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SVSFX:美联储缩减日期成谜,各货币进退两难

SVSFX:美联储缩减日期成谜,各货币进退两难

SVSFX 美联储缩减日期成谜,各货币进退两难

美联储无信用延迟缩减计划后,日后的货币政策成为近期市场各方争论的焦点,但基于各方面原因,缩减日期渐以成谜,举棋不定的基本面引导下,各货币进退两难,其中尤以非美货币最为突出。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哈祖斯表示,美联储将在今年12月的会议上宣布启动QE 退出,并在2014年9月完成这一进程,这比该行之前的预期推迟了三个月。高盛预计,美联储在退出之初将缩减每月购债额100亿美元,而在加息方面,最早要到2016年年初,美联储才会上调联邦基金利率,而瑞银则预计,美联储可能会在明年第一季度才开始启动QE退出,最有可能是在1月28日至29日的例会上宣布。瑞银预计,QE退出的全过程可能要到明年年底才结束,而非之前预计的明年年中。而加息可能要到2015年年中,而非之前预计的2015年年初,更有分析师认为,美联储将之前为此做出种种努力的一切准备工作化为乌有后,留给市场的是一种信用风险。

早在今年5月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经暗示近期缩减购债计划,大幅推高了美国利率,6月份又称美联储料在年底前开始缩减购债,并计划到2014年中完全结束购债行动,伯南克7月时还告诉国会,美联储将必须密切关注,以确保利率上升不会损及经济。之后市场便陷入了迫切的缩减计划希冀中,但由于自第二季经济环比年率为成长2.5%后,第三季经济成长率似乎已放慢脚步;而最新的8月就业报告令人失望。同时,通胀仍远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基于系列不尽人意的经济数据,9月份的议息会议最终让这一切化为泡沫,目前日益临近10月份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市场各方再次展开诸多臆想,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则在为文章中指出,因为全球金融市场和各国管理层经过三个多月的痛苦调整终于准备就绪了,美联储其实是浪费了一次大好机会,结果美联储却意外未出手。但是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美联储很快要启动退出的乌云会始终压在市场的头上。

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面临卸任,其后续人选的风格也影响到今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耶伦是呼声最高的人选,但耶伦过于激烈的工作格调势必会干涉到缩减计划,而其以往耶伦强硬的宽松言论也会对缩减购债计划造成拖累,一边是众多分析人士的预测缩减终将进行,一边是后继人选的举棋不定,在基本面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各货币举步维艰,昨日欧元英镑等基本维持高位窄幅震荡状态,期待基本面的进一步明朗化给予市场指引。

美联储的目标进行货币政策

美联储的目标进行货币政策 国会成立的法定货币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温和长期利率——在《联邦储备法》。 Th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FOMC) is firmly committed to fulfilling this statutory mandate.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是坚定地致力于履行这一法定使命。 In pursuing these objectives, the FOMC seeks to explain its monetary policy decisions to the public as clearly as possible. 追求这些目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试图解释它的货币政策决定向公众尽可能清楚地。 Clarity in policy communications facilitates well-informed decisionmaking by households and businesses, reduces economic and financial uncertainty, increa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and enhances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which are essential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清晰的政策交流促进消息灵通的家庭和企业的决策,降低了经济和金融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货币政策的效力,并且增强透明度和问责,而在民主社会是必要的。 Following its meeting in January 2012, the FOMC issued a statement regarding its longer-run goals and monetary policy strategy. 2012年1月的会议之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声明,关于它的长期目标和货币政策战略。 The FOMC noted in its statement that the Committee judges that inflation at the rate of 2 percent (as measured by the annual change in the price index for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or PCE) is most consistent over the longer run with the Federal Reserve's statutory mandate.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声明中指出,委员会认为,通货膨胀率为2%(按年度变动价格指数的个人消费支出,或PCE)是最稳

