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年来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近年来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近年来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近年来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近年来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孔婧

摘要: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中国的意义,无论从政治、思想、文化抑或社会等领域,都有着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五四运动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一直是学术界热点研究问题,有许多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五四运动精神的解读、五四运动与社会风俗的变迁、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以及五四运动的意义与历史作用四个方面,对近年来五四运动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五四运动;精神;社会风俗;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它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向了新的阶段,五四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反帝彻底性,是以前数次爱国反帝运动所不具备的。在此以前,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曾掀起过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但在发展过程中,这些革命斗争都存在着某种幼稚病,要么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对封建势力,对帝国主义则抱有一定程度的幻想,缺乏明确的反帝目标和坚决的反帝决心。五四运动则不然。五四时期的人们,民族意识高涨。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山东权益的合理要求被否定,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内惩国贼、外争国权”口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意义非凡的大事,对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民主主义革命和民族思想解放有重要意义。

一、五四运动精神的解读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

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五四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五四运动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倪邦文的文章指出五四运动彰显了青年青春的主题,体现了青年一代强烈的社会担当精神。五四精神具有开创性、求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对几十年来的青年运动有着明确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五四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刻挖掘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并将之转化为当代青年发展的精神力量。”〔1〕

田克勤写道:“在对五四精神众多的解读中,爱国主义是最重要的一种,可以说是五四精神灵魂。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有了科学与民主的内容,同时注入马克思主义因素。一代代中国人对五四运动的探索与反思,使其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得以传承和超越”。〔2〕张静芳认为五四精神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从反日到反帝到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个性解放到人类解放到进步创新的革命精神,从学习西方到反思传统到科学民主精神。而五四精神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即开放性、创新性、理性批判。在新的阶段,我们要牢牢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高扬科学和民主精神,把五四精神和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推进社会进步。〔3〕

刘俊梅指出五四运动既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是“进步、积极、和平、平等、创造、自由、美与善,它昭示给人们的精神内涵,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奋斗、敢于牺牲、勇于献身的战斗精神;追求进步和光明的民主科学精神。”〔4〕

二、思想解放和社会风俗变迁

1、五四与思想解放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伟大的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而且还是近代中国一场

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通过爱国主义的宣传、爱国运动的普遍开展、爱国精神的空前传播,广泛而深入地唤醒了民族意识、民族觉醒,唤醒了国民对国家的责任和爱国情怀,而知识分子也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转变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

宋惠昌从个性解放的角度解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个性解放就是“把被磨平了个性的人培养成个性鲜明的人,重新焕发出人的创造性”,作为近代彻底的反封建启蒙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对人的个性的压抑和摧残。傅斯年、鲁迅、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都对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积极倡导。〔5〕齐卫平认为,五四运动既是一场爱国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一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得到觉醒,知识分子超越西学的突破,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转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五四运动所展示的思想解放的精神,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发扬光大。〔6〕

郑师渠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有两大取向:一是“对传统求解放”,一是“对西方求解放”。而长期以来国人对“对西方求解放”关注甚少,他认为对“对西方求解放”的新构想有两种范式:“一是呼吁打破对西方的盲从,重新审视中西文化关系;二是服膺马克思主义和转而‘以俄为师’”。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正是‘对传统求解放’与‘对西方求解放’这二者之间的张力与博击,构成了不断推进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深入发展的内驱力”,在今天,理性对待这二者之间的张力与搏击是促进思想解放,保持思想活力所必需的。〔7〕

2、五四与社会风俗变迁

严昌洪在文章指出,五四运动对批判旧风俗和大力提倡新风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近代化运动在民国初年出现了强劲势头,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物质和思想基础,也为社会风俗的演变提供了条件,并提出了要求,即批判和摈弃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旧风俗,从而建设一种新的生活”。“五四运动以批判旧文化为起点,以创造新文化为目标,以建立新社会为理想”,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把目光下移,向民中宣扬移风易俗,促进了社会风俗的变迁,而白话文和平民文学也为移风易俗思潮的普及提供了条件。以忠孝贞为中心的旧道德、家族制度与“孝”的封建道德、妇女问题都是批判的重点问题。同时文章中

也指出“当时的移风易俗思潮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绝对化的思维方法、过激的言行与脱离实际的主张,对后来群众性移风易俗活动产生了消极影响,但它那种对旧道德、旧礼俗不妥协的彻底清算态度和革命精神,使这场运动在中国社会风俗演变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8〕

关于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于彦君和胡化鑫认为这时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使妇女解放有了新的指导思想,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与无产阶级革命紧密结合起来,中国妇女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因而五四时期具有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上的重要价值和转折意义。〔9〕李钊从妇女与婚姻家庭方面来解读妇女解放,他认为在五四运动后,妇女作为主体参与了中国的家庭婚姻变革,并起了特定的历史作用。但是当时的妇女解放并不是如一些著作所说的“轰轰烈烈”、“翻天覆地”,就广泛的社会人群而言,婚姻家庭的变化并不显著,“各种保守、落后的现象,以及与传统没有太多分别的事件时常发生。”〔10〕

