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市西城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中地理必修模块综合练习

北京市西城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中地理必修模块综合练习

北京市西城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中地理必修模块综合练习
北京市西城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中地理必修模块综合练习

北京市西城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中地理必修模块综合练习

北京市西城区地理研修员 宋 颢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50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50题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2010年12月21日凌晨3时(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当地的天文爱好者拍摄到罕见红色月全食照片,同时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北京的朋友分享。据此完成1~2题。 1.月全食现象涉及的天体系统有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2.北京的朋友收到照片时约为

A .凌晨

B .上午 C. 正午 D .下午 3.地球作为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表现在 A .与太阳距离适中 B .有生命生存

C .受太阳活动影响

D .有自转运动

4.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是

A .维持地表温度

B .导致昼夜更替

C .产生磁暴现象

D .促进大气运动 5.形成图1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物理风化 B .风力侵蚀 C .流水沉积 D .流水侵蚀 读图2,完成6~8题。 6.由图可知

A .地球内部可分为四大圈层

B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平行

C .自然环境是指地球外部圈层

D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7.北京八达岭长城主要坐落在甲处花岗岩上, 该岩石属于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8.正确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是

A .①

— 重熔再生 B .② — 冷却凝固 C .③ — 变质作用 D .④ — 外力作用 读图3,完成9~10题。

9.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减弱① B.增强②C.减弱③D.增强④

11.下列地理现象,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是

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B.白天风从海吹向陆

C.昼夜多云日温差小D.春季多沙尘暴天气

读图4“全国大风降温预报图”,完成12~14题。

12. 影响华北、东北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A.低压B.暖锋C.高压 D.冷锋

13. 该天气系统带来的灾害是

A.干旱B.洪涝C.寒潮 D.台风

14. 该天气系统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是

①洪涝多发影响交通②感冒患者增多

③大风可减轻污染④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在水循环各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降水B.地表径流C.下渗D.地下径流

16.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A.导致海平面上升B.使水呈三态变化

C.加速冰川的融化D.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读图5“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完成17~18题。

17.洋流分布规律正确的是

A.中低纬大陆西侧为寒流B.中高纬大洋西侧为暖流C.北半球洋流呈逆时针流动D.南半球高纬海区为西风漂流1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

B.把近海污染物带走,海洋污染范围不变

C.受甲洋流影响,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

D.乙洋流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

读图6,完成19~20题。

19.自然景观甲-乙-丙的变化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规律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

20.从甲到丙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变化B.水分变化 C.海陆分布 D.海拔高度

读图7“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符合

A.①B.②C.③ D.④

22.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

C.人口素质偏低D.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读图8“不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完成23~24题。23.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24.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最主要的动机是

A.政治因素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

读图9“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完成25~26题。

25.图示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 武汉

B. 咸宁

C. 孝感

D. 黄石

26.该城市圈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其它城市的服务范围

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

③天门市比武汉市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 ①②

B. ③④C.①③ D. ②④

27.关于中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民工潮的涌起阻碍城市化进程

B.城市化高速发展必定优化地理环境

C.已经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D.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

28.中国与法国的园林建筑结构明显不同,原因是

A.地形差异 B.地域文化差异 C.气候差异D.发展历史长短不同

29.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地形 B.江南丘陵的茶树—降水

C.海南岛的天然橡胶—土壤D.云南昆明的花卉—水源

30. 西北地区是典型的传统旱作农业区,制约该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

A. 地形

B. 热量

C. 水源

D. 市场

31. 影响北京市燕京啤酒和上地信息产业园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分别是

A.市场、技术B.水源、交通C.政策、地势 D. 能源、科技

读图10,完成32~34题。

32.该区形成工业地域的主要区位条件有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雄厚的高新科技力量

③便利的交通运输④丰富的水资源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33.图示城市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

A.劳动力资源短缺 B.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C.土地资源减少D.森林资源锐减

34.加快该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③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2009年浙江宁波到福建福州的沿海铁路建成,联系众多城市。据此完成35~36题。

35. 影响该铁路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河流 C.城市分布D.资源状况

36.为提高该铁路运输效率和运行安全,沿线车站都设有列车运行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利用了

A.GIS和RS B.GPS和RS C.GPS和GPRS D.GIS和GPS

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完成37~38题。

37.绿色食品是指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38.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A.炼厂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39~40题。

