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

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

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
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

? 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

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呢?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突出“三个性”,抓好“三个点”,具有“四个度”。教师把握这些评价要素,有助于听课、评课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一、语文课必须突出“三个性”

(一)突出工具性

所谓工具性就是指语文作为表情达意工具的特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三个维度,其一就是“知识与能力”。所以,语文课应扎扎实实地进行“双基”(基础知识:字、词、句、段、篇;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书)训练,引导学生切实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基本技能。

1.识字教学应重视字理识字。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字原理。识字教学应重视分析汉字的构字原理,针对每个汉字的构字特点,采用“分解一组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可以提高识字效果。学生掌握了构字原理,在他们心中每个汉字就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幅画或一个故事,就会少写错别字,并且举一反三,形成自主识字能力。

2.阅读教学应注重“感悟一积累一运用”。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以读代讲。所谓感悟就是通过阅读来感受领悟文本内涵。为此,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读。品词的方法有换词比较、换位比较、添词比较和省词比较等;品句往往通过变换句型来进行;品读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品味文本内涵,以读明理,以读悟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所谓积累就是把有关语言材料熟读成诵,牢记于心。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胸藏万汇”,才能“勤写笔下生花”。

语文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所谓运用就是用所学语文知识和语言材料,进行遣词造句、构段谋篇和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教师抓住重点词语、常用句式和典型段落,引导学生进行用词、造句、构段、仿写的训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采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进行双向互动的对话。阅读写景状物的课文,让学生担任“导游员”、“解说员”,为“游客…‘观众”们解说,回答“游客”“观众”们的询问。

语文课堂教学突出语文工具性,应构建“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回环上升的教学模式,从语言文字人手,品词、品句、品读,领悟文本的思想内容,再回头体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还要注意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有机融合其他学科的教学法,拓展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资源等查阅资料,初初初高高高

·语文·语文·语文

·人教·人教·人教·苏教·苏教·语文

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突出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让学生做到“五个参与”。(1)全员参与: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一个都不能少”。

(2)全程参与:全班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有序、高效。(3)主动参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发言积极,配合默契。(4)创造参与: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活动,发言或练习中有创新因素。(5)差异参与:兼顾优等生与后进生的能力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和释疑解难,引导学生种形式合作学习,如指定小组合作学习、自由结组合作学习、按兴趣结组合作学习等。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补足式。课文有些语句省略或意犹未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足这些省略或空白的地方。(2)多变式。引导学生进行句式变换、语言重组等训练。(3)幻想式。针对课文的具体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幻想,展开创新思维。

(三)突出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突出工具性的过程中应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份值观”等方面的人文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教育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恰似杜甫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教育“应该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渗透人文教育:

1.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人文教育。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语言文字的训练离不开具体的思想内容,应渗透人文教育。

2.教师在讲读中渗透人文教育。教师在示范朗读和讲解文意中应充满感情,像叶圣陶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3.在板书设计中渗透人文教育。板书设计应具有形象性和艺术世性,反映课文的特点,突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易于接受人文教育。

二、语文教学抓好“三个点”

(一)抓好语言文字训练点

语文姓“语”名“文”,语文课堂教学应返朴归真,抓好语言文字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二)抓好品读训练点

·语文·粤教

·粤教·鲁人

·

北师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书至少占本节课三分之一的时间。要提倡品词、品句、品读和个性化阅读,读出自己的体验。可采用自由读、齐读、小组读、挑战读、对比读、加动作读、分角色读等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抓住品读训练点,进行品读训练,感悟文本内涵。

(三)抓好口语交际训练点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应抓好口语交际训练点,创设有关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三、语文教学体现“四个度”

(一)温度——基本性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语文课堂就是一条有待引发出来的生命之河。这条生命之河应是“温暖”的、“恒温”的,而不是忽冷忽热的。这条“温暖的河”需要教师用激情来开掘。有人这样评价窦老师的课:“窦老师把激情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旅。”如教学《晏子使楚》一课,窦老师表扬学生朗读字正腔圆,具有“精”“气”“神”。她指导学生齐读课题,朗读中心旬,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点燃学生的激情,不断提升课堂的温度。

