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一章 荧光分析法

第十一章 荧光分析法

第十一章 荧光分析法
第十一章 荧光分析法

第十一章荧光分析法

一、选择题

1.荧光分析法是通过测定( )而达到对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A、激发光

B、磷光

C、发射光

D、散射光

2.下面( )分析方法不属于分子发射光谱法。

A、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B、荧光分析法

C、磷光分析法

D、化学发光分析法

3.荧光发射光谱含有( )个发射带。

A、1

B、2

C、3

D、不一定

4.下列关于荧光光谱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的波长无关

B、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一般是对称镜像

C、荧光光谱属于分子的受激发射光谱

D、荧光激发射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重合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荧光光谱的最长波长和激发光谱的最长波长相对应

B、荧光光谱的最短波长和激发光谱的最长波长相对应

C、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波长无关

D、荧光波长大于激发光波长

6.激发态分子经过振动弛豫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经系间窜越转移至激发三重态,再经振动弛豫降至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发出光辐射跃迁至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这种光辐射称为( )。

A、分子荧光

B、分子磷光

C、瑞利散射光

D、拉曼散射光

7.关于振动弛豫,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振动弛豫只能在同一电子能级内进行

B、振动弛豫属于无辐射跃迁

C、通过振动弛豫可使处于不同电子激发态的分子均返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D、振动弛豫是产生Stokes位移的原因之一

8.荧光寿命指的是( )。

A、从激发光开始照射到发射荧光的时间

B、受激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所需的时间

C、从除去激发光光源至分子的荧光熄灭所需的时间

D、除去激发光源后,分子的荧光强度降低到激发时最大荧光强度的1/e所需的时间9.关于荧光效率,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长共轭的π→π﹡跃迁的物质具有较大的荧光效率

B、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越大,荧光效率越大

C、顺式异构体的荧光效率大于反式异构体

D、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不同,对荧光效率的影响不同

10.采用下列( )措施可使物质的荧光效率提高。

A、适当降低溶液浓度

B、降低溶剂极性

C、加入重氮化合物

D、剧烈搅拌

11.下列化合物中,哪种物质的荧光效率最大()

A、苯

B、联苯

C、萘

D、蒽

12.萘在下列( )溶剂中的荧光强度最强。

A、1一氯丙烷

B、1一溴丙烷

C、1一碘丙烷

D、1,2一二氯丙烷

13.苯胺在( )条件下荧光强度最强。

A、pH=1

B、pH=3

C、pH=10

D、pH=13

14.荧光素钠的乙醇溶液在( )条件下荧光强度最强。

A、0℃

B、-10℃

C、-20℃

D、-30℃

15.一般要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观测荧光强度,这是由于( )。

A、只有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才有荧光

B、荧光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的,可减小透射光的影响

C、荧光强度比透射光强度大

D、荧光发射波长比透射光波长长

16.荧光法测定硫酸奎宁时,当激发光波长为320nm时, Raman光波长为360nm;当激发光波长为350nm时,Raman光波长为400nm。若最大发射波长为448nm,则进行荧光测定时应选择( )。

A、λex=320m,λem=400nm

B、λex=320nm,λem=360nm

C、λex=350nm,λem=448nm

D、λex=320nm,λem=448nm

17.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 )。

A、空心阴极灯

B、氙灯

C、氘灯

D、硅碳棒

18.用波长为320nm的入射光激发硫酸奎宁的稀硫酸溶液时,将产生320nm的( )。

A、荧光

B、磷光

C、Rayleigh光

D、Raman光

19.激发光波长和强度固定后,荧光强度与荧光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A、吸收曲线

B、激发光谱

C、荧光光谱

D、工作曲线

20.采用激光作为荧光光度计的光源,其优点是()

A、可以有效消除散射光对荧光测定的干扰

B、可以提高荧光法的选择性

C、可以提高荧光法的灵敏度

D、可以避免荧光熄灭现象的产生

二、填空

1.荧光光谱的特征是--------、---------和-----------。

2.激发态分子经过--------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以-----发射光量子跃迁回到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这时所发射的光量子称为荧光。

3.荧光物质的------和--------是鉴定物质的依据,也是定量测定时最灵敏的条件。

4.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可能含有-----吸收带,但其发射光谱却只含有------吸收带。

5.能够发射荧光的物质应具备的两个条件是:物质分子有强的------和---------。------、--------

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

三、简答题

1.哪些因素会影响荧光波长及强度?

2.在什么条件下荧光强度和荧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3.分子结构与荧光的关系。

4.为什么在室温下溶液很少呈现磷光?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检测到磷光?

5.为什么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高于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6.哪些物质容易发生电子由单线激发态到三线激发态的体系间跨越?

7.荧光和磷光在产生机制上有何不同?

8.如何测定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四、计算题

1.用荧光法测定复方炔诺酮片中炔雌醇的含量时,取本品20片(每片含炔诺酮应为0.54~0.66mg,含炔雌醇应为31.5~38.5μg),研细溶于无水乙醇中,稀释至250mL,过滤,取滤液5mL,稀释至lOmL,在激发波长285nm和发射波长307nm处测定荧光强度。如炔雌醇对照品的乙醇溶液(1.4μg/mL)在同样测定条件下荧光计读数为65,则合格片的荧光计读数应在什么范围?

2.用荧光分析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B2的含量:称取2.00g食品,用lOmL氯仿萃取(萃取率100%),取上清液2.00mL,再用氯仿稀释为lOmL。维生素B2氯仿标准溶液浓度为0.100μg/mL。测得空白溶液、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荧光强度分别为:F O=1.5,F S=69.5,F X=61.5,求该食品中维生素B2的含量。(μg/g)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A 4.D 5.A 6.B 7.C 8.D 9.C 10.A

11.D 12.D 13.C 14.D 15.B 16.D 17.B 18.C 19.C 20.C

二、填空题

1.荧光发射波长总是大于激发光波长,荧光光谱形状与激发光波长无关,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成镜像关系

2.振动弛豫,辐射形式

3.最大激发波长,最大发射波长

4.几个,一个

5.紫外一可见吸收,一定的荧光效率,长共轭分子、刚性平面结构分子

三、简答题

1.影响荧光波长及强度的因素有温度、溶剂、酸度、荧光熄灭剂、散射光。

2.在低浓度时荧光强度和荧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3.分子结构与荧光有如下关系:①长共轭分子具有л→л﹡跃迁的较强紫外吸收,л电子共

