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政策A卷

公共政策A卷

公共政策A卷
公共政策A卷

一、试分析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的区别与联系

一般认为,公共政策议程的阶段可以分为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两个互相关联的议程阶段。公众议程,指某个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共同讨论,并联合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或制定措施加以解决的议程阶段。政府议程,也称为正式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联系:

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作为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①公众议程往往出现在政府议程之前,由一些不系统的或不完全成型的议论所组成,人们对于问题的实质及其社会影响认识还不够具体。其主要目标是使公众诉求能在政府议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公众议程对政府议程的建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②政府议程是由一些意义非常明确的项目组成,具有制度化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其主要目标就是对与问题有关的客观事实作出主观认定,一般而言,社会问题先经过公众议程,然后才进入政府议程,有时也可越过公众议程直接进入政府议程。

区别:

简单来说,公众议程和公共利益的表达相关联,而政府议程和各种利益的综合相关联。公众和政府都属于公共决策议程的参与者,但是作为参与者的共性其实小于他们之间的区别:

1、提出政策诉求的前提限制

公众可以自由评论主流思潮,创造议程的产生条件,一般不用为自己提出的问题负责,所以提出公共决策的建议繁多而庞杂;而政府作为一个较为稳定的提供行政服务的集团,其思维以统治阶层的利益为出

发点,集团思维跟随上层少数人的决策而动,提出公共决策的建议方向较为固定且以行政命令方式贯彻统一。

2、政策诉求执行率和转化率的区别

由于公众和政府所处地位的区别,前者在后者任期内基于选举信任关系,将自己一部分权力交予后者行使,这造成了在公共决策议程领域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政府由于权力便利关系,在议程中占有极大的优势地位,这意味着:如果某一给定的政策建议或主题与某一重要的问题联系在一起,那么它被提上议程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地提高;一旦某一特定的问题被界定为紧迫的,那么阶级服务针对性较强的解决办法就要比诸如与公众的主流愿望(国民情绪)相同但与政府的决策相左的解决办法更易采纳。其根本原因在于有组织的力量之间的平衡对变革有妨碍作用,因为目前项目的受益者总是力图保护自己当前的利益,而对于适合国民情绪的项目有促进作用,对一些不适应国民情绪的项目则妨碍其受到关注。这也是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的最大区别。

二、解释政府失灵的理论观点并给予事实举例说明

版本一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所谓`政府的失败',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

政府主张提高贷款利率来说.利率高了.企业家贷款更困难了.制造业的环境已经够差了.这么一下企业更难融资.更不愿把钱放在企业中,而更愿意把钱放在楼市或者股市中.这样楼市股市就更热了,泡沫也随之变大.制造业就成为冷的行业.相反,那些做房地产的,不会

因为银行提高贷款利率而不贷钱的,他们不差钱.

这就是所谓的二元经济体系

版本二

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同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然而,作为制度安排或机制设计,它们各有其特定的行动范围和有效边界,在处理某些“西学中源说”时都有可能出现无效率甚至负效果的情况。

政府作为拥有绝对强制权的国家机构,在理论上被预设为具有完全理性与无私精神,是社会公益的化身;在实践中,长期以来,政府广泛承揽和垄断了大量“西学中源说”,被视为公共产品的最主要责任人和最终责任人。但是,期望政府对“西学中源说”进行更好的治理也并不现实。从理论上看,政府同样面临着“西学中源说”治理的困境,政府失灵有时甚至比市场失灵更为严重:1.政府部门自身的特点使然。在公共物品的供给等“西学中源说”治理领域中,政府机构实际处于垄断地位,这可能导致“西学中源说”治理的失效,例如对公共物品的投入不足或过度,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西学中源说”治理的成本趋向无约束地扩张,致使行政资源大量浪费等等。2.政府自身存在着困惑和问题,导致“西学中源说”治理面临失效。首先,在公共选择理论看来,政府和市场经济主体一样,是具有自利性的经济理性人,同样寻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其次,现代政府以官僚制为行政组织模式,规则理性与专业分工等作为其组织特征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刻板僵化、负担沉重、规制过度、本位主义等,这使得政府在治理复杂多样的“西学中说”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因而难以取得好的效果。3.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是一个非市场化的决策过程,不确定性特征尤其突出。一方面,政府决策者面临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实际上只具备有限度的理性;另一方面,决策中缺乏类似市场决策的调控机制,很容易导致公共决策的失误,从而增加了“西学中源说”治理的难度。从当代社会现实看,许多国家政府为财政危

机、治理危机和信任危机所困扰,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公共问题,政府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政府失效”频频显现。而20世纪晚期发达国家的“反国家主义”浪潮的出现,更反映出政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信任危机与合法性危机,政府垄断“西学中源说”治理的神话已走向破灭。

版本二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指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的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

关于政府失效,萨缪尔森将其定义为:“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道德上可接受的收入分配时,政府失效便产生了。”查尔斯·沃尔夫从非市场缺陷的角度分析了政府失效,他认为由政府组织的内在缺陷及政府供给与需要的特点所决定的政府活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分配不公平,就是政府失效。

