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育人功能的再思考

育人功能的再思考

育人功能的再思考
育人功能的再思考

育人功能的再思考

——关于主题班会自我教育功能的思考与实践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组织的针对班上的某一倾向性问题、全班同学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活动而召开的班级会议。主题班会是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主要是围绕一个主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以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而开展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是外因,是条件,接受教育的学生是内部因素,是根据。教学的理想境界是达到“不需要教”,德育同样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为归宿。思想教育只有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因此,学生不仅是接受教育的对象,也应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学生的自我教育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基础或内部动机。而主题班会正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新课堂,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大舞台。一节成功的主题班会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独特的班级教育活动

主题班会是名副其实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养成相结合的教育活动。思想品德教育是主题班会的重点内容。相对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等其他教育活动来说,主题班会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比如说,课堂教学以指导学习、传授知识为重点,而主题班会则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解决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为自己的主要内容。

主题班会的开展要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利用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内容可以丰富多彩,但必须,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发展自己的能力,通过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实现思想教育的目标。例如,六年级一班的主题班会上有这样一个环节,思考:两个孩子和一个妈妈只要一碗面,老板会怎么做呢?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丰富的讨论得出了3种答案,并且充分说明了自己的理由,这跟以前只是观看排练好的小品,给学生先入为主的概念,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更加深入。在班会中,大家还展开讨论制定出“尊重细则”,虽然学生制定不是很全面甚至有些琐碎,但我想比班主任出示自己制定好的,让学生去执行,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主动性给学生,

二、学生自我教育的心理过程

当我们把主题班会的组织安排完全交给学生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唤醒。我们总觉得主题班会是中、高年级学生的事情,低年级学生那么小就是召开也全是老师的功劳。可在一年级赵军英老师的班会上,所有的学生都思考了这样几个问题:我怎么帮助别人的?我应该怎么回报老师?父母让你最感动的事情是什么?让学生意识到班会不只是老师帮我们编排几个节目,跳跳舞唱唱歌,看个热闹就行了。而是需要我们真正的去想,今后要认真去做才行!

三、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在主题班会的设计、准备、实施以及实施后的反响中,学生会参照相应的主题内容,检查、发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当其做了好事或取得成功时,他会从内心里产生对主题班会思想教育内容的认同感,并激励自己继续进步;当其做了错事或遭受失败时,他会从内心里产生负疚感,并吸取教训,再接再厉,争取成功。在四年级一班王屹老师的班会上有这样一个环节让我特别有感触,她让班里一个平时学习并不是太好的学生扮演考的好的学生,让学习好的学生扮演考的不好的学生,让他们有了一个角色换位的体验,我想这对两位小演员来说,教育意义更加重大,学习不好的学生会体验学习好的感觉从而更加努力,而学习好的学生体验了考不好的感觉,也让他体会到没考好的痛苦,以后不会看不起别人,这比他们演生活中真实的自己更能触动他们。

四、主题班会是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这是学生积极自觉地改变自己个性品德,逐渐实现自身价值的活动,是自我教育的终极目标。在赵老师的班会上几乎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上台参与了班会的内容,所有人都参与了,说明老师把班里的所有人都带入了主题班会的大氛围中,学生不再是观看者、而是切切实实的参与者。这样的班会在他的人生轨迹上一定会留有痕迹,这也是学校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

主题班会给了我们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机会,素质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当老师的就是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自尊、自强、自信,昂起头来走路,昂起头来做人。

以上是我观摩了三个班会的一些个人感受,而怎样组织好班会,切实发挥其育人功能,通过学习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题班会要有教育性

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目的都是对学生的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性是主题班会的核心所在。失去教育

性的主题班会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成功的主题班会不但能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而且能使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浓厚的学风,使学生个体和群体两方面积极健康发展。

(二)、主题班会要有针对性

有许多主题班会尽管形式上热热闹闹,但活动实效却总是平平,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班会的选题大、空、旧,针对性不强。班会必须有针对性,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因此,班主任在举行主题班会前必须做好调查研究,把握学生所关注的、所需要的、所追求的以及他们正在面临的各种具体矛盾和问题,对症下药。

(三)、形式多样,新颖活泼

主题班会要形式多样,新颖活泼,适合学生的特点。既有教育意义,又具趣味性、知识性。好的班会必须有好的形式来表现,当然形式是内容决定的,既不能不讲形式,也不能脱离了内容单纯地去追求形式。

(四)、全员参与,分工合作

实践证明,看一个主题班会成不成功,主要看学生参与的态度和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越强,班会效果就越好,就越能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主题班会的特点具有集体性,全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保证实现主题班会教育目标的前提条件,其要求应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为此,班主任要明确地提出具体的主题,分析活动的价值,设置具有感染力的教育环境,选用新颖有趣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放手发动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增强责任感、自尊心、自信心。特别是对于后进生、集体观念淡漠的学生和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更应该为他们创设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总之,主题班会不仅要在内容和主题上要做到针对性、教育性,而且在形式上要讲究艺术性,班主任要切实发挥好主题班会的育人功能。开好一堂主题班会,不但要活跃气氛,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更要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心灵上得到陶冶和涤荡,使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地融汇进学生的心灵之中,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

