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华师道之我见-祁国俊

中华师道之我见-祁国俊

中华师道之我见-祁国俊
中华师道之我见-祁国俊

作业题目:中华师道之我见

内容说明: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教育传统,师道在不断的传承中发展,逐步积累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师者风范要求。师道是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也许,一位师者的生活常常脱不开讲台、书案,然而,正是这样再简单不过的平凡生活,却常常能够生长出最纯粹最高尚最持久的精神世界。

请提交一篇“中华师道之我见”。

作业要涵盖以下内容框架:

1.您是怎么理解师道的?

2.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师道?

3.结合本次学习,您对师道有什么新的理解?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师道的优秀传统。

作业要求:

1.请提交一篇中华师道之我见,内容真实;

2.字数不少于600字;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

中华师道之我见

猫街七排小学祁国俊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就一直坚守在最基层的村完小任教,转眼八年有余。回首过往,脑海里更多浮现的是一张一张稚嫩童真的笑脸、一间间简单整洁的教室、学生那一幕幕附耳恭听的专注神情和老师那一幕幕苦口婆心的言传身教的影子……陪伴我最多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求知若渴的孩子,教会我不断进步的也是这一群群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孩子!是他们让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足、修炼身心、认识自我,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时光中让我变得越来越稳健求实上进!为师之道,于我而言也是学习进步之道,只要用心付出、用心思考、用心改进、用心学习、用心向善,师生之情日久弥深、从教初心愈发坚定、育人信念更加执着。对于师道,在自己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中也有一些自己粗浅的理解,略谈拙见一二如下:一是初心不改,信念为纲。坚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从教初心不动摇,坚守“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信念不松懈,牢记职责和使命,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不放松。

二是希望不灭,爱心为本。对每个学生都心怀希望,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以仁爱之心面对孩子,师爱生,用

心浇灌,静待花开。

三是使命不忘,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每位师者都应该以此为鉴,牢记育人使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

四是学练不弃,素养为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人求知必须学会教己求知,给学生半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因此,不能放弃勤学苦练的品质和习惯,要时刻以“术业有专攻”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打牢教人基础才能更好培育人。

五是自省不断,师德为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从教之路也是学习进步之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场自我修炼,需要静坐常思己过,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需要平心静气,学会自我克制和调节,在磨砺中淡去暴躁、冲动和失落,在反思中换来淡定、从容和自信,执念于追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师德最高之境不放弃!

六是激情不减,尽责为要。工作要有热情,生活要有激情。心中有追求,梦想就无限。平淡的岗位不能缺少一颗尽责之心,更何况我们铸就的是一代人的梦想,从事的是最伟大的“良心”工程,更是离不开尽心尽力,全力以赴,竭尽所能付出和拼搏,不敢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求“呕心沥血无愧于心”……

总之,师道自古传承,内涵博大精深,吾将不忘求索!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首先,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此外,5261还应掌握各种现代教育手段。4102可将所教科目的知识与1653台教学设备(手段)进行整合。第二,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第三,要有亲切清新的人格魅力,做学生的“好朋友”。例如,他们应该了解一些他们最喜欢的歌手,并与学生有共同的话题。第四,要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通过他们喜欢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 当然,现实中很难做到:你可以在文章中“坐着说话”,也可以随意玩耍。 《论语》一开始就提出“学以致用,不是说吗?”以“学”为主导的《论语》可以说意义深远,这说明学习是安身立命、走向世界的关键。古人学的是圣贤之道,“道的存在就是教师的存在”。如果你不尊重你的老师,你就不能成为圣人。如果你不尊重你的老师,你就不能成为圣人。因此,《学习记录》上说:“哪里学的方式,严格的老师都处于两难境地。师者严,则道尊,则民知而尊学。”尊师重学,对于德育、说教、治国、平天下,都是非常重要的。 1、尊师重教 纵观当今世界,无论贫富、高低,大多数人都感到不安。原因是他们不向圣人学习,失去了本性。 《礼记》说:“大学之道在于清德。”老子说:“士官闻风丧胆”,华严经说:“众生皆有如来的智慧和美德,但偏执是无法证明的。”可见古人学习道教,其目的是为了了解道德,也就是说,看得清楚,成佛。

