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

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

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
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 作者:徐霞孙孝霞陈湘昂赵扬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抗感染和脓肿切开引流等治疗,并加强病情观察,对患者口腔、切口、呼吸道和心理护理,指导饮食和健康教育。结果 48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及时、有效的正确治疗及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障。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stomatognathic space infection. Methods Forty eight cases of stomatognathic space infection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anti infection and surgical incision and drainage, and pathogenetic conditions were observed intimately. Meanwhile the oral cavity, incision, respiratory passag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all patients were nursed, and the habit of food and drink and rehabilitated measure were instructed.Results Forty eight patients were all cured. Conclusion Effective and correct treatment and nursing are necessary for patients with stomatognathic space infection to rehabilitating health smoothly. 【Key words】 Oromaxillo facial region; Space infection; Nursing

颌下间隙感染(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颌下间隙感染(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颌下间隙感染是指颌下间隙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颌下区丰满,淋巴结肿大、压痛。颌下间隙形成脓肿时范围较广,脓腔较大,如为淋巴结炎引起的蜂窝组织炎,脓肿可局限于一个或数个淋巴结内,则切开引流时必须分开形成脓肿的淋巴结包膜始能达到引流目的。 二病因颌下间隙位于颌下三角内,间隙中包含有颌下腺,颌下淋巴结,并有面动脉、面前静脉、舌神经、舌下神经通过。该间隙向上经下颌舌骨肌后缘与舌下间隙相续;向后内毗邻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向前通颏下间隙;向下借疏松结缔组织与颈动脉三角和颈前间隙相连。因此颌下间隙感染可蔓延成口底多间隙感染。 多见于下颌智齿冠周炎、牙槽脓肿等牙源性炎症的扩散。其次为颌下淋巴结炎的扩散。化脓性颌下腺炎有时亦可继发颌下间隙感染。 三临床表现多数颌下间隙感染常以颌下淋巴结炎为早期表现,颌下区丰满,有明确边界的淋巴结肿大、压痛。化脓性颌下淋巴结炎向结外扩散形成蜂窝组织炎。颌下间隙蜂窝组织炎临床表现为颌下三角区肿胀,下颌骨下缘轮廓消失,皮肤紧张、压痛,按压有凹陷性水肿。脓肿形成后,中心区皮肤充血,可触及明显波动。颌下间隙因与舌下间隙相续,感染极易向舌下间隙扩散,此时可伴有口底后份肿胀,舌运动疼痛,吞咽不适等症状。 四检查两型皮损的组织改变相同,主要为表皮角化过度和真皮乳头状瘤病。真皮乳头向上突起似手指状。乳头顶部和两边表皮变薄。乳头之间表皮向下凹陷,其中充满角质,棘层呈轻度或中度肥厚。表皮基底层可有轻度色素增多。 五诊断1.病史 成人有下颌磨牙化脓性根尖周炎、下颌智齿冠周炎史,婴幼儿、儿童多能询问出上呼吸道感染继发颌下淋巴结炎病史。 2.临床表现 颌下三角区炎性红肿、压痛,病初表现为炎性浸润块,有压痛;进入化脓期有跳痛、波动感、皮肤潮红;穿刺易抽出脓液。病人有不同程度发热、白细胞总数增多等。 3.鉴别诊断 急性化脓性颌下腺炎,常在慢性颌下腺炎的基础上急性发作,表现有颌下三角区红肿压痛及发热、

颌面间隙感染分类及特点

电梯直达 1楼 发表于2009-5-2 16:18:59 |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颌下间隙感染【概述】 颌下间隙感染是指颌下间隙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颌下区丰满,淋巴结肿大、压痛。 【诊断】 1.病史成人有下颌磨牙化脓性根尖周炎、下颌智齿冠周炎史,婴幼儿、儿童多能询问出上呼吸道感染继发颌下淋巴结炎病史。 2.临床表现颌下三角区炎性红肿、压痛,病初表现为炎性浸润块,有压痛;进入化脓期有跳痛、波动感、皮肤潮红;穿刺易抽出脓液。病人有不同程度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等全身表现。 3.鉴别诊断急性化脓性颌下腺炎,常在慢性颌下腺炎的基础上急性发作,它了表现有颌下三角区红肿压痛及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加的急性炎症体征,但多不形成颌下脓肿,并有患侧 舌下肉阜区、颌下腺导管口红肿,压迫颌下有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流出。摄X线口底咬片多能发现颌下腺导管结石。 【治疗措施】 颌下间隙形成脓肿时范围较广,脓腔较大,但若为淋巴结炎引起的蜂窝组织炎,脓肿可局限于一个或数个淋巴结内,则切开引流时必须分开形成脓肿的淋巴结包膜始能达到引起的目的。 颌下间隙切开引流的切口部位、长度,应参照脓肿部位、皮肤变薄的区域决定。一般在下颌骨体部下缘以下2cm做与下颌下缘平行之切口;切开皮肤、颈阔肌后,血管钳钝性分离进入脓腔。如系淋巴结内脓肿应分开淋巴结包膜,同时注意多个淋巴结脓肿的可能,术中应仔细检查,予以分别引流。 【病因学】 颌下间隙(submandibular space)位于颌下三角内,间隙中包含有颌下腺,颌下淋巴结,并有颌外动脉、面前静脉、舌神经、舌下神经通过。该间隙向上经下颌舌骨肌后缘与舌下间隙相续;向后内毗邻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向前通颏下间隙;向下借疏松结缔组织与颈动脉三角和颈前间隙相连。因此颌下间隙感染可蔓延成口底多间隙感染(图1)。 图1 颌下间隙的解剖位置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一)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1.厌氧菌感染的脓液特点是 A脓液稠厚,黄色无臭 B稀薄,淡红色 C绿色,有霉腥味 D灰白,无臭 E有特殊恶臭 *2.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脓液特点是 A脓液稠厚,黄色、无恶臭 B脓液稀薄、血性 C脓液粘稠、灰白色、有有粪臭味 D淡绿色、有腥臭味 E浓汁棕红色、恶臭 *3.皮肤的多数相邻毛囊会让皮肤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A疖 B痈 C丹毒 D急性蜂窝织炎 E急性淋巴管炎