39.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A.消费市场扩大B.原料供应充足C.劳动力廉价 D.技术水平较高

40.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A.环境污染加剧 B.就业压力增加C.人口向内地集中 D.产业升级加快

读图11“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41~42题。

图11

41.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分别是

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

C.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42.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A.开辟水资源,合理灌溉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保护草场,合理放牧D.合理采伐,及时抚育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

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

崛起。读图12,完成43~45题。

43.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不足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D.洪水灾害频发

44.甲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A.地势平坦广阔 B.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C.土壤深厚肥沃 D.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45.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市场前景广阔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④水源、动力充足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经过治理后,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发展最快的地区。据此完成46~48题。

46.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A.利用河流 B.梯级开发 C.恢复生态D.资源开发

47.田纳西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注重了

A.以畜牧业为主B.以种植业为主 C.发展旅游业D.农林牧渔综合发展

48.田纳西河流域形成了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主要条件是

A.矿产丰富B.交通便利 C.科技发达D.水电、火电、核电丰富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许,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33.1°N,96.7°E)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3千米。据此完成49~50题。

49.本次地震发生的原因是

A.冰川侵蚀 B.变质作用C.岩浆活动 D.地壳运动

50.救灾过程中,能迅速、准确地掌握受灾范围、面积等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A.全球定位技术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技术 D.数字地球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1.读图13“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地球运行至①位置时,全球昼夜____。

(2)在②位置的地球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3)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亚运会在广州举行,此时段

地球公转在____和____之间(填序号),太阳直射点在____

半球,向____(方向)移动。

(4)地球由④向①运行过程中,北京日出时间越来越____;

此时段北极圈以北____(极昼、极夜)范围逐渐____。

2.读图14“世界局部图和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14

(1)新加坡受气压带①控制,终年盛行____气流,其气候特征是____。

(2)北京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____气候。

(3)气压带、风带随____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罗马受____和____(填序号)交替控制。北京某中学生寒假去罗马旅游,根据所学气候特点,出行前要准备____(生活用品)。(4)伦敦位于大陆____岸,全年受③____(填名称)控制,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其气候特征是____。

3. 读图15“北京市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顺义区建设“高科技农业试验示范区”,发展花卉种植,举办花博会,其发展花卉种植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____。

(2)通州区农业生产以____为主,门头沟以____为主,两区纬度相近,但农业类型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选择填空)。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土壤 D.地形

资料:北京市重点加强大中型水库上游的保水、拦沙和水源保护工程建设,改善了林果等作物的灌溉条件。许多山区还通过发展观光采摘、民俗旅游接待、土特产销售等,初步调整了产业结构。

(3)北京市在山区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治理____问题。

(4)水果、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北京市的____和____部,既获得经济效益,又保护生态环境。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出其今后发展方向有____等。

4.读图16“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影响该生态产业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2)图示生态产业园生产过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______。

(3)该生态产业园区中______(选择填空)。

A.企业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B.技术协作带来了企业间的集聚

C.企业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4)图示生态产业园直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原则。

目前发展中国家避免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的应对措施有______(选择填空)。

A.提高人口素质B.关闭所有污染企业C.禁止矿产等资源开发

D.发展循环经济E.减少废弃物排放

5.读图17“广东省产业转移和产业部门利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17

(1)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我国经济地带。

(2)珠江三角洲工业结构变化趋势是由原料指向型→指向型→指向型转变。(3)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选择填空)。其解决措施有,等。

A. 土地有限,地价昂贵

B. 劳动力不足

C. 资源短缺,能源不足

D. 交通运输落后

(4)说出今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

北京市西城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中地理必修模块综合练习答题卷班级:姓名:学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1.(10分)

(1)(1分)

(2)(2分)

(3)(4分)

(4)(3分)

2.(10分)(1)(2分)(2)(1分)(3)(4分)(4)(3分)3.(10分)(1)(3分)(2)(3分)(3)(1分)(4)(3分)4.(10分)(1)(4分)(2)(1分)(3)(1分)(4)(4分)5.(10分)(1)(1分)(2)(2分)(3)(3分)

(4)(4分)

北京市西城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中地理必修模块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1.(10分)

(1)(1分)平分(相等)

(2)(2分)画图略

(3)(4分)③④南南

(4)(3分)早极夜变小

2.(10分)