例子很多比如: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温州“炒煤团”之报道不时见诸报端。这些长篇累牍但又浅尝辄止的文章,揭开了一个个黑洞洞的井口,而其内里究竟何如,却也依然深不见底。这是一个虽反常但必然的局面。即使是在最基本事实的掌握上,有说法称温州煤商控制了山西省60%的中小煤矿,煤炭年产量8000万吨,占山西省煤炭年总产量的1/5,全国的1/20;而浙江、温州两级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及浙江富兴电力燃料公司共同完成的调研报告则显示,在山西投资兴办煤矿的温州民营煤矿年产量只有2000多万吨。无须细数,类似这样各执一词天差地别的分端比比皆是。从根本上说,在煤炭采掘这类官商不分、令出多门、利益纠缠难分难解的领域中,信息的传达往往是失真的,基于信息的判断往往是片面的,经判断而来的规制往往是低效的。

三、何为政府工具,结合政府工具光谱图谈谈你对不同政策工具的看法

政府工具版本一

政府工具是政府用来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有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区化手段三种。

一般地,政府工具,又称政策工具或政府治理工具。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新的理解不断出现。如,政策工具是政府在执行其政策目标时所运用的混合技术;(Howlett,1991)又如,政府工具是指政府的行为方式,以及通过某种途径用以调节政府行为的机制;(欧文?休斯,2002)再如,政府工具,又称公共行动工具,是一种可以识别的手段,通过它集体行动得以建构,公共问题得以解决。(Salamon,2002:19)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工具研究与治理理论结合,由此出现了(政府)治理工具、新治理工具等新概念。

政府工具解释版本二

21世纪行政管理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社会化手段

2 理论意义: (1)政府工具的系统化知识, (2)建立政府工具学(3)丰富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内容,(4)推动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3 实践意义: (1)促进我国政府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方法、技术与手段的创新;(2)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3)提高政府管理的绩效和效率

政府工具解释版本三

1 休斯: 政府作用的方式以及政府行动时的机制

2 萨拉蒙: 公共行动的工具,组织集体行动的方法

3 胡德: 木匠业和园艺业,各种治理工具塑造我们的生活

4政府工具: 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

5 萨拉蒙认为有三个特征: 第一,共同属性,识别;第二,每一种工具规定行动的结构,制度化的行动模式;第三,一种集体行动,目的是解决公共问题

政府工具版本四:政府工具是政府用来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有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区化手段三种. 政府工具,又称政策工具或政府治理工具。

一、管制类政府工具:选择变得日益复杂和困难管制类工具是政府工具箱中必备的工具之一,是政府与其他组织之间区别的重要标准。管制工具是指先确定一个政策目标,然后强行要求或禁止政府相对人采取某些特定的行为,从而达到这个目标。

二:经济类政府工具:公共管理的另一种驾驭工具经济类工具是指有关政府管理普门利用经济刺激措施,作为引导和规范政策相对人行为从而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

三:信息类政府工具:体现公共社会精神工具选择信息类工具是指,政府为了达到某些行政目的,采用舆论宣传’知识教育、信息公开等具体形式,向公民传递某种信息,通过星系的沟通,使公民接受其意见,得到公民同意或协助的一类工具。

四、谈谈你对公共政策所谓公共的理解

公共性:公共权力机构制定的,关于社会公共问题的,要通过民主的政治程序制定,体现公共的意愿代表公共的意志。与政策的阶级性对立的。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最主要特征。公共参与:贯穿于政策的动态运行过程。多元政治互动理论下,分为直接决策者和间接参与者,因为彼此间不同的利益和价值,反复竞争、协商、合作、最终均衡达成共识。任何一个公共政策都是一系列复合性决策的产物。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五、何为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公共政策何以要合法化又如何合法化

●1什么是政策合法化

所谓的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1)所有的政策,包括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法律和其他形式的政策,都有其合法化的过程。

(2)政策合法化是有目的的活动。

(3)政策合法化是法定主体依照法定权限所实施的活动。

(4)政策合法化是主体依照法定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行为过程。

●2政策合法化的地位与作用

政策合法化在政策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实践上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政策执行的前提。

(2)政策合法化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具体体现。

(3)政策合法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的基本标志。

● 3 政策合法化的程序

政策合法化的程序是指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步骤、次序和方式。

1). 政策合法化程序的相对性

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stages)常是重叠的(overlapping),政策合法化与政策规划有时的确难以截然分开,政策合法化的程序是相对的。

2).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

政策合法化过程是与政策决策的领导体制紧密相连的。领导体制的不同往往导致政策合法化过程的不同。

根据政策合法化程序的相对性原理,我国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有:

(1)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2)领导决策会议的讨论决定;(3)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政策。

政策的发布形式是当前我国行政机关政策合法化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做到:除确系内部政策外,凡要求公众遵守的公共政策,必须改善发布形式,及时公之于众。

3).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

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的政策合法化程序,基本上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表决和通

过议案、公布政策。

合法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提出议案(2)审议议案(3)表决和通过议案(4)公布政策

六、谈谈政策执行的过程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看法

版本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本质来说是把上级政策肢解、曲解为我所用,实现狭隘的地方部门利益,甚至是个人私利,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政策变通,是对原政策的背离。目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在现实中情况各异,具体表现为对中央关于推动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替换性”执行、“选择性”执行、“附加性”执行、“象征性”执行、“欺骗性”执行、“对抗性”执行等六种情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的发生都是由于政策主体权限不清或不合理所导致的。

