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异及其影响因素_基_省略_中国GDP前110强地级以上城(小参)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异及其影响因素_基_省略_中国GDP前110强地级以上城(小参)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异及其影响因素_基_省略_中国GDP前110强地级以上城(小参)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异及其影响因素_基_省略_中国GDP前110强地级以上城(小参)

第33卷 第3期2014年 3月 技 术 经 济Technology 

Economics Vol.33,No.3

Mar.,2014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中国GDP前110强地级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

张 旺1,2,周跃云1,2

,邹 毓2

(1.湖南工业大学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湖南株洲412007;

2.湖南工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摘 要:利用《中国城市智慧低碳发展报告》中我国GDP前110强地级以上城市的低碳发展数据,运用加权变异系数法和Theil指数分解法分析了大样本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并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各层次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结果表明:

样本城市的整体低碳发展水平不高,高值城市以东部地区的轻工业城市或综合型城市为主,低值城市则以中、西部的资源型城市或重化工业城市为主;城市整体的低碳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较大,低值城市的空间差异最大、高值城市的空间差异最小、中值城市的空间差异居中;城市低碳发展的区域分异主要由层次间的差异引起;碳排放系数、能源效率、人均GDP是影响城市低碳发展的主要因素;城市整体和中、低值城市影响因素的显著性的排序结果为碳排放系数>能源效率>人均GDP,而高值城市的排序结果是能源效率>碳排放系数>人均GDP。提出:可参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分解各城市的碳减排量,对各层次城市宜采取差别化的低碳发展政策。

关键词:低碳城市;低碳发展;区域差异

中图分类号:X5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980X(2014)03-0068-07

收稿日期:2013-12-26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检测技术与统计系统研究”(2011BAJ07B03-0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发展报告培育项目《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报告》

作者简介:张旺(1974—)

,男,湖南汨罗人,湖南工业大学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低碳城市、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周跃云(1961—),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工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低碳城乡规划;邹毓(1977—),男,湖南衡阳人,湖南工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规划与评估、环境经济学。

1 研究背景

到2015年单位GDP的CO2排放强度比2010年降低17%已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约束性硬指标,

将与节能减排等指标一起被分解到各个地区。世界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的研究表明:未来与能源有关的CO2排放量的

增长将主要来自于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自2008年起,我国国内就掀起了一股建设低碳城市的热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0年8月下发通知,将广东、

辽宁、湖北、陕西和云南五省以及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和保定八市列为低碳试点省市,于2012年11月26日又将北京、上海和海南等29个省、市、区确定为我国第二批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的试点。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共有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由于我国不同城市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分解减排指标不宜“一刀切”,建设低碳城市也要避免“千城一面”,应按照“因城而异、分类指导”

的原则进行。因此,在计算城市基础碳排放量的基础上,测度各城市低碳发展指标的空间分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路径参考,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国内外学者陆续对城市低碳发展的区域分异进行了研究。例如,有学者利用Theil指数的分解形

式度量人均CO2排放的区域不平等

[1-

2]。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欧洲绿色城市指数是西门子公司委托欧洲经济学人智库开发的。由于CO2和能源是该指数的首要评价对象,因此该指数具有明显的低碳评价导向。2009年欧洲经济学人智库采用该指数对欧洲的30个主要城市进行了绿色城市指数评价排名,在此基础上于2010年继续对亚洲约20个主要商业城

市的绿色城市指数进行了比较[

3]

。我国多数研究者8

按传统的东、中、西三大地带划分各省区,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4-6];也有学者根据各省区的碳排放量,将全国划分为高、中、低三类区域进行比较[7-9];还有学者直接分析各省区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10]。由牛文元领衔的“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探讨了2006年GDP排名前100强城市的经济与碳排放脱钩状态,并分析了三类城市的脱钩类别[11]。分析低碳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基本上都考虑了人口总量、人均GDP、城市化率和人类消费行为等经济类、技术类人文驱动因子[12-17]。综观相关文献,学者们一般利用国家、区域、各省(区、市)等的截面数据或单个城市的时序数据,主要围绕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等单项指标展开分析。我国不同省区城市的自然禀赋、人文条件存在显著差异,而碳排放又主要来自城市,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应缩小研究尺度以开展更深入、细致的研究。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测算和比较大样本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分析其差异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尚不多见。鉴于此,本文考虑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运用加权变异系数法和Theil指数分解法,测度大样本城市低碳发展指数的空间分异,并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各层次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以期为差异化地推动我国各地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定量信息。

2 研究对象、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

考虑到基础数据的口径统一性和稳定可靠性等,本文选择2009年中国GDP排名前110强的地级以上城市(包括市辖区和下辖县市)作为研究样本。本文以城市作为研究样本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碳排放与森林碳汇两者中的大部分来自城市的建成区以及市辖区以外、位于城市边缘的乡村地区,而我国城市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工业、碳汇主要来自于林业,因此,要客观地评价、比较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以建成区和市辖区为研究范围显得较窄;另外,为体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研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的城市低碳发展问题,在选定研究区域范围时取大口径的市域范围也较好。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所用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与湖南工业大学合作成立的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编著的《中国城市智慧低碳发展报告》[18]。该报告提供了一套较为权威、可靠的衡量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见表1)。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公式为:

Z=(实际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

本研究主要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指标权重。具体说明如下:首先向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湖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12位低碳城市、低碳经济领域的专家发放权重打分表;然后计算各指标权重的平均值,再经过3个轮回的征求意见,最后确定具体权重。基于上述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2009年110座城市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得分(I)。

表1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比重(%)二级指标成分指标比重(%)

1.经济低碳指标50(1)碳经济强度指标单位GDP碳排放强度45(2)消费结构指标城市居民低碳消费支出比重5

2.社会低碳指标20(3)人均碳排放指标人均碳排放水平15(4)就业贡献指标单位碳排放提供的就业贡献数5

3.设施低碳指标15(5)低碳建筑指标建筑物能耗密度8(6)低碳交通指标出行公交偏好与公交效率7

4.资源低碳指标10(7)低碳能源指标非化石能源比例6(8)森林碳汇指标森林覆盖率4

5.环境低碳指标5(9)水体环境指标COD的排放强度3(10)大气环境指标SO2的排放指标2

2.3 研究方法

2.3.1 区域分异测度

首先,根据110座城市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得分I,将这些城市分为3个层次,即高值(I≥60)城市、中值(40≤I<60)城市和低值(I<40)城市(见表2)。然后,分别运用加权变异系数和Theil指数测度这些城市的整体差异,并通过分解区域间(TB)和区域内(TW)将整体差异解释为3个层次之间和各个层次内部的城市局部差异,以揭示3个层次之间差异和各个层次内部各城市之间的差异对低碳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差异的贡献。

1)加权变异系数。

张 旺等: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加权变异系数于1965年由美国经济学家Wil-liamson提出,因此也称Williamson系数,一般采用各地区的人口数量进行加权。考虑到本文中的碳排放主要是由经济增长消耗能源引起的,因此在考虑城市GDP差异的情况下用GDP进行加权。加权变异系数CVs的计算公式为:

CVs=

(x

i-

珚x)2(G

/G

槡)

珚x。(1)

式(1)中:xi为城市i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值;珚x为110座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均值;G

/G为城市i的GDP占110座城市GDP总量的比例。CVs的值越大,表示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区域相对差异越大。

2)Theil指数。

通过对Theil指数进行一阶分解,可实现将110座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总体差异分解为3个层次

(高值、中值和低值)之间的差异和各个层次内部各城市之间的差异。Theil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T(I)=TB(I)+TW(I)=∑

i=1

pi×ln(珔I/珔Ii)+∑

i=1

pi×[∑

i=1

pij×ln(珔Ii/Iij)]。(2)式(2)中:T(I)为Theil指数;TB(I)为3个层次之间的低碳发展水平值的差异;TW(I)为各个层次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低碳发展水平值差距;Pi为第i个层次的GDP占3个层次的总GDP的比重;Pij为第i个层次中城市j的GDP占该层次GDP总量的比重;珔I为110座城市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均值;

