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东省东源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东源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东源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东源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东源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12.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 .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 .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 .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 .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解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支柱。通过官方建立文庙强化孔子在封建专制统治中的地位,以此强化对人民的统治。故选:A

13.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国家官 员。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

B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基础

C .扩大入仕之途,加强统治基础

D .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

【解析】依据材料中“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国家官员”的信息说明科举制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扩大了统治基础;故A 项正确;B 、C 和D 均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

14.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术、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A .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

B .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C .社会上读书重学的风气开始盛行

D .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大街小巷”盛行、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术、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足以从侧面证明材料所要表明的是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故D 项正确。

15、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 .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 .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 .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 .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解析】内阁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奏章,根本不能独立处理政务,唐代宰相是在皇帝的领导之下有一定的处理政务之权力,所以A 是错误的;内阁不是政府的正式机构,所以也没有任免官吏的权力,故C 错误;内阁不属于正式国家政权机构,协助皇帝处理章奏,只有六部才可以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故D 错误;B 表述符合事实,比较准确。

16.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 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 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A .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 .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C .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 .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当改革的路被堵死,然了”即可排除A 项,选择B 排除C 、D 两项。

17.观察图10,其主张的最早提出者是

A.胡适 B.陈独秀

C.梁启超 D.鲁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运动。而胡适又是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所以其主张的提出者是胡适。故选A。

18.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反映了新中国()

A.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不断完善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断发展

D.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发展

【解析】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19.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

A.法律至上B.分权制衡C.责任内阁 D.虚位君主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政治体制。材料以房子为例说明的是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包括国王也不例外,体现的是法治精神,故选A项。B项说的是各机构之间的制约关系;C项说的是国家的治理机构;D项说的是国王的权利。

20.《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 )

A.四月提纲 B.七月流血事件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题干,“机构倒塌下来”实际是指二月革命中沙皇罗曼诺夫专制政权被推翻。故本题选C。

【思路点拨】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首先准确理解题干主旨,实际是要求选择符合二月革命的评价,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21.下列事件,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是( )

A.造成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B.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D.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发展为列宁主义

【解析】A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意在考查考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本题选A。

【思路点拨】工业革命的影响: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极大的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引起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工业生产进入大工厂生产时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

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工业革命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西方殖民掠夺加强,殖民地人民更加贫困,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资本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长,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22.有学者认为,它“开始了关于政府的社会和福利责任的一场思想革命……政府对于经济方面发生的事不能袖手旁观这一原则,在此之后已不再受到严重挑战了。”这场“思想革命”是指

A.启蒙运动 B.新经济政策

C.新文化运动 D.罗斯福新政

【解析】材料“政府对于经济方面发生的事不能袖手旁观这一原则……”表明政府在干预经济中的职能加强了,再结合“政府的社会和福利责任”内容可知这场思想革命指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23.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斗资批修不属于中共光辉历程。邓小平理论并不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的确是近代民主制度确立与发展。故B项正确。

38.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请一张年画回家过年”曾是中国人旧历春节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式。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木板年画《子孙万代童子图》中,孩子个个聪明伶俐,讨人喜爱,显示子孙多而贤能。

(1)材料一中的年画体现出古代民俗的突出特征是什么?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二:民国机器印年画《美人打球》,几个晚清装束的小脚美女手握球杆正在打台球。

(2)材料二中的年画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积极意义。(10分)

材料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年画《钢粮元帅》,赵公元帅高举“大炼钢铁”的标语,门神抱着硕大的玉米棒子,长胡子也被夸张地表现为金黄的麦穗。

(3)材料三表明年画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在新中国成立后呈现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8分)

(4)年画渐渐披上了“尘埃”,成为不少民间收藏爱好者眼中的“紧俏货”。如果你是一位

年画收藏爱好者,你选择收藏年画的理由是什么?(2分)

【解析】第一问,结合图片信息“显示子孙多而贤能”可知民俗特征强调多子多福,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调家族的延续性;原因可从政治制度—宗法制、经济—小农经济、思想—儒家思想等角度分析。第二问,材料“机器印年画”“晚清装束的小脚美女手握球杆正在打台球”表明机器印刷业出现、社会习俗的变迁、西方娱乐方式传人中国及妇女地位提高等;其意义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等角度分析回答。第三问,材料“赵公元帅”“长胡子”表明年画仍然保留传统形式,“大炼钢铁”则与50年代的大跃进等政策有关;原因从年画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第四问从保存传统文化、艺术收藏有升值空间、历史研究等角度回答。

