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

浅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

浅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
浅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

浅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结题报告)

山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张耀平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上好物理课,一直是一个令人

困惑的课题。其实,静心研究课程标准可以发现,一节好课之所以呈现出外在的诸多亮点,应归功于设计者对课程理念、学科精神充分领悟后生成的教学策略,以及实施者践行教育理念的扎实基本功。

一、“一节好物理课”的评价标准

新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旧课程截然不同,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标准。

1、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应有具有针对性,没有一个能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一节课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一次创造性劳动。教师要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准备度,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预期目标。

2、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好的课堂应当是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戏或生动的情景来创设,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幽默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3、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究中学习并倡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启发,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

4、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

好的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题目,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智力活动的结果,都会给学生带来启示。

5、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应变教学中的“意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探究、发现的让其探究、发现,能接受学习的让其接受学习。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6、能够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发展

好的课堂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有思考的内容、空间和时间。教师只扮演了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并引导学生思考。

一、问题提出

㈠课题研究的背景

1.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这个话题的讨论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上好物理课,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话题。其实,静心研究课程标准可以发现,一节好课之所以呈现出外在的诸多亮点,应归功于设计者对课程理念、学科精神充分领悟后生成的教学策略,以及实施者践行教育理念的扎实基本功。

2.新课程理念的优越性

新课程理念比起以往任何教育理念,都有其鲜明的优越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课程功能发生了转变;

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

②课程结构发生了转变;

建立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组成的课程结构;

③课程内容发生了变化;

既要体现时代性,又要反映基础性,同时还强调选择性;

④课程实施和评价体系发生了变化

给予学生更大的生长空间,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基于对上述背景的分析,我提出《浅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的新课题,希望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进行教学研究,既可以使得该课题研究从更广阔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得到完善与升华,又可以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在中学教学第一线

进行规范化的课堂教学,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真正落实。

㈡课题研究的特色

本课题的创新点与特色:本课题立足于要建立一套能真正符合一线教学需要的,能真正实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和理论。物理实验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探究性教学充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使探究式学习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㈢1.理论意义

随着新课程全面实施,新课程理念指导着课堂教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亲自探索“新”规律、发现“新”现象。而以往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生怕学生听不懂,或者担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于是教师从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甚至连实验结果都面面俱到地讲解,然后由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做实验流于形式,从而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意义。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出台首次提出了“科学探究”这个术语,新的课程标准从科学本质和科学素养的高度论述了加强科学探究的意义及其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内涵,使我们对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有更深的理解和明确的方向。科学探究进入课堂并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有所加强,过去普遍被忽略的实验得到重视,科学探究在实验中可以得到更好的体现。对待物理实验的态度是真正实施物理新课程的试金石。如果在物理新课程的实施中忽视了物理实验,那就意味着倒退。抓好了物理实验教学,基本上就使加强科学探究落到实处。因此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我们的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

2.应用价值

(1)对高中物理实验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本研究将使我校一线物理教师对于如何开展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的指导和定位。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改变了物理课堂教学的目标、性质和模式,从单纯为了学习知识验证理论及学习操作技能,转变为以全面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课程,实验教学对于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独到作用。物理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让学

生获得知识、获得技能,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探究性实验由于其重视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主体性的发挥。强调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也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充斥着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看实验、练实验”机械学习现象,实验的教育功能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本研究课题对于改变这种状况会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实践中尝试高中物理自主探究性实验教学新模式,构建该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真正实现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2)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课程开发与实施水平是教师的专业生长点所在。引导教师尝试开发自己独有的教材、学材和习材,及时发现原生态的宝贵经验,及时挖掘自身的隐性特色和创新优势,及时对这些重要资源进行总结升华,尝试通过对教材、学材、习材的研究,帮助教师从传统课程的纯实施者转化为现代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设计者,把对照图纸“按图索骥”施工的劳力者转化为自我意识觉醒的创意修改图纸的设计师,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走到“教师即课程”的改革前沿。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界定

(一)课题研究的范围

本课题在我们一线的实际能力范围内以新课程理念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影响

为引线,针对目前存在的假探究、脱离实际等重大问题,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

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适合调动学生主体探究的校本教材、学材和习材,以及与

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针对课改前和课改后分别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真正实现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试图模

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对疑难情境,学会收集和加工需

要的新资料,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学生将在真实生活情境中锻炼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课所包含的具体环节有探究包含情景设问激趣、自主猜想

讨论、自主探究设计、自主选择方案、自主实验探究、自主意义建构讨论交流、优化

意义建构引导探究、总结评价体验迁移拓展8个环节。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课堂教

学的基本特征。

2.教学过程的主体性: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探究性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的自主探究,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并通过学生主体的充分参与、主动探究和主体的发展反映出来。