珔I

为第i个层次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均值;Ii

为第i个层次中城市j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值;TB(I)与TW(I)之和即总差异T(I)。T(I)的值越大,表示各层次之间或各城市之间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差异越大。

表2 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得分及其分层

城市分层高值城市(21座)中值城市(61座)低值城市(28座)

Iij台州(80.53)、珠海(74.47)、深

圳(74.29)、厦门(73.82)、北京

(73.45)、温州(71.80)、海口

(70.62)、湛江(70.38)、延安

(69.79)、福州(69.21)、三亚

(67.44)、汕头(67.21)、杭州

(66.05)、上海(65.88)、中山

(65.54)、广州(65.23)、泉州

(64.48)、成都(63.54)、长春

(61.78)、南宁(60.43)、西安

(60.15)

宁波(59.77)、青岛(59.64)、南通(59.45)、长沙

(58.56)、扬州(57.90)、佛山(57.49)、张家界(57.35)、

威海(57.34)、昆明(57.32)、烟台(56.92)、天津

(56.78)、绍兴(56.25)、连云港(56.08)、桂林(55.41)、

九江(55.06)、常德(54.97)、宜昌(54.66)、无锡

(53.99)、潮州(53.91)、嘉兴(53.67)、南昌(53.29)、大

连(52.92)、武汉(52.27)、合肥(51.42)、北海(51.22)、

苏州(50.73)、保定(49.95)、宝鸡(49.72)、常州

(49.70)、济南(48.63)、宜宾(47.71)、重庆(47.67)、沈

阳(47.56)、潍坊(47.54)、株洲(47.36)、开封(47.06)、

绵阳(47.01)、徐州(46.62)、韶关(46.47)、泰安

(46.31)、哈尔滨(46.31)、南京(46.04)、芜湖(45.76)、

牡丹江(45.66)、泸州(45.50)、郑州(45.19)、岳阳

(45.01)、秦皇岛(44.82)、柳州(44.76)、咸阳(44.46)、

洛阳(43.45)、贵阳(43.43)、遵义(42.97)、吉林

(42.88)、荆州(42.70)、曲靖(42.41)、济宁(42.12)、齐

齐哈尔(41.95)、铜川(40.42)、湘潭(40.31)、大庆

(40.14)

赤峰(39.50)、西宁(39.41)、石

家庄(39.14)、日照(39.13)、兰

州(38.87)、枣庄(38.31)、呼和

浩特(36.61)、平顶山(36.53)、

金昌(36.46)、大同(36.09)、淄

博(35.78)、攀枝花(34.85)、鞍

山(34.72)、银川(34.37)、阳泉

(33.88)、太原(33.62)、抚顺

(33.46)、焦作(33.37)、长治

(33.34)、邯郸(32.95)、安阳

(31.48)、临汾(30.52)、乌鲁木

齐(28.35)、唐山(26.95)、马鞍

山(26.12)、包头(24.51)、克拉

玛依(24.22)、石嘴山(14.37)

珔I

i68.39 49.67 33.10珔I49.03

2.3.2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文献回顾可知,学者们一般认为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与其人口规模、城市化率、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等因素有关。为使拟合曲线平稳,本文首先对各原始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处理,然后利用截面数据构建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ln Ii=a+bln Pi+cln Ui+dln Ai+eln Di+fln Ci+gln Ti+hln Ei。(3)式(3)中:I表示低碳发展综合水平;下标i表示城市或区域;P表示常住人口数;U表示非农人口比重;A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GDP值反映;D表示产业结构多元化演进水平,D=∑(P/P+S/P+T/P),其中P、S和T分别为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C表示消费结构,用城市居民低碳消费支出比重反映;T表示能源效率,用单位GDP能耗反映;E表示能源结构,用单位能耗(标煤)的CO2排放量即碳排放系数反映。由于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自然对数形式,因此模型中变量系数的含义为百分比变化。

技术经济 第33卷 第3期

3 结果与分析

3.1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异特征3.1.1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层次差异分析

从表2可知:110座城市整体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不高,均值仅为49.03;3个层次的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均值依次为68.39、49.67和33.10,初步表明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区域差异较为显著。

1)对高值城市的分析。

高值城市的个数最少,仅有21座。从区位来看,除延安、成都和西安3座城市位于西部地区外,其余18座城市均位于东部地区;从职能类型来看,除延安和三亚属于旅游城市以及台州、珠海、厦门、温州、汕头、中山和泉州属于轻工业城市外,其余12座城市均属于综合型城市;从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5个构成维度来看,高值城市的经济低碳和社会低碳的水平高于110座城市的整体水平,而设施低碳、资源低碳和环境低碳的水平与其他层次城市的相应水平相差不大。

2)对低值城市的分析。

低值城市有28座。从区位来看,除石家庄、日照、枣庄、淄博、鞍山和抚顺位于东部地区外,其余22座城市均位于中、西部城市;从职能类型来看,枣庄、平顶山、金昌、大同、攀枝花、阳泉、焦作、长治、邯郸、临汾、唐山、马鞍山、克拉玛依和石嘴山14座城市为资源型城市,日照、淄博、鞍山、抚顺、安阳和包头6座城市属于重化工业城市;从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5个构成维度来看,低值城市的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和资源低碳的水平明显低于中、高值城市,而设施低碳和环境低碳的水平则与其他层次城市的差别不大。

3)对中值城市的分析。

中值城市有61座,它们分别位于东、中、西部地区,属于综合、工业、商业、旅游等职能类型城市。从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5个构成维度来看,中值城市的设施低碳、资源低碳和环境低碳的水平与其他层次城市的差别不甚明显,但经济低碳和社会低碳的水平均居于高值城市与低值城市之间。

总之,高值城市以东部地区的轻工业城市或综合型城市为主,低值城市以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或重化工业城市为主。导致上述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区域分异的理论解释是:东部地区的轻工业城市或综合型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技术水平相对先进、能源强度较小、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较为合理,因此这些城市的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都较低,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相应较高;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或重化工业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技术水平低下、能源效率偏低、产业结构偏重于资源开采和简单加工业及重化工业、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因此这些城市的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都相对偏高,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相应偏低。

3.1.2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测度

本文分别用式(1)和式(2)测度这些城市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得分的空间差异,并运用Theil指数对3个层次的总体指数值进行一阶分解,结果见表3。

表3 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区域分异

城市低碳发展分异指标总体TB(I)TW(I)高值城市中值城市低值城市加权变异系数0.2784 0.0699 0.1161 0.1471

Theil指数

指数值-0.0755-0.0628-0.0127 0.0008-0.0143 0.0008贡献度(%)100.00 83.21 16.82-1.01 18.87-1.05

从加权变异系数来看:110座城市总体的系数值为0.2784,说明这些城市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总体上存在较大的区域分异;3个层次的系数值分别为0.0699、0.1161和0.1471,说明低值城市的区域差异最大,高值城市的区域差异最小,中值城市的区域差异居中。低值城市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得分均值为33.10;石嘴山的得分(14.37)最低———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而赤峰的得分(39.50)最高———比平均水平高6.40,最高分与最低分的极差高达25.13,两极分化严重造成低值城市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不均衡。

从Theil指数来看:其值为负的原因是,在进行一阶分解时底数为自然对数,较之真数偏大;110座城市总体的指数值为-0.0755,说明这些城市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总体上存在一定的区域分异;TB(I)的贡献度为83.21%,而T

(I)的贡献度为16.82%,说明这种区域差异主要是由层次间差异引起的,这从前文关于三个层次城市主要区位和职能类型的分析中可以找到其中的原因;从TW(I)的贡献度来看,中值城市内部差异的贡献度最大,而高值城市内部差异于低值城市内部差异的贡献度相当。

张 旺等: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3.2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分异的影响因素

