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 生命科学教科书上的问题解答

2014 生命科学教科书上的问题解答

2014 生命科学教科书上的问题解答
2014 生命科学教科书上的问题解答

第一册

P10 思考题:1.假设“库鲁病”是由蛋白质引起的。如果“库鲁病”是由蛋白质引起的,那么把从“库鲁病”患者的脑组织提取的蛋白质注入健康猩猩的脑部,就会使这只猩猩发病。

2.证明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P13 分析和讨论:1.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中存在影响结果精确性的因素:①显微镜焦距没有调准时,显微测微尺的标尺刻度线会有粗细变化,从而影响测量结果。②初次练习时,由于操作不够熟练或不够仔细,可能造成测量误差。

2.保卫细胞的大小是不一致的。由于细胞生长程度的不同,叶片年龄的不同,保卫细胞之间存在长与

宽的差异,每个细胞的大小不可能完全一致。另外,气孔打开程度不同,也会引起其大小的差别。P18 小金鱼:人体大量出汗后,体内盐分(含Na+和Cl-)被汗水带走而大量损失,这时若仅喝水而不补充盐分,饮入的水被胃肠吸收后,一部分会很快变成汗水,连同体内的盐分一起排出,这样,体内的盐分损失会更多。所以,人体大量出汗后,应多喝淡盐水,不但能解渴,还能补充盐分。

P21 小金鱼:单糖和双糖具有显著的甜味,而多糖一般不具有甜味。有些非糖物质却具有很甜的味道,如糖精、木糖醇、甜味菊甙(dài)、甘草甙等。

P25 小金鱼:①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磷脂是由含氮碱基、磷酸、甘油和脂肪酸构成,含氮碱基有亲水特性。②一分子脂肪有三个脂肪酸,而一分子磷脂有二个脂肪酸。

P35 小金鱼:回顾教材第2章第2节相关内容。

P37 小金鱼: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P38 小金鱼:将红细胞放在蒸馏水中,最终会把红细胞胀破,造成溶血现象。将红细胞放在高浓度盐溶液中,水分子则从细胞内渗透出来,造成红细胞皱缩变形。

P40 分析和讨论:1.不同浓度溶液引发的质壁分离程度不同,溶液浓度越大,质壁分离程度也越大。2.

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植物细胞,且新陈代谢旺盛的才会发生质壁分离。同一浓度条件下,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大,生命力弱的质壁分离程度小。3.如蔗糖溶液浓度远高于30%,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会失水过多而死亡。用清水替换蔗糖溶液后,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P41 想一想,做一做:1.糖醋汁液面上升的原因是大蒜细胞在糖醋汁中失水,发生质壁分离;2d后,糖醋汁液面下降的原因是大蒜细胞因质壁分离而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通透性,糖醋汁自由进入大蒜细胞,从而使蒜瓣具有酸甜味道。2.生理盐水(0.9%NaCl)的浓度与细胞质浓度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水分子不会跨膜运输,但是如果输液用蒸馏水,水分子就会渗透进入细胞造成细胞破裂。输液时给病人输入葡萄糖,是为了补充营养和能量。

P42 小金鱼:因为代谢旺盛的细胞蛋白质合成功能明显,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是核仁部位形成后,形成后经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P46 思考题:癌的英文单词是cancer,该词来源于拉丁字,原意为“蟹”,该词用来指癌十分形象化。因为癌细胞像横行的螃蟹,会异常增殖,并且会扩散转移,夺取机体的营养,消耗能量,并产生代谢毒物,最终可能使患者死亡。

P47 分析和讨论:1.颤藻和水绵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2.淀粉遇碘显示深蓝紫色。是光合作用的产物。3.颤藻比较小,需在高倍镜下观察。

P51 小金鱼:预防病毒感染的措施主要有(参见P52广角镜):1.根据病毒耐冷怕热的特性,保持环境的整洁干燥,对病人用过的物品进行高温消毒。2.了解各种病毒感染人体的途径(如HIV、HBV都可通过血液、母婴传播,HIV还可通过性传播;流感病毒通过呼吸系统传播;SARS病毒的传播可能与食用野生动物有关;狂犬病与得病的宠物或其他得病的犬类有关等等),做好相应的预防。3.利用化学药剂或紫外线灯物理方法杀死病毒。4.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P56 小金鱼:教材所呈现的反应式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式,属于合成反应。这样的反应式在化学学科中已经学习过,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生命科学的知识结合起来。

P58 小金鱼:1号试管在实验中是作为对照组用的,可以说明在正常条件下3%H2O2可以分解,但不易,是比较稳定,从而说明证实由于酶的作用使它快速分解。此处提示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对照思维。

P58 分析和讨论:1.不相同。因为2号试管加入的新鲜猪肝匀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由于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结果将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而3号试管中的铁离子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但活性没有过氧化氢酶那样高效,所以2号和3号试管产生的气泡数量不相同。2.变亮或出现火苗,说明产生了氧气。

3.说明酶的催化活性易受到温度的影响,高温可以使酶失去催化活性,而无机催化剂催化活性不易受

温度的影响。

P61 分析和讨论:1.实验表明,反应体系的温度、酸碱度会影响酶的催化活性。2.1号试管滴加碘液会变蓝紫色,安排该试管是作为实验的对照组。3.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2;淀粉酶(植物)最适pH为

5.5;淀粉酶(唾液)最适pH为7.2;胰蛋白酶最适pH为9.1。胃蛋白酶随食糜进入小肠后,反应体

系的pH值发生变化,将不再具有催化活性,胃蛋白酶将像其他蛋白质一样被胰蛋白酶和肠肽酶分解,最终变成氨基酸。

P68 1.滤纸上的滤液细线如果触到层析液,细线上的色素就会溶解到层析液中,就不会在滤纸上扩散开来,实验就会失败。2.这样可以避免色素在扩散时重叠,从而不会影响不同色素带的观察。

P70 小金鱼:如果类囊体是完整的,则能进行光合作用,否则,则只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因为叶绿体虽然破碎,但光合作用所需的色素和酶还都在,完成光合作用的反应条件具备;如果类囊体破碎,则无法在类囊体腔内外形成H+浓度差和电化学势差,不能进行ATP的形成,所以无法完成完整的光合作用系列反应。

P75 想一想,做一做:1.白天提高温室温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合理施肥与浇水、提高光照强度等。2.

这样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对光能的利用率,使农作物最大限度利用光照和土壤资源,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3.种植过密,植物由于通风不好,影响二氧化碳浓度,且叶面相互遮光,影响光照,都会使植物光合作用收到影响;种植过疏则土地单位面积上叶面积量少,使植物接受光能减少,单位面积作物产量降低,土地资源利用率低。

P76 思考题:光合细菌能利用光能进行简单的光反应,从而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源;化能自养细菌利用自然界中的化学变化所释放的化学能作为能量来源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两类生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都属于自养型生物。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光合细菌是对原始地球无氧和充满还原性气体的适应,而化能合成细菌则是对缺乏光照的土壤环境的适应。

P80 1.细胞呼吸是生物进行的有机物氧化过程,而机体呼吸是气体交换过程。这种交换使细胞呼吸有了氧气,为有氧呼吸提供条件。2.酿酒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温度不能太高,以免破坏酵母菌,但早期有一定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酿酒的效率。制作酸奶时,乳酸杆菌分解的是奶中的乳糖,需要无氧条件。

P82 1.①大豆油是由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糖转变而来。植物光合作用产物淀粉或蔗糖降解为单糖,通过细胞呼吸分解产生各种中间产物,为植物脂类的合成提供底物,如二碳化合物可经过脂肪酸合成途径转变为脂肪酸。②当人体摄入的糖类超出自身能量所需时,就有一部分糖类转变成脂肪储存。2.氮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是合成氨基酸和含氮碱基不可缺乏的元素,又是植物体必需的大量元素,土壤中氮盐通常不能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而大部分植物根部没有根瘤,因此不能通过与根瘤菌共生的固氮菌获得可吸收的氮元素,给植物施氮肥可满足植物对氮元素的需要,利于生长。

P83 小金鱼:1.缺氧时,脂肪不能彻底氧化,脂肪讲解为二碳化合物,进入三羧酸循环从而彻底氧化分解,缺氧会阻碍这一过程。摄入脂肪适量,也可以控制体重,而且可以满足一些必须脂肪酸和维生素的获得,有利于身体健康。

2.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贮存,而人体每天都会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分解和合成。如果不摄入一定量的氨