(二)广度——开放性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扩展视野。可以围绕所讲的课文,给学生推荐有关文章和书籍。从一篇课文引发开去,延伸到生活,上升到人文精神。根据课文主题相同和相近,进行教材重组。窦桂梅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重视文本的规定性”,又补充教材,拓展内容,实现“三个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她说:“语文是没有围场的。”教学《晏子使楚》一课,她补充了历史学家、外交家对晏子的评价,又补充了《胯下受辱》和《狼和小羊》两篇文章,把学生领到“水草丰茂的牧场”,让学生自主读书、思考。

(三)深度——发展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时适度地点拨,逐步引导学生阅读、体验和交流,进入作者内心深处,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把握“工具性”,体会“人文性”,培养学生对母语文化的亲切感、领悟力。

(四)高度——目的性

语文课的高度就是引导学生攀登教学的更高目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提高对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增长人生智慧。对于《晏子使楚》一文,有些老师仅把它当成历史故事来教,而窦桂梅老师在课文教学中滋养学生的情感、品格。她以“规圆矩方”入课,让晏子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丰满,然后归总到“人要有尊严地活”,延伸到“尊严来自由外到内的实力”,上升到“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都建立在由外到内的实力上”这样的高度。

下面我以自己所讲授的《三峡》教学设计及评析为例来具体谈一下。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故此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在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是: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导课

学生谈自己对三峡的印象或想象,其目的是为了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整体感知

旨在让学生通过听读、试读、评读、齐读整体感知课文,体悟文章的情感。着重体现《新课标》“在教学中尤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3.研读课文

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学环节,旨在突破重难点,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此环节,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训练。具体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中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步骤采用师生互动方式实施,以求更深入理解课文。

第二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这是基于《新课标》“重点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设计,采用小组合作实施。

第三步,理解成诵。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重在积累,特别是在理解基础上积累,当堂成诵,既巩固了积累,又体现了理解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体现这一要求:

1.突出语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侧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评价,侧重对文章情感体验的

评价。

2.评价方式的多样灵活。评价是双向多维的行为,所以评价中要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3.评价中应尊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这堂课我让学生读得多,说得多,想得多,练得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老师适当的点拨、练习的合理设计,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基本上能领会文章的美,能揣摩出文章的一两点妙处来。课堂气氛活跃,有激烈的讨论,有争先恐后的发言。学生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课后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所取得的课堂效果很令我满意。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峡》一文构思巧妙,用词精准,特别是能准确的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要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还得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强的词语等,以及多种修辞的运用。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再读品析课文内容所体现的美、三读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四背读积累文学作品这么几个环节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引外延,课堂上安排了读一读、品一品、评一评、背一背,课后安排了写一写这些环节,重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写一写环节主要要求学生重视对古诗文的积累,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课件制作是为上课的主题服务的,制作时,我没有追求繁杂、华艳,而只是从能否引起学生关于美的直观感悟与联想和能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这些方面着想。制作时,我特别注意了音乐、图片和文字的有机配合,这对营造课堂气氛起到了举足

轻重的作用。

总之,我觉得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1.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2.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3.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大少现象。

4

.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5.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5、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

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

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化教育手段。教师还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6、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1)看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等)(2)看教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7、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以上是我对如何评好一节课的思考,希望在以后的教研评课中,听课老师能有较好的评课准备,有较针对性的评课方法,不要千篇一律,好话一堆。要评得有水平,评得有促进,评得有提高。

黄红艳

一堂小学优秀语文课的评价标准

一堂小学优秀语文课的评价标准(原创)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附小陈林如 (一)看教学目标达成。 目标是先导,目标是方向,目标是统帅。看一堂课好不好,成功不成功首先要看教学目标。 一是看目标订得好不好,主要指标是八个字:明确、全面、恰当、具体。 明确,事先预设,胸中有数,清淅突出,一目了然,知道自己这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要掌握什么。全面。三维整合,和谐统一, 恰当,符合教材实际,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年段实际。 具体。可操作性,可检测,可理解。 二是看目标达成意识强不强。也是八个字,围绕目标,指向目标。 教师要紧紧围绕目标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 教师教学的每一步骤都能清楚地看出是在直接或间接为了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二)看教学理念贯彻。 只有理念先进,才能行动正确。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行动体现理念。 理解贯彻理念准确全面。 语文教学要贯彻哪些基本的教学理念? 四条基本课程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四条教学建议: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力性和创造性;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条评价建议: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几个重要的教学理念: 1、素养为本。体现以提高语文素养为本。无论是目标的确立,还是方法的选择,都体现一点,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以读为本。重视读书,重视朗读,课堂上要书声朗朗。 3、以生为本。学生是语文学生的主人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为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要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要手段,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是围绕着学生的学来设计来组织的。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 4、以悟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重视学生的语感培养,运用感悟体验的方法,不用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感受,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不是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 5、训练为本。重视双基训练,重视听说读写训练,重视语文积累,在训练中培养语文能力。 6、实践为本。结合语文运用实践,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在运用中学语文,开发利用课外资源。 (三)看教材内容处理 1、讲授内容科学。知识概念正确,价值取向正确, 2、教材把握准确。一是教材特点把握准确,抓住了教材的独特地方;二是教学重点把握准确,把最重要的内容用最好的方法来让学生掌握。三是教学难点把把握准确。真正找准了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恰当有效。(四)看教学过程组织 1、过程清淅。主线清淅,条理分明,详略得当,步骤清楚 2、过程逻辑性强。衔接紧密,环环紧扣,过渡自然,前后呼应

