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食品科学与工程最新进展与新技术应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最新进展与新技术应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最新进展与新技术应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最新进展与新技术应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最新进展与新技术应用

引言

中国有句古话叫“病从口入”,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食品尤其是安全的食品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更能显示出我们对食品研究的迫切性与实用性。

中国本是农业大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食品工业崛起的相对较晚,但如今食品工业在整个工业中所占比重不容小觑。食品行业关系到国民发展,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食品工业及食品科技在取得突破进展及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正呈现许多问题和新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家对食品问题高度重视,这也主观上促进了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并使得很多新技术在食品科学工程中得以应用,使得食品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外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农业的发展,经济如此发达的美国,各类粮食的出口量大都居于世界前列。

食品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它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饮食生活中。如今演变成一个学科,我们需要做到在保持并发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提高安全保障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食品科学和食品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食品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新技术在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应用,进而对食品科学与工程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食品科学研究进展

1.1食品保藏

1.1.1物理保藏手段

食品保藏中有很多技术,例如无菌保藏:(1)高温灭菌保藏(2)辐照保藏(3)干燥和脱水保藏(4)低温保藏

原理:利用热处理微波照射、过滤等方法处理食品将食品中的腐败菌数量减少或消灭到能够长期储藏所允许的最低限度并且长期维持这种状态以免储藏期内腐败变质。特点如下:

(1)高温灭菌保藏食品经高温处理后,可杀灭其中绝大部分微生物,同时破坏食品中酶的活性,如配合密封、真空、迅速冷却,可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高温灭菌保藏食品有两种方法:一是高温灭菌法,它适用于罐头食品的消毒。常用温度120摄氏度,时间30分钟,有时60分钟,有时甚至90分钟。二是巴氏消毒法,将食品在60--65摄氏度,加热30分钟,可杀灭一般致病性微生物,近来采用高温瞬间巴氏消毒法,即80--90摄氏度,加热30秒或1分钟。此法多用于消毒牛奶、酱油、饮料等。高温灭菌的效果与温度的高低、加热的方式、时间以及食品种类有关,高温处理后的食品仍有再受微生物污染的可能,因此要注意消毒后保存的条件和时间。

(2)辐照保藏又叫激光辐照食品保藏,辐照食品保藏属于高新科技,就是通过照(X射线、γ射线、电子射线照射),抑制食品的新陈代谢,同时杀灭害虫和致病微生物,以改进食品的品质,减少储运损失,延长贮存期和货架期。该方法是通过除去食品中的水分,如利用太阳晒干食品,使用各种设备,通过控制空气的温度、湿度干燥食物达到阻止霉菌、发酵菌和细菌生长,达到保藏的目的。(3)低温和冷冻是低温保藏冷藏食品的常用方法,低温可以降低或停止食品中微生物繁殖速度,减慢食品中的一切化学反应速度,减缓食品腐败速度,但不能杀灭微生物,食品在10℃以下保存时可使微生物对食品的作用大为减低,0℃以下微生物对食品的分解作用基本停止。但在低温下,食品中脂肪仍不能避免酸败变质,只有在-20℃以下时分解脂肪的酶才基本停止活动。依靠科技创新振兴我国的食品保藏业。建立配套的市场流通体系和生产服务体系,组建地区性、全国

性或国际性的专业合作组织或专业协会。强化食品的商品质量意识,重视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实施绿色食品品牌战略,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重视对具有食品生产、贮藏加工、质量检测、市场营销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培养,加大食品保藏科技知识的推广力度[1]。

1.1.2化学保藏手段

食品的化学保藏就是在食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提高食品的耐藏性和尽可能保持它原来品质的措施。所谓化学保藏剂,就是指任何添加到食品中用于防止或延迟食品变质的添加物质,但是不包括盐、糖、醋、香料以及熏烟,或者主要功能为杀虫或者草药功能的物质。

1.2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是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非营养物质,一般来说,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的和化学合成的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通过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成反应所得到的物质。目前使用的大多属于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的正确、合理的使用将有利于食品工业的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成为食品工业发展的推动力。总之,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方便加工操作的同时也提高食品营养价值。但食品安全恐惧不消除,将严重影响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重视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食品加工企业在选用食品添加剂时,首先要充分了解我国政府制定的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卫生法规,并严格执行。其次,选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以下原则:(1)添加剂不能破坏食品的营养素,不能影响食品的质量及风味;

(2)不得掩盖腐败变质食品的缺陷;

(3)使用方便安全,符合相应的质量指标,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4)使用于食品中,能分析鉴定出来。

食品添加剂主要体现以下五种优点:

(1)改善食品的感官和风味;

(2)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3)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

(4)提高食品的商品附加值;

(5)增强经济效益促进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

食品添加剂可以促进食品工业向机械化自动化加工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食品消费的潮流是风味多样化、家庭烹饪方便化、天然保健化。与此相适应,食品添加剂将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而快速发展。同时,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又能促进食品工业的继续进步,两者相辅相成[2]。

1.3食品风味化学

当今,国际食品风味化学领域掀起了以分子感官科学技术对食品及其配料中特征赋予化合物的深入研究[3]。对食品中关键气味活性化合物准确定性定量及重要性排序,从分子层面揭示食品特征气味的化学本质; 结合感官评定,对样品中滋味活性化合物准确定性定量分析; 在方法上引入"代谢组学技术,探索食品中苦味、酸味、鲜味、浓厚味等分子基础,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赋予食品关键气味、滋味物质的化学本质以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相关食品生产储藏过程中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以期掌握及控制食品加工、储藏过程中关键风味物质的形成途径及变化规律。

我国食品风味化学家对中国白酒和中国传统食品( 竹荪、酱牛肉、梅菜扣肉、腊羊肉) 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4]。为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后,我国食品风味化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建议如下: 1) 真实再现食品风味的风味成分采集技术;2) 气味活性化合物精确定量技术;3) 风味化合物形成途径及变化规律研究; 4) 以风味为基础的食品生产及储藏过程的品质评价和控制技术。

1.4食品酶制剂

食品酶制剂科学研究领域国际食品酶制剂研究涉及分子生物学及下游应用等诸多方面。基因工程学结合蛋白质结构分析深刻揭示酶催化机理及在生产中的应用规律。分子生物学结合发酵工程对高效表达载体构建、改造及酶制剂的高效生产进行研究,为高品质特种催化酶的生产及使用成本的降低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微生物高质量筛选及宏基因组学的应用极大丰富了具有优良催化活性特种酶

的来源,为适应食品产业的应用环境,提高酶使用效率提供了可能。此外,利用蛋白质工程集合基因工程对现有酶种类进行的修饰和改造进一步延伸了酶的使用范围。近几十年随着各种工程技术的高速融合,酶固定技术、酶反应器、酶探针技术的出现及革新,在不断改变酶制剂的使用方式的同时,显著提升其使用效率[5]。

我国虽然在酶产量及种类上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相对于国外在研究投入和创新能力、生产核心技术、产品与应用领域的深度接驳等方面尚显不足。今后,我国酶学和酶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建议如下: 1) 针对具体行业需求,进行特种酶筛选及建立行业使用、评价规范; 2) 适合工业化制备的工程菌构建、改造研究; 3) 催化酶在具体生产环境中应用规律及机理层面的阐释; 4) 针对食品行业特点,立足食品安全层面及使用成本方面,加强酶产品安全评价及食源性菌株筛选工程菌株构建方面的研究;5) 食品实际应用领域相对一般生物领域更加纷繁复杂,应加强酶制剂在具体行业中应用规律研究[6]。

2.食品工程研究进展

2.1乳品科学研究领域

在乳业发达国家,有关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乳品加工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宏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各种发酵乳制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乳品组分及品质动态变化规律。乳品流变学性质的深入研究,包括新型功能性配料、稳定剂和乳化剂等的应用及其与乳品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为乳品质量控制、获得理想的乳品质构和感官性质提供了新思路。对于乳酸菌健康功效、乳品组分营养特性和生理活性的研究,为新型功能性乳制品,包括益生菌发酵乳制品和配方乳品等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针对母乳营养成分及其动态变化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也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7]。膜处理、非热杀菌、清洁生产和在线检测等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不断地提升了乳品安全加工水平和生产效率[8]。