基酸就不能满足人体合成蛋白质所需。此外,有些必需氨基酸也不能由糖类或脂肪转变而来,必须来自摄入的蛋白质分解,所以人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一般而言,婴幼儿和青少年每天摄入的蛋白质要多一些,满足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的需求,到了成年,人体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大体相当,过多摄入蛋白质反而会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

P84 想一想,做一做:1.图中显示,多糖、脂肪、蛋白质都可作为能源物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三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都要经过三羧酸循环过程,最终在线粒体内被彻底分解;蛋白质作为能源物质利用,伴随产生氨基,需经过肝脏解毒,产生尿素排出体外。

第二册

P2 小金鱼:

皮肤上的感受器能帮助人体感受直接接触到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刺激。

P7 小金鱼:

神经冲动传递能量下降,无法控制其支配的器官组织。

P10 分析和讨论:

1.切除脑:没有脑存在时,可以证明此时神经系统作出的行为反应,是由脊髓为中枢调节的;环割脚

趾皮肤:结果反射活动丧失,证明脚趾皮肤中存在感受器,在缺少感受器的情况下,反射弧的5个环节不全,不能进行正常反射活动;破坏脊髓:所有反射活动丧失,进一步证明脊髓是神经中枢。所以实验采用反证法验证相应器官的功能。

2.搔扒反射的中枢是脊髓,感受器位于腹部皮肤中,传入神经将刺激的信息传入脊髓,由脊髓将信息

整合后经传出神经传递到后肢肌肉,做出搔扒动作。

P13 想一想,做一做:

感受器:视细胞;效应器:瞳孔括约肌;中枢:脑

P23 小金鱼:“异己”物质包括病原体及其毒性物质,异种动物的血清、同种异体的组织细胞等,免疫细胞还会把自身的衰老细胞或损伤的细胞以及病变后的细胞也识别为“异己”物质。

P27 想一想,做一做:因为乙两星期前曾患过感冒,体内保存的记忆细胞正好能识别丙的感冒病原体,引起二次免疫反应,所以没有像甲那样地患感冒。

P28 想一想,做一做:

因为引起感冒的病原体种类很多,而且病原体在不断地发生变异,转变成新的病原体,所以,机体的免疫力也需要在与病原体的斗争中不断提高和适应。

P30 科学家在探索生长素时的基本思路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研究证实。科学家不但善于观察,而且对观察到的现象善于思考“为什么”,提出假说解释自己的疑问,设计实验证实假设是否成立,再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研究,不断探索,直到研究出结果并证明假设。

P31 小金鱼:三盆小麦胚芽鞘虽然光照条件,生长的容器等条件都相似,但对胚芽鞘尖端的处理不同的,这是本实验的变量因子,本实验设计验证了胚芽鞘尖端能形成生长素,并向背光一侧运输,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两侧不均匀生长,出现向光弯曲的现象。

(A)盆说明形成生长素的部位位于尖端,切除了尖端后,影响了胚芽鞘的继续生长(但要注意:在一段时间内此现象明显,而此后,胚芽鞘还是能生长的,因为生长素的形成部位主要在胚芽鞘尖端,其他如幼叶也能形成生长素);

(B)盆说明将胚芽鞘尖端用不透光的锡纸“小帽”套住后,生长素向下的运输是均匀的,所以小麦直立不弯曲,说明单侧光是影响生长素不均匀运输的必要条件;

(C)盆未做任何处理,产生向光弯曲,是由于生长素不均匀分布,然后引起不均衡生长的结果。

P32 小金鱼:要促进移栽幼苗根的生长,可用低浓度(约10-10mol/L)萘乙酸溶液浸泡或蘸取移栽植物的根部,可促进其生根。

P34 想一想,做一做:1.将盆栽植物水平放置,过一段时间,茎会向上弯曲生长。这与植物的向重力性特性有关,而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与植物的向重力性有关。当植物水平放置后,植物茎部上侧生长素含量降低,下侧含量增加,茎部下侧生长快于上侧,表现为向上生长。

P40 小金鱼:DNA分子螺旋化时比较稳定,不易被降解或破坏。解螺旋后,则可以进行复制和转录。

P42 分析和讨论:1.不同,因为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多样的。

2.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不同。

P43 分析和讨论:

1.洗涤剂用于溶解细胞膜和细胞核膜,而NaCl高盐溶液使蛋白质沉淀,用于分离蛋白质和DNA。

2.不纯净,可能含有糖、蛋白质、脂质等。

3.在乙醇溶液中呈白色絮状沉淀。

4.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较容易粉碎。

P46 思考题:1.加热处理是为了杀死S型肺炎双球菌。加热会破坏细菌中的蛋白质,而不会破坏核酸。

2.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已经没有活性了,所以不会致病。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活的R

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S型肺炎双球菌的未被破坏的DNA转入R型肺炎双球菌,使不具有致病性的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成具有致病性的S型肺炎双球菌,导致小鼠死亡。

P49 思考题:1.下部那条带密度最大,因为在相同离心力作用下它最先沉淀下来。

2.根据实验现象,说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新合成的DNA分子都是由一条母链和一条新的子链

组成的。

P49 小金鱼:虹膜细胞内的色素分子、皮肤黑色素细胞中的黑色素分子,以及红细胞表面的血型糖蛋白分别决定了眼睛的颜色、肤色和血型这些生物特性,也就是说生物特征是通过蛋白质表现出来的。

P53 小金鱼:RNA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可以通过RNA复制来传递遗传信息;通过逆转录酶将RNA逆转录成为DNA,再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蛋白质,表达遗传信息。

P55 1.DNA序列中发生一个碱基的变化,不一定会引起它所表达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也发生变化,因为有时一个碱基的变化并不改变密码子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2.插入或缺失一个碱基的影响更大,因为将直接影响到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从而影响mRNA序列和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P59 小金鱼:用相同限制酶切割后,目的基因与质粒切开的单链部分是互补的,可以配对结合而形成重组DNA分子如果用不同的限制酶去切割,那么目的基因与质粒切开的单链部分就无法互补配对而结合。

(为了让目的基因和质粒定向连接,防止它们各自自环化,可以目的基因两端用A、B两种酶切,质粒也用相同的A、B两种酶切。)

P70 小金鱼:无性生殖繁殖快,子代能保持亲本的遗传特性。有性生殖产生新的变异,更适应环境的变化,是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基础。

P76 分析和讨论:根尖的前端2-3mm处是生长点,有较多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P79 思考题:1.癌细胞能连续增殖,没有最高分裂次数的限制,所以癌组织会恶性增长。

2.G0细胞是暂不增殖细胞,但保持着增殖的潜能。G0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往往在化疗后仍被保留。

当临床上用手术切除或药物杀伤大部分具有旺盛分裂能力的癌细胞后,会诱导G0细胞转变成增殖细胞,引起肿瘤复发。

P83 小金鱼: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相同点:DNA复制1次,出现纺锤丝。不同点提示:从分裂次数、子细胞数目和种类、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遗传物质等方面总结。

P84 分析和讨论:1.观察到的连接在一起的2个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观察到的连接在一起的4个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2.花蕾的长度与减数分裂的进程有对应关系。

P86 想一想,做一做:

1.在减数分裂前的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减数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

2.如果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会产生23种类型的子细胞。

3.3.如果发生染色单体末端的交换,会产生无数种类型的子细胞,因为交换的片段和长度不同,交换

的次数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子细胞。交换增加了子细胞的多样性和变异的机会。

P90 小金鱼:通过细胞分化产生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细胞,表现为细胞的多样性,由此形成组织、器官和系统,完成多种生理活动和个体的发育。

P92 分析和讨论:1.根尖伸长区细胞的分化特点是细胞有长度上的生长,没有宽度上的生长。成熟区分化出输送水分的导管(导管都是死细胞),输送有机物的筛管(成熟的筛管细胞无细胞核,也不能取其作为外植体)和具有根毛的表皮细胞。

2.根尖的前端2-3mm处是分生区,有较多细胞在分裂增殖。分生区上部的伸长区和成熟区有不断分化

成熟的细胞,所以观察植物细胞分化的实验要选整个根尖。

P94 思考题:1.影响细胞分化的内部因素有细胞质(mRNA和蛋白质)和细胞核(DNA或基因)两个方面。

2.细胞所处的环境对细胞分化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环境激素、温度、辐射等。

P98 小金鱼:克隆技术本身还不成熟,成功率低,克隆胚胎经常出现遗传发育问题;克隆人的社会伦理问题;利用克隆人进行非法活动;非法对待克隆人等。

第三册

P2 小金鱼:人两手相握时左手拇指在上方和在下方、狗的卷毛和直毛等。

P3 小金鱼:可从科学精神、研究思路、方法、材料、创新设想等方面总结。

如:选材合理、精心设计、仔细观察、应用数学统计方法、科学推论、精确验证等。

P5 小金鱼:1.由于F1的基因型全部为杂合子,而显性基因A掩盖了隐性基因a的作用,所以F1全部表现为紫花,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只有当aa组合在一起时,才表现出白花性状。

