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十三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十三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十三章 抗心律失常药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 )
A.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维拉帕米
B.利多卡因能绝对延长浦氏纤维ERP
C.奎尼丁可阻抑3相K+外流,绝对延长ERP
D.抗心律失常药延长ERP后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现象
E.奎尼丁可阻断α受体,扩张血管,血压下降。

2.下列哪一药物是钙通道阻滞药( )
A.利多卡因 B.苯妥英钠 C.维拉帕米 D.奎尼丁 E.乙胺碘呋酮

3.美西律对哪种心律失常有效( )

A.室上性心动过速 B.房颤 C.房扑 D.室性心律失常 E.窦性心动过速

4.应用奎尼丁治疗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
A.胃肠道反应 B.金鸡纳反应 C.心功能不全 D.奎尼丁晕厥 E.低血压

5.奎尼丁降低自律性的机制( )
A.抑制0相去甲肾上腺素内流 B.抑制4相去甲肾上腺素内流
C.抑制O相Ca2+内流 D.抑制4相Ca2+内流
E.抑制4相K+内流

6.不正确描述是( )
A.利多卡因可选择性降低浦氏纤维自律性
B.利多卡因对室性心律失常有效 C.普萘洛尔可用于窦性心动过速
D.维拉帕米适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奎尼丁安全范围大,可作为门诊用药

7.利多卡因降低心肌自律性,主要是( )
A.抑制Ca2+内流 B.促4相K+外流 C.促4相去甲肾上腺素内流
D.抑制4相去甲肾上腺素内流 E.抑制4相K+外流

8.仅用于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的药物是( )
A.利多卡因 B.奎尼丁 C.普萘洛尔 D.维拉帕米 E.胺碘酮

9.具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绝对延长有效不应期的药物是( )
A.奎尼丁 B.利多卡因 C.苯妥英钠 D.胺碘酮 E.美西律

10.胺碘酮是( )
A.钠通道阻断药 B.β受体阻断药 C.钙通道阻断药
D.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E.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

11.下列哪种描述是正确的( )
A.室性早搏宜用普萘洛尔 B.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禁用硝酸甘油
C.对伴有支气管哮喘的心绞痛病人选用β受体阻断剂比选用钙拮抗剂好
D.普萘洛尔抑制心肌收缩力后,增大心室容积,会减弱它的抗心绞痛作用
E.相对延长ERP不能取消折返激动现象

12.室性心动过速宜选用( )
A.奎尼丁 B.普鲁卡因胺 C.普萘洛尔 D.胺碘酮 E.利多卡因
13.下列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中,哪点不能取消折返激动现象( )
A.降低异位自律性 B.改变膜反应性而改变传导性
C.绝对延长ERP D.缩短APD,相对延长ERP
E.促使邻近细胞ERP的不均一趋向均一

14.下列哪种抗心律失常药对强心苷中毒所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佳( )
A.苯妥英钠 B.胺碘酮 C.普鲁卡因胺 D.普萘洛尔 E.奎尼丁

15.应用奎尼丁治疗心房纤颤时,常先用强心苷,因为后者能( )
A.对抗奎尼丁引起的心脏抑制 B.对抗奎尼丁

的血管扩张作用
C.防止室性心动过速的
产生 D.增加奎尼丁抗房颤的作用
E.提高奎尼丁的血药浓度

16.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宜首选( )
A.奎尼丁 B.维拉帕米 C.苯妥英钠 D.利多卡因 E.胺碘酮

17.地尔硫卓的作用机制是( )
A.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内流 B.促进去甲肾上腺素外流 C.抑制Ca2+内流
D.促进Ca2+外流 E.促进K+外流

18.长期应用普鲁卡因胺,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
A.胃肠道反应 B.药热 C.心功能不全
D.红斑狼疮样综合征 E.降低血压

19.妥卡胺(室安卡因,妥卡尼)对哪种心律失常有效( )
A.窦性心动过缓 B.房室传导阻滞 C.心房扑动
D.心房颤动 E.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

20.下列哪种情况,用心得安(普萘洛尔)无效( )
A.室性早搏 B.心绞痛 C.高血压 D.甲亢及危象 E.窦性心动过缓

21.有关普萘洛尔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
A.阻断心肌β1受体 B.降低窦房结、浦氏纤维的自律性
C.抑制房室结,延长房室结ERP D.产生负性频率作用
E.提高浦氏纤维传导性

22.下列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奎尼丁为钠通道阻滞药,能降低浦氏纤维的自律性
B.利多卡因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但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好
C.维拉帕米一般不与普萘洛尔合用于快速型心律失常
D.强心苷减慢心率的作用是由收缩性加强后所继发
E.胺碘酮可明显延长心房、心室的APD和ERP

23.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 )
A.利多卡因 B.奎尼丁 C.维拉帕米 D.普萘洛尔 E.地高辛

24.关于利多卡因的介绍,哪一点是错误的( )
A.促进4相K+外流抑制浦纤维自律性 B.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C.较少引起血压下降和心肌收缩力抑制
D.也可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促进浦氏纤维3相K+外流,相对延长ERP