轭程度越大,荧光强度越大,而荧光波长也长移。②刚性平面结构分子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在同样的长共轭分子中,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越大,荧光效率越大,并且荧光波长产生长移。

③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对荧光光谱和荧光强度也有很大影响。

4.由于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相互碰撞等因素的影响,处于激发三重态的分子常常通

过无辐射过程失活回到基态,因此在室温下很少呈现磷光,只有通过冷冻或固定化而减少外转换才能检测到磷光。

5.荧光分析法中与浓度相关的参数是荧光物质发射的荧光强度,测量的方式是在入射光的直角方向,即在黑暗背景下检测所发射光的强度信号,因此可采用增强入射光强度或增大检测信号的放大倍数来提高灵敏度。在分光光度法中与浓度相关的参数是吸光度,而吸光度A=lgI 0/I,如果增大入射光强度,相应也增大了透射光强度,所以其比值不会变化,如果增大检测器的放大倍数,检测到的入射光强度和透射光强度也同时增大,同样不能提高其比值,也就不能达到提高灵敏度的目的。所以,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紫外分光光度法高。

6.7.8.略

四、计算题

1.解 测定液中炔雌醇的浓度范围在

mL

mL mL g mL mL mL g 105250205.38~105250205.31????μμ 即1.26~1.54μg /mL 之间为合格。

1.4μg /mL 的对照品溶液的荧光计读数为65

由s

x s x c c F F =,得合格片的荧光计读数应在58.5~71.5之间。 2.解 F s -F O =K·C s , F x -F 0 = K·C x

将F O =1.5,F S =69.5,F X =61.5,C s =0.100μg /mL 代入方程中解得 C x =0.088μg /mL

食品中维生素B 2的含量=C x ×00

.20.1000.20.10?μg/g=22μg/g

荧光素酶常见问题与解答

1) 什么是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系统(DLR) DLR 测试系统灵敏,方便,在一个系统中用于测量两个单独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萤火虫荧光素酶及海洋海肾荧光素酶 (Renilla reniformis) ,DLR测试系统可用于细胞裂解物及无细胞的翻译系统。 2) 有哪些海肾荧光素酶载体 海肾荧光素酶载体pRL用于在转染的哺乳细胞中组成性地表达海肾荧光素酶。这类载体还有T7启动子,可用 T7RNA 聚合物在体外合成海肾荧光素酶,有4个不同的载体: pRL-SV40 载体 pRL-SV40 载体含 SV40 增强子及早期启动子区域,可在多种细胞中组成性地高表达海肾荧光素酶。 pRL-SV40 载体还含有 SV40 的复制起始区,可在表达 SV40 大 T 抗原的细胞中,如 COS-1 , COS-7 细胞中,瞬时及附加体似地复制。 pRL-CMV 载体 pRL-CMV 载体含有 CMV 极早增强子及启动子,可在多种细胞中组成性地高表达海肾荧光素酶。 pRL-TK 载体 pRL-TK 载体含 HSV 胞嘧啶激酶启动子区域,在多种细胞中组成性地弱表达海肾荧光素酶。pRL-null 载体 pRL-null 载体缺真核启动子及增强子,在海肾荧光素酶基因的上游含有多克隆位点。 3) 用双报告基因有何优点 一般地说,实验报告基因用于测试实验条件下基因的表达,而另一个报告基因作为内对照,以提供实验报告基因测试的归一化。将实验报告基因的活力与内对照报告基因的活力作归一化可消除实验中不同测试间所固有的变化,这些变化减弱实验准确度,其中包括培养细胞的数目及活力的差异,细胞转染及裂解的效率。海肾荧光素酶可用作对照报告基因及实验报告基因。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中,将萤火虫荧光素酶作为实验报告基因,海肾荧光素酶作为对照报告基因。

荧光分析法练习题82675

第十二章荧光分析法(药学) 一、A型题 1.若需测定生物试样中的微量氨基酸应选用下述哪种分析方法()。 A、荧光光度法 B、磷光光度法 C、化学发光法 D、X荧光光谱法 E、原子荧光光谱法 答案:A 2.分子荧光分析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选择性高的原因是()。 A、分子荧光光谱为线状光谱,而分子吸收光谱为带状光谱 B、能发射荧光的物质比较少 C、荧光波长比相应的吸收波长稍长 D、荧光光度计有两个单色器,可以更好地消除组分间的相互干扰 E、分子荧光分析线性范围更宽 答案:B 3荧光量子效率是指()。 A、荧光强度与吸收光强度之比 B、发射荧光的量子数与吸收激发光的量子数之比 C、发射荧光的分子数与物质的总分子数之比 D、激发态的分子数与基态的分子数之比 E、物质的总分子数与吸收激发光的分子数之比 答案:B 4.激发光波长和强度固定后,荧光强度与荧光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A、吸收光谱 B、激发光谱

C、荧光光谱 D、工作曲线 E、标准工作曲线 答案:C 5.荧光波长固定后,荧光强度与激发光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A、吸收光谱 B、激发光谱 C、荧光光谱 D、工作曲线 E、标准工作曲线 答案:B 6.一种物质能否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 A、分子结构 B、激发光的波长 C、温度 D、溶剂的极性 E、激发光的强度 答案:A 7.下列结构中荧光效率最高的物质是()。 A、苯酚 B、苯 C、硝基苯 D、苯甲酸 E、碘苯 答案:A