如何评价小学语文课

如何评价小学语文课 评价一节语文课的根本标准不但要看教师是否讲的精彩,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得如何,既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看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学生是否主动学习、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师生合作是否和谐,配合是否默契;是否有探究新知识、发展新能力的氛围。 通过近几年的教研活动及优质课评选,对小学语文课,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地、细致的评价。 一、目标设计 要求教师应吃透《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每篇课文在本册书中所处的位置及所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准确、恰当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指导好教学过程。除要求继续进行双基教学之外,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导入设计 导入是教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如同桥梁一样联系着新知和旧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又同航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所以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景,千方百计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过程设计 (一)教法与学法的体现 为适应新形式下教育的需要,教师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语文教学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积极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以这一精神为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三个重视: 1、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被动学习现状。保证学生有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教师要把握好讲的度,避免繁锁的分析讲解以及机械的训练,应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认真读课文,自主学习来读懂课文,学习有关的语文知识,通过自主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重视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信息传递的单一性。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合作,即课堂上学生的多向交流——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是自主学习的更高层次。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的教学。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同时对不同能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互补”,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见解,合作学习可以以同桌、四人小组进行,但是教师应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做到四会:一会质疑,

浅谈一节优质小学语文课的评价标准[1]

浅谈一节优质小学语文课的评价标准 摘要:评价一堂优质小学语文课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目标明确,教法得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注重培养创新能力;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个性差异,促进全员发展;学生积极参与、投入,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关键字:宽松和谐、全员发展、学以致用、五实 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那么,一堂优质小学语文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根据课程改革新理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好的课堂应当是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戏或生动的情景来创设。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二、目标明确,教法得当。 一堂好课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教学内容应科学合理且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还应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应当有针对性,没有一个教材和教案能适合任何学生。教师一节课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一次创造性劳动。教师应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准备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确定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 这节语文课再普通不过,每个人的桌上都放着一本语文书和一个文具盒。当上课的钟声响起时,张老师面带微笑,踏着轻盈的脚步迈进教室。“同学们,这节课检查背诵。”“什么——”教室立刻炸开了锅。很多同学都慌了。我心想:你们活该,谁让你们不背,这回惨了吧…… “就从你开始吧!”“什么——”那位同学一幅惊慌失措的样子,本来很大的眼睛瞪得像杯口一样。“燕子……”出师不利,那位同学结结巴巴地背了几句,便在那儿抓耳挠腮——显然背不出来了。 “王平,你往下接。”老师把这颗“定时炸弹”抛给了正在翻书的同学,他站了起来,一字未发,只冒出了一句:“老师,我不会。”这时老师的微笑“烟消云散”。 坐在位置上的同学提心吊胆。虽然我背得出,但心里还是吊着十五桶——七上八下,正在一边背,一边练“瞟书功”。教室里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似乎同学们的心跳一律达到了“齐读课文”的分贝,而老师既像火山又像蜡烛,不是快要爆发,就是快要被吹灭。同学们个个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也顾不得同情和埋怨了。最后,老师的希望之火被浇灭了,她长叹一声,说:“再给你们几分钟背,待会若还背背不出,那你们就看着办……”教室里顿时发出一阵阵背书声…… 几分钟后,张老师再次回到讲台抽查时,我真怀疑刚才的场面是否是同学装出来的——个个背得流利顺畅。张老师的脸也渐渐由阴转晴,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你们能几分钟把课文背好,可为什么

就不愿在家里多花十分钟背课文呢?”“是啊,本以为背这么长的课文很费劲,现在居然……”“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这是一节多么难得的课啊,在这节课上,我不仅背会了课文,更重要的是懂得了一个道理:学习是要“我要学”,是要脚踏实地地学,“临急抱佛脚”走不稳,好成绩最终是凭实力。 哦,难忘的一节语文课!