伟大的教育家佛陀告诉我们,人们的烦恼和痛苦来自于人们对自己和环境的错误认识。正是因为混乱,业力才被创造出来;因为业力而痛苦。如果人们能够对宇宙和生命的真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可以利用它,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通过学习圣贤的教诲,我们可以打破神秘和启迪,最终从苦难中得到幸福。只有成为佛教徒(觉悟的人)才能摆脱真正的痛苦,获得终极的幸福。 中国传统文化大师方冬梅教授曾教导上井下空老和尚“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正是老和尚对老师如此深信不疑,才学会并践行了佛法,并以方老师学习佛法的人生经历验证了方老师的话的真实性。如今,老和尚虽然年近九旬,但仍坚持每天传经。他成就了世人所追求的财富、自由、健康、智慧和幸福,让每一个亲近他的人都能对佛陀的教育有信心。 《说文解字》说:学、感、效。事后诸葛亮是我们以前的做法。可见,老师是有远见的人,弟子是有远见的人。学生向老师学习是为了认识自己。意识是自我本性的本质,必须从真诚和尊重的心灵中获得。因此,尊者告诫阿南达,老师和学生都要真诚。老师应该是老师,学生应该是门徒。”他们中有五个人不满足于教学,应该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尊重。《长安经》说:“弟子敬师有五件事。五个是什么?第一,要给仆人;第二,要尊重和支持他们;第三,要尊重和尊重戴阳;第四,要服从和服从老师的指示;第五,不要忘记所学的东西。”满足教师的日常需要,尊重教师,服务教师,是尊重教师的体现。然而,尊重老师最重要的是遵守教诲。正如《无量寿经》所言:“要扶植横沙圣

中华礼仪基本常识

中华文明礼仪常识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文明礼仪常识之一--基本礼仪 个人礼仪是其他一切礼仪的基础,是一个人仪容光焕发、仪表、言谈、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总的规范为: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一、仪表仪态礼仪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女士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站姿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 坐姿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女士着裙装

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走姿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防碍交通。 二、交谈礼仪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对长辈、师长、上级说话要尊重,对下级、晚辈、学生说话则注意平易近人。同时与几个人谈话,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要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注意听取对方的话。不可出言不逊、强词夺理。不可谈人隐私,揭人短处。不可背后议论他人,拨弄是非。不说荒诞离奇、耸人听闻的事,不搞小广播。谈话中意见不一致时,要保持冷静,以豁达的

礼仪的重要性总结10篇

礼仪的重要性总结10篇 礼仪的重要性(总结10篇) 礼仪的重要性总结(一): 大家都明白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而礼仪简单地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人们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做什么、怎样做、以及在与别人交往时自我的外表方面要注意什么,并且还包括言行、仪容、仪态和风度等,一个有礼仪的人总是受到他人的欢迎。 礼是什么礼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每个人对自我严格的要求,我们能够说礼是自我给自我定的规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礼的的体现,也是每人都应当遵守的规矩。礼的目标是要和睦相处,对人有礼,别人就不会对你产生厌恶感,不产生厌恶感,就不会起冲突,没有冲突,人与人之间的悲惨事情也许就不会发生了,伸手不打笑脸人,这是好多人都说的一句话,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一向坚持笑容的,笑容是你对世界释放的一种善意,也能够说是你对这个世界坚持的一种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礼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和睦相处,实现一种生活美。礼是一种自我人格魅力的展现,也是一种对自我行为的要求,是五千年礼貌的传承,也是我们更好的在社会立足的基础。 礼貌礼仪它所包含的资料很多:不止是言行举止,在那里大家想一个画面,一个邋里邋遢、蓬头垢面的全身上下散发出酸臭味的人,他言行有礼,举止有礼,但你看到他的外表之后第一印象就不好了,

