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语言与数据结构实验指导(完整版)

C语言与数据结构实验指导(完整版)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语言与数据结构

实验指导书

刘梅索莹田文龙

哈工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系

实验1实验平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icrosoft Visual C++ 6.0集成环境的使用方法。

2.掌握C程序在Microsoft Visual C++ 6.0开发环境中的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全过程

二、实验内容

1)启动Microsoft Visual C++ 6.0开发环境

双击桌面应用程序图标或云兄“开始”菜单程序组中的Microsoft Visual C++ 6.0应用程序,启动VC++,如图所示

图1.1 VC++初始界面

2)建立C源程序文件

方法1:单机工具栏的“新建文本文件”按钮,打开文本文件编辑界面如下图所示

图1.2文本文件编辑界面

方法2:执行“文件”->“新建”命令,在“文件”选项卡下选择C++ Source File 文件类型,然后输入C源程序文件名和保存文职,如图所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打开源程序文件编辑界面,如图1.4所示。

注意:输入C源程序文件名时必须带上扩展“.c”,否则默认创建的是扩展名为“.cpp”的C++文件。

3)编辑源文件

方法1:在如图1.2所示的文本文件编辑界面中输入源程序代码,如图1.5所示。方法2:在如图1.4所示的C源程序文件编辑界面中编辑源程序代码,如图1.6所示。

图1.3新建文件

图1.4 C源程序文件编辑界面

图1.5文本文件编辑界面编辑源文件

图1.6 C源程序编辑界面编辑源文件

4)保存源文件

源文件编辑结束后,执行“文件”->“保存”命令保存文件,文本文件编辑界面中编辑的源文件保存时必须在文件名后加上扩展名“.c”,否则保存的是扩展名为txt的文本文件,不能编译运行。

5)组件文件

执行“组建”->“组建”命令或直接按F7功能键或单机工具栏Build按钮,可以对源文件进行编译、链接而不运行改程序。当然也可以先执行“组建”->“编译”(快捷键Ctrl+F7)命令编译文件,再执行“组建”->“组建”(快捷键F7)命令链接文件。

由于VC++有工作区的要求,所以组建时,系统提示需要建立工作区,如图1.7所示。单机“是”按钮,系统会自动建立工作区,组建后的结果如图1.8所示。

图1.7提示建立工作区

图1.8组建源程序结果

注意:图1.8下方的“组建”信息窗口中的内容说明了组建的结果,必须保证错误(error(s))数为0才能运行程序。

6)运行文件

执行“组建”->“执行”命令或直接按Ctrl+F5键或单机工具栏BuildExecute按钮,可以运行程序,结果显示在用户输出窗口中,如图1.9所示。

图1.9用户输出窗口

注意:如果要编辑下一个C源程序,由于新建的文件不会自动加入工作区,因此需要先关闭当前工作区。方法是执行“文件”->“关闭工作空间”命令,或者关闭后重新启动VC++,再按照上述方法建立、编辑新的C源文件,让VC++自动建立工作区。

7)运行“加法”程序

在VC++环境中建立并编辑实现加法运算的源程序,然后组建该文件,结果如图1.10所示。

运行该文件,并按要求输入数据,得到运行结果。

图1.10 VC++环境下组建“加法”程序后的界面

实验2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上机运行C程序的全过程。

2.掌握各种格式说明符的使用方法。

3.掌握格式输入输出函数scanf()和printf()的用法。

4.熟悉字符输入输出函数getchar()和putchar()的用法。

二、实验内容

1.格式说明符的使用。

创建并编辑输入输出各个类型数据的程序,分析各个格式说明符的作用。

2.编写“输入输出字符”程序,功能如下:使用getchar()函数接收一个字符,用printf()函数显示;使用scanf()函数接收一个字符,用putchar()函数显示。

3.编写“求三角形面积”程序,功能如下:输入三角形三边长,求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a、b、c,则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

09okm

其中,()/2

=++。

s a b c

4.编写“圆柱体”程序,功能如下:设圆柱体的半径r=2.5,圆柱高h=

5.0,求出该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要求:用scanf()函数输入数据,输出时要求有文字说明,取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三、实验指导

1.格式说明符的使用

(参考教材)

2.“输入输出字符”程序

1)编程分析

(1)需要定义字符型变量存放输入的数据;

(2)用scanf()函数输入字符时,要注意不要接收缓冲区中已有的字符。

2)参考程序

#include "stdio.h"

main()

{

char a,b,c;

printf("1.Input a character:\n");

a=getchar();

c=getchar();

printf("The character is:%c\n\n",a);

printf("2.Input a character:\n");

scanf("%c",&b);

printf("The character is:");

putchar(b);

putchar('\n');

}

3.“求三角形面积”程序

1)编程分析

(1)该问题的解决过程如下:

(2)需要定义实型(float或double)变量存放相应的数据;

(3)计算面积需要用到开平方函数sqrt(),该函数原型包含在头文件math.h中,因此需要在程序开始将头文件包含进来;

(4)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个变量在输出时的宽度和小数位数。

2)参考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main()

{

float a,b,c,s,area;

printf(“Input a,b,c:\n”);

scanf(“%f ,%f,%f”,&a,&b,&c);

s=(a+b+c)/2;

area=sqrt(s*s(s-a)*(s-b)*(s-c));

printf(“a=%7.2f,b=%7.2f,c=%7.2f\n”,a,b,c);

printf(“area=%9.2f\n”,area);

}

3.“圆柱体”程序

1)编程分析

(1)该问题的解决过程如下:

(2)需要定义实型(float或double)变量存放相应的数据;

(3)计算过程中需要用到常数π,为使用方便,在程序开始用宏定义命令define 将常数3.14159(即π)用PI表示;

(4)输出数据时根据要求确定各个变量的宽度和小数位数(本例采用10.2)。2)参考程序

#include “stdio.h”

#define PI 3.14159

main()

{

float r,h;

double s,v;

printf(“Input the value of r and h:\n”);

scanf(“%f ,%f”,&r,&h);

s=2*PI*r*r+2*PI*r*h;

v=PI*r*r*h;

printf(“The value of s is:%10.2f\n”,s);

printf(“The value of v is:%10.2f\n”,v);

