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计算机网络第五六章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五六章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五六章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五六章课后答案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网络互联:利用网络互联设备及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协议把两个以上的计算机网络连起来,实现计算机网络之间的连接。

中继器:是OSI模型中物理层的设备,它可以将局域网的一个网段和另一个网段连接起来,主要用于局域网——局域网互联,起到信号放大和延长信号传输距离的作用。

网桥:一种存储转发设备,主要用于局域网——局域网互联,它是工作在OSI模型中数据链路层(MAC)子层的网络连接设备。

路由器:是网络层的互联设备,主要用于局域网——广域网互联。

网关:作用在OSI参考模型的4~7层,及传输层到应用层,它是实现应用系统级网络互联的设备,可以用于广域网——广域网、局域网——广域网、局域网——主机互联。

二、填空题

1.为了将各种类型的网络互联成一个网络,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利用网间连接器实现网络互联;二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网络互联。

2.根据网络层次的不同,常用的网络互联设备有中继器、集线器、网桥、路由器、交换机、和网关等。

3.局域网互联的主要设备为中继器、集线器和网桥。另外,局域网交换机也是局域网互联设备,它是交换机局域网的核心设备。

4.路由器与网关是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联的主要设备。

5.按照网关功能的不同,大体可以将网关分为协议网关、应用网关和安全网关三大类。6.广域网与广域网互联设备主要是路由器和网关。

三、问答题

1.网络互联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1)局域网与局域网互联;

(2)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联;

(3)广域网与广域网互联。

2.“中继器在物理层实现互连,所以它对物理层以上各层协议完全透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中继器支持数据链路层及其以上各层的任何协议,也就是说只有物理层以上各层协议完全相同才可以实现互联。

3.网桥可以将以太网和令牌环网互联吗?为什么?

从协议层次上看,网桥工作在OSI 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它是数据链路层对数据帧进行存储转发,实现网络连接。网桥连接的局域网可以说同类网络,也可以说不同类网络(使用不同的MAC协议和相同的LLC的网络,如802.3以太网、802.5令牌环网和FDDI)。

4.举例说明路由器主要用于哪些类型的网络互联?

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如Internet就是使用路由器和专线技术将分布在各个国家的几千万个计算机网络互联在一起的。

5.广域网互联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

一是各个网络之间通过相对应的网关进行互联;二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互联。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因特网:主要是指通过TCP/IP协议将世界各地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换,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的全球性计算机网络,它是全球最大的、开放式的、由众多网络互联而成的计算机网络。

万维网:基于超文本的、方便用户在Internet上搜索和浏览信息的超媒体信息查询服务系统。主页:通过万维网进行信息查询时的起始信息页。

ISP:Internet Services Provider,向用户提供Internet服务的公司或机构。

HTTP:Hypertext Transmission Protocol的缩写,是一种通过因特网,来传递信息的一种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TCP/IP协议集中应用层的基本协议之一。

IP地址:Internet上分配给每台主机或网络设备的一个二进制数字标识。

二、填空题

1.Internet使用TCP/IP 协议,将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结构的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国家主干网、广域网、局域网,通过互联设备“永久”地高速互联,因此是一个“计算机网络的网络”。

2.Internet最权威的管理机构是因特网协会。

3.Internet的日常管理工作由网络运行中心与网络信息中心承担。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是中国的Internet管理者。

5.Internet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研究实验阶段、应用发展阶段和商业应用阶段三个阶段。

6.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前七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高低排序是:网络音乐、网络新闻、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电子邮件。

7.在Internet上传输邮件是通过SMTP和POP 两个协议完成的。

8.网上聊天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网站聊天室聊天和网络寻呼聊天。

9.Internet的物理结构是指与连接Internet相关的网络通信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即网络拓扑结构。

10.Internet的地址分域名地址和IP地址,它们是Internet地址的两种表示方式。11.IPv6用128 个二进制位来描述一个IP地址。

三、问答题

1.讲述Internet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Internet起源于原苏联与美国冷战时期美国军方的一项研究计划。前身是计算机实验网络ARPANET。真正发展从1986年NSFNET的建立开始,NSF最终将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80年代后期ISP开始为个人访问Internet提供各种服务,而随着计算机逐渐进入家庭,Internet的成员也呈指数增长。

2.国内的Internet九大主干网是哪些网络?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宽带中国CHINA169网、中国科技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我、中国移动互联网、中国联通互联网、中国铁通互联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

3.Internet的主要信息服务有哪些?