2.F1自交后,根据基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Aa中的A和a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当a配子和a配子

结合后,在F2中又出现了白花性状,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规律的。

P6 由于等位基因分离后独立地分配到两个配子中,雌、雄配子又随机组合,有三种基因型,分别是:AA、Aa和aa,(三者比例为1:2:1),而AA、Aa控制的性状都是紫花,所以杂种后代性状按一定比例分离。P7 小金鱼:不一定,如DD、Dd都表现为高茎。

P8 分析和讨论:1.小组的结果与全班统计的结果相比,两者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但可以发现样本越大,小球的组合越接近1:2:1的比例,而小球组合所代表的性状越接近3:1的比例。这说明:各种组合(如果以A、a表示,则有AA、Aa、aA和aa四种组合)的概率都是一样的,但如果样本太小的话,会由于偶然的因素,造成结果的偏差。所以孟德尔当时做杂交实验时,如果只统计几株豌豆杂交的结果,他就不可能正确解释性状分离的现象。

P14 思考题:1.因为杂种子一代是杂合子,性状优于亲本,称为杂种优势,但杂合子基因要分离,所以杂种优势只能保持一代。

P16 分析和讨论:1.染色体上宽窄不一的横纹有种的特异性,是相对稳定的。由于DNA的核苷酸组成、排列顺序的差异,也就是说染色体不同区域的物质基础存在着哪怕是微细的差异,也会导致染色反应上的差异,所以出现宽窄不一的横纹。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线性排列,这与横纹的线性排列是一致的。

2.0.75%NaCl是适合于昆虫的生理盐水,所以在拉取唾液腺时要保证细胞处于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

中,避免细胞变形或破裂。0.4%NaCl溶液比0.75%NaCl溶液浓度低,作为低渗溶液。低渗处理后,可使细胞充分吸水膨胀,压片时染色体易分散。滴加1mol/L的HCl溶液起解离作用,解离后,细胞容易分散,以便于压片。

P18 小金鱼:因为人类的性别决定类型是XY型,女性产生的卵都是带X染色体的,而男性产生的X精子和Y精子的比例为1:1,又由于精、卵结合是随机的,所以形成的合子XX和XY为1:1,由此,男、女性别比例总是接近1:1。

P27 小金鱼:1.除了人工诱变以外,还可以利用植物激素蘸涂雌蕊,获得无籽番茄、无籽黄瓜等。无籽番茄与去籽西瓜相比,虽然都没有种子,但前者的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仍然是二倍体)。

2.无籽香蕉是天然的三倍体,能自发地单性结实。所谓的单性结实是指有些植物不经受精作用,甚至

不经授粉而其子房能发育成为正常果实的现象。(既不经授粉也不经受精而能结成正常果实的现象称为营养性单性结实,如香蕉、脐橙、温州蜜柑、无花果和柿的许多品种等。不经受精,但需要授粉的刺激才能结成果实的现象称为刺激性单性结实,如黑珍珠葡萄和悬钩子属的某些种。)

P27 活动:各种育种方法特点的归纳

(1)杂交育种:可利用杂种子一代的优势,另外,通过杂交,将需要的几个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

但由于杂种优势会消失,所以,先让F1自交,再让具有需要的优良性状组合的F2与隐性亲本测交,可将后代中没有性状分离的那些F2个体保留下来。(2)单倍体育种:利用离体的花粉培育出单倍体植株,然后用秋水仙素等药物使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加倍,这样获得的植株其细胞中等位基因是纯合的,后代性状就不会发生分离,大大缩短了育种的时间。(3)多倍体育种:多倍体植物通常具有较强的生活力,营养器官十分繁茂,果实大。可对正常的二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等药物使其染色体加倍,培育出有经济价值的多倍体新品种。三倍体植株不能形成正常的种子,利用这一点可以培育出类似无籽西瓜这样的植物。(4)太空育种:太空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的发生率,然后选择出有利的突变,经过筛选,培育出优良的新品种。(5)基因工程育种:是在分子水平上通过重组DNA技术,按照人类的需要获得高产优质的基因工程产品,如抗虫的转基因棉花等。

P28 太空育种的最主要特点是增加突变发生的频率,我国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已培育出许多优良的新品种。P29 分析和讨论:1.实验中ZnCl2主要引起细胞核分裂过程异常,使染色体断裂而造成微核。微核的出现使得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将会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生长、分裂等。

2.因为根尖细胞具有持续分裂能力,而ZnCl2主要引起细胞核分裂过程异常,因此要选用根尖细胞。

由于叶片或茎的大部分细胞没有分裂能力,因此不适用于本实验。

P31 小金鱼:符合隐性遗传病的规律。

P33 ①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软骨发育不全症、白化病、苯丙酮尿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血友病等。

②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唇裂、精神分裂症、糖尿病(青少年型)、哮喘、冠心病等。

③常见的染色体遗传病: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或21-三体综合征)、两性畸形、猫叫综合征等。

P33 活动: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连续传递;患者的双亲至少有一人患病;男女患病机会均等。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无中生有”,患者的双亲看上去无病,但一定是携带者;患者子女一般不发病,看不到连续传递现象;近亲婚配,子女发病风险增高;男女患病机会均等。③X 连锁显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男性患者的女儿都是患者,儿子正常;女性患者的子代患病概率为1/2;

群体中女性患者人数多于男性患者。④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系谱中患者都是男性;男性患者的子女都是正常的,即隔代传递,外祖父的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递给外孙;男性患者的女儿表现正常,却是携带者,可以生下有病的外孙。图中8-32与图8-34中都代代传递,但区别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不论患者的性别,其子女患病机会均等。而X连锁显性遗传则是男性患者的女儿都是患者,儿子正常。图8-35整个大家族每一代都有患者,似乎不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的特点之一是隔代遗传。问题的关键是要从直系亲属之间的传递来看,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了。

P53 可遗传的变异是基因改变的结果,这种变异能在种群中得到保留和扩大,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

P54 小金鱼:还有互利互助、协同进化等。P56: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结果,必须是以种群为基础。P61 1.大致包括:①对5年科学考察中发现大量证据的科学分析;②总结的发展前人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③实事求是和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2.强调生物进化只是渐进的,现在认为,还应该有跃进;过于强

调物种间的生存斗争,忽略了物种间的协同进化。但是,这些都不能作为否则生物进化的依据。

P61 想一想,做一做:1.在青霉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下,部分细菌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化(基因频率改变)。P71 小金鱼: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主要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等。

P72 小金鱼:遗传多样性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影响生物性状,导致生物的不同适应性,经过自然选择形成了现有的生物的分布和演化。遗传多样性是物种生存的基础,是生物演化的内在源泉。P75 标记重捕法是从概率上推算种群数量的大小,重复步骤2和3是为了使估计的数值更接近实际。

P77 小金鱼: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有分区现象,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这样有利于群落中生物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生态系统是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有序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主要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种有序结构离不开外界能量的维持。

P77 分析与讨论:样方中各种生物个体数量的均匀程度越高,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值越大,显示了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相对较好。

P88 小金鱼:1.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或者通过食物链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吸收后逐渐传递,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逐步提高的现象。污染物是否沿着食物链积累,决定于以下三个条件:

①污染物在环境中必须是比较稳定的;②污染物必须是生物能够吸收的;③污染物是不易被生物代谢

过程中所分解的。目前最典型的生物富集是DDT在生态系统中的转移和积累。

2.大气污染中的酸雨可能会破坏森林和其他植被,也会危害动物,最终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噪声

污染会扰乱动物的正常生活,影响动物的通讯,从而对物种多样性构成威胁等。

P92 思考题:可以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生物入侵的危害,同时宣传相关的法规;加强相关的科研工作;加强海关的检疫工作,防好国门;慎重引种,尤其是慎重引入入侵物种的天敌等,作为个人应该注意不随便带食品、动植物等物种出入境。

P96 小种群的近亲繁殖,致使大量的基因流失,导致种群退化。引入野生种,保持和扩大种群的基因库。

第四册

P7 思考与讨论:利用微生物结构简单、繁殖快,又能进行基本生命活动的特点,从单纯研究微生物学本学科的问题,到利用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生命科学中的结构与功能、代谢与调节、生殖与发育、遗传与进化等重要问题,实现与生物学发展主流的汇合。