}

实验3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逻辑表达式表示条件的方法。

2.掌握switch语句的用法。

二、实验内容

1.switch语句的应用

编写计算器程序。要求从键盘任意输入两个数值,然后输入一个四则运算符,自动完成运算后输出结果。

三、实验指导

1.switch语句的应用

1)编程分析

(1)四则运算共有加(+)、减(-)、乘(*)、除(/)4种运算,要做出判断需使用switch语句。

(2)当输入符号为四则运算之外的符号时,不进行任何运算,但应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当使用提示信息时,switch语句应含有default子句。

2)参考程序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float x,y;

char p;

scanf(“%f,%f”,&x,&y);

p=getchar();

switch(p)

{

case ?+?:

printf(“%f+%f=%f\n”,x,y,x+y);break;

case …-?:

printf(“%f-%f=%f\n”,x,y,x-y);break;

case …*?:

printf(“%f*%f=%f\n”,x,y,x*y);break;

case …/?:

printf(“%f/%f=%f\n”,x,y,x/y);break;

default:

printf(“Input is error!\n”);

}

}

3)程序调试

调试程序时,+、-、*、/及非四则运算符的情况都应予以调试。

实验4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加深对循环控制结构有关概念的理解。

2.掌握二重循环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阶乘累加问题。编写程序,求1!+2!+3!+…+n!的值。

2.取彩球问题。有12个彩球:3个白色,5个红色,4个黄色,从中任意取n 个

球12≤≤(2n ),求出所有不同的取法。

三、实验指导 1.阶乘累加问题 1)编程分析

(1)本实验内容为求解阶乘问题。 (2)求n!用一个循环即可实现。

(3)求1!+2!+3!+…+n!的值,需要在求阶乘程序之外增加一个外重循环。 2)参考程序

#include “stdio.h ” void main() {

long int s=1,t; int i,j,n; printf(“n=”); scanf(“%d ”,&n); for(i=2;i<=n;i++) {

for(t=1,j=1;j<=i;j++)

t*=j; s+=t; }

printf(“s=%ld\n ”,s); } 3)程序调试

(1)输入一个不大的正整数,分析程序执行结果。 (2)输入一个零或者负数,分析程序执行结果。 (3)输入一个很大的正整数,分析程序执行结果。

(4)当程序结果不符合要求时,修改程序,直到对任何输入数据都能输出正确的

执行结果,或者给出一个明确的提示信息。例如,当输入数据非法时,给出一个错误的提示信息。 2.取彩球问题 1)编程分析

本题用到“穷举”算法。穷举的基本思想是对问题的所有可能性一一测试,直到找到解或将全部可能状态都测试过为止。“穷举”的核心是依次测试循环体。循环控制有两种办法:计数法和标志法。计数法要先确定循环次数,然后逐次测试,完成测试次数后循环结束;标志法是达到某一目标后循环结束。 2)参考程序

#incude “stdio.h ” void main() {

int n,white,red,yellow,count=0; printf(“Input ”); scanf(“%d ”,&n);

printf(“white red yellow\n ”); for(white=1;white<=3;white++)

for(red=1;red<=5;red++) {

yellow=n-white-red; if(yellow>=1&&yellow<=4) {

printf(“%5d%5d%5d\n ”,white,red,yellow); count++; } }

printf(“Total:%d\n ”,count); } 3)程序调试

(1)输入不小于2并且不大于12的整数值,查看并分析程序结果。 (2)输入小于2或者大于12的整数值,查看并分析程序结果。

(3)修改程序,使得程序运行时只接受12≤≤(2n )的输入值,并能获得正确结果。

实验5数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组的特点,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及其使用方法。

3.能用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

1.鞍点问题

在二维数组中,若某一位置上的元素在该行中最大,而在该列中最小,则该元素即为该二维数组的鞍点。要求从键盘输入一个二维数组,当鞍点存在时,把鞍点找出来。

2.选择法排序问题

将存储在一维数组中的10个整数用选择法进行排序。

三、实验指导

1.鞍点问题

1)编程分析

(1)对二维数组按行处理。

(2)对每一行首先找出它的最大值元素,然后看它在该列上是否为最小值,若是,则找到一个鞍点。

(3)找到鞍点后输出元素值及其所在的行列值。

2)参考程序

#define M 3

#define N 4

void main()

{

int a[M][N],i,j,k;

printf(“请输入二维数组的数据:\n”);

for(i=0;i

for(j=0;j

scanf(“%d”,&a[i][j]);

for(i=0;i

{

k=0;

for(j=1;j

if(a[i][j]>a[i][k])

k=j;

for(j=0;j

if(a[j][k]

break;

if(j==M)

printf(“%d %d %d\n”,a[i][k],I,k);

}

}

3)程序调试

(1)输入有鞍点的一组数据,查看并分析程序的运行结果。例如:

9 80 215 40

60 -60 89 1

210 -3 101 89

(2)输入没有鞍点的一组数据,查看并分析程序的运行结果。例如:

9 80 215 40

60 -60 189 1

210 -3 101 89

2.选择法排序问题

1)编程分析

(1)我们已经学习了冒泡法排序,冒泡法排序依次,就有可能交换一次,需要交换的次数越多,效率越低。

(2)选择法的基本思路是:第一趟,从所有元素中选择一个最小元素后放在a[0]中,最多交换一次;第二趟,从a[1]开始到最后的各元素中选择一个最小元素,放在a[1]中;以此类推,M个数需要进行M-1趟比较,但交换的次数比冒泡排序法少得多。

2)参考程序

#define M 10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a[M],n,i,j,min,temp;

printf(“请输入排序数据:\n”);

for(i=0;i

scanf(“%d”,&a[i]);

printf(“排序前数列:\n”);

for(i=0;i

printf(“%d”,a[i]);

for(i=0;i

{

min=i;

for(j=i+1;j

if(a[j]

min=j;

temp=a[i];

a[i]=a[min];

a[min]=temp;

}

p rintf(“\n排序后数列:\n”);

for(i=0;i

printf(“%d”,a[i]);

}

3)程序调试

(1)运行程序,任意输入10个整数,查看并分析程序执行结果。

(2)运行程序,输入多余10个的整数,查看并分析程序执行结果。

(3)运行程序,输入一组升序排列的有序整数,查看并分析程序执行结果。

(4)运行程序,输入一组降序排列的有序的整数,查看并分析程序执行结果。

实验6函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自定义函数的一般结构及定义函数和函数调用的方法。