版本二

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界定

何谓政策领导力?具体来看,所谓政策,一般是指政党、政府或集团为实现既定路线、目标和任务而用以调动或约束社会力量的策略原则与行动准则。而领导力就是指领导者个人(或领导团体)为实现领导者自己及其追随者的共同目标,而通过说服或榜样作用激励某个群体的过程。

政策领导力是一种强大的引领力,具体包括:影响力、执行力和效力。影响力是指领导者按照政策的要求,以其身份和个性特征,有效地影响并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同时对组织产生长远影响的能力。影响力是政策领导力的基础。只在强大的影响力的作用下,人们才有可能按照政策的要求,执行相关活动,实现组织目标。

执行力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能力。执行力是政策领导力的核心。如果没有执行,政策将成一纸空谈。只有把政策落到实处,政策领导力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保证政策目标的实现。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本质来说是把上级政策肢解、曲解为我所用,实现狭隘的地方部门利益,甚至是个人私利,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政策变通,是对原政策的背离。

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表现

目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在现实中情况各异,具体表现为对中央关于推动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替换性”执行、“选择性”执行、“附加性”执行、“象征性”执行、“欺骗性”执行、“对抗性”执行等六种情况。

一是“替换性”执行上级政策。

一些地方表面上出台了贯彻上级政策的措施,实际上却实施相违背的方案,使上级政策落空。。

二是“选择性”执行上级政策。

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上级政策时,着眼于为我所用,对政策精神和内容故意曲解,选择政策中对本地方、本部门甚至执行者本人有利的部分来执行,断章取义,各取所需。

三是“象征性”执行上级政策。

一些地方在执行上级政策过程中,“不求神似、只求形似”,表面上是对政策不折不扣地执行,实际上却对上级政策搞“变通”,“先上车、后买票”,

四是“附加性”执行上级政策。

地方政府或部门,根据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出台“红头文件”,本应细化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原则性规定,使之在执行过程中更具可操作性,更好地服务百姓。但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红头文件”却是与中央政策相违背的“土政策”,掺杂着一己之私。

五是“欺骗性”执行上级政策。

一些地方政府打着发展保护支柱产业的旗号,表面上口口声声要加大监管力度,暗地里却为不法矿主和环评不达标企业“开绿灯”、发放“通行证”,充当代理人,纵容不法煤矿和污染企业生产经营。

六是“对抗性”执行上级政策。

也有一些地方对上级政策公然置之不理,我行我素,拒绝执行国家政策法规。。

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原因分析

行政决策体制不科学,导致政策制定出现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行政决策体制已经具有完整的框架,但是科学化程度还不高,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的决策体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2 、行政决策程序不规范。

3、行政决策缺乏科学的手段和技术。

4 、科学的决策责任制度缺失。

2014《公共政策概论》部分习题与答案[1]

《公共政策概论》部分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 1. 政策方案形成的中心环节是( )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规划 D. 政策方案抉择 正确答案:C 2.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 ) A. 元政策 B. 基本政策 C. 具体政策 D. 实质性政策 正确答案:D 3. 渐进主义理论模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大卫?伊斯顿 B. 戴伊 C. 汤姆逊 D. 林布隆 正确答案:D 4. 政策规划的核心环节是() A. 目标确立 B. 政策方案设计

C. 后果预评估 D. 方案抉择 正确答案:B 5. 首次提出“政策分析”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 A. 德洛尔 B. 拉斯韦尔A C. 勒纳 D. 林德布洛姆 正确答案:D 6. 决断子系统的核心是() A. 决策体制 B. 决策权力 C. 精英人物 D. 全国人大 正确答案:B 7. 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 A. 政策问题的确认 B. 政策议程的建立 C. 政策方案的择定 D. 政策目标的确立 正确答案:B 8. 提出“政策是组织的产物”的理论模型是() A. 系统模型

B. 过程模型 C. 团体理论模型 D. 制度理论模型 正确答案:D 9. 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是()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正确答案:C 10. 在当今社会中,被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是() A. 利益集团 B. 公民 C. 大众传播媒介 D. 思想库 正确答案:C 11. 在政策系统中被称之为“智囊子系统”或“参谋子系统”的是()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正确答案:B 12. 对政策方案进行平等讨论,决策者与非决策者都充分发表意见,经过上下