陈化

2012、2

优化育人环境_发挥育人功能

优化育人环境,发挥育人功能 人在塑造环境,环境也在塑造人。现代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现代育人环境的创设。持续优化育人环境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宜人的环境氛围,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育人环境包括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校园环境是育人的主阵地,家庭和社会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学校除了知识育人、服务育人外,还要增强环境育人。要优化育人环境,应搞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校园环境,发挥其育人功能。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中小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的布置与建设,对学生品德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形成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校园环境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环境可分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硬环境是指校内的各种设施、空间布局和规划设置等。软环境是指校园内的文化氛围、文明状况、人与物的和谐、师生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优化校园环境,既要增强硬环境建设,也要重视软环境建设。 增强校园硬环境建设。必须精心布置校园文化设施建设,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用优美的校园熏陶每一位学生,创建花园式学校。校园的规划要合理、谐调,讲求科学布局,创设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的每一处空间的作用。设置相对应的宣传栏、读报窗、艺术园地、学习园地、表扬栏、竞赛栏、图书角、卫生评比栏等。净化校容校貌,设置绿化带,保证绿化面积。统一校服,指定校歌,佩带校徽。让学生在文明、纪律、卫生、美感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潜移默化。充分利用黑板报、壁报、雕塑、图书馆、荣誉室、团队活动室等形式和专用场所,精心设置育人环境,渲染育人气氛,将会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利用校园广播、局域网、形成网络校园。即时传播最新教育教学信息,实现人机互动学习,改变师生的学习方式,扩大师生学习视野。多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和锻炼机会,积极展开活动,让校园活起来,突出校园新亮点,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营造和谐、优美的校园,提升师生在校生活的质量。 必须重视校园“软”环境建设。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各种设施所营造的育人功能。让文化氛围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校园中的教师、学生是人的因素,校舍及各种硬件环境设施是物的因素,要实现人与物的和谐,创造师生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一

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1)

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1)历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不是显性的、功利 的和单一的,而是更多地表现为隐性的、本质的和全面的特点。所以,历史学科是最大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历史教育具有极其丰富和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1)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2)理性原则的确立;3) 伦理道德的升华;4) 健康审美情趣的陶冶;5)历史意识的形成;6)科学思维水平的训练;7)理性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 (2)课程目标针对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 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从三个维度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对个人来说,要求通过历史学习,使 学生在人文精神、人生态度、人生境界、人格品位、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和科学态度上得到完善和升华,我认为这是历史教育的一项基础性目标。个人性格是构建中华民族性格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不竭源泉。 所以,在历史教育中,要通过丰富的历史教

育资源,牢牢地打好这个基础,然后我们才有资格谈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2)对国家和民族来说,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培养理性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文明、民主与富强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它包括三个情感层次,一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二是对祖国的热爱,三是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理性爱国主义中还有一个层次的问题是我们所忽视的,即“国”的含义问题。“国”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的、地理的、历史的、文化的、种族的、民族的等含义上的“国”,即“祖国”,她具有不可更改、不可置换、不可选择和无所谓优劣等特点,对她的热爱是无条件和非理性的。二是政治的、制度的、政府的、政策的等含义上的“国”。她具有可更改、可置换、可选择和优劣之分等特点。所以,对她的热爱是有条件和理性的。这两种“国”既紧密相联,又不完全相同。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反对清政府的孙中山会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这同顾炎武对“天下”与“国”的区别相似。

浅析大学图书馆文化的育人功能

浅析大学图书馆文化的育人功能 【摘要】文章在分析大学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大学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基础上,从环境建设、馆藏资源建设、馆员队伍建设和制度创新四个方面就高校图书馆如何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文化育人功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大学教育;育人功能 大学图书馆是现代化大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图书馆文化对学生具有导向、教育、凝聚、激励等功能,它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大学图书馆并不是单纯性的学术服务机构,而是起着重要作用的文化教育设施,是校园精神文化资源的主要来源。 1.大学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立人之本,大学是立人之所。大学图书馆文化是指图书馆在其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由广大馆员和读者共同创造、认同,并自觉效仿和奉行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图书馆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是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窗口,图书馆文化不仅充分体现一个图书馆的馆风、馆纪、馆貌,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广大馆员和读者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行为习惯、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从大学图书馆的宗旨出发,大学图书馆文化内涵应具备以下几个层面:首先,物质文化层面。图书馆物质文化是指通过图书馆建筑、设施、布局、美化、厅堂装饰等各种物化形态所体现的环境氛围,以及图书馆内大量的文献资源。物质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载体与基础;其次,精神文化层面。图书馆精神文化是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意识和文化观念,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是一种以意识为形态的深层文化,主要表现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第三,制度文化层面。图书馆的制度文化是指图书馆的馆纪、馆规,日常行为规范、部门岗位职责、业务工作细则、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它是图书馆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与保障。 2.大学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中心,是高校师生的第二课堂,它发挥着传播文明、塑造心灵的功能,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2.1馆藏资源的支撑作用 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已经成为一个高校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各馆根据本校的专业分布,有针对性有系统地收集文献,形成了各自的馆藏特色,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不可替代的资源。随着电子出版物的增加和数据库的建设,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优势进一步凸显。读者从中能够获取准确的科技、文化艺术等的研究趋向和发展态势。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全面地支持和服务于大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本质属性。因此,文献资源直接影响着大学文化的有效展开,影响着大学文化的整体发展态势和水平。 2.2物质文化的熏陶作用 大学图书馆的物质文化环境是图书馆文化的硬件建设,图书馆优雅的建筑、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及教学科研需要的系统化的学科文献,丰富的影音资料、展览厅、报告厅等硬件设施,既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又使图书馆成为与教学实验设施并列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主体。这种文化环境,使人有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美的感受,起到净化与陶冶心灵的作用,潜在地向读者灌输着某种思想、规范和道德标准,无形地提高了高校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