(1)(2分)上升全年高温多雨

(2)(1分)(温带)季风气候

(3)(4分)太阳直射点②③雨具

(4)(3分)西(盛行)西风带终年温和多雨

3.(10分)

(1)(3分)科技投入政策支持市场广阔

(2)(3分)粮食种植业水果、经济作物 D

(3)(1分)水土流失

(4)(3分)西北观光采摘(民俗旅游接待、土特产销售)

4.(10分)

(1)(4分)原料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2)(1分)清洁生产

(3)(1分)D

(4)(4分)持续性ADE

5.(10分)

(1)(1分)东部

(2)(2分)劳动力技术

(3)(3分)C

开发新能源(调入能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提高资源利用率

(4)(4分)研究与开发(研发)产品设计(设计)营销售后(服务)

高中地理必修三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测试题 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 2、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2.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B.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D.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3—5题。 3.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 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4.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 述,错误的是 A.a——洪涝灾害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D.d——生长积温 5.C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6.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B.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 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 D.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粮食 7.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 A.人口普查B.森林普查C.交通定位导航D.确定某点高程8.GIS的全称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地球卫星导航9.根据“因地制宜”的方针,下列地区与应种植农作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带答案)

2019-2019学年上学期 高一地理半期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命题:地理集备组 答第Ⅰ卷前,考生先将姓名、座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标号(ABCD)涂黑 试卷的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将答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天体没有生命存 在的原因 可能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某一恒星昨晚21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21时B.21时56分4秒 C.20时D.20时56分4秒 4.太阳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是() 第1页/共11页

A.光球、色球、日冕B.日冕、色球、光球 C.色球、光球、日冕D.光球、日冕、色球 读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5. 2013年5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B之间B.BC之间 C.CD之间D.DA之间 6.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 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加快B.松溪昼长达到最长 C.松溪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D.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达到最大 读右图,回答7-8题。 7、目前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 A 地幔 B 上地 幔 C 软流层 D 地核 8.岩石圈位于 A.①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 9.下图中几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第2页/共11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64分) 1、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2、读图1和图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 3、关于一个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 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 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 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 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4、下列关于图3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 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根据表1完成5—6题。

5、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A淡水养殖业B林业 C旅游业D食品加工业 6、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 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 入,必须: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 构 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 地位 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图4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 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7—8题。 7、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 为:() A 37.6:17.4:45.0 B 31.6:30.5:37.9 C 15.5:24.5:60.0 D 37.6:24.5:37.9 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完成9—10。 9、该省可能为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题及答案15

高二区域地理练习题(15)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西北新疆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流域新垦区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D.新垦区完全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愿划分的 2.图中新垦区与行政中心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A.点状与面状 B.线状与面状 C.面状与点状 D.点状与岛状 3.水源的多少决定了新垦区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A.水土流失 B.次生盐渍化 C.裸岩 D.土地沙化 4.在2018年入围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的球队中,冰岛队是世界杯有史以来人口最少的参赛国,全国人口仅33万人。因冰川和火山大范围地并存,冰岛被称为“冰与火之国”。在冰岛队小组赛踢平劲旅阿根廷队之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关于推测冰岛男性职业分布的段子。由于劳动力少,足球队员都有兼职。下列职业中,冰岛的从业人员可能较多的是() ①石油开采②观测火山③监测地震 ④椰子采摘⑤地热供暖⑥种植水稻 ⑦饲养骆驼⑧种植天然橡胶⑨医生 ⑩捕捞鳕鱼 A.①③⑥ B.②⑤⑩ C.③④⑦ D.④⑧⑨ 5.为了准确地定位地震的震中(北纬27.70°,东经102.08°)位 置主要用到的技术是() A.实地考察 B.遥感技术(R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全球定位系统(GPS) 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将来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①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②提供灾区的影像③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④进行短报文通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甘肃省民勤县,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图所示)。石羊河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植被大面积死亡。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地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水资源短缺②旱涝灾害 ③土地荒漠化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导致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上游拦截河水,过度用水 B.乱砍滥伐 C.过度放牧 D.大量的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 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河道纵横,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一次月考试题 莫旗一中高一地理组 一 .单项选择题(共34题,每题2 分.共68分,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1.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月球 B.金星 C .水星 D. 地球 3.下列太阳活动出现在色球层的是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4.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地热 B.核能 C.煤、石油 D. 潮汐能 5.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B.23°26′C.66°34′ D.90° 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

