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及护理研究进展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及护理研究进展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及护理研究进展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及护理研究进展

麻醉复苏室护理常规

麻醉复苏室护理常规 1.迎接安置病人,与手术室护士交接班,了解麻醉方式、手术部位与名称、术 中情况、术后诊断等。交接皮肤及输液情况。填写护理记录单及病人交接卡。 2.接监护仪连续监测病人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体温,必要时监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动脉血压等,视病情设定报警上下限,及时处理各项报警。 3.视病情予鼻导管给氧,必要时面罩给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根据病情调节 氧流量和氧浓度。上呼吸机者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及自主呼吸恢复情况。4.麻醉未醒前,注意约束病人肢体,加床栏,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防止发生坠 床、管道脱落、输液针头脱出、自行拔管等意外、 5.将强巡视病人,注意有无术后早期并发症:气道阻塞、低氧血症、高血压、 低血压、呕吐、疼痛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6.准确及时记录各项参数,苏醒前每15分钟记录生命体征一次,清醒拔出气管 导管后,每30分钟记录一次,抢救病人随时记录。 7.专人护理,评估病人病情(循环、呼吸、血氧饱和度、神志及肌力),掌握拔 管时机,配合医生拔出气管导管,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并协助病人咳嗽排痰。 拔管后常规吸氧并观察病人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 8.正确及时执行各种医嘱并记录,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9.冬季保暖,夏季防暑,高热病人按高热护理常规,低温病人复温时防止烫伤。 10.保持输液通畅,及时更换液体,防止液体外渗,视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必要 时用输液泵控制输液。 11.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固定,避免脱落。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2.妥善固定各引流管,保持各引流管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量与性状,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3.正确留取各项检验标本并及时送检。 14.对留置动脉置管者,应注意保护,防止脱出、堵塞。转出PACU前拔除,并按 压5分钟以上。 15.病人呼吸、循环功能稳定,麻醉苏醒完全即可转出PACU,并与病房医护人员 详细交班,有术后镇痛泵患者应与家属交代有关注意事项。 16.做好患者入室前床单位的准备、出室后床单位的整理以及病房终末消毒处理。

全麻手术后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全麻手术后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0-05-17T09:27:23.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6期供稿作者:黄国英[导读] 分析各种类型全麻患者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提出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黄国英 (黑龙江省森工总院 15004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6-0217-02 【摘要】目的分析各种类型全麻患者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提出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548例全麻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引起躁动的原因。结果 548例患者中,有286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52.22%,结论护理人员重视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对降低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全麻苏星期躁动观察护理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进入观察室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其临床表现为兴奋、高度烦躁多语多动,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强烈挣扎以致坐起不自主运动,不听指令,严重时可造成意外伤害等不良后果,如不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及护理措施,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对348例全麻手术后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发生躁动的原因,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本组548例,其中男356例,女192例,年龄4-81岁,腹腔手术185颈部手术72例,开胸手术83例,乳腺手术76例,四肢手术32例。妇科手术92例,骨科手术18例,手术前均无并发症,均采用插管全麻,482例术后带气管导管入PACU,66例拔管后入PACU,平均复苏时间120min。 1.3 方法观察各种不良刺激引起躁动的发生率,不同手术类型苏醒期躁动的比例 1.4 结果各种有害刺激是诱发和加重躁动的最常见原因,其中疼痛、尿管刺激、气管刺激较为常见。因麻醉镇痛药物作用逐渐消退而发生疼痛,导致患者无意识挣扎,不自主运动使血压升高,脉搏加快;麻醉减浅后,不能耐受气管导管和尿管刺激而导致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拮抗催醒药物、酸碱平衡失调、低氧血症等亦是苏醒期躁动的诱因,患者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状态也是躁动发生的诱因。 2 讨论 2.1 引起躁动的原因(1)任何刺激都会引起躁动和不安,拔除导尿管,引流管、气管导管等。(2)体外循环等手术操作所致的微量空气造成脑血管的栓塞,可以引起术后精神运动以及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发生谵妄的机率高。(3)既往有酒精成瘾、阿片类药物成瘾,麻醉苏醒期会出现类似戒断综合症的表现。(3)手术体位不适引起的躁动,如胸科手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肢体受束,苏醒后取平卧位,疼痛难忍。颈部部手术后患者也会因为咽喉不适,气道堵塞或疼痛而引起躁动。(4)使用催醒药物后,也会引起躁动。(5)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水肿、颅内压增高。低血压,心律失常。胃胀气,尿潴留等并发症均可以引起病人全麻苏醒期出现躁动,(6)术后止痛的不完善,生化及呼吸循环系统的不稳定,以儿童和老年人最为多见。(7)术前的焦虑状态,术前过度紧张,对手术及麻醉风险过度担忧,均可增加躁动的发生。 2.2 护理措施 2.2.1 首先要排除心脑血管意外、癫痫等脑部器质性病变,排除肌松药的残留作用及术后镇痛不完善,然后再根据躁动的情况来处理,加强防护,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2.2.2 心理护理术前的访视工作需要耐心细致,除了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及耐受能力意外,应该和病人进行良好沟通,尽量消除其对麻醉和手术的不解以及恐惧。 2.2.3 减少不良刺激,协助麻醉医生拔出气管导管,避免过度刺激,不符合拔管要求的,可遵医嘱给予小剂量咪唑安定或少量异丙酚镇静药物,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拔管后躁动者,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如解释也不能使患者安定,遵医嘱给予1mg咪唑安定静脉推注,使患者保持安静,切忌在呼吸循环不稳定的情况下使用镇静催眠药物。 2.2.4 安全护理胸科患者手术创面较大,术中被动体位,导致舒适的改变,手术后至麻醉清醒前患者取平卧位,专人护理,重度躁动患者,要防止坠床,软组织损伤,骨折等意外伤害。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呼吸、水电解质及各个系统的稳定以及平衡,在一些手术时间较长,病人情况较差,或者手术所致创伤较大的情况下,围手术期注意监测循环系统,血气,水电解质,防止因为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其他的水电解质紊乱所致躁动、谵妄。 2.2.5 用药护理全麻苏醒时的躁动与麻醉药在体内的残留有关,患者出现呼吸表浅,急促而无力,表情痛苦,并伴有抽搐,应立即报告医生,打开气道,加压吸氧,增大氧流量。鼓励病人做有序和呼吸,同时做好气管插管和急救药品准备。同时遵医嘱给予新斯的明1mg+阿托品0.5mg静脉推注。由催醒药物所致的躁动,往往患者的意识恢复欠佳,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呼吸,心率血压积雪氧饱和度,妥善固定防止坠床,防止催醒药物作用消失后,残留的麻醉药物引起呼吸抑制。 3 小结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临床现象,分析躁动的相关因素,如何根据高危因素来评判躁动的发生,有效地预防患者躁动,以及对发生躁动患者的恰当处理,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全麻苏醒期躁动,不仅对患者本身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部分患者躁动非常严重时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熟悉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发病原因,对病人可能造成的损害,对术后恢复期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 刘新. 539例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10(10):42. [2] 尼新莉,徐继善.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原因调查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2(17):100.