全国2017年10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公共政策试卷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的关系是(A)P.95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互补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直接与间接的关系 2.利用政策论证者自身的社会成就或特殊身份所产生的权威性影响,作为论证信息可信度的基础,这一政策论证模式是(A)P.307 A.权威模式 B.统计模式 C.分析模式 D.解释模式 3.政策体系中具有统摄性的政策是(C)P.123 A.基本政策 B.部门政策 C.元政策 D.科技政策 4.对特定的社会现实问题以公共政策的形式予以关注,这是公共政策的(D)P.169 A.普遍性 B.稳定性 C.特殊性 D.回应性 5.政府最高首脑拥有对公共决策最终决定权的是(A)P.204 A.首长制 B.委员会制 C.集权制 D.分权制 6.由于执行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是(B)P.343 A.政策制定偏差 B.政策执行偏差 C.政策评估偏差 D.政策规划偏差 7.在集团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政府作用并形成了“集团模型”的学者是(A) 4-236 A.莱瑟姆 B.杜鲁门 C.莫斯卡 D.戴伊 8.政治系统模型认为,既是现政策过程的终点又是新政策过程的起点的是(C)P.236 A.转换 B.输出 C.反馈 D.输入 9.对政策规划和政策实施计划进行的监控是(B)P.383 A.引发性监控 B.预防性监控 C.过程性监控 D.结果监控 10.建立在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基础上的政策议程设定模型是(D)P.275 A.外在创始模型 B.动员模型 C.内在创始模型 D.三源流模型 11.能够由一位或数位决策者在相对有限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的公共政策问题是(A)P 254 A.结构适度问题 B.结构不良问题 C.结构混乱问题 D.结构残缺问题 12.z省出台《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改“暂住证”为“居住证”是(C)P.410 A.政策的增删 B.政策的修正 C.政策的更新 D.政策的合并 13.决策者学习有关政策价值以及规范、目标、责任等其他深层次的特质是(D)P.300 A.工具学习 B.概念学习 C.问题学习 D.社会学习 14.实现政策目标和解决政策问题的直接途径是(C)P.320 A.政策研究 B.政策调整 C.政策执行 D.政策学习 15.既是构成政策执行人员的主要力量,又是影响政策执行效率的基础性因素的是(A)P 322 A.下级行政人员 B.政策研究机构 C.公共政策执行力 D.政策执行机制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闭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资料 一、简答题(21小题) 1.为什么公共政策学科会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科学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之一,就是政策科学的诞生。现代政府所面临的已经不是个别的、单一的、基本稳定或一再重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是越来越具复杂性、尖锐性、普遍性、专业性和动态性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公共政策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这些特征和现代政府的需要于20世纪50年代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 2.什么是政策科学? 答:政策科学是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3.什么是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件等的总称。 4.政策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政策导向功能。 (2)政策控制功能。 (3)政策协调功能。

(4)政策象征功能。 5.我国的官方政策研究机构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俩大类:一是综合型,主要是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政策研究室(如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二是专项型: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相关部门的研究室(如中共中央纪委研究室以研究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政策为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以研究金融政策为主)等。这类机构是专职政策研究机构。 6.什么是政策制定? 答:政策制定是政策形成或政策规划,即指从问题界定到政策方案抉择以及政策合法化的过程。 7.什么是政策方案? 答:政策方案是指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 8.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答: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主要有:信息完备原则; 系统协调原则; 科学预测原则; 现实可行原则;民主参与原则; 稳定可调原则等。 9.什么是政策合法化? 答:政策合法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10.政策执行研究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016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完整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

公共政策试题 A卷

公共政策试题A卷 公共政策分析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林德布洛姆 D.西蒙2.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申农 B.维纳 C.贝塔朗非 D.韦伯3.在国家能力中,构成公共政策财力基础的能力是( ) A.社会抽取能力 B.社会控制能力 C.社会规范能力 D.社会适应能力4.英国内阁议会制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 A.三权分立制 B.合议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三权分立制5.美国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决于( ) A.议会 B.总统 C.法院 D.执政党6.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和比较,这项工作属于( ) A.政策方案择优 B.政策方案评估 C.政策方案规划D.政策合法化7.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政策研究者建立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其中\过程模型\的建立者是( ) A.史密斯 B.麦克拉夫林 C.雷恩 D.巴德克8.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

A.确定评估对象 B.作出评估结论 1 C.制定评估方案 D.准备评估条件9.最初提出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的学者是( ) A.琼斯 B.布鲁尔 C.德龙 D.林德布洛姆10.\头脑风暴法\应归类于( ) A.现代定性方法 B.定量方法 C.系统分析方法 D.趋势外推法11.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德洛尔为代表的学者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如下方法论作了全面批评( ) A.渐进主义 B.行为主义 C.系统分析 D.统计分析12.提出有限理性论的学者是( ) A.德洛尔 B.西蒙 C.拉斯韦尔 D.韦伯1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的是( ) A.公共问题形成 B.政策方案的制定 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14.关于政策与理论的关系、政策与实践的关系的不正确表述是( ) A.政策的理念依据是社会实践 B.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C.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 D.理论是政策的指导思想 15.不属于政策实施阶段的环节是( ) A.政策执行 B.政策调整 C.政策宣示 D.政策修正16.以下四项,不属于政策方案设计基本原则的是( ) A.方案为多数人认可 B.方案切实可行 C.方案紧扣政策目标 D.规划多重方案17.在政策规划阶段,拟定出政策方案后,接下来的环节是( )

《公共政策导论》试题A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从众效应 2.实验性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是( )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A.企业 B.社会组织 C.政府 D.个人 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 A.深入 B.内化 C.反映 D.响应 3.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4.“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A.美国国防部 B.麦克纳马拉C.贝塔朗菲 D.兰德公司 5.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九社会组织层级化 B.社会主体知识化C.民主参与大众化 D.政策信息公开化6.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C.温和性 D.权威性 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C.系统性 D.倾斜性 8.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补充 B.协调C.-致 D.排斥 9.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 A.创造性思维 B.直觉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 10.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政策理念。 A.基础型 B.理性型

公共政策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 习题 一、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B .企业 C.个人D .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B .惩罚性 C.温和性D .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B .合法性 C.系统性D .倾斜性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B .西蒙 C?拉斯韦尔D .史密斯 三、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B .综合 C?分配D .落实 2.政策的导向是()的导向。 A.文化B .观念 C?条件D ?行为

