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数学常见题型几何动点问题

中考数学常见题型几何动点问题

中考数学常见题型几何动点问题
中考数学常见题型几何动点问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型研究(一)——动点几何问题

例1:在△ABC 中,∠B=60°,BA=24CM,BC=16CM, (1)求△ABC 的面积;

(2)现有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射线AB 向点B 方向运动,动点Q 从C 点出发,沿射线CB 也向点B 方向运动。如果点P 的速度是4CM/秒,点Q 的速度是2CM/秒,它们同时出发,几秒钟后,△PBQ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一半? (3)在第(2)问题前提下,P,Q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例2: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1,E 为CD 边的中点, P 为正方形ABCD 边上的一个动点,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A →B →C →E 运动,到达点E.若点P 经过的路程为自变量x ,△APE 的面积为函数y , (1)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2)求当y =

1

3

时,x 的值等于多少?

例3:如图1 ,在直角梯形ABCD 中,∠B=90°,DC ∥AB ,动点P 从B 点出发,沿梯形的边由B →C → D → A 运动,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 如果关于x 的函数y 的图象如图2所示 ,那么△ABC 的面积为( )

A .32

B .18

C .16

D .10 例4:直线3

64

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48

5

S =

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 的坐标.

例5: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 在ABC △的边AB 上沿AB 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M 与点A 重合,点N 到达点B 时运动终止),过点M N 、分别作AB 边的垂线,与ABC △的其它边交于P Q 、两点,线段MN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t 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 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2)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NQP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求四边形MNQP 的面积S 随运动时间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围.

A C B

x

A O

Q

P B y

C Q

例6:如图(3),在梯形ABCD 中,906DC AB A AD ∠==∥,°,厘米,4DC =厘米,BC 的坡度34i =∶,动点P 从A 出发以2厘米/秒的速度沿AB 方向向点B 运动,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3厘米/秒的速度沿B C D →→方向向点D 运动,

两个动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设动点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边BC 的长; (2)当t 为何值时,PC 与BQ 相互平分;

(3)连结PQ ,设PBQ △的面积为y ,探求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求t 为何值时,

y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二、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将所解决图形的性质(或所求图形面积)直接转化为函数或方程。

例7:如图,已知ABC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

(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例8:如图,在梯形ABCD

中,3545AD BC AD DC AB B ====?∥,,,.动点M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BC 的长.

(2)当MN AB ∥时,求t 的值.

(3)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

图(3)

B

A B

O C

D P Q

例9:(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C =90o,AB =12cm ,AD =8cm ,BC =22cm ,AB 为⊙O 的直径,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D 边向点D 以1cm/s 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CB 边向点B 以2cm/s 的速度运动,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 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1)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为平行四边形? (2)当t 为何值时,PQ 与⊙O 相切?

例10. 如图,在矩形ABCD 中,BC =20cm ,P ,Q ,M ,N 分别从A ,B ,C ,D 出发沿AD ,BC ,CB ,DA 方向在矩形的边上同时运动,当有一个点先到达所在运动边的另一个端点时,运动即停止.已知在相同时间,若BQ =x cm(0x ≠),则AP =2x cm ,CM =3x cm ,DN =x 2cm .

(1)当x 为何值时,以PQ ,MN 为两边,以矩形的边(AD 或BC )的一部分为第三边构成一个三角形; (2)当x 为何值时,以P ,Q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以P ,Q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等腰梯形?如果能,求x 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练习1

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cm ,在对称中心O 处有一钉子.动点P ,Q 同

时从点A 出发,点P 沿A B C →→方向以每秒2cm 的速度运动,到点C 停止,点Q 沿A D →方向以每秒1cm 的速度运动,到点D 停止.P ,Q 两点用一条可伸缩

的细橡

皮筋联结,设x 秒后橡皮筋扫过的面积为2

cm y .