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本科38例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出现烦躁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本组38例全麻苏醒期出现烦躁的患者,均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结论通过对全麻苏醒期患者的合理处理和护理,减少了意外伤害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关键词】全麻;苏醒期;烦躁;护理 全麻术后患者意识恢复阶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大部分对当时的情况无记忆。引起烦躁的原因有疼痛、尿管刺激、气管导管刺激、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必须通过严密观察与综合分析,确定其烦躁原因后再处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入住本科监护的全麻术后患者402例,在全麻清醒期出现烦躁的38例,其中男32例,女6例,平均年龄40岁。 1.2 临床表现本组38例,在苏醒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表现为要坐起来、身体不停扭动、撕扯衣服和床单、企图拔除身上的导管或口咽通气道、不断敲床、不停扭动头部、用牙咬气管套管、用力吐气管套管和牙垫等。大声喊憋尿,要下床小便等。经合理处理后患者均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2 烦躁原因分析 2.1 切口疼痛是引起术后烦躁的常见原因,尤其是开胸手术患者,患者表现为要坐起来,大喊大叫,身体不停扭动,手伸向疼痛部位,拒绝挤压引流管等。 2.2 尿管刺激大部分发生于男性患者,患者术前无尿管,实施麻醉后在患者无意识的情况下安置了尿管,患者麻醉后恢复期间,意识尚未完全清醒,不能用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且对尿管刺激无耐受性,出现不适感,表现为烦躁,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要下床小便或大声喊憋尿。检查尿管通畅无误。排除其他原因所至。 2.3 气管导管刺激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只清楚给予全身麻醉,并不知道还需经口腔插入气管导管,在麻醉恢复期患者一旦感觉导管的存在,而不能发音时,必然要做出对抗性反应,表现为不停地扭动头部,用牙咬气管导管,甚至欲强行将气管导管拔出。 2.4 麻醉药物残余作用部分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致使大脑皮层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觉醒激活系统)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全部复原,致使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而疼痛感受已恢复,患者不能有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为烦躁不配合。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作者:何丽娟洪国强王国友王莉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EA,emergenceagitation;emergencedelirium)的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施行全身麻醉术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32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32例患儿中,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10例,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其他原因5例。结论: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很多,掌握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原因和危害并进行妥当处理,可明显减少躁动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围麻醉期处理 全麻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部分病人可以即刻唤醒,而大多数病人麻醉苏醒期则要经过四个阶段。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易出现行为与意识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不合作、倔强,典型者会出现手脚乱动、哭喊、拔除输液管、定向障碍及偏执狂的思维等[1]。严重时导致循环系统不稳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一些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心理及生理伤害,进而危及生命。因此,防止及控制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对保护患儿的健康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复苏室出现麻醉苏醒期躁动患儿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12岁,平