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搞好服务育人工作

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搞好服务育人工作 图书馆是学院图书资料情报中心。既是服务部门又是育人基地,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培养的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实践技能、会动手、能干事、适应社会需要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众所周知,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而人才的主要特征是知识,任何人才的成长都需要知识,因此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海洋。图书馆正是通过知识的载体——图书文献资料向读者传播知识,为人类的社会服务,为人才的成长服务。图书馆具有传播精神文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配合学院进行科研、教学等教育职能。 一、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教育职能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它的特征是通过文献服务与传递知识的开发与交流来进行,图书馆是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的扩大和延伸,作为图书馆工作者,我们肩负的职责就是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搞好服务育人工作。 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体现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图书馆员在服务育人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及大量的电子刊物,对广大学生来说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图书馆员应正确利用馆藏发挥其教育职能。 首先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帮助学生尽快熟悉馆藏,引导他们多读有益的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到图书馆看书是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书馆必须充分挖掘图书资料的潜力,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方便学生利用课外读物去巩固课堂所学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图书馆还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兴趣,为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创造条件提供寻求广泛知识的天地。 图书馆的优秀作品是培养学生健全性格的教科书。学生的很多性格都是在校期间学习培养形成的。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有意义。”歌德也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图书馆员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思想修养书籍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图书馆先后与学生会、团委共同组织“好书大家荐”、“图书漂流驿站”等活动。千方百计让学生多看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良好的性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那强毅、质朴、坦诚、勇敢的性格,激励着一代代学生为理想去顽强拼搏。要以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先进人物的良好性格武装学生,使他们有独立自主的性格,勇敢面对自我,克服性格弱点。 通过流通工作向学生输送精神食粮,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根据学生各自的不同需求,推荐文化及专业课的补充读物,帮助他们巩固课堂知识,向他们推广科普读物及专业期刊,帮助他们了解本专业的科技发展动态,学以致用,开阔视野,在宣传政治教育及思想读物中,促使他们在对文艺作品的享受中认识人生及社会,丰富精神生活,陶冶道德情操。 图书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新书报导,宣传德育新书。 2、通过导向服务引导学生阅读德育书籍,提高德育书刊的利用率。 3、通过组织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德育书刊的兴趣。如图书馆与教研组、共青团、学生会等联合组织读书活动,举办读书知识竞赛,组织思想政治方面的专题讨论会、读者座谈会、

优化校园环境,发挥育人功能

优化校园环境,发挥育人功能 深圳市福田区景秀小学邮编:518034 作者:张金泽 美国全国校长联合会执行董事斯考特·D·汤姆森认为:“在今天,人们正在重新认识学校环境的意义。因为学校环境不仅是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成绩的关键,同时也是影响他们形成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因素。”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则认为:“人的行为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呼吁“全社会都要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更是明确指出:“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要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由此可见,优化校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审视,校园环境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讲,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没有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不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我们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注重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近几年学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在开展校园环境建设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精心设计校园内部的陈设布置,发挥环境的熏陶功能,注重校园的绿化、美化,发挥环境的美育功能,精拟校园的标语口号,发挥环境的感召功能。正是我们注意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在育人方面的多种功能,才形成今天

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

关注课程教学与人的德行发展的内在关系—— 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 观点快递: 学校的育人职能任何时候都无法在脱离课程教学的状态下获得完美实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汲取思想史上的智慧资源,立足新的实践,对如何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自觉强化课程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教书育人,授业传道,积极探索各门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实现育人功能的途径和艺术,把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牢牢建立在教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课程各自特点的深刻把握之上,及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门课程和所有课程的教师都认真践行育人的制度和机制。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与此相应,学校的育 人职能,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在脱离课程教学的状态下获得完美实现。 思想史上的智慧资源 基于对课程教学、学校教育、人的德行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刻把握,古往今来,众多的教育思想家对课程教学与人的德行发展、课程教学担当育人职能的必要 性、可能性及其实现等,阐述殊多。 在中国,古老的六艺之教,本质上亦即德行之教。在西方,柏拉图等古代先 哲同样开启了关注课程教学与人的德行发展内在关系的思想传统。