8.下列因素会导致荧光效率下降的有()。 A、激发光强度下降 B、溶剂极性变小 C、温度下降 D、溶剂中含有卤素离子 E、激发光强度增大 答案:D 9.为使荧光强度和荧光物质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必须使()。 A、激发光足够强 B、吸光系数足够大 C、试液浓度足够稀 D、仪器灵敏度足够高 E、仪器选择性足够好 答案:C 10.在测定物质的荧光强度时,荧光标准溶液的作用是()。 A、用做调整仪器的零点 B、用做参比溶液 C、用做定量标准 D、用做荧光测定的标度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11.荧光分光光度计与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A、光源 B、光路 C、单色器 D、检测器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自我总结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自我总结 实验原理: 目前由两个主要的应用方向: 第一是检测转录因子与目的基因启动子区DNA相互作用,转录因子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行使调控基因表达功能的蛋白质分子,也称为反式作用因子。某些转录因子仅与其靶启动子中的特异顺序结合,这些特异性的序列被称为顺式因子,转录因子的DNA结合域和顺式因子实现共价结合,从而对基因的表达起抑制或增强的作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luciferase Assay)是检测这类转录因子和其靶启动子中的特异顺序结合的重要手段。 第二是研究微小RNA(microRNA)对于靶基因的调控,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croRNA潜在的靶基因以及干预位点序列,并设计合适的microRNA质粒或干预片段,同时构建靶基因的报告基因质粒,二者同时转染细胞,这是确定microRNA是否能影响(上调或下调)靶基因的首选研究方法。 实验流程: 1)构建一个将靶启动子的特定片段插入到荧光素酶表达序列前方的报告基因质粒,如pGL3-basic(转录因子与靶基因)或pMIR-REPORT Luciferase质粒(微小RNA与靶基因)2)将要检测的转录因子表达质粒(或microRNA质粒)与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293细胞或目的细胞。如果此转录因子(或microRNA)能够激活靶启动子,则荧光素酶基因就会表达,荧光素酶的表达量与转录因子的作用强度成正比。 3)加入特定的荧光素酶底物,荧光素酶与底物反应,产生荧光素,通过检测荧光的强度可以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从而判断转录因子是否能与此靶启动子片段有作用。 实验目的:研究转录因子和MicRNA对于靶基因调控的首先方法 实验步骤: (1)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并预测启动子区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2)设计引物用PCR法从基因组DNA中克隆所需的靶启动子片段,将此片段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中。 (3)筛选阳性克隆,测序,扩增克隆并提纯质粒备用。 (4)扩增转录因子质粒(或microRNA质粒),提纯备用,同时准备相应的空载质粒对照。(5)培养293细胞(或其它目的细胞),并接种于12孔板中,生长24小时(80%汇合度)。(6)将报告基因质粒与转录因子表达质粒共转染细胞。 (7)用适当的方法提取蛋白并用于荧光素酶检测。 (8)加入酶作用底物,于荧光计数仪上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 (9)计算相对荧光强度,并与空载对照比较,判断影响因子是否有效的作用于靶基因。

第十一章荧光分析法复习过程

第十一章 荧光分析法 、选择题 1.荧光分析法是通过测定 ( ) 而达到对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A 、激发光 D 、散射光 2.下面 ( )分析方法不属于分子发射光谱法。 3.荧光发射光谱含有 ( )个发射带。 A 、 1 B 、 2 C 、 3 4.下列关于荧光光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的波长无关 B 、 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一般是对称镜像 C 、 荧光光谱属于分子的受激发射光谱 D 、 荧光激发射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重合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荧光光谱的最长波长和激发光谱的最长波长相对应 B 、 荧光光谱的最短波长和激发光谱的最长波长相对应 C 、 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波长无关 D 、 荧光波长大于激发光波长 6.激发态分子经过振动弛豫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经系间窜越转移至激 发三重态, 再经振动弛豫降至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然后发出光辐射跃迁至基态的各个振 动能级,这种光辐射称为 ( )。 A 、分子荧光 B 、分子磷光 C 、瑞利散射光 D 、拉曼散射光 7.关于振动弛豫,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振动弛豫只能在同一电子能级内进行 B 、振动弛豫属于无辐射跃迁 C 、通过振动弛豫可使处于不同电子激发态的分子均返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 能级 D 、振动弛豫是产生 Stokes 位移的原因之一 8.荧光寿命指的是 ( )。 A 、 从激发光开始照射到发射荧光的时间 B 、 受激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所需的时间 C 、 从除去激发光光源至分子的荧光熄灭所需的时间 D 、 除去激发光源后,分子的荧光强度降低到激发时最大荧光强度的 1/e 所需的时间 9.关于荧光效率,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具有长共轭的 n~ ;跃迁的物质具有较大的荧光效率 B 、 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越大,荧光效率越大 C 、 顺式异构体的荧光效率大于反式异构体 学习资料 D 、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不同,对荧光效率的影响不同 10.采用下列 ( )措施可使物质的荧光效率提高。 学习资料 B 、磷光 C 、发射光 A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C 、磷光分析法 B 、荧光分析法 D 、化学发光分析法 D 、不一定

荧光分析法实验报告

荧光分光光度法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学习荧光光谱仪的结构和操作方法; 3、学习激发光谱、发射光谱曲线的绘制方法。 二、 实验原理 荧光分光光度法(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FS )通常又叫荧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所需样品量少等特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痕量分析技术。荧光(fluorescence )是分子吸收了较短波长的光(通常是紫外光和可见光),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射出比照射光波长较长的光。由此可见,荧光是一种光致发光。 任何荧光物质都有两个特征光谱,即激发光谱(excitation spectrum )和发射光谱(emission spectrum )或称荧光光谱(fluorescence spectrum )。激发光谱表示不同激发波长的辐射引起物质发射某一波长荧光的相对效率。绘制激发光谱时,将发射单色器固定在某一波长,通过激发单色器扫描,以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激发荧光物质,记录荧光强度对激发波长的关系曲线,即为激发光谱,其形状与吸收光谱极为相似。荧光光谱表示在所发射的荧光中各种波长的相对强度。绘制荧光光谱时,使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保持不变,通过发射单色器扫描以检测各种波长下相应的荧光强度,记录荧光强度对发射波长的关系曲线,即为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可用于鉴别荧光物质,而且是选择测定波长的依据。 荧光强度(F )是表征荧光发射的相对强弱的物理量。对于某一荧光物质的稀溶液,在一定波长和一定强度的入射光照射下,当液层的厚度不变时,所发生的荧光强度和该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即 该式即荧光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使用时要注意该关系式只适用于稀溶液。 三、 仪器与试剂 F-4500荧光光谱仪;比色管(10mL );牛血清白蛋白(BSA ) 四、 实验内容 1、 开机准备:接通电源,启动电脑。打开光谱仪主机电源,预热15分钟。 2、 运行FL solution 软件,设定检测方法和测量参数: EX (激发波长):280nm EM (发射波长):340nm EX 扫描范围:210nm ~330nm EM 扫描范围:290nm ~450nm EX 缝宽:2.5nm ,EM 缝宽:2.5nm 扫描速度:240nm/min PMT 电压:700V 3、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绘制: 先固定激发波长为280nm ,在290~450nm 测定荧光强度,获得溶液的发射光谱,在343nm 附近为最大发射波长λem ;再固定发射波长为λem ,测定激发波长为200nm ~λem 时的荧光强度,获得溶液的激发光谱,在280nm 附近为最大激发波长λex 。 4、 退出FL solution 软件,关闭光谱仪主机电源,关闭计算机。 Kc F