要正确评价一节好的语文课

要正确评价一节好的语文课,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深对语文课程的理解。 1、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一定要针对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语文是母语。母语,亦称第一语言,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母语一般是自幼即开始接触、并持续运用到青少年或之后;并且,一个人所受的家庭或正式教育中,尤其是早期,有相当部分是通过母语传授的。母语的运用能力对一个人进一步的学习过程至关重要,因为思考多是以母语为基础的;因此母语在教育过程中有核心的地位,也就是说,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要以学生母语应用水平的提高为依归, 语文教学不能违背母语学习规律,但不能用母语学习规律代替语文教学的规律 2、掌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二、评价一节语文课的标准。 评课作为一种质量分析,首先要有质量标准,评课者首先要熟悉和掌握评课的一般标准。评价一节语文课应坚持评价的基本原则,即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应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具体来说,只要教师具有现代教学观念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善于探索创新,善于启发诱导,善于因材施教;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能适当地运用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第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重难点的提出与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抓住了关键,是否能以简驭繁,所教知识是否准确。 第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要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在自我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第三,教学内容是否体现主体意识。 教学思路是否清晰,课堂结构是否严谨,教学密度是否合理。能不能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学中能否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能否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结论是否是由学生自悟与发现的。第四,教学方法能否体现训练意识。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符合教材、学生与教师实际。教学信息能否做到多项交流,反馈及时,课堂矫正是否奏效。 第五,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将成为好课的又一标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像、文字、颜色、声音的综合运用,能再现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更主要的是它能全面调动学生各种感觉的功能,开辟学生多向立体思维的通道。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师生处于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场所,学生情绪振奋,思想解放,参与主动,联想与想象不受拘束,创新的火花不断引燃,思想发散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加深和拓展。 第六,教学效果的显现。 教学效果显示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学生是否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信息量是否适度,学生负担是否合理,是否做到短时高效。 语文课的优劣如何评价,标准不一而足。我也只是结合我听课的经历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不十分全面(如教师的基本功、教学个性等)。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每一节课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只要能够体现其中的精神,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就是一堂好课。 三、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怎样评估一节语文课1

怎样评估一节语文课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陈先云 听课、评课是教育管理者检查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相互交流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估教学的重要手段。由于在语文教学评估中有很多项目是较难精确量化的,也很难严格地控制全部的无关变量,所以,不能用测试得到的数据来说明所有的问题。 因此,常常通过听课,对教师的课堂活动进行系统的观察;通过评估,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作出客观的判断。下面就如何对一节语文课进行科学的分析,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节语文课的性质、目的、任务不同,评估的标准是不同的。如一节听话说话课的评估标准,与一节作文的评估标准就不一样。同是听话说话课,由于要完成的教学内容、任务不同,评估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主要指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是否明确,需要传授哪些知识。进行哪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 例如,对一节阅读课的评估,主要看读、写训练是否落实;是否既能紧扣语言文字来理解内容,又能根据内容来体会语言文字的作用;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又能时时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一夜工作》的片断,这段教学紧扣课文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容,很好地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 师:课文中说“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你们想一想,花生米到底增加了没有从课文里找出依据。生:没有增加。因为课文里说“可以数得清颗数”。 生:增加了。因为课文里说“好像并没有……增加”,好像没有增加,实际上是说增加了。 师:你说的是有一些道理,但还不够准确。想一想,这句话如果去掉“好像”,是什么意思 生:肯定没有增加的意思。