(1)当01x ≤≤时,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橡皮筋刚好触及钉子时,求x 值;

(3)当12x ≤≤时,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橡皮筋从触及钉子到运动

停止时POQ ∠的变化围;

O A P D B

Q

C

A B D C P Q M

N (第25题) B C

P

O D Q

A B

P C O

D

Q A

y

3

2

(4)当02x ≤≤时,请在给出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图象.

[解] (1)当01x ≤≤时,2AP x =,AQ x =,21

2

y AQ AP x ==, 即2

y x =.

(2)当1

2

ABCD ABPQ S S =

正方形四边形时,橡皮筋刚好触及钉子, 22BP x =-,AQ x =,()211222222x x -+?=?,4

3

x ∴=.

(3)当4

13

x ≤≤时,2AB =,

22PB x =-,AQ x =,

22

23222

AQ BP x x y AB x ++-∴=

=?=-, 即32y x =-.

作OE AB ⊥,E 为垂足.

当4

23

x ≤≤时,22BP x =-,AQ x =,1OE =, BEOP OEAQ y S S =+梯形梯形12211122x x +-+=?+?32x =,即3

2y x =.

90180POQ ≤∠≤或180270POQ ≤∠≤

(4)如图所示:

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3,0),B (0,3)两点, ,点C 为线段AB 上的一动点,过点

C 作C

D ⊥x 轴于点D .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 (2)若S 梯形OBCD =

43

,求点C 的坐标; (3)在第一象限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P,O,B 为顶点的 三角形与△OBA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 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直线AB 解析式为:y=3

3

-

x+3. (2)方法一:设点C坐标为(x ,33-

x+3),那么OD =x ,CD =3

3-x+3. ∴OBCD S 梯形=

()2

CD CD OB ?+=36

32

+-

x . 3

2

1 O

1 2 x

y

4

3

由题意:3632+-

x =3

34,解得4,221==x x (舍去) ∴ C(2,

3

3

) 方法二:∵23321=?=

?OB OA S AOB ,OBCD S 梯形=334,∴6

3

=?ACD S .

由OA=3OB ,得∠BAO =30°,AD=3CD .

∴ACD S ?=

2

1

CD ×AD =223CD =63.可得CD =33.

∴ AD=1,OD =2.∴C (2,

3

3). (3)当∠OBP =Rt ∠时,如图

①若△BOP ∽△OBA ,则∠BOP =∠BAO=30°,BP=3OB=3,

∴1P (3,

3

3). ②若△BPO ∽△OBA ,则∠BPO =∠BAO=30°,OP=

3

3

OB=1. ∴2P (1,3).

当∠OPB =Rt ∠时

③ 过点P 作OP ⊥BC 于点P(如图),此时△PBO ∽△OBA ,∠BOP =∠BAO =30° 过点P 作PM ⊥OA 于点M .

方法一: 在Rt △PBO 中,BP =

21OB =23,OP =3BP =2

3.

∵ 在Rt △P MO 中,∠OPM =30°, ∴ OM =

21OP =43;PM =3OM =433.∴3P (4

3,43

3).

方法二:设P(x ,33-

x+3),得OM =x ,PM =3

3

-x+3 由∠BOP =∠BAO,得∠POM =∠ABO .

∵tan ∠POM==

OM

PM =x x 3

33

+-

,tan ∠ABOC=OB

OA =3.

∴33

x+3=3x ,解得x =43.此时,3P (4

3,433).

④若△POB ∽△OBA(如图),则∠OBP=∠BAO =30°,∠POM =30°. ∴ PM =

33OM =4

3

. ∴4P (

4

3

,43)(由对称性也可得到点4P 的坐标).

当∠OPB =Rt ∠时,点P 在x轴上,不符合要求.

综合得,符合条件的点有四个,分别是:

1P (3,

33),2P (1,3),3P (43,433),4P (4

3,43).