你还会不会接近他并与他交流呢我想大部分人肯定是选择远离,甚至是唾弃他。所以礼貌礼仪不仅仅体此刻言行举止还体此刻外部形象。在此刻的社会一个看外表的社会一个简单干净大方的人才更有被他人理解的机会。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仪容仪态。并且礼貌礼仪还表此刻风度,心理,待人接物,和热爱生活等方面。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有仪式感,有仪式感的人才更能懂礼貌懂礼仪。礼貌礼仪还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教育是否成功,如果想要追求卓越,走向成功那么礼貌礼仪不可或缺。 礼仪的重要性总结(二): 一、礼仪的含义与礼仪修养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影响而构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贴合公民道德行为规范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礼貌,指人际交往中,经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它的侧重与人的品质和素养。 礼节,指人们在交接场合,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它于礼貌的相互关系是:没有礼节,无礼貌,就必然伴有具体的礼节。 礼仪,指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人际交往中,自始自终以必须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自我,敬人的完整形式。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仪容要求

中华民族大家庭第一课兄弟姐妹教案

兄弟姐妹 课前欣赏歌曲:《爱我中华》(音乐带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导入:刚才上课之前我们欣赏了歌唱家宋祖英带来的《爱我中华》,思考一下你从歌曲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呢? 学生:我知道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 学生:我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 咱们班同学都是哪个民族的? 汉族。 咱们把除了汉族以外的民族统称为什么? 少数民族。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第一节兄弟姐妹,来走进我们55个少数民族的世界。(板书兄弟姐妹)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目前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 2.了解几个常见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 3.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课堂学习 (一)环节一寻找我们的兄弟姐妹 1细心的同学你们想想,去哪里可以见到我们的兄弟姐妹呢? 学生:去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例如我国目前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它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在那里肯定能找到很多的少数民族,你知道是哪五个自治区吗? 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这几个自治区分布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 知道了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后,我们要进一步去了解一下少数民族,现在进入第二个环节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 (二)环节二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目的:了解少数民族) 今天老师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十一位小导游,他们每人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少数民族的介绍。当导游在讲解时,请游客们认真聆听,做好笔记。 1维吾尔族 路子琛 点评:能歌善舞的民族如何体现? 其实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舞蹈和歌曲,他们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比如维吾尔族的招牌舞蹈动作是一个动脖子的动作,他们的歌曲有《大阪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我们都很熟悉。 2藏族 点评:其实藏族出名的节日并不是酥油灯节而是雪顿节,雪顿节又称酸奶节,牧民们敬献酸奶,后来因为又举行大规模地晒佛活动又称为晒佛节。 3蒙古族 点评:刘树藩给我们带来了被誉为草原娇子的民族。 4回族 点评:老师强度一下,你看回族的分布上它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 它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中华传统礼仪大全

中华传统礼仪大全 古代称谓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 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确实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尽管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然而他们不管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致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截了当指呼对方。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样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慧”的说法来称呼自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情况、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 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躯体为“玉体”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交、谢来宾、仙游”等。 同样地,说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YCB圆弧齿轮油泵事物时,也一律采纳谦虚的说法。例如: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拙荆”。 称自己的小孩为“*息、犬子”。 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 称自己的情况为“*事”。 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计”。

中华师道之我见(2)

中华师道之我见 我是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师,参加工作6年,回首过往,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张一张稚嫩天真的笑脸、一间间简单整洁的教室、一幕幕附耳恭听的专注神情、一幕幕苦口婆心的言传身教的影子……陪伴我最多的是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孩子,教会我不断进步的也是这一群群无忧无虑的孩子!是他们让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足、修炼身心、认识自我,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时光中让我变得越来越稳健求实上进!为师之道,于我而言也是学习进步之道,接下来略谈一下师道。 一、师道 师道内涵丰富,包括“师之重、师之责、师之慎、师之道、师之法、师之本、师之爱”等思想素养,是师道师德的浓缩,是为人师表的集中体现,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解读,是习总书记对“好老师”认可的重要标准。 初心不改,信念为纲。坚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从教初心不动摇,坚守“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信念不松懈。希望不灭,爱心为本。对每个学生都心怀希望,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以仁爱之心面对孩子,用心浇灌,静待花开。使命不忘,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每位师者都应该以此为鉴,牢记育人使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学练不弃,素养为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人求知必须学会教