怎样评价一节语文课

怎样评价一节语文课 听课、评课是教育管理者检查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相互交流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估教学的重要手段。由于在语文教学评估中有很多项目是较难精确量化的,也很难严格地控制全部的无关变量,所以,不能用测试得到的数据来说明所有的问题。因此,常常通过听课,对教师的课堂活动进行系统的观察;通过评估,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作出客观的判断。下面就如何对一节语文课进行科学的分析,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节语文课的性质、目的、任务不同,评估的标准是不同的。如一节听话说话课的评估标准,与一节作文的评估标准就不一样。同是听话说话课,由于要完成的教学内容、任务不同,评估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主要指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是否明确,需要传授哪些知识。进行哪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 例如,对一节阅读课的评估,主要看读、写训练是否落实;是否既能紧扣语言文字来理解内容,又能根据内容来体会语言文字的作用;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又能时时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一夜工作》的片断,这段教学紧扣课文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容,很好地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 师:课文中说“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你们想一想,花生米到底增加了没有从课文里找出依据。 生:没有增加。因为课文里说“可以数得清颗数”。 生:增加了。因为课文里说“好像并没有……增加”,好像没有增加,实际上是说增加了。 师:你说的是有一些道理,但还不够准确。想一想,这句话如果去掉“好像”,是什么意思 生:肯定没有增加的意思。 师:那么加上“好像”呢 生:加上“好像”以后,这句话的意思是:本来应当增加,可看起来像没有增加似的。 师:对。可见单从这句话不好判断到底增加了还是没有增加,再读读这句话前面的几句。

十位教育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十位教育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作者: 加入日期:10-06-30 (壹)支玉恒:什么是好课——直观的感性评价 对于我们一线的任课老师,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是最方便也最适用的。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要克服目前课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语文手段的现象,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课标”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因此,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表现在每一节具体的课上。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教态”如何)。有了好的学习心理氛围,课堂就一定会是民主的、和谐的,学生的学习就会是愉悦的。 五、从教学个性上看。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语文教材是一篇篇不同的选文。不同的课文,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篇课文都应该选择最适合教材的个性化的方法——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当然,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有些老师模仿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试一试可以,一以贯之,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贰)靳家彦:我心目中的好课标准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我本着“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的理念,提出十条标准,就教于大家。 一、目标明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立体的目标。师生认同,指向明晰。 二、重点突出。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师生都应胸中有数,明明白白。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重点才能突出。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 三、以生为本。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 四、流程科学。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严谨流畅,疏密有致。 五、注重内化。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内化、积淀、裂变、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

如何评价一堂小学语文课

如何评价一堂小学语文课 高青县高城镇樊林小学耿振兵 听课、评课是教育管理者检查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相互交流经验的重要途径是评估教学的重要手段。由于在语文教学评估中有很多项目是较难精确量化的,也很难严格地控制全部的无关变量,所以,不能用测试得到的数据来说明所有的问题。因此,常常通过听课,对教师的课堂活动进行系统的观察;通过评估,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作出客观的判断。下面就如何对一节语文课进行科学的分析,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节语文课的性质、目的、任务不同,评估的标准是不同的。如一节听话说话课的评估标准,与一节作文的评估标准就不一样。同是听话说话课,由于要完成的教学内容、任务不同,评估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主要指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是否明确,需要传授哪些知识。进行哪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 例如,对一节阅读课的评估,主要看读、写训练是否落实;是否既能紧扣语言文字来理解内容,又能根据内容来体会语言文字的作用;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又能时时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一夜的工作》的片断,这段教学紧扣课文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容,很好地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 师:课文中说“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你们想一想,花生米到底增加了没有,从课文里找出依据。 生:没有增加。因为课文里说“可以数得清颗数”。

一节好语文课的评价标准

一节好语文课的评价标准 语文是基础性的学科之一,也是现阶段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从语文课课程性质的角度分析,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德育性的统一。因此,学好语文课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 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却发现,有很多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却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或者以本为本,只满足于教材知识的传授;或者功利浮躁,不肯在语文素养的提高上扎扎实实下功夫;或者迎合应试教育,将本该快乐的语文课堂演变成学生的屠宰场;或者干脆将语文与数理化课程等同,希冀着通过大量的练兵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凡此种种,都与语文课程的实质相去甚远。 事实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新课程改革体制和大语文观的日渐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语文正越来越成为一门超越课堂、超越教材的课程。语文课堂的涉及面正越来越广,越来越庞杂。从标语对联,到药品说明书,从手机短信到交通标志牌,几乎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可能被引入语文课堂,成为语文学习的对象。也因此,语文课程向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但要求语文教师要具有深厚的语文素养,广博的知识,更要求语文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持续的学习意识。 正所谓罗马不是一日建成,我认为短期内还无能有人找