4.外科感染最严重的症状是 A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B周围淋巴细胞肿大 C脉快、乏力、食欲不振 D感染性休克 E毒血症 *5.丹毒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对 A局部皮肤红肿 B肿胀及烧灼感 C常有化脓 D容易复发 E好发于小腿 *6.下列哪项是破伤风患者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A牙关禁闭 B面部苦笑 C角弓反张 D阵发性抽搐 E大汗淋漓 *7.破伤风治疗原则最重要环节是

A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B镇静、解痉 C局部创口处理 D全身支持疗法 E病室安静,减少刺激 *8.全身化脓性感染出现转移性脓肿的是 A败血症 B菌血症 C毒血症 D脓血症 E以上都不是 *9.男,15岁,破伤风患者,抽搐时引起窒息,急救处理首先应是A口服水合氯醛 B肌注鲁米那钠 C立即气管切开 D静脉滴注TAT E气管插管 *10.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在出现波动前,需早期切开引流的是A转移性脓肿

B脓性指头炎 C面部疖肿 D急性蜂窝织炎 E痈 第六天 11.应用破伤风抗毒素的目的是 A杀死破伤风杆菌 B中和血液中游离毒素 C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 D中和神经结合毒素 E清除毒素来源 12.控制破伤风病人痉挛发作的主要措施是A鼻饲 B创造安静环境 C避免强光刺激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第八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A型题 1. 不符合外科感染特点的是() A.多数由单一细菌引起感染 B.病变以局部炎症为主 C.常与创伤有关 D.常需手术治疗 E. 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感染。 2. 急性感染一般指病程在多长时间以内() A.1周 B.2 周 C.3 周 D.1 个月 E.2 个月 3. 不会引起脓毒症或菌血症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破伤风杆菌 C.化脓性链球菌 D.大肠埃希菌 E.铜绿假单胞菌 4. 选择抗生素最理想的依据是 A.脓液的性质 B.细菌的种类 C.细菌药敏试验 D.感染的严重程度 E.药物的抗菌谱 5. 需要尽早切开引流的急性软组织感染是() A.痈 B.疖 C.脓性指头炎 D.急性淋巴管炎 E.急性淋巴结炎 6. 危险三角区的疖,首要的护理诊断/问题是() A.潜在并发症:脓毒症 B.潜在并发症:菌血症 C.潜在并发症:毒血症 D.潜在并发症:休克 E. 潜在并发症:颅内海绵状静脉窦炎 7. 皮肤的多数相邻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 A.痈 B.疖 C.丹毒 D.急性淋巴管炎 E.急性蜂窝织炎 8. 口底、颌下及颈部蜂窝织炎的最严重后果是() A.全身性感染 B.发热 C.呼吸困难、窒息 D.吞咽困难 E.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9. 脓性指头炎如未及时切开引流易导致() A.掌中间隙感染 B.鱼际间隙感染 C.化脓性腱鞘炎 D.指骨缺血坏死 E.毒血症 10. 伤口或病灶近侧皮肤出现红线”并有压痛的是() A.静脉炎 B.动脉炎 C.丹毒 D.淋巴结炎 E.管状淋巴管炎 11. 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是() A.2 -8 日 B.4 -6 日 C.6-12 日 D.15 -30 日 E.1 -2 月 12. 破伤风病人最早发生强直性收缩的肌是() A.咀嚼肌 B.背腹肌 C.颈项肌 D.四肢肌群 E.膈肌 13. 破伤风病人最早的临床表现常是() A.张口不便 B.牙关紧闭 C.角弓反张 D.苦笑面容 E.手足抽搐 14. 控制破伤风病人痉挛的最主要措施是() A.保持病室安静 B. 限制亲友探视 C. 使用镇静及解痉剂 D.护理措施要集中 E.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 15. 以下对气性坏疽的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在创面上进行多切口引流 B.3 %过氧化氢冲衫 C.冲洗后持续过氧化氢溶液湿敷 D.用过的敷料焚烧 E. 无须严格执行接触隔离原则 16. 二重感染是指() A.多种细菌引起的感染 B.多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C.多种特殊厌氧菌引起的感染 D.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反复的细菌感染 E.杭生素应用过程中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 17. 非特异性感染致病菌哪一种不是() A.葡萄球菌 B.结核杆菌 C. 大肠杆菌 D.变形杆菌 E.绿脓杆菌 18. 哪种不是外科感染的常见细菌() A.溶血性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大肠杆菌 D.伤寒杆菌 E. 绿脓杆菌 19.特异性感染指() A.结核病 B.破伤风 C.气性坏疽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20.下列哪种感染发生于面部时会引起喉头水肿、窒息() A.疖 B.痈 C.急性蜂窝组织炎 D. 丹毒 E.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 21.外科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试题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1.厌氧菌感染的脓液特点是 A脓液稠厚,黄色无臭 B稀薄,淡红色 C绿色,有霉腥味 D灰白,无臭 E有特殊恶臭 *2.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脓液特点是 A脓液稠厚,黄色、无恶臭 B脓液稀薄、血性 C脓液粘稠、灰白色、有有粪臭味 D淡绿色、有腥臭味 E浓汁棕红色、恶臭 *3.皮肤的多数相邻毛囊会让皮肤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A疖 B痈 C丹毒 D急性蜂窝织炎 E急性淋巴管炎 4.外科感染最严重的症状是 A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B周围淋巴细胞肿大 C脉快、乏力、食欲不振 D感染性休克 E毒血症 *5.丹毒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对 A局部皮肤红肿 B肿胀及烧灼感 C常有化脓 D容易复发 E好发于小腿 *6.下列哪项是破伤风患者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 A牙关禁闭 B面部苦笑 C角弓反张 D阵发性抽搐 E大汗淋漓