3.学习探究的自主性:传统模式把学生视为容器,学生接受知识完全处于一种

被动状态。探究性教学则不同,它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知识

的获得,靠的是自己的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灌输。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二)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新课程的价值在于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这种融合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面向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关注人的教学才能使学科教学同时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发展。

(三)中学物理的特点

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除了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外,还包含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科研方法,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严密的理论科学和定量的精密科学。中学物理又有以下几个特征:基础性;实践性;前沿性;探索性。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教师的发展和成长

提高物理教师的实验教学素质,使之真正运用好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出独特的作用。熟练灵活的应用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模式。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认识。在实践创新完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新模式,构建了该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从传统课程的纯实施者转化为现代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设计者,把对照图纸“按图索骥”施工的劳力者转化为自我意识觉醒的创意修改图纸的设计师,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走到“教师即课程”的改革前沿。

(二)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通过我们的研究形成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和理论,在这种教学方式的指导下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能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真正实现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探究性物理实验,能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课堂教学一般以小组合作实验为主开展实验,学生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析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学校工作

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真正功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组织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同时通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对课题研究特点,规律和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立足教材,以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将演示验证性实验提升为学生探究科学的实验,将学生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将教材中出现的实验问题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做一做”、“小实验”等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对探究性实验进行初步探索,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方法与艺术,拓展学生的想象力、知识视野、创新思维能力,增强科学协作精神和学术研讨气氛,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传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效果的调查与启示

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效果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发现问题,确立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课程理念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影响的调查与研究

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的教育和学习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方面有了提高?还存在哪些问题?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探索一套完整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以我校高中14秋、15秋学生为观察样本,针对目前物理课堂探究课存在的假探究、脱离实际等重大问题,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适合调动学生主体探究的校本教材、学材和习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抽样老师同学进行调查,收集同学老师意见,收集专家意见,参考专业资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研究。具体采取文献分析法、问卷法、访谈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反思法、对比法、测验法等。

(一)文献分析法

本课题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出理性的分析,以期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客观的分析。

(二)调查法

本课题通过问卷的运用和设计,对不同类型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以及学习方式中易出现的问题。

(三)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典型个案的干预、分析与研究,探索探寻有效策略,以期积极有效地对个别学生实施成功的干预。

(四)经验总结法。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如何具体地上好一节课

1、认真备课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同时也是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备课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此间,我们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对教材的把握上,我们不但对本学科的有关概念要正确理解,还要随时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的动态和发展,始终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

2、课堂导入环节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导入环节应该紧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实际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导向性。好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开始。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所以课堂的开始一定要设计一个好的,适当的导入,以此来引导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充满激情,认真授课,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拥有了激情,才能用自己的激情去引发、激发学生的激情,同时进行信息交流。课堂就充满了活力,课堂氛围就是民主、和谐的,学生就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创设自主学习、积极互动探究的

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师生一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4、语言和板书是课堂的通行证。

语言很重要“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几十倍。老师上课时语调、语速都很关键。若声音太小了,学生听不清楚;若声音太大,又会引起听觉疲劳;若声音的调子一直高昂或一直低沉,学生都会昏昏欲睡;若说话拖拖拉拉,学生听起来就觉得懒洋洋。老师上课的语言应该简洁、准确。作为物理老师还要用词规范,用专业术语,不可随意发挥。老师上课时语调抑扬顿挫,语速有节奏感,学生也会感受到老师上课的激情,故也会带着激情去学习。好的板书简洁、形象,字迹工整清秀,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欣赏价值,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5、课堂探究环节要有序、有效、有度

课堂探究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感受;学习结论的得出、应用以及小组合作是否切实、有效,都要在这个环节得以落实。我认为,课堂探究首先要做到有序。所谓有序,就是指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本节内容中哪些需要直接讲授、哪些需要小组讨论、哪些需要个人反思、哪些需要实验探究、哪些需要练习巩固,都要进行分类整理,统筹安排,做到心中有数。要事先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其次,课堂探究要做到有效。所谓有效,就是指有效果、有实效、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

再次,课堂探究要做到有度。所谓有度,就是指不要过多过滥的探究,不要不分轻重是问题都要去探究。

另外,探究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适量的实验穿插,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6、课堂练习环节要有启发性、综合性、开放性

一个课堂练习题,表面上是对上面刚刚学过知识点的应用和巩固,实际上它更重要的价值是对课堂内容的一个规律性的概括和总结。这样使练和学熔为一体,大大的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7、课堂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正是学生大脑最疲劳、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做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核心、重点、难点,同时可以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在热烈愉快的氛围中把一堂课推向高潮。

8.及时做好课后总结,反馈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一节课的结束,我们勤于思考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善于从经验教训中寻求自己的努力方向,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并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反思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反思使我们锦上添花。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9、学案设计要能展现思维过程、简洁而实用

学案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抓手,是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领悟老师的教学思路的一个依据。为了让学生更有效、有目的性的进行学习活动,要设置简洁、实用而具有开放性的学案。