P12 思考与讨论:有两方面的原因:

①古细菌生活的极端环境很像地球早期的环境,因此古细菌在生物进化上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研究

生物进化的好材料;

②古细菌有的耐热,有的耐酸,有的耐高渗透压,可能在生物工程上有潜在的实用价值。

P18 思考与讨论:

①个体微小,如大肠杆菌的大小仅为0.4~0.7um×1.0~3.0um;

②结构简单,如大肠杆菌为单细胞生物,基因组仅为4.7×106碱基对;

③分布广,大肠杆菌分布在通常环境,极端嗜热菌分布在深海热泉;

④营养方式多样,如衣藻为自养光能营养型、亚硝酸细菌为自养化营养型、酵母菌为异养型;

⑤生长繁殖快,如大肠杆菌18min繁殖一代。

P19 思考与讨论:自然界大多数微生物是异养生物。异养微生物不仅从碳源物质中获得碳素,而且从碳源物质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P22 分析与讨论:1.琼脂要在水沸腾时才能熔化,在加热时有部分水以蒸汽的形式散失,因此为防止熔化的琼脂凝固,要用热水定容。

2.在操作时,瓶口最易污染杂菌,为保证培养基无菌,需用火焰烧一下瓶口。

P23 分析与讨论:1.划线法接种,每次都要灼烧接种环,短暂冷却后,要在三个方向上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最后出现单个细菌,因此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菌落:一般是指单个菌体或孢子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微生物集团。)

2.实验用的三种细菌菌落均为圆形。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菌落都为灰白色,由于后者生长、繁殖快,

菌落较大,且边缘不是很光滑。滕黄八叠球菌会分泌黄色色素,故其菌落呈黄色;由于其生长和繁殖较慢,故菌落较小,且边缘光滑一些。

P25 完成“用选择培养基分离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实验,技术关键是:

①琼脂一定要在流水中冲洗几天,以尽可能除去其中的氮;

②接种后,培养的时间不能过长,3~4天后一旦有菌落长出就结束培养,并将其接种在阿什比无氮固

体培养基上。(培养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菌落会分泌含氮化合物,引起杂菌生长)

P28 思考与讨论:某种微生物传染病流行一段时间后,有些人逐渐对该疾病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使易感人群逐渐减少,于是病例数逐渐下降。

P30 思考与讨论:有些细菌会产生细菌毒素,高温虽然能杀死细菌,但不能使细菌毒素失效,还有可能使人体中毒而致病。因此。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是不能食用的。

P30 图1-29 病毒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裸露病毒(A)和包膜病毒(B)。

无包膜的裸露病毒,核衣壳就是病毒体。其中衣壳具有抗原性,是病毒体的主要抗原成分。

(衣壳由一定数量的壳粒组成,壳粒数目的不同,可作为裸露病毒鉴别和分类的依据之一。)

植物病毒大多属于裸露病毒,而人和动物病毒大多属于包膜病毒。

包膜病毒在核衣壳外面包有包膜,包膜是病毒成熟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的方式向宿主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因此含有宿主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有些包膜表面有由蛋白质构成的钉状突起,即包膜子粒。包膜构成了包膜病毒体的表面抗原,与致病性和免疫性有密切关系。

(因为包膜上有脂质,因此脂溶剂可除去包膜,使病毒失去感染性。)

P30 图1-30 一种RNA包膜病毒(如SARS冠状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并复制新病毒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七个步骤:

①进入。病毒体吸附在细胞膜上后,通过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将病毒的核衣壳释放至细胞质内;

②脱衣壳。核衣壳在宿主细胞溶酶体酶的作用下,使衣壳蛋白质水解,释放出病毒基因组核酸;

③病毒基因组RNA互补链合成。通过病毒复制酶作用,合成病毒RNA互补链;

④蛋白质合成。病毒RNA互补链具有mRNA的功能,可以翻译出许多病毒蛋白质;

⑤病毒基因组RNA合成。以病毒RNA互补链为模板,合成许多病毒基因组RNA;

⑥新病毒核衣壳组装。利用新合成的病毒蛋白质和核酸在细胞质中组成新病毒核衣壳(图中只画出

了一个新病毒核衣壳,实际上可以组装出许多新病毒核衣壳);

⑦病毒排出细胞。新形成的病毒核衣壳以出芽的方式,同时包上包膜(包膜上的蛋白质由病毒基因

组编码,脂质和糖有宿主细胞提供),成为新病毒排出细胞。

P30 图1-31 艾滋病示意图和艾滋病病毒复制过程示意图

(A)为艾滋病病毒HIV,属逆转录包膜病毒,其特点是包衣壳中含有病毒逆转录酶。

(B)为艾滋病病毒复制新病毒示意图,其过程是HIV如图1-30一样吸附、进入宿主细胞后分六个步骤:①在病毒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称单链DNA;

②单链DNA合成双链DNA;

③双链DNA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核,并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中;

④宿主细胞合成RNA;

⑤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并以该RNA为模板合成病毒蛋白质;

⑥组装成新核衣壳后,包上包膜排出细胞(过程同图1-30⑦)。

P34 图1-33 DNA疫苗预防微生物传染病的机制示意图。本图表示了一个全过程:

①将具有特定病毒抗原基因DNA质粒注射入人体;

②DNA质粒进入细胞和细胞核,并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③mRNA进入细胞质,并在细胞质中合成具有疫苗性质的蛋白质,该蛋白质能与该病毒结合,消灭

病毒,从而有效地预防该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P34 预防微生物传染病的关键是切断传染链。当某种微生物污染病在某地区流行时,无论是控制传染源,还是切断传播途径或保护易感人群,都涉及到全社会的每一个人,因此必须人人参与。

P38 关键问题: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与单细胞微生物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异同?

绝大多数人体细胞和单细胞微生物都是浸润在水溶液中,生活的环境都市水环境。单细胞微生物生活的水环境是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不稳定;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保持相对稳定。

P38 思考与讨论:绝大多数人体细胞和单细胞微生物都是浸润在水溶液中,生活的环境都市水环境。单细胞微生物生活的水环境是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不稳定;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保持相对稳定。

P39 思考与讨论:淋巴液中的病毒、细菌和其他异物,能通过淋巴循环被清除,使淋巴液乃至整个细胞外液保持洁净,从而使细胞外液在化学组成上保持稳定。

P40 思考与讨论:这种水溶液的渗透压与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一致,输液后仍然能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

P45 思考与讨论:汗水来自血浆,长时间的大量出汗,使人体血浆的含水量减少,血浆渗透压升高,并从细胞夺取水,于是造成血浆和细胞都脱水。防止人体由于上述原因的脱水,应主动并及时饮用含

0.1%~0.5%NaCl的盐开水。由于汗液中还含有NaCl,出汗会损失血浆中的NaCl,如果大量出汗只补

充水而不补充NaCl,补水后会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胞外液中的水会向细胞内流动,造成血液脱水,还是未解决人体脱水问题,因此应饮用盐开水。

P45 思考与讨论:因为肾不仅能排出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尿酸、尿素等)和药物、毒物,而且还能将水、电解质、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重吸收,保持细胞外液水和电解质含量稳定,在水和电解质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P48 关键问题:体温调节的意义。

保持酶的活性,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P50 在室温达到37℃的炎夏,说出此时的散热方式和相关的反射弧。

当环境温度接近体温时,蒸发散热是此时唯一的散热方式。

反射弧:皮肤热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扩张)

↘汗腺(分泌汗液)

P50 思考与讨论:这是因为人体体温的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即通过感受器(皮肤、黏膜、血管的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皮肤、肝脏、骨骼肌、肾上腺、甲状腺等)五个环节进行的,因此属于反射调节。

P54 思考与讨论:立即让患者喝一杯糖开水,或吃一块巧克力。

P56 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根据激素的作用机理解释I、II型糖尿病的致病机制。I型糖尿病:由于胰岛、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胰岛素分泌量的绝对不足,引起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移植的方法治疗;II型糖尿病:机体组织(靶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异常)对胰岛素反应不灵敏,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可通过饮食控制、合适的体育锻炼、药物治疗等途径来治疗。P57 试解释为何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葡萄糖,及存在“三多一少”症状的原因。

①尿液含糖:糖尿病患者血浆中葡萄糖含量高,通过肾小球滤过作用进入原尿的葡萄糖多,肾小管

对原尿中葡萄糖重吸收发生困难,故尿液含糖;