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在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上是比较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一次妇女解放运动。在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中,真正自觉地妇女运动是在五四云顶中揭开的。她们组织爱国团体,创办妇女刊物,从行动上、组织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她们争取男女教育平等,主张社交公开,婚姻自由,经济独立,从思想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纪元。妇女的觉醒与争取解放方的斗争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她们猛烈抨击封建礼教,要求取得自身解放,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第一块坚定的基石,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妇女解放运动。

三、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

张静如指出“五四时期是变被动社会现代化为主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转折期”。她认为五四运动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关系可以表现在以下方面:在这一时期,群众的爱国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升华;五四运动是以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介;有了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新的有效的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领导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做了各方面准备;民主与科

学口号的提出,为实现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培养了各个领域的带头人,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批人才;这一时期所倡导的现代化意识,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实现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1〕

周建超在文章中写道:“五四运动既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又是一场新的文化运动,它无情地冲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中国现代化的阻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促使了现代化发展道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从而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领导核心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的力量,马克思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结合在一起,都标志这中国社会现代化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2〕

王娟从思想意识层面解读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她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革命,它以民主、科学和新文学为武器“向传统文化和封建礼教发起猛烈的攻击,把国人从封建礼教的缧绁中解救出来,唤醒民众的民主自由意识、近代科学行为观念和思想方式,开启人们思想解放之蒙,为国人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为国人的‘现代化’创造了条件,从而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13〕

四、五四运动的意义与历史作用

赵曜认为五四运动有三大优良传统,即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对社会主义的郑重选择。五四运动弘扬民主和科学精神,并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总的来说,五四运动使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起点,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14〕

庞学光解读五四一代教育家的角色转换对当代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意识和角色特征意义。五四一代的教育家区别于传统教育家的根本,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及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熏陶他们的角色和身份发生了转变,就是充分的个性化和充分社会化的高度统一。个性的独立和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对现实社会和现实教育产生不满,他们大都能充分真实的表达对教育的认识以及对教育的美好向往,不怕失去地位、荣誉,不怕失去生活条件,他们强烈的参与意识使教育的社会效应空前增强。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

挑战,中国的教育该怎么办?素质教育如何才能切实实现?这些问题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五四一代教育家的独角色意识和独特个性对于当代教育工作者有很大意义。〔15〕

沙健孙认为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首先是促进了先进分子思想的根本转变,先进分子进过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比较研究逐步转向马克思主义;其次中国先进分子考虑到了创建新的革命政党的问题;再次促使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它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提供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16〕

徐天春通过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的分析,阐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认为它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一次难能可贵的启蒙运动,是爱国主义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完美结合。〔17〕

总之,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掀开了近代中国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伟大斗争的序幕。五四运动昭示人们,反帝反封建是民族救亡的必由之路;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标志着国家发展的方向。这就是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五四运动已经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那一代青年早已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新一代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倪邦文.五四精神与青年发展[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03

〔2〕田克勤.五四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9,11

〔3〕张静芳.五四精神的现代解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02

〔4〕刘俊梅.五四运用及传承五四精神的再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0,07 〔5〕宋惠昌.五四运动及个性解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05

〔6〕齐卫平.五四运动在思想解放层面上显示的的意义-----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03

〔7〕郑师渠.完整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内涵[J].河北学刊,2009,

01

〔8〕严昌洪.五四运动与社会风俗变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2

〔9〕于彦君胡化鑫.浅析“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J].改革开放,2009,07

〔10〕李钊.试论五四运动后中国的女性与婚姻家庭[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

〔11〕张静如.“五四”与中国社会现代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

〔12〕周建超.论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3

〔13〕王娟.试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作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14〕赵曜.“五四运动”的优良传统和历史地位[J].科学社会主义,2009,02 〔15〕庞学光.五四一代教育家的角色转换及其当代意义[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03