远程登录访问Telnet、FTP文件传输服务、电子邮件E-mail、网络新闻服务USENET、电子公告牌BBS,WWW服务。

4.简述Internet的B/S(Browser/Server)结构。

5.为什么要对一些大型的网络进行子网划分?

划分子网不但可以提高IP地址的使用率,还可以对网络进行有效管理,提高网络运行效率。

6.什么是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是一个与IP地址结构相同的32位二进制数字标识,也可以像IP地址一样用点分十进制来表示,作用是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7.简述主机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4089716.html,与主机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4089716.html,通信的域名解析过程。

8.举例说明IPv6的地址结构。

IPv6的128为地址以16位为一分组,每逢分组写成4个十六进制数,中间用冒号分隔,称为冒号分十六进制格式,如FEAD:BA98:54:0:0:AE:7654:3210;IPv6地址分为三类,即单播、任意播和多播,IPv6没有广播地址;IPv6的地址分配方式,将地址从用户拥有变成了ISP拥有。

9.简述中国的NGI研究与应用。

目前,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CERNET2试验网正式开通。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完全采用IPv6协议,比现在的网络速度提高了1000~10000倍,还可以将家庭中的每一个设备都配置一个IP地址。目前下一代互联网仅连接北京、上海、广州3大城市,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100多所高校。

《计算机网络》习题参考答案(1-4章)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1)基于标记。(参见教材P165解释) (2)即可使用面向连接的连网方式,又可使用无连接的连网方式。 1-03 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优缺点。 答:可从以下几方面比较: (1)信道利用率。 (2)灵活性。结点是否有路由选择功能。 (1)传输速度。 (2)可靠性。 1-06 比较TCP/IP和OSI体系结构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均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了协议分层的思想。 不同点: (1)层次的划分不同。 (2)TCP/IP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连问题,它是从实际协议出发。 (3)TCP/IP一开始就对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并重。而O S I 开始只强调面向连接服务。

(4)OSI参考模型产生在协议发明之前,所以它没有偏向于任何协议,它非常通用;而TCP/IP参考模型首先出现的是协议, 模型实际上是对已有协议的描述,但该模型不适合其他协议 栈。 1-13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的特点是什么? 答:参见教材27页 1-14 协议和服务有何区别?有何联系? 答:区别: (1)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而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 的。 联系: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1-15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参见教材P21页) 1-20 解:发送时延=数据长度/发送速率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

第三章 2. 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答: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具有以下好处: (1)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需要知道低层是如何实现的,只知道该层通过层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 (2) 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只要这层提供的接口保持不变,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屋。(3) 整个系统被分解为若干个品于处理的部分,这种结构使得复杂系统的实现和维护容易控制。(4) 每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都有精确的说明,这样做有利于实现标准化。 3. 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原则是什么?答: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 原则是:(1) 网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同一结点内相 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4)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5)不同结点的同 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4. 请描述在OSI 参考模型屮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答: 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当源结点的应用进程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本层控制报头后,组织成应用的数据服务单元,然后再传输到表示层;表示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木层的控制报头构成表示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依此类推,数据传送到传输层;传输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木层的控制报头后构成传输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报文);报文传送到 网络层时,由于网络层数据单元的长度有限制,传输层长报文将被分成多个较短的数据字段,加上网络层的控制报头后构成网络层的数据服务申i 元(分组);网络层的分组传送到数据链路层时,加上数据链路 层的控制信息后构成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顿数据链路层的巾贞传送到物理层后,物理层将以比特 流的方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当比特流到达目的结点时,再从物理层开始逐层上传,每层对各层的控制报头进行处理,将用户数据上交高层,最终将源结点的应用进程的数据发送给目的结点的应用进程。 4. 请描述在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5. 1.OSI 环境中数据发送过程 1) 应用层 当进程A 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应用层报头,组成应用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表示层。 2) 表示层表示层接收到应用层数据单元后,加上表示层报头组成表示层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表示层按照协议要求对数据进行格式变换和加密处理。 3) 会话层会话层接收到表示层数据单元后,加上会话层报头组成会话层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传输层。会话层报头用来协调通信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