【答案】

(1)特征:强调多子多福;强调家族的延续性。(2分)

原因: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4分)

(2)变化:机器印刷业的兴起;社会风气逐渐开放;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娱乐方式西化。(4分)

意义:有利于形成打破专制,实行民主政治的社会环境;促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有利于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思想解放。(6分)

(3)特点:保留着传统形式,内容上加入了政策宣传的因素。(2分)

原因:年画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强大的生命力;大跃进的影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受当时“左”倾思想的影响。(6分)

(4)理由:存世较少,有升值空间;是精美的艺术品;文化内涵深厚,有历史研究价值。(2分)

39.(26分)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据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材料二在民国时期人们婚恋观的变革中,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青年人对于婚姻的目的已经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

——据刘超《青年婚恋观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材料三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成立以来的婚恋观发生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1949~1978 年:以政治出身为主导的择偶标准

第二阶段:1978~20 世纪90 年代初期:以文化资本为导向的择偶标准

第三阶段: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至今:以经济地位为重心的择偶标准

——据王英侠徐晓军《择偶标准变迁与阶层间的封闭性》(1)指出材料一中婚恋观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6分)

(2)民国时期开始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婚恋观变革的原因。(8分)(3)材料三中把1978年作为婚恋观第一、二阶段变化的分水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阶段婚恋观出现的原因(8分)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影响婚恋观的因素有哪些?(4分)

【解析】(1)提炼材料关键信息:婚嫁由“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变为“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据此概括出明代中后期婚恋观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风气改变、早期启蒙思想出现等史实分析原因。

(2)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民国时期的开始。材料信息说明这一时期婚恋

观变革“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变革的原因主要结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新式教育的兴办、西方思想的传播等史实予以分析作答。

(3)材料三中把1978年作为婚恋观第一、二阶段变化的分水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第三阶段婚恋观是“以经济地位为重心的择偶标准”,其出现的时间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至今,根据该时期发生的相关史实可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对外开放、炫富等拜金主义社会风气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影响材料一婚恋观的因素主要有:所处的时代,社会风气等,影响材料二婚恋观的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因素等,影响材料三婚恋观的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因素、价值观、立场等。

【答案】(1)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2分)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拜金逐利之风兴起;传统婚恋观念受到冲击;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人反正统意识)出现。(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912年(2分)原因: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辛亥革命移风易俗;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中共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革命思潮影响;新式教育的兴办以及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加;西方婚恋观传入。(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原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4分)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对外开放;炫富等拜金主义社会风气的影响。(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因素:所处的时代,政治、经济因素,立场,价值观,社会风气等(4分,答1点给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篇一】 1.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 2.(2009年广东高考17题)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3.(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20题)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4.(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8题)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5.(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9题)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句话是( ) 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 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6.(2009年海南高考8题)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7.(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8题)“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20XX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 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 1-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 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A.单位GDP能耗 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 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年~1976年B.1977年~1984年 C.1980年~1989年D.1989年~ 2000年 4.该支流流入 A.黄河B.长江C.辽河D.黑龙江 5.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建水库的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6~7 题 6.该地可能位于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7.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3,完成8~9题。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2题;共64分) 1. (2分) (2020高一上·泸县月考) 走进孙中山故居,就会看到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彰显了先生的伟大胸襟。在历史上,也曾存在“天下为公”的局面,但后被“家天下”的局面所取代。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是() A . 禹 B . 启 C . 商 D . 汤 2. (2分)(2020·南宁模拟) 西周的国家制度和政府机构较之商代不断完善,主要表现在君统宗法化、王权专制化、封国宗亲化。下列叙述可印证“君统宗法化”的是() A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 .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D . “王后无嫡,则择立长” 3. (2分) (2020高一上·泸县月考) 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 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 . 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C . 丞相制度的实行不合时宜 D . 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4. (2分) (2017高一上·静海月考)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世卿世禄制 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 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5. (2分)(2020·天津模拟) 曹丕继魏王后,颁制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中正都由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官僚来担任,因而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这表明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 A . 克服了察举制的诸多弊端 B . 打破了士族的特权垄断 C . 兼顾了家世与才能的考量 D . 弱化了中央的专制集权 6. (2分)唐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下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得到玄宗认可。这反映当时() A . 三省体制逐步形成 B . 决策权审议权分离 C . 制度变革提高效率 D . 中枢体制发生质变 7. (2分)金庸在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虚构了主角郭靖大侠在南宋末年一直坚守襄阳(今湖北)抵御外族进攻。郭靖所抵抗的“外族”是() A . 契丹 B . 女真 C . 党项 D . 蒙古 8. (2分) (2017高一上·成都期中) 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诏罢中书省”,但相权被废使皇帝与六部之间产生了一个权力真空。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明代皇帝() A . 提高六部的政治地位 B . 设立内阁来辅助施政 C . 任用宦官来参预朝政 D . 以特务机构充当耳目 9. (2分) (2017高一上·梁山月考)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这说明()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三卷)