均年龄7.5岁。手术类型包括为头颈、胸腔、胃肠、泌尿外科等。其中经静脉麻醉21例,吸入麻醉8例,静吸复合麻醉3例。 1.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给予安定10mg、阿托品0.5mg、鲁米那0.1mg肌注。麻醉诱导为羟西酸钠 2.5g、安定10mmg、芬太尼0.1mg、2.5%硫奔妥钠 3.5~5.8mmg/kg体重、琥珀胆碱1.5~2mg/kg体重、丙泊酚2~2.5mg/kg。术中间断静注芬太尼、0.5%~1.5%安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阿曲库铵间断肌注以给持肌松。术后根据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情况给予新斯的明、氟吗西尼等催醒剂。 2结果 全麻患者中有32例发生术后躁动,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25%),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10例(31.2%),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28.1%),其他原因5例(15.6%)。 3躁动发生的原因 3.1各种有害刺激是引起躁动的最常见的原因,如各种导管的刺激等。本组病例因有害刺激引起躁动19例,占59.3%。 3.2麻醉作用: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但对中枢的抑制程度不一,因此恢复时间也不一样,在某些情况下,患者意识恢复后,大脑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完成恢复,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术前应用阿托品可导致术后谵妄[1]。吸入麻醉药具有容易控制、诱导和苏醒快的特点,但是有对气管的刺激作用,易导致病人在苏醒期出现躁动。芬太尼等易引起术后精神症状。 3.3其他原因:可能与手术部位有关,既往有耳、扁桃体、鼻、颈、