2.熟练掌握一维数组作函数的参数时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熟悉用函数求解二维数组问题的函数定义及调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选择法排序函数的定义及使用

编写一个用选择法对一维数组升序排序许的函数,并在主函数中调用该排序函数,实现对任意20个整数的排序。

三、实验指导

1.选择法排序函数的定义及使用

1)编程分析

这是一维数组作函数参数的问题。

(1)设计一个对一维数组的前n个数用选择法进行排序的函数select()。select()函数有两个形参,一个是排序元素数形参,一个是一维数组形参。select()函数不需要返回值,函数类型说明为void型。

(2)在进行函数调用时,实参和形参要按照参数的意义在位置上对应一致。

2)参考程序

#defineM 20

#include“stdio.h”

void select(int,int a[]); /*函数声明*/

void main()

{

int a[M],n,i;

printf(“请输入排序数据:\n”);

for(i=0;i

scanf(“%d”,&a[i]);

printf(“排序前数列:\n”);

for(i=0;i

printf(“%d”,a[i]);

select(M,a);

printf(“\n排序后数列:\n”);

for(i=0;i

printf(“%d”,a[i]);

}

void select(int n,int a[])

{

int I,j,min,temp;

for(i=0;i

{

min=i;

for(j=i+1;j

if(a[j]

min=j;

temp=a[i];

a[i]=a[min];

a[min]=temp;

}

}

3)程序调试

(1)运行程序,任意输入20个整数,查看并分析程序执行结果。

(2)把主函数中的函数调用select(M,a)改为select(M,&a[0]),用(1)中使用的数据运行程序,查看并分析程序执行结果。

(3) 把主函数中的函数调用select(M,a)改为select(M,a[0]),用(1)中使用的数据运行程序,查看并分析程序执行结果。

(4) 把主函数中的函数调用select(M,a)改为select(a,M),用(1)中使用的数据运行程序,查看并分析程序执行结果。

实验7指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基本使用方法。

2.熟悉指针和一维数组的关系,熟练使用指针变量访问一维数组元素。

3.熟练掌握用简单指针变量作函数的参数时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4.明确数组名作函数的参数和指向数组的指针作函数的参数的异同,学会相关的函数定义和调用。

二、实验内容

1.用指针法在一维有序数组中插入数据

如下是具有10个整数的升序数列,存储在一维数组中,要求在其中插入任意一个整数后数列仍然有序。数列:10,20,30,40,50,60,70,80,90,99。

2.数据插入函数

编写在一维有序数组中插入数据的函数insert(),并调用该函数实现数据插入。要求插入数据后的数组仍然有序。

三、实验指导

1.用指针法在一维有序数组中插入数据

1)编程分析

按照下标访问数组元素的方法,用指针解决该问题。

2)参考程序

#define M 10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a[M+1]={10,20,30,40,50,60,70,80,90,99};

int i,n,*p,*q;

printf(“请输入要插入的数据:\n”);

scanf(“%d”,&n);

a[M]=n; /*将要插入的数据放在数组的最后位置*/

for(p=a,i=0;i<=M;i++) /*确定要插入的位置p*/

if(n<=*(p+i))

{

p=p+i; /*p指向要插入的数据*/

break;

}

for(q=a+M-1;q>=p;q--) /*元素后移*/

*(q+1)=*q;

*p=n; /*插入数据*/

printf(“\n插入数据后的数列:\n”);

for(p=a,i=0;i<=M;i++)

printf(“%d”,*(p+i));

}

2.数据插入函数

1)编程分析

(1)在实验内容1中,解决了用指针法在一维有序数组中插入数据的问题。现只需对数据的插入处理部分函数化即可。

(2)插入函数insert()需要有三个形参:第一个int型简单形参,表示要插入的数据;第二个int型简单形参,表示数组中数据的个数;第三个为int型指针形参,它将指向一个一维数组。

(3)在进行函数调用时insert()函数的第一个实参为要插入的数据:第二个实参是数组数据个数;第三个实参是数组名,即数组首地址。

2)参考程序

#define M 10

#include “stdio.h”

void insert(int,int,int *); /*函数声明*/

void main()

{

int a[M+1]={10,20,30,40,50,60,70,80,90,99};

int i,x;

printf(“请输入要插入的数据:\n”);

scanf(“%d”,&x);

insert(x,M,a); /*在有M个元素的一维数组a中插入x*/

printf(“\n插入数据后的数列:\n”);

for(i=0;i<=M;i++)

printf(“%d”,a[i]);

}

void insert(int x,int ,n,int* p)

{

int *t,*q,i;

t=p+n; /*将要插入的数据放在数组的最后位置*/

for(i=0;i<=n;i++) /*确定要插入的位置p*/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格式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大纲 一、《数据结构课程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的关键性课程。本课程较系统地介绍了软件设计中常用的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存储结构和实现算法,介绍了常用的多种查找和排序技术,并做了性能分析和比较,内容非常丰富。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软件设计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以下原因,使得掌握这门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 (1)内容丰富,学习量大,给学习带来困难; (2)贯穿全书的动态链表存储结构和递归技术是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3)所用到的技术多,而在此之前的各门课程中所介绍的专业性知识又不多,因而加大了学习难度; (4)隐含在各部分的技术和方法丰富,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数据结构课程》课程本身的技术特性,设置《数据结构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十分重要。通过实验实践内容的训练,突出构造性思维训练的特征, 目的是提高学生组织数据及编写大型程序的能力。实验学时为18。 二、《数据结构课程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不少学生在解答习题尤其是算法设计题时,觉得无从下手,做起来特别费劲。实验中的内容和教科书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解决题目要求所需的各种技术大多可从教科书中找到,只不过其出现的形式呈多样化,因此需要仔细体会,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程,理解和掌握算法设计所需的技术,为整个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要求运用所学知识,上机解决一些典型问题,通过分析、设计、编码、调试等各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所用到的一些技术。数据结构中稍微复杂一些的算法设计中可能同时要用到多种技术和方法,如算法设计的构思方法,动态链表,算法的编码,递归技术,与特定问题相关的技术等,要求重点掌握线性链表、二叉树和树、图结构、数组结构相关算法的设计。在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数据结构课程实验》内容 课程实验共18学时,要求完成以下六个题目: 实习一约瑟夫环问题(2学时)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计算机学科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软件设计中常用的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存储结构与实现算法,并做了相应的性能分析和比较,课程内容丰富,理论系统。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软件设计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以下原因,使得掌握这门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 1)理论艰深,方法灵活,给学习带来困难; 2)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较多,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3)侧重于知识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思维以及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加大了学习的难度; 根据《数据结构》课程本身的特性,通过实验实践内容的训练,突出构造性思维训练的特征,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组织数据及设计大型软件的能力。 课程上机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教材和讲课的内容,检查自己所编的程序是否正确,课程安排的上机实验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实验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通常,实验题中的问题比平时的习题复杂得多,也更接近实际。实验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点,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软件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能使书上的知识变" 活" ,起到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不少学生在解答习题尤其是算法设计时,觉得无从下手。实验中的内容和教科书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解决题目要求所需的各种技术大多可从教科书中找到,只不过其出