计算机网络-谢希人-第七版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 第1章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动画 2.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3.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硬件系统媒体处理系统工具用户应用软件 4.多媒体压缩和解压缩技术多媒体存储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同步技术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 5.感觉媒体表示媒体 6.只读型一次写型重写型 7.超链接(Hyperlink) 8.人工智能领域 9.集成化、智能化、嵌入化、网络化 10 .扩展 二、选择题(可多选) 1.D 2.A 3.A B 4.A 5.B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特性有哪些? 答案: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音频信息、视频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编码、存储、加工、传输,将它们有机地集成组合,并建立起相互的逻辑关联,使之成为具有交互功能的集成系统。所以,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的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特性有: (1) 信息载体的多样性 (2) 集成性 (3) 交互性 (4) 协同性

(5) 实时性 2.与单纯的下载方式相比,这种对多媒体文件边下载边播放的流式传输方式具有哪些优点:答案: (1) 启动延时速度都大幅度地缩短 (2) 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大大降低 (3) 流式传输的实现有特定的实时传输协议 3.请从多媒体自身特征出发解释传统电视为何不属于多媒体? 答案: 传统电视却乏交互性,不能根据用户需要浏览电视节目,因此,传统电视不属于多媒体。4.简述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 答案: 虚拟现实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应用,其中比较关键的技术有:大规模数据场景建模技术、动态实时的立体听觉、视觉生成技术、三维定位、方向跟踪、触觉反馈等传感技术和设备,交互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等。 5.简述多媒体数据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答案: 必要性:在多媒体系统中,为了达到令人满意的图像、视频画面质量和听觉效果,必须解决视频、音频信号 数据的大容量存储和实时传输问题 可能性:多媒体声、文、图、视频等信源数据有极强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冗余信息,数据压缩就是将庞大的数据中的冗余信息去掉,保留相互独立的分量。 第2章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一、填空题 1.通用计算机(工作站等) 能够接收和播放多媒体信息的输入输出设备各种多媒体适配器通信传输设备及接口装置 2.MPC 3.平面式扫描仪手持式扫描仪滚筒式扫描仪胶片扫描仪 4.接触式三维扫描仪时差测距三维扫描仪三角测距三维扫描仪结构光源三维扫描仪非接触被动式扫描三维扫描仪。 5.Windows系列BeOS MacOSX。 6.表面声波技术触摸屏电阻技术触摸屏电容技术触摸屏红外线扫描技术触摸屏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1-15 假定网络利用率达到了90%。试估计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 解:设网络利用率为U。,网络时延为D,网络时延最小值为D0U=90%;D=D0/(1-U)---->D/ D0=10 现在的网络时延是最小值的10倍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谢希仁版)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第五版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编著---习题解答 第一章概述 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 1、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电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第七版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pdf

考点1:internet和Internet的区别。(1章) nternet是互联网,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网络间的通信协议是任意的。Internet是因特网,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的特定的计算机网络,使用TCP/IP协议作为通信规则。 考点2: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核心部分: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考点3: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考点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考点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五层协议。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3.网络层 4.运输层 5.应用层 作业: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 3、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μ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20 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答:分层的好处: 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②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③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④易于实现和维护。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物流系统。 考点6: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2章)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汇编