近代科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赫尔巴特则更加鲜明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主 张,宣称道德是教育的唯一目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哲学家杜威也明确指出:道德的目的应当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起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 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式品德”这句尽人皆知的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词。 思想史上这些丰富的论述,尽管各有瑕疵,但其中于课程教学于知识传授中 谋取人的德行发展的思想,则逐渐凝淀为教育学中不易的基则,也为我们当下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反复的智慧资源。 建国以来的实践形态 建国以来,我们逐步确立并不断完善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形态。加强课程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在这一进程中逐步形成了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 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就高校思想政 治课程建设问题正式颁布了进40 份专门文件,一些关于高等教育或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的综合性教育文件中,也大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作出过明确论 述。 在关注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同时,不少的文献还从更开阔的视野 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加强各门课程都有育人之责,所有教师都应该教书育人。 1987 年5 月29 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 作的觉得》,明确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指出:“要按照

浅谈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

浅谈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 发表时间:2009-08-19T10:01:26.390Z 来源:《赤子》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相宾(湖北师范学院,湖北黄石 435002)[导读] 就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意识、素质、设施、方式论述服务育人的工作。摘要:就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意识、素质、设施、方式论述服务育人的工作。关键词:图书馆;大学生;服务育人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并不专在学校,学校以外还有许多机关,第一是图书馆”。这一论述高度概括了图书馆肩负着教育的职责,阐明了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通过馆藏,为学生提供多种文献信息服务,从而实现其育人功能。“服务”与“育人”是一个有机整体,高校图书馆通过馆员为学生读者服务这种方式,实现图书馆的育人功能,服务的目的是育人,如何更好地向学生读者提供教育服务,进而实现高校图书馆育人的功能。这是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的,我们应不断地探索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方向和要求,寻求更好的服务途径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 1 育人服务功能由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现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文化的殿堂,是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加油站,对开启学生的智慧,开发大学生的智力、发展大学生爱好和才能起着重大的作用。古往今来,一切有广博知识和伟大成就的英杰,无不从图书馆吸取营养并获得深厚教益。“图书馆是保存文化遗产,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机构。”对学生人生观的塑造、品格的熔铸、情操的陶冶、文化的积淀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的自身特点就是它具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天职。一方面,它需要为教师提供最新的科技信息、学术成果、科研动态,促进教师调整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以其丰富的专业文献,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教师传授的专业知识,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及其他书刊,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和教育出大量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其馆藏丰富,门类齐全,不仅有大量专业书刊,而且还有大量的马、列,哲学经典,宣传革命传统,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传世佳作,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方面的书籍,可谓包罗万象。学生面对如此浩瀚书海,往往眼花缭乱,无从下手,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将无序的信息,经过筛选、加工、组织成为有序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快捷、准确、方便地获取信息。科学系统、卓有成效地为学生提供书刊服务,从而满足他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这一服务过程体现了馆员的价值所在及奉献精神。可见以图书馆丰富馆藏为基础而展开的各种文献服务活动,与育人工作有着密切联系,都包含有育人的内容,产生着育人的效应。 高校图书馆高雅的文化环境和文明服务氛围,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效果。其馆舍风格、绿化、室内空间结构、采光照明、色彩、装饰等,为学生构建了学习和接受教育的空间。清静、整洁、幽雅、舒适的教育环境,图书馆工作人员文明礼貌、热情优质的服务,可以给学生以舒畅的心情和愉悦的感受,形成良好的阅读心理情绪。图书馆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约束自己的言行,完善自我,端正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完成对理想人格的塑造,有着无声的教育作用。高校图书馆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空间环境,更主要的是营造了一种读书的人文环境。图书馆员科学规范的文献、信息管理,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其甘为人梯的默默奉献精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在图书馆查找资料,借阅书刊,享受图书馆员为他们提供帮助,耐心答疑解难的服务过程中,馆员的人格、学识、能力及服务艺术会在他们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因而图书馆的服务,会对学生的成长、成熟产生深远的影响,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努力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育人效能 图书馆的教育主要来源于服务,要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就必须将服务工作提高到育人的高度来认识,不断强化馆员的服务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完善服务设施,改进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品位和质量。 高校图书馆要想做好服务育人的工作,就需要拥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馆员队伍。列宁曾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人们注重抓经济效益,关注社会上创造经济价值的人和事,对图书馆这样的文化事业建设热情不高。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机构,其工作报酬也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平凡而淡泊的工作性质使图书馆员不可能成为社会的重要角色。部分师生认为图书管理无学术性、轻视工作人员,部分馆员也对自己的工作意义表示怀疑,认为低人一等,心理的不平衡,降低了工作热情,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应加强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端正认识,调节心理,在职业中体验成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优质的服务赢得读者的满意,实现并提升自我职业的工作价值,以“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以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规范热情的服务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以广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熟练的业务技能给学生以热忱的指导,使其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高校图书馆员应训练有素、一专多能、知识渊博,这是优质服务的保证。要完成传播知识、服务育人的使命就要不断提高图书馆员的文化素质,在加强本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技能、熟悉馆藏,更新知识结构,熟练计算机操作,加强网络知识学习,提高外语水平,使知识结构趋于合理,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高校图书馆丰富优质的文献资料,为服务育人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先决条件。高校图书馆的收藏,既要注重专业基础文献、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文献的补充,又要注重文理学科文献合理结构的互相渗透。随着新时代电子文献的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新科技载体的非纸质文献资料。建立电子阅览室、声像室等,多层次、多方位地为学生服务。现在高校图书馆已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更要加强藏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为读者提供网络服务。合理使用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教育资源。 进入信息化的新时代后,我们必须拓宽思路,增强创新意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来实现图书馆的功能,新的服务手段,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重要内容。当前应着重开展用户教育、导读工作、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就业指导:用户教育可使学生对图书馆的软、硬件环境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及时、准确、方便地使用。为他们巩固、提高专业素质、文化素养等提供帮助。导读工作: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做好专业参考文献导读工作,推介好书、新书,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图书馆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宣扬、引导、重视什么,都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图书馆应在培养时代精神,传导社会文明等方面,发挥服务职能作用,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广泛收集就业信息、资料,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职业方向,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为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洪流中去。参考文献 [1]韩克清.论大学图书馆在教学中的作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4.