为消除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和冗余性,运用SPSS19.0软件对式(3)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对样本城市整体及3个层次城市进行逐步回归拟合,具体拟合结果如表4所示。根据拟合结果,剔除常住人口数(P)、非农人口比重(U)、产业结构多元化演进水平(D)和消费结构(C)4个自变量。

表4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程的拟合结果

城市层次a d g h R2 F

样本整体B 6.048-0.110-0.571-1.077

t 25.495-7.204-30.454-5.941

0.917

387.945

Sig=0.0000

高值城市B 4.357-0.014-0.444-0.203

t 12.321-0.607-5.482-0.701

0.671

11.574

Sig=0.0000

中值城市B 5.363-0.060-0.445-0.905

t 21.420-4.113-14.065-5.001

0.813

82.561

Sig=0.0000

低值城市B 7.441-0.243-0.551-1.126

t 10.404-4.809-7.295-2.624

0.724

21.023

Sig=0.0000

注:表中B表示方程自变量的非标准化系数,t表示方程自变量系数的t检验值,Sig表示整个方程F检验值的显著性水平。

非标准化系数值即B值反映了某自变量的系数每发生1%的变化所引起的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得分值的百分比变化。

3.2.1 样本城市整体情况

由表4可知,影响样本城市整体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主要因素按显著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碳排放系数、能源效率和人均GDP。它们各增加1%,分别导致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得分下降1.077%、0.571%和0.110%,因此这3个因素均是对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起决定性负向影响的因素。其原因解释如下:城市的碳排放系数越大,说明煤炭消费比重越高,这意味着排放的CO2更多,对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造成的负面影响越大,这是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的;以能源效率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即能源强度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碳排放过快增长,有利于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提高;以人均GDP为代表的财富增长引致生产能力提高、生活水平进步,均增加了资源环境的负荷,使得城市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降低———这与我国广大城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阶段相对应,我国大多数城市采取的仍是“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

3.2.2 三个层次城市的差异

从3个层次的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来看,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影响高值城市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主要因素按估计系数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能源效率、碳排放系数、人均GDP值,它们各增加1%将分别引起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得分降低0.444%、0.203%和0.014%;中值城市的相应排序为碳排放系数>能源效率>人均GDP,它们各增加1%将分别引起城市低碳发展综

合水平得分降低0.905%、0.445%和0.060%;低值城市的该顺序与中值城市一样,它们各增加1%将分别引起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得分降低1.126%、0.551%和0.243%。以上说明,碳排放系数、能源效率和人均GDP对低值城市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影响最显著,而对高值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敏感性最低,对中值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影响显著性居中。这主要是它们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造成的。低值城市和高值城市的碳排放系数、能源效率和财富水平刚好出于高低两个极端,因此这些因素对其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影响也处于两个极端。另外,高值城市的碳排放系数对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影响居中,不如能源效率的影响显著。样本城市总体和中、低值城市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排序均为碳排放系数>能源效率>人均GDP,主要原因在于高值城市多位于东部地区,且以轻工业城市或综合型城市为主,其能源结构优化、煤炭消费比重较低,因此碳排放系数对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敏感性不如能源效率大。

4 结论、启示与讨论

本文在计算2009年我国GDP排名前110强的地级以上城市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加权变异系数、Theil指数测度了其区域差异,然后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主要结论:首先,样本城市整体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不高、区域分异较为明显。根据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得分值将110座城市分为高值、中值和低值3个层次。其中高值城市以东部地区的轻工业城市或综合型城市为主,低值城市以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或重化

技术经济 第33卷 第3期

工业城市为主,中值城市分别位于东、中、西部各区位,为综合、工业、商业和旅游等职能类型的城市。

其次,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加权变异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110座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区域分异较大,低值城市的区域差异最大、高值城市的区域差异最小、中值城市居中;根据对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Theil指数进行一阶分解的结果,这种区域差异主要是由层次间差异引起的,其贡献度达到83.21%。

最后,碳排放系数、能源效率和人均GDP是影响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主要因素。样本城市整体以及中值和低值城市的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按“碳排放系数>能源效率>人均GDP”的顺序递减,而高值城市的该排序为“能源效率>碳排放系数>人均GDP”。各因素对低值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显著性影响最大,对高值城市的显著性影响最小,对中值城市的影响居中,这也导致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分异。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总结出以下政策启示:第一,正视我国城市低碳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的事实,综合统筹考虑高、中、低值城市的碳排放现状、历史累计排放量以及能源禀赋、地域分工和发展阶段等情况,仿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科学分解碳减排量,走差异化的低碳发展道路。经济社会发达的高值城市应率先减排,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并在向欠发达的中低值城市进行产业转移时制定有关政策,促进节能环保资金和技术的同步转移和外溢扩散,提高承接产业转移城市的技术水平和资源环境绩效。中、低值城市在理应获得相对宽裕的碳排放空间的同时,要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和技术以积极节能减碳,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要适当限制高碳产业的进入。

第二,改善能源结构、降低碳排放系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倡导低碳生活等均是提高城市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主要路径。根据低碳发展的影响因素,对高、中、低值城市的低碳发展宜采取差别化的区域政策。高值城市首先利用严格限制高碳产业外移的倒逼机制,促进其低碳转型、提高能效,其次将重点放在促进低碳消费、加大建筑节能力度、发展公共交通等方面。中、低值城市应将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改善能源结构放在首位,其次是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源强度。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由于收集全部城市在较长时期的较多指标的基础数据存在较大困难,因此本文只利用2009年110座城市的截面数据展开分析,而城市低碳发展还受路径依赖的影响,后续研究应加强分析各城市的时序动态变化;第二,对样本城市整体只按高、中、低值进行分层,未能更细致、深入研究各种职能类型城市的低碳发展差异以及各城市的交通和建筑等部门、三次产业各细分行业以及生活消费等的碳排放量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DRUO J A,PADILLA E.International inequalities in percapita CO2e-mission:a decomposition methodology by

Kaya factors[J].Energy Economics,2006,28:170-187.[2] 查冬兰,周德群.地区能源效率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性———基于Kaya因素分解[J].系统工程,2007,25(11):

65-72.

[3] SIEMENS A G.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uropeanGreen City Index: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Europe′s major cities[EB/OL][2009-12-15].http://

www.siements.com/press/pool/de/events/corporate/

European-Green-City-Index.pdf.

[4] 徐大丰.我国碳排放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0(4):79-82.

[5]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等.1995-2007年中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

(4):510-516.

[6] 刘占成,王安建,于汶加,等.中国区域碳排放研究[J].地球学报,2010(5):728-732.

[7] 李国志,李宗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5):22-27.[8] 宋德勇,徐安.中国城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1):8-14.[9] 张珍花,方勇,侯青.我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90-97.[10] 彭觅,吕斌,张纯,等.中国能源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7):8-14.[11] 牛文元.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1-24.

[12] SHI A.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pressure on glob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1975-1996:evidence from pooled

cross country data[J].Ecological Economies,2003(44):

29-42.

[13] YORK R,ROSA E A,DIETZ T.STRIPAT,IPAT andIMPATC:analytic tools for unpacking the driving of

force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J].Ecological Econo-

mies,2003(46):351-365.

[14] SCHIPPER L,BARTLETT S,HAWK D,et al.Linkinglife-styles and energy use:a matter of time?[J].Annual

Review of Energy,1989(14):271-320.

[15] 刘兰翠.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政策建模与实证研究[D].合肥:中国科技大学,2006.

[16] 燕华,郭运功,林逢春.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CO2控制下上海城市发展模式[J].地理学报,2010,65(8):

983-990.

[17] 吴殿廷,吴昊,姜晔.碳排放强度及其变化———基于截面

张 旺等: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数据定量分析的初步推断[J].地理研究,2011,30(4):579-589.[18] 潘家华,王汉青,梁本凡,等.中国城市智慧低碳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52-56.