第一章 绪论 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什么是互联网? 2. 计算机网络的最重要功能是什么? 3. 按照网络覆盖范围的大小可以将网络划分哪几类?每一类各有什么特点? 4. 无线网可以分为哪几种?每一种的特点是什么? 5. 简述ISO/OSI参考模型中每一层的名称和功能。 6. 简述TCP/IP参考模型中每一层的名称和功能。 7. 比较ISO/OSI和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1.什么是数据、信号和传输? 2.数字传输有什么优点? 3.什么是异步传输方式?什么是同步传输方式? 4.什么是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方式? 5.什么是信号的频谱与带宽? 6.什么是信道的截止频率和带宽? 7.简述信号带宽与数据率的关系。 8.有线电视公司通过CATV电缆为每个用户提供数字通信服务。假设每个用户占用一路电视信号带宽(6MHz),使用64QAM技术,那么每个用户的速率是多少? 答: 根据香农定理C = 2*W*log2M 由于采用64-QAM技术,所以其M为64,W为6MHz,代入香农定理计算得出 C = 2*W*log2M = 2*6*5 = 60Mbps 9.要在带宽为4kHz的信道上用4秒钟发送完20KB的数据块,按照香农公式,信道的信噪比应为多少分贝(取整数值)? 答: (1)根据计算信道容量的香农定理 C=W*log2(1+S/N) (2)按题意 C=20K×8÷4=40Kbps;而W=4KHz (3)故得解:log2(1+ S/N)=10;其中S/P n=210-1=1023 (4) dB=10log10(S/N)=10log10(1023)≈30,所以该信道的信噪比应为30分贝。 10.对于带宽为3kHz、信噪比为30dB的电话线路,如果采用二进制信号传输,该电话线路的最大数据率是多少? 答:此题用香农定理来解答。 信道的带宽B=3000Hz,信/噪比S/N=30dB,则10lg(S/N)= 30dB,∴ S/N = 1000。由香农定理可知,此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B㏒2(1+S/N) =3000×㏒2(1+1000)≈30 kbps。 另外,它也应受不考虑噪声时,奈奎斯特定理所给出的限制: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B ㏒2V;因是二进制信号一个码元携带㏒22 = 1 bit的信息量,所以按奈奎斯特定理算出的最大数据速率是:2×3000×㏒22 = 6 kbps。 最大可达到的数据速率应取两者中小的一个,即min(30 k,6 k)= 6 kbps。 11.假设信号的初始功率是5W,信号衰减是10dB,问信号衰减后的功率是多少?12.比较一下各种传输介质的优缺点。 13.什么是频分多路复用?它有什么特点?适合于什么传输系统? 14.什么是波分多路复用和密集波分多路复用? 15.什么是时分多路复用?它有什么特点?适合于什么传输系统? 16.比较一下同步TDM和统计TDM的异同点。 17.20个数字信号源使用同步TDM实现多路复用,每个信号源的速率是100kbps,如果每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第三章课后答案完全版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嵌入18-1杜国龙20180307008 3-01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 -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收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 -层? 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 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3-04数据链路层的3三个基本问(帧定界、透明传轴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3-05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 3-06 PPP协议的主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 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地址字段A只置为0xFF.地址字段实际上并不起作用。控制字段C通常置为0x03。PPP 是面向字节的当PPP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HDLC的做法-一样),当PPP用在异步传输时,就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PPP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下、PPP没有编码和确认机制 3-07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 (X) -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答:作二进制除法,1101011011 0000 10011得余数1110,添加的检验序列是1110.作二进制除法,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 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 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A.800ms、1600ms B.801ms、1600ms C.1600ms、800ms、 D、1600ms、801ms 8.(14-33)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版)试题库精编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相结合的产物。 A) 网络技术 B) 通信技术 C) 人工智能技术 D) 管理技术 2.一个网吧将其所有的计算机连成网络,这网络是属于()。 A) 广域网 B) 城域网 C) 局域网 D) 吧网 3. ()不是一个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之一。 A) 语法 B) 语义 C) 同步 D) 体系结构 4.在协议分层实现中,当数据分组从设备A传输到设备B时,在设备A的第3层加上首部分会在设备B的()层被读出。 A) 2 B) 3 C) 4 D) 5 5.在按OSI标准建造的网络中具有路径选择功能的唯一层次是()。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6.在下列传输介质中,不受电磁干扰或噪声影响的是()。 A) 双绞线 B) 通信卫星 C) 同轴电缆 D) 光纤 7.下面对局域网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局域网拓扑结构规则 B) 可用通信介质较少 C) 范围有限、用户个数有限 D) 误码率低 8.在局域网拓扑结构中:所有节点都直接连接到一条公共传输媒体上(不闭合),任何一个节点发送的信号都沿着这条公共传输媒体进行传播,而且能被所有其它节点接收。这种网络结构称为()。 A) 星形拓扑 B) 总线型拓扑