谈环境育人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谈环境育人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2-08-14T15:08:55.81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陈志斌[导读] 素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提高素质的教育,大而言之,就是提高国民素质或民族素质,小而言之,就是提高学生素质。 摘要: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提法在教育界、社会上颇为流行,但对于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颇不相同的解释:有的人将“素质”理解为个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有的人则将素质解释为后天获得的某种品质或才能;有的人将“素质教育”理解为与应试教育相对的、没有考试的教育,有的人则将之理解为全面提高国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能力等诸方面素质的基础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生;道德 素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提高素质的教育,大而言之,就是提高国民素质或民族素质,小而言之,就是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使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下面结合笔者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现象,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讲道德是做人的基础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有作为的教育家大都十分重视德育,将之视为国家民族强盛的关键。严复的“三民说”,粱启超的“新民说”,孪大钊的“民彝”思想,大都属于此类。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对学生提出了“每天四问”的要求,其中之一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么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前就提出‘人格防’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 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实现全面发展的突破口 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改善办学条件,改革课程教材,优化师资队伍等等。但是,当前要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为实现全面发展的突破口。就是说,首先要抓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问题。这里笔者想重点强调一下解决复习资料的问题,解决复习资料问题最重要的一条是管好自己的人,抓好我们教育内部的事,这是关键。为什么呢?各种复习资料编写者是我们教育系统的人,使用的是我们的中小学生,是我们的教师,只有出版是在出版部门。两头在教育系统内,为什么管不住?我们教育系统的同志,尤其是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握方向,宁可牺牲局部利益,也要顾全大局。决不要因为一点小利而耽误了大事,为了一点编写费,滥编复习资料,为一点回扣,强行统一征订。这种事情,如果我们下决心管,显然是管得了的,谁这么干就处罚谁,坚决一点。 三、同情和宽容是构成做人的高尚内容 古人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不涉及大是大非的情况下,同情和宽容是最为人所称道的品质。人生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和打击,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尽人意。身处一定的困境,若能得到他人的同情、关怀、支持与鼓励,或许能够获取战胜困境、重获生活信心的勇气和精神力量。然而,今天不少家庭教育中的“溺爱”行为,催化和培养了不少骄扬跋扈、自以为是、自私、偏狭、惟我独尊、为所欲为的“小太阳”。自私将导致缺乏同情心,没有关心他人的意识和行为;偏狭必然产生宽容心的欠缺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淡薄。本来手拉手活动是一项培养都市青少年爱心的有益活动,也是教会青少年学会做人的一项实际行动。但是,在一些手拉手活动中,我们辛酸而又困惑地看到:一只稚嫩的带着些许势利、自私乃至俯视姿态的手,极不情愿地拉着另一只纯真、质朴、温良以及渴望与希求的小手,其情景是那样的勉强、别扭,那样的不自然、不和谐。在1998年给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活动中,有些青少年的家庭情况很好,可他们宁愿花钱去买高档零食,也不愿为灾区出一份力。 四、从几个方面的简单论述 1.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校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们的中小学对一个人素质的形成,特别是做人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学校教育尤其是现代学校教育……要既教书又育人,而且以育人为本……在当前情况下,必须把育人看作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提出了学校必须把坚持德育放在首位的思想。他说:“致知之要,当知善之所在,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之类。若不务此,而徒欲泛然以观物之理,则吾恐其如大军之游骑,出太远而无所归也。”也就是说,学校必须将德育放在优先地位,学生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学得的知识才能发挥正当的作用。如果不是这样,学生单纯追求知识,就像脱缰的野马,会越来越远地偏离方向,直至迷失方向。 学生的全人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向作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在狭隘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下,学校教育关门办学,闭门授业,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严重影响教育功能的发挥,阻碍了学生的全而发展。人的整体性决定了教育的整体性:教育的发展整体观,要求学校教育必须改变现有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崭新的教育模式。 2.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家庭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99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的第二条明确指出:“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 从家庭教育方面来讲,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对孩子教育的松紧不一,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造成第一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另一方面是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而对孩子的学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忽略了对孩子心理上的正确引导。对于第二种现象,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够关心,对孩子存在的现象没及时予以帮助。另一方面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是额外地布置过多的作业,希望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习成绩,但孩子却向反方向走了。于是,在学校不做功课,先玩个够,或在校做功课时边玩边做,拖时间,等回到家父母在时再慢慢做。至于第三种现象,是孩子遇到不懂问题,能及时发现、讲解,一举两得。然而,这种“陪读”不仅造成孩子思维上的依赖,看到孩子迟疑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使孩子通过做功课进行知识巩固的时间成了家长“温故而知新”、孩子动手不动脑的过程。 3.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社会及各种传媒应起到正确的引导和营造氛围的作用