Regional Difference in Low Carbon Development Level of City andIts Influencing Factor: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op 110Cities in GDP of China

Zhang Wang1,2,Zhou Yueyun1,2,Zou Yu2

(1.Global Joint Research Centre for Low Carbon City,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Hunan 412007,China;

2.College of Architecture,Urban and Rural Planning,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Hunan 412007,China)

Abstract:Using the data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of top 110cities in GDP from"Smart Low Carbon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 China",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nd the first-order decomposition of Theil index to analyze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in lowcarbon development levels of large sample cities.Then it uses the multiple linear stepwise regressions to analyze quantitatively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different low carbon development levels and their regional difference.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the whole low carbon developmentlevel is not high,and the cities with high value consist of light industry cities or comprehensive cities in eastern region,while the cities with lowvalue are mainly resource-based or heavy industry cities in mid-west region;the whole difference is very large,an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citieswith low value is the biggest,and that of cities with high value is the least,and that of cities with medium ones is in the middle;the regionaldifference mostly results from the differences among stratifications;CO2emission coefficient,energy efficiency and per capita GDP are the main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of city;the significance of influencing factor for whole,medium and low value cities in descendingorder are all CO2emission coefficient>energy efficiency>per capita GDP,but for high value cities,it is energy efficiency>CO2emission coeffi-cient>per capita GDP.Therefore,government should refer to the principle of"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to distribute the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and adopt the differentiated policies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for cities with high,medium and low value.

Key words:low carbon city;low carbon development;regional difference

(上接第53页)

[16] HALL R,HANNA P.The Impact of web page text-background color combinations on readability,retention

aesthetic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J].Behavior &In-

formation Technology,2004,23(3):183-195.[17] CHAN S,FANG X,BRZEZINSKI J.Usability for mobilecommerce across multiple from factors[J].Journal of E-

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2002,3(3):187-199.[18] HASSENZAHL M,TRACTINSKY N.User experi-ence—a research agenda[J].Behavi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6,25(2):91-97.

[19] HENRI S,MARKO S.Effects of emotions and self-effi-

cacy on technology usage behavior[C].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the Energy Smart World(PICMET),

2011Proceedings of PICMET′11,Portland,2011.

[20] IRIS J,CHON A,RICHARD T W.Task-technology fitfor mobile locatable information system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8,4(2):1046-1057.

[21] BENBASAT I,BARKI H,QUO V.TAM?[J].Journalof the AIS,2007,8(4):211-218.

[22] 闵庆飞,王菊,刘振华.移动系统可用性的综合研究框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2):421-426.

Influencing Factor of Task-technology Fit of Mobile Micro-blog and

Its Impact on User′s Adoption Behavior: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Perspective of Usability

Min Qingfei,Zhang Keliang

(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Liaoning 116024,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usability study and the task technology fit(TTF)theory,this paper takes the usability of mobile micro-blog as the tech-nology character in normal TTF model,and proposes an adoption model revealing the impact of task-technology fit on user′s intention.Then ittest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TF and the influence of TTF on user′s intenti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sability of mobile micro-blog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positively impact TTF,and TTF positively impacts user′s intention.

Key words:usability;mobile micro-blog;task-technology fit;adoption behavior

技术经济 第33卷 第3期

1978-2016中国城市GDP排名变化

1978-2016中国城市GDP排名变化 1978年 排名城市 GDP值(亿) 1 上海 272.81 2 北京 108.8 3 天津 82.65 4 重庆 67.32 5 长春 51.2 6 哈尔滨 45.7 7 沈阳 44 8 广州 43.09 9 大连 42 10 武汉 39.91 11 青岛 38.63 12 成都 35.94 13 南京 34.83 14 鞍山 32 15 苏州 31.95 16 石家庄 29.9 17 南通 29.38 18 唐山 29.11 19 杭州 28.4 20 烟台 25.78 1979年 1香港1117亿 2上海286亿 3北京120亿 4天津93亿 5重庆80.98亿 6广州48亿 7武汉46.20亿 8成都41.3亿 9南京38.64亿 10杭州33.5亿 11宁波24.15亿 12济南26.5亿 13长沙21.3亿 14深圳1.9亿 1980年

1香港1422亿 2上海311亿 3北京139亿 4天津103.5亿 5重庆90.68亿 6广州57亿 7武汉53.44 8青岛48.65 9成都46.29 10南京42亿 11杭州40.65亿 12宁波29.53 13济南28.8 14长沙23.1 15深圳2.7亿 这是1980年的,某些城市比如沈阳数据遗失,根本找不到了. 1981年 1香港1712 亿 2上海324 3北京139.15 4天津108 5重庆97.2 6广州63 7武汉56.29 8成都49 9杭州46.8 10南京43.1 11宁波32 12济南31.5 13长沙25.7 14深圳4.95 这一年香港突飞猛进,北京原地踏步,其他城市座次基本不变,另外沈阳大连等城市数据遗失,无法查找。 1983年 1香港2134亿 2上海352 3北京183.1 4天津123.4 5重庆120 6广州79

2011年全国各城市人均gdp排名

2011年中国城市GDP的排名 2011年城市GDP排名(1-10) 1、上海市16872.42亿元增长9.9% (沪) 2、北京市13777.90亿元增长10.2% (京) 3、广州市10604.48亿元增长11.0% (广东1) 4、深圳市9510.91亿元增长12.0% (广东2) 5、苏州市9168.00亿元增长13.0% (江苏1) 6、天津市9108.83亿元增长17.4% (津) 7、重庆市7894.24亿元增长17.1% (渝) 8、杭州市5945.82亿元增长12.0% (浙江1) 9、无锡市5758.00亿元增长13.1% (江苏2) 10、青岛市5666.19亿元增长16.0% (山东1) 2011年城市GDP排名(11-20) 11、佛山市5638.47亿元增长14.0% (广东3) 12、武汉市5515.76亿元增长14.7% (湖北1) 13、成都市5500.00亿元增长16.0% (四川1) 14、大连市5150.00亿元增长15.2% (辽宁1) 15、宁波市5125.80亿元增长12.4% (浙江2)

16、南京市5086.00亿元增长13.0% (江苏3) 17、沈阳市5015.00亿元增长14.0% (辽宁2) 18、长沙市4500.00亿元增长15.5% (湖南1) 19、烟台市4358.46亿元增长14.9% (山东2) 20、唐山市4300.00亿元增长13.0% (河北1) 2011年城市GDP排名(21-30) 21、东莞市4246.00亿元增长10.3% (广东4) 22、郑州市4100.00亿元增长13.0% (河南1) 23、济南市3910.80亿元增长12.5% (山东3) 24、哈尔滨市3665.90亿元增长12.5% (黑龙江1) 25、泉州市3571.10亿元增长14.7% (福建1) 26、南通市3400.00亿元增长13.0% (江苏4) 27、长春市3369.70亿元增长15.6% (吉林1) 28、西安市3241.49亿元增长14.5% (陕西1) 29、石家庄市3110.00亿元增长11.1% (河北2) 30、潍坊市3090.92亿元增长00.0% (山东4) 2011年城市GDP排名(31-40) 31、福州市3065.00亿元增长14.0% (福建2)

2007年世界各国GDP及各省人均GDP在世界排名

2007年世界各国GDP及各省人均GDP在世界排名 注:中国数据暂不包括港澳台的约6000亿美金的经济总量 中国官方发布中国2007年经济总量为约24.6万亿人民币2007年年底汇率价为约7.3:1美金,故折算为33700亿美金如汇率折成1:1,中国GDP世界第一。 名次国家或地区总值(亿美元)人均(美元) 1 美国 139800 46280 2 日本 52900 41480 3 中国 33700 2520 4 德国 32800 39710 5 英国 25700 42430 6 法国 25200 41200 7 意大利 20900 35980 8 西班牙 14100 30820 9 加拿大 13600 41470 10 俄罗斯 11400 8030 11 韩国 9920 20240 12 巴西 9340 4930 13 印度 9280 830 14 墨西哥 8850 8140 15 荷兰 7560 45880 16 澳大利亚 7460 3590 17 比利时 4470 43010