我国近年来着力于乳酸菌资源的研究开发,通过对乳酸菌生产性能和功能性的评价,研制发酵剂或益生菌制剂。对于乳酸菌功能性方面做了较深入的研究,涉及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肠道菌群和免疫调节、菌株的功能性代谢产物如胞外多糖、酶类和其他功能因子等。但是,我国仍然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乳酸菌

或益生菌菌株。在干酪加工技术方面,重点研究了凝乳剂包括微生物凝乳酶和基因工程凝乳酶、干酪发酵剂和干酪加工工艺,以及适于我国人群消费特点的干酪产品。在干乳制品方面,着力于不同种类产品的工艺参数研究及新产品开发,初步开展了婴幼儿奶粉加工相关的母乳成分检测及婴幼儿营养需求等基础工作[9]。此外,原料乳质量安全快速检测、膜技术的应用、节能降耗技术及装备、乳品配料生产技术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今后,我国乳品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建议如下:1) 原料乳的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包括原料乳预处理技术及相关设备、储运环节品质变化及控制、原料乳的快速检测技术等的研究;2) 发酵乳制品加工用菌种及发酵剂、酶制剂、功能性配料等的研究开发,重点研究菌株的生产性能及其稳定性、菌株的功能性、微生物发酵生产凝乳酶技术等; 3) 干酪加工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原料乳的凝固特性、干酪质构和风味物质的形成、益生菌的应用及不同种类适于我国消费者食用习惯的干酪的研制; 4) 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控制及功能性评价研究,重点研究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营养需求及产品研制; 5) 新型乳制品和特种乳的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包括在线检测、节能降耗、非热杀菌、特色乳品加工技术及装备等。

2.2肉品科学研究领域

国际肉制品研究更关注营养素与机体健康关系,特别是低盐低脂肉制品和功能性肉制品的研究开发成为未来肉制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肉制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实现了原料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减菌化技术、在线无损检测技术的研发不断提升肉制品安全控制水平。我国通过低温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传统肉制品的工业化及标准化生产和西式发酵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提高了低温肉制品、传统肉制品和西式发酵肉制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但是,目前我国肉类工业仍以初加工产品居多,精深加工产品比重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研发能力不足。在食品加工高新技术的应用、肉制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传统肉制品风味品质保持和稳定化、加工过程中有害物控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10]。

今后,我国肉制品研究发展建议如下:1)制品风味形成机理及其风味保持技术研究和加工工艺和装备的完善,实现传统肉制品加工工程化、标准化,保证肉制品风味品质稳定;2) 肉制品加工中高效安全品质改良剂的研究开发及作用

机理研究,包括绿色高效保水剂、着色剂以及低盐低脂肉制品及其替代品的研究开发; 3) 肉制品中的危害因子和潜在危害因子的产生规律及调控机理研究;4) 肉制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研究; 5) 肉品减菌化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2.3谷物加工科学研究领域

谷物加工业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产业、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和人类的生命产业。对谷物的利用已由原来的仅作为口粮转化为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谷物的各项功能。国内外研究者从基本的原料特性( 包括谷物的品种、质量、各种理化成分对其加工品质、食用品质、衍生产品特性影响的研究) 出发,通过谷物组分与结构研究、淀粉的糊化、老化与凝胶化特性研究、谷物的储藏与品质研究等途径,借助超微粉碎、挤压、蒸煮、超高压、烘烤、发酵、微波、速冻等技术手段,开发各种适合本国的谷物食品。随着生物工程和固定化酶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代谢学、营养学、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制备、设计出新型改性营养保健产品,使谷物资源的高效利用、延伸谷物加工产业链的目标成为可能。目前国内,主要开展不同谷物原料的成分构成、协同影响与制品加工特性、品质的关系研究,确定谷物中活性成分的生理功效。以抗性淀粉为代表的功能性保健食品、以脂肪替代品为代表的食品添加剂及配料等新型、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受到青睐; 生物面粉改良剂替代化学改良剂是大势所趋。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原因,全谷物食品、主食、工业化食品的生产和加工尚面临着成本高、感官品质不佳等问题。另外,全谷物中各种抗氧化成分的存在、在体内的协同抗氧化机制以及生理功能有待阐明[11]。

今后,谷物加工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建议如下:1) 方便、功能性米制品的研究,营养健康型大米( 食品专用米、蒸谷米、营养强化米、发芽糙米、留胚米等) 及制品生产中涉及的营养、风味、质构等方面研究,为主食工业化提供理论支撑。

2) 谷物品质改良技术的研究,小麦品质与面粉的流变学特性,以小麦面筋、非面筋凝胶和添加品质改良剂的研究为基础,研究面团、冷冻面团的加工特性,开发各种新型的面粉品质改良剂。3) 谷物精深加工及传统发酵食品的高效生物转化,利用生物工程、酶工程技术开发不同功能性的米淀粉、米蛋白、高果糖、低聚糖、脂肪替代品; 解决工业化生产的米粉( 米线)、方便面、米饭、馒头、挂面、

鲜湿面条等米面制品的保鲜问题;确定传统发酵食品。使其具有保健疗效中间产物的功能因子。4) 谷物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谷物油脂的营养保健机理; 利用超细粉碎、复合酶解、高压均质等技术,研究谷物蛋白、活性多肽、抗性糊精、低聚糖、膳食纤维等功能性产品的保健功效。5) 谷物食品安全性的研究,谷物中危害物( 如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等) 污染情况及迁移机理; 制修订符合国情的谷物加工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规范和检测方法标准; 研究、建立具有溯源、监测、预警、关键点控制的评估方法和监控技术及系统。

2.4果蔬贮藏与加工科学研究领域

近年来,国外利用番茄作为模式生物,以突变体为材料,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研究了影响果蔬在成熟过程中品质形成的关键因子及其调控网络。对在果蔬衰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乙烯等植物激素的合成和信号转导进行了深入研究,鉴定了乙烯合成的关键基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大多数转录因子、乙烯受体蛋白和下游靶基因。研究了病原菌和果蔬之间的互作效应,得到了果蔬防卫反应的相关基因和信号分子。对果蔬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与果蔬抗冷性相关的膜蛋白[12]。发达国家在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方面技术成熟,冷链物流设施齐全。果蔬采后工业化程度高,经切分加工后可直接食用。果蔬加工新技术应用广泛,例如超高压、高密度二氧化碳等非热杀菌技术的应用最大程度保持了果蔬的固有品质。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国已经基本掌握了大宗水果贮藏的适宜条件。开发了一些新型植物源和微生物源防腐保鲜剂,然而要实现产业化应用,需要解决防病成本高,效果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果蔬中功能因子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有大量报道,却仍缺乏对果蔬功能因子在体内的作用靶点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深入究,尤其是果蔬品质与功能因子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的系统研究才刚刚起步,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还比较薄弱。

今后,果蔬贮藏与加工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建议如下:1)应该进一步加强果蔬采后品质形成和成熟衰老规律的基础研究,利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研究各调控因子之间的互作效应,为果蔬保鲜新技术的开发奠定基础; 2) 利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建立果蔬质量评价标准; 3) 研究减压、细胞间水结构化气调保鲜、负氧离子保鲜等贮藏保鲜新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条件; 4) 继续开发低毒高效的绿色植物源和微生物源防腐保鲜剂,深入

研究其作用机制; 5) 建立果蔬精准贮藏体系及技术规程; 6) 构建果蔬贮藏冷链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操作体系; 7) 发展控制鲜切果蔬褐变和微生物污染的新技术,加强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装备开发。

3.新技术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应用进展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和食物安全的基础,同时也是承载着国民营养健康的民生产业。随着当前全球一体化趋势、自然资源短缺与环境压力、国际金融危机和人们对食品营养质量与安全的广泛关注,食品工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食品资源利用率和增值加工程度,实现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