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 7.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8.下列日期中,莫旗白昼最长的是 A.6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2月22日 9.按气候统计标准划分,北半球的春季是 A.2、3、4三个月 B.3、4、5三个月 C.4、5、6三个月 D.5、 6、7三个月 10.121°E比东经120°E的地方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一定晚日出 D.地方时晚 11.五带中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 A.南北温带 B.南北寒带 C.北温带和北寒带 D.热带和南温带 12. 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 13.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虚线为原运动方 向,实线为偏转方向)

高中地理必修三100道选择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100道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A.干湿地区B.自然区C.高原区D.热带雨林区 2.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3.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B.气候和地貌C.水文和土壤D.植被和水文 读图1“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4—5题:4.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B.苔原C.硬叶林D.针叶林 5.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固体废弃物污染 图1 C.土地沙化D.臭氧层破坏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 据此回答6—9题: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大风现象 7.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B.修水平梯田C.深耕改土D.造林种草 8.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C.贫困D.环境恶化 9.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D.减少污水排放量 10.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露天开采B.矿区道路的铺设 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1—12题: 1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C.防风固沙D.净化空气 1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13—14题:1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C.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 1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 A.滥伐森林B.开山取石C.过度放牧D.风化作用 图2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15—118题:

高中地理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1.1 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 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如: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1999年10月12日,第60亿位居民诞生,联合国将地球村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达到60 亿标志着世界人口在40年内翻了一番。世界人口增长走过怎样的历程?人类的家园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将会怎样演变?这些都是我们极其关心的问题。 【板书】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讲解】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某地区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出生率是指指一年内一定地区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可以检测你一个阶段的学习,那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为你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答案1~2.【解析】1.B 2.C 根据表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为华北平原;乙为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温不会太高;由于云贵高原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不会在0度以下。 3.【解析】答案选B 三角洲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而成,高原面的沟壑则是流水侵蚀作用而成,沙丘则是由于风力搬运作用而成,他们都是由于外力作用而成。 4.【解析】答案选A。考查的知识点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其中,由于温度的变化,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变成松散的碎屑物,这种破坏作用就是风化作用。 在风化作用基础上,流水、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作用。风化侵蚀的产物,经过外力搬运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5.【解析】答案选C。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既有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又有流水的物理冲刷作用,它的形成条件是:石灰岩地

区;降水和热量条件比较好的地区。 6.【解析】答案选D。水滴石穿属于水蚀作用。应属于流水侵蚀作用。 7.【解析】答案选D。根据岩层向上弯曲可知,该地层为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根据水、油、气的比重可知,水最大,油居中。 8.【解析】答案选D。题干中提到的两次余震,①发生在岛屿的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②发生在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而且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综合以上的推理,尽管不知道该海沟的名称,也能作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判断。 9.【解析】答案选C。两大板块中的印度洋板块较易判断出,亚欧板块较易误作太平洋板块。区分的方法为发生地震的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是亚欧大陆的延伸部分,从而作出亚欧板块的正确判断。 10.【解析】答案选A。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对考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很高。具体考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及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知识。解此题,首先要明确这是一幅地球剖面图,其次从图中可知此剖面线经过亚欧大陆和南美洲,此时可以判断该剖面线经过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一个斜剖面。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亚欧、太平洋和美洲三个板块,注意六大板块中没有大西洋板块。 11.【解析】答案选C。本题考察板块的构成图的阅读能力。 12.【解析】答案选A。通过材料和图形把学生带入实际生活之