②尿多:尿液中含糖导致尿液渗透压升高,水分的重吸收(渗透作用)也发生困难,导致尿量增多;

③饮水多:由于排尿多,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渴觉中枢,产生口渴,饮水增多;

④进食多:患者对葡萄糖利用少,刺激摄食中枢兴奋,引起饥饿、进食增多;

⑤体重减轻:患者体内糖代谢供应能量不足时,体内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功能而消耗,体重减轻。P59 思考与讨论:血液中的脂质主要有胆固醇、甘油三醇和磷脂等,这些分子都是兼性分子,在水环境中通常将亲水的头部暴露在外,而将疏水的尾部包裹起来。在血液中这些分子共同组合成脂蛋白,脂蛋白颗粒的表面是亲水性的,这样就能在血液中稳定存在和运输。

脂蛋白的基本结构:核心——甘油三酯,周围——磷脂、胆固醇、蛋白质;

P63 报告单1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超出了参考值范围,可以判定为高脂血症,而且是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报告单2中各项指标均在参考值范围内,可以判定血脂水平是正常的;报告单3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均超出了参考值范围,所以判定为高脂血症,同时还看到报告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低于参考值范围(低密度脂蛋白携带胆固醇将其运送到全身组织,高密度脂蛋白则吸收外周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所以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或者高密度脂蛋白偏低都会造成血液中胆固醇的积累。因此通常也把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作为血脂检验的指标)。

P64 什么是肥胖,怎么预防肥胖?为什么预防肥胖,要先控制超重?

(1)肥胖的定义:长期能量摄入超过利用,导致体内过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过度积累。

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kg/m2);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超重:BMI≥25 kg/m2,肥胖:BMI≥30 kg/m2;

我国:超重:BMI≥24 kg/m2,肥胖:BMI≥28 kg/m2。人群的体重指数与总死亡率的关系呈“J”形曲线,即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死亡率急速上升。肥胖会增加很多疾病的危险性。青少年肥胖对其健康和成长有长期危害,而且是发展成肥胖成人的潜在人群。肥胖的预防和控制要从小抓起。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变化中,BMI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2)肥胖(BMI≥28kg/m2)是由超重(BMI ≥24kg/m2)发展起来的,先控制超重,使BMI控制在正常值才能控制肥胖。

P70 某人感到头痛去医院检查,医生为他测量血压,结果:收缩压/舒张压:160/90mmHg。医生没有马上给他配降压药,而是要求他在适当休息的情况下,观察一星期内血压的变化,一星期后再来复诊。

请你对医生的这种做法给予分析。

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等原因都可能引起血压暂时性升高,通过一星期的休息,血压仍高,医生才能诊断为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病: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

P70 思考与讨论:高脂血症患者体内多余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沉积在动脉的内壁上,使管腔狭窄,外周阻力增大而导致血压升高。

P71 高血压及其预防过程中,专家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以少于5g为宜,同时要少吃咸鱼,咸菜等。

为什么?过量食用食盐,或饮食过咸,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也称血管升压素)增多,,能促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压升高。当机体处于大失血的情况时,抗利尿激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多,保持循环血量和维持动脉血压起一定作用。

P75 思考与讨论:

因为杂合体雄果蝇在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连锁,仅形成2种类型的配子,而杂合体雌果蝇的基因不完全连锁,有部分交换,因此,可形成4中类型的配子。所以测交结果不一样。

P77 思考与讨论:

前者涉及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2对或2对以上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后者涉及的是2对或2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的遗传规律。

P78 思考与讨论:让杂合子亲本自交,下一代即可获得所需性状的个体。但需注意,下一代中除了双隐性个体是纯合的以外,其他个体的后代有可能发生性状分离。

P82 思考与讨论:

杂种金鱼草的花色基因C和c的作用是互不掩盖的,两者对性状表现的作用几乎是相等的,所以表现为双亲的中间性状。

P83 思考与讨论:

给A型受血者输入O型血红细胞不会发生凝集反应,因为O型血红细胞膜上没有凝集原,但如果输入O型血全血的话,会发生一定的凝集反应,这是由于O型血清中有凝集素抗A和抗B,其中的抗A会与A型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

P86 思考与讨论:对于多基因遗传来说,调控某一性状的基因越多,每对基因的调控作用越小,同时由于基因多,基因的组合也越多,每种基因组合控制的性状的差异就越小,出现连续的变异。

P93 思考与讨论:生物工程是以改造生命的结构和功能为主要手段的技术。发酵工程用的工程菌、用于酶工程的酶和用于细胞工程的细胞,都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加以改造,从而生产出量多、质优的产品,因此基因工程能带动其它生物工程的发展,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

P94 思考与讨论:利大于弊;通过研究,使技术逐渐完善,将弊端减少到最低程度。

P94 乳腺生物反应器:

如将表达某药用蛋白的基因置于奶牛或母绵羊β乳球蛋白启动子的控制之下,则该药物蛋白只能在乳房组织中表达。方法是将该基因的表达载体注射进母绵羊或奶牛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然后将其移植到假孕母畜子宫中,带发育出生后,该转基因绵羊或奶牛的乳汁中就会有该基因表达的产物,可将其纯化。像这种利用基因工程,在乳腺中表达基因表达产物的称为乳腺生物反应器。

P98 在植物组织的培养的4个阶段中,第2~3 个阶段都是根据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原理进行操作的:第2个阶段接种外植体,诱导其体细胞去分化;第3个阶段诱导去分化细胞再分化,并再生完整的植株。P103 思考与讨论:由于治疗的胚胎干细胞研究,目前在于利用细胞的全能性,定性培育特定组织或器官,用于修复自身受损的组织和器官,是减轻病人病痛或挽救病人生命的研究工作,具有造福人类的意义。目前使用发育7天左右的人囊胚期内细胞,虽然没有违反发育14天的规定,没有违反有关国际法,但会损坏了一个可能发育成人的早期胚胎,人的尊严受到影响。

P107 ①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细胞核移植中用的供体核来自培养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完成后的重组细胞要通过细胞培养诱导分裂,形成早期胚胎再移植到代孕母亲的子宫中;②细胞融合技术和细胞核移植技术。供体核进入去核卵细胞中,并没有用核移植装置(显微操作以),而是使两者混合,利用直流电脉冲使两者融合,从而完成细胞核移植,在这里电刺激不仅有核移植的作用,而且有刺激重组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作用;③胚胎移植技术。早期胚胎植入代孕母亲子宫利用了胚胎移植技术。

P113 思考与讨论:凡是影响酶活力的因素都必须考虑,如,需要有合适的温度、pH,控制酶的抑制剂等。

上海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

上海高中生物教材第一 册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生物第一册书 细胞水平: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 细胞学说:德国施莱登、施旺提出。 进化论:英国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描述法与比较法(生命科学发展早期),实验法后逐渐成为主要研究手段。 分子水平: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 后基因组学:解读并深入探索人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破译重要微生物和植物的基因组,启动环境基因组的研究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等。 脑科学:“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是各国科学家提出的三大目标,“了解大脑、认识自身”是21世纪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 结合水:小部分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称为结合水。 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绝大多数)。 水的基本作用:1·溶剂 2·运输营养物质、代谢 3·参与生物体内化学反应 4·体温调节 5·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无机盐的作用:1·细胞的重要组分 2·调节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4·维持血液酸碱度

糖类:人们将符合化学通式(CH2O)n的物质称为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 单糖:不能谁接的最简单的糖,eg:G、果糖核糖。 双糖:由两个单糖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的糖类,eg:蔗糖、乳糖和麦芽糖。 多糖:由许多G分子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复杂的糖类,eg:淀粉、纤维素、肝糖原、肌糖原。 淀粉:植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 糖原:存在于动物体内,不溶于水,是动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储存形式。纤维素: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的结构糖 脂质:俗称脂类物质,其共同特性是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基本单位。脂肪酸主要是由碳和氧组成的长链。如果长链中碳和碳之间是以单键(C—C)相连,我们称其为饱和脂肪酸;若碳原子之间存在双建(C=C)连接,则称为不饱和脂肪酸。 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结构大分子。 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也是机体合成某些激素(eg:雄激素、雌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维生素D等物质的原料。 动脉粥样性硬化:多余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沉积在动脉的内壁上,使其管腔狭窄,血流减慢,血流量减少,造成机体各种组织器官供血不足。