到最理想的语文教学方式和最合理的语文评课标准。我结合自己多次听优质课的经验和比较有水平的教学工作者评点语文课的所闻,还有自己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在语文课堂评价方面提出一些带观察性质的评课标准。总的来说,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评课。 一、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主要指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是否明确,需要传授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进行哪些语文基本功训练、采用哪些方法,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是否做到明确、具体。 我们要看一堂课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 二、看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 理解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基础。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主要包括对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对关键语句的正确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正确把握,对写作特色的正确品悟。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反映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 明确教学要求,把握重点、难点,这是正确理解教材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要求要定准,重点、难点要找准,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基本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是指要抓住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理

小学语文老师怎样评价一节课

小学语文老师怎样评价一节课 一、什么叫评课? 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评课,要根据教材特点,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和可接受性的原则,做出合理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二)、评教材处理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授课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得是否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要看,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 (三)、评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看教学思路设计 做事,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则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的授课重点。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四)、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节语文课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节语文课 七年六班黄子祺 在我们美好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渐渐喜欢上了语文课,因为它带领着我们去感受这个世界,遨游知识的海洋。在我的记忆中,就有这么一节让我印象深刻的语文课。 转眼间,“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潇洒地走进教室,而这节课即将迎来张老师之《在山的那边》,这是一首抒情诗,老师说抒情诗通过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于是老师开始了朗读的第一步------朗读的停顿和语调,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齐声朗读:“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我们读轻声,适当延长。妈妈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母亲的慈祥和作者怀疑的语气要读出来,接着老师要求我们把“终于,竟”等词语要重读,而“哦,可是”要的是轻声,其余的读音就各有特点。读完我感受到作者的纯真,对希望的想象与憧憬,去追寻希望时的兴奋心情和遇到挫折的极度沮丧的心情。读到第二段时第一句“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我们读的声音要比第一段来得大,要体现出一种坚定与自信。接下来的诗中,是那么地震撼人心啊!特别是最后一句“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从中读出作者惊喜的情绪。所以,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千辛万苦的,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拥有坚定信念的心,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大家读完后,老师接着点名让个别同学起来朗读,同学们各种奇葩的朗读声,有的声音像猛虎,像小鸟,像野人,有的声音较动听,娓娓动听,令人陶醉。同学们在欢笑声中,“叮铃铃,叮铃铃······”。 这一节语文课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体会到朗读的重要性,也让我感受到朗读的节奏感以及诗的意境美,我喜欢朗读,更喜欢这一节让我印象深刻的语文课。

10位名家关于一堂好课的评价观点

10位名家关于一堂好课的评价观点(一) (一)什么是好课——直观的感性评价 ●支玉恒 对于我们一线的任课老师,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是最方便也最适用的。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要克服目前课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语文手段的现象,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课标”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因此,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表现在每一节具体的课上。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教态”如何)。有了好的学习心理氛围,课堂就一定会是民主的、和谐的,学生的学习就会是愉悦的。 五、从教学个性上看。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语文教材是一篇篇不同的选文。不同的课文,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篇课文都应该选择最适合教材的个性化的方法——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当然,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有些老师模仿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试一试可以,一以贯之,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二)我心目中的好课标准 ●靳家彦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我本着“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的理念,提出十条标准,就教于大家。 一、目标明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立体的目标。师生认同,指向明晰。 二、重点突出。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师生都应胸中有数,明明白白。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重点才能突出。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 三、以生为本。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 四、流程科学。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严谨流畅,疏密有致。 五、注重内化。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内化、积淀、裂变、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 六、体现沟通。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知行间相互沟通,有机整合。 七、启迪创造。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倡导创新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八、媒体得当。根据需要与可能,恰当运用媒体手段,常规手段与现代媒体各展其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处理好手段与目标、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九、讲求实效。无论何种方式方法,无论什么理论模式,最终的检验尺度是学生质量。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因材施教,效果显著。