*7.破伤风治疗原则最重要环节是 A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B镇静、解痉 C局部创口处理 D全身支持疗法 E病室安静,减少刺激 *8.全身化脓性感染出现转移性脓肿的是 A败血症 B菌血症 C毒血症 D脓血症 E以上都不是 *9.男,15岁,破伤风患者,抽搐时引起窒息,急救处理首先应是A口服水合氯醛 B肌注鲁米那钠 C立即气管切开 D静脉滴注TAT E气管插管 *10.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在出现波动前,需早期切开引流的是A转移性脓肿 B脓性指头炎 C面部疖肿 D急性蜂窝织炎 E痈 第六天 11.应用破伤风抗毒素的目的是 A杀死破伤风杆菌 B中和血液中游离毒素 C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 D中和神经结合毒素 E清除毒素来源 12.控制破伤风病人痉挛发作的主要措施是 A鼻饲 B创造安静环境

口底多间隙感染

口底多间隙感染 【概述】 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口底蜂窝组织炎(cellulitis of the floor of the mouth),曾被认为是颌面部最严重而治疗最困难的炎症之一。随着诊治水平及有效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近年来本病已极其罕见。 【治疗措施】 口底蜂窝组织炎不论是化脓性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或腐败坏死性病原菌引起的感染,局部及全身症状均很严重。其主要危险是呼吸道的阻塞及全身中毒。在治疗上,除经静脉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控制炎症的发展外,还应着重进行全身支持疗法,如输液、输血,必要时给以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并尖及时行切开减压及引流术。 切开引流时,一般根据肿胀范围或脓肿形成的部位,从口外进行切开。选择皮肤发红、有波动感的部位进行切开较为容易。如局部肿胀呈弥漫性或有副性水肿,而且脓肿在深层组织内很难确定脓肿形成的部位时,也可先进行穿刺,确定脓肿部位后,再行动开。如肿胀已波及整个颌周,或已有呼吸困难现象时,是应作广泛性切开。其切口可在双侧颌下,颏下作与下颌骨相平行的“衣领”型或倒“T”型切口(图1)。术中除应将口底广泛切开外,还应充分

分离口底肌,使口底各个间隙的脓液能得到充分引流。如为腐败坏死性病原菌引起的口底蜂窝组织炎,肿胀一旦波及到颈部及胸前区,皮下又触到捻发音时,应按皮纹行多处切开,达到畅开创口,改变厌氧环境和充分引流的目的。然后用3%过氧化氢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每日4~6次,创口内置橡皮管引流。 图1 口底间隙蜂窝织炎广泛切开的倒“T”型切口 【病因学】 下颌骨下方、舌及舌骨之间有多条肌,其行走又互相交错,在肌与肌之间,肌与颌骨之间充满着疏松结缔组织及淋巴结,因此,口底各间隙之间存在着相互能连关系(图2),一旦由于牙源性及其他原因而发生蜂窝组织炎时,十分容易向各间隙蔓延而引起广泛的蜂窝组织炎。口底多间隙感染一般指双侧颌下、舌下以及颏下间隙同时受累。其感染可能是金色葡萄球菌为主要化脓性口底蜂窝组织炎;也可能是厌氧菌或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引起的腐败坏死性口

第八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教程文件

第八章外科感染病人 的护理

第八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一、A1型题 1.不符合外科感染特点的是() A.多数由单一细菌引起感染 B.病变以局部炎症为主 C.常与创伤有关 D.常需手术治疗 E.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感染。 2.急性感染一般指病程在多长时间以内() A.1周 B.2周 C.3周 D.1个月 E.2个月 3.不会引起脓毒症或菌血症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破伤风杆菌 C.化脓性链球菌 D.大肠埃希菌 E.铜绿假单胞菌 4.选择抗生素最理想的依据是 A.脓液的性质 B.细菌的种类 C.细菌药敏试验 D.感染的严重程度 E.药物的抗菌谱 5.需要尽早切开引流的急性软组织感染是() A.痈 B.疖 C.脓性指头炎 D.急性淋巴管炎 E.急性淋巴结炎 6.危险三角区的疖,首要的护理诊断/问题是() A.潜在并发症:脓毒症 B.潜在并发症:菌血症 C.潜在并发症:毒血症 D.潜在并发症:休克 E.潜在并发症:颅内海绵状静脉窦炎 7.皮肤的多数相邻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 A.痈 B.疖 C.丹毒 D.急性淋巴管炎 E.急性蜂窝织炎 8.口底、颌下及颈部蜂窝织炎的最严重后果是() A.全身性感染 B.发热 C.呼吸困难、窒息 D.吞咽困难 E.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9.脓性指头炎如未及时切开引流易导致( ) A.掌中间隙感染 B.鱼际间隙感染 C.化脓性腱鞘炎 D.指骨缺血坏死 E.毒血症 10.伤口或病灶近侧皮肤出现“红线”并有压痛的是() A.静脉炎 B.动脉炎 C.丹毒 D.淋巴结炎 E.管状淋巴管炎 11.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是() A.2—8日 B.4—6日 C.6-12日 D.15—30日 E.1—2月 12.破伤风病人最早发生强直性收缩的肌是() A.咀嚼肌 B.背腹肌 C.颈项肌 D.四肢肌群 E.膈肌 13.破伤风病人最早的临床表现常是() A.张口不便 B.牙关紧闭 C.角弓反张 D.苦笑面容 E.手足抽搐 14.控制破伤风病人痉挛的最主要措施是() A.保持病室安静 B.限制亲友探视 C.使用镇静及解痉剂 D.护理措施要集中 E.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 15.以下对气性坏疽的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在创面上进行多切口引流 B.3%过氧化氢冲衫 C.冲洗后持续过氧化氢溶液湿敷 D.用过的敷料焚烧 E.无须严格执行接触隔离原则 16.二重感染是指() A.多种细菌引起的感染 B.多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C.多种特殊厌氧菌引起的感染 D.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反复的细菌感染 E.杭生素应用过程中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 17.非特异性感染致病菌哪一种不是( ) A.葡萄球菌 B.结核杆菌 C.大肠杆菌 D.变形杆菌 E.绿脓杆菌 18.哪种不是外科感染的常见细菌( ) A.溶血性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大肠杆菌 D.伤寒杆菌 E.绿脓杆菌 19.特异性感染指( ) A.结核病 B.破伤风 C.气性坏疽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20.下列哪种感染发生于面部时会引起喉头水肿、窒息( ) A.疖 B.痈 C.急性蜂窝组织炎 D.丹毒 E.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 21.外科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 A.红 B.肿 C.热 D.痛 E.都有全身发热