荧光分析法

S2 S 1 S0 T1吸 收 发 射 荧 光 发 射 磷 光 系间跨越 内转换振动弛豫 能量 l l l 3 外转换 l' 2 T2 内转换 振动弛豫 第一节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

(二)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molecular structure)与荧光(fluorescence)的关系 1. 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 (1)具有合适的结构:强的紫外-可见吸收; (2)具有一定的荧光效率。 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荧光 (1)跃迁类型:π→ π*跃迁的荧光效率高,系间跨越过程的速率常数小,有利于荧光的产生;

(2)共轭效应:提高共轭度有利于增加荧光效率并产生红移(3)刚性平面结构:可降低分子振动,减少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故具有很强的荧光。如荧光素和酚酞有相似结构,荧光素有很强的荧光,酚酞却没有。 (4)取代基效应:芳环 上有供电基团,使荧光 增强。 综上所述:具有π→π*跃迁, 长的共轭结构,刚性平面以 及具有供电子基团的一类化 合物,有利于荧光的产生。

(三) 荧光试剂:为了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常使弱荧光物质与某些荧光试剂作用,以得到强荧光性产物,扩大荧光分析法的应用范围。常用的荧光试剂有: 1 荧光胺(fluorescamine):能与脂肪族和芳香族伯胺形成高度荧光衍生物; 2 邻苯二甲醛(OPA): 3 1-二甲氨基-5-氯化磺酰萘(Dansyl-Cl,丹酰氯): 4 测定无机离子的荧光试剂:

三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1.溶剂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荧光波长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强 而长移,荧光强度也增强。 2.温度的影响:荧光强度对温度变化很敏感,温度增加,外 转换去活的几率增加,使荧光效率和荧光强度降低。 3. 溶液pH:对酸碱化合物,溶液pH的影响较大,需要严格 控制; 4. 荧光熄灭剂:又称荧光猝灭,是指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 子或其他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的现象。 引起荧光熄灭的物质称为荧光熄灭剂(quenching medium)。 如果荧光熄灭强度与荧光熄灭剂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测定荧光熄灭剂的含量。

仪器分析作业第十二章

2、激发态分子的常见去活化过程有哪几种? 答:振动弛豫内转换系间窜越外转换荧光发射磷光发射 3、何谓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固定荧光的发射波长,不断改变激发光波长,以所测得的该发射波长下的荧光强度对激发光波长作图,即得到荧光化合物的激发光谱。 使激发光的强度和波长固定不变,测定不同发射波长下的荧光强度,即得到发射光谱。 任何荧光(磷光)物质都具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这两种特征光谱。 4、何谓荧光效率?荧光定量分析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物质发出荧光量子数和吸收激发光量子数的比值称为荧光效率。依据:溶液的荧光强度和该溶液的吸收光强度以及荧光效率成正比。 5、下列化合物中那个荧光效率大,为什么? 答:第一个荧光效率大。因为两个物质都有大π键,但第一个物质具有刚性平面结构,荧光量子产率高。 6、影响荧光强度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溶剂温度溶液pH 各种散射光激发光照荧光猝灭 7、为什么荧光分析法比紫外-可见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答:因为荧光或磷光分析法是在入射光的直角方向测定荧光强度,即在黑背景下进行检测,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入射光强度或增大荧光或

磷光信号的放大倍数来提高灵敏度。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中测定的参数是吸光度,该值与入射光强度和透射光强度的比值有关,入射光强度增大,透射光强度也随之增大,增大检测器的放大倍数液同时影响入射光和透射光的检测。又因荧光光谱既包括激发光谱又包括发射光谱,凡是能发射荧光的物质,必须首先吸收一定波长的紫外线,而吸收了紫外线后不一定就发射荧光。能发射荧光的物质,其荧光波长也不尽相同。如果即使荧光光谱相同的话,而它的激光光谱也不一定相同。反之如果它们的激发光谱相同,则可用发射光谱把它们区分开来,因此供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多的。所以荧光分析的选择性很强。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原则 荧光素酶检测系统,可用裂解液来温和而快速地提取真核细胞中的荧光素酶,用其底物来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步骤如下: 1)加裂解缓冲液裂解转染的细胞。 2)将上述裂解物转移入微孔板或者试管中(根据检测的需要选择所用器材类型)。 3)加入含有所有酶反应成分(必须包括底物荧光素),使化学发光反应开始。 4)用荧光仪或者液闪计数仪检测所发射的荧光。 ●特点 ◆敏感度和检测范围:5 fg荧光素酶 ◆发射光的线性范围:10 fg—10 ng ◆确切的检测限依检测仪器而定。 ◆特异性:本文介绍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操作步骤,通常用来检测转染了萤火虫荧光素酶 基因的真核细胞中荧光素酶表达的活性。不适用于对细菌荧光素酶进行检测。 ●器材和试剂 ◆器材 在微孔板或试管中,用自动或手动荧光仪、液闪计数仪或者摄影胶片都可以检测到荧光素酶活性,而且高度敏感。当用微孔板时可以是白色,也可为黑色。 ◆试剂 1)荧光素酶检测试剂:荧光素酶检测试剂包括荧光素、ATP、CoA、以及一些添加剂,这些 试剂可以启动酶反应。这种荧光酶检测试剂的混合物可稳定保存在在-60℃以下12个月,- 15℃~- 25℃一个月,2℃~8℃只能保存一周。避免反复冻融。应避光保存,因为荧光素在 光照下会发生氧化。 2)裂解缓冲液:下面将加以介绍。 ●基本操作步骤 下面的操作步骤适用于培养的真核细胞。提取物必须立刻检测,否则必须在-15~-25℃储存大约一个月。不要反复冻融以避免酶活性的降低。 1)将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与β-gal对细胞进行共转染,按实验计划进行处理。 2)彻底吸去培养皿(60mm)中的细胞培养液,用冰预冷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无钙和镁离子) 小心冲洗细胞3次,彻底去除剩余的PBS。10×PBS缓冲液:NaCl 100g,KCl 2.5g,Na2HPO4 14.4g,KH2PO42.5g,用三蒸水定容至1000 ml。 3)加入最小体积的Triton/甘氨酰甘氨酸裂解缓冲液盖过细胞,例如60 mm的培养皿用360 μl裂 解液,35毫米的培养板用150 μl裂解液。用橡皮刮将细胞刮离培养皿。将裂解物转移到微量离 心管中。Triton/甘氨酰甘氨酸裂解缓冲液:1%(v/v)Triton X-100,25mmol/L甘氨酰甘氨酸(p H7.8),15mmol/L MgSO4,4mmol/L EGTA,1mmol/L DTT(临用前加入) 4)在漩涡混合器上轻轻振荡细胞裂解液,以最大速度4℃离心以去除细胞碎片。将上清转移到另 一个微量离心管中,置于冰上以备分析。 5)在开始化学发光反应之前,将100 μl的细胞提取物转移到荧光仪或者液闪计数仪所用的检测 器皿中(我们建议用96孔板)。加入360 μl荧光素酶分析缓冲液。荧光素酶分析缓冲液:25m