C) 环形拓扑 D) 树形拓扑 9.媒体访问控制方法是()。 A) 选择传输媒体的方法 B) 确定数据在媒体中传输方式的方法 C) 将传输媒体的频带有效地分配给网上站点的方法 D) 数据链路的操作方式 10.下列关于以太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数据以广播方式发送的 B) 所有节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C) 两个节点相互通信时,第3个节点不检测总线上的信号 D) 网络中有一个控制中心,用语控制所有节点的发送和接收 11.在以太网中,集线器的级联()。 A) 必须使用直通UTP电缆 B) 必须使用交叉UTP电缆 C) 必须使用同一种速率的集线器 D) 可以使用不同速率的集线器 12.有10台计算机建成10Mbps以太网,如分别采用共享以太网和交换以太网技术,则每个站点所获得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另为()。 A) 10Mbps和10Mbps B) 10Mbps和1Mbps C) 1Mbps和10Mbps D) 1Mbps和1Mbps 13.下列对以太网交换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对通过的信息进行过滤 B) 以太网交换机中端口的速率可能不同 C) 在交换式以太网中可以划分VLAN D) 利用多个以太网交换机组成的局域网不能出现环路 14.以太网交换机中的/MAC地址映射表()。 A) 是由交换机的生产厂商建立的 B) 是交换机在数据转发过程中通过学习动态建立的 C) 是由网络管理员建立的 D) 是由网络用户利用特殊的命令建立的。 15.下面对虚拟局域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全新局域网,其基础是虚拟技术 B) 虚拟局域网是一个逻辑子网,其组网的依据不是物理位置,而是逻辑位置 C) 每个虚拟局域网是一个独立的广播域 D) 虚拟局域网通过软件实现虚拟局域网成员的增加、移动和改变 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IP层可以屏蔽各个物理网络的差异 B) IP层可以代替各个物理网络的数据链路层工作 C) IP层可以隐藏各个物理网络的实现细节 D) IP层可以为用户提供通用的服务 17.在Internet中,路由器可连接多个物理网络,此时的路由器()。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答案