浅谈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

浅谈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08-14T16:10:22.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龙章凤[导读] 另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四肢血液循环,保证静脉回流良好,防止皮肤受压损伤。 龙章凤 (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靖州分院手术室 41840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125-02 【关键词】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护理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麻醉苏醒期的不良反应之一,病人注意力不能集中,对不良刺激高度敏感,以兴奋,躁动,定向障碍为特征,可出现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和妄想思维等症状。临床表现为焦虑和躁动,兴奋,极度烦躁,挣扎,有的病人试图翻身,坐起;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的刺激,有呛咳,企图拔出气管导管,尿管,胃管,输液管及伤口引流管;病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浅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小儿病人常表现为激惹,不能停止的哭闹和无法安慰等。全麻苏醒期病人出现躁动,如不及时处理,将引起各种并发症。增加麻醉后危险,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影响手术后的康复,延长了手术时间。 1 躁动的原因 1.1外源性刺激全麻患者在术后意识尚未完全清醒时,对外界刺激呈高敏状态,任何刺激和疼痛不适都可引起躁动,如术后刀口疼痛,气管吸痰刺激,气管导管,尿管及各种其他引流管的刺激;都会引起躁动,临床表现为狂躁,呼喊,呻吟,不自主运动,企图拔除各种导管。 1.2手术时患者特殊的体位姿势骨科,脑科,普外科大型的手术,术中为了暴露手术野,患者经常处于各种特殊的体位姿势,术后留置的管路相对较多,如各种导管,患者在恢复清醒状态的过程中虽是平卧位,但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肢体的约束,导致舒适的改变,而且呼吸运动牵扯伤口引起剧烈疼痛,使舒醒过程中的患者难以忍受,诱发躁动。 1.3催醒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与麻醉药的作用及麻醉药物在体内残留有一定关系,如应用多沙普伦催醒会提高患者躁动的发生率。因为多沙普伦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同时兴奋交感神经系统,用药后易使患者出现剧烈躁动,而肌松药在体内的残留也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焦虑和躁动。 2 躁动程度评价标准 躁动程度评估标准分5级:1级为睡眠,2级为清醒,安静,3级为激惹,哭闹,4级为无法安慰,不能停止的哭闹,5级为严重躁动,定向障碍。[1] 3 躁动程度分级类 轻度:拔管前,后在吸痰等强刺激下发生躁动,一旦刺激停止或拔管后言语安慰躁动即停止;中度:拔管前无刺激情况下发生躁动,拔管后意识欠清,言语安慰不能主动配合,需制动;重度:需药物和物理方法制动。[2] 4 护理 4.1避免各种不良刺激有研究表明,各种有害刺激是诱发和加重躁动最常见的原因。[3]对于全麻苏醒期的患者,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适时拔出气管导管,避免过度刺激,对于带气管内导管的躁动患者,根据病情不适合拔管要求的,可根据医嘱给予静脉注射小剂量的眯唑安定或少量丙泊酚镇静,继续接呼吸机辅助呼吸,防止因为躁动导致气管内导管脱出,造成患者窒息。符合拔管要求的患者,应协助麻醉医生清除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避免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个别拔管后出现躁动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和临床表现,对症处理。 4.2在患者全麻苏醒期,患者应取平卧位,保证呼吸道通畅。对于重度躁动患者要防止因躁动发生坠床,软组织损伤,骨折等以外伤害及自伤发生。另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四肢血液循环,保证静脉回流良好,防止皮肤受压损伤。 4.3控制疼痛由于疼痛是患者术后躁动的主要原因,重度躁动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无痛,无虑和安眠。因此在处理患者重度躁动问题上,止痛剂的给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应先疼痛控制,再给予镇静剂,唯有疼痛缓解后,镇静剂的作用才能完全发挥。 4.4加强非语言沟通技巧由于气管插管,病人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护士要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动作,手势,表情等来观察判断病人的需要,并且耐心做好解释,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 4.5全麻苏醒时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因肌松药残留所致躁动,患者多呈腹式呼吸,呼吸浅,急促而无力,并伴有抽搐样挣扎,表情痛苦,此时,护士应立即汇报给麻醉医生,协助麻醉医生疏通患者气道,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及时运用肌松拮抗剂,同时做好插管急救准备。患者因催醒药导致的躁动,往往表现患者意识恢复欠佳,此时护士应妥善固定患者,防止坠床,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防等,防止因催醒药物作用消失后,残留的麻醉药作用引起呼吸抑制,并同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4.6针对手术类型进行有计划的护理,不同手术类型引起的躁动护理重点应有所不同。如对于耳鼻喉手术的患者,除了术前访视解除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心理,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外,如病情允许,尽量选择全静脉麻醉;术后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同时要避免患者发生误吸引起缺氧而加重躁动;胸外科手术属较大手术,护理重点在于帮助患者取平卧位,保证呼吸道通畅及循环系统的稳定;乳腺手术多为女性,因此要针对女性的特点,加强术前访视和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全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3.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35. [3]华勤学.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16(6):224~225.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方法总结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方法总结 发表时间:2014-05-22T15:59:41.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8期供稿作者:卢岩[导读] 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可能会有躁动现象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躁动、兴奋、不按指示行动 卢岩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 113000)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全麻患者苏醒时躁动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全麻患者苏醒时躁动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309例患者发生躁动61例,给予相应处理措施后,症状缓解。结论护理人员要知晓躁动的原因,从而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躁动全麻护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082-01 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可能会有躁动现象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躁动、兴奋、不按指示行动、定向障碍和不自主运动等[1],严重者可能造成自身的意外伤害,后果严重[2]。我们对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全麻患者苏醒时躁动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因躁动给患者带来的伤害,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行全麻患者309例,年龄10-71岁,平均4 2.57±7.21岁。手术科室:骨科51例,普通外科207例,妇产科42例,心胸外科8例。全部患者行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气管内插管。 2.护理2.1心理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使其产生陈述性记忆,消除其心理顾虑,提高其心理承受值。通过与患者的交流,讲明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疼痛感,特别对于男性需要留置导尿的患者,需强调术后会有导尿管的刺激感和尿意,使患者心理有一定准备,当术后发生尿道不适时心理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需提前告知全麻患者,他们可能需要口腔防止口罩等,以消除术后可能出现的顾虑,减少躁动的发生。 2.2外源性刺激所致躁动的护理苏醒期的患者对外界的刺激敏感度高,即使是轻微的刺激或疼痛即可引起躁动的发生,例如吸痰、切口疼痛、导尿管和引流管等引起的刺激,患者表现为呻吟或狂躁,甚至是自行拔除插管。对此,护理人员应协助医师拔除相应的导管,消除刺激。对于不符合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可噂医嘱给予少剂量异丙酚或咪唑安定给予镇静,继续给予呼吸机通气,防止因气管脱出而造成的窒息;符合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应协助医师将其拔除,清理好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拔管后,患者如仍发生躁动则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根据我们的经验,一般患者躁动伴有辗转反侧,可能是尿管的刺激,患者可能会试图拔扯导尿管,护理人员应及时制止,并解释出现这一症状的原因,并适当挪动导尿管,减轻患者这方面的心理负担。 2.3手术相关原因引起的躁动的护理上腹部或心胸外科手术创面较大,术中窗口暴露时间长,术后留置的管道较多。入ICU后虽然是平卧位,但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导致机体的舒适度发生改变,而且由呼吸运动而导致的疼痛一般非常剧烈,患者难以忍受。耳鼻喉外科的手术常因患者鼻腔塞满填塞物而导致通气不畅,患者容易产生恐惧感和不安。针对此类原因,我们将患者均取平卧位,专业护理人员监护。重症躁动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坠床、自伤、软组织损伤和骨折等的发生。骨突处垫以衬垫。注意静脉输液情况,保证通畅,防止皮肤受压。因术后剧烈的疼痛所引起的躁动会造成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对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心功能差的患者,可根据疼痛的情况,噂医嘱给予止痛药处理。剧烈的疼痛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会导致呼吸受阻,此时可加大供氧流量,鼓励患者做深大呼吸,同时噂医嘱给予适当止痛药,用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意识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发生。 2.4使用催眠药而致的躁动的护理有时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与麻醉药物在体内的残留相关[3]。研究表明,多沙普伦可以直接兴奋延髓上的呼吸中枢,用药后容易出现剧烈挣扎、躁动,增加机体躁动的发生率[4] 。针对此类原因,护士应注意与医生的交流,当患者急促而无力,表情痛苦并伴有抽搐动作时,要立即通知医生,给予面罩加压供氧,鼓励患者做有序的呼吸动作。由催醒药物所致的躁动,患者意识往往不好,此时,护理人员应将其四肢固定于床边,防止坠床的发生,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2.5因肌松药残留所致躁动的护理肌松药残留的患者会使呼吸的幅度变浅、频率变快,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生,托起患者的下颌,加大氧流量,医嘱给予阿托品、新斯的明静脉注射,鼓励患者进行规律呼吸,同时做好急救物品和气管插管的准备,严密注意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等的变化,防止药物残留所引起的呼吸抑制。 2.6加强患者的防护工作在未明确躁动原因前应加强患者的防护工作,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给氧,防止窒息,备好软垫和约束带,如躁动严重可以固定好患者的四肢,但要防止固定过紧造成患者的副损伤,而且过紧的束缚可能还会加重患者的躁动,所以,约束带的松紧要适宜,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四肢血运情况,保证静脉回流良好。 3.结果309例患者发生躁动61例,给予相应处理措施后,症状缓解。 4.小结全麻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较为常见,而发生躁动的原因很多,如手术部位、术后是否使用催眠药、肌松药、术后的不良刺激等、心律失常、胃肠胀气等。医护人员可根据不同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同时加强患者安全意识,防止其坠床、自伤等的发生。术后尽量排净吸入的麻醉药,将麻醉药的浓度慢慢降低,谨慎使用止痛措施;如使用雷米芬太尼,在停药后要有后续的持续止痛措施;尽量减少能够引起躁动的因素,如导尿、吸痰、插管等;如已发生躁动,应给予适量的镇静镇痛药,加强通气;尽量避免引起躁动的可能因素;术中注意调控肌松药的用量,尽早停药肌松药,肌肉松弛后在一定麻醉深度下拔管,少量注射丙泊酚和利多卡因以减少躁动;注意防护措施,防止意外伤害等的发生,避免二氧化碳潴留。躁动是全麻苏醒期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手术效果、生理功能和术后恢复会产生重要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果断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当前,对于躁动发生的机制不清,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参考文献