18 瑞典 4470 48950 19 瑞士 4310 57040 20 中国台湾 3980 17520 21 印度尼西亚 3960 1590 22 土耳其 3860 5130 23 挪威 3760 80960 24 波兰 3750 9840 25 奥地利 3710 37800 26 沙特阿拉伯 3690 14250 27 丹麦 3060 56380 28 希腊 2630 23970 29 南非 2560 6090 30 伊朗 2520 3560 31 爱尔兰 2480 58020 32 芬兰 2360 45020 33 阿根廷 2330 5840 34 泰国 2270 3420 35 葡萄牙 2190 20620 36 中国香港 2050 29350 37 委内瑞拉 2020 7360

2017中国城市gdp排名百强名单

2017中国城市gdp排名百强名单 GDP象征着经济发展水平,而中国城市gdp排名象征着中国各大城市的发展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744147亿元,而中国城市gdp排名也跟随着出炉了,下面列出2016年中国城市gdp百强名单,看看你所在城市发展如何。中国城市gdp排名百强名单 中国城市gdp排名中,四大经济强省方面,广东21个省辖市9个进入全国百强;江苏13个省辖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是唯一一个所有省辖市都跻身百强的省份;山东17个省辖市中中,15个进入全国百强,数量位居全国各省首位;浙江11个省辖市中,8个进入全国百强。 详细排名:

区间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作为前沿阵地的广东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前几年发展迅猛的成都进入经济结构调整阶段,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杭州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完成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未来几年在中国城市gdp排名中有望继续前移。 区间分析: 南京、青岛前几年受举办国际盛会利好而发展迅速,在中国城市gdp排名中上升很快,但随着盛会结束,经济增速也随之放缓,进入相对平稳期;大连、沈阳受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区间分析: 济南最大发展障碍是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但一直没下定决心根治。号称第二条经十路的刘长山路二期工程一再推诿,如同“血栓于脑、偏瘫在身”,成为阻碍其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泉州、福州受“一带一路”政策带动,短期内还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区间分析: 合肥承接江浙沪产业转移的同时,汇集安徽全省优质资源,提升了经济增速,未来几年仍有望保持;潍坊曾经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增速放缓;大庆石油资源日益枯竭,发展趋缓,迫切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区间分析: 扬州近年来的经济增速一直位居江苏省前列,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其在省内的城市地位逐步提升。南昌、临沂作为红色旅游目的地城市,日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经济增速持续

全国所有城市人均GDP排名

全国所有城市人均GDP排名(包含县级市)———看一看一定能找到你的家乡 (提示:用Ctrl+F进行搜索,尽量用单字) 排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 1 深圳(粤) 136071.3 2 大庆(黑) 89962.56 3 珠海(粤) 66550.61 4 玉溪(滇) 56307.54 5 克拉玛依(新) 50857.54 6 盘锦(辽) 46543.21 7 广州(粤) 38568.37 8 厦门(闽) 38566.86 9 杭州(浙) 38246.9 10 无锡(苏) 37959.06 11 惠州(粤) 37163.62 12 上海 36206.43 13 宁波(浙) 35446.47 14 太仓(苏) 34813.67 15 江门(粤) 34200.3 16 昆山(苏) 33748.03 17 佛山(粤) 33121.47 18 东莞(粤) 32278.75 19 石狮(闽) 31714.78 20 福州(闽) 31582.03 21 张港(苏) 31579.26 22 南海(粤) 31211.92 23 顺德(粤) 30685.69 24 苏州(苏) 30470.19 25 大连(辽) 29706.36 26 江阴(苏) 28474.97 27 温州(浙) 28097.32 28 晋江(闽) 27427.48

30 泉州(闽) 26513.14 31 库尔勒(新) 26441.96 32 扬州(苏) 25998.98 33 石家庄(冀) 25476.06 34 常熟(苏) 24831.92 35 南通(苏) 24618.85 36 北京 24077.39 37 长沙(湘) 23941.84 38 海口(琼) 23919.67 39 中山(粤) 23541.81 40 吴江(苏) 23471.4 41 镇江(苏) 23404.12 42 秦皇岛(冀) 23279.89 43 鞍山(辽) 22583.03 44 常州(苏) 22441.04 45 濮阳(豫) 21642.85 46 长春(吉) 21335.72 47 扬中(苏) 21026.11 48 株洲(湘) 20817.38 49 高明(粤) 20462.14 50 天津 20443.24 51 绍兴(浙) 20282.59 52 成都(川) 20110.93 53 三水(粤) 20023.55 54 萧山(浙) 19957.08 55 三明(闽) 19731.21 56 十堰(鄂) 19555.01 57 锡林浩特(蒙) 19511.37 58 武进(苏) 19509.82 59 沈阳(辽) 19406.97 60 马鞍山(皖) 19232.18 61 汕头(粤) 18980.73 62 荆门(鄂) 18918.97

2015中国城市人均GDP排名

2015中国城市人均GDP排名 排名市/州2015年人均GDP(元)2015年人均GDP(美元) 澳门448681.07 72021.19 香港264200.97 42418.75 1 鄂尔多斯207682.44 33344.43 2 克拉玛依市171908.67 27600.78 3 东营164386.6 4 26393.08 4 深圳162381.97 26071.22 5 广州138377.05 22217.11 6 苏州136947.12 21987.53 7 包头135107.53 21692.17 8 阿拉善盟133906.19 21499.29 9 无锡131048.14 21040.42 10 珠海125447.90 20141.27 11 南京118313.68 18995.84 12 长沙116393.76 18687.59 13 杭州113063.20 18152.85 14 常州112291.31 18028.92 15 大连111358.20 17879.10 16 镇江110439.55 17731.61 17 乌海110036.09 17666.83 18 天津109032.71 17505.73 19 佛山108887.98 17482.50 20 威海106847.86 17154.94 21 北京106751.25 17139.43 22 武汉105973.98 17014.64 23 上海102919.55 16524.24 24 青岛102806.37 16506.06 25 宁波102566.89 16467.61 26 呼和浩特101977.17 16372.93 27 大庆101707.92 16329.70 28 铜陵97737.13 15692.17 29 锡林郭勒盟96366.78 15472.16 30 舟山95523.56 15336.77 31 中山94278.51 15136.87 32 烟台92056.61 14780.14 33 厦门90971.39 14605.90 34 绍兴90127.12 14470.35 35 扬州89703.66 14402.36 36 淄博89495.12 14368.88 37 盘锦88171.07 14156.30

2015中国城市GDP排名出炉

2016年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为1990年以来首次"破7",增速创25年新低。 城市GDP方面:截至2016年1月19日,全国大部分城市的2015年经济运行数据已经公布,根据信息汇总,2015年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100强排名如下: GDP最高的四大经济强省方面:广东21个省辖市中,9个进入全国百强;江苏13个省辖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是唯一所有省辖市都跻身全国百强的省份;山东17个省辖市中,15个进入全国百强,百强城市数量居全国各省首位;浙江11个省辖市中,8个进入全国百强。 详细排名: 1.上海25300亿元,同比增长6.8%(人口:2425万) 2.北京23000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2168万) 3.广州(广东1)18100亿元,同比增长8.3%(人口:1667万) 4.深圳(广东2)17500亿元,同比增长8.9%(人口:1077万) 5.天津17200亿元,同比增长9.4%(人口:1516万) 6.重庆16100亿元,同比增长11%(人口:3001万) 7.苏州(江苏1)1440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1060万) 8.武汉(湖北1)11000亿元,同比增长8.8%(人口:1033万) 9.成都(四川1)1080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万1442) 10.杭州(浙江1)10100亿元,同比增长11%(人口:889万) 11.南京(江苏2)9600亿元,同比增长9.2%(人口:821万) 12.青岛(山东1)9400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871万) 13.长沙(湖南1)8600亿元,同比增长9.7%(人口:731万) 14.无锡(江苏3)8500亿元,同比增长7.1%(人口:650万) 15.佛山(广东3)8200亿元,同比增长8.3%(人口:720万) 16.宁波(浙江2)800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781万) 17.大连(辽宁1)7800亿元,同比增长3.8%(人口:669万) 18.郑州(河南1)7450亿元,同比增长9.6%(人口:937万) 19.沈阳(辽宁2)7280亿元,同比增长3.5%(人口:828万) 20.烟台(山东2)630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02万) 21.济南(山东3)628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06万) 22.东莞(广东4)6200亿元,同比增长7.8%(人口:831万) 23.泉州(福建1)6150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829万) 24.南通(江苏4)612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730万) 25.唐山(河北1)605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753万) 26.西安(陕西1)6000亿元,同比增长7.8%(人口:862万) 27.哈尔滨(黑龙江1)5750亿元,同比增长6.9%(人口:1001万) 28.福州(福建2)5670亿元,同比增长9.4%(人口:734万) 29.长春(吉林1)5650亿元,同比增长8.8%(人口:767万)