3.1临界萃取技术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分离过程的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当然,对应各压力范围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单一的,但可以控制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完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所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过程是由萃取和分离过程组合而成的[13]。超临界CO2萃取的特点决定了其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如在医药工业中,可用于中草药有效成份的提取,热敏性生物制品药物的精制,及脂质类混合物的分离;在食品工业中,啤酒花的提取,色素的提取等;在香料工业中,天然及合成香料的精制;化学工业中混合物的分离等[14]。具体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药用植物中萃取生物活性分子,生物碱萃取和分离;2)来自不同微生物的类脂脂类,或用于类脂脂类回收,或从配糖和蛋白质中去除类脂脂类;3)从多种植物中萃取抗癌物质,特别是从红豆杉树皮和枝叶中获得紫杉醇防治癌症;4)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E的萃取;5)对各种活性物质(天然的或合成的)进行提纯,除去不需要分子(比如从蔬菜提取物中除掉杀虫剂)或“渣物”以获得提

纯产品;6)对各种天然抗菌或抗氧化萃取物的加工,如罗勒、串红、百里香、蒜、洋葱、春黄菊、辣椒粉、甘草和茴香子等[15]。

3.2包接络合法

包接络合法又称分子包埋法,利用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壁材进行包埋而成。如常用的β-环糊精进行分子包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β-环糊精是由7个吡喃型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连接成环状化合物,其外形成圆台状,亲水性基团分布在表面而形成亲水区,内部的中空部位则分布着疏水性基团(疏水中心),疏水中心可与许多物质形成包接络合物将外来分子置于中心部位而完成包埋过程。包接络合法的方法较简单,一般将环糊精配制成饱和溶液,加入等摩尔量的心材,混合后充分搅拌30min,即得到所需络合物。对一些溶解度大的心材分子,其络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也比较大,可加入有机溶剂促使析出沉淀,对不溶于水的固体心材,需先用少量溶剂溶解后,再混入环糊精的饱和溶液中[16]。

3.3膜分离技术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大致的分离范围及在食品工业中应用膜(membrane separation):利用具有一定选择性透过特性的过滤介质进行物质的分离纯化,是人类最早应用的分离技术之一膜分离技术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在生物分离领域应用的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透析(Dialysis,DS)、微滤(Micro-filtration,MF)、超滤(Ultrafiltration,UF)、纳滤(Nanofiltration,NF)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和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PV)等方法,而应用最广泛的是超滤和反渗透。

超滤:超滤膜的孔径为1nm到200nm(或更大),主要用于过滤含有大分子或微细粒子的溶液,使大分子或微细粒子从溶液中分的过程叫超滤。超滤的推动力是压差,一般操作压力0.1-1.0MPa,在溶液侧加压,使溶剂透过膜,同时小分子的溶质也可透过。不同孔径的超滤膜可以分离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和形状的大分子物质,能截留蛋白质、脂肪、葡萄糖、色素、果胶体、病毒等物质。纯水的透过速度一般为1m3/(㎡·h)。在生物与生化产品分离研究中十分活跃[17]。

反渗透:利用反渗透膜对溶液施加压力,克服溶剂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之为反渗透。与超滤不同,在反渗透过程中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能透过溶剂(通常2是水)而不使溶质透过,截留所有可溶物

(包括盐、糖、离子等相对分子量大于150道尔顿的物质),因此又称脱水技术。反渗透的操作压力高达1.0~10MPa,纯水透过流速一般为1m3/(m2·d)[18]。3.4免疫检测技术

免疫检测技术是21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将免疫反应和现代测试手段相结合而建立的超微量测定的新技术,是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现代免疫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分子印迹技术、流动注射免疫分析、免疫传感器技术及多组分免疫分析等方法。Ferrer等利用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水样和土壤中氯三嗪农药,回收率为80%,最低检测量0.05ug/L-0.2ug/L。Tahir等采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技术检测大肠杆菌0157:H7,可以在10 min内完成分析,检测精度可达10cfu/mL[19]。

4.食品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1转化增值能力较低

我国食品科学研究存在产业转化增值能力较低的问题。如农业是食品业发展的基础,农产品加工程度决定食品行业的规模和竞争力。先进国家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比例为1∶3,而我国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比例为1∶0.5;先进国家深加工用粮占粮食总产量比重为70%,我国为深加工用粮占粮食总产量比重仅为8%。

4.2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低,装备水平不高

我国食品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装备技术水平不高,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创新率低,对外依存度高(如高速造纸机、高速卷烟机、高速灌装机等),从而使轻工食品行业急需节能降耗。目前我国轻工食品行业的能源消耗、水耗情况如下:食品行业(味精、食用酒精、柠檬酸)我国食品行业中味精、食用酒精、柠檬酸的平均能耗、水耗情况如下:以淀粉为原料的味精厂平均能耗为1.9t标煤/t产品,以大米为原料的味精厂平均能耗为 1.98t标煤/t产品,柠檬酸厂平均能耗为1.87t标煤/t产品,酒精厂平均能耗为0.72t标煤/t产品。以淀粉为原料的味精厂平均水耗为105m3/t产品,以大米为原料的味精厂平均水耗为115m3/t产品,以玉米为原料的柠檬酸厂平均水耗为40m3/t产品,以木薯为原料的柠檬酸厂平均水耗为43m3/t产品;酒精厂平均水耗为100m3/t产品(其中冷却水70m3/t产品)。

4.3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不高

我国食品行业的企业规模小,小企业较多,行业集中度不高。例如味精行业,全国拥有味精企业100多家,其中只有7家年产能力达10万t以上,占总产量的85%[20]。

5.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

展望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食品学科将呈现长期持续快速增长态势。概括起来:一是发展食品学科已成为我国产业结构特别是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食品学科是现阶段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二是通过加速培育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学科及食品学科,积极调整对食物与人体健康、食物资源、食品加工基本过产品结构,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程的认识和重大的安全、健康、环境、生态等问题的解决,并非单一学科和传统手段所能完成,因而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来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是当今食品领域的基本特点。正是由于在许多重要的交叉点上蕴含着更多的突破机会和新的生长点,将促使食品领域发生重大革命性的进步。而这些新的优势生长点往往会被部署国家重大项目的预研究或者研究工作。从目前食品学科内各个高校院所申请的国家项目以及完成情况看,在本领域的合作较多,跨领域甚至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五是发展食品学科,跨学科的合作较少。事实上,许多国家重要研究任务往往跨越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研究等多个领域。因此,在本学科未来发展应该重视学科交叉,重视跨领域研究合作,合理衔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以突破领与工程学科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应该主要侧重的几个方面包括:

5.1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原始创新

目前,人类面临着资源危机、环境危机、能源开发、海洋开发、预防灾害等重大科学问题,同样食品学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粮食安全、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环境友好生产技术、人体健康等有着战略需求,如何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也是国家科技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学科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中,我们要在认真研究和分析食品学科国内外发展态势的同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深刻认识当前和未来国家发展需要解决的

重大问题,在学科建设中科学地引领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学科领域,持续地对重大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原始性科学创新,努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和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国民健康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创新性贡献。我们食品学科近年来在领域国际刊物中发表论文的数量直线上升,但是从研究内容比较以及引用率比较角度,尚与国际水平有相当差距。目前国际食品学科在食品营养、食品中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及控制、食品生物技术等领域进步飞速,国内尽管也在努力进步,但是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21]。

5.2 加强学科交叉和优势互补,合理衔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对食物与人体健康、食物资源、食品加工基本过程的认识和重大的安全、健康、环境、生态等问题的解决,并非单一学科和传统手段所能完成,因而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来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是当今食品领域的基本特点。正是由于在许多重要的交叉点上蕴含着更多的突破机会和新的生长点,将促使食品领域发生重大革命性的进步。而这些新的优势生长点往往会被部署国家重大项目的预研究或者研究工作。从目前食品学科内各个高校院所申请的国家项目以及完成情况看,在本领域的合作较多,跨领域甚至跨学科的合作较少。事实上,许多国家重要研究任务往往跨越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研究等多个领域。因此,在本学科未来发展应该重视学科交叉,重视跨领域研究合作,合理衔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以突破领域限制、提高学科水平[22]。