荧光光谱法

荧光分析法测定维生素B2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与掌握荧光光度分析法测定维生素B2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熟悉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3、学习掌握固体及液体试样的荧光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用一种波长的光照射某种物质时,这种物质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射出一种比照射光波长较长的光,这种发射出来的光就叫做荧光。当照射光停止照射时,荧光也随之很快地消失。利用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后所产生的、能够反映出该物质特性的荧光,以进行该物质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称为荧光分析。 实验证明,荧光通常发生于具有刚性平面的л-电子共轭体系分子中。随着л-电子共轭度与分子平面度的增大,荧光也就越容易产生。因此几乎所有对分析化学有用的荧光体系都含有一个以上的芳香基团,芳环数越多,荧光愈强。能发荧光的纯无机物很少,通常就是利用有机配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荧光络合物进行无机离子的分析。 图1.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原理图

荧光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图1)可简述为:光源发出的光束经激发单色器色散,提取所需波长单色光照射于样品上,由样品发出的荧光经发射单色器色散后照射于检测器上,检测器把荧光强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经放大器放大后,由信号显示系统显示或者记录。 荧光光谱包括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两种。激发光谱就是就是指发射单色器波长固定,而激发单色器进行波长扫描所得到的荧光强度随激发光波长变化的曲线。荧光发射光谱就是指激发单色器波长固定,发射单色器进行波长扫描所得到的荧光强度随发射光波长变化的曲线。一般所说的荧光光谱实际上仅指荧光发射光谱。这一光谱为分析指出了最佳的发射波长。 荧光定性定量分析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相似。定性时,就是将实验测得样品的荧光激发光谱与荧光发射光谱与标准荧光光谱图进行比较来鉴定样品成分,一般荧光定性的依据就是荧光光谱峰的个数、位置、相对强度及轮廓。 定量分析时,一般以激发光谱最大峰值波长为激发光波长,以荧光发射光谱最大峰值波长为发射波长,测量样品的荧光强度。对同一物质而言,荧光强度F 与该物质的浓度c 有以下的关系: F = 2、303Фf I0 a b c ⑴ Фf-荧光过程的量子效率; a-荧光分子的吸收系数; I0-入射光强度; b-试液的吸收光程。 在I0 与b 不变时,2、303Фf I0 a b为常数,则⑴式可以表示为 F=Kc ⑵ ⑵即可作为荧光定量检测的依据。 图2 VB2的结构式

荧光分析法实验(有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氨基酸的荧光激发、发射及同步荧光光谱的测量五.数据处理 1.用实验获得的数据绘制两种氨基酸的激发、发射、同步光谱图(如图3、4)。2.从激发和发射光谱中找出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值,以及它们相对应的峰高。在它们的同步荧光光谱中也确定最大波长和对应的峰高。 苯丙氨酸的荧光光谱图 苯丙氨酸扫描激发波长在214nm和285m两处出现最高峰,本实验选择214nm为最大激发波长。此外,激发波长曲线在280-300nm处出现了一个十分完美的峰,此峰为倍频峰,非激发波长峰,我们通过同步扫描荧光光谱技术可以验证,如图,我们通过同步扫描荧光光谱技术获得的激发波长也在215nm,与之前基本吻合。 色氨酸的荧光光谱图

色氨酸扫描激发波长在217nm处有一个最大峰,所以激发波长为217,发射波长为361。发射波长曲线在450-460nm处出现了一个十分完美的峰(在这张图上没显示出来),此峰为倍频峰,非激发波长峰,我们通过同步扫描荧光光谱技术可以验证。 六.讨论与思考 1.对待测溶液进行预扫描的有何作用? 从预扫描得到激发和发射波长的初步结果,根据我们得到的初步结果对仪器进行设置,然后对两种氨基酸溶液测量它们的荧光激发、发射和同步荧光光谱。 2.观察激发波长的整数倍处荧光发射光谱在有何特点?该波长是否适合于进行定量分析? 激发波长的整数倍处荧光发射光谱会出现以很强的峰,是倍频峰。不适合定量分析。 3.同步荧光技术有哪些优点?比较激发、发射和同步荧光光谱中的峰值及对应波长,比较他们的不同,并解释原因。 同步荧光法能简化光谱,减少光谱重叠和散射的影响,提高对荧光性质相近化合物同时测定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同步荧光法相对于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得到的峰比较窄,更明显。同步荧光光谱不是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亦称发光酶。是催化生物发光的酶系的总称。它是光物质的冷水抽提物在氧中发光时,底物虫荧光素被消耗以后残余的对热不稳定的高分子成分。现在对萤虫相海萤以及发光细菌的虫荧光素酶结晶物的研究得最多。它们属于加氧酶(oxygenase),不含金属和辅酶。对于发光,有的酶必须以ATP等作为辅助 因子,有的则不需要。其发光机制等已了解到可因种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虫萤光素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一般仅作用于来自近缘种的虫荧光素。当然,萤虫、海萤的酶是不能互相代替引起发光的。海萤的虫荧光素酶在干燥状态下相当稳定,可以保存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结合萤火虫和海洋腔肠荧光素酶先进的共报告基因测试技术 在用萤火虫荧光素酶定量基因表达时,通常采用第二个报告基因来减少实验的 变化因素。但传统的共报告基因(比如CAT,β-Gal,GUS)不够便利,因为各自的测 试化学,处理要求,检测特点存在差异。Promega提供一种先进的双报告基因技术,结合了萤火虫荧光素酶测试和海洋腔肠荧光素酶测试。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系统,结合pRL载体系统,表达第二个报告基因海洋腔肠荧光素酶,在单管中进行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快速,灵敏,简便。系统还提供PLB裂解液,用来裂解在多孔板中培养的哺乳细胞,不需操作单个样品。对于正在使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报 告基因载体的研究人员。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系统将使他们立即体会到该系统的便利。 介绍 双报告基因用于实验系统中作相关的或成比例的检测, 通常一个报告基因 作为内对照, 使另一个报告基因的检测均一化。检测基因表达时双报告基因通常用来瞬时转染培养细胞,带有实验报告基因的载体共转染带有不同的报告基因作为对照的第二个载体。通常实验报告基因偶联到调控的启动子, 研究调控基因的结构和生理基础。报告基因表达活力的相对改变与偶联调控启动子转录活力的改变相关,偶联到组成型启动子的第二个报告基因,提供转录活力的内对照, 使测试不被实验条件变化所干扰。 通过这种方法, 可减少内在的变化因素所削弱的实验准确性, 比如, 培养细 胞的数目和活力的差别, 细胞转染和裂解的效率。 使用萤火虫荧光素酶,结合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 β-半乳糖苷酶(β-Gal), 或葡萄醛酸糖苷酶(GUS)的双报告基因,近几年已普遍使用。但这些双报告基因 组合削弱了荧光素酶操作的优势, 比如荧光素酶测试和定量可在几秒钟内进行, 但CAT, β-Gal和GUS测试法, 则在定量前需要长时间的保温。另外,这些报告 基因受限于它们的灵敏度和线性应答范围, 必须注意不要超过这些范围, 内源性