3.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A.分配功能B .导向功能 C?调控功能D .规制功能 四、问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3?试分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4.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二、单项选择题 1. A 2 . B 3 . D 4. 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 BD 3. ABC 四、问答题 1.(1)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它问题连结为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整体性不仅表现于政策的内容与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政策过程中。 作为政策体系的整体功能,以及政策过程诸环节的整体作用,除取决于自身的联系之外,还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 (2)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任何政策都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即解决政策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结果和状态。先进的政策目标,决定了政策应是超前的。 除目标外,相关的政策内容,也能揭示事物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样具有超前性。 政策的超前性,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建立在科学预测与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2010年7月有答案 自考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始创“公共政策”这门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 A.政策学 B.政策科学 C.政策分析 D.公共政策分析 2.首先提出“头脑风暴法”的是() A.奥斯本 B.韦伯 C.西蒙 D.德尔菲 3.世界上的政策预测方法大约为() A.50多种 B.100多种 C.200多种 D.300多种 4.趋势外推法属于() A.定量预测方法 B.定性预测方法 C.目标性预测方法 D.探索性预测方法 5.政策咨询中最重要、最受关注的类型是()BABAA A.公共决策咨询 B.政策信息咨询 C.政策环境咨询 D.政策民主化咨询 6.决策咨询的首要功能是() A.研究咨询功能 B.参与决策功能 C.政策协调功能 D.人才开发功能 7.将信息论和控制论联系起来的是() A.申农 B.维纳 C.霍尔 D.施勒莫 8.下面属于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贡献的是() A.战略决策思想 B.官僚制理想模型 C.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D.价值无涉主张 9.属于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的是() A.政策实验 B.政策替代 1

C.政策宣传 D.政策效果 10.规范最佳模型的构建者是()ABCDC A.西蒙 B.林德布洛姆 C.德洛尔 D.埃齐奥尼 11.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A.国会立法 B.总统决策 C.法院制定 D.司法参与 12.人力资源政策属于() A.政治政策 B.经济政策 C.社会政策 D.教育政策 13.按政策效果分,可以将公共政策分为() A.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B.物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政策 C.能动性政策和被动性政策 D.积极性政策与消极性政策 14.被称作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决策子系统 B.咨询子系统 C.信息子系统 D.执行子系统 15.“海权论”对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外交政策的深刻影响反映了()AABCA A.自然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B.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C.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D.国际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6.属于集权制优点的是() A.因地制宜 B.政策针对性强 C.统筹兼顾 D.政策适应性强 17.不属于 ...“流行迷思”的内容的是() A.自然的迷思 B.邪恶的迷思 C.内在的迷思 D.价值的迷思 18.假设分析法的第一步是() A.呈现假设 B.汇集假设 C.确立利害关系人 D.组建团体 19.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第一步是() 2

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2009.4~2013.7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无结构访谈法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著作之一是 A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政策方向》 C.《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是 B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总政策 4.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 D A.风险型政策 B.竞争型政策 C.不确定型政策 D.确定型政策 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支持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 C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加拿大 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B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中国 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B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9.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A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上下来去”模型 10.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 D A.政党组织 B.大众传媒 C.政治人物 D.政府部门 11.在问题认定的方法中,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B A.边界分析 B.多角度分析 C.类别分析 D.层次分析 12.公共政策的政府议程又称为 A A.正式议程 B.政策议程 C.公众议程 D.系统议程 13.科珀等人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 C

2015年10月公共政策考试真题

全国2015 年10 月高等教育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是() A .科学化B理念化C建制化D特殊化 2.自公共政策学诞生之日起,这个科学的主导范式一直是() A 行为主义 B 理想主义 C 形式主义 D 空想主义 3.以政策效果为标准,把公共政策划分为物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政策的是() A 伊斯顿 B 洛维 C 休斯 D 安德森 4.1977 年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中已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这种类型的政策 属于() A 不确定型政策 B 风险型政策 C 确定型政策 D 竞争型政策 5.根据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决策权的配置类型可以分为() A 层级制和职能制 B 集权制和分权制 C 完整制和分离制 D 首长制和委员会

6.美国学者安德森认为在西方国家,下列属于公共政策过程的“非官方的参与者” 是()A 政党B 法院C 立法机关D 行政机关 7.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普适性的模型是() A 渐进主义模型 B 理性主义模型 C 政治系统模型 D 规范最适模型 8.认为现代政治实际上是各个利益集团为影响公共政策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表述这一命题的政策过程模型 是() A 机构——制度模型 B 集团模型 C 精英模型 D 上来下去模型 9.邓恩把问题认定分为四个依次递进的步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问题决定—问题搜索—问题详述—问题感知 B 问题详述—问题搜索—问题感知—问题决定 C 问题搜索—问题详述—问题感知—问题决定 D 问题搜索—问题决定—问题详述—问题感知 10.提出政策议程确立的外在创始模型的学者是() A 科珀 B 金登 C 邓恩 D 尼尔森 11.从学习的内容及程度上,政策学习一般分为工具学习、概念学习和() A 制度学习 B 社会学系 C 文化学习 D 经济学系 12.政府通过征收燃油税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这一政策目标。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来说,征收燃油税属 于() A 政策规则 B 政策工具 C 政策目的 D 政策假定 13.在政策执行研究中,采取“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被称为() A 向后推进策略 B 向前推进策略 C 以政策为中心的途径 D 政策制定者透视 14.对政策规划和政策实施计划进行的监控称之为() A 过程性监视 B 结果监控 C 预防性监控 D 经常性监控 15.衡量公民对于某一政策满意程度的评估指标称之为() A 主观性福利指标 B 客观性福利指标 C 效益性福利指标 D 效率性福利指标 16.一个国家采纳其他国家的公共政策、行政体制、制度及思想等来解决本国所面临的政策问题,指的是()