2011年中国各个城市人均GDP收入排行榜

2011年中国各城市人均GDP收入排行榜 1.东莞----22882元;粤 2.深圳----21494元;粤 3.温州----19805元;浙 4.珠海----18908元;粤 5.上海----18645元;沪 6.台州----18313元;浙 7.广州----18287元;粤 8.北京----17653元;京 9.佛山----17424元;粤 10.宁波----17408元;浙 11.绍兴----17319元;浙 12.中山----17255元;粤 13.杭州----16601元;浙 14.厦门----16403元;闽 15.苏州----16276元;苏 16.嘉兴----16189元;浙 17.无锡----16005元;苏 18.舟山----15524元;浙 19.金华----15387元;浙 20.湖州----15375元;浙 21.南京----14997元;苏 22.东营----14939元;鲁 23.惠州----14884元;粤 24.常州----14589元;苏 25.泉州----14209元;闽 26.大庆----13662元;黑 27.济南----13578元;鲁 28.包头----13218元;蒙 29.衢州----13006元;浙 30.青岛----12920元;鲁 31.江门----12903元;粤 32.丽水----12846元;浙 33.福州----12757元;闽 34.天津----12639元;津 35.威海----12455元;鲁 36.烟台----12452元;鲁 37.长沙----12434元;湘 38.镇江----12394元;苏 39.南通----12384元;苏 40.呼和浩特12150元;蒙

2013年中国城市GDP排名

2013年中国城市GDP排名 排名城市2012年GDP 较2011年增长率(省、直辖市、特区) 1、上海市20101.33亿元增长7.5% (沪) 2、北京市17801.02亿元增长7.7% (京) 香港20401.00亿港元(约16598亿元)增长1.4% (港) 3、广州市13551.21亿元增长10.5% (广东1) 4、深圳市12950.08亿元增长10.0% (广东2) 5、天津市12885.18亿元增长13.8% (津) 6、苏州市12011.65亿元增长10.0% (江苏1) 7、重庆市11459.00亿元增长13.6% (渝) 8、成都市8138.94亿元增长13.0% (四川1) 9、武汉市8003.82亿元增长12.0% (湖北1) 10、杭州市7803.98亿元增长9.0% (浙江1) 11、无锡市7568.15亿元增长10.0% (江苏2) 12、青岛市7302.11亿元增长10.6% (山东1) 13、南京市7201.57亿元增长12.0% (江苏3) 14、大连市7002.80亿元增长10.3% (辽宁1) 15、佛山市6709.02亿元增长8.0% (广东3) 16、沈阳市6700.00亿元增长11.0% (辽宁2) 17、宁波市6524.70亿元增长7.8% (浙江2)

18、长沙市6399.91亿元增长13.0% (湖南1) 19、唐山市5861.63亿元增长10.4% (河北1) 20、郑州市5547.00亿元增长12.0% (河南1) 新北市827.1亿美元(约5342亿元)(台湾1)2011 21、烟台市5281.38亿元增长10.3% (山东2) 台北市817.4亿美元(约5277亿元)(台湾2)2011 22、东莞市5010.14亿元增长6.1% (广东4) 23、济南市4812.68亿元增长9.5% (山东3) 24、泉州市4726.50亿元增长12.1% (福建1) 25、哈尔滨市4587.10亿元增长9.0% (黑龙江1) 26、南通市4558.67亿元增长12.0% (江苏4) 27、长春市4506.60亿元增长12.0% (吉林1) 28、石家庄市4500.20亿元增长10.4% (河北2) 29、西安市4369.37亿元增长11.8% (陕西1) 30、福州市4218.29亿元增长12.0% (福建2) 31、合肥市4164.34亿元增长13.6% (安徽1) 32、大庆市4152.30亿元增长11.0% (黑龙江2) 33、徐州市4020.46亿元增长13.2% (江苏6) 34、潍坊市4012.43亿元增长10.6% (山东4) 35、常州市3969.75亿元增长11.5% (江苏5) 高雄市602.7亿美元(约3893亿元)(台湾3)2011

1978-2012 中国城市GDP排名

1978-2012 中国城市GDP排名(从GDP纵观中国三十多年发展历程) 1978年 排名城市 GDP值(亿) 1 上海 272.81 2 北京 108.8 3 天津 82.65 4 重庆 67.32 5 长春 51.2 6 哈尔滨 45.7 7 沈阳 44 8 广州 43.09 9 大连 42 10 武汉 39.91 11 青岛 38.63 12 成都 35.94 13 南京 34.83 14 鞍山 32 15 苏州 31.95 16 石家庄 29.9 17 南通 29.38 18 唐山 29.11 19 杭州 28.4 20 烟台 25.78 1979年 1香港1117亿 2上海286亿 3北京120亿 4天津93亿 5重庆80.98亿 6广州48亿 7武汉46.20亿 8成都41.3亿 9南京38.64亿 10杭州33.5亿 宁波24.15亿 济南26.5亿 长沙21.3亿 深圳1.9亿 1980 1香港1422亿

2上海311亿 3北京139亿 4天津103.5亿 5重庆90.68亿 6广州57亿 7武汉53.44 8青岛48.65 9成都46.29 10南京42亿 11杭州40.65亿 宁波29.53 济南28.8 长沙23.1 深圳2.7亿 这是1980年的,某些城市比如沈阳数据遗失,根本找不到了. 1981年 1香港1712 亿 2上海324 3北京139.15 4天津108 5重庆97.2 6广州63 7武汉56.29 8成都49 9杭州46.8 10南京43.1 宁波32 济南31.5 长沙25.7 深圳4.95 这一年香港突飞猛进,北京原地踏步,其他城市座次基本不变,另外沈阳大连等城市数据遗失,无法查找。 1982年 1香港1930亿 2上海337 3北京155 4天津114 5重庆108 6广州72 7武汉63.3