(完整版)荧光分析法习题参考答案

荧光分析法 思考题和习题 1.如何区别荧光、磷光、瑞利光和拉曼光?如何减少散射光对荧光测定的干扰? 荧光:是某些物质吸收一定的紫外光或可见光后,基态分子跃迁到激发单线态的各个不同能级,然后经过振动弛豫回到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在发射光子后,分子跃迁回基态的各个不同振动能级。这时分子发射的光称为荧光。荧光的波长比原来照射的紫外光的波长更长。 磷光:是有些物质的激发分子通过振动弛豫下降到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层后,经过体系间跨越至激发三重态的高振动能层上,再通过振动弛豫降至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层,然后发出光辐射跃迁至基态的各个振动能层.这种光辐射称为磷光。磷光的波长比荧光更长。 瑞利光:光子和物质分子发生弹性碰撞时.不发生能量的交换,仅是光子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这种散射光叫做瑞利光,其波长和入射光相同。 拉曼光:光子和物质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时,在光子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同时,光子与物质分子发生能量交换,使光于能量发生改变。当光子将部分能量转给物质分子时,光子能量减少,波长比入射光更长;当光子从物质分子得到能量时,光子能量增加,波氏比入射光为短。这两种光均称为拉曼光。 为了消除瑞利光散射的影响,荧光的测量通常在与激发光成直角的方向上进行,并通过调节荧光计的狭缝宽度来消除 为消除拉曼光的影响可选择适当的溶剂和选用合适的激发光波长 2.何谓荧光效率?具有哪些分子结构的物质有较高的荧光效率? 荧光效率又称荧光量子效率,是物质发射荧光的量子数和所吸收的激发光量子数的比值称,用Ψf表示。 以下分子结构的物质有较高的荧光效率: (1)长共轭结构:如含有芳香环或杂环的物质。 (2)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越大,荧光效率就越大,并且荧光波长产生长移。 (3)取代基:能增加分子的π电子共轭程度的取代基,常使荧光效率提高,荧光长移,如-NH2、-OH、-OCH3、-CN等。 3.哪些因素会影响荧光波长和强度? (1)温度:物质的荧光随温度降低而增强。 (2)溶剂:一般情况下,荧光波长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长移,荧光强度也有增强。溶剂如能与溶质分子形成稳定氢键,荧光强度减弱。 (3)pH:荧光物质本身是弱酸或弱碱时,溶液的pH对该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有较大影响。 (4)荧光熄灭剂:荧光熄灭是指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或荧光强度与浓度不呈线性关系的现象。 (5)散射光的干扰:包括瑞利光和拉曼光对荧光测定有干扰。 4.请设计两种方法测定溶液Al3+的含量。(一种化学分析方法,一种仪器分析方法) 配位滴定:利用铝与EDTA的配位反应进行滴定分析,因铝与EDTA的反应速率比较缓慢,而且铝对指示剂有封蔽作用,因此铝的测定一般用EDTA作为标准溶液,返滴定法或置换滴定法测定。 仪器分析法:利作铝离子与有机试剂如桑色素组成能发荧光的配合物,通过检测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以来测定铝离子的含量。另可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测定。

(完整版)荧光分析法练习题

第十二章荧光分析法(药学) A型题 1.若需测定生物试样中的微量氨基酸应选用下述哪种分析方法()。 A、荧光光度法 B、磷光光度法 C、化学发光法 D、X荧光光谱法 E、原子荧光光谱法 答案:A 2.分子荧光分析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选择性高的原因是()。 A、分子荧光光谱为线状光谱,而分子吸收光谱为带状光谱 B、能发射荧光的物质比较少 C、荧光波长比相应的吸收波长稍长 D、荧光光度计有两个单色器,可以更好地消除组分间的相互干扰 E、分子荧光分析线性范围更宽 答案:B 3荧光量子效率是指()。 A、荧光强度与吸收光强度之比 B、发射荧光的量子数与吸收激发光的量子数之比 C、发射荧光的分子数与物质的总分子数之比 D、激发态的分子数与基态的分子数之比 E、物质的总分子数与吸收激发光的分子数之比 答案:B 4.激发光波长和强度固定后,荧光强度与荧光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A、吸收光谱 B、激发光谱 C、荧光光谱 D、工作曲线 E、标准工作曲线 答案:C 5.荧光波长固定后,荧光强度与激发光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A、吸收光谱 B、激发光谱 C、荧光光谱 D、工作曲线 E、标准工作曲线 答案:B 6.一种物质能否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 A、分子结构 B、激发光的波长 C、温度 D、溶剂的极性