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全球嘹望 目 73 主持人:张 林 着金融市场逐步企稳,美国经济 复苏迹象显现,美联储正考虑逐 步退出危机期间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动,将会通过溢出效应间接影响到中国宏观经济金融的运行。决策当局需要对此作出前瞻性的政策调整,降低这种变动对中国经济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可能发生逆转 在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联邦基金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美元呈贬值趋势。美元走弱使得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2009年3月下旬以来,境内外远期市场人民币逐步走强。10月20日1年期人民币预期升值幅度一度接近2.5%和4.0%的年内最高点,至10月末分别回落至0.8%和2.6%。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中美利差倒挂和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预期,2009年短期国际资本呈现出加速流入中国的态势。按照错误与遗漏的方法测算,2009年上半年短期国际资本流入额为228亿美元;按照残差法的测算,这一数字达452亿美元。 未来一段时间里,短期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趋势仍将延续。首先,随着美国大型金融机构“去杠杠化”进程的结束,美联储向金融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性,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其次,在一系列刺激性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已企稳回暖。发达国家在2010年上半年仍将处于重建库存的阶段,中国出口有望稳步回升,经济复苏的步伐也将快于其他国家。再者,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降至接近零利率的水平,短期内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中美利差倒 挂的局面仍将维持。最后,美联储量化宽 松货币政策削弱美元长期信用,全球金融 市场企稳使得美元作为避险工具的作用下 降。 然而,随着美国经济步入持续复苏轨 道,通货膨胀预期将会抬头,美联储必将 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而推升美 国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这将使使部分套 利交易平仓和美元走强,一些投机性资金 将流出中国,造成资产价格的波动,给中 国的金融稳定带来威胁。上世纪90年代初 期,美联储和日本央行因经济陷入衰退而 大幅下调利率,导致1991~1995年的美元 贬值和日元套利交易兴起。而同期东亚国 家利率明显高于美国和日本,短期国际资 本纷纷流入东亚国家,助推这些国家的资 产泡沫。1994年初美国启动加息周期, 1995年初美元止跌回升,加上随后美国因 IT革命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大量资金开始 流出东亚国家,导致东亚国家的泡沫破裂 并爆发金融危机。 人民币汇率调整进退两难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美元汇率的 波动,增加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难 度。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 来,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波动幅度都发生了 明显变化。然而,从2008年7月~2009年 3月,金融危机急剧恶化,避险情绪升温, 国际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将资金撤回美国 或兑换成美元资产,导致美元对主要货币 汇率保持升值,人民币重归盯住美元的汇 率制度。2009年3月下旬,美国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的推出导致美国通胀预期上升、 国债融资风险增加和美元融资套利交易活 跃,加上全球经济反弹使得美元作为避险 工具的需求大大减弱,以美元资产保值的 资金重新追逐高收益资产,美元呈贬值趋 势,使得人民币有效汇率持续贬值。根据 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2009年前3个月,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各升 值4.09%和2.92%,此后人民币汇率随美 元走弱,连续7个月呈贬值态势,名义有 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各贬值9.17%和 7.67%。 在美元贬值和短期国际资本涌入的背 景下,人民币将再次陷入缓慢升值还是大 幅升值的尴尬选择。如果采取大幅升值策 略,人民币汇率很可能出现超调,资金流 向逆转的风险很大,或者是大幅升值以后 如果没有升到位,可能还会有下一次的升 值预期,造成过多的投机性资金流入。无 论是哪一种情形,都会造成资金大进大 出,产生宏观金融风险。如果采取慢速升 值,货币当局需要面对投机性资金流入、 资产价格泡沫浮现和通胀预期升温带来的 严重挑战。笔者认为,在当前国际经济环 境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出口尚未得到实质 性恢复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很 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维持不变。其后,当 确信中国出口好转和经济持续复苏后,人 民币进入温和、渐进和可控的升值通道。 一旦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 策,美元贬值的趋势将出现反转。根据历 史经验,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启动往往带来 美元的走强。1994年美联储将基准利率迅 速从3%开始升息,并在1995年中期维持 在6%左右的高位后,美元指数迅速上升。 2004年中期美联储开始加息,到2005年 12月13日共加息8次,美元对欧元、日元 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谭小芬 随

美联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及对我国的借鉴(1)