2009年中国各省人均GDP排名

2009年中国各省人均GDP排名 一、单列直辖市(美元) 1.上海11320.41 2.北京10298.30 3.天津9295.48 4.重庆2964.62 二、各省区(美元) 1.浙江658 2.88 2.江苏6437.91 3.广东5861.92 4.内蒙5467.30 5.山东5262.96 6.辽宁5013.66 7.福建4854.18 8.吉林3798.49 9.河北3604.55 10.湖北3233.07 11.黑龙江3166.16 12.河南3089.95 13.山西3046.80 14.陕西3005.40 15.宁夏2880.02 16.湖南2837.92 17.新疆2803.36 18.海南2750.68 19.青海2689.99 20.四川2535.05 21.安徽2442.55 22.广西2430.51 23.江西2334.40 24.西藏2242.47 25.云南2006.87 26.甘肃1888.85 27.贵州1350.98 中国各省2009年GDP排名 名次省份2008GDP 增长2008人均2009GDP 名义增长常驻人口人均GDP(元,换算成美元见上排名) 1 广东35696 10.1% 37588 37775.49(1)5.83% 9449 39978 2 山东31072 12.1% 3308 3 33621.32(2)8.20% 9367 35893 3 江苏3002 4 12.5% 33089 33478.76(3)10.45% 762 5 43907 4 浙江21486 10.1% 42214 22716.98(4)5.73% 5060 44895 5 河南18200 12% 18322 19724.73(5)7.16% 9360 21073 6 河北16188 10.1% 19588 17067.99(6)5.44% 6943 24583 7 上海13698 9.7% 73124 14344.73(8)4.72% 1858 77205 8 辽宁13461 13.1% 24945 14696.23(7)9.18% 4298 34193 9 四川12506 9.5% 15008 14050.78(9)12.35% 8127 17289 10 湖北11330 13.4% 18786 12566.05(10)10.91% 5699 22050 11 湖南11156 12.8% 17521 12299.85(11)10.25% 6355 19355 12 福建10863 13% 30255 11855.08(12)9.14% 3581 33106 13 北京10488 9% 63029 11469.28(13)9.36% 1633 70234 14 安徽8874 12.7% 14249 10191.48(14)14.85% 6118 16656 15 黑龙江8310 11.8% 18763 8257.24(16)-0.63% 3824 21593 16 内蒙古7761 17.2% 26128 8967.52(15)15.55% 2405 37287

2012年中国城市GDP排名

2012年中国城市GDP排名 2012年中国城市GDP排名 --200个国内城市,其中包括香港、澳门、台湾部分城市 整理:2013-05-31 排名城市2012年GDP 较2011年增长率(省、直辖市、特区) 1、上海市20101.33亿元增长7.5% (沪) 2、北京市17801.02亿元增长7.7% (京) 香港20401.00亿港元(约16598亿元)增长1.4% (港) 3、广州市13551.21亿元增长10.5% (广东1) 4、深圳市12950.08亿元增长10.0% (广东2) 5、天津市12885.18亿元增长13.8% (津) 6、苏州市12011.65亿元增长10.0% (江苏1) 7、重庆市11459.00亿元增长13.6% (渝) 8、成都市8138.94亿元增长13.0% (四川1) 9、武汉市8003.82亿元增长12.0% (湖北1)

10、杭州市7803.98亿元增长9.0% (浙江1)11、无锡市7568.15亿元增长10.0% (江苏2) 12、青岛市7302.11亿元增长10.6% (山东1) 13、南京市7201.57亿元增长12.0% (江苏3) 14、大连市7002.80亿元增长10.3% (辽宁1) 15、佛山市6709.02亿元增长8.0% (广东3) 16、沈阳市6606.80亿元增长10.0% (辽宁2) 17、宁波市6524.70亿元增长7.8% (浙江2) 18、长沙市6399.91亿元增长13.0% (湖南1) 19、唐山市5861.63亿元增长10.4% (河北1) 20、郑州市5547.00亿元增长12.0% (河南1) 新北市827.1亿美元(约5342亿元)(台湾1)

2014年中国城市GDP排名

2014年中国城市GDP排名 2014排名城市2013年 GDP(亿元) 2014年 GDP(亿元) 所属 1 上海市21602.1 2 23560.94 (沪) 2 北京市19500.60 21330.80 (京) 3 广州市15420.1 4 16706.87 (广东1) 4 深圳市14500.23 16001.98 (广东2) 5 天津市14370.1 6 15722.4 7 (津) 6 重庆市12656.69 14265.40 (渝) 7 苏州市13015.70 13760.89 (江苏1) 8 武汉市9051.27 10069.48 (湖北1) 9 成都市9108.89 10056.60 (四川1) 10 杭州市8343.52 9201.16 (浙江1) 11 南京市8011.78 8820.75 (江苏3) 12 青岛市8006.60 8692.10 (山东1) 13 无锡市8070.18 8205.31 (江苏2) 14 长沙市7153.13 7824.81 (湖南1) 15 大连市7650.80 7655.60 (辽宁1) 16 佛山市7010.17 7603.28 (广东3) 17 宁波市7128.90 7602.51 (浙江2) 18 沈阳市7223.70 7589.00 (辽宁2) 19 郑州市6201.90 6782.98 (河南1) 20 唐山市6121.20 6225.30 (河北1) 21 烟台市5613.87 6002.08 (山东2) 22 东莞市5490.02 5881.18 (广东4) 23 济南市5230.19 5770.60 (山东3) 24 泉州市5218.00 5733.36 (福建1) 25 南通市5038.89 5652.69 (江苏4)

2009中国城市GDP排名

2009中国城市GDP排名 1、上海市13698亿元增9.7% (沪) 2、北京市10488亿元增长9% (京) 3、广州市8215亿元增12.3% (广东1) 4、深圳市7806亿元增12.1% (广东2) 5、苏州市6701亿元增长13% (江苏1) 6、天津市6354亿元增16.5% (津) 7、重庆市5096亿元增14.3% (渝) 8、杭州市4781亿元增11% (浙江1) 9、青岛市4409亿元13.5%(山东1) 10、无锡市4400亿元13%(江苏2) 11、佛山市4300亿元15.4% (广东3) 12、宁波市3964亿元10.1% (浙江2) 13、武汉市3960亿元15.1% (湖北1) 14、成都市3901亿元12.1% (四川1) 15、大连市3858.2亿元增16.5%(辽宁1) 16、沈阳市3855亿元(辽宁2) 17、南京市3775亿元增12.1% (江苏3) 18、东莞市3710亿元(广东4) 19、唐山市3560亿元增13% (河北1) 20、烟台市3460亿元(山东2) 21、济南市3017亿元同比增13%(山东3) 22、郑州市3002亿同比增12.5% (河南1) 23、长沙市3000亿元同比增15%(湖南1) 24、哈尔滨市2800亿元增长13.2%(黑龙江1) 25、石家庄市2770亿元同比增11%(河北2) 26、泉州市2700 同比增14% (福建1) 27、长春市2588亿元(吉林1) 28、南通市2550亿元(江苏4) 29、潍坊市2500亿元(山东4) 30、温州市2430亿元8% (浙江3) 31、淄博市2300亿元(山东5) 32、福州市2296亿元同比增13.1% (福建2) 33、绍兴市2223亿元(浙江4) 34、大庆市2220亿元(黑龙江2) 35、常州市2200亿元13%(江苏5) 36、西安市2190亿元同比增15.6% (陕西1) 37、东营市2065亿元(山东6) 38、徐州市2000亿元14%(江苏6) 39、济宁市2000亿元(山东7) 40、邯郸市2000亿元11.5% (河北3) 41、台州市1965.2亿元10% (浙江5) 42、临沂市1958亿元(山东8) 43、洛阳市1919亿元14.4% (河南2) 44、嘉兴市1815.3亿元10.7% (浙江6) 45、威海市1795亿元(山东9) 46、包头市1700亿元(内蒙古1) 47、金华市1681.8亿元10% (浙江7) 48、沧州市1678亿元13% (河北4) 49、合肥市1664.84亿元增17.2% (安徽1) 50、南昌市1650亿元14.5% (江西1) 51、南阳市1620亿元12.5% (河南3) 52、鞍山市1608亿元(辽宁3) 53、盐城市1600亿元13.6%(江苏7) 54、昆明市1600亿元12% (云南1) 55、扬州市1580亿元14%(江苏8) 56、厦门市1560亿元(福建3) 57、鄂尔多斯1560亿元22.5% (内蒙古2) 58、保定市1534亿元11.7% (河北5) 59、太原市1468亿元增8.1% (山西1) 60、镇江市1421亿元13.6% (江苏9) 61、中山市1409亿元(广东5) 62、德州市1400亿元(山东10) 63、泰安市1398亿元(山东11) 64、泰州市1394亿元14%(江苏10) 65、南宁市1300亿元同比增14.5% (广西1) 66、吉林市1300亿元(吉林2) 67、呼和浩特1294亿元17.5% (内蒙古3) 68、惠州市1280亿元11.5% (广东6) 69、江门市1277亿元11% (广东7) 70、滨州市1230亿元(山东12) 71、茂名市1200亿元10.1% (广东8) 72、聊城市1200亿元(山东13) 73、岳阳市1140.3亿元(湖南2) 74、枣庄市1100亿元(山东14) 75、湛江市1050亿元(广东9) 76、许昌市1050亿元(河南4) 77、常德市1050亿元13% (湖南3) 78、廊坊市1050 12% (河北6) 79、平顶山1050亿元(河南5) 80、安阳市1036亿元13.1% (河南6) 81、湖州市1034.9亿元(浙江8) 82、焦作市1031亿元15% (河南7) 83、宜昌市1026.56亿元(湖北2) 84、衡阳市1020.4亿元(湖南4) 85、乌鲁木齐1020亿元增长15% (新疆1) 86、襄樊市1020亿元(湖北3) 87、漳州市1010.01亿元(福建4) 88、榆林市1010亿元24% (陕西2) 89、珠海市992.1亿元(广东10) 90、邢台市989亿元10% (河北7) 91、汕头市977亿元(广东11) 92、周口市916亿元12% (河南8) 93、淮安市910亿元13.5%(江苏11) 94、株州市910亿元13.5% (湖南5) 95、桂林市902.6亿元12.6% (广西2) 96、柳州市900.6