5.3 加强师资力量以及研究队伍建设,培养创新人才

从国内外学科师生、食品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角度比较看,国内食品学科领域的师资力量有待加强,教师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和层次结构等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学科师资力量和研究梯队的建设是整个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师资力量和学科梯队的完善与否涉及到学科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帅才”对于人才培养、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引领作用毫无疑义,同时年轻人的选拔和培养也是同等重要。年轻人往往承担着教学的主要任务,同时承担的课题往往也是风险性大、原创性高的新学科、新方向,而这些新方向中往往蕴藏着重大科学发现与突破。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年学者,为人才梯队和大的学科布局注入有时代特色的生命力和新思想,为前瞻性的科学研究战略预测提供参考。同时在广义人才的培养方面,要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结合在一起。通过与科学研究、

技术研究相结合,吸引优秀本科生选择食品方向。再进一步培养适合学科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食品专业研究生。为行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姚艾东.冷冻冷藏食品新技术的应用与前景[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彭珊珊,钟瑞敏,李琳.食品添加剂 [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

[3]刘玉平,黄明泉,郑福平,等. 中国白酒中挥发性成分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0,41(21)437--441

[4]黄明泉,田红玉,孙宝国,等.同时蒸馏萃取a气质联用分析竹荪挥发性成分[J].食品科学,2011,32(2)205--212

[5]李银聪.食品抗氧化剂作用机理及天然抗氧化剂[J].中国食物,2011,17(2):24-2

[6]王雪.中国食品抗氧化剂发展亟待完善[J].观点,2009,17(12):3

[7]邵淑娟,李铁柱,李倬林,等. 产凝乳酶黑曲霉JG微波诱变育种研究[J].中国酿造,2010(7):47--57

[8]周蕊,李晓东,潘超,等.促熟干酪的非发酵剂乳酸菌筛选及其对干酪浆模型蛋白质降解的研究[J].食品科学,2012(1):131--135

[9]胡博韬,韩建春.干法生产工艺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花生四烯酸的影响[J]. 中国乳品工业,2012,40(10):30--32

[10]邓富江“十二五”期间国家肉类工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肉类研究,2010(8):3--8

[11]郭顺堂.我国全谷物食品的开发及存在的问题[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2(30):11--16

[12]吴忠红,杜鹃,王刚霞,等.植物内生菌在果蔬保鲜中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2013(6):399--402

[13]Shantilal Parmar,E. G. Hammond. Hydrolysis of fats and oils with moist oat caryopse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 1994 (8)

[14]Zygler A,Wasik A,Namiesnik J.Analytical methodologies foe determination of artificial sweeteners in foodstuffs.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 2009

[15]Tajkarimi M M,Ibrahim S A,Cliver D O.Antimicrobial herb and spice compounds in food. Food Control . 2010[5] Tajkarimi M M,Ibrahim S A,Cliver

D O.Antimicrobial herb and spice compounds in food. Food Control . 2010

[16]陈轶.浅谈生物技术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应用[A]. 湖北省、武汉市营养学会第十一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 2007

[17]高海生,刘建珍,李秀梅,等.高压处理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

[18]第六届全国包装与食品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2

[19]Fang L,Jiang B,Zhang T.Effect of combined high pressure and thermal treatment on kiwifruit peroxidase. Food Chemistry . 2008

[20]柳曼曼.食品加工企业绿色竞争力问题研究[D]. 天津财经大学 2008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4135601.html,/

[2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食品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M]. 2009:3-38

我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认识 (2)

食 品 科 学 概 论 论 文 院系: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1-02 学号: 姓名:蒙思飞 我眼中的食品科学与工程 经过一个学期的食品科学概论的学习,在老师的讲解和介绍下,对食

品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生物技术与工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开发、综合利用、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保藏、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各方面的基本能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中国高等院校中理工科性质的典型专业。根据国家科技局的学科分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属一级学科,与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化工等基础学科属同等地位。它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农学、机械、环境、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我所了解的关于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一些内容。 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在各方面都对食品科学与工程有了一定了解。食品的化学组成分为天然成分和非天然成分。天然成分中又包括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非天然成分中包括食品添加剂等等。还有对微生物学有了初步认识。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个体。微生物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代谢强,易变质。微生物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酵母,合成蛋白质的效率最高。微生物与食品的生产和保存密切相关。微生物能使食品腐烂变质,会涉及到食品安全。在食品加工高新技术中,我更是大开眼界,有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波技术,超高压技术和微胶囊技术。超临界流体是处于物质本身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状态时的一种流体,是非液非气的中间状态,是超临界状态。咖啡豆和茶叶中的咖啡碱的提取就是应用这种技术的例子。香料香精,油料微胶囊就应用

“2020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1概述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教育部于2001年批准设置的目录外本科专业,2012年调整为普通本科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食品中各种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危害的风险不同程度地存在或增大,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同时,各种与食物有关的慢性疾病不断增多,人们对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专业担负着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人才的重任。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涉及“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涵盖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科学、技术、政策、法规、标准、监督、管理等内容,多学科交叉,科技与管理并重,但鉴于它归属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因此,专业范围重点涵盖食品(含食品原料)保鲜、加工、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的有关内容,对食品原料的农业生产作一般了解。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专业,其主干学科包括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分析化学、微生物学、公共管理等。食品科学学科领域主要涵盖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添加剂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科领域主要涵盖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等;分析化学学科领域主要涵盖食品分析、食品感官评定等;微生物学学科领域主要涵盖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检验、动植物食品检疫等;公共管理学科领域主要涵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分析以及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能够在相关食品企业、检验机构、认证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生产、分析检测、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安全评价、质量认证、监督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学术视野开阔、行业适应面宽、工作能力较强等特点。 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专业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等。 2适用专业范围 2.1专业类代码