本课题组老师将该成果推广应用于我校课改年级各班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均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成绩。

八.课题研究的成效

总之,上好一节课是需要许多方面的因素的,我们所上的每一节课也不一定都是成功的。但无论怎样的课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懂得反思。所以上好一节课对于每一个老师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多闻多问多学习,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班级的教学方案;

2、切不可只模仿形式而丢掉教学内容;

3、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

4、切不可忘记应时时把握学生考虑问题动态;

5、整节课教师、学生应统一步调,目标明确;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会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多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老教师的一些好的做法,多在网路上学习一些好的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方法。争取尽快成长起来,使学生更加喜欢我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魏韶华.新课改给物理教师提出的新理念[J].安徽教育,2009,(02):8~9

[2]钟伟青.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2010,(21):3~4

[3]陶志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9,(05):15~16

[4]廖伯琴. 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26.

[5]高树忠,刘凤玲.高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2~46

[6]王棣生,中学物理创新教法---实验改革指导[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86-90

[7]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5

[8]何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17):12-13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 尚志中学杨玉芬全面实施新课改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状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为了与时俱进,适应当代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需求,如何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已成为当代高中政治教师深思、探讨的课题。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要学生面临高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中学生整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如何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教师在课前备好课、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后反思,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等多面。下面我对这个课题阐述几个自己的观点。 一、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松紧适度,让学生感兴趣的同时认为学习内容简单,有条理,易于理解。教学设计完成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好不好,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这一环节。 1、巧妙设计教学情境 教师要精心组织,大胆设计,敢于创新,创设出符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加,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如:我在讲《征税和纳税》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违法税法的四种行为时,我设计了一个情景剧的教学情境,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展示自己课前的小情景剧,其他同学观赏的同时归纳总结了四种违法税法的行

为。不仅让他们对这节课产生了兴趣,更形象直观地表现了所要学习的内容。 2、案例设计要恰到好处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入身边的事、名人事迹、时事政治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所举事例与教学内容能够联系的恰到好处。教学中教师会经常用到案例设计,举出好的例子,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点。我在讲《国家财政》时,在讲“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这个知识点时,我采用了国家近年来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些政策,这些政策学生既知道又感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理解此知识点。 3、做好课堂问题的设计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课前要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认真设计课堂问题,做到精、准、变的同时要难易适中。不做无谓的提问,对问题的设置要合理有效,例如不要总问是不是,对不对一些对学生来说觉得冗长、枯燥的问题,要使问题有新意,挑起学生对解答问题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达到让他们主动找寻问题答案的目的。如我在讲《企业的经营》时,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个企业的总经理,你如何使自己的企业走向成功?学生看到这个问题后,觉得很有发挥的空间,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做到导课生动有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集中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备好课,创造

小学科学(心得)之浅谈“如何上好一堂科学课”

小学科学论文之浅谈“如何上好一堂科学课”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能上好课是必须的。上好一堂课难,上一堂好课更难,上一堂好的科学课难上加难。那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上好一堂科学课向40分钟要质量?我结合自己20余年的课堂实践和经验,谈一谈我粗浅的看法: 一、高效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的导入环节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渴望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如我在执教《电磁铁》一课时,新课伊始,精彩的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迅速地营造出了那种神秘感,吸引学生很快投入了学习状态,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制作电磁铁。 二、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操作过程,教师适时指导,关注生成。 在学生动手实验前,可以先请学生设计一份实验方案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实验比较合理,在动手操作中注意哪些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实验操作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去实证。科学教师要适时地指导,用心呵护学生的科学体验,为学生搭建交流质疑地平台。另外,要上好一堂科学课,应当重视课堂上生成的东西,重视学生的发现。课堂生成处理好了,也会让人感

觉一切都是真实的,教师自己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而已,也会产生特别的愉悦感。 三、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让他们学会思考。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会思考、能动手的创新型人才,敏锐的思维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所以,上好一堂科学课,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应以思维为主线,课堂上以思维发展为核心。在科学实验课堂上,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做实验,还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实验。如我在执教《杠杆》一课时,在学生动手实验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如果让杠杆尺再平衡,应该怎样做?学生想办法后,我问:“为什么这里放一个够吗就平衡了?再加一个够吗杠杆尺不平衡怎么办?你为什么会这样想?每一个细节,在我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一一得到了落实。这节课学课,做学生的收获非常大,连听课老师都觉得受益匪浅。所以,要上好一堂科学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四、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科学课堂上究竟采取何种方式才效果更好,我认为要因事、因人、因时间、因内容而定。”因事而定“是指学生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展合作探究或提供怎样的