术后麻醉复苏的护理

术后麻醉复苏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0-05-01T00:01:08.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8期供稿作者:陈济丽[导读] 保持室温为18—20度,湿度为50—60%。固定气管导管在正确位置陈济丽 (广西岑溪市中医院手术室广西岑溪 5432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139-02 利用麻醉药物使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性抑制,以达到意识及痛觉消失,反射活动减弱,有的可使肌肉松驰,称为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中枢抑制深浅程度可以控制,整个抑制过程也是可逆的。当药物排出体外或在体内分解破坏后,病人即恢复清醒,无后遗症。我院规定全麻手术后的病人,必须在手术室清醒后,才能送回病房。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对256例病人实施全麻手术,术后需麻醉复苏的232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全麻复苏病例232例。男120例,女112例,年龄5岁—86岁。麻醉复苏时间最短0.5小时,最长3小时。经过精心护理,232例手术麻醉病人全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一天做好术前访视,给合作的患者讲解手术麻醉的方法,术前准备,注意事项,配合的重要性等;术后我们要求患者所做的动作,如点头、握手、睁眼等,消除其恐惧心理,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2.2术后护理 2.2.1全麻未行气管插管的护理 未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术后我们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注意舌头是否后坠,后坠的应托起下颌,使其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保持血氧在正常范围。随时吸出口腔及呼吸道的痰液。注意固定好患者,专人看护,以免清醒前烦躁,坠床、跌伤、呕吐物倒流至气管,引起窒息的危险。并注意术后各种管道通畅,以免被患者抓脱。 2.2.2气管插管的护理 保持室温为18—20度,湿度为50—60%。固定气管导管在正确位置。按医嘱给予麻醉拮抗剂,使病人尽快清醒,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密切观察口唇、指端颜色以判断有无缺氧,观察其胸廊运动是否对称,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一致。 清痰对使用呼吸机通气的病人,随时注意是否有痰液瘀积,如出现以下任何一种应给予吸痰:病人咳嗽出现呼吸窘迫征;听诊胸部有痰鸣音;呼吸机高气道压报警时;当血氧饱和度氧分压突然降低时。准备吸痰前5分钟应给100%氧浓度吸入,待血氧饱和度达到99%以上后,在呼吸机接头处断开,用适当的吸痰管由内向外快速抽吸。吸痰时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低于87%应接上呼吸机接头,待血氧饱和度升至97%以上再进行下一次的抽吸。吸痰最多连续抽吸3次,每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0秒,吸痰完毕后再给予患者吸纯氧,将氧浓度调至80%,2分钟后氧浓度调至吸痰前浓度。吸痰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一次性吸痰管每次更换,以防肺部感染。 雾化有时病人的痰液非常稠密,不易吸出时,按医嘱配制雾化液,倒入呼吸机雾化糟内,雾化后如有积液或瘀痰咳出,应及时给予抽吸。 氧气的更换呼吸机所接氧气瓶中氧分压用至5kpa时,就应更换氧气。先把满压氧瓶推至呼吸机旁边,不用人机分离,但呼吸气囊中所贮存的氧气只能供病人1分钟内氧气所需,所以应在1分钟内熟练完成氧气瓶的更换。应注意的是,当断开呼吸机氧气接头时,呼吸机会发出尖锐的报警声,当完成更换氧气输入正常后会自行停止报警。 拔管的护理病人清醒达到拔管指征时,脱氧观察5—10分钟,若血氧在正常范围,我们准备了吸痰机,气管插管用物,向病人解释拔管过程。把固定导管的胶布撕开,把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内,一边吸痰,一边把导管从气管拔出。拔管后再给予面罩给氧,观察血氧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 通过上述护理,232例全麻手术病人全部清醒后送回病房,无并发症。