〔16〕沙健孙.五四运动及其意义[J].思想理论导刊,2009,03

〔17〕徐天春.伟大的运动,光辉的旗帜[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

01

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的意义 从历史的表象看,五四运动无疑具有救亡与启蒙的双重意义。因此,认为五四运动仅仅是为了救亡的爱国主义运动或者仅仅是诉诸人的解放的启蒙运动,都难以涵盖历史本身。 当然,说五四运动具有救亡与启蒙的双重意义,并不意味着这两重意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对等的地位,更不意味着它们都是历史的主题.从文化系统的实际状况和历史条件看,五四运动的主题是救亡,启蒙是服务和服从于救亡的。因此,在五四研究中较有影响的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说虽然全面反映了五四运动的两重意义,但把二者并列对等起来是不甚妥当的。 本文认为,可以把五四运动的历史主题与现代意义区分开来处理,这可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避免两个方面的偏颇。一方面,当今现代化运动把五四运动启蒙意义(科学与民主)提到突出位置是不奇怪的。现代化需要现代性的价值系统,这种需要相应地要求强调历史事件中具有现代意义的一面。看不到现代化运动把五四运动的现代意义进一步凸现出来,甚至否定五四运动的历史进步作用,抹煞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深远影响和历史地位,这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现代化进程发生曲折而导致的某种回流心态在学术领域的反映。另一方面,认为五四运动的主题就是启蒙,把五四运动的现代意义混同于历史意义,这是用对历史的期待代替对历史的描述。这种历史论证也是不科学的,且不利于五四运动现代意义的张扬。 (一) 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可以从小文化和大文化系统两个方面去进行。所谓小文化,是指大文化系统中的意识形态系统,主要由思想、信仰和知识构成,包括神话、神学、传统、文字、哲学、科学等在内,其外在形式是清晰的言语或某种符号形式。所谓大文化,是指人在适应外部环境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技术系统、社会学系统和意识形态系统三个子系统在内。从小文化的角度看,五四运动主要是新文化运动,其历史作用也主要是启蒙。不过,虽然着眼点都是放在启蒙方面,研究者们却较少从系统的角度,把新文化运动中的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和白先生(白话文)放在同一横断面上进行整体性研究,因而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譬如有的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最明显的成功和确定不移的果实是白话文的胜利’,①,有的则认为“新文化运动最大的功绩”是“以科学与民主为旗帜,对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提出了公开的挑战”,力图建立“新的价值世界”②。笔者在《从文化系统论看五四运动的成果》)(见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

近代史论文--对五四运动的思考

对五四运动的思考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有志之士的强烈反对。于是在此背景下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思想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使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走出愚昧的过去,于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从此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五四运动之前,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人们被深深禁锢在封建思想里,人们失去了独立自由,变成麻木不仁,养成了一种奴隶性——甘心受奴役,受束缚。奴隶性的思想使得他们以奴隶自居,因而他们不会冒险进取,更不会去关心国家的发展及未来。所谓“国者也,积民而成。”“民”是国家的基础,要让国家从封建制度变成民主,自由的制度,就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走出封建腐朽的思想。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走出奴隶性思想呢?那就是要掀起一场像五四运动一样的启蒙运动。倘若没有五四运动,中国今日的繁荣昌盛也许还要再等几十年。因而要国家富强,就需要解放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以先进的思想引导他们前进。 历史上各国走向富强无不遵循同一道路:当一场大的思想运动逐步掀起时,随之将涌现一大批为新时代奠基的思想巨人,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批判旧制度,旧思想,宣传新的观念,新的主张,为社会的持续进步,为新社会的诞生寻求道路,探索方法。深刻的思想运动,引起人们思想根本的改变。紧接着往往是政治变革,建立新制度,推动科学技术进一步蓬勃发展,最终达到经济空前的繁荣。 14世纪,意大利首先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广泛而又深刻的思想运动——文艺复兴。这场运动被马克思誉为:“这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得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很快意大利成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在1540年成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在文艺复兴的冲击下,英国也涌现出了像莫尔,培根,牛顿,莎士比亚等思想巨人。他们推动着英国的思想运动。于是很快在1660年,英国成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紧接着在1800-1880年,英国始终世界经济中心。继文艺复兴以后,在法国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思想运动过后,全国便掀起了几次大革命。最终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权。法国于1770年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同样,在16世纪上半叶,德国爆发了影响深远的宗教改革运动。紧接着德国于1830-185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跟前几个国家一样,很快德国于1810年成为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以强国的姿态领跑世界。如今是谁领跑世界呢?能当之无愧的当然是美国了。美国于1829——1870年爆发了一场亦称新英格兰文艺复兴,这场思想的启蒙引发了南北战争,促成了美国的统一,从此美国开始走上超级大国的道路。

五四运动始末与中国新思想

五四运动的先声: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前,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期。军阀势力利用封建传统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推崇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精神支柱的孔孟之道,借以维持自己的统治。严酷的现实引发当时先进分子的反思。他们认为,辛亥革命由于忽视了思想文化战线上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致使革命的成果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为了完成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必须“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于是,作为五四运动的先导,标志中国人民新觉醒的新文化运动便应运而生了。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 (1 916年起改名 《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启 蒙思想家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钱玄同、刘 半农、易白沙等是它的主要撰稿人。随后继起积极提倡新文 化、新思想的还有《每周评论》、《晨报》、《京报》等报 刊。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平等自由,争取实现西方立宪共和制的 国家;提倡科学,就是反对迷信和盲从,介绍科学知识,主张以科学的法则来判断一切。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李大钊——中国 最早的马克思 主义者之一