美联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及对我国的借鉴(1) 内容摘要:战后美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利率和货币供应量间转换,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正确选择和成功运用保证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出发,分析美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利率货币政 策中介目标理论简介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利率,因为利率的高低 是货币供求状况的反映,经济的繁荣致使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反之则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同时利率的高低关系到投资和消费的规模,利率高则投资消费少,经济运行趋冷;而利率低则投资消费多,经济可能过热。因此凯恩斯认为,在经济过热,利率上升之时,央行应该发行国债,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而在经济过冷,利率下降之际,则买进国债,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凯恩斯还认为,经济运行在本质上是不稳定的,所以只要以利率为中介目标,逆经济风向行事,稳住利率,就大抵可以熨平经济的波动。对于货币的供给,认为只有当它影响到利率的变动时才是重要的。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中介目标的利率应该具有两方面的功能,即反映和调节经济的运行。所以中央银行可以以利率为瞄准目标,将经济运行调节在期望的水平上。弗里德曼则认为经济运行的本身 是稳定的,货币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不能以利率,而应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即不管经济处于怎样的状态,应该把货币供应量定位在经济增长幅度与物价上升幅度之上。 弗里德曼还认为管理层对经济运行的状态存在着认识的时滞、决策的时滞和货币政策失效的时滞。这就意味着即便管理层在完全正确的时间采取完全正确的政策,也可能因为时滞的存在,而使本该正确的政策在错误的时间生效,因此货币政策加剧经济波动的幅度,而不是熨平经济的周期。美联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其货币政策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不受党派政策的影响。在二次大战结束后近50年的时间里,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先后主导了美国经济理论界。在货 币政策的实践上,美联储在不同时期分别采用了以利率或以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为目标的货币政策。二次大战后到60年代中后期,美国历届政府采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在这期间美联储以利率为控制目标,经济发展一帆风顺,国民生产总值稳定增长,而零售物价指数在1948—1967年仅由87.9%上升到106.1%。然而进入60年代后期,美 国通货膨胀高达两位数,同时经济陷入停滞状态,即滞胀。面对新的经济形势的挑战,凯恩斯 主义者束手无策,货币主义则趁机而起。美联储在70年代以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取代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然而,经济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金融当局管理观念的 变革和信息革命的发展,大量金融创新工具不断涌现,同时经济全球化把各国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新的金融环境下,货币主义者所倡导的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被打破,以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严重削弱。1994年7月美 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向国会递交经济状况报告时说:联储将放弃以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做法。今后将以调控实际利率作为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美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央行的影响及启示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央行的影响及启示 摘要: 美联储是美国中央银行,控制着美国经济走向,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随着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美联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货币政策。本文将对美国货币政策进行回顾,通过对中美央行的比较,分析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最后对我国央行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字:美联储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借鉴 一美联储综述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Fed)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这个系统是根据《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于1913年成立的。这个系统主要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备银行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等组成。美国最早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是1791年获批的美国第一银行和美国第二银行。1837年至1862年间的“自由银行时代”美国没有正式的中央银行,而自1862年至1913年间,一个私营的国家银行系统起到了这个作用。美联储是由美国国会在通过欧文-格拉斯法案(Owen-Glass Act,又称联邦储备法案)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于1913年12月23日签字。现在的美联储属于二元式的单一中央银行制主要包括:联储银行、美联储董事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联邦顾问委员会、3000多家商业银行。 美联储作为美国中央银行对美国经济运转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三种主要的手段(公开市场操作,银行准备金率,贴现率)来实现相关货币政策;监督、指导各个联邦储备银行的活动,监管美国本土的银行,以及成员银行在海外的活动和外国银行在美国的活动;批准各联邦储备银行的预算及开支;任命每个联邦储备银行的九名董事中的三名批准各个联邦储备银行董事会提名的储备银行行长人选;行使作为国家支付系统的权利;负责保护消费信贷的相关法律的实施;依照《汉弗莱?霍金斯法案》(Humphrey Hawkins Act)的规定,每年2月20日及7月20日向国会提交经济与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报告(类似于半年报);通过各种出版物向公众公布联邦储备系统及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的详细的统计资料,如通过每月一期的联邦储备系统公告(Federal Reserve Bulletin);每年年初向国会提交上一年的年度报告(需接受公众性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及预算报告(需接受美国审计总局的审计);另外,委员会主席还需定时与美国总统及财政部长召开相关的会议并及时汇报有关情况,并在国际事务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二美联储货币政策回顾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银行体系遭受重创,信贷活动萎缩,市场利率上升,实体经济难以得到资金支持,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修复银行体系,美联储密集地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通过各种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因此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1)推出7000 亿美元不良资产纾困基金(TARP),将被用于向银行注资、购买不良资产、提供担保以及为住房贷款者提供服务等四个方面; (2)推出2,000亿美元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TALF),旨在重振消费者与小型企业贷款; (3)提出公私联合投资计划(PPIP),旨在从金融机构手中收购问题贷款和其他资产;该计划将动用原先TARP 中的750 亿~1000 亿美元,再搭配民间资金,预计计划购买力最高可提升至5000 亿美元,未来甚至可能将扩大至1 万亿美元; (4)实行私人资本担保,根据美财政部公布的PPIP计划细则,私人资本如通过甄选介入“问题贷款”的处置,联邦贷款保险公司(FDIC)将按1: 6 的比例为其提供担保,以便投资者从美联储获得无追索权贷款;而剩余部分,财政部将与私人资本按50%的比例各自出资组成股本。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一、简要介绍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condu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③公开市场业务 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选择工具 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费者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④优惠利率; ⑤特种存款 补充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 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 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新工具 2013年11月6日,我国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这一工具。常备借贷便利,在各国名称各异,如美联储