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优化育人环境走内涵发展之路 鹿角中心校致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旅游特色学校小记六十个春秋桃李芬芳,六十载耕耘硕果累累。鹿角中心校的前辈们具有求真严谨、扎扎实实的治学态度,今日之鹿角教师群体有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几年来,学校致力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走内涵发展之路。从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环境建设,师表建设,活动建设等几个方面,围绕旅游特色学校的创建,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校园文化建设是指:以校园地理为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没有文化的母亲都十分重视环境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想好、求知、爱美虽是人的天性,但也是人文素质提高的基本要求。”人文素质提高了,我们已悄然臵身于和谐的校园里了。 一、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陶行知很早就提醒人们所说的: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具有规章制度所不可替代的影响。环境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不可忽视。

下面就如何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突出我们学校的活动育人 特色,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功能,谈学校的一些做法。 1、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最乐于参加的,活动也是教师实施教育学生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在活动中育人就有了充实的内涵和不可小视的意义。多年来我们育红小学十分重视活动育人的功能。正因为活动的多花样、多层次、多内容,营造了浓浓的育人氛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团结意识和成才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环境和人格陶冶,很有密切关系。 2、营造丰富多彩的特长教育氛围 成立各种团队,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活动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成立各种团队是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学校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载体。我们在认识了利用各种团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有着重要意义之后,学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如师生管乐团,舞蹈队,合唱团,篮球队,田径队,乒乓球队,绘画组,航模组,科技组,书法组,美术组,刺绣组、计算机绘画组、网页制作组,电脑绘画组等等。

环境育人的重要性

环境育人的重要性 古有“做事先做人”之说。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更是提到:“要加强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可见,无论是做事还是作人德行至上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的孩子都成长为马家爵、王宝森之流,那还不如作一介莽夫。最起码他的破坏性要小得多,少得多。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环境之优劣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之初、性本善”的提法虽然有些唯心的味道,但却说明了人的后天成长依赖于环境的影响,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这个大环境而独立生存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择邻而居,三迁其所。古语又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无不说明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一、创建和谐的物化环境,以物育人 漫步校园,红砖壁瓦、绿草茵茵。茵茵绿草中的警示语说:我是你们的植物朋友吗?自来水龙头大声疾呼:我不想多流一滴眼泪。垃圾桶说:来吧,我的肚子大得很等人性化语言让孩子们懂得了什么是羞耻心。微风吹过,一片片废纸,在校园内翩翩起舞,此时映入你眼帘的肯定是孩子们嬉戏追逐着,拾捡校园内的垃圾,然后放入垃圾桶憨憨的大肚子里满意地走了。上课铃响了,听着自来水哗哗的声响,总会有师生返回身来,轻轻的把它拧紧。物人合一,人物和谐在我们的校园无时无处不在。 教室内高悬的国旗,端正张贴的名人画像,不只在于装点美观,而在

于“无声胜有声”的思想渗透。《守则》也好,《规范》也罢,不只在于威慑约束,而在于自觉遵守。室内外的园地,橱窗,板报不只为传经送宝,而在于使其成为激励学生获取成功的人生舞台。墙为人说话,物为人传情成为我校校园环境的真实写照。但这些行为习惯的得来也并非一日之功,今天栽的花,明天就会枝折花落。刚刚露头的小草,用不了几天就会奄奄一息。今天换的水龙头,明天也许就会怎么关也关不上。每当孩子们步入校园大吃特吃后,准会把废弃物随手乱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停止了那种毫无实效的说教,停止了那些毫无实效的主题教育活动,来一个从我做起,全员参与。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以身示范。什么叫身教重于言教,什么叫以身示范。半年下来,立竿见影,我们的校园变得漂亮了,孩子们懂事了,老师们也更省心了。 二、优化健康人际环境,以人育人 孩子的成长需要高尚,健全的人格形象去影响,他们的周围需要崇高的灵魂。然而校园也好,家庭也罢,一些不健全的人格形象,一些不健康的作为却在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校园作为一方净土,教师作为孩子们的人师之范,要求孩子们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而部分教师却时常在校园内,课堂上冒出一两句方言土语,板书备课更是繁简字并用。橱窗,墙报,板报中也会时而冒出一两个错别字装点门面。德育纲要,校规中明确规定要净化校园语言环境,但我们的教师却动辄训斥,言语粗俗,何谈语言文明;要求孩子们衣着得体,自己却身着奇装异服,穿着拖鞋进出教室有说服力吗?要求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以社会文化为背景,在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它的主体是学校的管理者和全体师生,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以多种学科、多种领域作为活动的载体的特殊的群体性文化。它既具有文化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一个学校的个性魅力,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它包括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美观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丰富的活动、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的重要途径,是铸塑校园精神的根本。因此,我们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建设优良校风、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全面育人功能的作用。 一、建设良好的校园及周边环境 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也就是一个学校的显性文化,是现实教育育人目的载体,是必要的物质条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支撑,包含一个学校的整体布局、校园绿化、校园美化等,就是能让校园的各个区域都会说话,给人一种幽雅、宁静的感觉,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 设置相应的宣传栏、图书角、学习园地、表扬栏、竞赛栏、卫生评比栏等,充分利用黑板报、壁报、雕塑、图书馆、荣誉室、团队活动室等形式和专用场所,精心设置育人环境,渲染育人气氛,将会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营造和谐、优美的校园,提高师生在校生活的质量,让文化氛围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 二、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好的校风能激发学校成员的内在动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作用,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 三、加强学风建设,建立以人为本,优化发展个性、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这有助于广大师生之间达到密切合作,形成团结高效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形成良好风气。 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这是推进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培养师生能力的载体,包含学校的各种活动,如文体活动、教学活动、健康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达到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总之,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建设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和谐校园。