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倡新 道德、反对旧道德。它的倡导者们主张个性 解放,反对封建伦理道德。 对孔孟学说进行猛烈评击。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虽然是一场提倡资本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其指导思想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范畴,但是,这场运动毕竟打破了长期禁锢人民思想的的封建牢笼,震动了中国的思想界,启发了人民群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冲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未曾有过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在新文化运动中,面对辛亥革命以后 中国政治和社会的黑暗混乱状况,一些先 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怀疑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的方案对中国是否适合,坚持不懈地 继续探求救国救民的新出路。正当此时, 俄国发生了震动世界的十月社会主义革 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有力地证明,不仅发 达国家,就是不发达国家,也是可以走上 社会主义道路而获得解放的。它使处于彷徨和苦闷的中国人民看到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从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充分暴露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中,敏锐地认识到世界历史潮流的深刻变化,开始考虑选择中国革命新的道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 北京大学的几位教师 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政府对他 复辟帝制的支持,除“二十一条”第五款外全部接受

五四运动研究现状

一、五十年研究概况 从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是五四运动史研究开发和初步发展阶段。1950年胡华修订出版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是解放后第一部系统介绍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历史的著作。此书和其后相继出版的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教课书和简明读本等都把论述五四运动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1962年出版的由李新等人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初稿)第一卷中,对五四运动史有较详尽的叙述,基本上代表了当时学术界的研究水平。以黎澍于1954年《历史研究》第三期发表的《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文为起点,五四运动史的专题研究正式展开。具有代表性的、影响较大的文章有李龙牧的《李大钊同志对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关于五四运动的几个问题》、彭明的《论五四时期的李大钊与陈独秀》、孙思白的《研究五四运动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五四”时期范围的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等。其中,李龙牧的前一篇文章在客观分析李大钊思想转变的同时,阐述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复杂环境、革命转变的复杂条件及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思想发展的复杂过程。这一阶段,有关五四运动的专著,有华岗的《五四运动史》、李何林的《五四运动》、贾逸君的《五四运动简史》、黎澍的《从辛亥革命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丁守和与殷叙彝的《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洪焕春的《五四时期的中国革命运动》、王可枫的《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等。其中华岗、黎澍、丁守和等人的著作影响较大。这一阶段还搜集并整理出版了不少重要史料,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即近代史所)南京史料整理处编的《五四运动史料汇编》、近代史所的《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室编的《五四时期期刊介绍》,以及《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五四运动话天津》等十数种。 1966年后的十余年间,由于学术界受到“文化大革

开展五四青年节活动总结5篇

开展五四青年节活动总结500字5篇 五四青年节活动总结1 本次团日活动的共分两个版块一部分通过以“祈福西南呐喊玉树”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①签名 ②各大网站发帖子 ③发表博文到我班博客来提高团员的思想认识增强大家的爱国热情使大家成长为能跟上时代步伐、符合时代需要进而引领时代的社会成员。 另一部分围绕建设和谐校园这个中心 ①以“弘扬校园文化心中最美一角”为主题的摄影比赛既能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校园加深同学们对母校的感情弘扬校园文化又能提高大家的审美能力体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 ②以“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帮助清洁工人劳动从小处体现热爱校园服务校园争创和谐校园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在活动的总结会上进行以“感受青年时代先锋体味母校古老文化”为主题的游戏将“青年引领时代”和“争创和

谐校园”两个板块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增强大家对各时期时代先锋的了解对自己的责任的认识。另一方面增进同学们对学校的认识和感情。让那些英雄们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即使时间的车轮一直在前进但是他们在我们心中的光辉形象一直都没有改变让同学们能够真正的感受到母校古老文化的底蕴将对母校的感情转化为用自己的力量建设和谐校园的动力。 最后通过DV我们说出了自己对参与活动的收获和感想。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参与和发言让“青年引领时代争创和谐校园”这一主题深入到每个人心中起到教育和影响的作用。另一方面增进我支部内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大家的集体荣誉感激励大家争做爱国爱校、有个性、有思想、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的活动体现了“青年引领时代争创和谐校园”这一主题达到组织这次团日活动的目的。但这次活动也有一些不足在下次类似的活动中注意改正 1、由于投影器突然出现故障我们只好通过让同学们到电脑一一观看的方法来欣赏参加摄影比赛同学的作品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够图述相结合地解读照片没能给大家

五四精神的当代启示

五四精神的当代启示 五四精神得以流传,对当代的我们必定是有所启示。了相关内容,欢迎大家来参考借鉴哦! 五四精神的当代启示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以学生为主体发动的一场对抗政府的爱国运动,是中国又旧民主主义革命到 * 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如一声春雷响彻腐朽的 * ,震醒了一代满腔热血的青年,让他们拿起了武器,反抗这个千疮百孔的 * 。五四运动的开展让新一代的青年开始思考如何去拯救 * ,也让马列主义在中国更加广泛地传播开来,为 * 的出现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九十五年过去了,虽然那段历史渐行渐远,逐渐淡去,但是以五四精神为母体孕育的五四精神却生生不息地在中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身上进行着传承。具体来讲,五四精神就是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就是在这种激励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争优创先,走在时代的前列。 那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从五四精神中去汲取到哪些营养来用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呢?