己求知,给学生半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因此,不能放弃勤学苦练的品质和习惯,要时刻以“术业有专攻”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打牢教人基础才能更好培育人。 二、新时代的师道 教育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在每一个机会面前尝试与思考。只有放手,你才会知道什么是他们所需要的;只有放手,你才会发现什么是他们的专长。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同样的,教师呢,作为活在孩子中间的成年人,和学生一起面对世界,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廓清笼罩在师生课堂关系上的“迷雾”,引领教师将“教本位”变为“学本位”,从而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同样,由客体变成了主体,学生也就不会站在“教”的对立面机械、被动地接受,而是

14.中华民族大家庭(4)

第十四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共同维护咱们的家导学案 学校:双石铺中学版本:陕教版年级:七年级(下)科目:政治 第 1 课时编者唐超备课组长唐超审核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2.能力目标:提高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学习重难点: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10分钟 1、独学: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共同维护咱们的家(课本86页第一◎—87页第三◎)的全部内容,然后下列问题进行作答,把各自的答案,进行小组交流。 2、国家的统一、人们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事业必胜的根本保证。所以我国的公民必须履行() ①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②?维护各民族团结的义务③受教育的义务④管理国家事务的义务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2、西部大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据统计,在修建青藏铁路的时候,有25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参加了这一工程。这这是因为,修建青藏铁路有利于() ①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②促进西藏旅游资源的开发 ③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团结④拉动藏族地区的经济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古往今来,我国各族人民为争取国家统一而英勇斗争。历史上有许多各族儿女团结一心、保家卫国的故事,你知道的有: 4、请你列举出历史上各族儿女保家卫国的杰出代表: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和少数民族同学成为朋友,可以从这些方面做起: 。 6、有人说:“我们班没有少数民族同学,怎么搞好民族团结呢?”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展示交流】22分钟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并共同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礼仪文化之美

中华礼仪文化之美 简介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第一章基本礼仪 个人礼仪是其他一切礼仪的基础,是一个人仪容、仪表、言谈、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总的规范为: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一、仪表仪态礼仪 1、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留长指甲。 2、站姿: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尖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者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3、坐姿: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4、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5、走姿: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 6、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防碍交通。 二、交谈礼仪 1、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不可用手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 2、对长辈、师长、上级说话要尊重,对下级、晚辈、学生说话则注意平易近人。同时与几个人谈话,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要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注意听取对方的话。 3、不可出言不逊、强词夺理。不可谈人隐私,揭人短处。不可背后议论他人,拨弄是非。不说荒诞离奇、耸人听闻的事,不搞小广播。谈话中意见不一致时,要保持冷静,以豁达的态度包容异已或回避话题。忌在公众场合为非原则性问题大声喧哗、争执打闹。遇有攻击、侮辱性言辞,一定要表态,但要掌握尺度。 三、服饰礼仪 1、服饰是一种文化,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着装是一门艺术,正确得体的着装,能体现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公务场合着装要端庄大方;参加宴会、舞会等应酬交际着装应

中华师道之我见3

中华师道之我见 本次继续教育,我学习了师道的一些课程,认识了一个好老师的标准,我心中的高素质是什么?通过学习,心里有了一些想法。我心中的好老师标准有以下几点: 一、对师道的理解 对于教师来说,最起码的师道就是要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确实需要毅力,需要奉献,众所周知,教师收入低,生活条件艰苦,是很多老师不愿去的地方,但面临生活考验,面对班上形形色色的学生,我认为要有足够的热心,足够的担当,足够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追求去改变的孩子。 二、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师道 新时代师道,就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引,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努力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活到老,学到老,以学定教,我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作为教师,时时想到学习,处处想到学习,事事贯穿学习。向网络学习,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借鉴别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道是“根深才能叶茂”、“水厚方能负大舟”。通过这种学习,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当一个个难题被解决后,工作上又有了热情,每天也有了良好的心境,我们就会获得一种较为持久的学习心境。 “学无止境”是我的座右铭,我喜欢读书学习、爱好体育运动,我经常给孩子讲,要把“我读书,我快乐;我锻炼,我健康;我学习,我进步;我努力,我成功!”作为每天的提示语;我也经常给老师们讲“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培养自己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素质的好办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我是这样要求老师和孩子的,我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三、对师道新的理解,继承和弘扬传统师道的优秀传统 好师道老师除不断提升自己外,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孩子。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所以我经常用这句名言“在未来,你所拥有的唯一持久