(完整版)对学科教学育人功能的再认识

对学科教学育人功能的再认识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实施,是中小学实现教育目标,立德树人的最主要工作。 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程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同。基础教育课程逐渐走上“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轨道。要求中小学开设的各门课程,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i]。新课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新课程的实施也遇到较多的困难,实施不尽理想。从学科课程的教学看,仍然比较普遍存在重学科知识传承、重应试训练,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轻学科育人功能和科学素养培养的状况。 分析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些专家认为新课程实施不理想,“原因有几点。第一点就是我们大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管理体制是僵化和保守的、应试教育的、专制的;第二点,我们的实施方式基本是自上而下的;第三点就是中小学老师在长期的应试训练的背景底下,他们的专业素养是跟不上。”[ii]就学科课程教学而言,新课程实施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除了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管理的问题外,中小学教师自身存在主要问题是,对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缺乏深刻认识,缺乏通过学科教学育人的意识和能力。不能有效地通过学科教学和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课程教学综合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科课程教学要发挥育人的功能,起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内要有一个统一思想和目标。如果教学领导和管理干部只关心应试成绩和升学率,如果各级教研人员把组织统一考试(质量检查)和考试成绩统计、评比作为主要任务,教师的教学就难以克服“考什么教什么”,“用题海战术强化应试训练”的倾向。学科课程标准就难以完整的执行,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也难以落实。 中小学教师由于所处地位和本身素养的限制,在应试教育氛围还十分浓厚的环境下,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存在很大困难。在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轻学科育人功能和科学素养培养的大环境下,教师的学科教学,就容易沿袭应试教育的习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尤其是地区质检和中、高考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素质、学校和学科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习惯于把学科教育等同于学科知识、技能的教学,有意无意地排斥学科方法、学科思想观念的教育;在潜意识里,往往把提高素养,学科方法和观念教育看成花架子,中听不中用,把加大教和学的时间投入,强化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力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得力措施。 前不久,发表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提出实现“五个统筹”的要求。其中,“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进。”为学科教学发挥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科学养、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指出了方向,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反思、讨论、研究学科教学,在思想认识和观念上,全面、深刻地认识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克服重学科知识的传承、重应试训练,轻学科育人功能和科学素养培养的习惯,增强育人意识,是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的关键。

环境育人 (实施总结)

阿克苏地区第一中学2012年至2015年环境 育人实施总结 阿克苏地区一中坚持环境育人,培养跨世纪一代新人,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优化育人环境,坚持环境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宽松、愉悦的成长氛围,使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不断学习,增强环境育人意识 概括地说,我们的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不断地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二是不断地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对环境育人的重要性,我们也是在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不断的工作实践中逐步得到了深化。 1.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 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强调“要进一步优化校内校外育人环境”。特别是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明确指出“只有加强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更是新时期学校环境育人工作的指导方针。我们发现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育人观念,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应该是学校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 2.学校创设学生需要的灵魂 孩子的成长需要高尚、健全的人格形象去影响,他们的周围需要崇高的灵魂。然而,一些不健全的人格形象时刻在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

要求孩子说真话,自己却在说假话;要求孩子语言文明,自己却粗言秽语;要求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乱扔乱弃;要求孩子学习雷锋,自己却不做善事;要求孩子正直,自己却从来不敢把不同意见摆在桌面上;孩子周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人格环境。学校在注重师德建设的同时,格外强化教师人格形象的塑造,要求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注重做“人”,做一个善良、正直、勤奋、向上的人,用我们良好的人格形象去影响我们的学生。 3.学校给孩子一个快乐的青春 青春不是成人,是一个发展中的生命体,他承担的责任与成人不同,我们不能把成人直面的一切过早地强加给孩子。要使他们的童真和快乐充分地表现出来,为他们创设了愉悦的学习场所,减轻了他们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性,给孩子一个快乐的青年。 二、我校加大力度,创造环境育人条件 1.我校修好了新的运动馆 地区一中多年来操场情况恶劣,雨天积水,一周不干,晴好天气尘土飞扬,利用率低下,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近几年我校出资改善校园环境,其中投资几十万修建了标准运动官,近4千平米标准运动场成为学校一道景观。同时修建安置了运动器材,既锻炼了学生的肢体,又增强了学生的胆量。 2.学校建起了展览室

