥抱客户、拥抱合作伙伴,你才能走得更远、更强大。

-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作者:温福聪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电子工程系2017届汽车检测与维修3班) 摘要:本文从以下三方面简要介绍与未来汽车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一、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气动最优化、个性化、人性化、虚拟化、全球化。二、全球节能环保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三、安全技术发展趋势: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牵引力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程序、预紧式安全带、智能安全气囊、乘员头颈保护系统、智能行人保护系统等。 关键词:汽车文化;未来汽车;发展趋势 第1章、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 自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造型开始了其漫长的进化之路。依次经过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楔形汽车、子弹头型汽车;进入21世纪后,从世界各大汽车博览会推出的多款新概念车看,造型更是千奇百怪、更具个性化和特色。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 1、气动最优化 一部汽车车身造型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具有最佳气动造型的历史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能够减小气动阻力且气动稳定性好的车身造型,今后这将仍是未来车造型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更主要的工作是在研究气动行驶稳定性上。未来的气动造型最优应满足以下几点: (1)最佳气动性能的车身外形只能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部分实验得出; (2)车身所受的气动纵倾力矩和气动横摆力矩理论上为零; (3)车身所受的气动升力理论上为略小于零; (4)减少气功阻力虽然不再是主要目标,但气动刚力系数不应大于0。2. 2、个性化 车身气动最优化是否会导致未来汽车外形的雷同,从而失去个性化,其实汽车车身造型的发展过程己经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车身造型的历史发展时期,可能会由于追求气动造型的优化而使得某一种车型成为一个时期内的主导车型,但决不是唯一、就是同一主导车型,也由于气动特性非唯一评定指标而形成不同风格,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意识和美学观念,造型过程中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人对汽车式样个性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种群的审美意识也会大不相同.随着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作为大众化商品的轿车无疑将出现各式各样更新颖更奇特的新车型。 3、人性化 汽车是人的代行工具,与人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己形成独特的汽车文化。“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车身造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机协调,使用操作方便、舒适,使汽车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维护健康.未来的车身

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个人见解

谈谈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汽车智能化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这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目前正逐步应用于汽车的智能控制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车辆动力学控制 车辆动力学控制(Vehicle Dynamics Cotrol)的缩写是VDC,该系统的作用是保持汽车在行驶(包括制动和驱动)时的稳定性。传统的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和TCS(牵引控制系统)主要是对车轮上的制动力和驱动力进行控制,防止车轮出现过大的纵向滑移率,以获得最大的附着力,既可产生最大的减(加)速度,又可防止出现侧滑。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虽然也是控制车轮的制动力与驱动力,但它们与ABS和TCS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表现是可实现左右纵向力的差动控制,以直接对汽车提供横摆力矩,抵消汽车的不稳定运动(如在滑路上甩尾时的矫正作用)。该系统通过在汽车上安装的各种传感器,检测到汽车的速度、角速度、转向盘转角以及其它的汽车运动姿态,根据需要主动地对某侧车轮进行制动,来改变汽车的运动状态,使汽车达到最佳的行驶状态和操纵性能,增加了车轮的附着性和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 智能速度控制系统 汽车智能速度控制系统的功用是在某些特殊路段或特殊行驶条件下对车速进行强制限制。汽车智能速度控制系统主要由电子控制单元和执行器组成。该控制系统工作时,需首先设定限制速度。例如某区域的限速为80km/h,我们可以将该速度设定为限速值。当车速未达到80km/h时,汽车智能速度控制系统不起作用。当车速接近80km/h 时,电子控制单元启动执行器,限制加速踏板的行程,使汽车不能继续加速。当车速低于80km/h时,电子控制单元解除对执行器的控制,驾驶员又可以自由地踏下加速踏板使汽车加速。智能速度控制系统限速值的设定,可以用选择开关设定,也可以通过接受无线信号设定(即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学号:114305244 姓名:徐超专业:旅游管理班级:2 摘要: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成为各大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不一而足。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的企业与国外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