最新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 1.病情观察该病发展迅速,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昏迷、败血症、呼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故炎症未控制前,应高度警惕,严密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楚,有无烦躁、神志淡漠、嗜睡等;监测T、P、R、BP;对发热、寒战患者注意询问有无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感染征象。当体温超过39℃及时给予温水擦浴,并嘱其多饮水,注意患者尿量情况。床边备气切包。 2.心理护理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常伴有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严重者发生进食和吞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精神状态。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精湛的技术赢得患者信任和尊重。多接触病人,主动倾听患者倾诉,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多与其交谈,解除疑虑,生活上尽量体贴关怀,鼓励家属、亲友陪伴,给予精神、心理支持,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手段,邀请康复期患者现身说法,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治疗上的配合,以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 3.切口护理口腔间隙感染治疗不及时即形成脓肿,需及时协助医师做脓肿切开引流术,建立良好的引流,以减少局部组织张力,防止扩散,解除局部疼痛,达到缩短疗程,减少用药的目的。对于肿胀范围广泛、有严重呼吸困难者,除广泛性切开外还应充分分离口底肌肉,使口底各间隙的坏死组织及脓液充分引流,因脓液呈蜂窝状分散在组织间隙中,常常自动引流不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伤口置引流管,切开引流液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合理用药。脓肿切开后,更换敷料2~3次/d,用1%~3%的双氧水反复冲洗创口或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素加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同时观察引流液量、色、性的变化及患者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变化。发现患者面色苍白,暂停冲洗伤口。冲洗完毕,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以减少伤口张力,利于伤口引流。 4.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阻塞是口腔颌面部感染较常见而危险的并发症,应确保充分给予氧气吸入,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及呼吸道通畅情况,因喉头水肿所致的呼吸道阻塞应立即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若炎症侵及口底、舌下等间隙,患者可出现舌体抬高、咽腔缩小等并发呼吸道梗阻的临床表现,应做好抢救准备,昏迷患者将舌体牵拉至口外固定,保证呼吸道通畅。本组病例中3例出现呼吸道梗阻,及时给予气管切开,患者脱离危险。如伴有呼吸道黏液堵塞,应进行彻底有效的吸痰。 5.加强口腔护理颌面部间隙感染常由于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引起。预防口腔感染是切断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重要途径,加强口腔护理是预防口腔感染的有效措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主要措施:详细指导患者正确的漱口,每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每4h含漱多贝氏液漱口液漱口,在口腔内停留2~3min. 6.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先给予高热量清淡流质饮食,由于张口受限,采用吸管进食。鼓励患者每2~3h进食一次,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然后逐渐给半流质饮食,如鸡汤面,再到普通饮食,维生素补充可给予新鲜水果汁,且多饮水。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第十章外科感染病人护理 第一节概述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或有创伤性检查、治疗后等并发的感染。外科感染的特点:①多数为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少数在感染早期为单一细菌所致,以后 发展引起化脓、坏死等,使组织遭到破坏,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而影响局部功能。 (一)分类 1.按致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类 (1)非特异性(又称化脓性)--多见。 (2 2.按病变进程分 (1)急性感染:以急性炎症为主,病程多在3周内。 (2)慢性感染:病程超过2个月。 (3:介于急性与慢性间。 (二)病理生理 1.感染后的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的作用--使入侵微生物局限化并最终清除;局部组织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的特征性表现;体温升高、血白细胞计数增加。 2.感染的转归感染的病程演变受致病菌毒力、局部抵抗力、全身免疫力及治疗措施等诸多因素影响。 (1)炎症局限: 当人体抵抗力占优势、治疗及时或有效,炎症即被局限、吸收或局部化脓。着局部形成小脓肿,可自行吸收;而较大的脓肿可破溃或经手术切开排脓后,转为修复过程,感染部位逐渐长出肉芽组织、形成瘢 (2)炎症扩散: 致病菌毒性大、数量多和(或)宿主抵抗力低下时.感染难以控制并向感染灶周围或经淋巴、血液途径迅速扩散,导致全身感染,如脓毒血症或菌血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3)转为慢性感染: 当人体抵抗力与致病菌毒性处于相持状态,感染灶可被局限,但其内仍有致病菌,组织炎症持续存在,局部由于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成纤维细胞增加而被瘢痕组织包围,形成慢性感染。一旦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可再次繁殖,慢性感染又重新变为急性过程。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2.全身症状轻重不一。 3.MODS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当WBC<4×109/L时,应警惕病情加重。 (2)细菌培养: 液。全身性感染时,可取血、尿或痰做涂片、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必要时重复培养。