公共政策分析题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D ) A. 利益集团 B. 公民个人 C. 大众传媒 D. 代议机关 2. 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的政策学习类型是 A. 工具学习(B ) B. 概念学习 C. 社会学习 D. 组织学习 3. 下列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中,属于政策本身的可控性变量是 A. 公众的支持(D ) B. 执行人员的精神状态及领导策略 C. 监督机关的支持 D. 明确而一致的政策指令 4.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说明(C ) A. 政策变动都是必要而且正确的 B. 政策变动都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C. 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 D. 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决策者的变动 5. 下列关于公共政策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 公共政策无法实现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 B. 公共权力机关代表公众制定政策,不存在自身利益 C. 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D. 政策的确立和改变完全由民意决定

6. 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与产出之间的(A ) A. 比例关系

B. 叠加关系 C. 扩散关系 D. 互动关系 二、多项选择 7. 资源是政策执行过程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条件,是公共政策得以有效执 行 的重要保证,这些资源主要包括 (ABCDE ) A. 人力资源 B. 财物资源 C. 信息资源 D. 权威资源 E. 制度资源 8. 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 (ABCE ) A. 政策目标 B. 政策方案 C. 政策措施 D. 政策环境 E. 政策主体和客体 8?属于公共政策间接主体的有 (CDE ) A. 执政党 B.领袖人物 C.在野党 D.利益集团 E.选民 B.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C.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E.社会价值的分配 【、辨析题 9.当代中国,具体的行政决策程序包括 ABC A.法制部门的审查 B. 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 C. 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D.通过议案 E.公布政策 10.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为 ABC A.公共问题的形成 D.公民的参与

公共政策试题-A卷

公共政策分析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林德布洛姆 D.西蒙 2.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申农 B.维纳 C.贝塔朗非 D.韦伯 3.在国家能力中,构成公共政策财力基础的能力是( ) A.社会抽取能力 B.社会控制能力 C.社会规范能力 D.社会适应能力 4.英国内阁议会制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 A.三权分立制 B.合议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三权分立制 5.美国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决于( ) A.议会 B.总统 C.法院 D.执政党 6.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和比较,这项工作属于( )

A.政策方案择优 B.政策方案评估 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合法化 7.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政策研究者建立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其中"过程模型"的建立者是( ) A.史密斯 B.麦克拉夫林 C.雷恩 D.巴德克 8.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 A.确定评估对象 B.作出评估结论 C.制定评估方案 D.准备评估条件 9.最初提出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的学者是( ) A.琼斯 B.布鲁尔 C.德龙 D.林德布洛姆 10."头脑风暴法"应归类于( ) A.现代定性方法 B.定量方法 C.系统分析方法 D.趋势外推法 11.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德洛尔为代表的学者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如下方法论作了全面批评( ) A.渐进主义 B.行为主义 C.系统分析 D.统计分析 12.提出有限理性论的学者是( ) A.德洛尔 B.西蒙 C.拉斯韦尔 D.韦伯

公共政策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公共政策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政策学产生的标志( C)P2 A. 《政策分析与管理》的出版 B. 《政策科学的发展》的出版 C.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的出版 D. 《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 2、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 B )提出的。P32 A. 西蒙 B. 布坎南 C. 巴得什 D. 霍恩 3、公共政策执行必须遵循的特定原则,不包括( A )P73 A.主观性B.强制性 C. 组织性D.实务性 4、由目标群体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对政策的个人理解来评定政策执行效果,这种公共政策评估方法叫( B) P126 A.专家评定法 B. 对象评定法 C. 自我评定法 D. 前后对比法 5、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A) P95 A. 生态环境 B. 经济环境 C. 政治环境 D. 文化环境 6、按照监控的内容分类,公共政策监控可分为( D ) P145 A.一般监控和专业监控B.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C.积极监控和消 极监控D.目标监控和关键点监控 7、政策分析过程最关键而又困难的一个阶段是( C ) P186 A.规划方案B.预测结果 C. 问题构建D. 确认目标 8、在我国,财政主体主要运用的财政工具,不包括( B)P206 A. 预算 B. 私人借贷 C. 税收 D. 财政补贴 9、一般认为,年率3%~5%的物价上涨幅度,可视为( D ) P243 A.物价上涨快B.物价上涨慢C.物价不变D.物价基本稳定10、产业政策的特征,不包括( C) P277 时代性和阶段性D. 波动性C. 稳定性和连续性B. 指导性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性的、全国性的社会保障法,是由哪个国家提出的?( A) P312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12、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例、规章等形式的科技政策的是( B ) P374 A. 《科技进步法》 B.《科技拨款的暂行规定》 C.《专利法》 D. 《专著法》 13、对科技活动活动的协调、控制,以达到预期政策目标的功能,属于科技政策的( D )功能。P381 A. 导向功能 B.组织功能