地理必修三综合试题

必修三综合测试(三) 出题人:宋坦花,审核:郑颖芳刘素红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2013年6月17日是第1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思考完成1~2题。 1.为迎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荒漠化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C.人口增长迅速 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读右图,回答下题。 3.我国荒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利用土地不合理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2013年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成功发射,14日降落在月球虹湾区(我国古人所称的广寒宫、月桂树所在的地方),进行探月工作。读下图,完成4~5题。 4. “嫦娥二号”虹湾局部影像图的制作,涉及的地理信息技术可能有: ①遥感(RS)②全球定位系统(GPS)③地理信息系统(GIS)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将“嫦娥三号”获得的虹湾区月表形貌、月表物质成分,进行GIS图层叠加,可以: A.分析虹湾区资源状况 B.计算虹湾区面积大小 C.查看虹湾区河流分布 D.预知陨石虹湾区落点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湿地是指陆上水域,包括稻田、水库、沼泽、河流等。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荒漠化景观图中,其成因与水蚀有关的是: A B C D 7. 受水文周期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具有干湿交替的双向演替特征。湿地由湿转干过程中,区域特征表现为: A.土地荒漠化 B.风速减小、风向多变 C.气温日较差变小 D.地表草类植物增加 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双重危机:一是部分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二是某些智能制造重新回流美国。据此完成8~9题。 8.影响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危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市场技术 B.国家政策运输成本 C.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 D.劳动力成本技术 9.美国提出了复兴制造业的策略,使制造业出现逆转移,下列制造业中较难回流到美国的

高中地理高考试题—— 人口

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学科分项版专题6 人口 (高考山东卷)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7-8题。 200010000 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 0M N 30 60 距市中心距离(km ) 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 年1990年1982年楼高 2000 5000 10000150002000025000 3000035000 年1990年1982年楼高 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 P Q 5 10 15 距市中心距离(km ) 甲城市 乙城市 图3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 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 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8.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 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 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 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 处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中央商务区具有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的原则,甲图中的N地形成二级商务区。 (高考江苏卷)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5~16题。 表2 图8 15.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答案】B 【解析】根据表中2000年和2010年的数据变化,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因为江苏省总人口在增加,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不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与江苏省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造成的。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必修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当太阳上的黑子和耀斑增多会直接扰乱() A.人们的日常生活B.电离层C.无线电长波通讯D.臭氧层 2.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A.地转偏向力 B.盛行风 C.日、月引潮力 D.海水的密度差异 3.如图所示,A、B、C、D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经过:() A. AB段 B. BC段 C. CD段 D.DA段4.当地球位于B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即将移动的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C.南半球,向北移动 D.南半球,向南移动 5.当地球公转经过D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D.我国长江水量达一年最高值 6.当地球位于A时,地球上两地甲(36゜N,128゜E)和乙(36゜S,128゜W)相比() A.自转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B.地方时和日出时间都相同 C.昼长不相等D.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7.某地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当地正午),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44分,该地的经度是:() A.114°EB.120°EC.126°ED.109°E 8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地方是()A.南极和北极B.南、北极圈C.南、北回归线D.赤道上9.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陆地海洋 陆地 海洋 A B C D

读右边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受热,近地面形成高压 B.乙地受热,近地面形成低压 C.甲地冷却,高空形成高压 D.乙地冷却, 高空形成低压 11.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若甲、乙两地分别代表城市和郊区,则( ) A .甲地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形成“热岛” B .乙地人口集中,工业发达 C .甲代表郊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 D .乙代表城市,近地面气温高,气压高 12.下列所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①与等压线垂直),完成 13--14 陆 海 陆 海 陆 海 陆 海 ① ② ③ 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巴西每年约有2万平方千米的热带草原被破坏。环保人士指出,必须严格制止破坏草原的行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农业用地。读图,回答1~3题。 1.巴西热带草原的形成原因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交替控制 C.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控制D.受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交替控制 2.调查并估算巴西热带草原的破坏面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RS和GPS B.GPS和RS C.RS和GIS D.GPS和GIS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第3~5题。 3.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③→④→②D.④→①→③ 4.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A.消费市场扩大B.原料供应充足 C.劳动力廉价D.技术水平较高 5.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A.环境污染加剧B.就业压力增加 C.人口向内地集中D.产业升级加快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6~7题。

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XX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7.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D.技术水平高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8~9 题。 8.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 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9.“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 ..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0~12题。 10.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11.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