浅谈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

浅谈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 新学期已开学了,作为我们教师又忙碌在一线教学上,在三尺讲台上“尽显英雄本色”,但如何上好一堂课呢?我想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就是这个道理,目的就是为了上好每一堂课,以便提高教学质量。但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法,我认为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喜欢、质量不错”就是好课。下面就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谈谈我的观点和看法。 一、设计匠心独具 现在的教师教学用书比比皆是,假如一个教师只是按照一套现成的教学设计去教学,就与以前的机械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对实践新课程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没有好处的。上好一堂课教师要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教学设计。 二、学生主动参与 随着学生主体观的重新确立,看教师上好一堂课首先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课应让学生主动参与,议论纷纷。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议论纷纷。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三、教师语言生动 讲课中对语言有三点基本要求:清楚、得当、艺术。做到用词准确,用语恰当,尤其化学课上的化学术语一定要言简意赅,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四、师生教学相长 上好一堂课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样的课堂,老师、学生都会有不同感悟;这样的课堂师生都有所获。同时,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将看到这样的景象:即使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融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充满了美丽的想像。因此,这样上好的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收获的过程。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 (1)教程文件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1)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 怎样的一节课才算好课呢? 贾志敏老师: 1、要以学生为本。 2、要以训练为主。 3、要以鼓励为主。 好的课,从感觉上来说,可用“累”与“不累”来区别:如若听课者始终被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所吸引,精神专注、积极投入,没有丝毫“累”的感觉,那么,无疑,这是一堂好课。反之,听者焦虑不安,惋惜不已,时而抬腕看表,时而交头接耳,等待着下课钟声响起,那么,这样的课是不能列入好课之列的。 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两味”。 第一味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第二味是“人情味”。这里的“人情味”有着三层意味:一是指语文课要有情趣。二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三是指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要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个人看法:

语文课应该做到: 低段 1、扎扎实实教语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进入文本,感悟文章内涵,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2、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内容,比如,通过读,他们脑海中有画面,嘴上有话说。 高段 3、侧重于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中领悟读书识字、归纳大意、品析词句、突破难点、联系生活、升华认识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4、课堂气氛轻松,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流畅自然,师生在娓娓道来和思想碰撞中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低段——趣味性、多动性 一节好课是动静相宜,静中生慧的课。 (一)、面对低段的孩子,我们要深入浅出 尽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可以非常深刻和独特,但时刻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小孩子,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孩子,或牵引他们向前。好的教学贵在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数学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又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营造民主、和谐、积极、愉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深化知识,引发多向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荷兰学者费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为了克服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现象,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是本人几点粗浅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活动,情感传递活动,兴趣、意志、习惯、行为的展现活动,以及思维活动都是数学活动,其中思维活动支配着其它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因此,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可以说是数学思维的教学。 课堂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完成教学向自学的过渡。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最重要的是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必须清楚,课堂教学不只是教知识、教理论,更重要的是教思想,教学法。为此,就要把过去那种教师单纯解释教材,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学习知识的封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与教材直接发生关系,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作必要的引导、辅导、讲评工作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学生从接受知识变为独立加工获取知识,教师从知识授体变为学生消化教材的积极指导者。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宗旨决定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首先,要克服“离开了老师,学生就学不到知识”的传统思想,树立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及时点拨,适当引导,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的教学观念。 其次,要克服僵化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数学教学不只让学生记住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揭示定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中学习数学思想与方法。比如,讲“三角形中位线”,就可以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和迁移的方法,让学生探索四边形边、中点连线组成什么图形?对角线被交点所分四线段又组成什么图形?等等。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教给了他们类比的方法,培养了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心情舒畅,才能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才能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体性。我们可以这样计算,一个学生在校期间约有75%的时间是在课堂内度过的,如果课堂气氛是民主和谐的,对其一生将有多大的影响!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初中数学课修订版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初中 数学课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初中数学课 石匣学校路光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的职业,其主要工作是课堂教学,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个有责任心的教师的追求。那么,怎样的课才称得上是一节好课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由于教育观念、教育评价目标和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也会有不同的具体标准。我是一名教数学的教师,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对如何上好一节初中数学课谈谈自己粗浅的两点认识 一:课堂上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那么如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首先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在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使之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要做到从简单入手,从细微处入手,平时提问题,要注意把握好难度梯度,多赏识少批评,使之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其次重视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从尊重、爱护、体贴学生的角度给以引导。“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在课堂上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赏识的语言,都可以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将成功的喜悦放大,将失败的阴影消除,将好奇的心理引导至主动探索,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