全麻患者复苏期的护理

全麻患者复苏期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患者苏醒期的护理。方法:对645例全麻患者苏醒期在复苏室严密的观察与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645例全麻患者在复苏室均顺利的度过麻醉苏醒期,各项生命指征基本平稳后安全返回病房。结论:严密临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处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安全平衡地度过复苏期的关键。 【关键词】全麻;复苏期;护理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领域的不断扩大,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越来越多被手术患者选择,大部分手术病人术后需尽快苏醒,以便于观察手术疗效及进行护理。麻醉复苏是指病人从麻醉状态逐渐苏醒的过程。由于手术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麻醉后并发症,若临护不够,将危及患者的安全及健康,因此,复苏期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共有全麻患者645例,男393例、女252例,年龄2个月至92岁,平均年龄43.5。其中妇产科70例、泌尿外科116例,普外科250例、神经外科105例、耳鼻喉科58例、口腔科46例。麻醉方法为静脉复合全麻,经口腔或鼻腔气管插管,除手术时间短的小儿科外,所有全麻患者均停留尿管。 1.2复苏期并发症呼吸道梗阻18例,心律失常4例、高血压10例、低血压30例(术后出血2例),低氧血症8例、低体温15例、尿潴留10例、苏醒延期2例。

2临床护理 2.1一般护理患者至复苏室前各类抢救物品及药品呈备用状态,调节好室内温度、备好保暖设备。立即给予氧气吸入,连接临护仪的各条导线,要注意保暖。安置合适的体位,必要时加用约束带,以防病人苏醒期躁动时使输液针头及引流管脱出。将输液输血装置,各种引流管,负压装置妥善安置,保持静脉通畅。如有留置尿管应固定好,及时倾倒尿液并记录尿量。对未清醒的患者注意观察瞳孔、眼睑反射及对呼吸的反应程度,正确判断麻醉恢复期病人的意识状态,每1~15分钟临测记录1次。根据临测指标(中心静脉压、动脉压或血压)用血气分析的结果调整控制输血输液的速度。同时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或出血现象。密切临护生命体征神志的变化。通过观察瞳孔、神经反射、脉搏、呼吸等估计麻醉深度。如瞳孔大或正常,睫毛反射存在,呼吸浅速,表示即将苏醒,若伤口渗血较多或有休克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 2.2保持呼吸通畅主要是预防和及时解除梗阻,防止窒息的发生。床旁备好负压吸引器及气管切开包。全身麻醉后患者可出现苏醒延迟、呛咳、吞咽反射微弱,为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的发生,患者应去枕平卧,头侧向一边,有呕吐物及时吸出。若出现喉头水肿,抬高头部。全麻患者苏醒前容易舌后坠,堵塞咽喉气道,出现鼾声时,可托起下颌或应用鼻咽通气道。出现尖锐的喉鸣声提示发生喉痉挛,应及时抢救,充分加压给氧。 2.3保持循环系统稳定全麻药物的作用及手术创伤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大,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