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地理模块3参考样卷(中图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区域 A.都有明确的界限 ? ? B .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C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 ? D .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2.区域的特征有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独立性?④开放性 A .①②??? B .②③ ? C.③④?? D.①②④ 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1回答3~6题。 3.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海拔 ? B.热量 ? C.水分 D .土壤 4.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5.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 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 河流流向 ? 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6.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7.图2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图2 A.玩具制造 ?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 .钢铁工业 8.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因素 ②国际援助 ③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 ④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D.①③④ 120° 40° 30° 110° 乙 甲 图1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9~11题。 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 .风化作用 ? B.风蚀作用 ?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 .环境污染 11.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 .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据此回答12~13题。 12. 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气候变暖 13. 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C.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 D.干旱和大风现象 14. 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建设巨大航运网 B .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 读图3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 m),完成15~17题。 15.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6.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18.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C .进口木材,成本低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图3 乙 丙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测试卷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A.银河系、太阳系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D.总星系、太阳系 2.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氢气燃烧 B、氦气爆炸 C、核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 3.地球上温度适宜的主要原因是() A.日地距离适中B.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C.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4. 12月22日,下列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均为0o的是() A、北极点 B、北京市 C、广州市 D、南京市 5.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现象是:() A、昼夜的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春夏秋冬的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A.5月1 日B.7月1 日C.8月1日D.10月1 日 7.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8.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 9.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9月24日2时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D.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10~11题。10.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B.上地幔中C.下地幔中D.地核中 11.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我国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应用于() A. 搜索营救 B. 灾害预测 C. 环境评估 D. 城市规划 2.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原因主要是() A. 土壤更肥沃 B. 热量更丰富 C. 地形更平坦 D. 水源更充足 (2)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将使区域内() A. 年总蒸发量增加 B. 地下径流减少 C. 年降水量减少 D. 自然灾害增多 3.“东桑西移”是指我国将逐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蚕丝产业发展战略。“东桑西移”的原因主要是() ①东部地区桑园基地面积不断减少②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③带动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④稳定我国蚕丝产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西气东输经过的地形区有:①河西走廊②宁夏平原③黄土高原④渭河平原⑤华北平原()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5.牛轭,耕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是牛犁地时的重要农具。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湖北的白露湖、排湖等因形状像牛轭,因此被称为牛轭湖。面向河流下游,左手一侧为左岸,右手一侧为右岸。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牛轭湖分布在河流的右岸 B. 交通便利,人口密集 C. 降水丰富,适宜发展种植业 D. 地势较为平坦,水流缓慢 6.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完成问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一)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 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 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 ?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 2. 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 B 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D 图2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 3?5题: 3. 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 B. 交通发达 单位面积产量高 水热条件好 人均耕地面积广 C. D. 4.以下不属于 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A. B. C. D. 5.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十分贫瘠 B ?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130 ° E GIS 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 素的相互关系。回答 6题。 6. 对2000年与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 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数字地球”是 () A. 7. 指用数字表示地球的大小 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用经纬网的数据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 用GPS 数据来表示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 ,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 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 回答8?10 题。 B. C. D.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9.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 C.水蚀作用 ( C.开山取石 D. ) D. 沉积作用 环境污染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阶段水平测试卷(十七) 考查范围: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读山西省煤炭年产量增长图,回答1~3题。 1.山西省作为能源基地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因为 () A.能源资源丰富,采煤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全省产煤量的2/3供外调出口 C.山西省煤田地质条件良好,采煤成本低 D.已形成完整配套的采煤体系,综合利用水平全国第一 2.山西省煤炭产量增长快是因为 () A.全国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需求量大 B.重视采煤技术创新,开采速度快 C.交通运输发达,铁路网密布 D.人口多,劳动力多 3.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正确战略抉择应是 () A.坚持以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B.以二次能源和高能耗原材料工业为主 C.改变原来以煤炭为主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农业 D.调整经济结构,延长生产链 [解析]第1题,山西煤炭的开采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58.4%供外调出口,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第2题,煤炭产量增长主要和市场需求、采煤技术有关。第3题,目前山西能源基地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 [答案] 1.C 2.B 3.D 读图,回答4~6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能源是煤炭,分布最多的省是山西省 B.②能源在世界上分布最多的地区是东南亚 C.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的是③能源 D.④能源在东北地区分布最多 5.①能源在我国分布最多的地区的资源特点是 () ①分布范围广②煤种单一③埋藏浅,易开采④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A.①②B.①③④ C.①③D.③④ 6.德国鲁尔区工业的最初兴起靠的是 () A.②B.① C.④D.③ [解析]本题组综合考查图表阅读分析能力。读图知,①应为煤炭,②为石油,④为天然气,③为水电,故第4题A项正确。第5题,考查山西煤炭资源的优势条件。第6题,德国鲁尔区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著名工业区。 [答案] 4.A 5.B 6.B