食品科学原理思考题

什么是导湿性和导湿温性?简述食品干燥机制32 导湿性:由于水分梯度使得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转移或扩散的现象常。 导湿温性:在空气对流干燥中,食品物料表面受热高于它的中心,因而在物料内部会建立一定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促进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由温度梯度引起的导湿温现象,称为导湿温性。干燥机制:干燥过程是湿热传递过程:表面水分扩散到空气中,内部水分转移到表面;而热则从表面传递到食品内部。 简述干制过程中食品水分含量、干燥速率和食品温度的变化,画出曲线图。 AB—食品预热,水分开始蒸发,下降缓慢 BC—温度梯度减小或消失,水分快速迁移蒸发,快速下降 C—多层吸附水,水分下降缓慢 DE—水分减少趋于停止或含量达到平衡。 A”B”—水分开始蒸发,速率上升 B”C”—到达B”时达到最大值,此时水分转移与蒸发达到平衡,速率不变。 C”—第一临界水分点,物料表面不再完全干燥 C”D”—汽化物料结合水分,随表面水分降低,速率下降。 D”—物料表面已干,水分较难通过干燥表面蒸发,阻力增大,速率下降更快,直到E”点终止。 A’B’—食品初期加热阶段B’C’—B’吸收热量全部用于蒸发,干燥速率不变 C’D’—蒸发减少,热量剩余,温度升高 D’E’—温度上升,直到干燥达到平衡,E’温度与环境相同。 干燥曲线是说明食品含水量随干燥时间而变化的关系曲线。 干燥速度曲线是表示干燥过程中任何时间的干燥速度与该时间的食品绝对水分之间关系的曲线。 温度曲线是表示干燥过程中食品温度与其含水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如果想要缩短干燥时间,该如何控制干燥过程? 提高空气温度;(2)加快空气流速;(3)降低空气相对湿度;(4)提高大气压力和真空度;(5)加快蒸发,提高温度。1)恒率干燥阶段,为了加速蒸发,在保证食品表面的蒸发速率不超过食品内部的水分扩散速率的原则下,允许尽可能提高空气温度。2)降率干燥阶段时,应设法降低表面蒸发速率,使它能和逐步降低了的内部水分扩散率一致,以免食品表面过度受热。要降低干燥介质的温度,务使食品温度上升到干球温度时不致超出导致品质变化。3)干燥末期,干燥介质的相对湿度应根据预期干制品水分加以选用。一般达到与当时介质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相适应的平衡水分。 在北方生产的紫菜片,运到南方,出现霉变,是什么原因,如何控制? 南方雨水多,空气比较潮湿,温度高,易发生霉变。控制方法:彻底灭菌,在产品中加入干燥剂,密封贮藏。 干制条件主要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湿热传递过程的?(如果要加快干燥速率,如何控制干制条件)1) 温度:提高空气温度,传热介质与食品间温差加大,热量向食品传递的速率越大,水分蒸发扩散速率越大,干燥加快。2)空气流速:空气流速越大,气膜越薄,越有利于增加干燥速率。3)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越低,食品表面和干燥空气间的蒸汽压差越大,外部质量传递的推动力越大,干燥速率越快。 4)真空度:真空条件下,水沸点下降,相同温度加热干燥,水分蒸发快。干制过程工艺条件控制:(1)使食品表面水分蒸发速度与内部水分扩散速度相等,尽量避免在食品内部建立起和湿度梯度方向相反的温度梯度。(2)恒率干燥阶段:在保证食品表面的蒸发速率不超过食品内部的水分扩散速率的原则下,适当提高空气温度,以加快干燥速率。(3)降率干燥阶段:应设法降低表面蒸发速率,使它和逐步降低的内部水分扩散速率一致,以免食品表面过度受热,导致不良后果。(4)干燥 后期:根据干制品的预期含水量调整空气湿度,以 达到与当时介质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相适应的平衡 水分。 影响干燥速率的食品性质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干 燥速率? (1)表面积:水分子从食品内部行走的距离决 定了食品被干燥的快慢。 小颗粒,薄片易干燥,快。(2)组分定向:水分在 食品内的转移在不同方向上差别很大,这取决于食 品组分的定向。(3)细胞结构:细胞结构间的水分 比细胞内的水更容易除去。(4)溶质的类型和浓度: 溶质与水相互作用,抑制水分子迁移,降低水分转 移速率,干燥慢。 食品在干制过程中有那些变化? 物理变化:干缩、干裂;表面硬化;多孔性;热 塑性;溶质迁移 化学变化: 1)营养成分变化:①蛋白质变性、 褐变、二硫键破坏;②脂肪氧化;③碳水化合物分 解耗损;④维生素氧化损失 2)色素变化引起褐变 3) 风味变差 食品的复水性和复原性概念 干制品的复水性就是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 回水分的程度。 干制品的复原性就是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 重量、大小和形状、质地、颜色、风味、成分、结 构以及其他可见因素等各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 程度。 解释名称:热端、冷端;干端、湿端;顺流、逆流; 高温低湿空气进入的一端称为热端;低温高湿空气 离开的一端称为冷端。湿物料进入的一端称为湿端; 干制品离开的一端称为干端。热空气气流与物料移 动方向一致称为顺流;热空气气流与物料移动方向 相反称为逆流。 简述顺流和逆流干燥设备的区别和特点; ①逆流式:物料在湿端遇到的是低温高湿空气, 蒸发速率较慢,不宜出现表面硬化或收缩现象,而 中心又能保持湿润状态,因此物料能全面均匀收缩, 不易发生干裂;湿物料载量不宜过多,否则有腐败 或增湿可能;在干端停留时间过长易焦化。②顺流 式:在湿端,物料与干热空气相遇,水分蒸发快, 湿球温度下降比较大,进一步加速水分蒸发而不至 于焦化;在干端,物料与低温高湿空气相遇,水分 蒸发缓慢,干制品平衡水分相应增加,干制品水分 难以降到10%以下;初期干燥速率较大,易产生表 面结壳现象;吸湿性较强的食品不宜选用顺流干燥 方式。 在空气对流干燥方法中有那些设备?每类设备的适 用性? (1)厢式干燥:热空气与湿物料的接触面积大,内 部水分扩散距离短,适于小批量生产,需要长时间 干燥或数量不多的物料,热能利用不经济,设备制 造,维修方便,设备容量小,单机生产能力不大。 (2)隧道式干燥。(3)输送带式干燥:用于干制苹果, 胡萝卜,洋葱,马铃薯和甘薯片等,操作连续化, 简单化。(4)流化床干燥:物料在热气流中上下翻动, 彼此碰撞和充分混合,表面更新机会增多,有效地 强化了气固两相间的传热传质;干燥时气速低,阻 力小,气固容易分离,干燥速率高(5)喷雾干燥: 蒸发面积大,干燥迅速;干燥过程液滴温度较低, 适合热敏性物料的干燥;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可 连续化生产。 真空干燥设备的组成和特点 组成:干燥室、加热与冷却系统、原料供给、输 送和抽气系统。特点:干燥时间短,能形成多孔状 制品,物料在干燥过程中能避免混入异物,防止污 染,可直接干燥高浓度。高粘度的物料,简化工序, 节约热耗。 喷雾干燥设备的组成及特点 组成:雾化系统、空气加热系统、干燥室、空气 粉末分离系统、鼓风机。原理:喷雾干燥法是将液 态或浆质状态食品喷成雾状液滴,悬浮在热空气中 进行干燥的方法。特点:干燥速度极快,制品品质 好,生产过程简单,操作控制方便,适合于连续生 产的特点,单位制品的耗热量大,热效率低 解释名称:瘪塌温度:干制品瘪塌时的温度称为瘪 塌温度。初级干燥:在冰晶体形成后,通过控制冷 冻干燥机中的真空度和注意补充热量,使食品中形 成的全部冰被全部升华完毕。二级干燥:食品中冰 全部升华完毕,升华界面消失时,干燥进入二级干 燥。 冷冻干燥设备的组成及特点 组成:干燥室、加热与冷却系统、原料供给、输 送和抽气系统、制冷机及其冷凝器。特点:使物料 中的易氧化成分不致氧化变质,热敏成分如生理活 性物质、营养成分和风味损失少,可最大限度保留 食品原有成分、味道、色泽和芳香。适合应用于高 附加值的食品原料、需要保持活性、高品质的食品。 冷冻干燥条件和冷冻干燥曲线; 干燥条件:真空室内的绝对压力<500Pa;冷冻 温度<-4度。 人工干制中有哪几大类干燥方法?各有何特点? (1)空气对流干燥法:隧道式干燥、输送带干 燥、气流干燥、硫化床干燥、喷雾干燥(2)接触式 干燥法:滚筒干燥、带式真空干燥。(3)真空干燥 (4)冷冻干燥 腌制速度的影响因素(扩散速度的影响因素) 浓度梯度、面积、扩散时间、扩散系数 腌渍保藏原理:腌渍保藏让食盐或食糖渗入食品组 织内,降低他们的水分活度,以提高渗透压,借以 有选择地控制微生物的活动和发酵,抑制腐败菌的 生长,从而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持它们的食用品 质。 腌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1)抑制微生物繁殖2)提高制品的贮藏性3)改善制品 的风味和色泽4)提高制品的保水性,从而改善制品 的质量。 有哪些腌制方法 盐腌:干腌法、湿腌法、混合腌制法、肌肉(或 动脉)注射腌制法、混合腌制法 食品的糖渍:保持原料组织形态的糖渍、破碎原 料组织状态的糖渍。 腌制发色机制 食品化学保藏:在食品生产和贮存过程中使用食品 添加剂提高食品的的耐藏性和尽可能保持它原来品 质的措施,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或提高食品品质和 延长食品保藏期。 简述化学保藏中常用的防腐剂及其使用原则。 (1)杀菌剂:①氧化型杀菌剂:利用杀菌剂的强 氧化作用,从而使微生物死亡。②还原型杀菌剂: 利用杀菌剂的还原性消耗食品中的氧,使好气性微 生物缺氧致死,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③其它杀 菌剂:例如醇类,可以通过和蛋白质竞争水分,使 蛋白质脱水变性,导致微生物死亡。(2)抑菌剂: 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 方便榨菜中添加了足量的防腐剂,依然出现胀袋和 腐败,是什么原因,如何控制? ①防腐剂添加前有霉菌存在;②防腐剂有针对 性;③防腐剂只起抑制作用。因为防腐剂只能延长 细菌生长的滞后期,而添加防腐剂之前,方便榨菜 已经腐败变质,腐败变质的产物已留存到其中。措 施:1.选择有针对性的防腐剂2.原料选择、加工、 储藏过程避免污染。 抗氧化剂的基本类型、常见抗氧化剂及作用机理。 ①合成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 苯、没食子酸酯类)②天然抗氧化剂(生育酚《抗 坏血酸及其衍生物、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花色 素) 辐射有哪些化学效应及生物学效应? 化学效应:由电离辐射使食品产生各种粒子、离 子及质子的基本过程有:初级辐射:是使物质形成 离子、激发态分子或分子碎片;次级辐射:是使初 级辐射的产物相互作用,生成与原始物质不同的化 合物。生物学效应:指辐射对生物体如微生物、 病毒、昆虫、寄生虫、植物等影响,这些影响是由 于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造成的。(1)辐射对微生物 的作用;直接效应:指微生物接受辐射后本身发生 的发言,可使微生物死亡。间接效应。(2)微生物 对辐射的敏感性。 辐射保藏食品的原理,从辐射效应对微生物、酶、病 虫害、果蔬等的影响角度回答 食品辐射保藏就是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辐射能量 对新鲜肉类及其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蛋及其制 品、粮食、水果、蔬菜、调味料、饲料以及其他加 工产品进行杀菌、杀虫、抑制发芽、延迟后熟等处 理。 放射性同位素发射的射线种类、产生的条件及各自 的特点 辐射量、吸收剂量、吸收剂量速率及相应的单位。 辐射量:库伦/千克C/kg 吸收剂量:电离辐射授 予被辐射物质单位质量的平均能量,即被辐射物质 吸收的辐射能量。J/kg也称戈瑞Gy 吸收剂量速率: 单位质量的被照射物质在单位时间中所吸收的能量 Gy/s。 食品辐射常用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60Co,137Cs 辐射杀菌的三种方式是什么?辐射阿氏杀菌、辐射 巴氏杀菌、辐射耐贮杀菌 低酸性食品和酸性食品的分界线是什么?为什么? 中酸性食品和低酸性食品的分界线以pH4.6为 界线。这是根据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习性来决 定的。因为肉毒杆菌在PH≦4.8时不会生长,也不 会产毒素,其芽孢受到强烈的抑制,为增强安全性, 以PH=4.6,Aw=0.85界线。 罐头食品主要有哪些腐败变质现象?罐头食品腐败 变质的原因有哪些? 现象:胀罐、平盖酸坏、黑变和发霉等腐败变质现 象,此外还有中毒事故。原因:①微生物生长繁殖, 由于杀菌不足,罐头裂漏;②食品装量过多;③罐 内真空度不够;④罐内食品酸度太高,腐蚀罐内壁 产生氢气。 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 1) 水分活度(2)脂肪(3)盐类(4)糖类(5) PH值(6)蛋白质(7)初始活菌数(8)微生物的 生理状态(9)培养温度(10)热处理温度和时间 D值、Z值、F值的概念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意 思?这三者如何互相计算? D值:单位为min,表示在特定的环境中和特定 的温度下,杀灭90%特定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D值越大,表示杀灭同样百分数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越长,说明这种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Z值:单位 为℃,是杀菌时间变化10倍所需要相应改变的温度 数。F值:在恒定加热标准温度下(121℃或100℃), 杀死一定数量细菌营养体或芽孢所需时间(分钟)。 三者关系:D=(F/n)×10(121-T)/Z。 冻结速度对食品品质影响? (1)食品物性变化(2)冻结对溶液内溶质重新 分布的影响(3)浓缩的危害(4)冰晶体对食品的 危害(5)干耗(6)变色、汁液损失 冷害的概念及冷害产生的原因? 在低温储藏时,有些水果、蔬菜等的储藏温度为低 于其冻结点,但当储温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这些 水果、蔬菜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生理病害现象,其正 常的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失去平衡。这种由于低温所 造成的生理病害现象称之为冷害。 冷藏时食品品质的变化? 1)水分蒸发:水果、蔬菜类食品失去新鲜饱满 的外观。肉的表面收缩、硬化,形成干燥皮膜,肉 色也有变化。(2)冷害:在冷却贮藏时,有些水果、 蔬菜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以上,但当贮藏温度低于 某一温度界限时,果、蔬的正常生理机制受到障碍, 失去平衡,称为冷害。(3)生化作用:水果、蔬菜 在收获后仍是有生命的活体,在冷却贮藏过程中, 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后熟作用仍能继续进行, 体内所含的成分也不断发生变化。(4)脂类变化: 食品中所含的油脂会发生水解,脂肪酸会氧化、聚 合等复杂的变化,同时使食品的风味变差,味道恶 化,变色、酸败、发粘等现象。这种变化进行得非 常严重时,就被人们称为“油烧”。(5)淀粉老化(6) 微生物增殖:当水果、蔬菜渐渐变老或者有伤口时, 霉菌就会在此繁殖。肉也会有细菌、霉菌增殖(7) 寒冷收缩:新鲜的牛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冷却,肌肉 会发生显著收缩,以后即使经过成熟过程,肉质也 不会十分软化,这种现象称为寒冷收缩。 食品低温保藏的原理? 食品低温保藏的原理:低温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低 温对微生物活动、酶活性的影响 低温对微生物活动影响:(1)低温能有效抑制霉菌、 酵母和细菌的生长发育及繁殖(2)冷冻并不能完全 杀死微生物(3)冷冻既能保存事物,也能保护一些 微生物(4)残存的微生物冷冻温度下活动受到抑制, 但解冻时在室温下会恢复活动,使食品迅速败坏(5) 冻结前的降温越迅速,对微生物的损害作用越大(6) 冻结点以下的缓慢冻结可导致微生物的大量死亡; 快速冻结对微生物的致死效果较差(7)稍低于生长 温度或冻结温度时对微生物威胁最大(8)交替冻结 和解冻可加速微生物死亡。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 (1)酶活性随温度下降而降低,一般冷藏和冬藏不 能完全抑制酶的活性(2)低温下酶的催化作用实际 未停止,只是进行得非常慢(3)防止微生物繁殖的 临界温度(-12℃)还不足以有效地一直酶的活性及 各种生物化学反应(4)要达到抑制酶的活性及各种 生物化学反应的目的,温度要低于-18℃(5)解冻 时,酶活性会骤然增强,从而导致产品品质发生变 化 45.冻结速度对冰晶形成的影响? 一般冻结速度越快,通过-1~-5摄士度温区的时间越 短,冰层向内伸展的速度比水分移动速度越快时, 其冰晶的形状就越细小、呈针状结晶,数量无数; 冰晶分布越接近新鲜物料中原来水分的分布状态。 冻结速度慢的,由于细胞外的溶液浓度较底,首先 就在那里产生冰晶,水分在开始时就多向这些冰晶 移动,形成较大的冰体,就造成冰晶体分布不均匀, 当采用不同的冻结方式或冻结介质时,由于冻结速 度不同,因而形成冰晶的大小和状态就不一样。 罐头排气的目的和排气方法? 目的:(1)防止或减轻因加热杀菌时内容物的膨 胀而使容器变形或破损,影响金属罐卷边和缝线的 密封性,防止玻璃罐跳盖。(2)防止罐内好气性细 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3)控制或减轻罐藏食品在 储藏过程中出现的马口铁罐的内壁腐蚀。(4)避免 或减轻罐内食品色、香、味的不良变化和维生素等 营养物质的损失 方法:热灌装法、加热排气法、真空封灌排气法。 加热排气法:能较好的排除食品组织内部的空气, 获得较好的真空度,还能起某种程度的除臭和杀菌 作用。但是加热排气法对食品的色、香、味有不良 影响,对于某些水果罐头有不良的软化作用,且热 量利用率较低。真空封灌排气法:可在短时间内使 罐头达到较高的真空度,因此生产效率很高,能适 应各种罐头食品的排气,尤其适用于不易加热的食 品。但这种排气方法不能很好地将食品组织内部和 罐头中下部空隙处的空气加以排除;封灌时易产生 暴溢现象造成净重不足,有时还会造成瘪罐。 食盐溶液的防腐机理? 脱水作用、离子化作用、食盐的加入使溶液中氧气 浓度下降(形成缺氧环境,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对 酶活力有影响、食盐溶液可降低微生物环境的水分 活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各个领域的竞争也趋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以后,每一个中国人都立即融入信息时代,享受丰富的资源,但更多的是面临严峻的挑战。 新的时代更需要新型的人才,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必须接受新的观念,以新的方式锻炼自己。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度里,人才的竞争显得异常激烈,尤其是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的就业都成了问题。由此可见要想在大学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规划。由此,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就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一、自我认知 (一)个人自评 作为一名南昌大学一名大一学生,我的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为:发酵工程。对于自己的性格,优、劣势及未来职业选择的倾向性存在如下感知: 1.关于性格。总体较为内向;善于思考;沉稳、理性;意志力坚定,具有较强的执行力;较为独立。 2.个人优、劣势: (1)优势: ①做事认真、仔细,谨慎且有定力; ②专业知识扎实,擅长写作与思辨性活动;