颌下间隙感染

颌下间隙感染 诊断 颌下间隙感染病理图颌下间隙感染是指颌下间隙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颌下区丰满,淋巴结肿大、压痛。颌下间隙形成脓肿时范围较广,脓腔较大,但若为淋巴结炎引起的蜂窝组织炎,脓肿可局限于一个或数个淋巴结内,则切开引流时必须分开形成脓肿的淋巴结包膜始能达到引起的目的。 1.病史成人有下颌磨牙化脓性根尖周炎、下颌智齿冠周炎史,婴幼儿、儿童多能询问出上呼吸道感染继发颌下淋巴结炎病史。 2.临床表现颌下三角区炎性红肿、压痛,病初表现为炎性浸润块,有压痛;进入化脓期有跳痛、波动感、皮肤潮红;穿刺易抽出脓液。病人有不同程度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等全身表现。 3.鉴别诊断急性化脓性颌下腺炎,常在慢性颌下腺炎的基础上急性发作,它了表现有颌下三角区红肿压痛及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加的急性炎症体征,但多不形成颌下脓肿,并有患侧舌下肉阜区、颌下腺导管口红肿,压迫颌下有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流出。摄X线口底咬片多能发现颌下腺导管结石。 治疗措施 颌下间隙形成脓肿时范围较广,脓腔较大,但若为淋巴结炎引起的蜂窝组织炎,脓肿可局限于一个或数个淋巴结内,则切开引流时必须分开形成脓肿的淋巴结包膜始能达到引起的目的。颌下间隙切开引流的切口部位、长度,应参照脓肿部位、皮肤变薄的区域决定。一般在下颌骨体部下缘以下2cm做与下颌下缘平行之切口;切开皮肤、颈阔肌后,血管钳钝性分离进入脓腔。如系淋巴结内脓肿应分开淋巴结包膜,同时注意多个淋巴结脓肿的可能,术中应仔细检查,予以分别引流。 病因学 颌下间隙(submandibular space)位于颌下三角内,间隙中包含有颌下腺,颌下淋巴结,并有颌外动脉、面前静脉、舌神经、舌下神经通过。该间隙向上经下颌舌骨肌后缘与舌下间隙相续;向后内毗邻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向前通颏下间隙;向下借疏松结缔组织与颈动脉三角和颈前间隙相连。因此颌下间隙感染可蔓延成口底多间隙感染。多见于下颌智齿冠周炎,下颌后牙尖周炎、牙槽脓肿等牙源性炎症的扩散。其次为颌下淋巴结炎的扩散。化脓性颌下腺炎有时亦可继发颌下间隙感染。 临床表现 多数颌下间隙感染是以颌下淋巴结炎为其早期表现,临床表现为颌下区丰满,检查有明确边界的淋巴结肿大、压痛。化脓性颌下淋巴结炎向结外扩散形成蜂窝组织炎。颌下间隙蜂窝组织炎临床表现为颌下三角区肿胀,下颌骨下缘轮廓消失,皮肤紧张、压痛,按压有凹陷性水肿。脓肿形成后,中心区皮肤充血,可触及明显波动。颌下间隙因与舌下间隙相续,感染极易向舌下间隙扩散,此时可伴有口底后份肿胀,舌运疼痛,吞咽不适等症状。颌下间隙感染应注意与化脓性淋巴结炎和因导管阻塞引起的潴留性颌下腺炎相鉴别。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教案

天门职业学院教案2013 ~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 开课院系医护学院 课程名称外科护理 授课班级12护2 任课教师易欣

天门职业学院教案(理论教学首页)

天门职业学院教案(附页) 一、复习回顾 1.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2.腹部手术恢复饮食指证? 二、概述 (一)概念 1.感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 2.外科感染:指需要外科手术处理的感染以及与手术、损伤、介入性诊疗操作等有关的感染 (二)外科感染的特点 1.大多数由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性感染 2.多数外科感染与手术、创伤、介入性操作有关 3.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和体征 4.常依赖于手术及换药处理 (三)外科感染的分类 1.按致病菌特性分 (1)非特异性感染(一般性感染、化脓性感染):最常见 (2)特异性感染:特异性病原体引起,具有一定临床特征的感染。治疗必须采取某些特殊手段才能治愈。(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 2.按病程分为 (1)急性感染:病程在3周以内的感染。 (2)慢性感染:病程超过2个月或更久的感染。 (3)亚急性感染:病程介于3周与2个月之间的感染 3.其他分类 (四)外科感染常见致病菌