E、激发光的强度 答案:A 7.下列结构中荧光效率最高的物质是()。 A、苯酚 B、苯 C、硝基苯 D、苯甲酸 E、碘苯 答案:A 8.下列因素会导致荧光效率下降的有()。 A、激发光强度下降 B、溶剂极性变小 C、温度下降 D、溶剂中含有卤素离子 E、激发光强度增大 答案:D 9.为使荧光强度和荧光物质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必须使()。 A、激发光足够强 B、吸光系数足够大 C、试液浓度足够稀 D、仪器灵敏度足够高 E、仪器选择性足够好 答案:C 10.在测定物质的荧光强度时,荧光标准溶液的作用是()。 A、用做调整仪器的零点 B、用做参比溶液 C、用做定量标准 D、用做荧光测定的标度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11.荧光分光光度计与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A、光源 B、光路 C、单色器 D、检测器 E、吸收池 答案:B 12.激发态分子经过振动弛豫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经系间窜越转移至激发三重态,再经过振动弛豫降至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发出光辐射跃迁至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这种光辐射称为()。 A、分子荧光 B、分子磷光 C、瑞利散射光 D、拉曼散射光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荧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及使用。 2.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3.掌握分子荧光光度计分析物质的特征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定方法。 4.了解影响荧光产生的几个主要因素。 5.学会运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 原子外层电子吸收光子后,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回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时,发射出一定波长的辐射,称为原子荧光。对于分子的能级激发态称为分子荧光,平时所说的荧光指分子荧光。 具有不饱和基团的基态分子经光照射后,价电子跃迁产生荧光,是当电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S1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S0各振动能级所产生的光辐射。 (1)激发光谱 是指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的强度随激发光波长(或频率)变化的曲线。横坐标为激发光波长,纵坐标为发光相对强度。 激发光谱反映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产生发光的效果。即表示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可以被什么波长的光激发、激发的本领是高还是低;也表示用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时,

使材料发出某一波长光的效率。荧光为光致发光,合适的激发光波长需根据激发光谱确定——激发光谱是在固定荧光波长下,测量荧光体的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变化的光谱。获得方法:先把第二单色器的波长固定,使测定的λem不变,改变第一单色器波长,让不同波长的光照在荧光物质上,测定它的荧光强度,以I为纵坐标,λex为横坐标所得图谱即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从曲线上找出λex,,实际上选波长较长的高波长峰。 (2)发射光谱 是指发光的能量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通常实验测量的是发光的相对能量。发射光谱中,横坐标为波长(或频率),纵坐标为发光相对强度。 发射光谱常分为带谱和线谱,有时也会出现既有带谱、又有线谱的情况。发射光谱的获得方法:先把第一单色器的波长固定,使激发的λex不变,改变第二单色器波长,让不同波长的光扫描,测定它的发光强度,以I为纵坐标,λem为横坐标得图谱即荧光物质的发射光谱;从曲线上找出最大的λem。 (3)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浓度的关系 用强度为I0的入射光,照射到液池内的荧光物质时,产生荧光,荧光强度If用仪器测得,在荧光浓度很稀(A0.05)时,荧光物质发射的荧光强度If与浓度有下面的关系:If=KC。 三、实验试剂和仪器

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1 扩增目的片段 扩增包含靶基因与miRNA互补位点的3’UTR序列以及mutant序列,上下游引物5’端各含有不同的酶切位点和保护碱基(如Pme I,Spe I);电泳检测目的条带,看大小是否正确,然后用试剂盒纯化PCR产物备用。主要采用了2 种方法进行序列突变及扩增,如下图所示: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1.2 取1-2 μg纯化的目的片段或pMIR-REPORT载体,按酶切反应体系配制混合液进行酶切(加0.01% BSA),酶切3h后,80℃灭活5 min,冰上降温。酶切产物进行胶回收。

酶切体系连接体系Component V olume (μl) Component V olume (μl) H2O 16-x H2O 8-m-n Vector or DNA x Vector m NEB Buffer I或IV 2 DNA n Spe I 1 10×T4 Ligase Buffer 1 Pme I 1 T4 DNA Ligase 1 Total voloume 20 Total voloume 10 1.3 配制连接反应混合液(DNA和Plasmid的molar ratio为3:1到6:1),16℃连接过夜或室温连接10 min。连接完毕后,将连接产物转化入感受态大肠杆菌(热激法)。Amp(100 μg/ml)抗性培养板筛选阳性克隆,菌落PCR鉴定目的片段,送3个样本测序,提取质粒酶切鉴定等。并扩繁阳性克隆。重组Luc-3’UTR 质粒主要元件和组成如下图所示(重组Luc-3’UTR-Mut 原理相同): pLuc-MET 3'UTR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 4.接种对数生长期的HEK293细胞(10% FBS+90% DMEM培养)于96孔板,3×103个/孔,每个实验组设置6个复孔,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24h; 5.根据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说明书,配制转染液,转染HEK293细胞; A 液B液 pLuc-3’UTR 0.1 μg Lipofectamine 2000 0.5 μl pRL-SV40 0.05 μg OPTI-MEM 25 μl Mimic/NC 100 nM终浓度 OPTI-MEM 25 μl 6 转染48 h后,吸除96孔板中的培养液,用ddH2O稀释Passive Lysis Buffer至1×浓度,在96孔板中加入1×Passive Lysis Buffer,20 μl/孔,用移液枪反复吸打裂解细胞; 7 在白色不透明的96孔板中加入100 μl/孔的Luciferase Assay Substrate; 8 从每孔裂解好的细胞悬液中吸出11.5 μl加入Luciferase Assay Substrate中混匀; 9 在酶标仪500 ms条件下检测,并记录数据; 10 用Stop & Glo? Buffer稀释Stop & Glo? Substrate至1×使用浓度; 11 在第7步完成后,加入Stop & Glo? Substrate 100 μl/孔,混匀; 12 在酶标仪500 ms条件下检测,并记录数据,两次测得数据的比值代表各孔样本的相对荧光强度。