③有较前的意志力、很好的执行力及很好的学习能力。 (2)劣势:性格较为内向,不善争辩。 3.个人倾向性的职业特点:稳定但是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能够通过长久考察体现出个人价值。比如,法官、学术研究人员与书面评论员等。 (二)辅助性测评 为了更为准确的认知自我,包括性格类型与适合自己的行业、职业,我选择了两个较为权威的测试模型(即MBTI和DISC职业性格测试)来辅助自己进行自我认知。 1.MBTI职业性格测试 (1)测试结果。MBTI测试结果显示,我的性格类型倾向为“INTJ”型,即“内向、直觉、思维和判断”型。 (2)关于INTJ型性格的解读 “INTJ型的人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强烈地要求个人自由和能力,同时在他们独创的思想中,不可动摇的信仰促使他们达到目标。 INTJ 型的人思维严谨、有逻辑性、足智多谋,他们能够看到新计划实行后的结果。他们对自己和别人都很苛求,往往几乎同样强硬地逼迫别人和自己。他们并不十分受冷漠与批评的干扰,作为所有性格类型中最独立的,INTJ型的人更喜欢以自己的方式行事。面对相反意见,他们通常持怀疑态度,十分坚定和坚决。权威本身不能强制地们,只有他们认为这些规则对自己的更重要的目标有用时,才会去遵守。 INTJ 型的人是天生的谋略家,具有独特的思想、生涯设计公益网(www。