- 1 - 第1章节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A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这类简单的“终端—通信线路—计算 机”系统,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B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呈现出多处中心的特点。 C 开放式标准化网络:OSI/RM 的提出,开创了一个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 算机网络新时代。 D 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覆盖范围广、具有足够的带宽、很好的服务质量与完善的安全 机制,支持多媒体信息通信,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功能。2.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大子网?它们各实现什么功能?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 3.简述各种计算机网络拓扑类型的优缺点。 星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方便服务,中央节点可方便地对各个站 点提供服务和网络重新配置。缺点是: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客观;中央节点的负担较重形成“瓶颈”; 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总线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易于扩充增加 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缺点是: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分布式协 议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输,不具有实时功能。 树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扩展、故障隔离较容易,缺点是:各个节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环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电缆长度短;可采用光纤,光纤的传输率高,十分适合于环形拓扑的单方 向传输;所有计算机都能公平地访问网络的其它部分,网络性能稳定。缺点是:节点的故障会引起全网 故障;环节点的加入和撤出过程较复杂;环形拓扑结构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都采用令牌传递的方式,在 负载很轻时,信道利用率相对来说就比较低。 混合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故障诊断和隔离较为方便;易于扩展;安装方便。缺点是:需要选用带 智能的集中器;像星形拓扑结构一样,集中器到各个站点的电缆安装长度会增加。 网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不受瓶颈问题和失效问题的影响,缺点是:这种结构比较复杂,成本比较 高,提供上述功能的网络协议也较复杂。 4.广播式网络与点对点式网络有何区别? 在广播式网络中,所有联网计算机都共享一个公共信道。当一台计算机利用共享信道发送报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全部)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 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 第一章概述 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它的缺点是:如果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方法。人们首先借鉴了电信部门的电路交换的思想。所谓“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就是由交换设备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或信道带宽所采用的一种技术。电话交换机采用的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或线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为此,必须寻找出一种新的适应计算机通信的交换技术。1964年,巴兰(Baran)在美国兰德(Rand)公司“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的概念。1962 —1965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和英国的国家物理实验室(National Physics Laboratory,NPL)都在对新型的计算机通信技术进行研究。英国NPL的戴维德(David)于1966年首次提出了“分组”(Packet)这一概念。1969年12月,美国的分组交换网网络中传送的信息被划分成分组(packet),该网称为分组交换网ARPANET(当时仅有4个交换点投入运行)。ARPANET的成功,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现在大家都公认ARPANET为分组交换网之父,并将分组交换网的出现作为现代电信时代的开始。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由此可见,通信与计算机的相互结合,不仅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递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而且也大大提高了通信网络的各种性能。由此可见,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值得说明的是,分组交换技术所采用的存储转发原理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借鉴了电报通信中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的思想。它们的关键区别在于通信对象发生了变化。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考试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 第1章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 2、计算机网络(简称为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3、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4、制定互联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①互联网草案(Internet Draft)②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③互联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5、互联网的组成: ①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 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上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传统的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软件)。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 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 ②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在这些网络上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 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 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在发送报文(message)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为一个个 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包头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包packet);分组是在互联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接口转发出去。 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 问题:存储转发时会造成一定的时延;无法确保通信时端到端所需的带宽。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 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作用范围:WAN(广),MAN(城),LAN(局),PAN(个人区域网);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7、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概述(P19)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 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 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 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1习题 一、填空题 1.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包括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2.如果网络系统中的每台计算机既是服务器,又是工作站,则称其为对等网。 3.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规则三个要素组成。 4.OSI参考模型规定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有:分组传送、流量控制和网络连接建立与管理。 5.物理层为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实体之间二进制比特传输的物理连接,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 6.设置传输层的主要目的是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进程之间提供可靠的端到端通信。7.在OSI参考模型中,应用层上支持文件传输的协议是文件传送、存取和管理 FTAM ,支持网络管理的协议是报文处理系统MHS 。 二.选择题 1.按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如果某种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 A ,则局域网中任何一个结点出现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工作。 A)总线型结构 B)树型结构 C)环型结构 D)星型结构 3.网状拓扑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系统可靠性高,但是结构复杂,必须采用路由选择算法和流量控制方法。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执行路径选择的层是 B 。 A)物理层 B)网络层 C)数据链路层 D)传输层

5.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实现帧同步功能的层是 C 。 A)物理层 B)传输层 C)数据链路层 D)网络层 6.在OSI七层协议中,提供一种建立连接并有序传输数据的方法的层是C。 A)传输层 B)表示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7.在地理上分散布置的多台独立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构成的系统称为(C)使信息传输与信息功能相结合,使多个用户能够共享软、硬件资源,提高信息的能力。 A)分散系统B)电话网C)计算机网络D)智能计算机 8.若要对数据进行字符转换和数字转换,以及数据压缩,应在OSI(D)层上实现。A)网络层B)传输层C)会话层D)表示层 三、思考题 1.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根据网络的交换功能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混合交换; (2)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星型网、树型网、总线网、环型网、网状网等; (3)根据网络的通信性能可以分为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分布式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网络; (4)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与规模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