中国礼仪之美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礼仪之美 篇一:中华礼仪之美 中华礼仪之美 1见面 我国是礼仪之邦,无论是旧识还是新朋,后辈或是长辈,在见面时一定会采取各种见面礼仪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礼者,自卑而尊人。意思就是说,通过自谦的方式来表示对他人的敬意。(哪见面行礼有哪些讲究呢?\\问得好,见面行礼五则) 第一,作揖,双手叠放在胸前,举起轻轻晃动,身略前倾,表示问候、致谢的意思第二,鞠躬,两腿并拢,手并于大腿两侧,上身向前弯曲,弯曲的程度越深礼越重,是晚辈对长辈表示恭敬之礼 第三,万福,女子见面的礼节,行礼时,正身起直立,右手扣左手,置于左腰前,微屈膝 微俯首,口中同时称“万福”,有祝福对方多福之意 第四,磕头,又称叩头、叩首或跪叩。行礼时,伏身跪

下,两手扶地,以头近地或以头着 地,表示敬意或赔礼道歉 第五,团拜,意思是相聚而拜。行礼时,参拜人员围成圆圈,相互面向行拜礼,此礼用于 亲朋好友为吉庆之事相互庆贺 (xx,还有几个见面礼你没说呢?见面礼四则!) 第一,握手礼。伸出手,与对方的手相握,轻轻晃动,并且保持微笑,以示友好第二,名片礼。初次相识要互呈名片,双手递上,名片正面朝对方第三,拥抱礼。两人相对而立,右臂偏上左臂偏下,互相拥抱 第四,亲吻礼。遇到尊贵的女宾,男子可以吻她的手指或手背 2道歉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自己的言行有失礼不当之处,绝不可将错就错。而最得体的方式,便是道歉,能及时而真诚道歉的人,才配得上胸襟广阔,品行不凡。 一般的场合,表示歉意可用“对不起”或“很抱歉” 有劳别人或打扰别人可以说“打扰了”或“麻烦了” 渴望得到别人的原谅可以说“多多包涵”或“请您原谅” 愧对别人时就应该说“非常惭愧” 除了语言规范以外,道歉时还有三点要注意(哪三点啊?)