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0832食品科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 (英文)名称: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一、学科概况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以农产品(包括林产、畜产、水产等)中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可食性原料及其制品(简称为“食品原材料”)和食品为对象,研究其在加工、贮存、保鲜、运输、流通、配送中的营养、卫生、品质和深度开发利用等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生物以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学科。 任何生物生息、繁衍都离不开食物,人类的文明也可以说起源于食品获取和加工技术的进步。我国远古时代就有“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以及“釜所以煮,甑所以炊(蒸)”(《孟子集注》)的记载,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1400年前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以及公元652年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食治》、《养老食疗》等都说明古人在食品加工技术和养生方面的不懈努力。世界上第一个用热空气人工干燥食品的例子是1795年在法国,1810年法国尼古拉·阿培尔发明了食品罐头的商业化灭菌技术。但就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形成而言,却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产生与农业、医学和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食品科学系最早可追溯到1893年,原先这个部门是一个乳牛场,后更名为食品系,并增设乳品相关专业。随着医学、化学和生物学的进步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得食品科学与工程真正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出现于大学中,并在二十世纪中后叶逐步形成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我国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起源可追溯到1902年,当时的中央大学创办了农产与制造学科,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52年在我国部分院校中相继成立了食品工业系,1984年开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各种食品都是立足于食品原材料,食品产业实际上就是这些食品原材料生产产业的延伸和继续,也是提高这些原材料的食用品质和利用效率,使之大幅增值的重要手段,因此,食品产业一直是实现国家农、林、牧、副、渔等行业规模化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食品不仅仅是维持生存、发育的必需品,随着经济与社会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食品便于贮存和食用外,人们更加重视食品对人体的营养和健康的影响以及工程化安全生产等问题,对食品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实现这些要求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为了研制出营养更合理、食用更方便快捷、安全更有保障的各类食品,许多高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现代化工技术、电子科学技术、材料加工技术、现代检测技术等)都已在现代食品产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促进了本学科理论与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不断发展,不断融合其他相关学科,使得其基础科学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新技术新装备不断创新与研发,工程化水平逐步提升与发展,富有生命力的交叉学科也不断萌生与成长,必将推动化工、农业、轻工、材料、医药、环境等其它学科的蓬勃发展。 二、学科内涵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以食品原材料和食品作为研究对象,以工学、理学、农学和医学作为主要科学基础,研究食品原材料和食品的物理、

食品发酵原理

教案 课题:第二章食品发酵原理审批签字 班级授课日期 学时2学时 教 学目标知识目标: 一、发酵工业的基本概念 二、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特征 三、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和任务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了解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特征 教学 重点难点重点: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特征难点: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特征 教学 方法讲授法 参考资料 或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内容方法过程:附记[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出勤情况 [新课导入]: 近几十年的来微生物发酵不但在应用领域上更加广泛,更重要

教学内容方法过程:附记的是建立了许多新的微生物发酵理论体系,诸如:代谢控制发 酵、基因工程菌发酵等 [讲授新课]:食品发酵原理 二、发酵工业的基本概念 微生物学中的发酵的定义: 微生物发酵工业的概念: 1.发酵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讲述生物工业的基本生产模式,引出生物技术、生 物工程的概念,讲述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发酵工业的分类 二、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特征 1.微生物发酵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化工过程 由于微生物生理特性决定了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需要稳定的环境、特殊的条件以及以氧作为底物的供给,这些多涉 及到化工生产的一下领域: (1)质量的传递——氧的供给、代谢物的排泄等 (2)热量的传递——微生物呼吸产热,微生物生长于代谢 需要稳定的而严格的温度条件。 (3)动量的传递——涉及到搅拌轴功率的计算,他与溶 氧、气液混合的关系 (4)微生物的反应工程——涉及到微生物的生长动力学 模型的建立,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微生物发酵过程是一个典型的代谢控制发酵 从微生物发酵的历史角度看,最早的微生物发酵是一 个自然发酵过程,现代微生物工业通常是指微生物的代谢 控制发酵? 定义:是指利用生物的、物里的、化学的方法,人为 的改变了微生物的生长代谢途径,使之合成、积累、分泌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发酵食品工艺学(Fermented Food Technology) 课程编号:FFT205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选修 总学时:44,其中(理论学时,20 ;实践学时:24 )学分:2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责任单位:生物食品学院 先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 发酵食品工艺学是以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发酵基础为支撑,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食品、保健品或添加剂的一门科学技术。它不但是支撑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技术,同时也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为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该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发酵食品工艺学》以发酵和酿造食品的工业化生产为主,注重现代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对各类产品的发酵、酿造技术和食品工业废弃物的生物学处理进行了论述,为学生从事该领域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熟悉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生产的一般过程,掌握发酵与酿造食品,如酒精发酵与酿酒、氨基酸与有机酸发酵、发酵豆制品、酶制剂等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食品发酵与酿造工业的发展状况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发酵食品的概念二、发酵食品的种类三、发酵食品的特点四、发酵食品的发展历史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发酵食品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发展历史。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重点:发酵、发酵食品的概念 第二章发酵食品与微生物 第一节发酵食品与细菌 一、乳酸菌二、醋酸菌三、枯草杆菌四、棒杆菌 第二节发酵食品与酵母 一、酵母的繁殖方式二、酵母的糖代谢三、常见的酵母种类 第三节发酵食品与霉菌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食品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掌握发酵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判别方法和用途,生产出优质发酵食品。 重点:发酵食品常用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学制:四年(本科)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食品安全与营养、食品分析与检测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及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控制、监督、执法、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胶体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化工原理、食品分析、林产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毒理学、食品营养学、畜产品加工学、食品卫生学、园艺产品贮存运销学、园艺产品加工学、农产品加工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功能食品及其功能因子的检测、食品新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各类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质量检测、经营管理等工作;食品的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食品质量监督、海关、商检、卫生防疫、进出口等部门的产品分析、检测工作;相关的国家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工作等。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保藏、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 2.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方法; 3.具有工艺设计、设备选用、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4.熟悉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中国农大博士考试历年真题(食品科学)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及食品科学博士考试历年真题[食品科学]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考题 生物技术应用 常见保藏方法原理 功能食品 秸杆利用 三聚氰胺 食品安全法 豆腐 酶制剂筛选 冷杀菌 [食品科学]2008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考题 什么是冷却肉?中国为什么不能大面积推广 蔬菜、水果或干果发生褐变的原因,解决方法有哪几种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有哪些,举例说明他们的作用 生物技术在食品科学中的作用 从发酵的理论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无害的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在食品科学中的作用 什么是HACCP,用乳制品为例加以说明 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食品科学与哪些学科有联系,发展方向有哪些? [食品科学]2007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考题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食品的主要组分及作用 食品科学的内容及应用领域 食品保藏方法的分类及应用