绝密★启用前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 宗法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察举制 2.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绘画技术进步 C. 政治权力干预 D. 儒家思想影响 3.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 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 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4.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 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 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 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 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6.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 批判封建伦理C. 反对西方民主D. 传播马克思主义 7.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 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 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 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普遍关注 D.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8.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学段历史试卷 注意:本试卷共6页,32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有许多历史传说。如禹为治水,化身为熊,三过家门而不入。对于这些历史传说,我们的态度是( ) A.全不可信 B.完全相信 C.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D.与史书记载相对照 2.山东省自古人杰地灵,被称为“齐鲁大地”。这一名称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在西周的分封制中,由于周公旦是武王最大的弟弟,也是武王兴周灭纣时功绩最大的姬姓子弟,因此被封于鲁。由于周公要在都城“陪王伴驾,辅佐朝政”,按西周的宗法制,谁必须到鲁国就任诸侯( ) A.召公长子 B.周公长子 C.微子 D.周成王 4.我国古代有许多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节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消亡了,有的与其他节日融合了。春节、中秋、清明等因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传承至今,这是因为( ) A.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 B.家庭因素、孝宗敬祖切合传统文化的主题 C.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D.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脉相承 5.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为能够“制六合”而采取直接的有效措施是( )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解析 6.明代后期,宦官专权,甚至控制内阁,当时的宦官魏忠贤人称“九千岁”,控制着朝中的一切大权,其爪牙遍布全国,是明代后期统治黑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整个封建社会宦官专权屡见不鲜,造成宦官参政控制政权的根本原因是( ) A.皇权至上制度 B.皇帝昏庸无能 C.监察措施不到位D.废除丞相造成的 7.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一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衡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 A.分封制 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度 8.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经常发生变动,下图是元朝的行政区域图。通过观察下图可以看出与现在的行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说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 百亩”的授田制。这反映了 A.铁犁牛耕的产生B.政治制度的变革C.自然经济的发展D.土地制度的变化 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3.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 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①注重农时②精耕细作③自给自足④男耕女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 .广大农民生活困苦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5.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据宋《燕 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 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宋代“瓦子”生意兴隆的政策性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扩大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城市经济的发展

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最可能的推断是 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 次数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0.85 次/年 1.7 次/ 年 2.7 次/ 年 5.31 次/ 年 18.5 次 / 年19.9 次/ 年A.政府效率救灾低下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农业生产日渐衰退7.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 曾祖父) 无泽为汉市长。”由此可见,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应是 A.行政机构管理B.军政事务管理C.商业贸易管理 D .文化典籍管理 8. 17 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 万织布工人和60 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材料印证了 A.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9.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 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 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 6 倍。据此作者认为 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10.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 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B.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 C.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D.“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 11.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 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 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 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 12.清朝徽商开办的“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面朝街,内部布局为三合院混合楼房、 平房,为制墨作坊。到第四代传人胡贞观时,胡开文老店已经拥有管事、副管事、雕工、模工、墨工等各 类雇工百余人,年产墨数万斤。这说明当时 A.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B.徽商经营方式深受西方影响 C.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 D .徽州坊市制度残余依然存在

高三历史测试卷4(含答案)