(五)外科感染的转归 1.局限化 2.转为慢性 3.感染扩散 三、常见浅表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一)分类 1.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好发于头、面、颈、腋、会阴等毛囊丰富部位 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个疖同时发生在身体各处或反复发生,称为疖病, 常见于营养不良和抵抗力低下的慢性病人 2.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颈项、背部等皮肤厚韧的部位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护理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护理 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为口底蜂窝织炎,曾被认为是颌面部最严重而治疗最困难的感染之一。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主要危险是影响呼吸道通畅及全身中毒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窒息、败血症甚至引起纵隔感染而危及生命。我院2000~2006年共收治36例口底多间隙感染。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73岁,以21~40岁为最多。感染原因:牙源性感染30例,腺源性感染4例,面部损伤2例。 2 护理方法及要点 2.1 加强病情及用药反应观察:口底多间隙感染主要危险是全身中毒反应及呼吸道梗阻,因此应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及局部肿胀情况、炎症是否向邻近组织发展,口底肿胀、舌体抬高者或后坠的患者应将舌牵拉口外固定以防窒息,有呼吸困难或窒息症状时及早做好气管切开准备。应注意观察血象、电解质、血糖等各项生化指标,有无并发症。因患者应用大量药物,要注意观察用药反应,做好护理记录单。 2.2 切开引流护理:根据脓肿的部位、范围,首选从口内进行切开引流,但对于张口受限的患者,应在颏部以下做“衣领式”切口。对于肿胀范围广泛、有严重呼吸困难者,除应广泛性切开外还应充分分离口底肌肉,使口底各间隙的坏死组织及脓液能充分引流,因脓液呈蜂窝状分散在组织间隙中,常常自动引流不畅。引流物一般为酱褐色絮状坏死组织伴液体,恶臭。腔内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替硝唑溶液反复交替冲洗,置橡皮引流条,每日换药。创口可表面覆盖碘仿纱条。 2.3 创面护理:由于创口引流及创面有大量絮状坏死组织不易清除,则需每日对创口反复冲洗换药,清洁创面时在生理盐水内加入少许利多卡因溶液,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2.4 口腔护理:口腔护理4次/天,可促进创口愈合,使患者舒适,增加食欲,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三)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 一、选择题 1.厌氧菌感染的脓液特点是 A脓液稠厚,黄色无臭B稀薄,淡红色C绿色,有霉腥味 D灰白,无臭E有特殊恶臭 2.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脓液特点是 A脓液稠厚,黄色、无恶臭B脓液稀薄、血性 C脓液粘稠、灰白色、有有粪臭味D淡绿色、有腥臭味E浓汁棕红色、恶臭3.皮肤的多数相邻毛囊会让皮肤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 A疖B痈C丹毒D急性蜂窝织炎E急性淋巴管炎 4.外科感染最严重的症状是 A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B周围淋巴细胞肿大 C脉快、乏力、食欲不振D感染性休克E毒血症 5.丹毒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对 A局部皮肤红肿B肿胀及烧灼感C常有化脓D容易复发E好发于小腿6.下列哪项是破伤风患者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 A牙关禁闭B面部苦笑C角弓反张D阵发性抽搐E大汗淋漓 7.破伤风治疗原则最重要环节是 A注射破伤风抗毒素B镇静、解痉C局部创口处理 D全身支持疗法E病室安静,减少刺激 8.全身化脓性感染出现转移性脓肿的是 A败血症B菌血症C毒血症D脓血症E以上都不是 9.男,15岁,破伤风患者,抽搐时引起窒息,急救处理首先应是 A口服水合氯醛B肌注鲁米那钠C立即气管切开 D静脉滴注TAT E气管插管 10.应用破伤风抗毒素的目的是 A杀死破伤风杆菌B中和血液中游离毒素C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 D中和神经结合毒素E清除毒素来源 11.控制破伤风病人痉挛发作的主要措施是 A鼻饲B创造安静环境C避免强光刺激 D使用镇静剂E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 12.朱先生,20岁,破伤风患者,抽出频繁,引起肘关节脱位,呼吸道分泌物多此时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脱位整复B止痛C气管切开D快速应用TAT E给大量青霉素 13.口底。颌下和颈下的蜂窝织炎可并发 A菌血症B败血症C海绵状静脉窦炎D喉头水肿E吞咽困难 14.须在床边隔离的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是 A疖B痈C急性蜂窝织炎D丹毒E急性淋巴管炎 15.蜂窝织炎的主要致病菌为 A溶血性链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铜绿假单胞菌

颌下间隙感染

颌下间隙感染 【概述】 颌下间隙感染是指颌下间隙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颌下区丰满,淋巴结肿大、压痛。 【诊断】 1.病史成人有下颌磨牙化脓性根尖周炎、下颌智齿冠周炎史,婴幼儿、儿童多能询问出上呼吸道感染继发颌下淋巴结炎病史。 2.临床表现颌下三角区炎性红肿、压痛,病初表现为炎性浸润块,有压痛;进入化脓期有跳痛、波动感、皮肤潮红;穿刺易抽出脓液。病人有不同程度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等全身表现。 3.鉴别诊断急性化脓性颌下腺炎,常在慢性颌下腺炎的基础上急性发作,它了表现有颌下三角区红肿压痛及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加的急性炎症体征,但多不形成颌下脓肿,并有患侧舌下肉阜区、颌下腺导管口红肿,压迫颌下有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流出。摄X线口底咬片多能发现颌下腺导管结石。 【治疗措施】

颌下间隙形成脓肿时范围较广,脓腔较大,但若为淋巴结炎引起的蜂窝组织炎,脓肿可局限于一个或数个淋巴结内,则切开引流时必须分开形成脓肿的淋巴结包膜始能达到引起的目的。 颌下间隙切开引流的切口部位、长度,应参照脓肿部位、皮肤变薄的区域决定。一般在下颌骨体部下缘以下2cm做与下颌下缘平行之切口;切开皮肤、颈阔肌后,血管钳钝性分离进入脓腔。如系淋巴结内脓肿应分开淋巴结包膜,同时注意多个淋巴结脓肿的可能,术中应仔细检查,予以分别引流。 【病因学】 颌下间隙(submandibular space)位于颌下三角内,间隙中包含有颌下腺,颌下淋巴结,并有颌外动脉、面前静脉、舌神经、舌下神经通过。该间隙向上经下颌舌骨肌后缘与舌下间隙相续;向后内毗邻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向前通颏下间隙;向下借疏松结缔组织与颈动脉三角和颈前间隙相连。因此颌下间隙感染可蔓延成口底多间隙感染(图1)。