高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整理稿

高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整理稿 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 1.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关系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2.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是采用描述法和比较法进行研究,随着生 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实验法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主要研究手段。 3.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1953年 __DNA双螺旋 __________模型的建立,将生命科学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 4.生命科学的探究源自问题的提出,为了解决问题,可以提出多种假设,用观察、 调查和实验来加以检验是否正确。 5.从总体上看,当代生物科学主要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在微观 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在宏观 方面,生态学逐渐兴起并取得了巨大发展。 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1. 水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是化学反应的介质,并有运送物 质、参与代谢、调节保持体温的作用。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 两种。 2.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其含量虽然很少,但却有多方面的重要作 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 Fe 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Mg 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有重要作用,如血液中 Ca 含量太低就会出现抽搐现象;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内环境的稳定也很重要。 3.一般情况下,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占细胞鲜重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占 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旱生植物细胞中含 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4.糖类的通式是(CH2O)n 。糖类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等几类。葡萄糖 和果糖属于单糖,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 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__是动物糖;多糖中 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___纤维素是植物糖,淀粉和糖原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 物质。 5. 脂类主要是由 C、H、O 3种化学元素组成。___脂肪___、___磷脂___和__胆固醇___是最常见的 脂质。脂肪由___甘油_____和____脂肪酸___组成,脂肪主要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磷脂分子结构 中有____亲水性头部____和_疏水性尾部_____,是构成_____膜结构_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胆固醇是构 成____细胞膜____结构的重要成分之一,也是许多___激素__________以及维生素D的原料。 6.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以___肽键_______连接形成____肽链___,氨基酸的___种类______、______数目 ____、____排列顺序_____决定了肽链多样性。蛋白质的____空间结构___是其能多样性的基础。蛋白质 不但是生物体的_____结构物质___________,而且在生理活动中起____调节______作用。蛋白质在细胞

(完整版)高中生物教学随笔

高中生物教学随笔 中学生物是一门结合文理的综合性学科。在学习中既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需要在其中掺插形象思维。正是为了适应生物这一门学科的特点,就必须要求学生首先要把基础打好,然后再开始拓展逻辑思维。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材料,所以应把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使学生重视教科书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善于阅读,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有的学生甚至看不懂课本。因此,教师必须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做好“标、增、注” 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的有效性,应该指导学生直接在教材上标、增、注。把一句话或某些段落中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字、词,用各种符号标出。鉴于高考要求,仅仅掌握书本上的表面知识不不够的。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书上难以理解的内容予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增添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注:对于教材有些地方必须“前挪”或“后错”才能说明问题的,或是前后知识点有联系的,可批注在旁以备忘,便于阅读时随时查阅。 二、揭示隐含未显内容,引导阅读 学生看书时总是浮于表面,对于一些在插图中隐含、课文中无文字说明的内容往往不容易发现,这时就需要教师从旁指点。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图中,隐含着整个时期核内遗传物质变化的问题;光合作用过程图解,隐含着光合作用释放氧均来自反应物的水,葡萄糖中的6个碳均来自反应物的二氧化碳;细胞呼吸图解中,隐含着各种反应物的参与阶段。这些隐含未显内容是学生理解问题、完成习题的障碍。所以,需教师正确并带有启发性的点拨,引导阅读,使隐含内容外显化,学生悟出了书本文字没有表述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专题阅读 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一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织成体系,让学生阅读。以葡萄糖为例,教材上出现过多次,把它整理成下列几方面:1、葡萄糖是分属糖类中的几糖;2、葡萄糖的鉴定——斐林试剂;3、葡萄糖的产生——光合作用;4、葡萄糖的代谢(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代谢--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其他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代谢—无氧呼吸、有氧呼吸);5、葡萄糖在植物和动物之间传递(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专题性阅读,目的在于使分散的基础知

第一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

第一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一、教材分析: 本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包括“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两部分内容。这一节的教学关键在于激励学生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了解基本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规则,并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关于“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教材首先应用达尔文和斯科的名言来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和实验室,因为好奇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重要条件。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是研究方法的体现,教材列举了柳条鱼产仔条件的探究实验案例,分析了其中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并在“阅读与思考”栏目中运用“库鲁病”病原体发现的生动过程用以补充说明生命命科学探究是如何进行的。 关于“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教材强调了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室是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场所。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操作要求进行实验,为下一节实验课的正常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的“发现之路”介绍了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强调了技术的改进对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课题: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的实验室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比较生命科学探究常用方法的不同适用范围和优势。 能识别高中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能说出实验室的主要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主要条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实验室,识别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阅读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了解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理解高中生命科学教育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学习生命科学课程的热情和信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难点:如何进行生命科学探究。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 七、教学过程:

上海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整理

生物第一册书 细胞水平: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 细胞学说:德国施莱登、施旺提出。 进化论:英国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描述法与比较法(生命科学发展早期),实验法后逐渐成为主要研究手段。 分子水平: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 后基因组学:解读并深入探索人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破译重要微生物和植物的基因组,启动环境基因组的研究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等。 脑科学:“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是各国科学家提出的三大目标,“了解大脑、认识自身”是21世纪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 结合水:小部分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称为结合水。 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绝大多数)。 水的基本作用:1·溶剂2·运输营养物质、代谢3·参与生物体内化学反应4·体温调节5·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无机盐的作用:1·细胞的重要组分2·调节生命活动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4·维持血液酸碱度 糖类:人们将符合化学通式(CH2O)n的物质称为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 单糖:不能谁接的最简单的糖,eg:G、果糖核糖。 双糖:由两个单糖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的糖类,eg:蔗糖、乳糖和麦芽糖。 多糖:由许多G分子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复杂的糖类,eg:淀粉、纤维素、肝糖原、肌糖原。 淀粉:植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 糖原:存在于动物体内,不溶于水,是动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的结构糖 脂质:俗称脂类物质,其共同特性是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基本单位。脂肪酸主要是由碳和氧组成的长链。如果长链中碳和碳之间是以单键(C—C)相连,我们称其为饱和脂肪酸;若碳原子之间存在双建(C=C)连接,则称为不饱和脂肪酸。 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结构大分子。 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也是机体合成某些激素(eg:雄激素、雌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维生素D等物质的原料。 动脉粥样性硬化:多余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沉积在动脉的内壁上,使其管腔狭窄,血流减慢,血流量减少,造成机体各种组织器官供血不足。 脂肪肝:肝脏合成甘油三酯过多,肝细胞又由于营养不良、中毒、缺乏蛋白质等原因,合成的甘油三酯不能及时形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分泌到血液中而转运出去,便在肝细胞中堆积,形成脂肪肝。 蛋白质(pro):是由氨基酸(A.a)为单位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生命科学高中第一册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学案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第1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一、教学目标: 举例说出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能叙述酶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关系。 能解释环境因素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的原因。 通过酶与普通化学催化剂的比较,说明酶的作用特性。 理解ATP是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特点。 酶的作用和特性。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难点:酶的专一性。 ATP与ADP的相互转变与生物供能之间的关系。 三、预习和笔记 1、我的疑惑: 。 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这个过程包括作用和作用两个既矛盾又统一的过程,这两个作用组成了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3、合成反应是,例如。 4、请用图解表示同化作用、合成反应、脱水缩合三个概念的相互关系: 。 5、水解反应指,例如。

6、氧化分解反应指例如。 7、请用图解表示异化作用、分解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分解反应四个概念的相互关系: 。 8、酶是的生物大分子,其化学本质是或。 9、酶具有、和等特征,酶的空间结构决定了酶具有特性。 10、酶正常发挥作用需要的条件有:需要合适的,例如胃蛋白酶进入后才发挥作用;有些酶需要的协助,此外酶的活性还受和的影响。 11、冰箱能延长食物保存时间的原因是 。 12、生活中我们对酶的利用有。 13、ATP的中文全称是,其中A表示,T表示,P 表示,ATP的简式是。 14、ATP和ADP互变的反应式是。 15、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是,能将ATP水解成ADP和Pi的细胞结构是。 16、ATP的作用是。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1 我担任高中生物教学已有半年年,在同科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了些许进步。现将半年来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呈现出来,与大家共榷,望能抛砖引玉,对大家有点启发。初到有色一中,紧张有序的教学氛围给了我很大压力,也给了我许多动力。学校的一套先进的教学理念也给了我许多启发。因此,接手高一以来,我迅速地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的相关要求和技巧,并能够及时地去落实、去实施。因而很快地进入角色,使得教学工作顺利起步,没走弯路。在半年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一、用己所长,抓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简单的动手能力。知识层次要求为“知其然”,而高中的知识要求趋向于系统化、理论化,不但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求学生“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要有很大的改变。我就利用自己了解的初中教情和学情,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教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在本质上的理解。从开始我便舍弃了集体提问,集体回答这种看似热烈的方法,强调学生:问题提出来后5秒钟不得出声,然后举手回答。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的作风。同时,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学会认真记,学会整理错题集,学会归纳总结,学会画知识系统图等,使学生一步步地从一个懵懂的初中生,逐渐变成一个比较成熟的高中生。这样,我在教学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也为后来成绩的取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狠抓基础,细研课本,以不变应万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降低学习和教学的起点和难度,面向全体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有着极高的热情,但这种热情下,却暗藏着不求基础的浮光掠影的学习态度。狠抓课本有利于收住学生的心,更有利于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有效防止学生眼高手低,样样通,样样松,翻书就会,做题不对,从而造成厌学情