一堂好的语文课的评价标准

一堂好的语文课的评价标准 好课是什么样的课?它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语文教学专家吕志范在《一个老教师的话》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艺术。这不是翻翻课本,写写教案所能代替或交差的。因为,它要创造某种意境,氛围和格调——境;它要表露某种情感,情绪,情趣——情;它要传递某种意念,思想,观点,法则——意,它要培养某种应用、操作、实践能力——能;它要进行某种习惯,方法,技巧的指导——法”。 巴班斯基在<<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回答>>一书中也指出:教学教育最优化思想,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在上每一堂课时,都能 高效地、全面地“规划学生的教养,共产主义教育和一般发展的任务”,具体地说就是“课堂教学应保证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的原理(概念、规律、理论、事实),保证学生获得每一门学科的、专门的技能技巧,形成一般的技能技巧(拟定学习计划、使用书籍、图表、手册、快速读写及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检查等等)。在教育方面,教学过程应保证学生掌握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原则,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劳动、道德、伦理和法制教育,以及美育和体育等。在发展方面,教学过程应培养学生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情感领域,形成学习的动机和需要,发展学生的认知兴趣,才能有创造能力。”吕志范和巴班斯基对于以教学教育最优化原则所描述的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说,也就是对一堂“好课”的生动描述。笔者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教师教学的教育思想是否够全面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调控者。好课的创作,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有正确、全面的教学思想。即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教纲所需,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确切地说,所谓教学的全面性,就是在遵循传统的教育教学原则的基础下,通过该学科特点和基本的教学规律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主动,向上的发展。也就是即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又着力于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又要十分注重学生在思想品德、情感意志,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方法是否具有灵活性 “灵活”是衡量语文好课的重要尺度。“教有法而无定法”。传统的教学方法,虽有诸多的精华可以继承,但难免有重教法,轻学法的弊端。而一堂好课不是把教材中的每一个方面每一处细节,都严严实实地计划好:怎样教,怎样问,怎样讲。上课时,就难免要赶着学生忙不迭地往设计好的一个一个圈子里钻,什么学生的主体地位,什么学生的认知矛盾,什么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无暇顾及。课堂上一问一答,一付一收,显得非常僵化而呆板,无一点生动活泼可言。好课的“好”就是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一字之差,就体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态度,也是教学方法灵活性的生动体现。 三、教学设计是否有创造性 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任何一种创造性活动,其本质特征之一便是新颖性。因为照搬旧法,千篇一律是毫无创造性可言

怎样评语文课

怎样评语文课 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呢?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突出“三个性”,抓好“三个点”,具有“四个度”。教师把握这些评价要素,有助于听课、评课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一、语文课必须突出“三个性” (一)突出工具性 所谓工具性就是指语文作为表情达意工具的特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三个维度,其一就是“知识与能力”。所以,语文课应扎扎实实地进行“双基”(基础知识:字、词、句、段、篇;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书)训练,引导学生切实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基本技能。 1.识字教学应重视字理识字。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字原理。识字教学应重视分析汉字的构字原理,针对每个汉字的构字特点,采用“分解一组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可以提高识字效果。学生掌握了构字原理,在他们心中每个汉字就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幅画或一个故事,就会少写错别字,并且举一反三,形成自主识字能力。 2.阅读教学应注重“感悟一积累一运用”。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以读代讲。所谓感悟就是通过阅读来感受领悟文本内涵。为此,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读。品词的方法有换词比较、换位比较、添词比较和省词比较等;品句往往通过变换句型来进行;品读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品味文本内涵,以读明理,以读悟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所谓积累就是把有关语言材料熟读成诵,牢记于心。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胸藏万汇”,才能“勤写笔下生花”。 语文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所谓运用就是用所学语文知识和语言材料,进行遣词造句、构段谋篇和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教师抓住重点词语、常用句式和典型段落,引导学生进行用词、造句、构段、仿写的训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采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进行双向互动的对话。阅读写景状物的课文,让学生担任“导游员”、“解说员”,为“游客…‘观众”们解说,回答“游客”“观众”们的询问。 语文课堂教学突出语文工具性,应构建“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回