颌间隙感染的护理常规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常规 概述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颌周及口咽区软组织肿大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化脓性炎症弥散时称为蜂窝织炎,局限时称为脓肿。 正常颌面部各层组织之间存在潜在的筋膜间隙,当感染侵入这些间隙时,化脓性炎症使疏松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炎症产物充满其中,此时才出现明显的间隙。感染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循阻力薄弱的组织扩散,形成弥散性的多个间隙感染,如口底。 病因 1.最常见为牙源性感染如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等; 2.其次是腺源性感染可由扁桃体炎唾液腺炎颌面部淋巴结炎等扩散所致 在婴幼儿中多见继发与创伤面部疖痈口腔溃疡和血源性感染者已少见 间隙感染的病原菌以溶血性四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常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厌氧菌所致的感染少见 临床表现 1.轻者无明显全身症状,重者高热、寒战、脱水、白细胞增高、食欲不振、周身不适; 2.局部表现为发红、肿胀、皮温高、疼痛,涉及咀嚼肌的间隙感染,有张口受限,位于舌、口底、咽旁者则出现进食、吞咽或呼吸困难。 3.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压痛; 4.腐败坏死性感染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局部为弥散性肿胀、皮肤紧张发亮,呈暗红色,有捻发音; 诊断 1.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局部解剖知识 (1).局部片状红、肿、热、痛; (2).区域性淋巴结肿痛; (3).有不同程度开口困难或吞咽困难; (4).重者全身症状严重,吞咽障碍,并可有呼吸困难; 2..血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可有核左移或细胞中毒颗粒 3.穿刺抽脓等方法可以作出正确诊断一般化脓性感染抽出的脓液呈色稠脓或桃花脓而腐败坏死性感染脓液稀薄呈暗灰色常有腐败坏死性恶臭 4.X线片有助于诊断检查

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关键词】观察护理 [摘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口腔颌面部及颈上部各潜在性筋膜间隙中所发生的细菌性炎症的总称[1]。是颌面外科常见的疾患,最主要的感染源是牙源性、腺源性。本组46例患者,好发年龄青壮年,临床上通过细致观察、周到护理,能够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颌面部间隙感染;观察护理;康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口腔颌面部及颈上部各潜在性筋膜间隙中所产生的细菌性疾病。间隙内充满脂肪或疏松的结缔组织,感染累及潜在的间隙内的结构。初期表现为蜂窝组织炎、脂肪变性、坏死、形成脓肿,甚至沿血管、神经扩散,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纵隔炎、败血症。本组46例,对全身治疗,局部切开引流、局部病灶处理,整个过程中细心周到的临床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口腔科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住院患者4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15岁,好发年龄20岁~48岁,合并糖尿病10例。有2例均为糖尿病合并纵隔脓肿、败血症,转胸外科治疗死亡。本组中,颌下间隙感染18例,蜂窝组织炎12例、嚼肌间隙感染11例,颌下间隙感染2例,其他3例。 2 临床表现及治疗 颌面部间隙感染共同临床症状:起病急,病程短,体温升高,有牙痛史,不洁拔牙病史,局部红、肿、热、痛,张口受限,病情迅速发展,出现全身症状明显,体温39 ℃~40 ℃,局部肿胀严重,白细胞总数升高,影响进食、呼吸困难等。 3 病情观察及护理 3.1 观察呼吸的变化 呼吸与口底、颌下、咽部肿胀有关,护士应备齐用物,必须时气管切开,因为口底组织疏松间隙感染时压迫呼吸道,舌体抬高引起吞咽疼痛,呼吸困难,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卧位舒适。有1例患者因牙痛5 d,伴张口受限,不能进食水,急诊入院。当时39 ℃急性痛苦面容,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急行局部颌下脓肿切开,分泌物恶臭,给予消炎治疗,第2日8时体温40 ℃,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急行气管切开术,术后拍片,右胸内积液,纵隔脓肿,转胸外科治疗,最后死于败血症。 3.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要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伤口情况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救治患者,防止恶化[2]。有1例患者颈部伤口渗血多,经医生查看伤口,有分泌物,坏死组织,侵蚀血管引起出血,及时止血处理,转危为安。对有糖尿病的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如:口渴、疲乏、恶心、饥饿感、心率加快、昏迷等低血糖反应,本组有10例,住院以后查血糖高,进一步诊断为糖尿病。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颌面部间隙感染亦称颌周蜂窝织炎,是颌面和口咽区潜在间隙中化脓炎症的总称。间隙感染的弥散期称为蜂窝织炎,化脓局限期称为脓肿。颌面部间隙较多,包括咬肌、翼颌、颌下、咽旁、舌下、口底、颊、眶下、颞、颞下等间隙。 病因 最常见为牙源性感染,如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等;其次是腺源性感染,可由扁桃体炎、唾液腺炎、颌面部淋巴结炎等扩散所致,在婴幼儿中多见。继发与创伤、面部疖痈、口腔溃疡和血源性感染者已少见间隙感染的病原菌以溶血性四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临味床表现 常表现为急性炎症过程。感染的性质可以是化脓性或腐败坏死性;感染位置可以是表浅的深在的,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经阻力较小的组织扩散至其他间隙,形成多间隙感染,因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一般化脓性感染的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反映严重者,全身出现高热、寒战、脱水、百细胞计数升高、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腐败坏死性感染的局部红、热体征不如化脓性感染明显,但局部软组织有广泛性水肿,甚至产生皮下气肿,可触及捻发音。全身中毒症状较化脓性感染明显,短期内可出现全身衰竭,体温和白细胞总数有时低于正常,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性休克等症状牙源性感染的临床症状表为较为剧烈,多继发与牙槽脓肿或骨髓炎之后,早期即有脓液形成;而腺源性感染炎症表现较缓,早期为浆液性炎症。然后进入化脓阶段,称为腺性蜂窝织炎。成年人症状相对较轻,婴幼儿有时表现极为严重。 感染发生在浅层的间隙,局部体征极为明显。炎症化脓局限时可扪及波动感。发生在深层的间隙感染,由于核骨周围与口底的肌和筋膜致密,局部体征多不明显,即使脓肿形成,也难扪出波动感,但局部有凹陷性水肿压缩痛点颊间隙感染眶下间隙感染口底多间隙感染。

