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

第4期姚阳,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376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研究内容

满足景观设计的要求。

6.1道路线型的美

道路线型不论是直线的、曲线的,都有它本身的美

学特点,应根据动态视觉特性,对线型进行必要的景观

分析,如车速高则对线型要求也高,如果线型配合不

好,这不仅影响道路的景观,而且还会造成甚至增加交

通事故(图1)。从长远的观点看要以动态角度研究线

型。只有把行车功能与美学原则结合考虑,才能使道

路线型的美得到充分体现,创造出丰富的动态景观。

图1景观设计节奏感、韵律感与车速较高的道路线型配合6.2道路的植栽设计

道路的植栽,可以丰富道路沿途景观,增进道路和沿途景观的协调,提高行车的舒适性,使包括道路在内的整个区域风景更加美丽(图2);改善行车条件,引导视线、遮光,减轻行车的紧张状态,消除视觉疲劳,确保交通安全;减轻交通造成的危害,改善沿线环境。在栽植树木时,可考虑区域特性、自然环境、沿线条件等,决定栽植的位置、范围及种类。对于路旁一些不雅观的景致可用密集连续的绿化欲以遮掩,达到美化路容的效果。道路的绿化设计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图2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道路植栽设计

6.3道路交通设施与景观设计

交通设施是交通安全畅通的保证。交通设施与景观设计是矛盾的统一体,合理的交通设施设计会增强道路的景观,否则会破坏道路的景观。标志、标牌的设计应以附着式为主(图3),不应使用门式框架,可布设在机非分隔带外侧,靠近机动车道,以方便驾驶员及时、清晰地分辨交通标志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城区应加强标线的作用,通过良好的标线设计来引导交通流。这样才能保证交通设施的设置既满足其功能又

图3城市道路上附着式标志牌

6.4沿街建筑与道路的整体协调

一条道路的景观的好坏,建筑是否与道路协调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建筑与道路宽度的协调则是关键。不同交通性质道路的建筑高度H与道路宽度D的比例关系不同,一般认为1<D/H<2既具有封闭空问的能力又没有建筑压迫感。对于商业街D/H宜小,这样空间紧凑,显得繁华热闹,而居住区需要对建筑群有一定的观赏机会,这种比例就应大些[4]。

6.5道路节点的景观设计

道路的结点主要指道路的交叉口、交通路线上的变化点、空间特征的视觉焦点(如广场、雕塑、小品等),它构成了道路的特征性标志(图4),同时也往往形成区域的分界点。

图4城市遭路景观结点绿化设计成为特性标志

结合地形条件,设置一些微型下沉式广场,以供行人停滞与休息,不仅提高了道路的商业吸引力,而且对整条道路的景观环境也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雕塑、小品可以打破道路沉闷乏味的环境而使之更富有生活气息,并成为吸引人们的地方。设置力求简明、小巧、别致、富有意境特色,以期对城市道路的景观要素构成补充,而获得更丰富的空间内容(图5)。交通性道路沿街小品尺度要大,数量相对要少,造型也

要简单。反之生活性道路,人们有机会仔细品赏街头

38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第29卷

建筑小品,因此要根据道路的性质正确地选择街头小品的内容、形式、尺度、色彩,以满足景观设计的需求。

图5

城市道路景观小品设计增加道路的趣味性

6.6

自然景色、人文要素的考虑

‘对自然景色、人文要素的考虑一方面有助于体现

城市的风貌和特色,另一方面,可减少人们在行驶中的疲劳,增加旅途的兴致和愉悦感。因此,应把道路周围的风景点尽量组织到道路环境中来,如道路前方对景,就应该很好的与道路景观进行结合(图6),两侧接景等;同时还应将人文景观和古迹文化遗迹与风景点一起很好地组织到道路环境中来,使其相得益彰,既增添了旅行兴趣,又丰富了城市道路的景观美。

图6前方建筑与道路景观规划的图案相互衬托

6.7道路景观设计中对人的活动的考虑

在设计前有必要考虑人们在道路中进行了哪些具体的活动。因为在这些道路中反复出现的活动内容是设计的前提条件,也是景观设计和控制的对象。

如果我们设计的对象是商业街,把步行者的聚集作为设计的前提是理所当然。这种情况下,将植栽和沿街建筑作为其活动的舞台背景来考虑,是极为必要的。此外,在交通流量大的道路上,比起步行者,行驶者对景观的构成更为重视。

图7轻轨出入口在步行街的设置较少考虑了景观与环境

的协调

6.8地下部分

在道路景观设计中,较容易忽视地下部分的状态(图7)。可是事实上,我们眼中反映的地上部分的景观,是受地下部分状况的影响。简单的一个例子,如果有地铁和地下街,因为必须在通常的步道上设置出入口,那么它就会影响到道路宽度的构成,或者必须考虑所设定的位置。此外,由于管道的位置决定了土层的厚度,便给道路种植上的树种选择带来了限制。

为了达到预期的道路景观效果,必须认真考虑什么样的条件是必要的,如果可能的话,也可采用确定范围的方法,注明地下部分的要素状况。6.9变动因素

将季节、气候、时间等这些自然现象作为变动要因,可以成为丰富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并增加道路景观的个性化。变动要因是设计者描绘道路印象的天赐的要素邛]。这些事物往往可以传递给设计者一些设计灵感,例如,晚霞中的街道,大雾中的道路[7]。可将这些要素作为道路景观设计的一种思路和主题。

结语

总之,进行合理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根据不同

的地形条件、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人文历史情况来建设融合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城市道路景观环境,拓展和深化城市道路景观的外延和内涵,最终实现道路景观中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持续发展,营造出一个符合生态良性循环、空间布局合理、景观和谐的城市环境

系统,这不仅是道路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更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现代人们审美的多重期望与要求。

参考文献:

[1]

熊广忠.城市道路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3]戴天兴.城市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3.

[4]顾小玲.景观设计艺术EM].福建: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5]越晓冬,越晓峰.浅谈城市道路的空间及景观设计(J].城

市交通,2000,(1):6—9.

[6]聂小沉,刘朝晖.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3.交通环保,2002,

(12):45—47.

[7]项新里.借签发达国家经验融公路于自然环境之中(J].

公路,2002,(4):127—128.

(编辑王秀玲)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

作者:姚阳, 董莉莉, YAO Yang, DONG Li-li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重庆,400074

刊名: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JIANZHU UNIVERSITY

年,卷(期):2007,29(4)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7条)

1.熊广忠城市道路美学

2.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

3.戴天兴城市环境生态学 2003

4.顾小玲景观设计艺术 2004

5.越晓冬;越晓峰浅谈城市道路的空间及景观设计 2000(01)

6.聂小沉;刘朝晖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期刊论文]-交通环保 2002(12)

7.项新里借签发达国家经验融公路于自然环境之中[期刊论文]-公路 2002(04)

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

1.王薇.李传奇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之探析[期刊论文]-水利学报2003(8)

2.丁奇.张静.DING Qi.ZHANG Jing美国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思想的发展及其启示[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9(6)

3.郭晖.鲜靖苹校园景观设计浅析——以彭阳三中校园景观设计为例[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

引证文献(2条)

1.白洁城市道路绿化的前景与对策[期刊论文]-科技与生活 2011(5)

2.周威城市道路景观要素分析、设计原则与内容要求[期刊论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3715338.html,/Periodical_cqjzdxxb200704009.aspx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