首先,让我们从五四运动的旗号说起。 五四运动高举的旗号是什么呢?是“德先生”和“赛先生”,用中文说,就是民主与科学。当时中国处于一种黑暗的军阀统治时代,国内毫无民主可言,民不聊生。国外,则是备受各国的各种欺辱。有着泱泱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如同一个行将就木的巨人,垂垂老矣,正在一步步的倒下。五四运动,就是让愚昧麻木的国民开始思考中国为何与西方国家形成如此悬殊的差距,西方国家是如何完成了这一逆转。这时候,提出“民主”与“科学”,是十分关键的旗号,人民没有民主,这一点致使国家愈加黑暗。由于 * 鄙视西方科学,自封“天朝上邦”,而西方国家完成了声势浩大的逆转,科技革命的力量足已显现。在当时,这无疑是振聋发聩的。在今天,对于我们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新中国的不断发展使得各项工作都蓬勃发展,各项制度愈发健全,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注意到一些缺失,我们应当积极的去思考,去反馈。至于科学,我国现在仍然是属于密集型产业国家,虽然GDP稳步提升,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我国在核心的技术领域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这就需要一代代的中国青年去正确地认识,并且努力地改变现状,让中国早日成为一个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发达国家。 其次,我想,五四运动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一种批判精神。

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下面给大家说说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什么,供大家阅读! 第一,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五四运动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三,五四运动既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又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等,这些不仅使五四运动本身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涵,还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 五四运动的特点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

要是: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这典型地表现为义和团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在这场运动中,提出了“改造抢到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这表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了。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到运动中。(注意:此时还没有农民阶级!只有部分农民阶级参加了)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五,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简介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

五四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学案 (一)情境导入:观看电影《我的1919》片段,回答:这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全权代表顾维钧在反驳日本的侵略行为,观看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二)七嘴八舌:学生阅读故事背景后,思考回答问题 故事背景:今天我们讲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期。辛亥革命后,清朝的皇帝没了,国家权力最终被北洋军阀政府掌控,各系军阀为了夺取权力,不择手段,出卖国家利益来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同时,疯狂的扩军,聚敛财富,人们的生活非常艰难。为了生活,人们纷纷各谋出路,各大城市,特别是上海,大批的人们出卖劳动力,成为工人。生活在湖南某个小镇上的张大伯开了一个小店谋生。张大伯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到上海打工去了;年轻的小儿子受当时社会上的新思潮的影响,离家到北京去求学了。在这动荡不安的社会里,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张大伯夫妇整日惦记着儿子,盼望着收到他们的家书,期待儿子平安。在一九一九年五、六月份,他们先后收到了儿子寄来的几封家书。 提问:读了这段故事背景,请依据它,结合我们所知说说在1919年初的时候中国的社会状况如何。 (三)解惑释疑: 1学生阅读第一封家书的内容以及五四爱国运动前期的相关图片(巴黎和会场景、五四运动学生游行图、学生抵制日货图、学生街头演讲和军警逮捕学生图),回答: 第一封家书: 儿在北京大学学习,一切都好,请勿挂念。在前段时间,我们国家也参与的世界大战结束了,我们胜利了。但是,从巴黎传来消息,我们国家提出的合理要求被和会拒绝了。所以,为了抗议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这些国家的做法,在5月4日我们组织了一次大活动,打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誓死收回青岛”等口号,向外国使馆和我国政府进行游行示威,后来又冲进曹汝霖的住宅,没找到曹贼,但发现了章宗祥,我们打了他一顿,放火烧了曹宅。政府出动了大批的军警来驱散我们,还有好多同学被逮捕了,我们现在正在想办法把他们救出来。我们不会放弃的。我从报纸上剪下了一些图片,寄给你们看看。 提问:读了小儿子从北京寄来的信,张大伯夫妇有很多疑问,你能帮他们解决吗? ①中国在世界大战中是战胜国,为什么还会在巴黎和会上失败,不能收回国家权益呢? 这和这次运动有什么联系? ②儿子他们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他们到底是要争什么权利呢?要除的国贼是哪些人?为什么要除掉他们? 2、学生阅读第二封家书的内容以及五四爱国运动后期的相关图片(上海工人罢工图片和商人罢市图片)。