2015年中国城市GDP排行榜

2015年中国城市GDP排行榜 详细排名: 1. 上海25300 亿元,同比增长6.8%(人口:2425 万) 2. 北京23000 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2168 万) 3. 广州(广东1)18100 亿元,同比增长8.3%(人口:1667 万) 4. 深圳(广东2)17500 亿元,同比增长8.9%(人口:1077 万) 5. 天津17200 亿元,同比增长9.4%(人口:1516 万) 6. 重庆16100 亿元,同比增长11%(人口:3001 万) 7. 苏州(江苏1)14400 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1060 万) 8. 武汉(湖北1)11000 亿元,同比增长8.8%(人口:1033 万) 9. 成都(四川1)10800 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万1442) 10. 杭州(浙江1)10100 亿元,同比增长11%(人口:889 万) 11. 南京(江苏2)9600 亿元,同比增长9.2%(人口:821 万) 12. 青岛(山东1)9400 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871 万) 13. 长沙(湖南1)8600 亿元,同比增长9.7%(人口:731 万)

15. 佛山(广东3)8200 亿元,同比增长8.3%(人口:720 万) 16. 宁波(浙江2)8000 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781 万) 17. 大连(辽宁1)7800 亿元,同比增长3.8%(人口:669 万) 18. 郑州(河南1)7450 亿元,同比增长9.6%(人口:937 万) 19. 沈阳(辽宁2)7280 亿元,同比增长3.5%(人口:828 万) 20. 烟台(山东2)6300 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02 万) 21. 济南(山东3)6280 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06 万) 22. 东莞(广东4)6200 亿元,同比增长7.8%(人口:831 万) 23. 泉州(福建1)6150 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829 万) 24. 南通(江苏4)6120 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730 万) 25. 唐山(河北1)6050 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753 万) 26. 西安(陕西1)6000 亿元,同比增长7.8%(人口:862 万) 27. 哈尔滨(黑龙江1)5750 亿元,同比增长6.9%(人口:1001 万) 28. 福州(福建2)5670 亿元,同比增长9.4%(人口:734 万)

2016年中国城市GDP排名

2016年中国城市GDP排名(前100) 1.上海25300亿元,同比增长6.8%(人口:2425万) 2.北京23000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2168万) 3.广州(广东1)18100亿元,同比增长8.3%(人口:1667万) 4.深圳(广东2)17500亿元,同比增长8.9%(人口:1077万) 5.天津17200亿元,同比增长9.4%(人口:1516万) 6.重庆16100亿元,同比增长11%(人口:3001万) 7.苏州(江苏1)1440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1060万) 8.武汉(湖北1)11000亿元,同比增长8.8%(人口:1033万) 9.成都(四川1)1080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万1442) 10.杭州(浙江1)10100亿元,同比增长11%(人口:889万) 11.南京(江苏2)9600亿元,同比增长9.2%(人口:821万) 12.青岛(山东1)9400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871万) 13.长沙(湖南1)8600亿元,同比增长9.7%(人口:731万) 14.无锡(江苏3)8500亿元,同比增长7.1%(人口:650万) 15.佛山(广东3)8200亿元,同比增长8.3%(人口:720万) 16.宁波(浙江2)800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781万) 17.大连(辽宁1)7800亿元,同比增长3.8%(人口:669万) 18.郑州(河南1)7450亿元,同比增长9.6%(人口:937万) 19.沈阳(辽宁2)7280亿元,同比增长3.5%(人口:828万) 20.烟台(山东2)630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02万) 21.济南(山东3)628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06万)

2010年中国各城市人均GDP收入排行榜

2010年中国各城市人均GDP收入排行榜 1.东莞----22882元;粤 2.深圳----21494元;粤 3.温州----19805元;浙 4.珠海----18908元;粤 5.上海----18645元;沪 6.台州----18313元;浙 7.广州----18287元;粤 8.北京----17653元;京 9.佛山----17424元;粤 10.宁波----17408元;浙 11.绍兴----17319元;浙 12.中山----17255元;粤 13.杭州----16601元;浙 14.厦门----16403元;闽 15.苏州----16276元;苏 16.嘉兴----16189元;浙 17.无锡----16005元;苏 18.舟山----15524元;浙 19.金华----15387元;浙 20.湖州----15375元;浙 21.南京----14997元;苏 22.东营----14939元;鲁 23.惠州----14884元;粤 24.常州----14589元;苏 25.泉州----14209元;闽 26.大庆----13662元;黑 27.济南----13578元;鲁 28.包头----13218元;蒙 29.衢州----13006元;浙 30.青岛----12920元;鲁 31.江门----12903元;粤 32.丽水----12846元;浙 33.福州----12757元;闽 34.天津----12639元;津 35.威海----12455元;鲁 36.烟台----12452元;鲁 37.长沙----12434元;湘 38.镇江----12394元;苏 39.南通----12384元;苏 40.呼和浩特12150元;蒙 41.淄博----12032元;鲁 42.大连----11994元;辽

2012年中国各省GDP数据一览(含:各省GDP、人均GDP、城市GDP排行榜)

文章布局—— 第一部分:2012年中国各省市区(省级)GDP排行榜 第二部分:2012年中国“城市”GDP排名(200个城市) 第三部分:2012年全国各省市区(省级)“人均”GDP排名 第四部分:2012年四川各市州GDP和人均GDP排名 第一部分:2012年中国各省市区GDP排行榜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台湾、香港、澳门(已补充) 名次地区2012年GDP12年GDP增速2011年GDP 总量 2011年同 比增长率 备注 1广东57067.928.20%52673.5910.00% 2江苏54058.2210.10%48604.311.00% 3山东50013.249.80%45429.210.90% 4浙江34606.38.0%320009.00% 台湾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40350.36亿台币,比上年增长1.25%,折合人民币29951亿元5河南29810.1410.1%27232.0411.60% 6河北26575.019.60%24228.211.30% 7辽宁24801.39.50%22025.912.10% 8四川23849.812.60%21026.715.00% 9湖北22250.1611.30%19195.6913.80% 10湖南22154.211.30%19635.1912.80% 11上海20101.337.50%19195.698.20% 12福建19701.7811.40%17410.2112.20% 13北京17801.027.70%16000.48.10% 14安徽17212.0512.10%15110.313.50% 香港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20401亿港元,比上年增长1.4%,折合人民币16598亿元15内蒙15988.3411.30%14246.1114.30% 16陕西14451.1812.90%12391.313.90% 17黑龙江13691.579.60%12503.812.20% 18广西13031.0411.3%11714.3512.3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