解析美联资料储的利率政策及其货币政策理念(DOC 8)

解析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及其货币政策理念 2004年6月以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先后五次提高了联邦基金的目标利率,每次的幅度都为25个基点。截至2004年12月14日,美国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已经提升至2.25%;从各种迹象来看,在未来一段时期中,美联储仍然有可能进一步加息。由于美联储利率政策的调整将导致美国国内资产市场乃至国内经济运行发生较大变化,美国的货币政策将对全球外汇市场的动态产生影响,并对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乃至宏观经济政策产生示范效应和连带影响,这些政策举措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在中国,由于对人民币利率与国内物价上涨的关系过于关注,伴随美联储的每一次加息,理论界总要掀起一轮关于我们要否跟随加息的争论。然而,在我们看来,美联储的加息步调及其对我们的影响固然值得关注,其加息的动因以及所依据的货币政策理念却是更应当认真探究的。这是因为:如果我们不清楚美联储为何不断调高其联邦基金利率,则不仅难以理解其货币政策的真实含义,从而难以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确定我们的适当对策(例如汇率政策和国际收支政策),而且。它还会对我们的货币政策产生误导。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本文将在回顾美国货币政策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集中探究潜藏在其后的货币政策理念及其转变。 一、调整利率水平为的是恢复货币中性 美联储在每次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值之后,都会发表一个简短的声明。这一看似平常而简短的声明,恰恰是我们理解其货币政策及货币政策操作理念的入手处。例如,2004年12月14日,美联储宣布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值后,就发表了这样的声明: “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相信,即使提高了联邦基金利率,货币政策的松紧仍然是适度的,加之劳动生产率依然强劲地上升,货币政策将继续对经济活动提供支持。尽管早些时候受到了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产出依旧以适宜的速度在增长,劳动力市场的环境在继续逐渐改善。通货膨胀与长期通货膨胀预期依然得到了很好地控制。 “委员会认为,在未来几个季度里,在经济持续增长和价格稳定方面出现好坏两种情况的可能性大致相当。由于潜在的通货膨胀预期相对比较低,委员会相信,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稳妥有序地被取消。

美国货币政策分析

美国货币政策分析 美国货币政策概述 美国货币政策的实质是服务于本国经济,美联储深刻理解美国资产泡沫是美国多年扩张的货币造成的,主观上希望泡沫永远不会破裂,另一方面通过微调美国经济、消化历史包袱。美国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职责,长期以来由美国的中央银行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FRS)承担。货币政策是美国调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宏观政策工具。美国法律规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并保持市值的稳定,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美联储积极运用有关金融工具以尽量减少利率和货币信贷量的变化,努力达到兼顾“充分就业、市值稳定”的两大目标的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展,美联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经济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美国经历了数次的金融危机,而因为1907年一个特别严重危机,1913年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法》,建立起了联邦储备银行。今天,美联储的金融体系更广泛,而不仅仅是在确保其金融稳定上。 为了解决银行挤兑问题,为美国担任中央银行,在私人利益之间和政府集中责任之间取得平衡的银行,为了监督和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美国联邦储备局召开会议。为了保护消费者的信贷权利要管理国家的货币供给。 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有时是相互冲突的,目标的管理该国的货币供应量实现有时是相互冲突的,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稳定的价格,包括预防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温和长期利率为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遏制了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市场为美国政府和外国官方机构提供金融服务,以存款机构,在经营国家的支付系统方面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为方便各地区的交流付款以应付当地的流动资金需求为了加强美国在世界经济地位。 二战后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

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

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一)货币政策目标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美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充分就业。目前,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联邦基金利率。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二)美国货币政策的决定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美联储系统中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制定部门。其由7位联邦储备理事会成员以及5位地区储备银行行长组成,其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为固定成员。一般来说,联邦储备理事会主席任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主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任副主席。委员会通常每五到八星期在华盛顿会晤一次,对具体货币政策操作进行投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政策指令及会议概要于会后六周对外公开。 (三)美国货币政策的实施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公开市场业务 联邦储备系统的公开市场业务包括买入和卖出证券(通常为政府债券(TB)、资产支持证券(ABS)和按揭抵押证券(MBS))。这些业务工具是联邦储备系统所使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政策工具,用以改变经济中货币与信贷的成本和可得性。联邦储备系统通过卖出证券增加银行系统的准备金,使银行能够扩大其贷款与投资;通过购买证券从银行系统抽出准备金,从而削减银行进行贷款和投资的能力。 2、贴现贷款 贴现贷款是美联储向商业银行、存款类机构的贷款。商业银行和存款类机构向联储借款时,联储所收取的利息率称为贴现率。联储通过调整贴现率,可以影响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水平,继而影响联邦基金利率的水平。 3、法定存款准备金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一个非常直接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联储向银行系统注入或抽取流动性,直接影响货币总量。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 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 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并正式发布今年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贷款规模控制、特种存款、对金融企业窗口 指导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间接调控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直接调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取消了贷款规模控制,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利率政策、汇率政策、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等。 概述 为实现其最终目标有一个传导机制,并有一个时间过程,一般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也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 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监控基础货币、银行的超额储备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监测货币供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为代表的信用总量。 种类。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四类: 常规工具,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美联储如何进行货币政策策略审查