25.关于奎尼丁对心脏的作用,错误描述是( )
A.抑制心肌细胞Ca2+内流,使心肌收缩力减弱
B.减慢3相K+外流,使APD和ERP延长
C.降低自律性细胞4相的除极速度 D.缩短房室结,心室肌不应期
E.通过阻断α受体引起血压下降,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升高

二.多项选择题
1.奎尼丁的药理作用包括( )
A.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内流 B.抑制Ca2+内流 C.促K+外流
D.抗胆碱作用 E.受体阻断作用

2.利多卡因可用于( )
A.房颤 B.房扑 C.室性早搏 D.室性心动过速 E.室颤

3.普萘洛尔的适应症有( )
A.房颤、房扑 B.室性早搏 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D.窦性心动过速 E.房性早搏

4.利多卡因的体内过程特点是( )
A.口服吸收好 B.首过代谢(肝脏首关消除)明显
C.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0% D.主要经肝代谢 E.常静脉滴注

给药

5.钠通道阻滞药包括( )
A.苯妥英钠 B.胺碘酮 C.维拉帕米 D.奎尼丁 E.普
鲁卡因胺

三.判断题
1.奎尼丁治疗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时,应先使用强心苷抑制房室结,以减慢心室频率( )
2.窦性心动过速可选用普萘洛尔,室性心动过速可用利多卡因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常选用维拉帕米。( )
3.心衰和低血压者选用奎尼丁。( )
4.低血钾时心肌细胞膜对K+通透性降低,影响利多卡因疗效,应先补钾( )
5.苯妥英钠对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或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均有效( )

四.填空题
1.奎尼丁降低心肌自律性和减慢传导的机理分别是 和 。抗
心律失常药钙拮抗剂的代表药是 ,主要用于治疗 。
2.胺碘酮对心肌最显著的电生理特性影响是 ,临
床主要用于 。
3.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 ,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 ,利多卡因可选择性作用于 ,促进 降低其自律性,临床上主要用 。
4.治疗浓度的奎尼丁主要抑制 的自律性,对 的自
律性影响很弱。
5.利多卡因降低自律性和相对延长ERP的机制分别是
和 。奎尼丁降低自律性和绝对延长ERP机制分别是
和 。
6.奎尼丁的不良反应有 、 和 用于缓
慢型心律失常的药物是 和 。
7.利多卡因临床可用于治疗 心律失常,常采用 给药方式。
8.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有 和 等。
9.对奎尼丁晕厥的治疗包括采用 、 、
等抢救措施,及应用 、 等药物。

五.问答题
1.简述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应用。
2.试述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3.何谓折返激动?抗心律失常通过哪些电生理作用取消折返激动现象?



药理学习题集答案
第二十三章 抗心律失常药

一、单项选择题
l、B 2、C 3、D 4、D 5、B 6、E 7、B 8、A 9、A
10、D 11、D 12、C 13、A 14、A 15、C 16、B 17、C
18、D 19、E 20、E 21、E 22、B 23、A 24、D 25、D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 2、CDE 3、ABCD 4、ABCDE 5、AD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填空题
1、抑制4相Na+内流;抑制0相Na+内流;维拉帕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和浦氏纤维的APD和ERP;房扑、房颤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维拉帕米;普萘洛尔;心室肌浦氏纤维;促进4相K+外流;室性心律失常
4、异位起搏点;窦房结
5、抑制4期Na+内流,促进4相K+外流;促进3相K+外流;抑制4相 Na+内流:抑制2期Ca2+内流,3相K+外流
6、奎尼丁晕厥;金鸡纳反应、过敏反应;心脏毒性(诱发心衰等)
7、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8、室性;静滴
9、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电除颤;异丙肾上腺

素;乳酸钠
五、问答题
1、利多卡因作用与应用
(l)作用:
①降低自律性 选择性作用于浦氏纤维,促进4相K+外流和
抑制Na+内流。
②相对延长ERP促进3相K+外流,缩短浦氏纤维的APF和ERP,ERP相对延长。
③高浓度则抑制传导,使单向传导阻滞转为双向传导阻滞,消除折返激动。对因受损而部分除极的心肌组织,可消除单向传导阻滞和折返激动。
(2)应用:
①室性心律失常,对室性早搏疗效好。
②强心甙中毒引起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
③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为首选药。
2、
(1)降低自律性:通过抑4相Na+内流或Ca2+内流。或促K+外流而降低自律性
(2)减少后除极与触发活动:这一现象与Ca2+内流增多有关,因此钙拮抗剂对之有效
(3)改变传导性停止折返:增强膜反应性取消单向阻滞或减慢传导使单向阻滞发展为双向传导阻滞,从而停止折返。
(4)改变ERP及 APD而减少折返:绝对延长或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或促使邻近细胞ERP的不均一趋向均一,也可防止折返的发生。
3、
(1)折返激动是指冲动经传导通路折回原处而反复运行的现象。折返激动是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发病机制,是产生早搏、心动过速、扑动或颤动的直接原因。
(2)抗心律失常药可通过改变膜反应性而改变传导。停止折返;绝对或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或促使邻近细胞ERP的不均一趋向均一停止折返,如奎尼丁、利多卡因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