【实用】-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常规

颌面部间隙感染 在正常的颌面部解剖组织中,存在着潜在的彼此相连的筋膜间隙,各间隙内充满着脂肪或疏松结缔组织。感染常沿这些薄弱的结构扩散,故将其视为感染发生和扩散的潜在间隙。根据解剖结构和临床感染常表现的部位,将其分为不同名称的间隙,如眶下间隙、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颞间隙、下颌下间隙、咽旁间隙、颊间隙、口底间隙等。感染累及潜在筋膜间隙内结构,初期表现为蜂窝织炎,故此类感染又称为颌面部蜂窝织炎,在脂肪结缔组织变性坏死后,则可形成脓肿。化脓性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亦可波及相邻的几个间隙,形成弥散性蜂窝织炎或脓肿,甚至可沿神经、血管扩散,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病人近期健康状况,了解病人是否存在未经彻底治疗的牙病、上呼吸道感染、外伤史等致病和诱发因素等。 2.身体状况 2.1 局部症状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引流区淋巴结肿痛等典型症状。因感染部位不同,可有其他特殊表现,如:咀嚼肌受累,可出现张口受限,进食困难。如眶下间隙感染,可出现眶下区剧痛、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如炎症侵及喉头、咽旁、口底,可引起局部水肿,使咽腔缩小或压迫气管,或致舌体抬高后退,造成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严重者烦躁不安,呼吸短促,口唇青紫、发绀,甚至出现“三凹”征(即呼吸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明显凹陷),此时有发生窒息的危险。浅层间隙感染,炎症局限时可扪及波动感;深层间隙感染则局部有凹陷性水肿及压痛点。 2.2 全身症状因细菌的毒力及机体的抵抗力不同而有差异,如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尿量减少等;严重感染可伴有败血症、脓血症,甚至可发生中毒性休克等症状。 3.辅助检查波动实验、穿刺法、B超或CT检查、脓液涂片及细菌培养检查、实验室检查。 4.心理-社会状况颌面部间隙感染所致局部及全身症状严重,病人对疾病的预后十分担忧,感到紧张及焦虑,常常表现出烦躁不安、失眠、沉默或多语,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外科感染概述、特点及分类 1.概述感染是由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局部组织或全身性炎症反应。外科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 2.特点感染多数与创伤或手术有关;大部分感染是由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多有显著的局部症状和体征,严重时可在局部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全身反应或全身性感染;多数需手术治疗;部分愈后留有瘢痕而影响功能。 3.分类外科感染分为非特异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两大类。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感染,其特点是:呈现化脓性感染的共同特征;同一种致病菌可以引起同一种疾病,而不同的致病菌又可引起同一种疾病。特异性感染的致病菌各有不同的致病作用,可引起比较独特的病变。此外,感染还可分急性和慢性感染、原发性与继发性感染等。 外科感染病因与常见的致病菌 感染的发生需要有致病菌、侵入的门户、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条件。常见致病菌有: 1.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多见于疖、痈、脓肿或全身化脓性感染等,脓液黄色、稠厚、无臭。 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革兰阳性菌,多见于蜂窝织炎、淋巴管炎,脓液稀薄、量大、淡红色。 3.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革兰阴性菌,多与厌氧菌一起引起混合感染,脓液稠厚、有恶臭。 4.铜绿假单孢菌绿脓杆菌革兰阴性菌,多见于大面积烧伤的创面感染,脓液淡绿色、有特殊的甜腥臭味。 5.脆弱拟杆菌革兰阴性厌氧菌,常见阑尾炎穿孔所致的腹膜炎和胃肠道手术后感染,脓液有恶臭。 6.变形杆菌革兰阴性菌,为急性腹膜炎、尿路感染和烧伤创面感染的病菌,脓液具有特殊的恶臭。 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1.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急性炎症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慢性炎症则局部症状不明显。 (2)全身症状:轻症无全身症状,感染较重时,可有发热、脉快、乏力、食欲不振等,白细胞计数增加及核左移,可引起败血症、脓血症或发生感染性休克。 2.治疗原则 外科感染的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病因和毒性物质(脓液和坏死组织等),增强人体的抗感染和修复能力。感染早期,可采用药物外敷、热敷、理疗等方法促使炎症消散;炎症较重,须用抗菌药物;局部感染如已形成脓肿,须手术切开引流。 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 1.疖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常发生在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1)临床表现:初起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小结节,渐增大,结节中央团组织坏死变软,出现黄白色小脓栓,后脓栓破溃,脓液流出,炎症逐渐愈合。面部所谓“危险三角区”内的疖,如受挤压可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治疗:局部用碘酊,也可用热敷或物理疗法,或外敷鱼石脂软膏或中草药。有波动时及时切开引流。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