编者按:美联储副主席Richard H. Clarida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芬兰银行货币政策与经济和货币联盟未来”会议上的演讲。 美联储将如何进行货币政策策略审查 ——副主席Richard H. Clarida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芬兰银行货币政策与经济和货币联盟未来”会议上的演讲 我很高兴在赫尔辛基出席这次关于货币政策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未来的重要会议。今天,我想讨论一下我和政策制定者们今年正在进行的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的全面评估。我们正在研究政策策略、工具和沟通实践,以实现最大限度就业和价格稳定的双重目标。在演讲中我将阐述这次审查的动机和范围,并讨论正在发生的一些事件。在审查过程中,我们保持透明和开放的态度,并向各界人士和团体(包括学者、其他专家和公众)寻求意见。 审查的动机 美联储正在进行这项审查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现有的政策框架感到不满。我们认为现有的框架很好地帮助我们有效地实现了法定的双重目标。尽管如此,鉴于过去10年发生的前所未有的事件,我们认为现在是时候后退一步,评估一下我们应该以何种

方式改进战略、政策工具和沟通实践,以尽可能实现和维持这些目标。我注意到,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对其货币政策框架进行了定期审查,他们的经验对我们来说很宝贵。 由于美国就业和物价表现良好,现在是进行这一审查的合适时机。失业率接近50年来的最低点,通货膨胀率接近我们2%的目标。通过审查,我们确保在未来数年继续达到目标。此外,美联储使用了新的政策工具,并加强了沟通实践,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大衰退,审查正在评估这些变化。此外,自危机前的经验来看,美国和外国经济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而这些经验为我们目前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或许最重要的是,中性利率,即r*,在美国和国外似乎都有所下降。此外,人们普遍预计,全球r*的下降将持续数年。中性利率的下降可能反映了几个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风险承担行为的变化以及科技增长放缓。这些因素的贡献是高度不确定的,但不管它们的确切作用如何,中性利率下降的政策影响是很重要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中性利率的下降增加了央行政策利率在未来经济衰退中达到有效利率下限(ELB)的可能性。反过来,这种发展可能会使货币政策在经济低迷时期更难支持支出和就业,并使通货膨胀率不至于降得太低。 近几十年来的另一个关键发展是,通胀对资源松弛的反应似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货币政策工具分类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货币政策工具分类货币政策工具分类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四类: 常规工具 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③公开市场业务 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选择工具 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④优惠利率;

⑤特种存款 补充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 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新工具 2013年11月6日,我国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这一工具。常备借贷便利(简称SLF),在各国名称各异,如美联储的贴现窗口、欧央行的边际贷款便利、英格兰银行的操作性常备便利、日本银行的补充贷款便利、加拿大央行的常备流动性便利等。 所谓常备借贷便利就是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流动性需求,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向中央银行申请授信额度的一种更加直接的融资方式。由于常备借贷便利提供的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一对一”的模式,因此,这种货币操作方式更像是定制化融资和结构化融资。 常备借贷便利的主要特点:一是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二是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三是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金融机构。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6种,其作用与意义如下: 1. 公开业务 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