谈谈五四运动

谈谈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在古都北京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各界民众同仇敌忾,共同奏起一曲浩气长存的时代壮歌。 是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了战后和平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最初提出的取消列强某些特权的七项希望条件及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均被无理否决,最后和会竟将原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由日本接管。 消息传入国内,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几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游行队伍到东交民巷使馆区请愿未果,就前往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是北洋政府与日本具体交涉的亲日派官僚。当时,曹已吓得躲了起来,愤怒的学生就将在曹宅的章 宗祥痛打一顿,并放火焚烧了曹宅。这时,大批军警赶到,当场逮捕了32名学生。在广大学生针锋相对的斗争下,在各界的强烈声援下,被捕学生很快被释放了,但运动的目的并未实现。5月19日,北京大中学校2.5万多人举行总罢课,并进行大规模的爱国运动6月3、4、5日,更多的学生走向街头,抗议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800多名学生被捕入狱,当局甚至用北大校舍作临时监狱来关押 学生。 骇人听闻的六三大拘捕激起全国各地更强烈的反抗。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群起响应,正义凛然、不畏强暴的爱国斗争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据统计,全国有20多个省区,100多个大中城市卷入到这场如火如荼的洪流之中,尤以上海爆发的六三运动规模最大。6月5日,上海工人自动举行罢工,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以日商内外棉第三、四、五纱厂工人带头,全市六七万工人 罢工。同时,上海商人也举行了罢市。一些地方的工人、商人积极响应,推动了斗争的发展。迅猛扩大的斗争形势给反动当局以极大压力。6月7日,北京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6月10日,下令撤销了曹、章、陆的职务。但是,6月17日,北京政府又电令中国代表,同意在和约上签字。为此,又引发了新的一轮抗争,拒绝和约签字的呼声如潮,全国各地发往巴黎抗议签字的电报就

五四运动的由来

五四的由来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造就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这场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光荣的革命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这一规定。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仍然被当代年轻人所推崇。 爆发原因 在法国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了。 主力:学生 领导人:李大钊 形式: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口号:1.誓死力争,还我青岛2.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拒反对对德《合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运动成果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主要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节日确定 为了使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青年节。1949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按照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但这一规定没有明确放假适用人群的年龄上限。 2008年4月,经国务院法制办同意,“青年节”放假适用人群为14至28周岁的青年,3亿多青年将于每年5月4日放假半天。 此次进一步明确年龄上限后,将有3亿多年龄在14至28周岁之间的青年可以依法在青年节这天享受到半天的假期,感受到社会对青年的关爱。 《办法》指出,各部门和各用人单位应自觉遵守《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切实保障青年的休假权利。篇二:五四青年节的由来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 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而设立的。它来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青年节期间,中国各地都举行丰富多采的纪念活动。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青年节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独立与争取民主自由的坚强意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政务院正式宣布每年的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四青年节

五四运动论文2500字

五四运动论文 2500 字 1919 年 5 月 4 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 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 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四运动论文的内容, 欢迎大家 查看。 1919 年 5 月 4 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 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 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 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 也孕育了爱国、 进步、 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 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所有的中华儿女 都应万分珍视、大力弘扬这个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四运动不是凭空发生的, 也不是单靠少数先进分子的主观意愿和决心就能 够发动起来的。 它是历史大趋势的产物, 是中华民族爱国救亡怒潮在新的历史条 件下的继续和发展。说到底,人们被那时祖国苦难境遇激发出来的满腔悲愤,对 创造合理的新社会的强烈追求, 是五四运动能够发生的内在动力。 生活在今天的 年轻人也许很难想象,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何等深重的苦难中;也许很难体会 到, 那一代中国人在几乎看不到一点光明前景的艰难岁月里, 是怎样为祖国 的悲惨命运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煎熬。 大家知道,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出居于世界前 列的灿烂的古代文明,并且在几千年内绵延不绝,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 在近代却大大落后了。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国家炮舰的威胁下,中国开始丧失独 立的地位,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了中国人极 大的刺激。翻开 20 世纪历史的第一页,呈现在中国人面前的是一幅更加惊心动 魄的图景:西方的八国联军武装占领中国的首都北京长达一年之久。 中国真的要灭亡了吗?昔日的辉煌同任人宰割的现实之间所形成的强烈反差, 使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对这种屈辱和不幸格外感到无法忍受。“振兴中华 ”这个响亮的口号,便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中日甲午战争 发生的那年喊出来的。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但是,前行的 道路并不平坦。在这之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出于独霸东亚的野心,开始对中国进 行规模空前而野蛮的侵略掠夺。他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企图独占中国的“ 二十一条”。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在 1919 年 1 月开始举行的巴黎和会 上, 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 原先期望能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攫去的特权归还中国, 而巴黎和会却不容讨论地把这些特权又交给了日本。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顾
1/9