高三历史测试卷4 24.文化是以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各方面发展的。西周以前的文明,还是限于一个小区域之内,东周时则以各强国和文化发达的地方为多。这反映当时 A.文化的扩张与认同 B.国家的统一 C.分封制的盛行 D.民族的隔阂 25.《史记·货殖列传》所载诸大实业家,有从事于畜牧的,有从事于种树的,有从事于开矿的,都非占有山泽之地不行。据此可知当时大实业家 A.具有环保意识 B.非法占有国有资源 C.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D.展开激烈的产业竞争 26.《宋史·食货志》载当时的农民,“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这说明当时 A.钱庄盛行 B.借贷流行 C.租佃关系发展 D.社会和谐稳定 27.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据此可知“改土归流” A.阻碍了当地社会进步 B.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治理 C.破坏了民族团结 D.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28.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了一种宗藩关系的国家关系体系。这种关系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逐步解体。这种变化反映了 A.传统的华夷观走向崩溃 B.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减弱 C.国家关系平衡机制的建立 D.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走向正常化 29.新文化运动破坏和扫除了儒学的僵化躯壳及束缚个性的腐化部分。但并没有打倒孔孟之真精神及其学术,反而推进了“五四”后传统儒学的现代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 B.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 C.背离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轨道 D.推行全盘西化路线 30.蒋介石在《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中说(1937年7月17日):“我们既是一个弱国,便只有拼全民族生命,……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这表明 A.国民政府推行片面抗战路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1.毛泽东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是以其矛盾学说为哲学基础的。以“求同”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异”的非对抗性质为基本前提,以“异”的具体状况为策略根据,以“同” 与“异”的发展变化为客观条件,指导了新中国的外交实践。据此可知毛泽东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 A.舍弃了中国传统文化 B.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 C.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D.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 2.(2009年广东高考17题)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使用这个理性。这种思想()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3.(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20题)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准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4.(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8题)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个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5.(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9题)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句话是()

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 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6.(2009年海南高考8题)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 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有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 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 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7.(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8题)“这个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能够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 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使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个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8.(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20题)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 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11年江苏高考13题)“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 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

高三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客观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 () A.20岁、30岁B.30岁、40岁C.40岁、50岁D.50岁、60岁 2.大禹治水是否确有其事,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论。在一件青铜器 ——遂公簋上,刻有大禹治水传说事迹的铭文(如右图),首 句是“天命向敷土,随山浚川。”它能否证明大禹治水确有其 事() A.能,因为出土文物有证明力 B.不能,因为此物非大禹遗留 C.能,因为与传说完全吻合 D.不能,因为还缺乏相关其他证据 3.“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心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4.右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 是() 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 5.《陈杞世家》革:“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用复求舜后……封之于陈……”周武王这样做的意图是()A.利用舜的名望,统治陈地B.拉拢商朝旧势力,分化敌人 C.论功行赏,激励手下勇敢杀敌D.培植自己的亲信 6.《国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土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私营手工一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式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7.先秦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发展兴盛的时代,青铜器的纹饰传递着重要的信息。对比以下两幅青铜器的纹饰,其变化反映了()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 版新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 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 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 院议员通常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 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2021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学科试卷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论语·为政》中,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据此判断,十世可知的原因是 A. 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因袭 B. 儒家思想逐渐成大宗 C. “礼”的传承使文明得以延续 D. 父系血缘关系得以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礼制传承的影响。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子张问:“十代以后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夏朝的礼仪制度,改动了多少,可以知道;周朝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改动了多少,也可以知道;以后的朝代继承周朝的礼仪制度,即使百代,同样可以推测。”,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礼”的传承使得文明得以延续,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的传承对文明延续的作用,不是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因袭,两者并不相同;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的传承对文明延续的作用,并未体现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大宗,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早期儒家思想并未成为大宗;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的传承对文明延续的作用,不是父系血缘关系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C 选项。 2. “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从以上材料可以知中书和门下两省设立的最大意义是有利于 A. 正确决策 B. 限制皇权 C. 分权制衡 D. 推翻旧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材料“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可知,唐朝设立中书和门下两省有利于正确决策的实行,故A正确;B项表述错误,不是限制了皇权,而是加强了皇权;C项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必修1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 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 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5.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 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 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 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高三历史必修一测试题

高三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 传》:“大宗者尊之统也, 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 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 ( ) A.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B.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 嫡长子继承制 C.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 D.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 化了血缘认同 2.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 士三鼎。这说明西 周礼乐制的实质是( ) A.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 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 度 C.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 D.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3.“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 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4.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本身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如王权与神权结合、用传统的国家制 度建立政权、小农意识鲜明等等,它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却不能笼统