现的形式呈多样化,因此需要仔细体会,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掌握。 (2) 培养学生软件设计的综合能力 平时的练习较偏重于如何编写功能单一的" 小" 算法,而实验题是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多人合作,以至一整套软件工作规范的训练和科学作风的培养。 通过实验使学生不仅能够深化理解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数据结构、算法和程序设计技术的能力,而且可以在需求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算法设计、程序设计、上机操作及程序调试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综合训练。实验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点,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本上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计算机软件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 (3) 熟悉程序开发环境,学习上机调试程序一个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运行,都要在一定的外部操作环境下才能进行。所谓" 环境" 就是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条件,只有学会使用这些环境,才能进行 程序开发工作。通过上机实验,熟练地掌握程序的开发环境,为以后真正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在今后遇到其它开发环境时就会触类旁通,很快掌握新系统的使用。 完成程序的编写,决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你认为万无一失的程序,实际上机运行时可能不断出现麻烦。如编译程序检测出一大堆语法错误。有时程序本身不存在语法错误,也能够顺利运行,但是运行结果显然是错误的。开发环境所提供的编译系统无法发现这种程序逻辑错误,只能靠自己的上机经验分析判断错误所在。程序的调试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尽快掌握程序调试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分析问题,选择算法,编好程序,只能说完成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就是调试程序,运行程序并得到正确结果。 二、实验要求 常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是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四个阶段。虽然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实验题目的远不如从实际问题中的复杂程度度高,但为了培养一个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工作的方法和作风,也应遵循以下五个步骤来完成实验题目: 1) 问题分析和任务定义 在进行设计之前,首先应该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明确问题要求做什么?限制条件是什么。本步骤强调的是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对问题的描述应避开算法和所涉及的数据类型,而是对所需完成的任务作出明确的回答。例如:输入数据的类型、值的范围以及输入的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2016.03.11)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郑州轻工业学院 2016.02.20

目录 前言 (3) 实验01 顺序表的基本操作 (7) 实验02 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19) 实验03 栈的基本操作 (32) 实验04 队列的基本操作 (35) 实验05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38) 实验06 哈夫曼编码 (40) 实验07 图的两种存储和遍历 (42) 实验08 最小生成树、拓扑排序和最短路径 (46) 实验09 二叉排序树的基本操作 (48) 实验10 哈希表的生成 (50) 实验11 常用的内部排序算法 (52) 附:实验报告模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是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其它系统程序和大型应用程序开发的重要基础,也是很多高校考研专业课之一。它主要介绍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图状结构三种逻辑结构的特点和在计算机内的存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典型算法及其时、空效率分析。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数据的逻辑关系以及这种逻辑关系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存储和运算,培养学生能够设计有效表达和简化算法的数据结构,从而提高其程序设计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特点、存储表示和典型算法的设计思想及程序实现,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数据表达和存储方案,设计出简洁、高效、实用的算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软件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进行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通过算法设计和上机实践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数据抽象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学习这门课程,习题和实验是两个关键环节。学生理解算法,上机实验是最佳的途径之一。因此,实验环节的好坏是学生能否学好《数据结构》的关键。为了更好地配合学生实验,特编写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本课程实验主要是为了原理和应用的结合,通过实验一方面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据结构的概念

(完整版)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 .实验目的 (1 )掌握使用Visual C++ 6.0 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 .实验要求 (1 )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 )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 (3 )上机运行程序。 (4 )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 )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iostream.h>// 头文件 #include// 库头文件------ 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 定义数据域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 定义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 定义数据域 struct linknode *next;// 定义结点指针 }nodetype; 2)创建单链表

nodetype *create()// 建立单链表,由用户输入各结点data 域之值, // 以0 表示输入结束 { elemtype d;// 定义数据元素d nodetype *h=NULL,*s,*t;// 定义结点指针 int i=1; cout<<" 建立一个单链表"<> d; if(d==0) break;// 以0 表示输入结束 if(i==1)// 建立第一个结点 { h=(nodetype*)malloc(sizeof(nodetype));// 表示指针h h->data=d;h->next=NULL;t=h;//h 是头指针 } else// 建立其余结点 { s=(nodetype*) malloc(sizeof(nodetype)); s->data=d;s->next=NULL;t->next=s; t=s;//t 始终指向生成的单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一.题目要求 1)编程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 2)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 3)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4)分别用二叉排序树和数组去存储一个班(50人以上)的成员信息(至少包括学号、姓名、成绩3项),对比查找效率,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效率高,为什么? 二.解决方案 对于前三个题目要求,我们用一个程序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ck.h"//栈的头文件,没有用上 typedefintElemType; //数据类型 typedefint Status; //返回值类型 //定义二叉树结构 typedefstructBiTNode{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BiTNode *lChild, *rChild;//左右子树域 }BiTNode, *BiTree; intInsertBST(BiTree&T,int key){//插入二叉树函数 if(T==NULL) { T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key; T->lChild=T->rChild=NULL; return 1; } else if(keydata){ InsertBST(T->lChild,key); } else if(key>T->data){ InsertBST(T->rChild,key); } else return 0; } BiTreeCreateBST(int a[],int n){//创建二叉树函数 BiTreebst=NULL; inti=0; while(i