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

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 一、课堂教学导入技能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一个恰当的导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欲,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等作用。 (一)课堂教学的导入原则 导入的原则:七个字“准、启、联、形、趣、巧、简”。 “准”:导入要紧扣教材,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来构思导入。对与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导入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遵循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否则,导入的形式再新颖,导入的内容再充实都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切忌盲目的偏离教学内容的导入。 “启”:导入要具有启发性,要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以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联”:导入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导入内容既要与新知识紧密相连,又要与学习者原有知识联系。 “形”:导入要体现直观性和形象性。直观事物往往给人很深刻的印象,而生物教学内容大多的具体而形象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思维而形成概念,从而理解原理。 “趣”:有趣的导入可以使教学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呈现在学

生面前,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学习。 “巧”: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求精辟、准确、朴实易懂,更要实事求是。 “简”:导入要有一定的概括性。导入不是教学的主体。如果导入过于繁冗,是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 (二)导入的方法 随着教师素质的提高,理念的革新,教学媒体的发展,导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1、以旧拓新,承前启后 【案例】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可以这样导入:在初中我们学过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知道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那么,今天我们接着原有的知识一起深入的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 2、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案例】在学习“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时,可以这样导入:全球的环境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3、引用实例,贴近生活 【案例】大家都打过乙肝疫苗吧,大家知道打了乙肝疫苗就很不容易患乙肝,大家想没想过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打了疫苗以后就不容易患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特异性免疫

初高中生物衔接教材

初高中衔接教材 . 生物 第一章细胞 学习目标: 1.细胞的形态、细胞的结构、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2.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学习过程: 一.细胞的形态: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如下图所示: 二.细胞的结构 生物几乎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动物和植物的差异很大,那么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到底一样吗?仔细观察下图,认识细胞的各种结构。 比较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图,总结它们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知识链】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cellmembrane)、细胞质(cytoplasm)、细胞核(nucleus),细胞质里有线粒体等。(细胞质中的这些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细胞器)。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面有细胞壁(cell wall),细胞质里面有大的液泡和叶绿体等。液泡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很多种物质。 【小辞典】 细胞壁是一层透明的薄壁,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动物细胞则没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对植物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极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 细胞质是细胞膜以细胞核以外的粘稠物质。 细胞核近似球形。 线粒体呈圆柱形。(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器) 叶绿体呈椭球形(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实际用】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人类食物中的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有清理肠道的作用。 细胞液中的单宁有涩味,柿和石榴的果实中单宁,单宁在制革业中有重要作用,能使动物的皮革变成柔软的皮革。 细胞液中的植物碱各类很多,有些植物碱在医药上十分重要。如玛啡、麻黄碱等植物碱是很多药物的有效成分。 甘蔗、甜菜的细胞液里含糖量很高,因此,人们用甘蔗、甜菜来榨糖。 【想一想】 你认为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里都含有叶绿体吗?想个办法证实你的想法。 三.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生物学史(高中教材)

高中生物学史 江苏省黄桥中学戴波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一) 1965 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胰岛素。 1953年,英国桑格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1、1665 年罗伯特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 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 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看到的是只剩下细胞壁的死细胞) 2、17 世纪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放大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 确的描述。(看到的是活细胞,命名的是微生物) 3、19 世纪 30 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植 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4、魏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细胞是先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补充: 1543年,维萨里发表《人体结构》揭示人体在器官水平结构 比夏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耐格里观察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形成,发现新细胞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三)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历程: 5、1895 年,欧文顿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6、20世 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7、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 膜的 2 倍。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 8、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 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9、1970 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并让两种细胞融合,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 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0、 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 对称性,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补充: 1988 年,美国阿格雷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1998 年,玫瑰麦金农测出钾离子的通道立体结构 (四)酶的发现史: 11、斯巴兰扎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 1783 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2、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 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13、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 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4、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 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他将这些物质成为酿酶。

高中生物概念大全

1.生命系统: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系统叫做生命系统。由大到小依次为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PAT: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系统、器官、组织层次,细胞即是个体;植物没有(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病毒是生物,但不是生命系统 2.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3.原核细胞: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 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 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 分类:根据外表特征,可把原核生物粗分为“三菌三体”6种类型,即细菌(狭义的)、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注:支原体是最小的细胞生命结构 4.真核细胞: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能进行有丝分裂。 5.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细胞中的结构如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核仁等结构的大小均超过0.2微米,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都能看到,因而这些结构属于细胞的显微结构。 6.亚显微结构:又称为超微结构。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极限约为0.2微米,细胞膜、内质网膜和核膜的厚度,核糖体、微体、微管和微丝的直径等均小于0.2微米,因而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这些细胞结构,要观察细胞中的各种亚显微结构,必须用分辨力更高的电子显微镜。) 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微米的细微结构,叫做亚显微结构。 7.水:水是生命的源泉。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是水,水占成人体重的60~70%,占儿童体重的80%以上。 作用:水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在生物体内还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水对于维持生物体温度的稳定起很大作用。 结合水: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叫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自由水:大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8.无机盐:其中大量元素有钙Ca、磷P、钾Ka、硫S、钠Na、氯Cl、镁Mg,微量元素有铁、锌、硒、钼、氟、铬、钴、碘等 无机盐作用:1)、是细胞的结构成分。 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例: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是动物和人体的骨、牙齿中的重要成分。 (2)、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代谢活动。 实例:哺乳动物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如果某个动物血液中钙盐的含量过低就会出现抽搐。Ca2+对于血液的凝固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Ca2+,血液就不能凝固。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这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HCO3-对于维持血液正常,pH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含Zn的酶最多,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有关。Co是维生素B12的必要成分,参与核酸的合成过程。 (3)、维持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 (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尤其对于植物吸收养分有重要作用 9.糖类:麦芽糖、蔗糖、乳糖是双糖。葡萄糖和果糖是单糖。多糖: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作用:1 作为生物能源 2 作为其他物质生物合成的碳源 3 作为生物体的结构物质4 糖蛋白、糖脂等具有细胞识别、免疫活性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 10.脂质:生物体中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化合物。分类:1. 油脂即甘油三酯或称之为脂酰甘油,是油和脂肪的统称。一般将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称为油,而将其呈固态时称为

最新高中生物教学总结

高中生物教学总结 参加高中生物教学五年多以来,深深感受到生物教育工作的挑战性和艺术性,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向理论学习,向同行学校,向实践学习,所取得的点点成绩不敢居功自傲,在今后的工作中需更加谦虚、严谨和认真。现把工作中的一 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 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 见性。 第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 问题; 第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 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结合等。 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

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 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 用内容时,笔者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有氧的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有的学生对呼吸作用三个阶段的学习记忆比作到 xx留学: ①学校(葡萄糖) ②汽车总站(丙酮酸)坐船需水 ③广州坐飞机需氧气美国。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 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

小学科学中生命科学内容的教学总体设想与建议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小学科学中生命科学内容的教学总体设想与建议 小学科学课中的生命科学内容是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实体,到树林田野、湖泊山川,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生命科学相关单元的探究活动从观察身边常见的生命现象入手,以显浅的容易感知的有关生命问题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生命知识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以科学的眼光看待生命,珍爱生命。融“知识方法态度”于一体,力求在灵活与开放的学习氛围中感知生命体的基本特征,获得在学习上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一、小学科学中生命科学内容教学的总体设想 (一)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科学概念体系 我们的学生对身边的生命科学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也应该是我们进行生命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源,要好好地加以呵护和进一步的激发,因此对于这块内容的科学概念体系通过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生命科学问题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来建构。 而对于问题也必须进行精心地筛选和打磨,问题的确定以“科学性、探索性、趣味性、实用性”为特点,尽可能以小学生的生活与成长为基点,体现科学启蒙原则,旨在拓宽小学生眼界。选择的问题可以是宽泛的、综合的,也可以是深入的、独立的。 (二)要找准科学概念、态度情感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结合点 一般地说,贴近日常生活实际的最容易唤起学生的潜意识和已有经验,做为科学教师就应该寻找那些有探究价值的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探究性因素,设计出一个个探究性的活动以此来建构科学概念、态度情感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建立科学概念,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在生命科学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就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来设计。一般的生命现象所发生的变化都是可以通过细心的观察来发现,让学生以尊重生命的态度进行科学学习,并用假设、观察记录、分类比较,从而初步形成某些概念,获得比较科学的结论。科学态度与方法的整合,能让学生从常见的生命现象延伸拓展到生命科学,认识也可以从现象深入到实质,从而产生对生命现象新的认识,使新的认识蕴含着美感。 (三)在多元化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