全麻患者复苏管理措施及流程

全麻患者复苏管理措施及流程 随着危重疑难病人,老年病人,术前有合并症的病人以及复杂手术比例的增加,麻醉方法上全麻所占比例大幅度增加。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并不意味着全麻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恢复,再加上手术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功能紊乱未彻底纠正,全麻后的麻醉药、肌肉松弛药及镇静镇痛药作用尚未消失,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常易发生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恶心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各种并发症的危险。若术后未精心护理和仔细观察,可能出现意外,甚至死亡。 全麻手术患者复苏管理工作根据患者术后不同情况分手术室复苏、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复苏、ICU复苏。 一、手术室复苏 在手术室没有连台手术及监护患者复苏医务人员保障下,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患者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复苏,可以让患者在手术复苏。患者苏醒后,监测患者呼吸循环情况许可,由相应人员送入病房或ICU。 二、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复苏 麻醉恢复室的基本任务是接受手术室中当日未苏醒的全麻病人,部位麻醉术后未清醒者和意外部位麻醉可能影响生命者,直至病人清醒且无生命危险。监护和治疗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紊乱。如患者苏醒后无异常,送入病房,如病情危重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治疗则进入ICU。

恢复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征。麻醉科医师与受过专业培训,知晓麻醉恢复室工作常规的护士进行复苏工作。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观察意识状态,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引流通畅。保持伤口敷料完好,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和腹部体征。烦躁病人用约束带约束。原则上每个手术间的最后1台手术病人在手术间内恢复,拔管。 三、直接转入ICU (一)、下列手术患者术后直接进入ICU进行苏醒观察: 1、在手术室苏醒时间超过1小时未苏醒或苏醒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2、重大手术、经医务科审批手术患者; 3、年龄超过65岁或小于3岁的全麻插管术后患者; 4、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者; 5、术后需呼吸支持者; 6、全麻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者; 7、术前有以下合并症者:⑴合并严重心肺疾患者;⑵有糖尿病合并症者;⑶有脑卒中病史者;⑷高血压Ⅱ期以上者;⑸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8、其他临床医师认为有必要进入ICU监护者。

30例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

30例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6-06-22T09:49:30.9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作者:周娜 [导读] 分析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分析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间接诊的176例全麻手术术后进行麻醉恢复室的患者,并就其中发生苏醒期躁动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引起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因素并探析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合计30例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7.5%;引起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原因包括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及尿管刺激;在手术类型方面,耳鼻喉手术、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手术类型患者(P<0.05);实施催醒药物及未使用止痛药物的患者,其躁动发生率也明显较高(P<0.05)。结论:引起全麻手术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的因素较多,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强术后苏醒期躁动因素的全面评估,做好相应的护理对策,这样方可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 【关键词】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护理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一种全麻苏醒期不恰当行为,是全麻手术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后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全麻手术患者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后,其会表现为兴奋、躁动、定向障碍并存,患者会不按指令行动,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自主运动,严重时可造成患者发生自身意外等不良后果,临床若不能及时的给予患者实施恰当的措施处理,则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经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复合麻醉全麻措施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这也导致了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因此,如何预防或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成为了临床工作的重点。此次我院对近期内30例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了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间接诊的176例全麻手术术后进行麻醉恢复室的患者,其中男91例、女85例;患者年龄16到83岁不等,平均年龄(46.2±4.8)岁;患者手术方式:骨科手术86例、腹外科手术37例、耳鼻喉手术21例、妇科手术15例、胸外科手术17例。全部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或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术闭13例患者带管进入麻醉复苏室,其余均拔管后进入复苏室,其中有40例催醒后拔管。 1.2方法:观察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总结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及与手术、催醒药物使用等的关系,同时探析总结相关有效的护理措施。 1.3躁动程度评价标准:躁动评估评分标准分为5级,1级为睡眠、2级为清醒安静、3级为激惹哭闹、4级为无法安慰不停哭闹、5级为严重躁动定向障碍,3级以上均可定为全麻苏醒期躁动。躁动程度分类,其中在强刺激下发生躁动,如吸痰等,一旦刺激停止则躁动停止的表示轻度;刺激情况下即发生躁动,但无需制动的表示中度;不自主运动,需药物和物理方法制动的表示重度[2]。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组间比对采取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本次观察的176例全麻术后患者中合计30例患者发生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7.05%,其中17例轻度躁动,占56.67%;10例中度躁动,占3 3.33%;3例重度躁动,占10%。引起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因素分析显示,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占据主要地位,分别为13例(43.33%)、8例(26.67%)、5例(16.67%),其次还包括心理应激2例(6.67)、制动不当1例(3.33%)及其他因素1例(3.33%)。 2.2苏醒期躁动发生特点分析:在手术类型方面,耳鼻喉手术、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手术类型患者 (P<0.05),详见表1;在药物使用方面,40例催醒药物使用患者中12例发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30%,未使用催醒药物的患者中18例发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3.24%,组间比对,差异明显(P<0.05);35例实施术后镇痛的患者中3例发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8.57%,未使用镇痛药物的患者中27例发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9.15%,组间比对,差异明显(P<0.05)。 注:与其他手术类型比对,*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1手术因素,伤口疼痛、情绪紧张等是造成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原因,胸外科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留置管道较多,加之胸外距离呼吸道较近,患者会因术后呼吸运动牵拉导致伤口疼痛,从而引起苏醒期患者难以忍受而发生躁动。耳鼻喉手术由于其手术部位的特殊性,患者术后通气不畅,不能言语,因此易出现紧张、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甚至患者会出现异常激动的现象,这也是引起患者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腹外手术术后通常会留置胃管、尿管等多种管道,患者会因管道刺激、呼吸运动牵拉等造成一定的疼痛,从而发生苏醒期躁动[3]。○2全麻患者在术后意识状态还未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其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较为敏感,因此任何外源性刺激和疼痛都会引起躁动的发生。○3药物使用因素,本研究显示催醒药物的实施会增加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催醒药物的应用会兴奋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及延髓呼吸中枢有关。 3.2护理措施:○1疼痛护理,疼痛是引起患者躁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术后护理方面,止痛剂的实施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先予以患者疼痛控制,给药途径可采取静脉注射,这样可根据患者反映做出剂量的调整,易于掌握有效剂量。同时注意给药时,要针对每个患者的病情及所需的治疗时间,强调个体化治疗原则[4]。○2减少各种不良刺激,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并适时的拔除气管导管并及时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者气道畅通;对于尿管的刺激,护理人员应在麻醉前向患者做出解释以取得患者术后的配合,同时在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在情况允许下,应尽可能的及早拔除尿管,以减少刺激症状;术后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巡视,对固定不当引起的躁