图书馆思政教育功能研究.pdf

一、书籍报刊资源是宣传理论的工具 现代高校图书馆是知识与读者间的桥梁,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除课堂教学能够灌输给学生正确思想,进行德育教育外,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图书馆所汇集的书籍和报刊始终是较好的学习宣传工具。当代大学生个性突出,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他们拒绝强行灌输,单一的传统座谈会,主题班会以及谈话教育,有可能造成其反感和厌倦,书籍报刊则能够避开硬性灌输的弊端,调动起阅读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阅读者主动接受书中内容,受到教育和启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物质基础。例如,马列主义读物、党政机关公开发行的书籍、带有强烈爱国主义色彩的丛书、优秀哲学法律类典藏等都能够帮助学生抓住党中央最核心的政治体系,吸收最先进的理论内容,体会最深层的进步观念。又如,思想政治类期刊杂志凝聚了广大学者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包含了最具价值的思想精华,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接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树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识。再如,具有时效性的报纸读物,可以将国家主张、时事政治通过媒体加工转递给阅读者,使学生在对时事的阅读中,知晓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了解国家和世界的大事小情,透过新闻报道事件,寻求真理,建立真知。 二、网络资源平台是获取信息的阵地 互联网是科技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众传媒领域的革命性成果,借助电子技术这个平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完全在一个平等信任的前提下进行互动,真正实现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心与心的沟通,因此逐渐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网络技术在为高校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高校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高等教育,脱离了网络化教学便不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高校学生对书籍资料查阅的大量需求也督促着高校图书馆建立起网络阅读体系,以便为读者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阅读服务。现代高校图书馆所保留的海量纸质材料固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而网上数据库作为学生获取资料的又一阵地,也为把握学生思想脉络,了解学生关注点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图书网络平台上,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点击自己想要获取的资源,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目,下载重要的文献材料,读者还可以借助网络对一些资源进行共享和评价,这些都在无形中使思想政治教育者收集到学生普遍关注和感兴趣的内容。通过阅读统计,分析学生的阅读心理,能够为思想教育提供信息反馈,便于从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窥探某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止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借助网络宣传高效的特点,随时在网上发布最新的思想政治材料,利用新书推荐环节,向读者广泛宣传思政类图书、报刊,引导广大学生阅读健康、积极的文献,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肃静舒适氛围是净化心灵的场所 当代大学生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经过了爱国主义和自主创新精神的熏陶,基本形成了积极、乐观、健康的精神风貌。但是,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受到外界消极环境的影响,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入侵,也使得一些学生形成了功利倾向,心理脆弱,缺乏责任意识,冷漠自私等思想问题,这些问题急需得到高校教育的充分认识并予以解决。现代高校图书馆与其他高校教育资源相比具有宁静安逸的特点,可以说得上是高校学生学习思考、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很多学生的课余生活都是选择在图书馆度过,那么,通过高校图书馆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可称之为一个“好点子”。很多学生表示,进入图书阅览室,会被整齐的书架和浩瀚的书海所震撼,进入到电子阅览室,会被丰富的现代化信息资源所包围,进入到读者服务部,会被高素质的馆员服务所感动。高校图书馆高雅的环境和文明的服务氛围,相比于课堂,多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气氛,使学生能适当的调试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图书馆内安静的环境使走进的人们不再发出噪音,都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主动遵守规则,克服了自私的不良心理,学会了互相体谅、关怀他人的美德。同时,肃静舒适的氛围能给予学生静下心思考的空间,在舒适的氛围里,学生畅游在广博的知识海洋中,可以逐步形成崇高的理想,树立良好的思想素质,养成优良的学风,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长此下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会得到极大地提升。 四、主题交流活动是传播知识的载体 现代高校图书馆在建筑规模和用途上存在着多样性,除常规的阅览室、读书园地、自习室外,多数高校图书馆还会设置会议室、报告厅、展厅等基础设施,这些设施配备也是评估图书馆建设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利用会议室、报告厅等场地可以开展读书活动、时事讲座、报告会、主题演讲、宣传展览等丰富的课外实践内容,帮助学生提升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读书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利用读书活动可以将一些重要的优秀的文献介绍推荐给学生,组织学生共同学习理论著作,能够帮助学生对思想政治方面的著作进行品读和鉴赏,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净化思想,摒弃糟粕。邀请专家进行时事讲座或召开主题报告会和演讲,可以将最新的时事热点和感动事迹带进校园,以专家视角进行问题审视,用最生动的语言表达传递党的方针政策,用最真挚的情感讲述社会主义推崇的行为,能够起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树立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效果。利用图书馆展厅开展简报、绘画、书法展览,可以使欣赏者增强审美意识,修身养性,提高对外界不良因素的免疫力,从中受到思想政治方面的启发,以达到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欣赏他人、赞美世界的目的。 五、资料借阅保护是培养诚信的途径 诚信是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诚信观念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需的思想品德之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