高中地理人口知识.doc

高中地理人口知识 高中地理人口知识: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万年来人口增长 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指某地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平均总人口之比,它反映人口死亡的强度 环境污染、生产力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生育政策、生育观念、婚姻制度、宗教因素、政治因素、传统习俗、社会风气等 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等 5、人口发展不同于人口再生产,还包括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三方面的内容。 高中地理人口知识:人口出生率 人口出生率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的活产婴儿数与当年平均人口数的比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近30多年来,全世界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从1950-1955年的3.59%降至2005年的2.65%.长期以来,发达地区出生率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且不断下降,从1950年的2.33环降至2005年的1.2%,几乎每隔5年就下降0.1%. 发展中地区出生率仍然很高,但也呈现出下降趋势。从1950-1955年的4.24%降至2005年的3%.非洲出生率自二次大战以来下降幅度最小,从4.8%降为4.4%,而有些国家出生率高达5%,如肯尼亚((5.2%)、卢旺达(5.3%)、马拉维((5.3%)、尼日尔和贝宁(5.1%),是世界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国家。亚洲出生率下降幅度较大,特别是东部地区下降更快,这主要受中国出生率迅速

下降的影响。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地区,为1. 3%,德国1%,丹麦1.1%,更有国家是人口负增长。 高中地理人口知识:人口死亡率 人口死亡率也是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定地区死亡人数与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也用千分率表示。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30年,死亡率从1.85%降为1肠,在21世纪前5年里停滞在1. 1%的水平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逐渐接近。 2005年以北美洲〔0.8%)、拉丁美洲((0.7%)为最低,以非洲为最高(1. 6%)。人口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是非洲的塞拉利昂(2. 6%)与冈比亚(2. 4%),最低的国家是科威特(0. 3%)、阿拉伯联合酋长国(0.4纬)等。我国200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已降到0.613%,远低于新中国成立前的2.5%,成为世界上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备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惟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列与 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 ..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2.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日冕 B.极光C.太阳光D.黑子和耀斑 3.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4.当伦敦(零度经线)地方时为中午12点时,区时为20点的城市是 A.悉尼(150°E附近) B.莫斯科(37°E附近) C.上海(120°E附近) D.洛杉矶(120°W附近) 5.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下列日期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是 A.4月1日 B.7月1日 C.10月1日 D.11月1日 6.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热力环流 B. 大气环流 C. 三圈环流 D. 季风环流 读右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图反映的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B.高空 C.不考虑摩擦力 D.近地面 8.图中d代表的是 A.地转偏向力 B.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风向 9.图中的A地与B地相比 A.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 B.风向相反 C.A地风速小于B地 D.摩擦力一定相同 右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高中地理必修三选择题精选

高中地理必修三选择题精选 一、选择题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下列区域界线具有过渡性的是 A.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 B.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界线 C.安徽省与湖北省的分界线 D.深圳经济特区与东莞市的分界线 2、下列属于我国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的是 ①南水北调工程②三北防护林工程③西电东送工程 ④退耕还湖还林工程⑤西气东输工程⑥晋煤外运工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 3、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 A.弥补西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B.加速新疆的经济发展 C.为东部提供电力,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D.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纵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取水地位于 A.长江上游 B.长江中游 C.长江下游 D.淮河下游 5.南水北调的主要目的 A.减轻南方河流的洪涝灾害 B.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 C.治理华北地区盐碱化 D.充分利用水能资源 6.与图中输水线路的bc段相比,ab段具有的特征是 A.可自流引水B.水位落差小C.两岸多山地D.需要逐级提水 读下图,回答7~8题。 7.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8.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读下图,回答9~12题。 9.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天山 D.内蒙古高原 10.为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正确的措施是( ) A.兴建小水电站 B.利用风力发电 C.营造速生薪炭林 D.修建核电站 11.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农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12.防治该地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下图是世界汽车工业基地及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地是欧洲,甲地是美国 B.甲地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汽车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乙地向外转移的是资金密集型产业 14.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得益于( ) A.原料、燃料丰富 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D.重视科技投入,人力资源丰富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结合南水北调西线示意图回答15~17题。 15.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16.“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17.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 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 B.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入华北地区C.工程路线短,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至西北和华北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资料,完成18~19题。 18.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生物多样性减少 19.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能源,严禁乱砍滥伐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