开展五四青年节活动总结500字精选5篇

开展五四青年节活动总结500字精选5篇 五四青年节活动总结1 本次团日活动的共分两个版块一部分通过以“祈福西南呐喊玉树”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①签名 ②各大网站发帖子 ③发表博文到我班博客来提高团员的思想认识增强大家的爱国热情使大家成长为能跟上时代步伐、符合时代需要进而引领时代的社会成员。 另一部分围绕建设和谐校园这个中心 ①以“弘扬校园文化心中最美一角”为主题的摄影比赛既能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校园加深同学们对母校的感情弘扬校园文化又能提高大家的审美能力体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 ②以“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帮助清洁工人劳动从小处体现热爱校园服务校园争创和谐校园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在活动的总结会上进行以“感受青年时代先锋体味母校古老文化”为主题的游戏将“青年引领时代”和“争创和谐校园”两个板块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增强大家对各时期时代先锋的了解对自己的责任的认识。另一方面增进同学们对学校的认识和感情。让那些英雄们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即使时间的车轮一直在前进但是他们在我们心中的光辉形象一直

都没有改变让同学们能够真正的感受到母校古老文化的底蕴将对母校的感情转化为用自己的力量建设和谐校园的动力。 最后通过DV我们说出了自己对参与活动的收获和感想。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参与和发言让“青年引领时代争创和谐校园”这一主题深入到每个人心中起到教育和影响的作用。另一方面增进我支部内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大家的集体荣誉感激励大家争做爱国爱校、有个性、有思想、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的活动体现了“青年引领时代争创和谐校园”这一主题达到组织这次团日活动的目的。但这次活动也有一些不足在下次类似的活动中注意改正 1、由于投影器突然出现故障我们只好通过让同学们到电脑一一观看的方法来欣赏参加摄影比赛同学的作品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够图述相结合地解读照片没能给大家深刻的印象导致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2、前期准备考虑不周没有协调好时间当我们游戏进行一半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申请的教室半小时后会有其他同学占用我们只能精简项目提前结束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同学的积极性也使活动的效果打了折扣。。 3由于一些突发事件我们不得不一再更改我们的活动时间给大家带来了不便。 五四青年节活动总结2 在五四青年节当天,为了纪念五四爱国运动,弘扬爱国精神,构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团结中学夏明艳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共两目,第一目五四运动的爆发,介绍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导火线及概况;第二目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历史分析能力,但他们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抽象思维、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完善,其认知能力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教师需要联系实际,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运用图片描述、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循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学习目标 (1)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导火线、口号、概况及历史意义。(2)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2)体验和感受革命先辈英勇顽强的斗争意志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四、教学重点: 1、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2、体会五四精神 五、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六、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法、问题法、讨论法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减少课堂统一讲解,设疑诱思,步步推进,引导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力求拓宽视野,活化思维及培养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呈现方式,创设新情景,加强过程体验,实现学习目标。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同时和学生交流: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会唱吗?有几个学生开始跟着歌曲唱了起来,继而会调动大部分人,气氛热烈。字幕在幻灯片上缓缓出现,最后定格。突出其中的一句歌词:“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讲授新课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 [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52页的内容,联系以前的知识,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1、背景:国际方面: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国内: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复辟帝制的逆流。

近年来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近年来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孔婧 摘要: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中国的意义,无论从政治、思想、文化抑或社会等领域,都有着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五四运动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一直是学术界热点研究问题,有许多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五四运动精神的解读、五四运动与社会风俗的变迁、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以及五四运动的意义与历史作用四个方面,对近年来五四运动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五四运动;精神;社会风俗;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它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向了新的阶段,五四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反帝彻底性,是以前数次爱国反帝运动所不具备的。在此以前,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曾掀起过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但在发展过程中,这些革命斗争都存在着某种幼稚病,要么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对封建势力,对帝国主义则抱有一定程度的幻想,缺乏明确的反帝目标和坚决的反帝决心。五四运动则不然。五四时期的人们,民族意识高涨。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山东权益的合理要求被否定,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内惩国贼、外争国权”口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意义非凡的大事,对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民主主义革命和民族思想解放有重要意义。 一、五四运动精神的解读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