(新)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一必背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果酒菌种:附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真菌,兼性厌氧,主要出芽生殖还有孢子生殖)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3、制酒条件:温度(18~25℃),发酵液缺氧呈酸性(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 4、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 5、果醋菌种:醋酸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 6、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2H5OH+O2→CH3COOH+H2O 7、制醋条件:①深层发酵时,短时间不通氧,醋酸菌死亡。②温度:30~35℃。 8、流程: 9、装置:充气口制酒时关闭;制醋时,连续输入氧气。 排气口长而弯曲的胶管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 向下的目的是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出料口是用来 取样检测。 葡萄汁只装2/3,留1/3空间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先有氧呼 吸进行繁殖。 10、若用瓶子做装置:制酒时,要每天拧松瓶盖2~4次,目的是排二氧化碳;制醋时,将瓶口打开,盖上纱布。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果酒果醋

11、所有用具清洗后晾干或清洗后用70%的酒精消毒。 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12、酒精检验:酸性(3mol/L的H2SO4)重铬酸钾→灰绿色。醋酸检验:嗅味和品尝(比较pH) 13、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 课题二腐乳的制作 1、菌种:多种微生物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真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孢子生殖。)传统制作毛霉来自空气;现代生产将优质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加盐之前为前期发酵,目的是创造条件让毛霉生长,使毛霉形成菌膜包住豆腐使腐乳成型。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4、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豆腐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5、温度:15~18℃。 6、加盐: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控制盐的用量(豆腐:盐=5:1):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食盐的作用:1.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腐败变质2.析出水分,是豆腐变硬 3.调味 7、卤汤: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 8、卤汤中酒的含量:12%左右。作用:1.防止杂菌污染 2.赋予腐乳风味3.酒精含量过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9、香辛料的作用:1.调味 2.杀菌 10、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①玻璃瓶,洗净后用沸水消毒。②加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③封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 11、影响腐乳风味的因素:盐、酒、香辛料、豆腐含水量。 12、腐乳外部致密的“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毛霉菌丝,它能形成

高中生命科学(生物)第二册知识点整理

生物第二册复习资料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一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单细胞动物以整个细胞感受光、热、电和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人和高等动物则通过自身特定的感受器获取这些信息。这些信息通过神经传递到脑,在脑中产生感觉。根据外界刺激物的类型,通常可将感受器分为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一、动物体对物理信息的获取 1、皮肤感受器 人和高等动物皮肤中有许多神经末梢,当受到压力、温度、针刺等刺激时,便会将各种刺激转换为神经信号,从神经末梢传递到神经中枢,这些神经末梢统称为皮肤感受器。 2、光感受器 ※折光装置均无色透明,具有折光和聚焦的作用。 视杆细胞:感受光亮 视细胞 视锥细胞:感受色彩 视细胞将光能转换为电信号(神经冲动),必须由视神经传到脑的视觉中枢后才能形成视觉。 3、声波感受器 ①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②外耳收集声波,通过外耳道向内传递,声波可以引起外耳道底部的鼓膜振动。 ③鼓膜内侧为中耳,内有3块听小骨,听小骨将声音传递到内耳。 ④内耳由耳膜和前庭器组成,耳蜗是声音感受器,将声波转化成神经冲动,由听神经传到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前庭器由3个半规管和前庭组成,是感受身体平衡的器官。 4、特殊的感受器: ①鱼类的侧线,用来感受水流和定方位。 ②蛇类的颊窝,感受周边动物散发出的热能。 二、动物体对化学信息的获取 1、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化学感受器主要分布于鼻腔的嗅黏膜和口腔的舌上。 ①分布于嗅黏膜上的嗅细胞可感受溶解在嗅黏膜表面液体中的有气味的化学分子。 ②味蕾顶端有一个小孔,味细胞顶端的微绒毛分布于此,溶解在水中的化学分子经微绒毛由味细胞传换成神经冲动,最终传递给脑产生味觉。 2、昆虫的味觉毛分布于足的末端和口器,而感受气味的毛多分布于触角。 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1、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体内的各种刺激(信息)发生反应,称为反射。 2、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3、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4、反射弧及其功能: 一、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 1、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细胞,也称神经元。 2、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树突组成: ①细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内含细胞核和细胞器,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 ②树突通常较短,具有许多树枝样分支,是神经元接受信息的部分。 ③轴突较长,分支少,是神经元传出信息部分。 3、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称为神经纤维。 4、神经冲动传导: ①在神经细胞质膜的内外两侧之间存在电位差,称为膜电位。 ②静息状态下,膜内为负(K+),膜外为正(Na+)。 ③受到刺激时,局部区域(兴奋区)Na+流入细胞内,电位反转为内正外负,即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兴奋区域此时与周邻部位之间有电位差,这就会引起周邻部分产生兴奋,兴奋沿神经纤维推进,此过程即为神经冲动传导。 ④信息在神经元上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的。 5、突触传递: ①神经元以轴突末端膨大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两个神经元相接触部分的细胞膜合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②突触小泡内所含有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③信息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的。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学总结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却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改正,并且对一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工作中我感受得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虽然这里的学生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但是因与他们的关系良好,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因为我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所以才会赢得他们对我的尊重。积极的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燃烧起来。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我所教的两个班,三个是文科班,。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文科班中,难度不能太高,是由于他们的基础较理科班的差,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而理科班呢,题目可以难一点,他们基础好,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5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可能还会睡觉。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

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生物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地生物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 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教师讲的少了,开放性的题型多了。以上是我的一些教学工作中得到的心得体会,有不好的地方,请多多指教!! 5.存在的问题、缺点和不足 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完美。我校的生物教学在几年的发展中,现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成果即是无价的经验,但也存在很多很多的问题。在课改之风越刮越烈的今天,教师角色定位需转换,观念需改变,而这些我们做的都不到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把握,我们做的也不到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缺陷;研究性学习课如何开展我们还需深入学习和努力尝试;新课改要求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的综合教育,我们做的也不到位;…… 总之,生物学科教学的过去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现在有我们全体师生顽强的拼搏与不懈的努力,未来的发展前途无量

基于新课程的生命科学教学设计..doc

基于新课程的生命科学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安排 阅读一份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作用及新课程的要求 二、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分组活动:设计教学目标 分组活动:确立教学策略 三、观摩一堂生命科学课(录象) 四、完成一份教学设计 “我的健康我做主”,内容选自于八年级上海版《生命科学》教材第3章第一节,由上海浦光中学的瞿萍老师提供。瞿老师将教学设计分为六个部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后记。 从以上的设计中可以看出,瞿老师对本堂课“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系统的把握,并将课程理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转化为教学的行为。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课堂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课堂,也是一个生命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去激活。而激活的关键则在于教师要有全面严密的预设,也就是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课前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把握课堂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教学设计的作用及新课程的要求 1、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可以被看成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经过设计的外部事件是为了支持内部的学习过程。”目的性、组织性和计划性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 所谓设计,就是指为解决某问题,在开发某事物或实施某方案前所采取的系统化计划的过程,注重的是规划和组织。为达到预期目标、获得理想效果,在进行任何一项有目的的活动前,必须对其进行设计。 从教学和设计的角度看,教学设计就是为了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而预先对教学进行的决策活动。 教学设计以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用系统思想和方法来分析教学过程各个要素,用最优化的思想和观点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给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2、教学设计的作用 教学设计是在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解释。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课程标准,符合课改需要 教师要走进新课改,首先,要把课标的理念融会在教学设计之中,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课标精神。教师只有把课标精神落实到目标设计、内容优化及教学活动组织的各个方面,新课程才有可能得以有效实施。课改以后,许多老师的教学仍然是老套路,与其说课堂没有突破,不如说是教学设计没有突破。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从浅层次的编写教案进入深层次的教学设计,这是课改的必然要求。 2)使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关注学生的发展是生命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设计是在对学习者进行全面及时的了解和分析之后进行的设计活动。它以学习者的学习为出发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