2、美联储在次贷危机中做的货币政策

一、次贷危机期间的经济背景 在次贷危机发生前的几年时间里,亚洲新兴国家和产油国的资金涌入美国,与低利率共同构成了2002-2004年的信贷宽松环境,引起了房地产泡沫。作为房地产泡沫的重要组成部分,MBS 迅速增长。MBS依靠抵押贷款的利息和房价上涨获取收益,这一金融创新使得全世界的投资者都能投资于美国房地产市场。但是,2005年4月-6月,次级债贷款违约率开始上升。2006年6月,住房价格达到顶部。衍生品交易脆弱的背书标准、不良的风险管理操作、金融产品日益复杂和不透明以及过度的杠杆使得金融系统变得异常脆弱。监管者对金融风险的认识不足,对金融衍生品创新的研究不足,金融监管的滞后,进一步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以2007年2月房地美宣布不再购买风险最高的次级抵押贷款以及相关证券为开端,次贷危机开始爆发。 二、次贷危机期间的货币政策实施 FOMC在次贷危机期间的货币政策操作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整,二是与外国中央银行之间进行的外汇流动性掉期。 FOMC首次下降联邦基金利率是在2007年9月18日,从5.25%下调到4.75%,一直到2008年12月26日,FOMC决定将有效的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联邦基金利率事实上已降到零下限,自此联邦基金利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已经用尽。

美联储与各主要中央银行开展的外汇流动性掉期,以为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提供流动性。 联储委员会在危机期间为挽救经济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与FOMC同步下调贴现利率,从2007年8月17日开始下调,到2008年12月16日降低至0.5%,以后贴现率便不再调整,利率政策工具发挥到最大效力。 二是创造各种贷款和资产置换项目,为不同市场参与者提供流动性,这些项目包括TAF、TSLF、PDCF、AMLF、CPFF、MMIFF 等。以资产置换和TAF为主的流动性措施在08年7月至09年7月一年中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直至09年7月后才开始逐渐减少。 三是资产状况良好的银行收购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包括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Wells Fargo收购Wachovia、美国银行收购美林、美国银行收购Countrywide等。 四是批准多家投资银行转型为金融控股公司,包括高盛、摩根斯坦利、美国运通、运通旅行服务公司、GMAC、IB等。这些投资银行转变为银行控股公司后,这些银行不仅能够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吸收存款,还可以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永久享受从美联储获得紧急贷款的权利。 五是美联储与财政部、FDIC、货币监管署和储蓄机构监理局等机构的联合行动。

应用文-美联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及对我国的借鉴

美联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及对我国的借鉴 ' 内容摘要:战后美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利率和货币供应量间转换,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正确选择和成功运用保证了美国 的持续 。本文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出发,分析美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利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简介 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利率,因为利率的高低是货币供求状况的反映,经济的繁荣致使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反之则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同时利率的高低关系到投资和消费的规模,利率高则投资消费少,经济运行趋冷;而利率低则投资消费多,经济可能过热。因此凯恩斯认为,在经济过热,利率上升之时,央行应该发行国债,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而在经济过冷,利率下降之际,则买进国债,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 凯恩斯还认为,经济运行在本质上是不稳定的,所以只要以利率为中介目标,逆经济风向行事,稳住利率,就大抵可以熨平经济的波动。对于货币的供给,认为只有当它影响到利率的变动时才是重要的。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中介目标的利率应该具有两方面的功能,即反映和调节经济的运行。所以中央银行可以以利率为瞄准目标,将经济运行调节在期望的水平上。 弗里德曼则认为经济运行的本身是稳定的,货币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不能以利率,而应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即不管经济处于怎样的状态,应该把货币供应量定位在经济增长幅度与物价上升幅度之上。 弗里德曼还认为 层对经济运行的状态存在着认识的时滞、决策的时滞和货币政策失效的时滞。这就意味着即便管理层在完全正确的时间采取完全正确的政策,也可能因为时滞的存在,而使本该正确的政策在错误的时间生效,因此货币政策加剧经济波动的幅度,而不是熨平经济的周期。 美联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其货币政策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不受党派政策的影响。在二次大战结束后近50年的时间里,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先后主导了美国经济理论界。在货币政策的 上,美联储在不同时期分别采用了以利率或以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为目标的货币政策。 二次大战后到60年代中后期,美国历届政府采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在这期间美联储以利率为控制目标,经济发展一帆风顺,国民生产总值稳定增长,而零售物价指数在1948—1967年仅由87.9%上升到106.1%。 然而进入60年代后期,美国通货膨胀高达两位数,同时经济陷入停滞状态,即滞胀。面对新的经济形势的挑战,凯恩斯主义者束手无策,货币主义则趁机而起。美联储在70年代以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取代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然而,经济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金融当局管理观念的变革和信息革命的发展,大量金融创新工具不断涌现,同时经济全球化把各国经济紧密的 在一起。在新的金融 下,货币主义者所倡导的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被打破,以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作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规模与结构探析——美联储的实践与启示