实验指导-数据结构B教案资料

实验指导-数据结构B

附录综合实验 1、实验目的 本课程的目标之一是使得学生学会如何从问题出发,分析数据,构造求解问题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培养学生进行较复杂程序设计的能力。本课程实践性较强,为实现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上机实验。从而一方面使得学生加深对课内所学的各种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表示和运算的方法等基本内容的理解,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知识解决应用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在程序设计方法、C语言编程环境以及程序的调试和测试等方面得到必要的训练。 2、实验基本要求: 1)学习使用自顶向下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空间中存在哪些模块,明确这些模块之间的关系。 2)使用结构化的系统设计方法,将系统中存在的各个模块合理组织成层次结构,并明确定义各个结构体。确定模块的主要数据结构和接口。 3)熟练使用C语言环境来实现或重用模块,从而实现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块的实现包括结构体的定义和函数的实现。 4)学会利用数据结构所学知识设计结构清晰的算法和程序,并会分析所设计的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5)所有的算法和实现均使用C语言进行描述,实验结束写出实验报告。

3、实验项目与内容: 1、线性表的基本运算及多项式的算术运算 内容:实现顺序表和单链表的基本运算,多项式的加法和乘法算术运算。 要求:能够正确演示线性表的查找、插入、删除运算。实现多项式的加法和乘法运算操作。 2、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及哈夫曼编码译码系统的实现 内容:创建一棵二叉树,实现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一棵二叉树,计算二叉树结点个数等操作。哈夫曼编码/译码系统。 要求:能成功演示二叉树的有关运算,实现哈夫曼编码/译码的功能,运算完毕后能成功释放二叉树所有结点占用的系统内存。 3、图的基本运算及智能交通中的最佳路径选择问题 内容:在邻接矩阵和邻接表两种不同存储结构上实现图的基本运算的算法,实现图的深度和宽度优先遍历算法,解决智能交通中的路径选择问题。设有n 个地点,编号为0~n-1,m条路径的起点、终点和代价由用户输入提供,寻找最佳路径方案(例如花费时间最少、路径长度最短、交通费用最小等,任选其一即可)。 要求:设计主函数,测试上述运算。 4、各种内排序算法的实现及性能比较 内容:验证教材的各种内排序算法。分析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要求:使用随机数产生器产生较大规模数据集合,运行上述各种排序算法,使用系统时钟测量各算法所需的实际时间,并进行比较。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顺序表 实验目的: 熟悉顺序表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方法和顺序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要求: 了解并熟悉顺序表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方法和顺序表的基本操作的实现和应用。 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实现在线性表中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数据元素,并符合下列要求: (1)设数据元素为整数,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表示。 (2)从键盘输入10个数据元素,利用顺序表的基本操作建立该表。 (3)利用顺序表的基本操作,找出表中最大的和最小的数据元素(用于比较的字段为整数)。 2、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在学生成绩中找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并符合下列要求: (1)数据元素为学生成绩(含姓名、成绩等字段)。 (2)要求尽可能少地修改第一题的程序来得到此题的新程序,即要符合第一题的所有要求。(这里用于比较的字段为分数) 实验二链表 实验目的: 熟悉链表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方法的特点和链式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要求: 了解并熟悉链式表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方法和链式表的基本操作的实现和应用。

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程序建立存放学生成绩的有序链表并实现相关操作,要求如下: (1)设学生成绩表中的数据元素由学生姓名和学生成绩字段组成,实现这样的线性表的链式存储表示。 (2)键盘输入10个(或若干个,特殊数据来标记输入数据的结束)数据元素,利用链表的基本操作建立学生成绩单链表,要求该表为有序表 并带有头结点。(用于比较的字段为分数)。 (3)输入关键字值x,打印出表中所有关键字值<=x的结点。(用于比较的关键字字段为分数)。 (4)输入关键字值x,删除表中所有关键字值<=x的结点。(用于比较的关键字字段为分数)。 (5)输入关键字值x,并插入到表中,使所在的链表仍为有序表。(用于比较的字段为分数)。 实验三栈的应用 实验目的: 熟悉栈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方法和栈的基本操作。 实验要求: 了解并熟悉栈的逻辑特性、顺序和链式存储表示方法和栈的基本操作的实现和应用。 实验内容: (1)判断一个表达式中的括号(仅有一种括号,小、中或大括号) 是否配对。编写并实现它的算法。 (2)用不同的存储方法,求解上面的问题。 (3)* 若表达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大括号(或中括号),且允许 互相嵌套,但不能交叉,写出判断这样的表达式是否合法的算 法。如 2+3*(4-{5+2}*3)为合法;2+3*(4-{5+2 * 3} 、 2+3*(4-[5+2 * 3)为不合法。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 (计算机信息大类适用) 实验报告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内容与步骤(需要你进行细化): 实验结果(若顺利完成,可简单说明;若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也请在此说明) 收获与体会(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说明,不得空缺) 实验1 大整数加法(8课时) 目的与要求: 1、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实现方法和技术的训练。 2、单链表的简单应用训练。 3、熟悉标准模版库STL中的链表相关的知识。 内容与步骤: 1、编程实现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2、利用单链表存储大整数(大整数的位数不限)。 3、利用单链表实现两个大整数的相加运算。 4、进行测试,完成HLOJ(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18823294.html,) 9515 02-线性表大整数A+B。 5、用STL之list完成上面的任务。 6、尝试完成HLOJ 9516 02-线性表大菲波数。 实验2 栈序列匹配(8课时) 目的与要求 1、栈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实现方法和技术的训练。 2、栈的简单应用训练。 3、熟悉标准模版库STL中的栈相关的知识。 内容与步骤: 1、编程实现顺序栈及其基本操作。 2、对于给出的入栈序列和出栈序列,判断2个序列是否相容。即:能否利用栈 将入栈序列转换为出栈序列。 3、进行测试,完成HLOJ 9525 03-栈与队列栈序列匹配。 4、用STL之stack完成上面的任务。 5、尝试完成HLOJ 9522 03-栈与队列胡同。