大学生礼仪修养之我见

大学生礼仪修养之我见 这个学期我选修的课程是现代交际礼仪,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了解到礼仪的起源、修身作用以及形体容貌上一些具体的要求。并对大学生的礼仪修养进行了调查与思考。接下来,我将从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现在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的现状、以及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途径和意义来表明我对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看法。 首先,大学生礼仪修养是自我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以及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 在现代大学生中,年龄日趋低龄化。他们刚脱离家庭走向校园生活。在此之前,他们的日常行为生活习惯很大程度受着家庭教育的影响。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然而在当今社会发展物质生活丰富的条件下,中国的家庭教育可谓贫瘩甚至面临危机。刚步人高校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带来一些不良的习气。这些不良习气虽然不致危害社会,甚至不受道德的遣责。然而,,久而久之,不加约束。量变导致质变。最终成为品质败坏,成为社会的危险品。这与自身人格的塑造是相违背的。追其原因所在:是他们平常没有注重礼仪修养对自己平常的饮食起居,衣着仪表,言谈举止和待人接物没有严加规范以养成良好的习惯。现代大学生处于社会发展的最前列,也是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发源地。这支庞大的队伍将从高校走向社会,步人社会和各个工作岗位。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教育方针也正说明我们现代大学生必须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能力素质。这不仅是对知识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对个性和人格的需求。虽然,我们对现代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在认识上有了提高,但在工作的开展与取得的成效上仍存在许多问题。现代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是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初始化、具体化和多元化。它为德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辟广阔的天地,为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开辟了道路,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注人了新的活力,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我们也看到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的问题。 首先,家庭礼仪教育欠缺,城市家庭的教育方式呈现出以下现象: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养成了过分依赖家长, 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一味娇纵孩子, 导致孩子唯我独尊的膨胀思想,造就了任性、自命不凡的个性, 而来自农村的学生缺乏的是礼仪行为指导, 他们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是硬道理, 只要能考出好成绩, 将来就能跳出农村。致使礼仪教育还停留在扫盲阶段。教育方向的偏差, 家庭教育的失重, 使我们的大学生们出现了礼仪修养的盲点。 其次,学校教育的不足,中小学礼仪教育不足。中国的素质教育已经推进多年, 但目前中小学教育依然是以追求升学率为教育目标, 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一直倾向将智育作为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 学生的目标十分明确: 只要成绩好, 其他无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 计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节课内容依据的是教科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所学内容为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同一片土地上》第七课第一节。 一、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热爱祖国,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学生应懂的知识和应尽的义务。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指出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接着说明了各族人民在平等、团结、和睦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了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最后点明本课的落脚点:维护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国家的稳定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本节知识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大家庭。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观察照片、地图,朗读民族歌谣,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指点迷津”可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含义。第二部分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简要回顾,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知识采撷”可让学生了解本课涉及的“民族”、“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等概念。“活动感受”中的一、二部分加深学生对各民族的了解,增进民族情感。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以有知识基础上容易理解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但是由于所学中国历史知识还比较肤浅,认知水平还不够,对“统一”的理解还比较困难,尤其是难以全面认识统一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浅谈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文化的认识 文明古国——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她不但形成了灿烂的文化,而且还拥有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她书写着一部人类史的同时也书写了一部礼仪史。礼仪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在社会各项事物的进行中都起着对人们约束指导的作用。所以,中国古代礼仪在的发展过程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 “礼”,在世界其他民族一般指礼貌、礼节,而在中国乃是一个独特的概念,有多重含义。礼是最高的自然法则,是自然的总秩序、总规律。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在人类发展的最初期,人们就已经有了祭天等活动。周朝时期儒家“仁爱及人”的核心思想一直影响至今。到了封建社会,人们用礼来约束人的欲望,保持社会稳定,培养人的爱心与感恩心。古代的礼制非常繁杂,有些内容拿到现代来实践是不可能的,但礼的精神不能丢,礼的精神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童年时期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的品质为万人歌颂;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传统六艺中“礼乐射御书数”,“礼”字第一;孔子

说,大罪有五,而杀人为下。逆天地者,罪及五代;诬鬼神者,罪及四代;逆人伦者,罪及三代;乱教化者,罪及二代;手杀人者,罪止其身。所以说,古人非常重视对天地、对祖宗的敬畏。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意思就是人如果吃得饱、穿得暖、住的很舒服,但是不讲礼仪、没有教养,就跟禽兽差不多。所有这些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物质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同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我国古代的礼仪文化知识,不仅仅是体现自身利益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展现我国国民素质,展现我国文明友好的形象。 在古代选拔官员的第一标准是孝廉,看这个人孝不孝、廉不廉。我国古代为孝子竖牌坊,甚至孝子可以直接选拔到朝廷做官。我们今天选拔干部的标准也是以德为先。但是,在校园中,同学们说粗话打架,穿着奇装异服,不尊重老师,违反学校的校规校级。这难道还属于国家培养的优秀人才吗?真正地优秀是综合能力强,当然,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不可缺少的。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这点,我们应向周总理学习,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此作过评价。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种