在历史教学中,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应用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提供施展的空间和机会。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本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上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盘考虑,整体筹划,具体安排,细心组织,处理好教材的使用,体现出新课标的理念,发挥出自己的教学特长,展现出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样才符合新课标关于历史教学设计的要求。 作为教学设计者,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初衷主要是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通过认知历史过程,运用历史思维,全面、辩证、客观、发展地看待人类社会的各种复杂现象,能够实事求是地分析历史事物,这就需要在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一项原则:论从史出,论中有史,史中有论。 教学设计成功与否,要看是否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有利于展现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以中国历史第三册第一单元为例: 中国历史第三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反映的是清末历史,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期,所体现出封建制度的弊端是导致中国屡遭外敌欺辱的根源。教材通过侵略战争和民族救亡运动来展现主题的,而两者之间也存在必然因果的联系。 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1)教学的主题核心是什么?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是首要的。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基础上,抓住学习主题重心所在,有了主轴,纲举才能目张;(2)主题涉及哪些方面?有哪些要点?根据主题核心,对教学范围、层次等进行分析、把握内容;(3)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目的在于避免教学中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随意和零散;(4)弄清单元中各课课题之间以及与主题的关系,最终在围绕单元学习主题下,整体思考这一教学时段的教学策略和方式,以及资源整合。 教学资源整合主要有:(1)教学材料的整合;(2)教学方式的整合;(3)教学活动的整合;(4)作业练习的整合(整合时要遵循简单实效的原则)。使每节课在材料类型、教学方式、活动组织形式、练习训练上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又在整体上构成联系和配合。 二教学手段 当前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教师的讲授只是辅助手段而已,有的人甚至不讲课。不少教学理论的专家都在说要以学生为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为主,所以教师不能够多讲课,有些地方甚至以时间为量化标准,越线即判为不当,带上“紧箍咒”。我的看法:要讲,要讲好,而且不能少讲。 这是为什么? 理论上,教师、学生、教材是三位一体,缺少或弱化任何一者都将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材则是二者的中介。教师向学生传授教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材。 从历史课的性质上讲,历史学科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它是一种典型的知识性课程,因此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的常规形态。教师在课堂讲授历史知识是完成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 从历史知识传递上看,历史反映的是过去的人类活动。是不可能通过实验方式加以重演,很多也不能直接通过观察所得,而大多数只是通过间接方式传递。一般情况下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有:听、读、看等方式,听课则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在教学中是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 文课 怎样的一节课才算好课呢?我认为: 一节好课是将简单发挥到极致的课。 一节好课是将教师的个性与自身特点尽情展示的课。 一节好课是平实中闪烁着亮点的课。 一节好课是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发展变化的课。 一节好课是动静相宜,静中生慧的课。 一节好课将教学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教学目标高度整和的课。 要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使学生健康成长?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我就从五个方面对此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一、面对儿童,我们要深入浅出 尽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可以非常深刻和独特,但时刻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孩子,或牵引他们向前。好的教学贵在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二、课堂阅读要放松 首先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是上好一堂课基础和关键,只有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有好的教学设计,才有好的教学实施。那么如何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呢?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这样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他说人生是一道风景,我们要慢慢地欣赏,慢慢地品味,读书更是一道风景,优秀作品值得我们慢慢走,欣赏啊!让我们暂时忘却教师的身份、教学的任务,以一个普通读者的放松心态来欣赏作品,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这是一种非功利的阅读,是一种以感性为主的阅读。这种阅读是文学作品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最能打动自己是什么地方,产生第一感觉。一句话,就是我们在阅读文本时是一种放松的心态阅读。 三、课堂教学要务实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它强调教育要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行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所谓务实,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探究、体验、交流等创新的教育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成为强大学习动力,以此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营造融洽、平等、民主的教与学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把知识性、人文性、审美性巧妙地融合起来,给学生体验真情实。 四、课堂上必须有情感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 (1)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 怎样的一节课才算好课呢? 贾志敏老师: 1、要以学生为本。 2、要以训练为主。 3、要以鼓励为主。 好的课,从感觉上来说,可用“累”与“不累”来区别:如若听课者始终被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所吸引,精神专注、积极投入,没有丝毫“累”的感觉,那么,无疑,这是一堂好课。反之,听者焦虑不安,惋惜不已,时而抬腕看表,时而交头接耳,等待着下课钟声响起,那么,这样的课是不能列入好课之列的。 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两味”。 第一味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第二味是“人情味”。这里的“人情味”有着三层意味:一是指语文课要有情趣。二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三是指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要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个人看法:

语文课应该做到: 低段 1、扎扎实实教语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进入文本,感悟文章内涵,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2、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内容,比如,通过读,他们脑海中有画面,嘴上有话说。 高段 3、侧重于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中领悟读书识字、归纳大意、品析词句、突破难点、联系生活、升华认识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4、课堂气氛轻松,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流畅自然,师生在娓娓道来和思想碰撞中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低段——趣味性、多动性 一节好课是动静相宜,静中生慧的课。 (一)、面对低段的孩子,我们要深入浅出 尽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可以非常深刻和独特,但时刻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小孩子,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孩子,或牵引他们向前。好的教学贵在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课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向40分钟要效率,是每一个教师的追求。教育家指出:要上一堂课就必须“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适当,语言清晰,组织得好”。那么教师应怎样根据这几点上好一堂课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 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深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的内在要求。一些教学参考资料中,往往明确地指出了每个单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师阅读参考书是必要的。但是,只是把《参考资料》上的目的要求,抄在教案上是不解决问题的。因为,教师如果不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具体掌握哪些教学内容和哪些教学目的有内在联系,自己的教学目的就会是空洞无内容的。所以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十分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点是什么?教学难点是什么?也就是说这节课你要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 的?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只有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后,才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最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更新教学观念。 目前,我们的教师还脱离不了传统的教学,上课还是一问一答或串讲的多。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我们教师要把过去那种单纯教师解释教材,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学习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在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成为指挥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学生应该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则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多关照。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只是老师的活动或少数几位学生的活动,而是要使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让他们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效益,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要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双边的主体性。教学应当呈现出一种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的学习状态。师生互动既包括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所谓“动”不是无何止的争论甚至是毫无意思的讨论,而是思维、情感的动。要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交流,敢于质疑。还要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在课堂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老师还要专心倾听,敢于抓住生成的问题展开教学。 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性学习,要采用多样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够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思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课 【摘要】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上好每一节课对于学生的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能够上好每一节则是每个教师不断努力要达到的目标。本文宏观层面上对如何上好一节课进行了探讨,即备好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教学方法恰当、教学结构合理、教学语言生动、板书整洁、教学态度从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关键词】一节好课目标明确内容科学方法恰当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般认为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及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几个环节,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上好每一节课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上好一节课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1.备好课 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需要备好课,而且不只需要备好一节课。我们常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用在教育上同样适用,教师在讲台上一节课四五十分钟,而备课则需要长期的积累,特别重要的是尽可能的博览群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的一切底蕴皆来自读书。内容涉及各个方面。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中提到: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他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当别人问他“你花了多长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就是说,这位历史老师用终身的时间在读书,以此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至少要有一桶水才行。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泛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发达,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只有博览群书,不但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应拓宽知识面,每天不间断地学习、上网查阅资料或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的备课,从而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轻松灵活地驾驭课堂。 要想备好课,除了博览群书之外,还需要深入的钻研教材,包括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明确教学目的、任务,重点、难点等基本问题;对于学生的了解也是备课的一个部分,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才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备好课的另一个工作是研究教学方法,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题的内容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自身条件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便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浅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浅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摘要:上好一堂课要做好两部分,备课和上课。备课分为备教材和备学生。上课要做好7点: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语言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 关键词:教学课堂备课因材施教教案钻研 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和学生获取新知,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场所,是教师实践教学理念,展示教学技能的重要平台。那么如何上好一堂课呢,我对此有以下观点。 一、扎实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备课是教学的必要准备和程序,教学是备课的落实和体现。二者缺一不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备课可以使教师理清思路,意识到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上课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材,选择教法,编写教案的过程,如果不备好课,即使是有经验的教师,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没有充分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