实验3 二叉排序树(8课时) 目的与要求 1、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实现方法和技术的训练。 2、二叉树的遍历方法的训练。 3、二叉树的简单应用。 内容与步骤: 1、编程实现采用链式存储结构的二叉排序树。 2、实现插入节点的操作。 3、实现查找节点的操作(若查找失败,则将新节点插入二叉排序树)。 4、利用遍历算法对该二叉排序树中结点的关键字按递增和递减顺序输出,完成 HLOJ 9576 07-查找二叉排序树。 5、尝试利用二叉排序树完成HLOJ 9580 07-查找Let the Balloon Rise。 实验4 最小生成树(8课时) 目的与要求 1、图的邻接矩阵存储结构及其相关运算的训练。 2、掌握最小生成树的概念。 3、利用Prim算法求解最小生成树。 实验背景: 给定一个地区的n个城市间的距离网,用Prim算法建立最小生成树,并计算得到的最小生成树的代价。要求显示得到的最小生成树中包括了哪些城市间的道路,并显示得到的最小生成树的代价。 内容与步骤: 1、建立采用邻接矩阵的图。 2、编程实现Prim算法,求解最小生成树的代价。 3、尝试利用Prim算法完成:HLOJ 9561 06-图最小生成树。

2017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贵州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 通信工程

目录 实验一顺序表的操作 (3) 实验二链表操作 (8) 实验三集合、稀疏矩阵和广义表 (19) 实验四栈和队列 (42) 实验五二叉树操作、图形或网状结构 (55) 实验六查找、排序 (88)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109)

实验一顺序表的操作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在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上的实现。 2、以线性表的各种操作(建立、插入、删除等)的实现为重点。 3、掌握线性表的动态分配顺序存储结构的定义和基本操作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要求 1、定义顺序表类型,输入一组整型数据,建立顺序表。 typedef int ElemType; //定义顺序表 struct List{ ElemType *list; int Size; int MaxSize; }; 2、实现该线性表的删除。 3、实现该线性表的插入。 4、实现线性表中数据的显示。 5、实现线性表数据的定位和查找。 6、编写一个主函数,调试上述算法。 7、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根据实验内容编程,上机调试、得出正确的运行程序。 2、编译运行程序,观察运行情况和输出结果。 四、实验条件 运行Visual c++的微机一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对程序进行调试,并将运行结果进行截图、对所得到的的结果分析。 六、实验总结 记录实验感受、上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遗留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等,并将其写入实验报告中。

【附录----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int ElemType; struct List { ElemType *list; int Size; int MaxSize; }; //初始化线性表 bool InitList(List &L) { L.MaxSize=20; L.list=new ElemType[L.MaxSize]; for(int i=0;i<20&&L.list==NULL;i++) { L.list=new ElemType[L.MaxSize]; } if(L.list==NULL) { cout<<"无法分配内存空间,退出程序"<L.Size+1||pos<1) { cout<<"位置无效"<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模板

2009级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约瑟夫问题 学生姓名:李凯 班级:21班 班内序号:06 学号:09210609 日期:2010年11月5日 1.实验要求 1)功能描述:有n个人围城一个圆圈,给任意一个正整数m,从第一个人开始依次报数,数到m时则第m个人出列,重复进行,直到所有人均出列为止。请输出n个人的出列顺序。 2)输入描述:从源文件中读取。 输出描述:依次从显示屏上输出出列顺序。 2. 程序分析 1)存储结构的选择 单循环链表 2)链表的ADT定义 ADT List{ 数据对象:D={a i|a i∈ElemSet,i=1,2,3,…n,n≧0} 数据关系:R={< a i-1, a i>| a i-1 ,a i∈D,i=1,2,3,4….,n} 基本操作: ListInit(&L);//构造一个空的单链表表L ListEmpty(L); //判断单链表L是否是空表,若是,则返回1,否则返回0. ListLength(L); //求单链表L的长度 GetElem(L,i);//返回链表L中第i个数据元素的值; ListSort(LinkList&List) //单链表排序 ListClear(&L); //将单链表L中的所有元素删除,使单链表变为空表 ListDestroy(&L);//将单链表销毁 }ADT List 其他函数: 主函数; 结点类; 约瑟夫函数 2.1 存储结构

[内容要求] 1、存储结构:顺序表、单链表或其他存储结构,需要画示意图,可参考书上P59 页图2-9 2.2 关键算法分析 结点类: template class CirList;//声明单链表类 template class ListNode{//结点类定义; friend class CirList;//声明链表类LinkList为友元类; Type data;//结点的数据域; ListNode*next;//结点的指针域; public: ListNode():next(NULL){}//默认构造函数; ListNode(const Type &e):data(e),next(NULL){}//构造函数 Type & GetNodeData(){return data;}//返回结点的数据值; ListNode*GetNodePtr(){return next;}//返回结点的指针域的值; void SetNodeData(Type&e){data=e;}//设置结点的数据值; void SetNodePtr(ListNode*ptr){next=ptr;} //设置结点的指针值; }; 单循环链表类: templateclass CirList { ListNode*head;//循环链表头指针 public: CirList(){head=new ListNode();head->next=head;}//构造函数,建立带头节点的空循环链表 ~CirList(){CirListClear();delete head;}//析构函数,删除循环链表 void Clear();//将线性链表置为空表 void AddElem(Type &e);//添加元素 ListNode *GetElem(int i)const;//返回单链表第i个结点的地址 void CirListClear();//将循环链表置为空表 int Length()const;//求线性链表的长度 ListNode*ListNextElem(ListNode*p=NULL);//返回循环链表p指针指向节点的直接后继,若不输入参数,则返回头指针 ListNode*CirListRemove(ListNode*p);//在循环链表中删除p指针指向节点的直接后继,且将其地址通过函数值返回 CirList&operator=(CirList&List);//重载赋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实验类别:课内实验实验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实验室名称:软件工程实验室实验课程编号:N02070601 总学时:64 学分: 4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专业 先修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离散数学 实验在教学培养计划中地位、作用: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计算机软硬件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数据结构课程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理论和算法,并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及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并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实验一线性表的应用(2学时)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线性表链式存储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运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实验内容 建立某班学生的通讯录,要求用链表存储。 具体功能包括: (1)可以实现插入一个同学的通讯录记录; (2)能够删除某位同学的通讯录; (3)对通讯录打印输出。 3、实验要求 (1)定义通讯录内容的结构体; (2)建立存储通讯录的链表结构并初始化; (3)建立主函数: 1)建立录入函数(返回主界面) 2)建立插入函数(返回主界面) 3)建立删除函数(返回主界面) 4)建立输出和打印函数(返回主界面) I)通过循环对所有成员记录输出 II)输出指定姓名的某个同学的通讯录记录 5)退出 实验二树的应用(2学时)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二叉排序树的建立和排序算法,了解二叉排序树在实际中的应用并熟练运用二叉排序树解决实际问题。 2、实验内容 建立一个由多种化妆品品牌价格组成的二叉排序树,并按照价格从低到高的顺序 打印输出。 3、实验要求 (1)创建化妆品信息的结构体; (2)定义二叉排序树链表的结点结构; (3)依次输入各类化妆品品牌的价格并按二叉排序树的要求创建一个二叉排序树链表;(4)对二叉排序树进行中序遍历输出,打印按价格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化妆品品牌信息。 实验三图的应用(2学时)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范例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项目 实验一二叉树的应用 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指针变量的含义及应用。 2、掌握二叉树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使用范围。 3、掌握用指针类型描述、访问和处理二叉树的运算。 实验内容 题目1:编写一个程序,采用一棵二叉树表示一个家谱关系。要求程序具有如下功能:(1)用括号表示法输出家谱二叉树, (2)查找某人的所有儿子, (3)查找某人的所有祖先。 算法设计分析 (一)数据结构的定义 为了能够用二叉树表示配偶、子女、兄弟三种关系,特采用以下存储关系,则能在二叉树上实现家谱的各项运算。 二叉树型存储结构定义为: typedef struct SNODE {char name[MAX]; //人名 struct SNODE *left; //指向配偶结点 struct SNODE *right; //指向兄弟或子女结点 }FNODE; (二)总体设计 实验由主函数、家谱建立函数、家谱输出函数、儿子查找函数、祖先查找函数、结点定位函数、选择界面函数七个函数共同组成。其功能描述如下: (1)主函数:统筹调用各个函数以实现相应功能 void main() (2)家谱建立函数:与用户交互建立家族成员对应关系 void InitialFamily(FNODE *&head) //家谱建立函数 (3)家谱输出函数:用括号表示法输出家谱 输出形式为:父和母(子1和子妻1(孙1),子2和子妻2(孙2)) void PrintFamily(FNODE *head) //家谱输出函数