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doc

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 篇一: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 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荧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定方法;学会运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2.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3.了解影响荧光产生的几个主要因素。二、实验内容:测定荧光黄/水体系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首先根据已知的激发波长(如果未知,则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以最大吸收波长为激发波长)测定发射光谱,得到最大发射波长;然后根据最大发射波长测定激发光谱,得到最大激发波长;然后在根据最大激发波长测定测定发射光谱; 根据所得数据,用origin软件做出光谱图。三、实验原理: 某些物质吸收光子后,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然后经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基态,发射出一定波长的光辐射,此即光致发光。光致发光现象分荧光、磷光两种,分别对应单重激发态、三重激发态的辐射跃迁过程。本实验为荧光光谱的测定。

激发光谱:在发射波长一定的条件下,被测物吸收的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的变化图。 发射光谱:在激发波长一定的条件下,被测物发射的荧光强度随发射波长的变化图。 各种物质均有其特征的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因此,根据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可以对某种物质进行定性的测定。 四、荧光光谱仪的基本机构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XX00 S1 / R1 (CPS / MicroAmps) 150000 100000 50000 0Wavelength (nm) 400000 S1 / R1 (CPS / MicroAmps) 300000 XX00 100000 Wavelength (nm)

荧光光谱分析实验讲义

实验荧光光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 掌握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3. 掌握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余辉衰减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基本概念 1. 发射光谱 是指发光的能量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通常实验测量的是发光的相对能量。发射光谱中,横坐标为波长(或频率),纵坐标为发光相对强度。 发射光谱常分为带谱和线谱,有时也会出现既有带谱、又有线谱的情况。 2. 激发光谱 是指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的强度随激发光波长(或频率)变化的曲线。横坐标为激发光波长,纵坐标为发光相对强度。 激发光谱反映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产生发光的效果。即表示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可以被什么波长的光激发、激发的本领是高还是低;也表示用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时,使材料发出某一波长光的效率。 3. 余辉衰减曲线 是指激发停止后发光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发光强度(或相对发光强度)。 三、测试仪器 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余辉衰减曲线的测试采用日本岛津RF-5301PC型荧光分光光度计。 从150W氙灯光源发出的紫外和可见光经过激发单色器分光后,再经分束器照到样品表面,样品受到该激发光照射后发出的荧光经发射单色器分光,再经荧光端光电倍增管倍增后由探测器接收。另有一个光电倍增管位于监测端,用以倍增激发单色器分出的经分束后的激发光。 光源发出的紫外-可见光或者红外光经过激发单色器分光后,照到荧光池中的被测样品上,样品受到该激发光照射后发出的荧光经发射单色器分光,由光电倍增管转换成相应电信号,再经放大器放大反馈进入A/D转换单元,将模拟电信号转换成相应数字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或打印机显示和记录被测样品谱图。 四、样品制备 液体试样

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应用-常见载体及案例简介

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应用,常见载体及案例简介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通常以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为报告基因,以海肾萤光素酶(Renilla luciferase)为内参基因。所构成的报告系统具有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广、应用灵活等优势,广泛用于基因调控、非编码RNA靶向互作等研究领域。 Firefly luciferase(简称F-Luc)以萤光素(luciferin)为底物,在Mg2+、ATP和氧分子存在条件下,催化luciferin氧化成oxyluciferin,在此过程中发出最强波长在560nm 左右的生物萤光(bioluminescence)。F-Luc表达框的上游启动子区域插不同功能序列,可以通过转录起始条件造成其报告萤光的变化。在F-Luc的3’UTR区域插入待验证的靶序列,通过其翻译抑制或mRNA稳定性降低,可以反映是否存在靶向互作。 Renilla luciferase(简称R-Luc)以腔肠素(coelenterazine)为底物,在氧分子存在的条件下催化coelenterazine氧化生成coelenteramide,此过程中发出最强波长在465nm 左右的生物萤光。R-Luc通常由固定组成型启动子驱动,在报告系统中作为校正input误差的内参信号。 生物萤光产生反应式 一、应用方向 1. 验证microRNA同mRNA靶向互作。将待测mRNA的3’UTR序列插入报告基因载体,再共转入该microRNA,如果萤光素酶活性下降,则提示为其靶序列。 2. 验证microRNA同lncRNA靶向互作。将候选的lncRNA序列插入报告基因载体中F-Luc的3’UTR区域,检测萤光素活性。 3. 启动子结构分析。将启动子区域序列(通常2k左右)进行分段截短,或对特定位点进行突变,再分别构建入luciferase报告载体,检测其启动子活性。 4. 启动子SNP分析。一些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运用萤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其相对活性。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promega

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试剂准备 Luciferase Assay Buffer II 10ml Luciferase Assay Substrate 1vial Stop & Glo? Buffer 10ml Stop & Glo? Substrate, 50X 200ul Passive Lysis Buffer (PLB), 5X 30ml 1.1X PLB: 加1体积的5X Passive Lysis Buffer (PLB)到4体积的dH20中,40C 保存(一个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c3944487.html,R II:将Luciferase Assay Substrate重悬于10ml Luciferase Assay Buffer II 中(-200C保存1个月,-700C保存1年)。 3.1X Stop & Glo 试剂:1体积50X Stop & Glo? Substrate加入49体积的 Stop & Glo? Buffer中(-200C保存15天)。(每次试验需要100ul) 细胞处理 1. 吸除细胞培养液 2. 1X PBS轻柔的冲洗细胞 3. 加入1X PLB(推荐用量) 4.细胞溶解 室温条件下,轻摇细胞15min,

瞬时转染和报告基因实验 采用脂质体介导技术转染。重组质粒分别为p-629/+100,p-401/+100,p-238/+100,p-80/+100,p-25/+100。pGL3- basic为阴性对照;同时以转染phRL-tk(海肾荧光素酶)作内对照。具体转染方法参照转染(Polifectamine Reaent)说明书进行。 1. 将质粒DNA(3.2μg)与phRL-tk (0.8μg)按1:4混合后为A液,混匀30s, PolyFect(QIAGEN)与无血清无抗生素的DMEM按1:50混匀后为B液,混匀30s; 2. A+B混匀(B加入A)15s,室温下孵育5-10 min; 3. 吸出六孔板中的培养液,用无血清无抗生素的DMEM洗3遍,然后加入AB 混合液,每孔0.8mL; 4. 6h后,加入2mL完全DMEM; 5. 24h后,倒出旧培养液,换为完全DMEM; 6. 100μg H2O2或B(a)P处理lh或24h;(200 μM MMS,24h-溶解于Me2SO, Sigma); (H2O2不引起OGG1升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