(一)备教材:每门课程都有自身特点,需要教师课前的充分备课,不仅仅是教材知识,还有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出题人考察的内容、方面等等。 (二)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学龄特点,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活动,喜欢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选择最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教法,让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一)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只有明确了本节课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等,才能保证课堂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方向。 (二)重点突出。钻研教材要对教材理解、领会,还要对教材加工处理。学生熟悉的内容可以略讲,重点、难点要突出。重点的知识要舍得花时间,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要把重点知识与一般知识结合起来。内容要紧凑,有重有轻,有主有次,不能旁征博引把课堂的内容引到与教学课标无关的方面去,要避免提出与题目无关的问题。 (三)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知识点。并且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 发表时间:2011-01-04T11:48:08.627Z 来源:《学园》2010年9月下期供稿作者:姜海军朱荣萍 [导读] 在历史教学中,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应用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提供施展的空间和机会。 姜海军朱荣萍辽宁省辽中县于家房九年一贯制学校 在历史教学中,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应用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提供施展的空间和机会。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本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上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盘考虑,整体筹划,具体安排,细心组织,处理好教材的使用,体现出新课标的理念,发挥出自己的教学特长,展现出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样才符合新课标关于历史教学设计的要求。 作为教学设计者,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初衷主要是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通过认知历史过程,运用历史思维,全面、辩证、客观、发展地看待人类社会的各种复杂现象,能够实事求是地分析历史事物,这就需要在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一项原则:论从史出,论中有史,史中有论。 教学设计成功与否,要看是否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有利于展现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以中国历史第三册第一单元为例: 中国历史第三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反映的是清末历史,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期,所体现出封建制度的弊端是导致中国屡遭外敌欺辱的根源。教材通过侵略战争和民族救亡运动来展现主题的,而两者之间也存在必然因果的联系。 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1)教学的主题核心是什么?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是首要的。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基础上,抓住学习主题重心所在,有了主轴,纲举才能目张;(2)主题涉及哪些方面?有哪些要点?根据主题核心,对教学范围、层次等进行分析、把握内容;(3)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目的在于避免教学中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随意和零散;(4)弄清单元中各课课题之间以及与主题的关系,最终在围绕单元学习主题下,整体思考这一教学时段的教学策略和方式,以及资源整合。教学资源整合主要有:(1)教学材料的整合;(2)教学方式的整合;(3)教学活动的整合;(4)作业练习的整合(整合时要遵循简单实效的原则)。使每节课在材料类型、教学方式、活动组织形式、练习训练上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又在整体上构成联系和配合。二教学手段 当前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教师的讲授只是辅助手段而已,有的人甚至不讲课。不少教学理论的专家都在说要以学生为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为主,所以教师不能够多讲课,有些地方甚至以时间为量化标准,越线即判为不当,带上“紧箍咒”。我的看法:要讲,要讲好,而且不能少讲。 这是为什么? 理论上,教师、学生、教材是三位一体,缺少或弱化任何一者都将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材则是二者的中介。教师向学生传授教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材。 从历史课的性质上讲,历史学科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它是一种典型的知识性课程,因此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的常规形态。教师在课堂讲授历史知识是完成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 从历史知识传递上看,历史反映的是过去的人类活动。是不可能通过实验方式加以重演,很多也不能直接通过观察所得,而大多数只是通过间接方式传递。一般情况下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有:听、读、看等方式,听课则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导者,而历史课的思想性、导向性、科学性、教育性等只有在历史教师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学法的指导,还是其他方面都与老师的指导有最直接的关系,这也离不开老师的正面讲解的原因。课堂讲授在历史教学中是必然的。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生活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愿意上什么样的课,很大程度上是由老师的讲授质量决定的。 三多媒体的运用 现代化的教学,包括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也包括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当前的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已是比较普遍的情况了。可以说,这几年来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是一个突出的表现。 现代信息技术功能多样、信息量大、合成性高、直观性强,具有情境感、立体感、动感,甚至可以模拟空间,“一网打尽”等。然而,像任何技术一样,其科技含量高不高固然重要,但使用技术和享受技术的人来说,技术的运用是否实用,是否有效,才是最重要的。就这一点讲,课件的制作与运用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展现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 在教学实际中,存在着课件制作不当、效果不佳的状况。诸如:课件所显示的文字资料,内容过多且字号过小,密密麻麻充满了整个界面,学生在下面读起来既费时又费力,甚至坐在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选用和展示图像清晰度太低,模糊不清;课件的底图与文字的色彩反差小,使得文字的显示不甚清晰,如黑底蓝字、蓝底绿字、粉底红字等;在对课件中文字标题编辑时,“预设动画”未进行静音,使文字显示时带有声响,对学生的观看产生干扰;在界面的角落设有动画图标、晃动的小人等,没有实际意义又不含学习信息,却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一项历史知识编排过多的图片,如一个人物,有头像、坐像、工作像与他人合影等好几幅照片,眼花缭乱,信息重复。以及影视资料未经剪辑、冗长拖沓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影响到课件教学实际效果。 这些问题从技术角度上讲,都是不难解决的。关键是在备课时要考虑到,教师所有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就像我们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知识渊博、嗓音洪亮、音色优美而进行教学一样。运用多媒体课件不是因为这是新技术,不用就显得不时髦,而是为了提高教学实际效果,使这种先进的教学技术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服务。这就是说课件的制作与运用要围绕着教学目标的达成,要切合教学内容的实施,要有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进行,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目的与态度、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策略与方式、学习方法与途径等方面的提升与发展。反之,则要考虑有没有使用价值了,因为任何技术都可能有“双刃剑”的情况,用得不好反倒不利,不如不用,所以在应用课件时也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时时处处考虑到学生接受课件演示时的认知活动。 在课件的实际的效果上,还有一个重要方面,这就是给教师工作带来的效果。制作的课件是否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有助于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 一节好课是将简单发挥到极致的课。一节好课是将教师的个性与自身特点尽情展示的课。一节好课是平实中闪烁着亮点的课。一节好课是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发展变化的课。一节好课是动静相宜,静中生慧的课。一节好课将教学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教学目标高度整和的课。 要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使学生健康成长?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我就从五个方面对此谈谈我的一些理解: 一、面对儿童,我们要深入浅出 即使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够非常深刻和独特,但时刻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有自己理解世界的方法。我们不能把成人的理解强加给孩子,或牵引他们向前。好的教学贵在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二、课堂阅读要放松 首先准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是上好一堂课基础和关键,只有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有好的教学设计,才有好的教学实施。那么如何准确深入的解读文本呢?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这样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他说人生是一道风景,我们要慢慢地欣赏,慢慢地品味,读书更是一道风景,优秀作品值得我们慢慢走,欣赏啊!让我们暂时忘却教师的身份、教学的任务,以一个普通读者的放松心态来欣赏作品,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这是一种非功利的阅读,是一种以感性为主的阅读。这种阅读是文学作品教学的前提