(4)儿子查找函数:在家谱中查找到某人所有的子女并输出,同时也能辨别出其是否为家族成员与是否有子女 void FindSon(FNODE *b,char p[]) //儿子查找函数 (5)祖先查找函数:在家谱中查找到某人所有的祖先并输出,同时也能辨别出其是否为家族中成员。 int FindAncestor(FNODE *head,char son[ ]) //祖先查找函数 (6)结点定位函数:在家谱中找到用户输入人名所对应的结点。 FNODE *findnode(FNODE *b,char p[]) //结点定位函数 (7)选择界面函数:为便于编写程序,将用户选择部分独立为此函数。 void PRINT(int &n) (三)各函数的详细设计: void InitialFamily(FNODE *&head) //家谱建立函数 1:首先建立当前人的信息,将其左右结点置为空, 2:然后让用户确定其是否有配偶,如果没有配偶,则当前程序结束, 3:如果有则建立其配偶信息,并将配偶结点赋给当前人的左结点; 4:再让用户确定其是否有子女,如果有则递归调用家谱建立函数建立子女结点,并将其赋给配偶结点的下一个右结点。 5:如无,则程序结束 void PrintFamily(FNODE *head) //家谱输出函数 1:首先判断当前结点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结束程序; 2:如果不为空,则输出当前结点信息, 3:然后判断其左结点(配偶结点)是否为空,如不为空则输出“和配偶信息。 4:再判断配偶结点的右结点是否为空,如不为空则递归调用输出其子女信息,最后输出“)”; 5:当配偶结点为空时,则判断其右结点(兄弟结点)是否为空 6:如果不为空,则输出“,”,并递归调用输出兄弟信息 7程序结束 FNODE *findnode(FNODE *b,char p[]) //结点定位函数 1:当前结点是否为空,为空则返回空; 2:如果和查找信息相同,则返回当前结点; 3:如不然,则先后递归访问其左结点,再不是则递归访问右结点 void FindSon(FNODE *b,char p[]) //儿子查找函数 1:在家谱中定位到要查找的结点,如无则输出“查找不到此人” 2:判断其配偶结点与子女结点是否为空,为空则输出“无子女” 3:不为空则输出其配偶结点的所有右结点(子女结点)。 int FindAncestor(FNODE *head,char son[ ]) //祖先查找函数 1:先在家谱中定位到要查找的结点,如为空输出“不存在此人”,程序结束 2:先将父母结点入栈,当栈为空时程序结束, 3:栈不为空时,判断栈顶元素是否已访问过, 4:访问过,再判断是否为查找结点,如是则输出栈中保存的其祖先结点,并滤过其兄弟结点不输出;不是查找结点,则退栈一个元素 5:未访问过,则取当前栈顶元素,置访问标志——1,同时取其右结点 6:栈不为空或当前所取结点不为空时,转到2; 实验测试结果及结果分析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及答案(徐州工程学院)

《数据结构实验》实验指导书及答案

信电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教研室编 2011.12 数据结构实验所有代码整理 作者郑涛 声明:在这里我整理了数据结构实验的所有代码,希望能对大家的数据结构实验的考试有所帮助,大家可以有选择地浏览,特别针对一些重点知识需要加强记忆(ps:重点知识最好让孙天凯给出),希望大家能够在数据结构实验的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如果有做的 不好的地方请大家谅解并欢迎予以指正。 实验一熟悉编程环境 实验预备知识: 1.熟悉本课程的语言编译环境(TC或VC),能够用C语言编写完整的程序,并能够发现和改正错误。 2.能够灵活的编写C程序,并能够熟练输入C程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C语言编译环境,掌握C程序的编写、编译、运行和调试过程。 2.能够熟练的将C程序存储到指定位置。 二、实验环境 ⒈硬件:每个学生需配备计算机一台。 ⒉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Turbo C; 三、实验要求 1.将实验中每个功能用一个函数实现。 2.每个输入前要有输入提示(如:请输入2个整数当中用空格分割:),每个输出数据都要求有内容说明(如:280和100的和是:380。)。 3.函数名称和变量名称等用英文或英文简写(每个单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形式说明。 四、实验内容 1.在自己的U盘中建立“姓名+学号”文件夹,并在该文件夹中创建“实验1”文件夹(以后每次实验分别创建对应的文件夹),本次实验的所有程序和数据都要求存储到本文件夹中(以后实验都按照本次要求)。