公共政策试题库

公共政策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100题) 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 3. 《智囊补》很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政策案例著作。 4. 马克斯·韦伯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为:文化科学 5. 决策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决策活动 6.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7. 理性主义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 8. “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 9. 政策过程是分析哪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政策主体的选择行为的,是怎样影响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怎样。 10. 政治系统模型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 11. 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的研究前期重点是:政策的制定 12. 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研究后期的重点是:政策的执行 13. 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在总体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14.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 15.就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而言,当代中国的共产党组织更接近于一般意义上的:政府 A.16.政治政策的核心价值是:获取巩固、防卫与增益国家权力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18.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布的文件被认为是:政策性文件 19.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环境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都属于:经济政策 20.划分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主要依据的是:是否参与并主导公共政策过程 2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立法 22. 公共政策系统的基础环境是:、自然环境 23.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称,是统治阶级为实现自身意志和利益而建立起来的纵横交错的组织网络。 24.公共政策不仅表现为一个系统,同时也表现为一个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即表现为下列何种方式的不断循环往复:政策输入→政策制定→政策输出→政策反馈 25.当且仅当存在一种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出现强烈的公众诉求,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时,政策问题______才会最终完成。 26.公共政策是为______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2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 28.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个基本的假定是: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29.“系统分析”最早是由______兰德公司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31.公共政策问题同任何问题一样都是源自:客观的社会现实 32.社会或公共问题只有在被提上政策议程的情况下,才成为:公共政策问题 33.政府议程指的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又被称为:正式议程 34.象征性议程的问题多集中于:价值领域 35.专家学者对问题的察觉也必须同时得到的______权威人物认同和支持才能进入政府议程。 36.下列中实属政策问题界定,其宗旨是按照社会公益标准弄清问题的实质和严重性,为政府及有关组织决

公共政策历年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2.4)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 C )1-59 A.拉斯韦尔B.德洛尔 C.林德布洛姆D.西蒙 1.(14.10) “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其第一个提出者是【C 】1-59 A.兰尼 B.邓恩 C.林德布洛姆 D.拉斯韦尔 1.(12.7)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被称为( C ) 1-69 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B.政策群 C.政策链 D.政策一般 1.(14.4)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1.(11.7)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属于公共政策层次中的( C )1-70 A.政策主体系统 B.政策过程 C.政策一般 D.政策系统 1.(13.7)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1-77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无结构访谈法 2.(13.4)我国最早的史书,也是周天子一系列重要决策记录的著作是【C 】1-88 A.《诗经》 B.《礼记》 C.《尚书·周书》 D.《春秋》 2.(11.4)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C )1-91 A.《国策》 B.《谏逐客书》 C.《教战守策》 D.《盐铁论》 7.(11.4)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命题的学者是( D )1-94

4月公共政策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古代提出“国待农耕而富,主待农战而尊”的政策主张的政治家是( A ) A.商鞅B.诸葛亮 C.李世民D.李斯 2.《国富论》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种完整的体系。这本书的作者是( D ) A.韦伯B.马克思 C.克劳塞维茨D.亚当·斯密 3.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这就是( C ) A.政策群B.政策链 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 4.强调公共政策在本质上始终是统治阶级的政策的理论模型是( D ) A.政治系统模型B.渐进主义模型 C.理性主义模型D.精英模型 5.混合扫描模型的提出者是( C ) A.洛克B.培根 C.埃齐奥尼D.西蒙 6.在美国,不属于 ...公共政策的是( B ) A.司法决策B.政党政策 C.国会立法D.行政决策 7.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是( A ) A.前者是属于后者的一种基本类型 B.后者是属于前者的一种基本类型 C.二者互不隶属 D.二者互相排斥 8.决定公共政策性质的核心因素是( B ) A.国家结构及其关系模式 B.决策权的归属、分配及其使用状况 C.决策者的人数多少及其地位关系

D.国家的政体形式 9.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是( C ) A.信息子系统B.执行子系统 C.决策子系统D.监控子系统 10.代表特定的行业或职业利益,核心目标并不在于上台执政,但竭力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是( D ) A.政党B.法院 C.政治领袖D.利益集团 11.公共政策问题一定是( A ) A.已经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B.尚未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C.不需要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D.没有引起公共权力机关注意的公共问题 12.下列不属于 ...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的是( B ) A.外在创始模型B.集团模型 C.内在创始模型D.动员模型 13.政策方案设计中的灵魂是( B ) A.方案的综合性B.方案的创新性 C.方案的独立性D.方案的方向性 14.政策议程通常可分为( A ) A.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B.系统议程和公众议程 C.政府议程和国会议程D.政府议程和非政府组织议程 l5.查尔斯·琼斯认为政策规划的明显特征在于( B ) A.增加规划主体B.提出解决办法 C.实现利益补偿D.延长规划时间 16.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又称( C ) A.互动理论模型B.琼斯模型 C.雷恩一拉宾诺维茨模型D.马尔科夫模型 17.最基本的政策执行资源是( B ) A.执行保护B.经费和人力 C.信息D.方案和目标 18.下列关于政策监控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政策监控的主体包括个人和组织 B.政策监控是一个动态活动过程 C.司法机关和利益集团都可以对政策进行监控