3.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四边形OABC 是等腰梯形,BC ∥OA ,OA=7,AB=4,∠ COA=60°,点P 为x 轴上的—个动点,点P 不与点0、点A 重合.连结CP ,过点P 作PD 交AB 于点D . (1)求点B 的坐标;

(2)当点P 运动什么位置时,△OCP 为等腰三角形,求这时点P 的坐标; (3)当点P 运动什么位置时,使得∠CPD=∠OAB ,且

AB BD =8

5

,求这时点P 的坐标。 [解] (1)作BQ ⊥x 轴于Q.

∵ 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 ∴∠BAQ =∠COA =60° 在Rt ΔBQA 中,BA=4,

∴BQ=AB ·sin ∠BAO=4×sin60°=32 AQ=AB ·cos ∠BAO=4×cos60°=2, ∴OQ=OA-AQ=7-2=5 ∵点B 在第一象限, ∴点B 的的坐标为(5,32)

(2)若ΔOCP 为等腰三角形,∵∠COP=60°,

此时ΔOCP 为等边三角形或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

若ΔOCP 为等边三角形,OP=OC=PC=4,且点P 在x 轴的正半轴上, ∴点P 的坐标为(4,0)

若ΔOCP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则点P 在x 轴的负半轴上,且OP=OC=4 ∴点P 的坐标为(-4,0) ∴点P 的坐标为(4,0)或(-4,0) (3)若∠CPD=∠OAB ∵∠CPA=∠OCP+∠COP 而∠OAB=∠COP=60°, ∴∠OCP=∠DPA 此时ΔOCP ∽ΔADP ∴

AP

OC AD OP = ∵8

5=AB BD

∴258

5==AB BD ,

AD=AB-BD=4-25=2

3 AP=OA-OP=7-OP ∴

OP OP -=742

3 得OP=1或6

∴点P 坐标为(1,0)或(6,0).

4. 已知:如图①,在Rt ΔABC 中,∠C=900

,AC=4cm ,BC=3cm ,点P 由B 出发沿BA 方向向点A 匀速运动,速

度为1cm/s ;点Q 由A 出发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 ;连接PQ .若设运动的时间为t (s )

(0

),求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线段PQ 恰好把Rt ΔABC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如图②,连接PC ,并把ΔPQC 沿QC 翻折,得到四边形PQP ′C ,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PQP ′C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在Rt △ABC 中,522=+=AC BC AB ,由题意知:

AP = 5-t ,AQ = 2t ,

若PQ ∥BC ,则△APQ ∽△ABC ,∴

=AC

AQ AB AP

,∴5

542t t -=,∴710

=t .

(2)过点P 作PH ⊥AC 于H . ∵△APH ∽△ABC , ∴

=BC PH AB AP ,∴=3

PH 55t -,∴t PH 53

3-=,∴t t t t PH AQ y 353)533(221212+-=-??=??=.

图①

B

(3)若PQ 把△ABC 周长平分,则AP+AQ=BP+BC+CQ .∴)24(32)5(t t t t -++=+-, 解得:1=t .

若PQ 把△ABC 面积平分,则ABC APQ S S ??=2

1,即-25

3t +3t =3.

∵t =1代入上面方程不成立,

∴不存在这一时刻t ,使线段PQ 把Rt △ACB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 (4)过点P 作PM ⊥AC 于M,PN ⊥BC 于N ,

若四边形PQP ′C 是菱形,那么PQ =PC . ∵PM ⊥AC 于M ,∴QM=CM . ∵PN ⊥BC 于N ,易知△PBN ∽△ABC . ∴

AB BP AC PN =,∴5

4t

PN =, ∴5

4t PN =,∴54t

CM QM ==,

425454=++t t t ,解得:9

10

=t . ∴当9

10

=t 时,四边形PQP ′C 是菱形.

此时375

33=

-=t PM , 9

854==t CM , 在Rt △PMC 中,9

505816494922=+=

+=CM PM PC , ∴菱形PQP ′C 边长为9

505.

B

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