2.编写一个输入某个学生10门课程成绩的函数(10门课程成绩放到结构体数组中,结构体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成绩)。 3.编写一个求10门成绩中最高成绩的函数,输出最高成绩和对应的课程名称,如果有多个最高成绩,则每个最高成绩均输出。 4.编写一个求10门成绩平均成绩的函数。 5.编写函数求出比平均成绩高的所有课程及成绩。 #include #include struct subject { int subject_id; char subject_name[20]; double subject_grades; }; struct subject sub[10]; void input() { int i; printf("please input:\n"); for(i=0;i<10;i++) { scanf("%d %s %lf",&sub[i].subject_id,&sub[i].subject_name,&sub[i].subject_g rades); } printf("you just input:\n"); for(i=0;i<3;i++) { printf("%d %s %lf\n",sub[i].subject_id,sub[i].subject_name,sub[i].subject_g rades); } } void subject_max() { int i,flag; double max=sub[0].subject_grades; for(i=0;i<10;i++) { if(sub[i].subject_grades>max)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C版)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C语言版) 2017年9月

目录 1、顺序表的实现 (1) 2、链栈的实现 (3) 3、前序遍历二叉树 (5) 4、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算法 (7) 5、散列查找 (9)

1、顺序表的实现 1. 实验目的 ⑴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⑵验证顺序表及其基本操作的实现; ⑶理解算法与程序的关系,能够将顺序表算法转换为对应的程序。 2. 实验内容 ⑴建立含有若干个元素的顺序表; ⑵对已建立的顺序表实现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 3. 实现提示 定义顺序表的数据类型——顺序表结构体SeqList,在SeqList基础上实现题目要求的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为便于查看操作结果,设计一个输出函数依次输出顺序表的元素。简单起见,本实验假定线性表的数据元素为int型,要求学生: (1)将实验程序调试通过后,用模板类改写; (2)加入求线性表的长度等基本操作; (3)重新给定测试数据,验证抛出异常机制。 4. 实验程序 在编程环境下新建一个工程“顺序表验证实验”,并新建相应文件,文件包括顺序表结构体SeqList的定义,范例程序如下: #define MaxSize 100 /*假设顺序表最多存放100个元素*/ typedef int DataType; /*定义线性表的数据类型,假设为int型*/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 data[MaxSize]; /*存放数据元素的数组*/ int length; /*线性表的长度*/ } SeqList; 文件包括建立顺序表、遍历顺序表、按值查找、插入操作、删除操作成员函数的定义,范例程序如下: int CreatList(SeqList *L, DataType a[ ], int n) { if (n > MaxSize) {printf("顺序表的空间不够,无法建立顺序表\n"); return 0;} for (int i = 0; i < n; i++) L->data[i] = a[i]; L->length = n; return 1; }

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

实验三二叉树的遍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二叉树的结点类型和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2、掌握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的算法。 3、加深对二叉树的理解,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 二、实验环境 运行C或VC++的微机。 三、实验内容 1、依次输入元素值,以链表方式建立二叉树,并输出结点的值。 2、分别以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二叉树的方式输出结点内容。 四、设计思路 1. 对于这道题,我的设计思路是先做好各个分部函数,然后在主函数中进行顺序排列,以此完成实验要求 2.二叉树采用动态数组 3.二叉树运用9个函数,主要有主函数、构建空二叉树函数、建立二叉树函数、访问节点函数、销毁二叉树函数、先序函数、中序函数、后序函数、范例函数,关键在于访问节点 五、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typedef struct TNode//结构体定义 {

int data; //数据域 struct TNode *lchild,*rchild; // 指针域包括左右孩子指针 }TNode,*Tree; void CreateT(Tree *T)//创建二叉树按,依次输入二叉树中结点的值 { int a; scanf("%d",&a); if(a==00) // 结点的值为空 *T=NULL; else // 结点的值不为空 { *T=(Tree)malloc(sizeof(TNode)); if(!T) { printf("分配空间失败!!TAT"); exit(ERROR); } (*T)->data=a; CreateT(&((*T)->lchild)); // 递归调用函数,构造左子树 CreateT(&((*T)->rchild)); // 递归调用函数,构造右子树 } } void InitT(Tree *T)//构建空二叉树 { T=NULL; } void DestroyT(Tree *T)//销毁二叉树 { if(*T) // 二叉树非空 { DestroyT(&((*T)->lchild)); // 递归调用函数,销毁左子树 DestroyT(&((*T)->rchild)); // 递归调用函数,销毁右子树 free(T); T=NULL; } } void visit(int e)//访问结点 { printf("%d ",e);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2011~2012第一学期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班级:信管一班 学号:201051018 姓名:史孟晨

实验报告题目及要求 一、实验题目 设某班级有M(6)名学生,本学期共开设N(3)门课程,要求实现并修改如下程序(算法)。 1. 输入学生的学号、姓名和 N 门课程的成绩(输入提示和输出显示使用汉字系统), 输出实验结果。(15分) 2. 计算每个学生本学期 N 门课程的总分,输出总分和N门课程成绩排在前 3 名学 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 3. 按学生总分和 N 门课程成绩关键字升序排列名次,总分相同者同名次。 二、实验要求 1.修改算法。将奇偶排序算法升序改为降序。(15分) 2.用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分别替换奇偶排序算法,并将升序算法修改为降序算法;。(45分)) 3.编译、链接以上算法,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25)。 4. 修改后算法的所有语句必须加下划线,没做修改语句保持按原样不动。 5.用A4纸打印输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说明 实验数据可自定义,每种排序算法数据要求均不重复。 (1) 实验题目:《N门课程学生成绩名次排序算法实现》; (2) 实验目的:掌握各种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实验方法和验证算法的准确性; (3) 实验要求:对算法进行上机编译、链接、运行; (4) 实验环境(Windows XP-sp3,Visual c++); (5) 实验算法(给出四种排序算法修改后的全部清单); (6) 实验结果(四种排序算法模拟运行后的实验结果); (7) 实验体会(文字说明本实验成功或不足之处)。

三、实验源程序(算法) Score.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 6 #define N 3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10]; int number; int score[N+1]; /*score[N]为总分,score[0]-score[2]为学科成绩*/ }stu[M]; void changesort(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 {int flag=1,i; struct student temp; while(flag) { flag=0; for(i=1;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 for(i=0;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