公共政策题和答案

东财《公共政策与政策分析》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60 分。) 1. (D)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A. 社会经济状况 B. 制度条件 C. 政治文化 D. 政策环境 2. 政策控制最根本的标准是(A)。 A. 政策目标 B. 政策方案 C. 政策绩效 D. 政策结果 3. 在我国,(B)是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它是我国政策制定及立法的主要机关,也是政策执行和监控的制约机构。 A. 国务院 B. 人民代表大会 C. 最高人民法院 D. 中国共产党 4. 被最广泛地运用于公共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是(A)。 A. 福利经济学 B. 公共选择理论 C. 新制度主义 D. 新政治经济学 5. 以政策的重点作为监控的核心的监控方式是(B)。 A. 目标监控 B. 关键点监控 C. 自我监控 D. 逐级监控 6. (D)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决定社会发展基本方向的政策。 A. 元政策 B. 基本政策 C. 具体政策 D. 总政策 7. 关注非预期的、预料之外的政策效果的评估模式是(B)。 A. 目标达成模式 B. 附带效果模式 C. 无目标模式 D. 综合模式 8. 政策制定过程中起始阶段的功能活动是(A)。 A. 设立议程 B. 方案规划 C. 方案评估

D. 方案合法化 9. 最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是(B)。 A. 利益集团 B. 公民(选民) C. 大众传媒 D. 思想库 10. 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的是(B)。 A. 拉斯韦尔 B. 戴伊 C. 伊斯顿 D. 安德森 11. (C)将政策的出现看作是一场“科学革命”。 A. 拉斯韦尔 B. 威尔逊 C. 德洛尔 D. 韦伯 12. 政策监控主体在政策过程中,为了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合法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为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而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是(B)。 A. 政策监督 B. 政策控制 C. 政策调整 D. 政策监控 13. 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以1973年(B)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A. 《基层官僚与制度创新》 B. 《执行》 C. 《政策执行过程》 D. 《互相调适的政策实施》 14. (C)是政策主体中的一种核心力量。 A. 立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执政党 D. 司法机关 15. 更多依靠民间机构,更少依赖政府来满足公众的需求的政策工具是(A)。 A. 民营化 B. 用者付费 C. 放松管制 D. 合同外包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做到政策变通正确、合理的途径有(ABC)。 A. 了解上情 B. 摸清下情 C. 上下情有机结合 D.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 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看,政策评估可分为(CD)。

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2001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25分) 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 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①象征式政策执行②残缺式政策执行③替代式政策执行④附加式政策执行 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①政策效率②政策效益③政策效能④国应的充分性 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①阶段性周期②功能性周期③反复性周期④结构性周期 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③) ①学校②工会③行政机构④妇联 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①脚本写作②头脑风暴法③博弃论④个人判断法 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①政策评估②政策制定、③政策执行④政策终结 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①利益表达②利益综合③政策制定④政策执行一人一 14、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④政党政策 15、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①政策执行②政策研究③政策制定④政策分析 16、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①沟通功能②管制功能一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 1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①林德布洛姆②西蒙③德洛尔④戴伊 1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①政策问题的认定。②政策目标的认定 ③政策方案的认定④社会问题的认定

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及答案(1-8套)

华工网院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及答案(1-8套)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B)。 A、拉斯韦尔 B、伊斯顿 C、戴伊 D、安德森 2、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公共政策的最基本形式是(C)。 A、总统决定 B、法院判决 C、国会立法 D、委托立法 3、下列(D)政策不同于其它选项。 A、例行政策 B、常规政策 C、程序性政策 D、初始政策 4、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环境是(C)。 A、地理环境 B、国际环境 C、经济环境 D、政治环境 5、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D)。 A、公共政策符合宪法 B、公共政策符合法律 C、公共政策符合行政规章 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 6、保持政策稳定性的最根本途径是(A)。 A、政策法律化 B、延长政策期限 C、打击反对力量 D、增加政策的权威性 7、小组意识模型的提出者是(C)。 A、西蒙 B、林布隆 C、詹尼斯 D、戴伊 8、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B)。 A、传统政治学 B、传统经济学 C、社会学 D、管理学 9、“无批评”原则典型地运用于(A)中。 A、头脑风暴法 B、哥顿法 C、零起点法 D、对演法 10、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是(C)。 A、专家会议法 B、正负表决法 C、德尔菲法 D、同意表决法 11、以“破字当头,突破定势思维,一切从零开始”为宗旨的思维方法属于(D)。 A、对演法 B、哥顿法 C、头脑风暴法 D、零起点法 12、下列人物中(C)是政策执行组织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A、查尔斯·奥·琼斯 B、大卫·罗宾逊 C、佛瑞斯特 D、安德森 13、政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B)。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评终 14、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是(C)。 A、政策监控 B、政策检查 C、政策评估 D、政策执行 15、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属于政策评估中的(A)。 A、非正式评估 B、正式评估 C、内部评估 D、委托评估 16、政策评估中最主要的形式是(B)。 A、非正式评估 B、正式评估 C、外部评估 D、高等院校评估 17、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B)。 A、计划与准备 B、组织与实施 C、总结与报告 D、搜集信息 18、政策评估阶段的最终产品是(D)。 A、信息资料 B、评估标准 C、评估方法 D、评估报告 19、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C)。 A、学术团体评估 B、高等院校评估 C、委托评估 D、专家评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