一节好的语文课是什么样的

一节好的语文课是什么样的 一节好的语文课,犹如一首意味隽永的诗,一幅意境悠远的画,它那无限的深情,无尽的意蕴,引人入胜,耐人回味。然而,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 一、一节好的语文课首先应该是“语文”的。 什么是“语文”?顾名思义,“语文”就是语言文字。语文课,要以语言文字为教与学的核心。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理解、品味、欣赏、积累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从中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操的陶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紧紧围绕语言文字的训练来设计教学,使学生听有法度,说有理据,读有韵味,写有章法,书有形神,悟有情理,于听、说、读、写、书、悟的训练之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高效的。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讲求效率。语文教学也不应例外。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目标明确,过程紧凑,效果良好。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运用能力有了最大程度地发展和提高。他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及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三、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生动的。 所谓“生动”,正如贾志敏老师所说:“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用自己准确、生动、幽默、煽情的语言及高超的教学技巧,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求知,主动求疑,主动求异,主动求法,主动求博,整个课堂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笑声阵阵,动静有致,高潮迭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因言语的交锋及思想碰撞而不时产生智慧的火花和情感的升华。 四、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人文的。 人文,首先是指由教师端庄的仪表、亲切的笑容及和蔼的教态等所营造出来的一种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其次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充满爱心、公平公正、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尊重差异、多维评价、鼓励表现的人文关怀;再次是指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中产生的种种独特的人文体验。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在人文氛围中展开,在人文关怀中进行,在人文体验中深化。 五、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开放的。 “开放”一是指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开放;二是指教学资源的开放。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节语文课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节语文课 在我们美好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渐渐喜欢上了语文课,因为它带领着我们去感受这个世界,遨游知识的海洋。在我的记忆中,就有这么一节让我印象深刻的语文课。转眼间,“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潇洒地走进教室,而这节课即将迎来张老师之《在山的那边》,这是一首抒情诗,老师说抒情诗通过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于是老师开始了朗读的第一步------朗读的停顿和语调,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齐声朗读:“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我们读轻声,适当延长。妈妈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母亲的慈祥和作者怀疑的语气要读出来,接着老师要求我们把“终于,竟”等词语要重读,而“哦,可是”要的是轻声,其余的读音就各有特点。读完我感受到作者的纯真,对希望的想象与憧憬,去追寻希望时的兴奋心情和遇到挫折的极度沮丧的心情。读到第二段时第一句“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我们读的声音要比第一段来得大,要体现出一种坚定与自信。接下来的诗中,是那么地震撼人心啊!特别是最后一句“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从中读出作者惊喜的情绪。所以,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千辛万苦的,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拥有坚定信念的心,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大家读完后,老师接着点名让个别同学起来朗读,同学们各种奇葩的朗读声,有的声音像猛虎,像小鸟,像野人,有的声音较动听,娓娓动听,令人陶醉。同学们在欢笑声中,“叮铃铃,叮铃铃〃〃〃〃〃〃”。 这一节语文课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体会到朗读的重要性,也让我感受到朗读的节奏感以及诗的意境美,我喜欢朗读,更喜欢这一节让我印象深刻的语文课。

如何评价一节小学语文课

如何评价一节小学语文课 一节课上得怎样,是好是差,好在什么地方?有没有一个评价标准,我想,应该是有的。一节语文课,由于要完成的教学内容、任务不同,评估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主要指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是否明确,需要传授哪些知识。进行哪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 二、看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 理解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基础。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主要包括对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对词、句的正确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的正确理解。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反映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 明确教学要求,把握重点、难点,这是正确理解教材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要求要定准,重点、难点要找准,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基本功。对词、句的理解,是指要抓住重点词和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是指能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观点。教师教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的中心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低、中年级语文教学不要求学生概括中心思想,但教师要能明确课文的中心,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理解体现中心的重点词和句。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的理解,是指分清段落层次,明确写作特点。段落层次分得清,有利于指导学生分段和理清思路;写作特点明确,有利于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从读学写。 三、看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恰当地处理好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对教材的处理,主要是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以及据此设计的基本教学思路。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包含以下方面:1.看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是否合理。一篇课文需要讲解的东西的确太多了,但教师要一定要有所取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舍得”。2.看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突出。就语文课来说,所谓重点、难点,一是课文本身的重点、难点,指对突出课文中心起关键作用的内容和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二是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指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过程中,选择一两项着重进行训练。3.看是否善于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既符合教材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思路。教学既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又考虑学生的实际。首先,教学思路不是凭空而来的,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的。其次,教学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之更加适合教学的需要。 四、看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主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思想。表现在以下方面:1.看教师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看一节语文课是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主要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得怎样。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一看教师是否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二看是否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了学生自主的学习;三看是否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四看是否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2.看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主要指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把大量的、有层次的语言文字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3.看教师如何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系。主要看教师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特别要看教师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看教师是否讲求实效。讲求实效,就是要反对形式主义,反对毫无实效的走过场,也反对看似热热闹闹、生动活泼,实际上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上收效不大的现象。 五、看教师的基本素质 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基本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语言基本功。要求能够流畅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规范,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讲课通俗易懂,并能及时发现、纠正学生说话中的语病;(2)朗读基本功。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方面可为学生示范;(3)板书基本功。要求写字正确、工整、熟练。(4)教态。要求教态自然、亲切,感情饱满,举止端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