近年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多变,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各国央行纷纷开展危机救助,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也呈现出波动频繁、日趋复杂的特点,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既反映了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手段和工具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了各国经济金融体制的历史演变过程。美联储等中央银行的实践表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不仅是央行财务实力的表现,更成为一种增强金融宏观调控能力的主动、有效的工具,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 一、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规模与结构的变化:美联储的实践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包括美联储委员会、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按照《联邦储备法》的规定,由委员会监督和控制每家储备银行;联邦储备银行是美国国会依据《联邦储备法》建立的具有中央银行特性的特许银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由联储理事会成员、纽联储行长和轮替的四名其他储备银行行长共同担任。本文阐述的财务报表是指联邦储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直观来看,资产负债表是合并情况报表,包含资产、负债、资本等会计要素,是美联储资产负债管理政策、资本认购和利润分配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规模与结构探析 ——美联储的实践与启示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课题组 摘要: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两张财务报表能够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其规模与结构对于提升金融宏观调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美联储在资产负债管理、收支管理、利润分配等方面的经验,探讨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与央行法定职能之间的关系,从规模调整、结构变化、表外抵押品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思路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 美联储 资产负债表 损益表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1246(2019)06 - 0008 - 08 8

美联储2011年3月货币政策报告中文版

美联储2011年3月货币政策报告中文版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自1月会议以来获得的信息显示,冬季月份经济活动成长放缓,部分反映恶劣天气状况的影响。就业市场指标表现不一,但整体而言显示进一步改善。但失业率仍处于高位。家庭支出和企业固定投资继续加快,但楼市复苏仍缓慢。财政政策限制经济成长,但限制的力度可能正在减弱。通胀一直低于委员会的较长期目标水准,不过较长期通胀预期保持稳定。 委员会将依照法定的目标,寻求促进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委员会预计在合适的宽松政策下,经济活动将温和扩张,失业率将向委员会认为符合其双目标的水准逐步下滑。委员会预计经济和就业市场前景的下滑风险已经更接近平衡。委员会认识到通胀持续低于2%目标水准可能对经济表现构成风险,并正密切监控通胀发展,以寻找中期通胀率可能回升向2%的目标的证据。 委员会目前认为经济活动和就业市场状况改善的情况符合整体经济潜在成长力道。鉴于目前的购买资产计划推出以来,就业最大化已经累积取得的进展、以及就业市场状况前景的改善,委员会决定进一步有序的缩减资产购买规模。自4月起,委员会将按每月250亿美元的进度购买机构抵押支持债券(MBS),原先为300亿美元,以及以每

月300亿美元的进度购买较长期公债,原先为350亿美元。委员会维持把所持机构债和机构MBS回笼本金再投资到机构MBS的现有政策,以及通过标购继续延长所持公债年期。委员会庞大的,且仍在不断增长的较长期证券仓位应会对较长期利率构成下压,支持抵押贷款市场,并扶助更广泛金融市场环境更为宽松,从而促进经济更强劲复苏,帮助确保通胀随着时间回到最符合委员会双目标水准。 委员会在未来几个月将密切观察接踵而来的经济和金融发展信息。委员会将继续购买公债和机构MBS,并适时动用其他政策工具,直至在物价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就业市场前景明显改善。如果新进的信息普遍支持就业市场状况持续改善、以及通胀回向较长期目标的委员会预期,委员会将可能在未来会议上采取进一步有序的措施缩减购买资产进度。但购买资产不是在预先设定的进程,委员会在决定购买资产进度时,仍将取决于委员会对于未来就业市场及通胀的看法,以及对这类购买资产的潜在功效和成本的评估。 为支持向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的目标继续前进,委员会今日确认在购买资产计划结束和经济复苏强化后的一段长时间内保持高度宽松货币政策立场仍是合适的。在决定维持目前联邦基金利率0-0.25%目标区间多久时,委员会将评估向就业最大化以及2%通胀目标的已实现和预期的进展。评估将考量广泛的信息,包括就业市场状况数据、通胀压力指标和通胀预期,以及金融市场发展读数。委员会继续预计,