麻醉复苏期患者的并发症护理

麻醉复苏期患者的并发症护理 发表时间:2017-05-13T16:01:55.3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作者: 1商杰袁媛媛通讯作者[导读] 应以患者病情为基础,对其加强监测,预见性的进行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改善预后,使患者尽快康复。(济南军区总医院麻醉科邮编: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麻醉科邮编:250031)[摘要]目的:对麻醉复苏期患者并发症进行观察,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从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来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麻醉复苏期患者中选取106例,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77%)明显低于对照组 (16.9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应根据患者情况,对其加强监测,预见性的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此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关键词:麻醉复苏期;针对性护理;并发症医院治疗疾病的种类多样,收治的患者也各不相同,不同患者病情有所不同,药物过敏史不同,麻醉药物选择也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导致了患者手术后可能存在麻醉药物残留,患者可能在复苏室尚未清醒,就已经被护送回病房,若处理不当则患者极易引起各种并发症[1-3]。为了使麻醉复苏期患者并发症减少,保证患者预后,本文对来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麻醉复苏期患者中选取106例进行了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来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麻醉复苏期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患者各53例。干预组患者中男28例(5 2.83%),女25例(47.17%),年龄介于20岁和70岁之间,平均年龄(35.12±4.3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50.94%),女26例(49.06),年龄介于21岁和72岁之间,平均年龄(36.28± 3.86)岁。干预组患者中有18例行骨科手术,12例行妇科手术,13例行腹外手术,10例行胸外手术;对照组中17例行骨科手术,11例行妇科手术,14例行腹外手术,11例行胸外手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因素上差别不大,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麻醉复苏期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舌后坠、喉头水肿、喉头痉挛、心血管并发症以及呼吸遗忘等。干预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喉头水肿、喉头痉挛:这类并发症在气管插管或者易对呼吸道造成损伤的相关操作之后,术中动作需轻柔、谨慎,不能暴力操作,术后应该密切观察患者情况,采取面罩加压吸氧法,同时应该给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注射液体为地塞米松。(2)舌后坠:在体内残留麻醉药物,易使患者肢体控制能力减弱,让患者取仰卧位则很容易使舌根在动力作用下向呼吸道后坠,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把舌头牵拉至唇外,同时应该让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避免因舌后坠使呼吸道堵塞,让患者因氧分压较低影响患者呼吸功能。 (3)呼吸遗忘:在麻醉复苏期内的有些患者虽然意识清醒,但是会出现呼吸暂停,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其监测,尤其是一些发生鼾声的患者,应该对其做到经常呼唤,让其做一些简单动作例如举手、摇头等,让患者保持清醒,若患者呼吸异常,则应该及时作出处理。(4)心血管并发症:苏醒期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心电监护,对一些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护理人员应该做到十分熟悉,以免患者心电图异常时无法及时作出判断。患者血压变化也应注意,苏醒期患者在疼痛刺激的作用下,血压会升高,护理人员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等让患者疼痛减轻,从而让患者血压恢复正常,若血压成明显的下降或者上升趋势,则应及时查明原因,有针对性采取对应措施。 1.3评价标准本次研究中的主要评价指标是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说明护理效果越好,反之,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护理效果越差。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分析,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7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98%,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