和基础。最能打动自己是什么地方,产生第一感觉。一句话,就是我们在阅读文本时是一种放松的心态阅读。 三、课堂教学要务实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它强调教育要实实在在地促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行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水平。所谓务实,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探究、体验、交流等创新的教育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成为强大学习动力,以此提升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营造融洽、平等、民主的教与学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把知识性、人文性、审美性巧妙地融合起来,给学生体验真情实。 四、课堂上必须有情感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能感动人的课,感动学生,感动自己,感动听课者。充满情感的语文课,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对学生实行情感的熏陶,使学生热爱语文,喜欢语文,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充满激情呢? 1.要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要入情。 这要求教师要准备一个好的导语,好的导语是一节课上好的前提,有了好的导语就为以后课程的实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得学生在以后的课程中步步深入。例如:我在讲授《长城》一课时,我先给同学们讲授了相关长城的故事如:定城砖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学生听完了,开始对学习这篇课文充满了欲望。这也为上好这节课做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初中数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初中数学课 教师的职业是育人的职业,其主要工作是课堂教学,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个有责任心的教师的追求。那么,怎样的课才称得上是一节好课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因为教育观点、教育评价目标和对教育本质理解的持续深入,也会有不同的具体标准。我是一名教数学的教师,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对如何上好一节初中数学课谈谈自己粗浅的两点理解 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那么如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首先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在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使之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持续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要做到从简单入手,从细微处入手,平时提问题,要注意把握好难度梯度,多赏识少批评,使之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其次重视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所以,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从尊重、爱护、体贴学生的角度给以引导。“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在课堂上应增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赏识的语言,都能够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将成功的喜悦放大,将失败的阴影消除,将好奇的心理引导至主动探索,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教师只要能够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浅谈如何生动上好一节课【共4页】

浅谈如何生动上好一节课 浅谈如何生动上好一节课我们现在处于新课程改革的浪口风尖,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式的要求,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而准备好每一节课,通过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是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反思的问题。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般认为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及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几个环节,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生动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课我们常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用在教育上同样适用,教师在讲台上一节课四五十分钟,而备课则需要长期的积累,特别重要的是尽可能的博览群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的一切底蕴皆来自读书。内容涉及各个方面。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中提到: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他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当别人问他“你花了多长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就是说,这位历史老师用终身的时间在读书,以此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至少要有一桶水才行。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

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泛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发达,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只有博览群书,不但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应拓宽知识面,每天不间断地学习、上网查阅资料或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的备课,从而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轻松灵活地驾驭课堂。 除此之外,还需要深入的钻研教材,包括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明确教学目的、任务,重点、难点等基本问题;对于学生的了解也是备课的一个部分,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才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备好课的另一个工作是研究教学方法,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题的内容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自身条件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便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二、生动上好一节课其次要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而制定的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上课的过程中,师生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是否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依据。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学文稿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语 文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一节好的语文课,能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保证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呢?《新课程标准》中就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节好的语文课,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课标,根据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再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学情,去选择有效地教学方法和途径,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呢?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语文课上要充分体现“语文味儿” 那么,何谓“语文味儿”?“语文味儿”就是要求教师在语文课上充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一节好的语文课,教师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品味文章中的重点词句的积极性。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帮助学生把好词佳句积累下来,并且在语用训练中能够准确应用。只有这样的课,才能称之为“语文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才能真正的获取语文知识,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首先要备好课。教师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语言文字训练设计教学流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听、说、读、写训练,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语文味儿”要怎样在语文课上体现出来的呢? (一)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书声琅琅。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有效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有效的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有效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培养他们的阅读;有效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崔峦先生曾经讲过:“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整段、整篇地读,用各种方式读。没有朗朗书声的阅读课,没有学生充分阅读的阅读课,可以一票否决,不会是高质量的阅读课。”诚然,阅读课上要听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但是,如果教师没有根据文本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而学生也只是毫无目的地随意读书,这样的课堂能成为“书声琅琅”的课堂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朗读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朗读指导,一定要做到目的明确,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充分地感知、体会和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既不是坐在座位上被动地听取老师地讲解,也不是脱离文本去任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节语文课,朗读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如果能在读文时读出相应的感情去感染他人,并且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要让学生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就必须让他们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文本中的重点语句。因为,如果学生根本不懂文本语言文字的意思,只是把自己认识的汉字简单累加地读出来,他们的内心是不会产生所要表达的情感的。所以,在日常的阅读课上,我们要坚决反对学生在读书时“千人一调”,一定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我在教授《索溪峪的野》一课时,因为这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全文也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条理非常清晰。所以,我就让学生结合课前提示中的问题展开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感悟作者对索溪峪的美景的赞美之情,在读中抓住重点语句解答课前的问题,达到对文本的理解。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再一次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