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师生互动 情知交融

师生互动 情知交融

师生互动情知交融

作者:陈乐丹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7年第03期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双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和情知互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双互动;情知互动;主动发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3-0053-03

一、导言

杨振宁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教育提倡的是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认真的学习态度,这种封闭式的教育有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是相对来说,缺少创新意识;而美国提倡渗透式的教育方法,其特点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所学的内容往往不太清楚,然而就在这探讨过程中已经一点一滴地学到了许多东西,这是一种体会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易于进入科学发展的前沿,但不如前者具有扎实的基础。比较而言,中美两种教育方式各具特色,长短互补,如果我们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能将两者的优点和谐地统一起来,则无疑是一个突破,建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双互动”,正是对它的一种尝试。

二、探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差距颇大。首先夸大了课堂的可控性,过于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规范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权威评价,忽视学生这一认识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和加工,以及对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个性作用发挥。学生被动学习,为老师、为家长学习。其次,片面强调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表现在过于注重对因果关系的解释、精确严谨的定量分析和逻辑推理,忽视学生间的交流、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以及对志向、态度、情操等文化因素的关注。教学内容枯燥,教学过程呆板。显然,这样的教学,不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亟待改革。

为此,作者经过从实际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反复探讨,提出了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双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三、“双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基本结构

“双互动”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情知互动。

师生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个人与群体的互动、群体与群体的互动。在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的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活动与发展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合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统一主体。

情知互动包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情与知的互动,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情与知的互动。教师充分发掘利用教材、环境等潜在情知因素,启动、维护、强化学生的情知互动,使学生在情与知的互动中发展情与知,乐学、好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双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师生信息的多向交流而达到情知的相互交融、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情知互动是“双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主线,根据情知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情知引发——情知体验——情知内化——情知升华。师生互动也相应为四个环节:

师:导向引新——导法促学——导练激思——导议求通

生:明向欲学——悟法会学——精练巧学——善议乐学

“双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如下图:

四、“双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1.情知引发.情知引发即教师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情和知两方面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明确学习方向,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由情意和认知的孕育期,迅速转入发展期。

[师]今天我们复习杠杆及其平衡一节,首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教师在黑板上画图)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小明去外婆家探望她,肩上挑了一包买给外婆的礼物,这里有两种挑法,同学们分析哪种更省力?

[生]B更省力。

[师]为什么

[生]平时就是这么觉得。

这一阶段的操作要点是:情知的引发要切实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应力求示已有生活经验、已有知识与新问题之间的矛盾,使学生迅速进入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