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音乐本体”在教学中的贯穿运用

“音乐本体”在教学中的贯穿运用

“音乐本体”在教学中的贯穿运用
“音乐本体”在教学中的贯穿运用

重视“音乐本体”在教学中的贯穿运用

2012年9月,我在重庆师范大学参加了“国培计划(2012)”--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小学音乐班)培训,有幸听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义务教育音乐课标研制、修订组的专家王安国的讲座。他阐述了10年以来音乐课改中实验稿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产生的影响、评价,修订后音乐课标的变化,还有依据这些变化,对教材修订、评价及教师的教学都作了具体建议。由于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目前我们音乐教学可能更多地会关注形式上东西,而缺少对音乐学科本质内容的关注。不要忘了我们是音乐老师,音乐课上要体现音乐特点,拓展之后必须回归,目的应在于对音乐的进一步的深刻体验和理解,要根据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音乐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前提是通过音乐学科自身的艺术特点来发展人可塑造的各种能力,不能背离音乐本身的特性,不能离开音乐独特的教育作用来谈音乐课程的实施和改革。所以,重视“音乐本体”在教学中的贯穿运用是很有必要的,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正确认识学科综合,以音乐为本,贯穿于教学中

音乐中的学科综合性学习,是基于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的音乐教师对综合的内涵没有真正理解,以为综合室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相加而成,因此在教学中总想把所有的学科知识都塞给学生,还有的教师为了实现学科综合,撇开了音乐学科的特点,把音乐课上成了语文

课、历史课和地理课,严重脱离了音乐之本,在音乐课中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应根据学习目标做到适可而止。

有这样一堂音乐课:要教唱歌曲《茉莉花》,老师在教室里摆放了一盆茉莉花,先请学生闻花香,然后叫学生把课前搜集的关于茉莉花是什么科、有什么特性等具体相关知识进行介绍。接下来又说说古人赞美茉莉花的诗句,最后,所剩时间不多了,把歌曲唱了一遍就下课了。试问这节音乐课是成功的吗?对茉莉花从嗅觉、知识等解释尽管非常清楚,但忘了这是一堂音乐课,而不是一堂生物课,学生能从这节课中学到多少音乐知识呢?学生能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吗?那么,再看另外一节同样是教唱《茉莉花》的音乐课,由于设计的角度不同,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不同,最后的效果也不同。教师先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收集民歌《茉莉花》的不同演唱版本,教学重点为比较不同版本的表演风格及音乐表现形式。通过欣赏古筝与萨克斯的演奏,来对比不同乐器的音色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通过欣赏黑鸭子演唱组的演唱与歌剧《图兰朵》中的选段,对比演唱方式不同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通过欣赏以方言演唱与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用普通话演唱,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在不同场合、不同语言、不同伴奏、不同地域下产生的不同效果,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形式下的《茉莉花》所散发的不同风格特点的芬芳。学生始终在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为中华民族能拥有这样优秀的文化遗产而自豪。这样的音乐课始终围绕“音乐”在拓展,综合有“度”,把握住合理综合的契机点进行课堂设计,使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并增强了学生

的爱国热情,更进一步体现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

二、关注音乐技能和要素,强化以音乐为本,贯穿于教学中

1、优化唱歌、视谱教学。

音乐课的识谱教学最容易产生同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唱影视歌曲、流行歌曲,不喜欢唱教材中的学唱歌曲,这类问题的产生,其原因大部分在识谱视唱教学中。不少教师把一堂音乐课的大多时间用于识谱视唱,忽视歌曲艺术性的挖掘,把本应是生动活泼又有趣的音乐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课、技能训练课。这样,使学生对这些优秀的歌曲毫无兴趣,对音乐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也就更谈不上音乐审美的感受。

从这个角度看,唱歌、识谱教学过程需要优化整合。例如:“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能有效地缓解以上问题的产生。

2、音乐欣赏中要以音乐为本。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所以,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在欣赏教学时首先要精讲多听。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以音乐为本,通过师生间的讨论、欣

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而,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欣赏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初听、有目的地分段听、有分析评论地听等,都以听为本。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归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倾听。

3、音乐实践与创造活动中要以音乐为本。

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与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和谐互动。但是,作为一线的老师,应注意不要过分地追求以音乐兴趣为动力,要重视音乐实践这些原则。有些老师的课仅仅是凸现音乐的趣味性、娱乐性,把辅助的东西拿来做正餐,但却忽视了音乐的“魂”这一音乐中最基本的东西。

三、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强化音乐本体,贯穿于教学中。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运用,也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精彩纷呈的音乐世界。它能够把文本、图形、动画、叙事、音乐结合起来,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实践、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我们经常在音乐公开课上见到这样类似的情况:即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做成动画,甚至歌曲题目、课堂提问等一读就懂、一点即通的东西也不例外,不管其是否实效、科学、合理。

而这种牵强附会的使用课件,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有时还适得其反—不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一节课下来,看似热热闹闹,可坐下仔细想想,学生却没有多大的收获,因为多媒体的喧宾夺主严重忽视了音乐本体、虚化了音乐教学。因此,我们在制作和应用多媒体课件时,应做到准确定位,使用有度,优势互补。只有明确了这个原则,才能真正从音乐学科的教育特点、每节课的重难点出发,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重视以“音乐本体”的贯穿与运用,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想象与音乐情感联系起来,才能体现音乐审美的意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