公交车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公交车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交车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口的膨胀,公交车的作用日益突出。公交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快捷,现阶段的公交车是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桥梁。但现在,公交车上经常出现找不到零钱、没座、拥挤~~~~等情况。而公交车在消耗能源的同时,又排放出对人们有害的气体。这不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无与伦比的影响,更对人类本身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公交车的未来发展路线上,智能化 ...的公交车会逐渐取代现在的高能耗高污染的 ...,环保化 ...,人性化 公交车,并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 引言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既然公交车的作用是如此重要,面对目前公交车的状况,科学家们不得不创造出能够与时俱进的公交车。现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能源短缺,公交车在这些方面的缺陷几乎都表现出来。21世纪意味着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哪么未来呢?公交车在未来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我们拭目以待。 1.公交车的节能环保化。 公交车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朝着节能和环保的方向迈进。但是面对目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状况,人们是怎样面对的呢?下边的图反映了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二氧化 碳每天的排放量。根据科学家们的预 测,2010年世界各地二氧化碳的排放 量如下图。从图中可以反映出环境问 题十分突出的。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迫使人们不得不转变观念, 因此在公交车环保理念上要有质的突破。目前在杭 州有4辆公交车是以液化天然气为动力的新型环 保公交车。开车的公交司机作了演示,并且重踩油 门时发动机声音不大,不是“轰、轰”的吼叫声, 只是“嗡、嗡”声。而在行车途中,天然气公交车 要比普通车稳,还有车的最大特点就是环保、低噪 音。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液化过程中大部分硫化物、炭氢化合物等一系列杂质已经被过滤掉了,因此,燃烧后只产生大量的水、二氧化碳以及微量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这比燃油车的正常标准要低。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动荡,作为实体的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也受到了影响。本文介绍了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前两个季度的汽车产销情况,反映了中国当前的汽车市场的现状,同时结合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预测中国汽 车市场在未来一年里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汽车市场产销现状发展趋势 正文: 一、世界和中国汽车产销量的总体情况 1.世界汽车产销情况 德国大众集团 2012年1-8月 大众全球汽车销量出色中国销量居首 为了追赶丰田汽车的全球销量,大众集团今年推出了许多重磅车型,严重刺激了全球市场的销量。2012年8月份,大众集团在最大单一市场中国销量约为23万辆,去年同期的销量为19万辆,同比增长约21%,达到两成以上的同比增幅,在7月增长速度放慢之后回归5、6月份的水平。今年1至8月份,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总销量为174万辆,而去年前8月累计销量为148万辆,同比增长17.9%。 在中国等市场的支撑下,亚洲市场前8个月销量同比增幅同样达到17.9%,从168万辆增长到198万辆。德国本土市场,大众前8个月累计销量为792,300辆,较2011年前8个月的761,100辆同比增长4.1%,和此前基本相当。德国以外的西欧地区仍然为下降趋势,从133万辆同比下跌5.8%至125万辆。 中东欧区域增长依然强势,由340,800辆增加25.2%到426,800辆。欧洲整体销量为247万辆,比去年同期的243万略增长1.7%。大众集团在北美市场前8个月从429,800辆同比增长24.5%至535,200辆。其中380,000辆来自于美国市场,较之去年同期的285,000辆同比提高33.3%。南美市场去年前8个月619,600;辆,今年同期678,600 辆,同比增9.5%。 2012年1-8月在中国销量174万辆,中东欧区销量426,800辆,德国本土销量79万辆,拥有如此销量业绩的大众,取代丰田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集团只是时间问题。 德国奔驰 根据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9月份奔驰品牌在美销量为23,156辆,同比增长7.0%,去年同期销量为21,645辆。2012年1-9月,奔驰品牌在美累计销量为191,618辆,同比增长12.7%,去年同期的销量为170,037辆。 梅赛德斯9月在美销量(包括精灵smart和凌特Sprinter销量)共计25,980辆,同比增长8.7%;前9个月累计销量为214,331辆,同比增长16.7%,去年同期销量为183,690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