教师礼仪之我见

教师礼仪之我见 三七小学许洪梅摘要:礼即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教师礼仪即教师尊重自己,尊重学生的规范的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职务时所必须遵循的规范与准则。教师礼仪代表着职业形象、学校以及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甚至经常被用来作为判断我国莘莘莘学子的素质和未来教育好坏的根据,因为当一个人处在教师职业状态时,其功能会被成倍地放大,会对学生造成终生的影响。在个人形象越来越重要的今天,需要教师扮演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角色,然而教师失范事件频有发生导致教师形象严重受损,教师一职业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此提倡教师礼仪是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维护形象、获得尊重的基础。 关键词:教师礼仪教师形象作用 随着全球的不断发展,各国纷纷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中国也不例外。教育变成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生得多不如教得好”变成了当代家长们的信念,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们受良好教育创造条件。学校也为学生的素质教育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且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绩。但是,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对教育有许多担心和意见呢?因为教师的失范失仪事件总是“赚足了人们的眼球”,当前我国教师礼仪修养和礼仪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男教师在教室内吸烟、穿着邋遢、不修篇幅、甚至夏天袒胸露背,有的女教师形象举止非常随意或浓妆艳抹,甚至有的教师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批评学生就像是泼妇骂街。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动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也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所以教师自身修养尤其重要。 一、教师礼仪的主要内容 世界上没有人喜欢萎靡不振、消极颓废、内心阴暗;世界上没有人喜欢衣着邋遢、搭配怪异、灰头土脸、世界上也没有人喜欢出言不逊,暗中伤人、脏话连篇;世界上更不会有人喜欢张牙舞爪、举止粗俗、庸俗不堪。由以上的种种可见,毫无修养、不讲礼仪的人是为人们所厌恶的,因此礼仪是与一定的社会伦理要求、风俗习惯相联系的。同样,只有有涵养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和家长们打心底的信任和尊敬。而这种教师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美观协调的外部的形象;得体恰当的举止礼仪;稳定和谐的心理素质;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优雅高贵的气质涵养;全面高超的教育艺术。 下面,我想谈谈我认识的教师礼仪: 第一、精神风貌。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如果教师整天一副苦瓜脸、悲观消极,久而久之,你的学生会喜欢你吗?都说优秀的课堂必先感动老师自己,而后感动学生。试问上课无精打采的你如何感动学生、教育学生?因此,首先,教师必须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给人以朝气蓬勃、振奋昂扬的精神风貌。其次,生活跌宕起伏,只有稳定和谐的心理素质才能使教师自尊自信、豁达宽容,时刻恰当地控制情绪,不让自己的私人情绪影响工作、影响学生,造成学生的心理阴影。 第二、外部形象。“先敬罗衣后敬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教师必须在外部形像上多花心思。仪容方面要力求干净整洁、精神饱满、健康向上、面带

《1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56个民族平等相处、和睦与共。促进民族之间的团结。 2、了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内涵,风俗人情,体会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活,民族智慧。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理解的情感。教学重点: 1、了解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56个民族平等相处、和睦与共。促进民族之间的团结。 2、了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内涵,风俗人情,体会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活,民族智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理解的情感。教学用具:少数民族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出示图片《多民族和影》 2、你能认出几个少数民族的人们? 3、我国有多少少数民族组成的国家? 4、其中有哪些民族,各有多少个? 出示∶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其中55个少数民族人口总数8%。 5、出示少数民族分布图; 了解少数民族居住地 6、你参加过那些少数民族的活动,谈谈你的感受。 二、民族平等做主人 1、你知道我国是怎样对待少数民族的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2、西部大开发政策

少数民族代表 3、你还知道那些民族平等做主人的事例? 4、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5、你知道那些民族平等做主人的事例? 6、互相分享 7、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8、出示图《中国政区图》 你知道我国有哪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说说他们分布在哪? 课后反思:知道了中华民族是有56个民族组成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了我国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第二课时 一、基本信息 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2、你知道那些少数民族? 3、请你说说少数民族自治区? 二、交往密切兄弟情 1、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现在是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但是就是这样的大家庭曾经分分合合,你知道谁曾经把这个家庭统一在一起吗? 秦始皇忽必烈 2、既然我们分分合合,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人为我们亲密的交往做出过贡献? 介绍文成公主松赞干布 3、介绍你搜集的资料 4、《民族兄弟情》 讨论:1、为什么有那么多民族同胞自发加入到搜寻7名汉族农民的队伍中,这说明了什么? 2、通过阅读上面的故事,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介绍你了解的民族兄弟情的情况。

中华传统礼仪大全

中华传统礼仪大全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中华传统礼仪大全古代称谓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 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 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身体为“玉体”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人、谢宾客、仙游”等。 同样地,说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时,也一律采用谦虚的说法。例如: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拙荆”。 称自己的孩子为“*息、犬子”。 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 称自己的事情为“*事”。 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计”。 把自己的官叫“待罪”。 向别人询问叫“拜问”。 回答别人称“上报”等等。 古汉语中还有一类很突出的词,叫“谦敬副词”。例如“蒙、窃、幸、猥、辱、敬、惠、谨”等等。