称之为“反封建”。 对这话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该学者认为“反对清政府统治”不等于“反封建” B.“传统的国家制度”主要是指君主专制制度 C.“小农意识鲜明”可以从《天朝田亩制度》中找到证据 D.这里“封建”指的是分封制下的“封邦建国”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 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 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 A.王位世袭制确立 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皇帝制度确立 《临时约法》的颁布 《共同纲领》的制定 C.秦的统一 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解放战争的胜利 D.秦的统一 辛亥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 6.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 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 )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曾代替国家宪 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为国家统一 做出贡献 7.“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 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 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美国对“求同存

高三文综政治二模试题及答案

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绣球,过去一直是壮族少女赠送给情郎的定情信物。现在广西百色市旧州镇的许多壮族人家把自家制作的绣球挂在门边售卖,甚至销售到了欧美、东南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壮族文化的窗口。据此回答24~25题。 24.上述材料表明,绣球实现了() A.从劳动产品到商品的转变B.从商品到货币的惊人一跃 C.从使用价值到价值的转变D.从物物交换到商品流通的转变 25.一款直径约2厘米的精美壮族绣球小饰件标价20元。在这里货币充当的职能是() A.流通手段B.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D.交换价值 26.为保证深圳市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顺利进行,该市气象部门提前做好了天气的监测及人工消减雨等准备工作。这体现了()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C.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D.自然界是可以控制的 27.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例如,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表达了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意象”反映了() 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的主观创造 B.客观事物本身存在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C.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现实的东西变成意识 D.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读漫画。据此回答第28~29题。 28.漫画《工作汇报》中那位“专家”的错误实质是()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29.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尊重客观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D.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0.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果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B.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D.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 3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揭示了() A.世界上的事物有的是变化的,有的是不变的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24.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时,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取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A.中外朝制度制约了君主专制制度B.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C.君权与相权斗争导致了政局动荡D.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25.古罗马修建的格罗塞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的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材料中古罗马的建筑 A.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广阔和等级森严B.彰显了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 C.体现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虔诚D.说明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忍 26.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该记载反映了当时 A.草市已经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B.商业活动因不受官吏监管而异常繁华

C.乡村庙会集市虽定时一聚但百货齐全D.市已突破空间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 27.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说,“所以现代道德底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弟扩充到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他并没有将爱情扩充到社会上,他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这种人岂不是误解了新文化运动的意思?”这一论述意在 A.促进文化转型B.用“孝弟”文化改造西方文化 C.号召青年摆脱陈旧状态D.引导青年正确理解“孝弟”文化 28.梁启超曾说:“吾人所最惭愧者,莫如我国无国名之一事。寻常通称,或曰诸夏,或曰汉人,或曰唐人,皆朝名也;外人所称,或曰震旦,或曰支那,皆非我所自命之名也。……以一姓之朝代而污我国民,不可也;以外人之假定而诬我国民,犹之不可也。于二者倶失之中,万无得己,仍用吾人口头所习惯者,称之曰中国史。虽稍骄泰,然民族之各自尊其国,今世界之通义耳。我同胞苟深察名实,亦未始非唤起精神之一法门也。”其意在 A.宣传维新思想,建立君主立宪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 时量:90 分钟总分: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计50 分) 1.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结合下图“先 天弊病”是指 A.贵族执政 B.层级严密 C.代远情疏 D.尊卑有秩 2.“繆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源于 A.二者的文化素养 B.法家与儒家对抗 C.社会发展需求D.代表的社会阶层 3.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这反映出当时的儒家学说 A.居于百家一言 B.地位日趋稳固 C.成为主流学说 D.融合佛道思想 4.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旦品题之风。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此材料反映( ) A.民间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选拔 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 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价 5.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饮食结构的变化 B.人口增长的需求 C.新航路的开辟 D.经济结构的变动 6.下表是英国对中国的贸易情况表(单位:镑),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B.条约体系未影响中英贸易状况 C.中国已深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对外贸易仍保持贸易顺差 7.有学者称“中国近代化过程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是从涓涓细流自然渐汇成滔滔江河,中国近代化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条人工开掘的运河”。下列选项能够作为其依据的有 A《尼布楚条约》B《天津条约》 C《资政新篇》 D《天下郡国利病书》 8. 20 世纪初张謇创办了南通大达轮步(步即局),先开辟了外江航线,以后又组成了大达轮船公司,在苏北内河开辟航线。这一做法 A.促进了洋务工业的较快发展 B.标志着近代民族航运业出现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D.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9.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去了灵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 A.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B.主张用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C.思想保守落后 D.主张彻底改造儒家思想 10.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曲折的道路。下列选项中完成了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飞跃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1.民国时期《大公报》曾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