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新型货币工具

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新型货币工具 一.美联储对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 1.对公开市场操作的改革。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美联储为了挽救市场的流动性,扩大了公开市场操作中交易对象的范围,开始直接从一级交易商手中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1)特点:美联储以一级交易商为交易对手,在二级市场上买入MBS(on a daily basis),从而给市场注入流动性。 (2)效果:挽救了市场流动性,并且最大限度得降低了金融风险和操作风险。 2.对再贴现窗口的改革。 (1)特点:美联储对再贴现的三个要素,即再贴现率、抵押品的范围和交易对手,都进行了改革。 2007 年中期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先后进行了12 次贴现率的调整,使得利率从2007 年8 月的5.75%下降到2008 年12 月的0.5%。美联储还对再贴现贷款的期限进行了延长。其次,美联储扩充了可以作为再贴现担保品的资产的范围,对于哪些机构可以获得再贴现贷款,美联储同样进行了扩展。 (2)效果:保证了目标利率维持在美联储希望的水平上或者按照美联储的意愿进行上下波动,在最大程度上为处于困境中的存款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并且使得美联储作为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范围被大大的开拓了。 3. 对存款准备金的改革。 (1)特点:美联储对存款准备金的改革指的是美联储开始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 (2)效果:美联储向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可以有效的消除该税赋;而向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则有利于美联储提供更大的流动性,进而实现金融稳定。 二.美联储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 1.美联储针对存款机构的工具创新——定期拍卖便利(TAF) (1)特点:定期拍卖便利是美联储通过拍卖机制向存款机构提供的一种融资便利,是为了缓解短期融资市场的压力而设立的。在该工具的安排下,存款机构在支付由拍卖确定的利率后,就可以从当地的储备银行的贴现窗口获得资金。 (2)效果:定期拍卖便利这项工具的频繁使用,给紧张的金融市场注入了巨大的流动性,缓解紧缩的信贷市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美联储认为,经由TAF 实施获得的经验对于美联储评估是否要将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和主导信用便利增强为永久性贴现窗口信贷工具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2.美联储针对交易商的工具创新 (1)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PDCF) A.特点: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是美联储向一级交易商提供的隔夜贷款融资便利,为了获得此项便利,一级交易商需要以投资级别的证券作为抵押。PDCF 提供的隔夜 贷款,期限只有一个工作日,利率与纽约联储的再贴现利率相同。 B.效果:通过向一级交易商提供融资便利,维持并增强其清偿能力,提升一级交易商参与证券市场的能力,并尽快的恢复和促进金融市场正常地发挥其总体功能。 (2)定期证券借贷便利(TSLF) A.特点:定期证券借贷便利是美联储专门为一级交易商设立的,在定期证券借贷便利的框架下,一级交易商只要以该便利认可的抵押品为担保,并且支付一定的费用,通过公开竞标的拍卖机制,竞标成功的交易商就可获得由公开市场账户系统内的国

美联储_量化宽松_货币政策的原因_影响与启示

一、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的原因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货币市场利率迅速走高,金融机构融资意愿大幅度下降,次贷危机迅速转化成信贷危机。美联储在连续下调基准利率几近零的水平后,又推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别应对措施,通过购买国债等证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最早由日本央行提出,2001年至2006年间,在通货紧缩的长期困扰下,日本央行将基准利率降至零,并定量购买中长期国债,就是典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的最终意图是通过扩大和调整中央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的总量和结构,增加货币供给,降低中长期市场利率,避免通货紧缩加剧,以促进信贷市场恢复和实体经济复苏。 一般而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放松银根:改变货币价格(即利率)或改变货币数量。常规的货币政策一直以利率杠杆为中心,然而随着通货膨胀率回落、短期名义利率逼近零水平。从原则上,央行可以数量杠杆来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与利率杠杆等传统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被视为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收购3000亿美元的长期美国国债和至多1.25万亿美元两房发行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规模创近40年之最。至此,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正式出台,具体内容包括:(1)推出7000亿美元不良资产纾困基金(TARP),将被用于向银行注资、购买不良资产、提供担保以及为住房贷款者提供服务等四个方面;(2)推出2,000亿美元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TALF),旨在重振消费者与小型企业贷款;(3)提出公私联合投资计划(PPIP),旨在从金融机构手中收购问题贷款和其他资产;该计划将动用原先TARP中的750亿~1000亿美元,再搭配民间资金,预计计划购买力最高可提升至5000亿美元,未来甚至可能将扩大至1万亿美元;(4)实行私人资本担保,根据美财政部公布的PPIP 计划细则,私人资本如通过甄选介入“问题贷款”的处置,联邦贷款保险公司(FDIC)将按1:6的比例为其提供担保,以便投资者从美联储获得无追索权贷款;而剩余部分,财政部将与私人资本按50%的比例各自出资组成股本。 美联储大举收购美国国债,正式进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代,实为无奈之举,其背后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 影响与启示 王树同刘明学栾雪剑 内容提要: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对美联储实施该政策的原因、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美联储未雨绸缪,提出该政策的退出机制,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如何在经济逐步启稳后把握恰当的时机和节奏实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及时转向,防范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量化宽松通货膨胀资产泡沫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树同,交通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明学,交通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栾雪剑,交通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