豆腐的工艺流程 [食品科学]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考题 食品科学的定义、涉及哪些主要内容 食品按来源分哪几类,其主要营养成分怎样,这些成分分别起什么作用。 食品污染有哪些种类,简述各污染源的危害和基本防治方法 简述果脯、香肠的制作工艺流程 你所了解的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有哪些,基本原理是什么 现代分离提取技术在食品开发中的利用有哪些主要形式,简述超临界萃取基本原理 何谓HACCP,举例说明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何谓功能食品,功能食品的开有发哪些阶段,简要说明各阶段内容 阐述食品科学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 我国正在讨论制定的两部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是什么,你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何评价和建议 [食品科学]2005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考题 食品高新技术,并举例 十一五规划,食品科学应该怎么发展 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看法 食品添加剂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用途,试举例 食品科学与哪些课程有关 [食品科学]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考题 食品能提供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其作用 食品加工技术及其原理 食品变质的原因 食品安全过程的具体体现

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

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 摘要: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对食品的需求量势必剧增。方便、速冻、保鲜、保健、微波、休闲、儿童、老年食品及健康饮料和调味品将风靡全球。食品行业的“大输血”为食品专业教育指明了方向。与世界的接轨,使我国食品市场与流通秩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制度的大量引入,为食品工业毕业生大显身手提供了舞台。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前景、就业 食品工程类主要是食品生产、食品加工的一些流程、工艺,这是他将来要学习到的,同时还有食品成份的分析,食品的检测,将来他的就业方向,一个是在食品生产企业做质量检验、成份分析,另外还有一些食品安全的检测检疫部门也需要这样的考生。 不考研的话,这个专业毕业后工作对口单位主要有:海关,卫生防疫站,疾控中心,食品药品管理局,粮食局等不过这些没有关系不好进,你懂的。其他的就是食品企业,虽然目前很少有机构雇佣专门的食品安全负责人,但是就中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无疑是食品专业就业 前景很好!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它在一个国家工业体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我国又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世界第一大国,对食品的需求依然很大。更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的需求已由 过去的单一温饱型逐步向五彩缤纷的精品科技型过渡。

食品专业本科毕业就可以工作了,考研也可以。你最好还是先把专业了解一下,可以到学校网站和bbs,或者找学长多多了解。学校里有选课制度,只要该专业得学分修够标准就可以拿学位了,你可以先选一些食品的课程读,考虑成熟了再转。 食品专业研究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吃饭问题,其作用不可低估。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食品工业生产中所用的加工方法、过程和装置,她是食品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设计基础,涉及化学、物理、农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学工程、生化工程、机械工程、人体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治理与工程等各门学科。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对食品的需求量势必剧增。方便、速冻、保鲜、保健、微波、休闲、儿童、老年食品及健康饮料和调味品将风靡全球。食品行业的“大输血”为食品专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维持生长与健康的第一需要。正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食品工业与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并称为国民三大支柱产业,在我国,食品科学被科技部定为一级学科,与数学、物理等具有同等地位,在它的下面,以前曾设有制糖工程、粮食工程、油脂工程、烟草工程、农产品贮运与加工等多个具体专业,但教育部颁发的最新专业目录中,已将这些专业统一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这样使得食品工程的专业领域大大拓宽,有利于我国食品工业培养更多宽口径、复合型的现代科技人才,更有利于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中国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

中国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 来源:中国校友会网 2014-05-29 14:34:50 [标签:大学专业大学排名] 在最新公布的中国校友会网2014中国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排行榜中,江南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荣膺2014中国六星级学科专业,入选2014中国顶尖学科专业,位居全国高校第一;中国农业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荣膺2014中国五星级学科专业美誉,跻身2014中国一流学科专业。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江苏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2014中国四星级学科专业,跻身2014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2014中国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排行榜 名次一级学科学科专 业星级 学科专业层 次 学校名称 2014 综合 排名 办学类型办学层次 1 食品科学与 工程 6星级 中国顶尖学 科专业 江南大学81 区域特色 研究型 中国知名 大学 2 食品科学与 工程 5星级 中国一流学 科专业 中国农业大 学 26 行业特色 研究型 中国一流 大学 3 食品科学与 工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 学科专业 浙江大学 6 中国研究 型 中国一流 大学 3 食品科学与 工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 学科专业 华南理工大 学 27 中国研究 型 中国高水 平大学 3 食品科学与 工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 学科专业 华中农业大 学 44 行业特色 研究型 中国高水 平大学 3 食品科学与 工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 学科专业 南京农业大 学 47 行业特色 研究型 中国高水 平大学 3 食品科学与 工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 学科专业 中国海洋大 学 48 行业特色 研究型 中国高水 平大学 3 食品科学与 工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 学科专业 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 52 行业特色 研究型 中国高水 平大学 3 食品科学与 工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 学科专业 南昌大学78 区域研究 型 中国知名 大学 3 食品科学与 工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 学科专业 华南农业大 学 84 区域特色 研究型 中国知名 大学 3 食品科学与 工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 学科专业 江苏大学117 专业型 中国知名 大学 3 食品科学与 工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 学科专业 东北农业大 学 119 专业型 中国知名 大学 3 食品科学与4星级中国高水平天津科技大236 应用型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

食品包装学 第二章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 ?主要内容: 1. 环境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2.包装食品的微生物控制 3.包装食品的品质变化及其控制 ?学习目标: 环境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基本原理及控制方法(掌握) 微生物对食品品质变化的影响、基本原理及其控制方法(掌握) 包装食品褐变、风味改变、油脂氧化的原理及控制方法(掌握) 食品品质:包括色香味、营养价值、应具有的形态、重量及应达到的卫生指标。 包装是保证食品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食品从原料加工到消费的整个流通环节是复杂多变的,受到生物性和化学性的侵染,受到流通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光、氧、水分、温度、微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环境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一、光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一)光照对食品的变质作用 光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很大,可引发并加速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分解,发生食品的腐败变质反应。 ?光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 促使食品中油脂的氧化反应而发生氧化性酸败 2. 使食品中的色素发生变化而变色 3. 引起光敏感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破坏,并与其他物质发生不良的化学变化维生素B2在不同pH下人工光照30 min后的存留率 4. 引起食品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变性 氨基酸中因光引起分解的是色氨酸,其溶液经日光暴晒后着色而变褐,经紫外光照射可生成氨基丙酸、天冬氨酸、经基邻氨基苯甲酸。 ●色氨酸、胱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等如与荧光物质、维生素B2、荧光黄素等共存时,经日光暴晒将引起光分解。 ●蛋白质也可因日光、紫外光照射而变化。 ●酪蛋白溶液在荧光物质存在下经日光照射,其中的色氨酸分解而使其营养价值下降;卵蛋白经紫外光照射,其黏度虽无变化,但表面张力减小。 5. 引起包装材料老化,从而使包装的食品受到污染。特别是紫外光线,能够引起塑料和纸的光化学反应。 (二)光照对食品渗透规律的影响 光照能使食品内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是因其具有很高的能量。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081401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类:轻工纺织食品类二、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生物学以及工程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食品加工、分析、检验等食品科学专业的相关技能,能够在食品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和经营销售,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微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食品科学研究、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础训练,能够利用相应的生物学、化学及食品科学知识和技术进行食品深加工、食品综合利用及保藏等方面的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具备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等基本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掌握生物学、食品科学、微生物学、化学分析等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 4、具有工艺设计、设备选用、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5、掌握食品分析、检测、食品营养功能成分及安全性检验的方法; 6、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能阅读专业英文书刊文献。 7、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具有从事食品全程质量管理和安全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8、了解食品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五、主干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 六、主要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

品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贮藏原理等。 七、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