中华文明礼仪论文

古代礼仪在现在社会的重要意义 “仁”为礼的本心,“敬” 摘要: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原始氏族公社时期。 为礼的重要变现。礼对于个人国家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人们息息相关。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扮演这重要的角色,然而现在礼的缺失同样引领人们进行深度的思考。本文针对古代礼仪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怎样去实践进行讨论。 关键词:古代礼仪现代社会意义 中国礼仪的起源 我们认为,我国礼仪的发萌时间大约可以追溯到原始氏族公会时期。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证据是:这个时期的部落人群不仅发明了后人称为礼器的礼仪用品和礼仪饰品,而且先民们在处理天、地、人关系中开始出现了神灵膜拜、图腾崇拜的礼仪需求和自觉或不自觉的礼仪行为。易中天先生在《闲话中国人》中说:“礼由原始社会延续而来,历经增删,到后世已成为一种学问。”此言是有根据的。由于原始社会的生活十分艰苦,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认识改造人类本身的能力更低,人类关于礼仪的意识和行为还十分稚嫩、粗陋和零散,尚处于鸿蒙原始状态,但今天我国的全部礼仪文化成果,终究是从这里开始的。 远古时期人们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十分低下,认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上天的给予,冥冥中有神灵的存在。因此要通过祭祀仪式表达对天地神袛的感激之情,事物共享之意。即便现在我们举行的礼仪,一般也都蕴含祈福消灾之意。比如拜年仪式“恭贺新春”、“财源广进”;庆贺生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婚时祝福“百年好合”,“早生贵子”;丧礼时要穿黑色衣服戴白色花朵寄托哀思??总之,礼仪都是用以表达或寄托某种良好愿望的方式。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婚姻状况向稳定态过度。一夫一妻制逐渐形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也开始产生了。婚姻礼制的建立意味着人对自身与禽兽相区别的认识飞跃。制定婚姻之礼的初衷在于保障夫妻关系的稳定、合好。那么,礼仪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先哲曾明确指出是在所谓“天下为公”的“大同”之后的“小康”时代。这标志着人类从野蛮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比较完全意义上的礼仪也就随之形成。 礼的内涵和作用 谈到礼就不能不提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鲁国是制礼作乐的周公之封国, 所谓“周礼尽在鲁矣。”自幼成长在鲁国的孔子自然受“礼” 学思想影响很大。孔子根据西周礼制,集春秋礼说之大成,给“礼”注入了新的阐释。于是便出现了以礼正心、以礼修身、以礼治国、以礼为教等思想。说了半天“礼”,那么“礼”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首先要从人的内心出发,孟子认为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便可认为是人的“本心”而“礼”则是“本心”的表现形式,人们通过“礼”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而“礼”反过来让我们保持“本心”。人在孩童的时候并没产生“本心”,因为小孩子饿了就会哭喊,有食物便会去吃并不在意家里余粮是否充足,父母是否有吃的。即使是孔圣人在婴儿时期也会哭会闹,丝毫不在意是否在晚上,母亲是否疲倦。所以“本心”是在人们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礼”则是教会和保持“本心”的最佳手段。比如我们在向老师行礼时会记起对老师的尊敬和老师的教诲;在向父母行礼时会想到他们的不易和对自己的关爱,自然而然的会孝敬父母;在对君主行礼时会感受到君主的威严从而对君主产生敬畏之情不敢犯上作乱。所以“礼”是人的修身之道,立世之本。 “礼”不仅对个人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有着重要作用。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句话说得便是为人处世之道,对待他人时脸色要温和、容貌要谦虚恭敬有礼、言语要忠厚诚恳这便会得到他人的尊敬与认可。子曰:“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已矣”意思是,在举行乡人饮酒礼后,孔子要等老年人都出去了,自己才能出去。体现了孔子对长者的尊敬与礼让。在此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祥和融洽的仪节秩序。有子曰:

中华礼仪知识

中华礼仪知识 篇一:中国礼仪知识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礼仪择要介绍:行走之礼——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见面之礼——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

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入坐之礼——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饮食之礼——饮食之礼——饮食礼 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

相关文档