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概况和文化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 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 待人。 课时编号 21-22 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室 课题名称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概况和文 化 课时数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2、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难点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教材处理适当删减,稍有补充 教学方法教法设计问题导学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学法设计讨论法、评价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资料教材、网络资源 信息资源网络信息、教学内容仪器设备多媒体 耗材 作业布置简述五四运动的意义。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活动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大革命即国民革命。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指中国从1924年至1927年7月,以国共第一次合作为基础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反帝反封运动。 (一)“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军阀的运动。所谓“彻底”,是指它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军阀彻底决裂、势不两立的精神而言。工人、学生、商界,各行各业都投入到爱国运动中来。 第一次高潮,即5月4日当天发生的事。5月4日学生被捕,5月5日十几个学校的学生总罢课,5月6日中学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准备在5月7日采取更大规模的行动。反动派在这种形势下,不得不在5月7日将被捕的32名学生全部释放。 第二次高潮,是5月19日的总罢课,具体目标是挽留北大校长蔡元培,反对安福系掌握教育权。最后,蔡元培还是回来了,反动派没能达到驱蔡的目的。 第三次高潮,是6月3日学生上街讲演,反对反动政府为曹汝霖等辩护和诬蔑学生的爱国行动。学生遭到反动派的大逮捕。北京学生向全国发出呼吁,请求支援。6月5日,上海实现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特别是上海的工人,第一次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就使五四运动进入第二个阶段,以工人为主力,以上海为中心的阶段。 第四个高潮,上海“三罢”斗争,迅即波及全国。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京政府于6月10日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第五次高潮,是拒签《和约》的斗争。6月28日,是《巴黎和约》正式签字的日期。在全国人民拒签运动的压力下,特别是在巴黎的中国学生、工人直接干预、阻止,使中国代表终于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 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活动教学方法与手段

浅谈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浅谈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要:1919年5月4日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为导火线而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高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的宣言。学生的爱国行动虽然受到了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但是它也为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大范围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历史意义,及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想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也拉开了序幕,这场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这场运动倡导的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等五四精神成为中国近代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将其继承并发扬光大。 关键词:五四运动背景经过历史意义现实意义 一: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1)政治环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却仍然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革命的果实,又在1915年,为实现他的皇帝梦而接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使中国面临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袁世凯死后,各帝国主义支持的各派军阀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而国际方面,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指出了道路。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2)经济环境。在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工业在这时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也壮大起来了,产业工人的数目由1913年的约65万人发展到1919年的200万人左右。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参加斗争,是五四运动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 (3)文化环境。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是中国近代史上未曾有过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为五四运动的发动作了思想准备。 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的社会情况错综复杂。不久,五四运动就由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为导火线而爆发了。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1919年,当凡尔塞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条款在5月1日,2日传出后,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和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代表在北大集合,决定4日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大示威。从5月4日到6月3日,包括北京,上海,济南,武汉,长沙,广州,南京,苏州,杭州,安庆,南昌,开封等地学生纷纷举行罢课游行,但局限于知识分子范围的运动,并未取得很大成效,北洋政府有恃无恐,大批逮捕请愿学生及各界代表。 6月3日起,运动逐渐开始扩大,上海工人,学生,商人同时罢工,罢课,罢市。开始的“三罢”运动迅速扩展到全国22个省的150多个城市。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掀开了近代中国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伟大斗争的序幕。五四运动对20世纪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表现出的反帝彻底性,是以前历次斗争所不具备的。在此以前,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过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大规模的反抗斗争。这些斗争要么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对封建势力;要么缺乏必要的反帝斗争的策略,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盲目排外。五四时期,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中国人一度对帝国主义抱有的幻想破灭了。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内惩国贼、外争国权”口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表现出来的彻底反封建性,首先体现在将斗争目标指向封建势力的总代表——北洋军阀政府,指向那些出卖民族利益的卖国贼。广大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及部分资产阶级,联合行动,不畏反动政府的威胁和镇压,表现了一种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决心。其次还表现在对封建主义的猛烈抨击和对民主科学精神的追求上。在封建主义根深蒂固的国度里,能够以无畏的革命气概,大声呼喊“民主、自由、平等”的口号,真是破天荒的壮举。 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最丰厚的精神底蕴。五四运动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五四时期所倡导的民主,是泛指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是一种与封建伦理道德和专制制度相对立的革命精神。 五四运动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以彻底的批判精神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统治,促进了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在“德先生”、“赛先生”旗帜引导下的彻底的反封建斗争,与戊戌和辛亥时期的反封建相比,旗帜更加鲜明,内容更加丰富。正如毛泽东所说:“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先进分子学习西方、追求进步、不断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但是,无论是康、梁的变法维新运动,还是辛亥革命,都没有能够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五四运动宣告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五四以后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改造中国”的呼声。先进的分子经过介绍、研究、比较、争论、实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早在五四前夜,李大钊就第一个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马克思主义大旗。五四以后,被誉为这个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也宣布自己站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在1919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祥地北京大学同样成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活动基地。 五四运动中,年轻的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促进了运动的扩大和深入。正是由于工人阶级的参加,使五四运动跳出了单纯的学生运动的范围,迫使北洋政府很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巴黎和约,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更为重要的是,在五四运动中涌现出的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开始自觉地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这样,马克思主义通过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中间桥梁作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正是这种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五四运动昭示人们,反帝反封建是民族救亡的必由之路;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标志着中国革命发展的新方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